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分析(含五篇)

时间:2019-05-12 23:4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分析》。

第一篇: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分析

《量一量,比一比》

——“探索物体长度单位”综合与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一、活动前

(一)分析学情,了解活动背景

《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认识了线段,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能仅满足于通过测量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上,而是注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以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为标准,表示动物的身高(长),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体会测量本质,培养估测能力,构建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

(二)集思广益,明确活动任务

1、活动目标

(1)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2)通过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培养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目标分析】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体会度量的思想和方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长度的过程,实质上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度量的过程;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问题情境(1)回顾长度单位。

①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厘米、米)②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③你知道1拃有多长吗?一步有多长呢?(一拃长约15厘米,一步长约40厘米)

④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呢?(2)揭示活动主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测量长度的工具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长度单位,激活学生的活动经验;通过追问“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组织分工,制定活动方案

(1)人员分工: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宽,记好测量结果。

(2)活动所需条件:给每组学生1把米尺、1个皮尺、测量记录单。

(3)活动步骤及方法:设计活动逐步探究,利用身体的尺子去估测动物的身高(长)的方法。

二、活动中

(一)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1、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

请学生介绍每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例如:测量时,尺子的刻度“0”通常与物体测量的起点重合;测量身高时,人要站直,这样测量的高度才准确等。

2、观察图片,了解测量的内容。(1)课件出示主题图(数据不出现)。

(2)交流图中的孩子们在测量什么。(有测量桌子高度的、也有测量讲桌长度的……)

3、合作测量,体验测量的方法。

(1)提出测量要求: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宽,记好测量结果。(2)学生先估一估,再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让学生说说选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4)数据记录:指导学生比较,测量的数据大约是多少?(30厘米)

(5)板书:

肩宽

大约30厘米

4、分组实践,做好测量数据的记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对象后开展测量活动,如:两臂展开的长度,学生一步的长度,讲桌的长度,教室的长度,身高,课桌高等。测量前,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进行测量。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汇报测量结果并板书。

重点讨论身高和两臂展开的长度比1米长一些时怎么记录。如()米()厘米。

测量结果板书如下:

5、变换形式,建立所测物体长度的表象。

(1)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物体的实际长度。

(2)用手比:学生比划测量物体的长度。

(3)比长短:如,课桌要比肩宽长一些,身高比课桌要高得多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熟悉的事物,认识它们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物体的长短表象,建立长度观念,同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而且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

(二)选择“单位”,描述长度。

(1)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①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

请两名学生用卷尺拉出6米的长度,让学生们直观感受一下长短。

②借助熟悉的标准描述“6米”的长度。

猜一猜:先让学生猜猜看,如果同学们肩并肩站着,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6米长?

比一比:请同学们上台肩并肩站一站,看看猜得对吗? 预设: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试一试:如果是同学们手拉手两臂展开呢,几个同学就够了呢? 预设:5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还能用其他的方式来描述鳄鱼的长度吗?(2)自主选择活动素材描述其长度。①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表格。

②让学生按照描述鳄鱼长度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描述表格中的物体长度。

【设计意图】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测量本质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三)拓展活动:估一估,量一量

1、估一估,写出两个你身体的某些部位的长度或高度,再量一量。

2、估一估,写出两样学习用品的长度,再量一量。

三、活动后

1、反思活动,升华经验 这节活动课,你有哪些收获?

2、想一想,写一写。

通过这节课的测量活动,你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印象最深?还有哪些感想和认识?请用数学小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

第二篇:实践活动量一量教学反思

实践活动量一量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重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选择工具,进行正确的测量活动。我先让学生把需要测量的物体记录在练习本上,不至于测量后没有记录的数据。活动前要明确活动要求。采取4人小组活动的形式,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长组织得最好。测量中学生的卷尺不够长该怎么办?有的学生把好几个尺子接在一起,有的学生用铅笔在地上做记号,但不知道只要把每段长加起来就可以了。说明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还是没有理解。所以对低年级学生,活动前要具体指导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一步一步示范,或请会的小朋友来示范,才能保证活动中的高效。活动中要适时指导。有的学生测量的结果很不符合逻辑,如走10步长1米多。这源于测量过程或是学生走的姿势的不正确,如果不及时纠正,会造成学生的错误观念。所以教师要给予帮助,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重新测量。活动后要及时反馈。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同时听别的小组和你是不是一样。反思测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什么,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三篇:《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设计

《 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88页和8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的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3感受数学在日让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教具准备:米尺 软尺 卷尺 皮尺 纸尺 测量的记录单。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教学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教学过程

一游戏情境 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请大家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请看大屏幕上有一个古体字,你知道它是什么字吗?

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

出示:尺这个字 教师给予肯定。

原来是个尺字,谁来说说:“尺是用来干什么的?”

学生汇报:尺是用来度量的 尺是用来量东西的

总结:尺是用来度量物体长度的一种工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用尺量一量 比一比。

教师板书课题:量一量 比一比 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1认识身上的尺

想想古人为什么把尺字的字形写成这样呢?

学生汇报

同学们都说这个字形像一个人在量东西,说的好,聪明的古人没有尺,但是他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尺来测量。想想身上哪些地方也可以当成尺呢?

小组讨论 推荐汇报(在汇报的同时,学生要演示怎样用身体的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展示课件:一庹 一zha 一步 一脚 一掌 这几种都是我们常用的。

同学们,中国古人经常会用到这些身体上的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外国人是怎样做的呢?教师举例:古埃及人用手臂 成年人用走几步来测量(课件展示)2活动起来 探索“量”的方法

第一次量:现在我们就用身上的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用哪把尺?

师生共同确定用zha 学生测量后汇报:zha数

教师书写在黑板的表格里,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出疑问。

每个人量出来的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最后交流得出结论:因为每个人手的大小不同,结果就不相同。

过渡语:教师引导:我们量的都是一样大的课桌,如果我们想要相同的度量结果,想想我们该用什么去量?学生说用尺。

第二次量:运用尺去测量 教师对尺做简要的介绍:有学生尺 米尺 纸尺 软尺 卷尺 钢板尺 皮尺 测量轮,教师出示尺的历史及用法。(课件展示)

学生观察尺子,汇报对尺子的了解,包括怎么用。

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1m=100cm A测量小纸条,每人都测量。

B测量桌子用哪把尺?引导学生测量,并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书写汇报结果。

小结:如果你用尺来量,你会发现结果原来一样,所以全世界人们用尺去量同样的东西,结果是一样的。

第三次测量:测量身上的尺和周边的熟悉物体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根据表格填写数据,强调先估一估,再去测量,看看估计的结果和实际测量的结果差多少,准不准?

例如:桌子的高度 伸开手臂一庹的长度 小同学身高 肩宽 黑板的长 讲台的长 教室的长等等

学生汇报,教师要给予肯定,在学生测量时,教师要给予指导。

三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和高度,发展长度观念。A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1)直观感知6米的长短。

(2)借助熟悉的标准来描述6米这个长度,理解6米的实际意义。(3)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体会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的价值。(4)用不同的方式描述6米的长度。B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四回顾与反思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学会了用自己的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和高度来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和高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第四篇:量一量 比一比 教学设计

《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通过学生动手测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的方法教学准备:测量工具、长方形纸等。教学过程:

一、选择测量工具 1.认识各种尺。

师:请把你带来的尺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学生介绍学生尺、米尺、卷尺。

问:你用学生尺、米尺、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 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师:如果我们想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却没有带尺子,用什么办法能量出它大约多长呢?让学生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同桌合作:一人量一人记录。

师:最好记住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用它们作为自己身上的尺。身体的 “尺” 长度 一拃 一步 一庹

二、进行实地测量 1.量长方形的纸

师: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用学生尺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学生各自测量、填写 师:通过量,你发现了什么?

师:如果把这张长方形的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你能量出折痕大约长多少厘米? 学生各自折纸、测量,再指名回答。

讨论: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是多少厘米?

师:把你量出的这条折痕的长度与长方形的边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刚才你们量出长方形的边和折痕的长度时用什么尺量的?如果用米尺、卷尺来量,方便吗?

学生通过交流的出:由于这张长方形的纸边长和折痕都比较短,所以用学生尺来量就可以了。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反而更麻烦。2.估测物体的长度

师:我们已经知道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大约多长,九可以用它们来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小组为单位,人选书89页表里的动物,用一拃一步或一庹先估测,再选用合适的尺子量一量进行验证。并填写表格。

三、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参加了哪些活动?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四、想一想其余的动物怎样测量比较合适?

第五篇:量一量 比一比说课稿

《量一量 比一比》说课稿

干沟桥小学 姚争艳

各位老师们,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量一量,比一比》。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实践活动。教材安排了量一量、比一比两个内容。通过测量身高或身体某些部位的长度、测量教室内物品的长度或高度、以及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的长度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初步培养长度观念。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已经较系统的认识了米和厘米,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测量长度的生活经验,只是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缺乏实践的条理性和目标性。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从以上确定的教学目标出发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发展长度观念。而难点是:体会测量的本质。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教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学法:动手实践,小组合作。

五、说教学具准备

学生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六、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照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做好准备

1、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

让学生用手比划1米、1厘米、60厘米等长度,在学生比划不出来的时候,告诉学生课桌的宽大概就是60厘米,以此引导学生发现,光记住1米、1厘米的长度是不行的,还需要了解身边一些常见事物的长度,只有我们对身边事物的长度熟悉了,才能借助他们了解和认识更多事物的相关信息。

(通过比划学生不熟悉的60厘米,激发了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需求,引发了学生想继续学习本课的兴趣,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做好测量前的准备

先出示学生尺、软尺和卷尺。请学生分别说说这些尺子怎么使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重点让学生说出:0刻度要对准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等)

然后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用这些工具来量一量,比一比我们身边的事物吧。板书课题(这些课前的充分准备,不仅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也为下面活动的展开做了良好的铺垫)第二环节: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这个环节是分5个层次展开的层次

一、观察图片,了解测量内容

课件出示书本88页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中的同学都在测量什么?

层次

二、以测量两臂展开长度为例,做好测量指导

首先提出测量要求:四人一组,一人当模特,两人测量,另一人记录测量结果。(然后请两名学生上台,教师示范测量)

接着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两臂展开的长度

最后组织反馈。让学生说说用的是什么工具?怎样测量?结果是多少?

预计学生的测量结果不完全相同,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结果各不相同?如何记录测量结果?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得出:两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30厘米。

层次

三、分组实践,积累直观经验

有了前边的测量经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身边的事物,在确定2

测量对象后分别展开测量。测量前,教师再提出要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测量。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在记录单上记下测量结果。然后汇报,最后总结板书:

肩宽 大约30厘米 一步长 大约40厘米 讲桌长 大约1米 身高 大约1米35厘米 课桌高 大约70厘米

层次

四、利用所学知识,积累更丰富的直观经验

让学生独立测量一拃的长度、手掌的宽度。然后汇报总结。(板书)

层次

五、建立所测物体长度的表象 这一节是通过三个活动来进行的

(1)用手比:学生边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边用手比划长短。

(2)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学生闭眼想实际物体有多长

(3)说关系:如课桌比肩宽长一些,身高和两臂的关系差不多,一拃比课桌短的多等。

(这几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事物的长度,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再通过用手比、闭眼想、说关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形成所测量事物长短高矮的表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第三环节、借助身边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发展长度观念

层次

一、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

先出示课件,让学生整体感知鳄鱼6米的长度,然后引导学生试着用两臂展开长度和肩宽来分别表示6米,让学生体会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长度的价值。

(通过这一系列用我们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去表示新的事物的长度,让学生对这个事物有了具体的量化概念,既体会了测量的本质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还建立了初步的长度观念,更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层次

二、自主选择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89页填一填,选择一种动物,用自己的方式描述这种3

动物的身高或身长。完成后,全班交流、修正。

(这是本课的练习,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环节, 有机地配合新知的学习,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测量本质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并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第四环节、回顾与总结

教学结束时,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通过回顾总结,既巩固了这节课的知识,也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对关键的知识点进行了书写,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还比较简洁,一目了然。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下载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分析(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分析(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

    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 课题:量一量,比一比课型: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邓村小学[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后反......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篇

    《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8-89页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 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

    比一比教学设计(大全)

    比一比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知道大小、多少的比较。2、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5个字。3、联系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

    比一比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二” 《比一比》教学设计 南鹰小学 江旭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黄牛、花猫的悠闲,有鸭子、小鸟的嘻闹,还有杏子、桃子......

    比一比教学设计

    识字(二) 第一课 比一比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12个生字。 2、理解量词“群”、“堆”、“颗”、“棵”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理 解“比一比”的意思,......

    《比一比》教学设计

    《(识字二)比一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黄牛、花猫的悠闲,有鸭子、小鸟的嘻闹,还有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的甜蜜。琅琅上口的韵......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比较的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大、小”,“长、短”和“多、少”等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并初步理解“大”、“小”,“长”、“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