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8-89页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测量长度的过程,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测量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2、请你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我们在认识米和厘米时都用到了一个工具就是尺。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尺有哪些?(课件出示各种尺)
二、介绍方法
1、你能用手势告诉我60厘米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势比划的时间,注意观察找出不同的、相差较大的来进行对比。
2、看来,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身体来对物体的长度做出估测,古时候的人没有尺,就用这种方法来测量物体,我们看看他们都用了什么?(课件出示各种测量方法)
3、像这样一庹、一拃、一步……都是他们常用的,甚至到现代有一些我们也常用。
工人师傅要给讲台铺地毯,可是不小心把皮尺丢在了路上,今天我们就来帮助他解决讲台有多长的问题?(板书:讲台有多长?)
三、小组合作
想一想,我们可以借助身体的哪一部分来帮助工人师傅测量讲台的长度?
1、你想测量身体哪一部分的长度?是从哪到哪的距离?(师提问)
2、同桌合作,来测量。
3、将测量的数据填入表格。
(学生测量后汇报自己的数据,教师板书)
师:为什么测量的数据不同呢?我们选哪个数据来记录呢?
四、1、测量课桌的长度
现在先用我们身体上的“尺”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你先估计一下它有多长。
小组讨论:你想用什么当“尺”。
一个这样的“尺”够吗?请同学们来帮帮你吧?(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当尺进行测量)
2、测量讲台的长度。
估计一下讲台有多长?
小组内先进行讨论,选择什么当“尺”比较合适。(学生在讲台前由老师带领进行实际操作)师:我来帮忙行吗?为什么不行?
五、板书学生的测量数据
讲台的长大约()厘米
()米
那么我们这样测量出的数据只是一个近似数据,我们请出一个工具来帮我们一下,(出示皮尺)实际测量,板书()米
六、总结
虽然我们用身体当尺进行测量出的数据不准,但是它已经很接近准确的数据了。
七、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看着大家还意犹未尽,来说一说你对这一节课的感受吧。板书设计:
讲台有多长?
肩宽:
大约30厘米
教室长:()个()长 一步的长度: 大约40厘米
大约()厘米 一拃:
大约15厘米
大约()米 一庹:
大约1米12厘米
汇报表格:
一、我选择自己身体的()测量,用()来量 测量后的长度大约是()厘米
汇报表格:
一、我选择自己身体的(测量后的长度大约是(汇报表格:
一、我选择自己身体的(测量后的长度大约是()测量,用()厘米)测量,用()厘米)来量)来量
二、我用()当“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度 经过测量有()个()长。
计算一下(只写算式,不计算结果)
经过计算讲台大约长()
二、我用()当“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度 经过测量有()个()长。
计算一下(只写算式,不计算结果)
经过计算讲台大约长()
二、我用()当“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度 经过测量有()个()长。
计算一下(只写算式,不计算结果)
经过计算讲台大约长()
第二篇:《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设计
《 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88页和8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的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3感受数学在日让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教具准备:米尺 软尺 卷尺 皮尺 纸尺 测量的记录单。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教学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教学过程
一游戏情境 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请大家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请看大屏幕上有一个古体字,你知道它是什么字吗?
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
出示:尺这个字 教师给予肯定。
原来是个尺字,谁来说说:“尺是用来干什么的?”
学生汇报:尺是用来度量的 尺是用来量东西的
总结:尺是用来度量物体长度的一种工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用尺量一量 比一比。
教师板书课题:量一量 比一比 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1认识身上的尺
想想古人为什么把尺字的字形写成这样呢?
学生汇报
同学们都说这个字形像一个人在量东西,说的好,聪明的古人没有尺,但是他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尺来测量。想想身上哪些地方也可以当成尺呢?
小组讨论 推荐汇报(在汇报的同时,学生要演示怎样用身体的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展示课件:一庹 一zha 一步 一脚 一掌 这几种都是我们常用的。
同学们,中国古人经常会用到这些身体上的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外国人是怎样做的呢?教师举例:古埃及人用手臂 成年人用走几步来测量(课件展示)2活动起来 探索“量”的方法
第一次量:现在我们就用身上的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用哪把尺?
师生共同确定用zha 学生测量后汇报:zha数
教师书写在黑板的表格里,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出疑问。
每个人量出来的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最后交流得出结论:因为每个人手的大小不同,结果就不相同。
过渡语:教师引导:我们量的都是一样大的课桌,如果我们想要相同的度量结果,想想我们该用什么去量?学生说用尺。
第二次量:运用尺去测量 教师对尺做简要的介绍:有学生尺 米尺 纸尺 软尺 卷尺 钢板尺 皮尺 测量轮,教师出示尺的历史及用法。(课件展示)
学生观察尺子,汇报对尺子的了解,包括怎么用。
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1m=100cm A测量小纸条,每人都测量。
B测量桌子用哪把尺?引导学生测量,并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书写汇报结果。
小结:如果你用尺来量,你会发现结果原来一样,所以全世界人们用尺去量同样的东西,结果是一样的。
第三次测量:测量身上的尺和周边的熟悉物体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根据表格填写数据,强调先估一估,再去测量,看看估计的结果和实际测量的结果差多少,准不准?
例如:桌子的高度 伸开手臂一庹的长度 小同学身高 肩宽 黑板的长 讲台的长 教室的长等等
学生汇报,教师要给予肯定,在学生测量时,教师要给予指导。
三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和高度,发展长度观念。A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1)直观感知6米的长短。
(2)借助熟悉的标准来描述6米这个长度,理解6米的实际意义。(3)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体会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的价值。(4)用不同的方式描述6米的长度。B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四回顾与反思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学会了用自己的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和高度来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和高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第三篇:量一量 比一比 教学设计
《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通过学生动手测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的方法教学准备:测量工具、长方形纸等。教学过程:
一、选择测量工具 1.认识各种尺。
师:请把你带来的尺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学生介绍学生尺、米尺、卷尺。
问:你用学生尺、米尺、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 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师:如果我们想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却没有带尺子,用什么办法能量出它大约多长呢?让学生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同桌合作:一人量一人记录。
师:最好记住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用它们作为自己身上的尺。身体的 “尺” 长度 一拃 一步 一庹
二、进行实地测量 1.量长方形的纸
师: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用学生尺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学生各自测量、填写 师:通过量,你发现了什么?
师:如果把这张长方形的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你能量出折痕大约长多少厘米? 学生各自折纸、测量,再指名回答。
讨论: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是多少厘米?
师:把你量出的这条折痕的长度与长方形的边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刚才你们量出长方形的边和折痕的长度时用什么尺量的?如果用米尺、卷尺来量,方便吗?
学生通过交流的出:由于这张长方形的纸边长和折痕都比较短,所以用学生尺来量就可以了。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反而更麻烦。2.估测物体的长度
师:我们已经知道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大约多长,九可以用它们来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小组为单位,人选书89页表里的动物,用一拃一步或一庹先估测,再选用合适的尺子量一量进行验证。并填写表格。
三、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参加了哪些活动?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四、想一想其余的动物怎样测量比较合适?
第四篇:量一量 比一比说课稿
《量一量 比一比》说课稿
干沟桥小学 姚争艳
各位老师们,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量一量,比一比》。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实践活动。教材安排了量一量、比一比两个内容。通过测量身高或身体某些部位的长度、测量教室内物品的长度或高度、以及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的长度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初步培养长度观念。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已经较系统的认识了米和厘米,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测量长度的生活经验,只是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缺乏实践的条理性和目标性。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从以上确定的教学目标出发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发展长度观念。而难点是:体会测量的本质。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教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学法:动手实践,小组合作。
五、说教学具准备
学生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六、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照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做好准备
1、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
让学生用手比划1米、1厘米、60厘米等长度,在学生比划不出来的时候,告诉学生课桌的宽大概就是60厘米,以此引导学生发现,光记住1米、1厘米的长度是不行的,还需要了解身边一些常见事物的长度,只有我们对身边事物的长度熟悉了,才能借助他们了解和认识更多事物的相关信息。
(通过比划学生不熟悉的60厘米,激发了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需求,引发了学生想继续学习本课的兴趣,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做好测量前的准备
先出示学生尺、软尺和卷尺。请学生分别说说这些尺子怎么使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重点让学生说出:0刻度要对准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等)
然后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用这些工具来量一量,比一比我们身边的事物吧。板书课题(这些课前的充分准备,不仅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也为下面活动的展开做了良好的铺垫)第二环节: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这个环节是分5个层次展开的层次
一、观察图片,了解测量内容
课件出示书本88页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中的同学都在测量什么?
层次
二、以测量两臂展开长度为例,做好测量指导
首先提出测量要求:四人一组,一人当模特,两人测量,另一人记录测量结果。(然后请两名学生上台,教师示范测量)
接着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两臂展开的长度
最后组织反馈。让学生说说用的是什么工具?怎样测量?结果是多少?
预计学生的测量结果不完全相同,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结果各不相同?如何记录测量结果?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得出:两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30厘米。
层次
三、分组实践,积累直观经验
有了前边的测量经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身边的事物,在确定2
测量对象后分别展开测量。测量前,教师再提出要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测量。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在记录单上记下测量结果。然后汇报,最后总结板书:
肩宽 大约30厘米 一步长 大约40厘米 讲桌长 大约1米 身高 大约1米35厘米 课桌高 大约70厘米
层次
四、利用所学知识,积累更丰富的直观经验
让学生独立测量一拃的长度、手掌的宽度。然后汇报总结。(板书)
层次
五、建立所测物体长度的表象 这一节是通过三个活动来进行的
(1)用手比:学生边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边用手比划长短。
(2)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学生闭眼想实际物体有多长
(3)说关系:如课桌比肩宽长一些,身高和两臂的关系差不多,一拃比课桌短的多等。
(这几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事物的长度,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再通过用手比、闭眼想、说关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形成所测量事物长短高矮的表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第三环节、借助身边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发展长度观念
层次
一、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
先出示课件,让学生整体感知鳄鱼6米的长度,然后引导学生试着用两臂展开长度和肩宽来分别表示6米,让学生体会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长度的价值。
(通过这一系列用我们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去表示新的事物的长度,让学生对这个事物有了具体的量化概念,既体会了测量的本质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还建立了初步的长度观念,更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层次
二、自主选择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89页填一填,选择一种动物,用自己的方式描述这种3
动物的身高或身长。完成后,全班交流、修正。
(这是本课的练习,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环节, 有机地配合新知的学习,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测量本质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并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第四环节、回顾与总结
教学结束时,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通过回顾总结,既巩固了这节课的知识,也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对关键的知识点进行了书写,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还比较简洁,一目了然。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
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 课题:量一量,比一比
课型: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邓村小学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