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的建构及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5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的建构及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的建构及教学设计》。

第一篇:“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的建构及教学设计

“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的建构及教学设计

摘 要:以“学案”为载体,基于江苏省东庐中学的“教学全一”、江苏省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练习”、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四川省龙泉十中的“导学讲评式”四种有影响力的教学模式,从另一视角创构出“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导学、讲解、评价、练习、反问”五要素,并合理嵌入在“情景导学、建构新识、巩固新知、小结新知、反思提问”五个主要教学环节之中,该模式的实施目标是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渗透德育思想。基于该模式以《大学物理》中“牛顿运动定律”为题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建构;牛顿运动定律;学案;教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7-0072-9 “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学案即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出现在二十世纪90年代末,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学而提出的。而学案的姐妹篇还有教学案、讲学案、讲学稿、导学案等[1]。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提出的教材“心理化”和“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暗含着一个观点: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引导与帮助的学习方案。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扭转那种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主的教学局面,在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的指引下,提出了“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一时间,各种形式的教学法陆续出现,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实验有黎世法提出的“6课型单元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等。这些教学实验的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最初提出用“学案”进行教学改革的是浙江省金华一中,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到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材)”三个核心要素。他们认为“教学内容(教材)、教师、学生”的教学链条是不合理的。教师上课时,学生更多的是在做笔记,学生根本无法消化知识、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这样,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他们大胆提出: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于是产生了“学案”。

到了21世纪,学案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较大的有江苏省南京市东庐中学的“教学全一”[2]教学模式,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练习”教学模式,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以及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十中的“导学讲评式”教学模式等。

目前,以上四种教学模式仅在中小学层面上推广应用,在大学层面上还是一片空白。基于以上四种教学模式,本文从另一视角提出“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并作为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被批准立项。该模式主要在大学层面上针对物理学基础课程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之后,在大学层面上及中小学层面上,在物理学科领域及其他学科领域进行逐步推广应用。“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的建构

“导学讲评练问”教学的具体含义以“学案”为载体,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流讨论、问题讲解、师生评析、课内练习、反思提问等过程,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问、探究、思考、交流、评价、应用等教与学的活动。

“导学讲评练问”教学的五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并且都围绕着学生的“学”而展开;“导学讲评练问”五个要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只是每个学习阶段的侧重点不同,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的框架结构

(1)导学

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先讲解,然后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传统教学的优点是知识系统、节约时间、课堂容量大,缺点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将所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连结,能够为学生预习提供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学案”的帮助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建构新知、理解新知和应用新知时,相当于学生自己身旁有老师形影不离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便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2)讲解

学生通过自学“导学案”,在各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确定出基于问题的所要讲解的主题、内容、方法和手段,同时提出疑问。各组选出代表依次进行“对话性讲解”并提出疑问,以寻求他组的帮助并解决问题。由于学生要进行“对话性讲解”,所以学生不仅要认真阅读教材,根据“导学案”的引导去钻研教材,而且还要组织好“对话性讲解”的具有逻辑思维性的语言。学生“对话性讲解”不仅充分展示了自己,而且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智力,培养了学生能力,渗透了德育思想。把过去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现在学生的“群言堂”,把课堂真正地归还给了学生,教师仅仅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3)评价

“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中的评价实属“学习内评价”,“学习内评价”不是一种独立于学习活动之外的单纯的价值判断活动,而是一种学习本身所固有的、在学习活动之中产生的、满足学习自身需要的认识性实践活动,它是学习的一项基本属性,是与学习过程融为一体的,既在学习中评价,也在评价中学习。“学习内评价”的目的是认识学习的价值,不是拿预设的价值去判断,而是通过判断去认识、发现、生成、感悟价值,即通过评价创生意义与价值,发挥的是评价的认知功能和生成功能[3]。

“学习内评价”是一种生成知识意义的有效方式,它是“创造性的而非总结性的,其重点在于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能做什么而不在于获得的知识如何适应他人设定的框架”[4]。通过评价评出意义、评出理解、评出价值、评出情感、评出自信、评出生命活动的状态,最终能够学到新的东西。

“学习内评价”作为“导学讲评练问”教学的一个基本学习环节,与“对话性讲解”密不可分,它们相互交叉,互为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它是由三个评价阶段组成的:一是自我评价阶段,学习者通过反思,审查自己按照学案进行的自主学习过程,以确定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是否正确、合理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二是小组评价阶段,通过组内同学间的交流沟通,补充与完善出对知识意义的建构,确定本小组具有代表性的思路、观点与方法,以便在全班进行对话性讲解。三是全班评价,基于对话性讲解的内容,通过师生的比较、鉴别、质疑、辩论、协商,发表各种批判性的观点或看法,在各种视域的融合与碰撞中,提炼知识要点、完善知识意义、分享学习成果,明确自己以及他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作用,从而认识知识的价值、自身的价值、他人的价值、合作的价值以及学习的价值等。

(4)练习

在每一节课的巩固新知环节,必须及时“对话性的讲解”“导学案”上的练习题。“导学案”上的练习题应包括一些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对比练习等。让学生利用所学新知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实际生产、科技应用等相关问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练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定律、定理、原理、公式、法则)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而且可以促成学生将基本技能(实验、测量、画示意图、解题等)转化成为熟练的技能技巧。

(5)反问

基于老大纲背景下的传统式教学模式,倡导“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教案中心”,因此,课堂教学中一定是“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教师评价”的教学形式。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现代式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中心、学案中心、学习中心、建构中心”,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建构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等学习活动之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反思提问,让教师答问,以解决学生心中生成的新疑问,达成教师“授业解惑”之目的。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体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反思问答”的双向交流性和师生地位公平性。“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能改变过去的“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方式为现在的“学生―教材―教师” 教学方式;能改变过去的“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教案中心”为现在的“学生中心、学案中心、学习中心、建构中心”。通过学生学与教师教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以“教学内容”为背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讲解、评价、练习、反问”为教学路线,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通过反思生长出新的问题。

亦达目标:首先,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会学、乐学、活学。其次,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比如: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分析处理实验证据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讨论交流能力,多维度评价能力,用数学知识表达学科知识能力,用学科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多维度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还要渗透德育思想。基于“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的《牛顿运动定律》的教学设计

4.1 牛顿运动定律学案设计(表1)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学

首先,回忆与“运动”有关的知识。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 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

没有不运动的 ;也没有离开物质的。

其次,回忆与“力”有关的知识。

在力学中,物体与物体间的 称之为力。

在动力学问题中,以牛顿定律为代表所描述的力具有 ;以三大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所描述的力在时空中具有。

【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建构新知并理解新知

§2.1 牛顿运动定律

(一)惯性定律 惯性系

阅读 2.1.1“惯性定律 惯性系”(P24)条目下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什么是惯性定律?

问题1.1:什么是孤立质点?请举例说明。

问题1.2:请回答书上P24图2在加速运动的车厢内惯性定律还成立吗?为什么?

图2 P24图

问题2:什么是惯性系?

问题2.1:惯性系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问题2.2:地球、太阳是惯性系吗?

问题2.3:什么是非惯性系?

预习后回答以上问题。

(二)牛顿第二定律 惯性质量 引力质量

阅读2.1.2“牛顿第二定律 惯性质量 引力质量”(P25)条目下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什么是牛顿第二定律?

中文表达、数学表达、性质、意义。

问题2: 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区别是什么?

预习后回答以上问题。

(三)牛顿第三定律

阅读 2.1.3“牛顿第三定律”条目下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什么是牛顿第三定律?

问题2:对于牛顿第三定律,应注意哪三点?

问题3: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是什么?

预习后回答以上问题。

(四)练习题

1.单选题

(1)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错误的是()

A.该物体可视为孤立质点

B.物体不受任何外力

问题2.2 地球、太阳是一个近似程度很好或精度很高的惯性系?(板书 2.2地球、太阳可视为惯性系P25)

地球是一个近似程度很好的惯性系

以地球为 坐标原点,以地球到太阳的连线作为 坐标轴 的参考系称为地球惯性系。

但因a公=5.9×10-3 m/s2,a白=3.4×10-2 m/s2都很小,可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可视为一个近似程度很好的惯性系。

太阳是一个精度很高的惯性系

以太阳为 坐标原点,以太阳到其他某恒星的连线作为 坐标轴 的参考系称为太阳惯性系。

太阳和银河系中其他所有恒心一起都绕 银河系中心 旋转。

但因a日银=10-10 m/s2,更小,可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太阳可视为一个精度很高的惯性系。

拓展――马赫认为:所谓惯性系,其实质应是相对于整个宇宙的平均加速度为零的参照系。因此,惯性系只能无限逼近,而无最终的惯性系。

问题2.3:非惯性系是什么?(板书 2.3非惯性系P25)

一切相对于已知惯性系做加速运动的参照系为非惯性系(见书上P24图2.1)。

我们知道: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前面,我们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接下来,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及其相关知识。

(二)牛顿第二定律 惯性质量 引力质量(板书

二、牛顿第二定律 惯性质量 引力质量)

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2.1.2“牛顿第二定律、惯性质量、引力质量”(P25)条目下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呈现在上)

问题1: 什么是牛顿第二定律?

中文表达、数学表达、性质、意义。

问题2: 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区别?

教学思路:基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首先,学生以“教师角色”,教师以“学生角色”进行“讲解―评价”;然后,教师以“教师角色”,学生以“学生角色”进行“讲解―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

问题1:什么是牛顿第二定律?(板书 1.牛顿第二定律P25)

中文表达: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板书 1.1中文表达:P25)

数学表达:(板书 1.2,P25)

性质:同一性;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同时性;局限性;统一性。(板书 1.3性质,P25)

意义:(板书 1.4意义)

定量的确定了 力和运动 的关系。

拓展:力的叠加原理

若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则合力产生的加速度,等于这些力单独作用时所产生的加速度之矢量和。

拓展:物体之间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两种长程相互作用力――引力、电磁力;

两种短程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问题2: 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区别是什么?(板书 2.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

问题2.1惯性质量: 牛顿第二定律 中的质量称为惯性质量。(板书 2.1.惯性质量)

问题2.2引力质量: 万有引力定律 中的质量称为引力质量。(板书 2.2.引力质量)

■=-G■■■

G=(6.51±0.12)×10-11 N.m2/kg2

“-”表示m1对m2的引力方向总是与m2对m1的矢径方向相反。

问题2.3: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板书 2.3惯性质量=引力质量(在经典力学中)]

牛顿等许多人通过实验都证明了惯性质量 等于 引力质量。因此,在经典力学的讨论中,不需区分 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

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 等价 是广义相对论的出发点之一。

前面已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接下来继续学习牛顿第三定律及其相关知识。

(三)牛顿第三定律(板书

三、牛顿第三定律)

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2.1.3“牛顿第三定律”条目下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呈现在上)

问题1:什么是牛顿第三定律?

问题2: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应注意三点是什么?

问题3: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有哪些?

教学思路:基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首先,学生以“教师角色”,教师以“学生角色”进行“讲解―评价”;然后,教师以“教师角色”,学生以“学生角色”进行“讲解―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

问题1:什么是牛顿第三定律?(板书 1.牛顿第三定律P26)

当物体A以力F1作用在物体B上时,物体B也必定同时以力F2作用在物体A上,F1、F2大小 相等,方向 相反,且力的作用线在 一条直线上。

■1=-■2

问题2: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应注意哪三点?(板书 2.注意三点P26)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 成对 出现,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因此绝对不是一对平衡力。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属于 同一性质 的力。

问题3: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是什么?(板书 3.适用范围和条件)

牛顿第三定律只在 实体物体 之间,且运动速度 远小于 光速时才成立。

拓展:当速度增大到一定值,产生的“相对论效应”是不可忽视时,再这种情况下,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达就失效了。此时,取而代之的是动量守恒定律。因此,有人说,牛顿第三定律只是动量守恒定律在经典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推论。

【三】巩固新知

例题 如图6所示,质量为m的方形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并对该物体施予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该物体在水平向右的方向上做加速度为a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该物体与水平桌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

求:(1)进行受力分析;(2)判定哪些力是平衡力;哪些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在哪一个方向上,可视为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保持其静止状态,遵循牛顿第一定律;(4)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写出加速度a的数学表达式。

解 :(1)受力分析如图7所示。

图6 题图 图7 受力分析

(2)平衡力:N与G,且N=G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N与N',且N=N'

(3)在竖直方向上,可视为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保持其静止状态,遵循牛顿第一定律。

(4)对物体而言,在水平方向上,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a=■=■ ■ =■

......【四】练习题(将导学案上的练习题再次呈现在PPT上)

1.单选题

(1)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错误的是(ABC)

A.该物体可视为孤立质点

B.物体不受任何外力

C.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D.惯性

(2)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是(A)

A.宏观、低速

B.宏观、高速

C.微观、低速

D.微观、高速

(3)光滑水平桌面上有A、B两物体,当A物体沿水平方向去撞击B物体的过程中,A物体对B物体的力和B物体对A物体的力是(B)

A.平衡力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非平衡力

D.非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判断题

(1)惯性与力的关系:惯性不是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惯性的量度是质量,惯性与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2)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与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数学表达式:■=m■。(×)

(3)牛顿第二定律中,F、a只有因果关系,而没有先后关系,当F发生变化,a同时发生变化,即牛顿第二定律具有同时性。(√)

(4)牛顿第三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且只适合于惯性参考系。(√)

......3.计算题

(1)一滑雪运动员从倾角α=30 °的积雪平直山坡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如图8所示,经过10 s下滑的距离s=250 m。若该运动员与滑雪装置的总质量为50 kg,g取10 m/s2,求下滑过程中运动员所受到的阻力。(解:略)

(2)用力拉住绳子将一质量为10 kg的物体竖直下放,其运动v-t的图如图9所示,g取10 m/s2,试求:

①前2 s内绳子的拉力大小;

②第3 s内绳子的拉力大小。(解:略)

......■

图8 滑雪 图9 v-t图

教学思路:基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首先,学生以“教师角色”,教师以“学生角色”进行“讲解―评价”;然后,教师以“教师角色”,学生以“学生角色”进行“讲解―评价”。

【五】反思提问

预设学生提问

1.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具有因果性,因此,加速度与合外力应具有先后性。前面又说:加速度与合外力具有同时性。显然矛盾,如何理解?

2.什么是相对性效应?

......【六】布置作业

P65:本章习题――2.2.填空题(2); 2.3.计算题;2.4.计算题。

【七】课后反思

参考文献:

[1]朱义禄.论学案体[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9,(1):111.[2]何善亮,徐文彬.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改革探索与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9,(10):46.[3]王新民,王富英.学习内评价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J].教育科学论坛,2011,(5):5.[4][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82.(栏目编辑 邓 磊)

第二篇:“学-导-练”教学模式

“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好课程、开足课时,在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要求的课时已远远不足,造成“时间紧,任务重”的一种局面。因此学校进一步深入课堂进行调研、分析,同时还发现学生通过这种“赶大集”式的展示,缺少有序性;学生的一些学习习惯太随意,缺少规范性;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缺少聚焦性;存在一些作秀的东西,缺少实效性;教师讲的过多学生练得少,缺少高效性。我们组织了课堂检测小组随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抽测,有的课堂中学生的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让检测领导和授课教师大吃一惊,课堂效率低下。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讲得太多

课堂教学中,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的教学方式还存在,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还是表现在被动的听,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落实得不好。

(二)学生练得太少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训练关注不够,学生课堂训练的时间没有得到保证,学生练得太少。一方面说明教师对知识的当堂巩固重视不够,一方面说明部分教师把知识的巩固寄希望于学生在课后完成。

(三)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比较关注自己讲得怎样,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

二、“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理念

确立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确立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导学案的编制,突出“一个坚持”,着力“四个关注”,达到“一个目的”,凸显“一个核心”。突出“一个坚持”,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着力“四个关注”,弘桥中学

2“学-导-练”教学模式的优势

“学-导-练”教学模式,从我校学生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提升了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减轻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师教学整体水平。教师在学,导,练的过程中处理好“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增强开展有效、高效教学研究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构建有效、高效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学:自学。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阶段。

“自学”可以改变以往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我们的理念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我们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高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学生身动,更要求学生心动和神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学-导-练”教学模式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

2、导:指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组内(班内)交流讨论,目标形成阶段。

在“导学”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教与学同步进展。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他的现有发展水平。同时教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心理上存在着追求完美的定势,有利于他们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当众演示,解决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或讲解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延伸,引导归纳,提炼方法,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结构,完成学习目标。

3、练:巩固、拓展练习

巩固练习:做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当堂解决问题。拓展练习: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拓展教材内容的不足。学生小结:对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掌握方法要领与重点。

“学-导-练”教学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理念,整个过程学生要不停的“学”,教师智慧的“导”,充满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成了真正的课堂的主人。同时确保了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从根本上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导-练”教学模式,变“跟我学”为“我要学”。疑为思之源,思为智之本;疑乃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第三篇:学导练辅教学模式

朱坑学区“学、导、练、辅”课堂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产生背景

面对当前山区学校的现状,生源日趋减少,学校班容量大部分在20人左右,造成班级的小班化趋势,同时河南永威的“课改”经验又给予我们不少启示,所以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不仅是切合时势的教育改革,也是我区进行教育改革的一次磨练,一种机遇。

二、模式的理论依据

1、平遥县“四·三·一”教学体系:

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等是理念、要求,也可以形成教学模式,但更应该视它们为教学策略,其核心是以学定教。作为策略,可视情况调整,比如也可以多教,也可以先教,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不必过于拘泥。

“目标引领——策略驱动——以学施教——主导跟进”

2、生本教育理念:“快乐、素质、成绩”是生本的美好理想。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这是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本,注重有效,是“学、导、练、辅”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出发点。

3、小班化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

⑴教育均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⑵教育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归宿。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主体型”转向“学生主体型”,不仅让学生去适应环境,而且强调使环境去配合学生的发展。

⑶因材施教原则:小班化教育与传统的大班授课制相比,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差异,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分类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作业批改、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实施因材施教。当代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和现实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我们的教学中没有差生,只有存在着差异的学生。小班化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三、模式的预期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学习为核心,让学生在紧张学习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培养良好习惯的目标,应当是小班化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永远的追求,也是教学的本质回归。

四、模式解读

“学、导、练、辅”,是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四个基本环节。“学”:学生行为——学生的学,即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时间为10——15分钟。

“导”:教师行为——教师的导,即包括导入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的“以学定教”(引导、点拨)、教师的施教。时间为5——10分钟。“练”:学生行为——学习内容的训练,包括学生学习后的分层展示及当堂训练,训练分两个层次,一是基础层次(保底),二是提升发展层次(吃好)。时间为10——15分钟。

“辅”:教师行为——针对训练的辅导,即教师在分层展示和分层训练后对共性问题的辅导和个别辅导,既有对A、B层学生的指导,也要加强C层学生的辅导。时间为0——5分钟。

五、基本流程

(一)辅助环节,为自学铺垫

辅助环节包括:“导课”、“板题”、“示标”、“示导”四个小环节。

1、“导课”,即:导入新课。

1分钟左右,要求教师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多采用激趣导入和迁移导入。

2、“板题”,即:板书课题。

快速导课,引出新课,然后把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在黑板上。板书时字体要工整,不能潦草。从写字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水平能力,还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示标”,即:出示教学目标。

要求教师围绕本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五点:

(1)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容易测量,要求教师每堂课只需出示C层学生要达到的基础性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2)要实事求是,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理解的,教师却设定为掌握、运用,要求熟读的,教师却设定为当堂“背诵”,学生当堂达不到,那么,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意义,就是搞形式主义。教师出示教学目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科学,要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

(3)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也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总目标的具体分解。如果完成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也就达到了学科总目标

(4)教师出示教学目标的时间不能太短,应让学生读完后还有点思考余地。目标出示之后,教师一般还要用激励的话鼓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5)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一节课,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师生要做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事。有些教师上课随意性大,经常“偏离教学目标”,还认为自己是在创新。创新不等于“随意”。每节课教师都要不断问问自己,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我有没有偏离教学目标?

4、“示导”,即: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提示是针对学生学的内容的引入语,又是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语,更是对学生落实学习目标的要求语,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要体现“五个明确”,即明确: ①时间、②内容、③学习方法、④达到的标准、⑤展示的方法及要求。

能准确体现“五个明确”的就是有效的指导,反之则是无效的指导。自学提示既可以一次出示,又可以多次出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考虑。

以上四个环节大体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二)同步自学,主动学习——“学”

1、目的意义:为每一个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提供时间和空间,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提升,最终达到学好的目的。

2、操作要领:

同步自学,即:“先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探究等。文科一般是读书,理科一般是看书,看例题、公式、基本概念,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

学生自学,教师用眼睛巡视。教师巡视的目的和任务有两个:

一是要组织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实现百分百关注。尤其要盯住班内的C层学生,对个别

精力不够集中,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要给以个别提示。始终要把C层学生装在心里,看在眼里。

二是全面了解学情.教师全面了解学情就是为下一步的 “后教”做准备。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板书,不随便走来走去。

(三)展示反馈,以学定教——“导”

此环节包括“展示反馈”和“后教”两个部分,这两部分不是单独呈现的,而是相互穿插、相互融合的。

1、目的意义:

①展示反馈——即自学检测,是对学生自学结果的掌握了解,是教师“导”的基础,教师的“导”就是根据自学生成而定,可采用汇报、展示、提问、检查检测等方式,提倡多用展示。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哪些属于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次要矛盾。把“新知方面的”、“主要的”梳理、归类,为下一步的“后教”准备内容,这实际上是修改课前写好的教案,进行第二次备课。

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在心中为学生分层,为下一环节进行分层辅导形成了依据。

②以学定教——即教师根据自学检测情况而展开的主导跟进,可运用引导、指导、点拨、施教等方法,对展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教师讲的内容都是学生不会的,急需要讲的,凡是学生会的,教师绝不再讲。这个过程实质是帮助学生落实目标的过程,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必须注意要到位。

2、操作要领:

展示反馈,以学定教环节,主要通过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关键问题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学生与学生互动,采用“兵教兵”的办法,最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也就是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获得知识和技能。

3、注意事项:

在课堂展示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全体同学,真正让全体学生参与,百分百展示,特别要重视C层学生的展示,通过分层次地提问进行交流,在交流时让A层学生的回答能发挥其潜能,在班内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B层学生能表述自己的观点,努力掌握学习方法;C层学生则回答基本目标性的问题。

(四)分层训练,个别辅导——“练、辅”

这是学生学,教师导后对学生落实目标的训练提高的过程,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又一体现,训练内容要有层次,一层次保底,要求所有学生掌握,二层次提升发展,要求较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完成,这样既体现分层训练的目的,又保证了较好学生学习时间充分利用。

1、目的意义:①分层训练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先学后教”效果的检验与补充辅导。②帮助C层学生解决基本问题,是“补差”;同时A类学生帮助C层学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合作精神,又是“培尖”。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这样能很好地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使各类学生都能感受到问题的挑战性和通过自身努力,感受问题解决的快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百分百达标,百分百发展。

2、要求: ①分层训练要求:

训练设计遵循“低起点,高要求,分层次”的原则,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力求使每位学生学有难度,学有所得。如要求全班学生掌握的,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学困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

②辅导要求:

a、分层辅导,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化解难点。C层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知识欠账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要倾注爱心重点辅导,鼓励自信,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扶他们踏上成功之路。

B层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还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他们重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由B转A。

A层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他们一方面要指导横向拓宽,夯实基础,一方面鼓励创新,纵向加深。

b、个别辅导,既要注意对A层学生的指导,也要加强C层学生的辅导。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教师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不让学生带不懂的问题回家,达到“堂堂清”、“日日清”。

3、注意事项:

①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训练内容,基础性内容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达到基础性目标;有难度的训练应面向A类学生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要求。

②课堂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的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在学会的同时还有会学;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努力会学;帮助C类学生完成基础性目标。

③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要有教师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可以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教师抽查。

④教师的辅导,不仅仅指到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还要按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甚至包括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意志等。教法与学法形成和谐互动。

“练”、“辅”这两个环节,既可相对独立进行操作,又需要融为一体式体现。如一层次训练中,学困生可能需要直接进入辅导过程,所以不能绝对独立,练中有辅,辅中有练。

(五)回应目标,进行总结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围绕目标进行总结,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同伴评价或教师评价,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学有所得。

“学、导、练、辅”四个基本环节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不是单独呈现、相互割裂的,而是互相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特别是“学、导”两个环节,既可以“先学后导”,也可以“先导后学”。但因学情不一样,科目不同,课型不同,年级不同等等,教师必须灵活运用,作出相应改动,不要生搬硬套,模式化。不过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全过程都要为实现“四个百分百”(百分百关注,百分百展示,百分百达标,百分百发展)核心目标服务。

第四篇: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云竹中学“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根本,而课堂教学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传统的课堂大多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教师讲的多,学生动的少,教师成了“解说员”。所以我校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课堂教学正本清源,精讲强练守住课堂”的研究,坚决推进“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的“解说员”角色转变为“教练员”角色,让学生所学知识当堂训练、当堂消化、当堂巩固、当堂落实。

二、组织机构

改革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是我校目前和一段时期教学的主要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成立领导实施小组,确保此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顺利开展。

领导实施小组: 组 长:郭卫东

副组长:李 宇 白俊峰 王玉红 成 员:郭跃峰 各学科组长

三、“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哲学基础

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重知识的获取过程,重体验、重合作交流、重教师的及时指导,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造欲望。

2.教育心理学基础

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的策略以及思维模式,他们要用现有的知识去过滤和同化来自学习环境中的新信息,整合或重建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在迁移应用中得以优化和发展。根据这一理论进行的“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优化教学过程。

四、“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教学法是在传授知识并发展思维的启发式教学法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是我国近年来教学改革中重在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五、“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教学法的特点

1.变“教案”为“学案”和“练案”。改变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确立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变“教案”为 “学案”和“练案”,将“学案”和“练案”建设成“导学”的有效载体。

2.变“教学”为“导学”。改变“以教定学”的教学策略,确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变“先教后学、师讲生听”为“先学后教、生学师导”。3.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效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科学运用讲授式教学方式。以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结合学科和课型特点,创新课堂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自学—导疑—精讲—演练”作为我校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5.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字——“落实”,没有课堂落实,就没有高效课堂。要实现“当堂落实”,除了需要贯彻“分段讲授、讲练结合”的教学原则外,更须坚持“两个保证”——时间保证、内容保证,即:保证每堂课至少1/3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口笔头训练;保证课课都有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书面练习,保证当堂训练内容的针对性——每堂课中最关键、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保证在当堂、在教师的眼皮子下就完成和落实口笔头练习。

六、“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内容 1.设计学案和练案——课前准备阶段

学案和练案是“导学”得以实施的基础,学案和练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为尽可能的全面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学案和练案的编写至少应遵循:①、课时化原则。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和练案。②、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隐入一个个综合程序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之 中。③、方法化原则。在学案和练案设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理解、归纳、综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④、生活化原则。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⑤、层次化原则。学案和练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学案和练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从“教案”到“学案和练案和练案”,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学习的“学案和练案”。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和练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主线、学习重点,查询疑惑知识。由于“学案和练案”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难点解释、问题探究、学法指导、思维拓展等内容,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自学,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易让学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同时,教师必须适量分层抽查学案和练案,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把握学情,及时反馈学生的自学情况,更好的引导学生课上完成学习任务,将存在问题有效解决。使学案和练案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做到以学定教。

2.导——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案和练案预习的情况,设置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根据学案和练案设计的问题进行学习。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 中。课堂教学的导入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引人入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二是通过温故知新,为学习新知做好必要的过渡和铺垫,引发学生的思考。

需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且时间不宜过长。所运用的教学手段要少而精,注重实效。

3.问——紧扣内容,设置问题。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内容的目标和重难点。教学内容问题化是这一环节实施的要害。单元和章节内容,教师通过示例引路,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4.学——结合问题,探究学习

学生依据教师设置的问题,开展自学、对学、群学、共学。以小组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学生首先预习,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然后两人一组交流探讨,将交流探讨存在疑问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依据实际选派代表参与班级共同研究探讨的学习。教师在学生共同探究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用高超的导引启发学生共同解决难点。

5.探——由此及彼,探究交流。

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学习思考、提问、小组研讨,分析归纳,获取知识,得出结论,理解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全班就新问题进行交流探究。

(1)精心预设计,激活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宜进行理解性、运用性、创造性提问。鼓励逆向思维的提问,实现由教师导问到学生互问的转化。

(2)结合适宜的问题或重点内容,及时、灵活、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助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探究,共同释疑。小组探究,是立足于学习小组而开展的,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要想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要想使课堂上的教师成为教学的策划者、导演者,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就必须合理设置学习小组。

6.练——达标训练,矫正总结

通过题组对学生进行形成性测试,并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迁移应用,力求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对出现的错误及时分析矫正,从而进一步巩固、整合其认知结构,提高学科能力。

最后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自己的学习收获作练习归纳总结,以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内容,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要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设计针对性题目,达到归纳内容的目的。

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或拓展性的变式题。;三 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困难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要尽量丰富作业形式,寓学于乐。这样既减轻了困难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批阅、有记录,及时分析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矫正或补救措施。

七、“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导

时间3分钟左右。任务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方法是通过回顾旧知识,为新知识寻找知识基础。

2.问

时间5分钟左右。任务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系列化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读课本。

3.学

时间20分钟左右。任务是学生首先自学课程内容,然后回答导学案和练案的问题,再和对学的同学互相交流,再将对学的疑问提交小组,小组共同研究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收集后,全班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解决。

4.探

时间5分钟左右。围绕学习内容,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探究知识的应用。每课时只设计一个问题探究。5.练

时间10分钟左右。学生运用当堂学习的知识,解答导学案和练案中的检测题目,教师对小组及个体进行快速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

八、实施目标

以“一二三”的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深化两项改革,实现三个转变,推动我校课堂教学全面改革。

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实现课堂教学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打造高效课堂、魅力课堂、和谐课堂。

两项改革:一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三个转变:一是教学方法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二是课堂师生活动由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由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

“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第五篇:导、探、练教学模式解读

溪河中心校“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溪河中心校“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还学生以自主,展学生以精彩”为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尝试、自我评价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课堂的有效学习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学习乐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一种教学模式。

一、“导、探、练”课堂教学的基本概念

“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导学”、“探究”、“练习”的基本活动。“导”就是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清新知的教学 “生长点”,运用“正迁移”规律构架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提供鲜活的例证,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探”就是以学案为依据,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练”就是指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增加练习量,进行实战演练,及时反馈、巩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二、导探练教学模式的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

找准基点 导

激活基点,迁移诱导

提供例证

诱导探索

生成问题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探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验证

提示结论

深究结论

专项练习练

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诊断练习

综合练习

课堂作业

三、“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1、体现目标的“三维”和课堂教学的“六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

2、服务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尽力提高随堂课的教学效率,全力打造“有效课堂”。

3、遵循《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体现教学策略的科学性。

四、“导、探、练”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第一板块:导(自主学习、导学导教

10分钟)

1、课前复习,温故知新(2-3分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进行重点复习,设计1—2个综合性的试题或者与

本课复习内容相关的问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目的:温故而知新,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注意点:习题设计简而精,时间不宜过长.准备充分,必要的课件或小黑板,坚决避免随意性。

2、依纲据本,导标(1-2分钟)

[通过课前口述或板书交待本节学习任务和目标,低年级做到合理交待,高年级明确交待。(1分钟)[目的] 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意义] ①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②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注意点] ①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要求。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

②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学生能听明白。

3、依课依标,导学(2-3分钟)

在教师交待目标后,教师要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出示与本节课学习目标和相关练习或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依据目标,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文学常识等内容,让学生对课文形成整体感知,并整理出自己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辅导学生圈点勾画、做批注以及对各种知识的积累,尊重学生独到的认识和体验。数学学科主要出示尝试题。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教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等等激励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好奇性,促使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老师应提醒学生:“不会做这道题的同学,请翻开课本看看例题是怎样做的,再想想这道题应该怎样做?”。自学课本前,教师可以提一些思考题作指导。以便学生带着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自学课本时学生遇到困难可以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通过自学课本,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都跃跃欲试,时机成熟就转入下一步。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这部分主要是在梳理整体知识框架的基础上,以知识树或知识结构的形式将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导学和导教。所设计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设计一些相互比较、系统归类、承上启下、体现结合的问题。学生依托这些问题通过自主梳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目的] 让学生知道导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意义] ①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②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注意点]

1、自学指导要层次分明,做到三个明确: ①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②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怎样好,就怎样做。自学时,往往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告知学生怎么自学,引导学生抓住新知向旧知转换的环节,学生重点思考关键环节,把主要精力放在新知向旧知转换的环节上。各学科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什么方法好,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科实际,就采用什么方法。

③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2、导学激兴,做到三学

(1)激学;包括激态和激趣。即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前学生状态和教学内容设法调动学生。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的激发。

(2)导学:教师尽快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和相关练习以引导学生自学。

(3)自学:学生依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和教师安排的练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巡视、指导和鼓励。特别关注学困生情况。还要注意做到通过组织学生邻座或小组之间的互查和评比等,全面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过程遇到的疑难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指导学生主动进行三级预习,并作适当扩展。要促进和指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前的三级预习。养成自觉预习、善于预习的习惯,为课上高效学习,奠定基础。从三年级起增设简单的预习作业,从五年级起增设单元性的整体预习,要求学生利用大礼拜长短假进行预习下周教材的内容,初步找出疑难问题。

4、低中年级学生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自学能力,教师的导主要的引导,在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教学模式可根据年级特点变化。

第二板块、探、(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不低于20分钟)出示题目,合作探究

教师应精心设计合作探究题目(一般2—3个),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力求体现教学内容的综合、思维提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人人发言,集思广益,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进行探究整理,进一步梳理知识,重在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对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和相关联的知识达到准确识记和理解。在整理、识记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内相互检查、男女同学互问互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交流复习成果。

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精讲点拨,突破难点。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知识交汇点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提升,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方法规律的运用等方面得到升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重点、讲要害、讲易错的地方,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坚决不讲,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能会的坚决不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学会的的坚决不不讲。

[操作] ①教师在通过第一板块的导学,发现学生学校的困难,进行调整,提出深入探究的题目,组织学生深入研讨,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

② 学生根据研讨,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操作的相同。

③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④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要有听说读写思议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形式,坚决避免单一的乒乓球式的提问模式。

[时间]不低于10分钟 [目的] 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

②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点] 学生更正后,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①明确探的内容。探的内容应该是导学后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

②明确探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再补充。

③明确提探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第三板块

练(当堂训练,当堂达标)不低于10分钟。

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一套注重基础、兼顾能力、能基本覆盖本课时主要内容、题量适当的练习题、作业题或检测题,让学生当堂自主完成。在自练的基础上,学生互批互改、黑板演示等形式进行当堂反馈矫正。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学生通过达标检测,在巩固中掌握知识,在运用中提升能力,在能力展示中有所创造。

具体要求:

1、练习要典型,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出题,要分层次出题,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提高,可以有必做题,选做题,但并不是将学生人为地划分层次,选择的权利在学生。

2、当堂必须完成,分层次地完成。当堂完成的好处,一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能力的培养自己去做。二是可以直接反馈信息。三是可以有效地减轻课后学生的负担。四是可以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课后许多活动课的内容。

3、当堂训练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当堂训练要重在打好基础,旨在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为此,要精心选择供训练用的作业,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或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

4、当堂训练的时间应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是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般每节课堂作业和练习时间不少于10分钟。

5、当堂训练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一是针对性原则,即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词,一般可分为必做题词和选做题词,其中必做面向所有学生,而选做题则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做,其余学生自愿,这样让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和生“吃得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市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量力性原则,作业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适长,既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而且作业的数量适量,以学生经过努力在15分钟之内能完成为限,既不超过努力在15分钟之内完成为限,既然不超量也不偏少,一般以三道题为好。三是典型录性原则,做到有代表性和层次性,特别是上述针对最难点所进行的训练更要体现这一要求,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搞死记硬背,当然,对学生易做错的题词型或题目还可设计适当的重复练习。

6、高年级当堂训练应做到独立和按时,教师不尽量指导。当堂作业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地完成,不准学生抄袭,教师也不予指导。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有助于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预习新课创造条件。

7、在学生当堂作业时,勤于巡视督查,了解情况。教师要通过巡视,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学生可能出现不良习惯和表现,并及时提醒纠正,同时要通过现场批改分作业,及时获得关于这一节课教学情况进一步反馈,便于课后及时而准确地辅导解难。

[操作] ①布置课堂练习。②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作业,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督促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鼓励必做题做完了的学生做选做题或思考题。通过巡视,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当堂清”。

[时间]不少于10分钟。

[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

[意义] ①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当堂清”。

②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注意点] ①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②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③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④尤其是后进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⑤要注意矫正学生的坐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策略:

(1)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20分钟,一般在15分钟左右,保证学生每节课有不低20分钟连续自学和练习时间,低年级学生没有自学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避免单一是讲解式的教学方法。

(2)灵活运用“导探练”的教学模式。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基础,适当调整。该少讲的不多讲,但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或师生互动式思议听说读写练的时间。

(3)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兵教兵”,精诚合作,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合作互相提高。

(4)教师精心备课,教师的形象、气质、基本功,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文化课是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去渗透实施。

溪河中心校 李健雄

“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下载“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的建构及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导学讲评练问”教学模式的建构及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问”“议”“导”“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问”“议”“导”“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基础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效率的高低是质量提高的关键。因此我校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课堂这......

    “333”导学练教学模式及课堂思考

    “333”导学练教学模式及课堂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理念深入人心,促使教育不断地改革。教育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追求高效课堂,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

    “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转变教学理念,争做与时俱进的合格“师者” ——“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攀枝花十八中小 刘晓莉 6月份的昌乐二中之行给处于教学瓶颈期的我带来了一股巨大的视觉......

    “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转变教学理念,争做与时俱进的合格“师者” ——“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攀枝花十八中小 刘晓莉 6月份的昌乐二中之行给处于教学瓶颈期的我带来了一股巨大的视觉......

    “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转变教学理念,争做与时俱进的合格“师者” ——“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攀枝花十八中小 刘晓莉 6月份的昌乐二中之行给处于教学瓶颈期的我带来了一股巨大的视觉......

    以问导学“四步”教学模式教案设计

    以问导学“四步”教学模式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P88~89例1、例2、例3,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判断下一个物体......

    讲评课教学模式

    讲评课教学模式 测试后应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讲评。为了保证试卷讲评顺利进行,归纳了如下几个环节。 环节1:自我纠错(自学) 首先大体介绍测试中学生表现情况(不是成绩的公布),试题中存......

    “情境导练式”英语“六步”教学模式

    “情境导练式”英语“六步”教学模式 操作步骤及说明 (讨论稿) 【注:今年四月,由于特殊的原因,校长让我直接抓英语教学。没教过英语的我一边学习,一边研究,根据我校英语教学现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