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谁最长》大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谁最长》大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李小波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继续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知道第一次测量的结果处,为第二次测量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2、使幼儿知道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种子(量具)越长(或越大)测量次数越少,种子(量具)越短(或越小)测量的次数越多。
3、教幼儿初步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4、培养幼儿同伴间互相协作的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学习用尺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活动难点:幼儿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活动准备:
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两种不同的种子若干白云豆、花生(选择种子时颗粒的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幼儿已有测量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探索自然测量的方法
“看看桌上有什么?”(铅笔、白云豆、花生)“请你们拿一种种子来量一量这只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教师与幼儿探索测量铅笔的方法,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
析: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使幼儿对测量有一个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的平台,同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幼儿测量的方法,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不断的操作、不断从失败中寻找原因、积累经验,自己发现怎样测量才能把铅笔的大致长度量出来,这样的结论一定比教师直接告诉幼儿要好的多,此时,教师能够转变了一种教育观---由告诉转向探索,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和适时的指导,成为了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建立了一种积极主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交流、讨论探索结果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教师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得到幼儿的一致认可后,教师小结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教师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析:此时,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既给幼儿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的及时小结和正确的示范,把活动的重点在不经意的环境中教给了幼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并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讲述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长短,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少?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多?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白云豆长量出来的次数少,花生米种子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4、教师小结:测量物品时,物品的长度与测量的工具有关,量具越长(越大)测得次数少,量具越短(越小)测得次数越多。析:本环节是将活动的难点进行分散教学,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理解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有关,再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发现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的关系。
三、延伸活动:
幼儿利用其他的东西去量班上的别的物品,如:用铅笔量桌面的边长,用积木量自己坐的凳子腿的长度。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测量的结果与测量的量具有关,同时,在幼儿能够接受的情况下,适当的进行替换游戏:一只铅笔的长度可以用××粒白云豆来替换,或桌面的一个边长可以用几只铅笔来代替。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孩子们第一次借助种子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孩子们的兴趣很好,也很投入,但由于种子个较小,幼儿的手指肌肉还欠发达,所以在测量时,第一次的结束是第二次的开始点,幼儿较难找到,特别是在用花生米粒测量时,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选择恰当的量具非常重要,但教师很善于抓住在幼儿当中出现的偶然事件作为教育契机,因此,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投入程度极高,在探索如何测量铅笔时,刚开始孩子们的量法各不相同,此时,教师不是急于告诉孩子们的正确测量方法,而是让幼儿在探索、讨论、引导中获得知识的,教师能够转变一种教育观念:由告诉转向探究。教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合作者,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在活动中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尊重幼儿,把幼儿始终放在主体位置,教师的语言亲切、和蔼,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商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本次活动,无论是教材的选择、目标的制定和教具、学具的准备都能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将枯燥无趣的测量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种子”为载体,来让幼儿学习测量,同时,教师的循序渐进,由用一种种子测量铅笔长度,引升为两种种子测量,从而让幼儿在测量中自然而然地发现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在活动延伸时,教师还能恰到好处地引出“替换”,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对数学的一些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当然,在活动中量具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物品,教师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发挥该教育契机的作用;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发现“一粒白云豆可以换三粒花生米”、“不能按个的大小换,应按种子的多少来换”等等,这些闪光点和教育契机我们应如何把握都是我们今后探讨、研究的方向。
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 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 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谁最长》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谁最长》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继续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教幼儿初步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活动难点:幼儿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活动准备:
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两种不同的种子若干白云豆、花生(选择种子时颗粒的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幼儿已有测量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探索 “看看桌上有什么?”(铅笔、白云豆、花生)“请你们拿一种种子来量一量这只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教师
析: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
二、交流、讨论探索结果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教师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得到幼儿的一致认可后,教师小结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教师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析:此时,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既给幼儿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的及时小结和正确的示范,把活动的重点在不经意的环境中教给了幼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来;自.屈;老师;教.案;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并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讲述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长短,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少?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多?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白云豆长量出来的次数少,花生米种子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4、教师小结:测量物品时,物品的长度与测量的工具有关,量具越长(越大)测得次数少,量具越短(越小)测得次数越多。
析:本环节是将活动的难点进行分散教学
三、延伸活动:
幼儿利用其他的东西去量班上的别的物品。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无论是教材的选择、目标的制定和教具、学具的准备都能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将枯燥无趣的测量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种子”为载体,来让幼儿学习测量,同时,教师的循序渐进,由用一种种子测量铅笔长度,引升为两种种子测量,从而让幼儿在测量中自然而然地发现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在活动延伸时,教师还能恰到好处地引出“替换”,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对数学的一些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当然,在活动中量具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物品,教师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发挥该教育契机的作用;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发现“一粒白云豆可以换三粒花生米”、“不能按个的大小换,应按种子的多少来换”等等,这些闪光点和教育契机我们应如何把握都是我们今后探讨、研究的方向。
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理解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有关,再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发现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的关系。的平台,同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幼儿测量的方法,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不断的操作、不断从失败中寻找原因、积累经验,自己发现怎样测量才能把铅笔的大致长度量出来。与幼儿探索测量铅笔的方法,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自然测量的方法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谁最长》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939字。
第三篇:大班活动设计我像谁
大班活动设计:我像谁
作者:王秀平陈小平
来源:寿光市田柳镇郎家幼儿园
点击:
2008-7-21
307
时间: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寻找自身与家人的相似之处,初步感知遗传现象。
2、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引导幼儿体验、感受浓浓的亲情。
【活动准备】爸爸妈妈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观察带来的爸爸妈妈的相片,仔细观察爸爸妈妈在相片上的样子。
二、基本部分;
1、通过观察说说自己长的与家人相似的地方(五官、身材)。
(1)好,刚才,我们小朋友们都看到了相片中的爸爸妈妈,那谁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你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说。
(2)刚刚这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你们认识吗?那你们说一说他的爸爸妈妈是这个样子吗?(是)哦,这个小朋友说的真好,掌声鼓励一下。
请几个幼儿说,让认识他们家人的孩子评论他们的看法和意见。让幼儿通过这个方法学会观察别人。
2、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父母或其他亲人身上的一些特征在自己身上的反映就是遗传现象的一种表现。使幼儿了解自己与父母以及祖辈的关系,体会亲情。
3、学说一句话:
我的眼睛长的像妈妈(爸爸),我的鼻子长的像妈妈(爸爸)
我的眉毛长的像妈妈(爸爸)
我的嘴巴长的像妈妈(爸爸)
4、制作卡片
方法:把爸爸妈妈的照片贴在卡纸上,把你们长的相似的地方连一连,送给爸爸妈妈。
5、一起展评。
三、活动延伸:
1、同伴之间互相交换观看爸爸妈妈的照片,共同找出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2、绘画:我的一家。
老师来回巡视,启发幼儿画出自己的家人,并引导孩子给爸爸妈妈设计出你认为最美丽的衣服。
回家把作品送给爸爸妈妈,以表达对他们的爱。
四、结束部分:
听音乐进行表演《我的一家》。
第四篇:大班数学活动设计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9的分解与组成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学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的《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了《6——9以内个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目标:
1、通过分小白兔回家的游戏,引导幼儿学习9的分解组成。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及分析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9的多种分法。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9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演示法、开放式教学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准备:
1、《小白兔回家》挂图。
2、教师示范用的磁性小兔和挂图房子。
3、幼儿人手又9朵小花和记录卡。
5、幼儿题卡若干,记录用的纸和笔若干。活动过程:
一、复习8的分解。
游戏:开火车
玩法:师: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几点开?老师出示一张卡片,请你猜猜看?幼: 1 和7组成8你的火车8点开。游戏时速度由慢到快,由集体游戏到小组、个人游戏。
二、学习9的分解和组成
1、课件导入。
提问:画面上有什么?蹦来了几小白兔?(用数字9来表示)。但是呢9只小白兔一个房子住不下,要住在两个房子里,我们小朋友来帮它分分家好吗。
2、幼儿动手操作。
用9只相同颜色的小白兔,将它们分别放在两个蘑菇房子里摆一摆、记一记9的多种分法。
⑴、幼儿分成四组,每四人一组。⑵、幼儿边分小花,边做记录。⑶、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3、每组找一位幼儿来念自己统计的分发。教师同时将结果记录。
师:“9一共有哪几种分法呢?”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一分。
1、教师演示9的分发,有规律的统计。⑴、幼儿先点总数量9。
⑵、教师分别依次演示分发,统计引导幼儿说出分解、组成。
⑶、引导幼儿观察9的分解式、发现总结9的分解组 成规律。
教师小结:9一共有8种分法,左边的数字从小到大排 列,一个数比一个数多一,是递增关系;右边的数字从大到小排列,一个数比一个数少一,是递减关系。它们这些数字都比9的数量小,而且合起来是数字9。
三、卡片填数,复习巩固。
教师出示题卡,告诉幼儿填上适当的数字。
四、活动结束。
幼儿做游戏结束本次教学活动。
第五篇:大班数学:谁轻谁重
大班数学:谁轻谁重
活动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出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关系。
2、能根据三个物体在天平上的轻重关系示意图进行简单的推理,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 1.苹果、桔子、黑布林、剪刀、橡皮、胶水,天平称一台,记录表等。2.操作材料若干。3:PPT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情景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它们是喜羊羊和美羊羊,大家欢迎。喜羊羊好,美羊羊好。可是今天它们为了一件事吵得不开心,喜羊羊说它带来的东西重,美羊羊说它带来的东西重。
2、提问:出示一个橘子和一个黑布林,请幼儿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知道谁轻谁重。(大的重,小的轻。用手掂一掂,用称来称一称。)
二、比较轻重,理解关系
1、认识天平: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想到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既准确又省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方法好不好?(出示天平)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仪器吗?这个仪器的名字叫天平,它可以测得某一物体的重量。可以比较物体的重量。
2、用天平进行秤橘子和黑布林,得出橘子重,黑布林轻。
3、美羊羊很不服气的取走了黑布林又拿出了一个苹果放到了天平上。提问:让我们再来称下看看哪个重些。我们看见苹果那边往下沉,所以我们通过天平称得苹果重些。所以苹果比橘子要重。
4、提问:现在小朋友们说说这三个水果哪个最重呢?
5、小结:苹果最重,黑布林最轻。
6、师:刚才喜羊羊和美羊羊比赛谁的水果重。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些东西出来也比比看哪个重,哪个轻,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好吗?师出示剪刀和橡皮。
1(1)小朋友们你们来猜猜看哪个重些,哪个轻些?让我们用天平来称称看(2)师:通过天平称得剪刀比橡皮重。(记录在重的后面打勾)(3)师:取走橡皮,再出示胶水。让我们看看胶水和剪刀哪个重呢?(4)幼:胶水比剪刀重。(记录在重的后面打勾)
(5)师:剪刀、橡皮、胶水,三个东西哪个最重呢?(记录在重的后面打勾)
7、总结:三个物体进行比较轻重时,先进行两者之间比较轻重,然后再拿重的物品和另一个物体进行比较。小朋友们你们记住了吗?
8、讨论: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老师准备了一些积木和铁,请小朋友们来帮我称一下哪个重哪个轻好吗?
9、请一位幼儿到前面演示,先各放一块积木和铁在天平的两端。发现铁的一端重些,老师指导要怎样就能使两端一样重呢?在积木的一端不停的加积木,到两端平衡为止。
10、总结:看了积木和铁的称重,我们发现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就重,体积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轻。
三、作业练习、小结讲评
1、讲解作业练习上的要求。
2、组织小朋友进行作业练习。
3、进行作业讲评
4、生活中比较轻重的例子很多,我们可以用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的方法来进行比较。星期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在我们身边找一些自己喜欢的物体比比轻重,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