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2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海中小学
李婕妤
一、教材概述
《寓言两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4页第9课。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是其中一则。这则寓言讲述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二、教学目标分析
1.会认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重点)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海中小学三年一班的“跨越式”实验班学生。接触“跨越式”教学模式已有半年时间,自主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2.该班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尖子生表现突出,学困生比例较大。写作能力欠佳,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四、教具准备
PPT课件、自制的“羊圈图”(羊圈的部分栏杆和羊只可灵活拆下)
五、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一课时《亡羊补牢》
(一)解题导入,开门见山
1.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寓言?
2.“寓”,是寄托的意思;“言”,讲道理。寓言就是蕴涵大道理的小故事。那你知道哪些寓言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亡羊补牢》。(板书,生读题)
4.题目中“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亡:丢失。牢:养牲畜的圈,在文中指羊圈。(生边说,师适时贴“羊圈”图)
养羊人丢了羊后补羊圈。
【预设】若学生无法说出亡、牢的意思,可做如下引导:
课件呈现“亡”、“牢”在字典里面的几种解释,生选(一字多义的练习)
亡:①死;②灭;③丢失
牢:①养牲畜的圈;②监禁犯人的地方;③结实,坚固
选择的同时,可适时指导多音字“圈juàn,同时总结方法:查字典和联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从“补牢”这个词语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打开课文34页,用自己喜欢的速度读出自己的风格,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羊圈 窟窿 街坊 叼走 劝告 后悔 【指导】音:窟窿、街坊(轻声词)
形:窟——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屈”;
窿——上面是“穴宝盖”,下面“夂”的下面有一横,不要漏写;
街——中间最后一笔是“提”。
义:窟窿就是洞,街坊就是邻居。
3.师示范写,生练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三)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1.生字和词语的障碍扫清了,我们就来合作讲讲这个故事。(师生合作读)2.故事讲完了,谁能告诉老师: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生边回答,师边拆卸羊圈的栏杆,适时板书)第一次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那么这部分对应的自然段就是?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3.所以剩下的那个自然段就是“补牢”,补牢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4.谁能看着板书,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亡羊补牢》故事内容。
5.故事读完了,你觉得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不能轻易给别人下判断,要做到有理有据,理由充分。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他是怎样的人? 预设一: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1)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课件呈现对话)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A.养羊人的话是一个反问句,谁来给它换一个说法?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用。
B.好一个没用。他为什么会觉得修羊圈没用? C.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填空:他__________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D.养羊人是如此的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仿佛丢羊的那个不是他。急坏的却是那些热心的街坊。谁来读一读邻居的话?抓“赶快”一词指导朗读
街坊是这般的着急,这般地替他惋惜,这就是邻居对养羊人的劝告。
填空:街坊__________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小结:大家的劝告是如此苦口婆心,情真意切,可养羊人并没有放在心里。填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可恨、一意孤行、执迷不悟)预设二: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1)你从这一段的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了?(“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在行动上改过了)
(2)当他看到羊圈上的那个大窟窿,数着越来越少的羊只,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句式训练:“要是……,就……”,“如果……,就……”
(3)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同学们,你们有过“后悔”的经历吗?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生说)
(此环节旨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一步体会养羊人的心情。)小结: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或许都会有像养羊人那样的经历,但只要我们有信心,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努力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因此,“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还有后半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四)复述故事,课外延伸
1.写话题目(二选一)
A.想象:第三天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看到羊在羊圈里快活地吃着草,一只没少,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B.用下列词语写一写《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 羊圈 窟窿 街坊 叼走 劝告 后悔 2.推荐阅读篇目
《掩耳盗铃》《滥竽充数》《会摇尾巴的狼》《狮子和山羊》 板书:
9.寓言两则
小故事 大道理
有窟窿 丢
羊圈没修
六、教学反思
因为《亡羊补牢》本身就是一篇篇幅短小、内容有趣且易于理解的寓言,加之经过一个学期的字谜教学,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的能力有了比较显著的提高,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并没有将过多的时间放在生字上,而是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在“故事内容的复述及寓意的理解”。但在第一份备课稿里面,我的教学设计并没有很好地为目标服务,明明《亡羊补牢》内容不多,但我发现自己想讲的东西却不少,什么反问句、双重否定句,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街坊与养羊人之间的对话,把握养羊人的心理活动等。什么都想面面俱到,结果学生可能什么都没学会,这也背离了参与“跨越式”课题的初衷,最后还是痛定思痛,狠下心来,几易其稿。
欣慰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个部分的时间掌控还是比较合理的,尤其是“写作和阅读”的时间比较充裕。写作部分还进行了一些反馈交流,学生教上个学期而言,表现得更为大方,起码不会畏畏缩缩,部分学生在用词语复述课文内容的同时,还注意点明寓意。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至于说,教学过程还存在哪些不足,希望北师大的老师看完录像后,能够给我更为详尽的指导。
这次的反思我想重点谈一谈“教具的准备”和“扩展阅读材料的寻找”。这次我选择自制教具,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第一,由于自身课件制作的水平有限,我无法通过课件动画展示“丢羊”过程;第二,自制的“羊圈”可拆卸栏杆,这样能够让孩子更为直观地理解什么是“窟窿”,羊只也可以随意抽离,便于学生理解丢羊的原因;第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扩展阅读材料”由于没有电子版,且区统一印刷的书籍还没到,所以我就自行尝试,在《同步阅读》(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书中选取了《掩耳盗铃》、《滥竽充数》、《狮子和山羊》和《会摇尾巴的狼》这四篇趣味性较浓的文章,实际教学的过程,学生的阅读兴趣跟我料想的一样,非常浓厚。
第二篇:寓言《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寓言《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教学这则寓言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课文,体会寓意。
五、联系实际,谈体会。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回顾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几点:
1、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鼓励大胆质疑,在读中解决问题等。
2、注重双基的训练。如对字词的指导,包括字的音准,字的书写等
3、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
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很高,学习的兴趣很浓,教学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比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显得更明显 :
1、在自学环节,给学生留得时间还不够充足,甚至有的学生只忙于查字典,读书的次数极少。看来课堂上让学生查字典,时间还是很紧,我考虑觉得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查字典是否好些。
2、在验收自学成果时,老师急于课堂程序的进行,有些问题还有包办的现象。如,当有的学生说“亡”是逃走的意思。有的学生说“亡”是丢失的意思时,老师应该趁机让学生再读书,到课文中寻找答案,而不是从侧面给出答案。
3、课堂提问中,集体展示偏多,个人展示偏少,不能体现有些个体的能力。如汇报寓言内容时,可多找两个学生说说。
4、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5、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总之,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一方面是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有点牵学生鼻子走的心理,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教学真正落地实处,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第三篇:9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36页至第38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查字典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 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② 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 齐读 ② 自由读 ③ 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⑴ 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 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⑶ 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 读文作答 口头说答 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 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⑵ 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a角色 :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 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 ▼(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 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 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⑶ 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 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根据自己学文体会,写读后感。
搜集古代寓言故事:以羊替牛、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参杀人、画蛇添足、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庖丁解牛、买椟还珠、拔苗助长、疑邻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杀猪、打草蛇惊、纸上谈兵。课后反思
1、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效果好。
2、学生爱读寓言故事,基本明白文中的道理。
第四篇:寓言二则《亡羊补牢》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
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
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
坊读轻声
窟窿
窿读轻声
质疑: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C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
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D
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
1、指导造句: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27亡羊补牢
第五篇:寓言两则《坐井观天》《亡羊补牢》教案(定稿)
设计理念
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品读、实践等教学活动,理解内容,感悟寓意,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组词、扩词。
2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则寓言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3有主动学习寓言的愿望。
教学重点
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动物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情景导入
1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语言精湛、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练的成语,还有约定俗成的俗语、谚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寓言。
2板书课题:寓言两则。借助拼音读课题。
3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本节课我们学习《坐井观天》。
4媒体出示:(小鸟飞来落到井沿上,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师解说图像。
5青蛙和小鸟见面了,它们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吧。一边看着书,一边听录音。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3小组交流: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
4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正音、齐读。
5指导书写“此”、“渴”(可让学生交流)。
6勾出文中生词,并读几遍。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寓意
1释题:坐井观天。质疑:谁坐在井里看天,看到的天是什么样?
2齐读课文,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事而争论不休?
3小组讨论:
(1)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而争论?
(2)青蛙和小鸟各自认为天有多大,理由是什么?
4汇报交流。
5媒体出示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对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读,通过读、议、评,体会句子的意思。
6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对谁错,为什么?
7实践活动:用白纸卷成一个小筒,从筒的一头看天。交流体会,从而理解青蛙认识事物的局限性。
8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练习
1分角色表演《坐井观天》。
2引导想象: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怎么想,怎么说?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了这则寓言的感受。
五、学法迁移,自主学习《亡羊补牢》
1小组读课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读不懂?
2全班齐读课文,提出不懂的地方:讨论、交流、理解。
3媒体出示句子:“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感悟句子意思和养羊人的心情。
4邻居和养羊人的看法谁对谁错?为什么?
5抽读、齐读最后一段。讨论:这一次养羊人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理解:后悔,事后懊悔,赶快抓住时机,加快速度。你认为养羊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6总结寓言:亡羊补牢。亡:丢失。牢:牲口圈、羊圈。羊丢失了再修补羊圈。比喻:错误发生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为迟。
六、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错误发生后,应该怎样做。
附:板书设计
青蛙坐井观天(眼界狭小)
天井口般大(所见有限)
亡羊补牢
羊丢失了第一次不修羊圈,羊又丢了
第二次赶紧修羊圈,羊再没丢了
比喻:错误发生了,及时纠正,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