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与说课稿格式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师范生专业
教师技能训练及试讲
教 案
课 题: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班 级:2010级应用心理(1)班 学 号:201083084031 姓 名: 刘阳 指导教师: 陈小普 时 间: 2013/5/20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教学目标] 1.了解意志行动及冲突的概念和冲突的调节和控制,掌握冲突的种类并能举例说明.2.能利用本节课的内容对生活中的冲突做出合理的解释并尝试解决.[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意志中冲突类型的PPT [教学时数] 30分钟
第(1)课时
总第(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式 [教学过程]
一、教师活动
(一)导入(5分钟)
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2010级应用心理学班的刘阳,我的学号是201083084031.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我们开始上课,在进入这节课的主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伟人——列夫托尔斯泰,霍金的成长历程。列夫托尔斯泰,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用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伟大的著作——《战争与和平》,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一生时间是有限的,试问能有多少个十年去付出?但他就用了整整十年去实现他的目标;如果这还不够长的话,身患帕金森综合症的霍金终其一生在宇宙的世界中不断探索;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着,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无论是文学创新者的耐力还是科学创作的毅力等,这一类
的优秀品质和行为都凝结着一个重要的成分-----意志,从伟人的不断探索中,我们知道他们的行动都是有意识进行的并需要克服一定 困难,这是一个心理的过程。概括一下说,个体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一系列的困难来实现个体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我们将这样一个心理过程称之为意志。而这种受意志支配的行动我们称之为意志行动,我们今天所涉及的内容就与意志行动中的冲突有关。
(二)正文(20分钟)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列夫托尔斯泰的目标是完成自己的作品,霍金的目标是探索未知的宇宙之谜„他们都是有一定目标的,我们不难看出意志行动是 指向一定的目标的。但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不仅仅有一个目标,当我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又不能同时实现时,(比如鱼和熊掌)这 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斗争。我们要鱼,还是要熊掌?这种情况我们就把它叫做”冲突“(板书)当我们矛盾纠结的时候总会伴随着某种情 绪状态,如紧张,焦虑,烦躁,心神不定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来了解冲突。下来我们先来看一下冲突是怎样定义的。冲突:由于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促使了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一点,我们这里所说的目标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表现为接近有利目标,另一种表现为回避不利目标。根据这一特我们可以把冲突分为四种类型,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一下。
“刚才我们所说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是我们介绍的第一种冲突,我们把它叫做接近----接近型冲突,即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通常这种冲突会出现在„„”
“比如在商店买东西,我们同时看中两件商品,而且都十分喜欢。但有限的资金告诉我们只能买其中一件,这时的冲突就属于接近——接近式冲突,我们也称为双趋式冲突。这种冲突的解决主要看哪一个对我们更有吸引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种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也叫双避式冲突。它是双趋式冲突的相对应的,根据字面意思我们不难理解它的含义。即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使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又只能回避其中一种时,通常会产生这种冲突。同学举例”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作出补充和解释)
例如,当我们感冒时,既不想吃药打针,也不想忍受感冒带来的发烧鼻塞的痛苦。像这种“两恶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就是双避式冲突。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一种冲突,这种冲突是在同一物体对人即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况下产生的,这种情况下人们接近的同时,又故意回避它。比如我们想选修一些难度比较大的课时又害怕考试太难,考试失败。当我们小时候即希望父母陪同又害怕受到约束,有人喜欢吃甜食又害怕发胖等。注意,这种冲突不同于前面的两种冲突,它是同一目标即有排斥力又有吸引力,这点大家注意区别。”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接近——回避型冲突会有更为复杂的表现形式。即人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但每个目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个方面的作用时,使人左顾右盼,难以抉择的心态。如择业时有两个单位可供选择,而每个单位又利弊相当,就有可能举棋不定而陷入这种冲突中。再如,有些人为了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趋)和良好的住房条件(趋),尽管工作(避)和生活环境不适应(避),但还是想换一个新单位工作;与此同时,又考虑到留在原单位工作,(避)尽管收入、住房条件差些(避),但却有习惯了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趋),以及适应了的人际关系(趋)。此时,由于考虑到各种利弊和得失,就会产生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以上就是冲突的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生活中很常见。解决这些冲突需要我们从多种可能性去深入思考,不断权衡,找出一个平衡点,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冲突的控制和调节” 我们都明白,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而我们首先要学会心理接受,只有以一颗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我们才能更好的做出选择;接下来就是认知自我,在这个世界上,唯有我们自己最明白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向内的自我需要满足之后,我们就要把自己的视线放到外部,接下来就是收集资料,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我们 就必须充分了解一切可以了解的资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接下来就是我们果断决策的时候了,在做出决定之后我们要坚定信念,同样的,社会中的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所以我们还需要来自社会和家人的支持。这就是冲突中的 调节和控制。[课堂小结]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全部内容,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主要讲了意志行动的概念,冲突的概念以及冲突的类型,其中冲突的概念和冲突的类型是这节课的重点,要求大家着重掌握,并能举例说明。课下同学们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勒温提出的冲突结构模型大家试着画一下。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
[延伸活动] 大家一起分小组讨论一下勒温的冲突结构,并试着画一画。[教学反思]
1.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在导入部分花费时间太长,在和同学讨论冲突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时使学生的发言太少; 2.上课太紧张,将气氛也带的很紧张; 3.讨论部分没有把握好,效果不明显;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师范生专业
教师技能训练及试讲
说 课 稿
课 题: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班 级:2010级应用心理学(1)班 学 号: 201083084031 _ 姓 名: 刘阳 ___ 指导教师: 陈小普 ____ 时 间: 2013/5/20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一、对教材的分析
(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意志属于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是基础性的东西,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此外,我们终其一生都应该有所追求,在确定目标后,我必 须通过意志来克服困难,而困难中就会面临冲突,所以我们有必要来学习一下意志行动中的冲突,只有对冲突有了充分的理解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意志行动及冲突的概念和冲突的调节和控制,掌握冲突的种类并能举例说明.2.能利用本节课的内容对生活中的冲突做出合理的解释并尝试解决.(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冲突的定义和冲突的类型;
难点是冲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启发联想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为了增强学习兴趣,课前进行大量的举例说明,是大家更容易进入课堂情境中。
三、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讲述、让大家认识和区分冲突的类型并能举例说明,鼓励学生自己举例探索冲突及其解决办法培养和发展自我探索能力。
四、教学过程
1.进入情景,以将要面临的四六级考试为例,启发大家思考我们在四六级的准备中遇到的冲突,2.引出冲突的定义 3.以爱情中的一个两难选择;”当女友与伯母同时掉在水中,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就一个,你选择救哪一个”激发大家的积极
性进行讨论在遇到冲突时我们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 4.总结冲突调节和控制的方法 5.回顾这节课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本次内容分为三部分,板书总共分为四栏,三栏为主板,一栏为副板。主板主要是冲突的定义,冲突的类型,冲突的调节和控 副板是伟人——列夫托尔斯泰,霍金的成长历程,进一步说明意志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意志中冲突的解决和调节对我们目标实现的帮助
六、延伸活动
课后组织大家试着画一画勒温的冲突结构。本活动坚持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讲授,启发,是学生能动地建构着知识经验,发展自己认知结构,知识点比较清晰,知识面较宽,也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探索和主动性,整个活动在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中进行,又适合个性发展,而不是随意,无序的行动,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中,师生交融互动,调动大家积极性使课堂任务顺利进行。
第二篇:《散步》说课稿与教案
《散步》说课稿
这是一篇情深意切的优美散文。文章通过祖孙三代春日散步的描述,讴歌了亲人间的挚爱之情,并象征性地表现了中年人尊老爱幼、承前启后的人生责任。同时,本文又是一篇写作训练课,根据单元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初步学会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表达真情真感。基于以上课型特点,我把本文的学习目标确定为:平常小事感人化。下面仅就有关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作简要说明。
首先为突出原文的感染力,我把原文中那些具体生动而含有深意的描写和耐人寻味之言都作了删改,把它修改成一篇只有三百多字的简单文章以让学生作比较阅读,并使两文的比较成为这节课的主线。具体环节设计为:1、读《散步》修改稿,你认为这是一次怎样的散步?2、比较两文,在原文中划出那些被删改的文句。3、你从这些被删改的文字中读出了什么?简要说明理由。4、那么课文为我们描绘的究竟是怎样的一次散步?用“这是一次普通的散步,也是一次
的散步”的句式回答。5、经过比较,发现原文要比修改稿丰富深刻得多,为什么?6、原文是怎样实现小中见大的?以上几个问题环环相扣,按照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相信通过如上的阅读比较,学生既能把握课文的主题,也能领会原文写作上的特色。
其次谈谈导入的设计。这节课是以课文中的插图开始的,把插图显示在屏幕上,提问:你从这幅画中看出了什么?请你为它取个名并简单说明理由。这一环节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能有兴趣,并自然地导入这篇课文的学习。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我作了如下的过渡:
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茶余饭后与家人一起散步或共处,都是一件那么平常而又让人感怀的事情。如果我们要把那些平常小事用我们的文字写下来,怎样写才能让自己感动,也让读者感动呢?然后亮出这节课的探讨目标:平常小事感人化。我觉得这样一来,能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本文的学习状态,并且明确写作训练课文的学习重点。
最后再说说由读到写的过渡问题。为进一步明确实现以小见大的写法的方法,开启学生的思维,在完成原文学习后,我给他们印发了一篇类似的短文――台湾作家林文煌写的《三代》,并设计两个思考题:1、文中所说的“一幅感人的画面”指什么?2、找出此文中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理由。安排此文,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如何实现以小见大加深印象,是对课文阅读的巩固。在此基础上,出示一幅生活画面,要求学生观察此图,用两句话进行画面描写,并写一句含意隽永的话。写作训练必须有针对性,一篇课文或一节课都不可能面面俱到,能有一得已经很不错了。
《散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点:掌握重要字词:祷、征、散、背、转、累。了解小中见大的写法以及合理的详略安排。
2、能力点:抓住重要词语体会情感,分析语句。有感情朗读课文。
3、教育点::感受课文尊老爱幼的人生责任,培养学生关心、体贴他人的爱心,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与健全人格。
二、教学重点:能从平凡小事中捕捉细节来表现亲人、师生、朋友间的真挚感情,做到以小见大。
三、教学难点:作文选材能以小见大,材料安排能详略得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散步》中课文插图),问:你从这幅画面中看出了什么?请大家给这幅图片取个名称,简单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如《温馨》、《亲情》、《爱心》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过渡:家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港,茶余饭后与家人一起散步或共处,都是一件那么平常而又让人感怀的事情。如果我们要把这些平常小事用我们的文字写下来,怎样写才能让读者感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1、齐读《散步》修改稿,思考:读完此文后,你觉得这是一次怎样的散步?为什么?
学生回答诸如“一般的、平淡无奇的、没什么意思”等。
2、过渡:那么我们课文是怎样来写这一次散步的呢?请比较两文,在原文中划出被删改的那些文字。
3、思考:你从这些文字中读出了什么?同桌配合,一人朗读,一人
说体会。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完成板书。大致总结
(一)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有: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叫、时候是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的母亲老了”到“她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地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广——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二)渗透着“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的语句有:“一霎时我感到厂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此处作者用了一个类比,在严重关头,民族领袖往往决定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家庭中也是这样。“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到最后——这是一种比喻说法。“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我”和美于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三)描写春天景色。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
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4、那么课文为我们描绘的究竟是一次怎样的散步呢? 生答:表现敬老爱幼;渗透人生责任。
三、显然,经过比较我们发现同样一则材料,写成文章后原文要比改文丰富得多,深刻得多,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文用了小中见大的写法。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小中见大呢?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归纳为两点:一描写要具体生动有深意;二要穿插些耐人寻味的话。利用板书小结。为突出“敬老爱幼”的中心,详写分歧后略写分歧前部分;详写散步的缘由、所见的景色,略写母亲年老体衰;详写“我”作出决定时的心理活动、母亲同意孙子的要求、“我”背母亲与妻子背儿子的情景。
四、一生朗读台湾作家林文煌写的《三代》,请找出
1、文中所说的“一幅感人的画面”指什么?
2、此文中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五、出示图片2,请为此情此景作番具体描写,并写几句含意隽永的话。
第三篇:父与子教案、说课稿
【教案】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写本课生字词,理解新词。2.能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3.品词析句,学习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活动的作用,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教学重难点:
品词析句,学习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活动的作用,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想办法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词语检测,教写“墟、颤”两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指导二:
快速默读课文,同桌之间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四、研读课文:
1、出示自学指导三:
自读1至3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地震、描写父亲的句子,说说自己的阅读体会。
2、交流。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思考:你从哪些句子读出父亲的了不起,哪些句子读出儿子的了不起?为什么?
七、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
细节描写 不
起
【说课】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主题是“父母之爱”,单元训练点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的细节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今天,我执教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在说课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我们的“学交练”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在借鉴永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遵循“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校情提出的,学是目标,交是过程、练是辅助。我的说课也将结合这一模式来说。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们认为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符合新课标对学段教学的要求,其次要符合单元训练点和教材特点,还要符合学情。基于此,我的课时教学目标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写本课生字词,理解新词。2.能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3.品词析句,学习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活动的作用,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我们认为教学目标的表述语言要准确,而且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目标是师生是否完成本课教学的依据。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我的导课直截了当,不拖泥带水,通过课题质疑,能大大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只有产生了阅读欲望,才能产生阅读兴趣,阅读
才是有效的。同时,也为下一环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奠定了基础。
2、初读课文:
让学生在自学指导的引导下,自由朗读课文,但这个自由是建立在有目的的勾画圈点。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解词能力,生字教学不需要面面俱到,但对易错易混字还是需要点拨,这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3、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新课标中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有这样的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基于此,我的自学指导中引导、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不齐,我给学生提供概括的方法,引导学生做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语言精练、内容完整。完成教学目标二。
4、研读课文“
新课标中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有这样的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基于此,我的自学指导以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为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理解与感悟。
5、课堂小结:
我认为课堂小结既是对本堂课教学的总结、升华,同时也是对下堂课教学的指引,引导学生去预习,有方向的去预习。
6、作业布置:
我的作业布置,既是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巩固、提升,同时也是对小结的具体实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性化阅读,提高下一节课的教学效率。
第四篇:音乐与人生说课稿与教案
《音乐与人生》说课稿
一、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的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这一课的导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响乐《第六悲怆交响曲》,还有的就是要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因为内容比较多,我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由于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我在分析基本要素的时候会结合音乐作品来分析.这两节课我都会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贯彻思考,体验,表现的原则,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音乐.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而愉快的情感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音乐.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五、说重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在音乐作品中体会音乐要素的形式以及作用,难点是能对比聆听出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所发挥的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几首音乐作品来说明音乐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讲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课中我主要采用对比聆听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
1)导入:谈话导入: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是引起学生的思考,在这有环节中我用的是谈话法. 2)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这一部分总共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通过集体读导言来开始这一部分,下面请语言课代表来解释:"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最后教师做总结,这里应用了课堂提问法.接下来请全班同学来朗诵散文,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能听懂音乐的人,这里也应用了课堂提问法.整个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激发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鉴赏音乐的能力.学完导言之后便是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首先请学生来朗读所要学的知识,并先提问学生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并从学生的饿回答中总结出知识,最后把节奏,速度,力度这三个最常见的音乐要素作重点讲解.这部分应用的是课堂提问法.这部分的饿设计意图是为今后学习鉴赏打好基础. 3)鉴赏《草原牧歌》.这一环节也分为两个部分,先完整聆听,再对比聆听.第一部分由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开始,问题是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这里应用的是谈话法,接下来就是完整聆听.这一部分应用的都是谈话法,下面的提问:独奏乐器是什么?由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着重讲琵琶协奏曲是什么等等.接下来的提问分别是从音乐中你联想到什么场景和音乐要素各发挥了什么作用,又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第二部分是对比聆听这首曲子.教师分别打出两个不同主题的饿节奏,并请学生配上不同音高的乐音,并让学生体验哪位同学的配音最美.然后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最后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部分,介绍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请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跳舞.这部分应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练习法,设计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4)拓展.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完成拓展与探究第一,二,五题.完整播放音乐后,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补充.这部分主要应用的是谈话法,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做题,认识到自己的饿进步,从而提高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
七、总结: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一堂课,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提问法与练习法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对音乐鉴赏产生兴趣.
《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学会专注聆听音乐、鉴赏音乐。
2、指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及它们在作品中的艺术作用。
3、如何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指导学生鉴赏音乐。
二、教学内容:
1、简要介绍形象的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
2、聆听音乐《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长江之歌》。
3、比较欣赏学习音乐中的情绪、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音色等。
4、学会用音乐的思维鉴赏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
1、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
2、自觉地、独立的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欣赏作品,从中加强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
四、教学难点:
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五、教学用具:计算机、幻灯片、课件等。
六、教学方法:聆听法、欣赏法、对比法、提问法、表述法。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略)
2、导课:师:请学生唱两句歌曲的旋律,再请学生总结这两段旋律是有哪些要素构成的。从而引出音乐基本要素。由教师举例子启发的方式引出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和声、调式、曲式、织体、音色。
常用形式要素的体会和运用:师:明代律学家朱载育曾说“八音者以节奏为至要”,节奏是事物固有的属性。天地万物,草木星辰皆有节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人们生活的节奏。小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也是一种生命的特殊节奏。好了,让我们来感受音乐的节奏。请看两段不同速度的节奏,看看有什么区别好吗?
3、出示二组不同的节拍与速度的节奏 A:小快板
x x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o|| B:行板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教师阐述:不同的节奏表达不同的情绪。学画旋律线:感受音乐的旋律走向,体会旋律的走向特点。
对比法: 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提问:这两段节奏有什么地方不同?
教师提示:从速度、节拍、情绪等音乐的形式要素上来理解。
4、聆听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 A、教师略讲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梗概(略)B、(课件出示结构)结构:(1)“小姐妹”主导动机(2)由弱渐强经过句(3)再次出现动机
C、小结:音乐由两个对比性主题(不同的节奏)组成。这两段旋律构成了这部协奏曲的主要主题。
D、对比手法,复调(介绍)可稍作展开。(乐理知识)E、学生反思:乐曲中哪些地方出现了教师曾经展示过的节奏型 学生回答:答案是“A”并完成课后第三题。F、交流答案,教师补充。
5、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A、学生交流简略介绍作品及作品的地位、历史作用,代表了作者的艺术成就。
B、悲剧色彩的渲染“出示图片”社会黑暗,人民生活贫困,以及作者的“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推出音乐欣赏氛围。(课件)
C、(课件出示结构):缓慢的哀歌,浸透着“安魂曲”的情绪。
柔板(速度)————明朗————活跃到达顶部————轰然一击打断————主题再现高潮————弦乐器(音色)————再现主题————结束减弱(力度)—————消失死亡—————“安魂曲”。
D、学生反思:乐曲中哪些地方出现了教师曾经展示过的节奏型 学生回答:答案是“B”
E、分成两组完成课后第三题交流确定答案。
6、(课件)展示三种艺术形式和三种艺术形式的异同点,特点。琵琶协奏曲 交响乐队演奏 领唱与四部合唱
7、稍介绍《长江之歌》欣赏,合唱的形式、要素等,画出旋律线,完成课后第三题。
八、拓展与探究: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和通过查询资料分析的方式分析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注重速度和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巧妙的变化给人带来情绪上的影响。
九、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欣赏几首体裁、情绪迥异的作品,对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了形象的了解,通过老师的指导同学们进行鉴赏音乐实践,让我们不仅感到作品的美更重要的是知道作品没在哪儿?为什么美?可见,通过音乐要素的学习能不断增强自己的音乐创造意识,更加地热爱音乐、喜爱音乐,最终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习惯、做一个热爱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的人。
第五篇:教案与说课稿的区别
什麽是说课稿?它与教案有什麽区别?
1.说课说什么?
说课的内容一般说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⑴说课标
说课标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作为本课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
说课标,要重点说明有关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操作等在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要求,从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到用力的依据。
说课标,可以结合到说教材中去进行。
⑵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合乎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说课的首要环节。
说教材的要求有:
①说清楚本节教材在本单元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或知识结构体系。
②说明如何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任务。课时目标是课时备课时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分析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③说明如何精选教材内容,并合理地扩展或加深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加工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搞清各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④说明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⑤说明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⑶说学法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实施课程标准后,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基于这一转变,说课者就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说课活动中虽然没有学生,看不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但从教师的说课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课改精神——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启发者。具体要说清两大问题:
①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的,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②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倒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
⑷说教法
说教法,应说出“怎么教”的办法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根据,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
②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都是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而定的。要注意实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
③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
④要重点说说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
⑸说教程
教程即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教程要求做到: ①说出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即起始——过程——收束的内容安排。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
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②重点说明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过渡衔接及时间安排。
③说明如何针对课型特点及教学法要求,在不同教学阶段师与生、教与学、讲与练是怎样协调统一的。
④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
以上五个方面,只是为说课内容提供一个大致的范围,并不意味着具体说课时都要面面俱到,逐项说来,应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便在有限是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陈述,该展开的内容充分地展开,该说透的道理尽量去说透,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对说课的要求
要说好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突出“说”字
说课不等于备课,不能照教案读;说课不等于讲课,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说课不等于背课,不能按教案只字不漏地背;说课不等于读课,不能拿事先写好的说课稿去读。说课时,要抓住一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内容、说学生,紧紧围绕一个“说”字,突出说课特点,完成说课进程。
②把握“说”的方法
说课的方法很多,应该因人制宜,因教材施说:可以说物、说理、说实验、说演变、说本质、说事实、说规律、正面说、反面说,但一定要沿着教学法思路这一主线说,以防跑野马。
③语气得体、简练准确
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听课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受到说课者对说好课的自信和能力,从而感染听者,引起听者的共鸣。
说课的语言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同行.语言表达应十分简练干脆,避免拘谨,力求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整体要连贯紧凑,过渡要流畅自然。
④说出特点、说出风格
说课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同行。所以说课时不宜把每个过程说得过于详细,应重点说出如何实施教学过程、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方法,说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说课要重理性,讲课注重感性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内容不容易,必须做到详略得当、简繁适宜、准确把握说度。说得太详太繁,时间不允许,也没必要;说得过略过简,说不出基本内容,听众无法接受。
那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灵活选取择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其次是发挥个人的特长,说出个人的风格,这就把握了说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