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评课一
《口语交际——我长大了想做………》评课稿
单老师整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整堂课下来如行云流水,其中有两点值得我学习。
一、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说。
单老师先问:同学们,你们长大了都想干什么呀?学生争着发言。教师小结,这就是你们的“理想”。一个人有了自己的理想,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前进的目标。
接着单老师放录音。请同学们听听,录音中小朋友谈他(她)的理想。一边听,一边想,待会儿评评他(她)说的怎么样?行吗?(播放录音:我想当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能把我们带入知识的王国。是教师,把一批批学生送入大学。没有教师,就没有千千万万为祖国做贡献的人。教师是社会上最有用的人。)
然后单老师组织评议。评议要点,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学生互评,单教师小结:这位同学说清楚了他(她)的理想,也让我们听明白了他(她)选择当教师的理由。
最后单老师让每个同学在座位上自己先说说。(练说自己的理想及理由)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也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说。注意把话说清楚,还要听明白对方的话,也可以给对方做点评。
单老师设计听录音目的是创设一种情境,提供一个范例,增加课堂趣味性,引导孩子们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形式、内容,学会倾听;自己先说,然后互说,目的是给学生思维、练说的时间,学习表达,从而学会表达。
二、“仰望星空”
还得“脚踏实地”
语文教学既有工具性,又具人文性。单老师这一环节特意预设的,因为每个人小时候都心比天宽,志向远大, 可我觉得,作为孩子人生的启蒙导师,有责任也应该向他们渗透这样的意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教学实录:生:我想当医生。
生:我想当一位语文老师。
师:够明确的,连任教什么学科都定下了。别的小朋友呢?
生:我想当科学家。
生:我也想当科学家。
好几个学生齐:我也是。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当科学家,真了不起!那你想从事哪方面的研究呢?
生:我想当个发明家,发明一些新型的机器帮农民伯伯种田。生:我想像达尔文一样,当生物学家。探索大自然中生物的奥秘。生:我想当研究火箭发射的科学家。去探索太空的奥秘,看看到底外星人长得怎么样(全班学生开心地笑)
师:孩子们,老师特崇拜和尊敬一个人,那就是我的爸爸,他是个农民,种了一辈子的地,他能把地里的庄稼种的棒棒的,家里的猪养的肥肥的,他把我和我的弟弟都送进了大学,我的弟弟还出国留学了(孩子们发出一片惊叹声),所以,一个人不管将来从事怎样的工作,但只要他能认真去做,都是对国家有贡献的,这就叫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们,记住,任何职业都是令人尊敬并要为之奋斗的。
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你们自己的理想。老师也想告诉你们,我小时候的理想。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是老师!老师通过认真努力学习,现在已经实现了这个理想。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进,希望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能梦想成真!
“百言不如一行。”单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心里的特征,悄悄以老师及其身边人为榜样,让生明白职业无贵贱之分,明白了要认真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使本课的难点迎刃而解。其实,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完全是可以引领的。但愿孩子们能在潜意识中意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壮丽而光辉的星空固然令人神往,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仰望星空”还得“脚踏实地”。
第二篇:体育评课参考一
(体育评课参考一)优点:所表现的特点:游戏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游戏新颖,富有时代气息 合理地使用音乐伴奏,提高游戏的效果。游戏手段和其他教法紧密结合,组成一个综合性的教法系统加以运用。
不足:
1、在游戏法的运用方式上过去单一
2、教会学生技术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体育评课参考二)
一、优点
1、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符合了学生的生理特性,从上到下,循序渐进。
2、教学内容丰富,联系体育知识,拓展恰当。体现了“更远、更高、更强”体育运动精神。
3、富有节奏性的音乐歌曲伴随动作来放在最后压轴放松,做到了体育课不再是简单的蹦蹦跳跳的机械课,而是富有趣味的轻松快乐的课堂。
二、不足之处:
1、课堂上细节讲解不够。对学生的讲解不够及时和有效,应该关注学生的每一次动作,及时纠正学生不良动作。
2、对学生的带动性不够。整个课堂的气氛不是很活跃,学生的兴奋度还不高,上课有点放不开。
(音乐评课参考一:)
优点:
1、这节活动中选材很好,活动的设计注重有效整合,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形象性、趣味性,2、本节课活动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很好,她们的情感交流、互动较为自然。
不足:
要“对症下药”,不能“生搬硬套”。创造性地教,让学生创造性地学。每节活动都要留下两个环节让学生们去创新,形式也会更丰富和灵活,将音乐教育与多种教育相融合。
(音乐评课参考二)
优点:
一、教师熟悉音乐教材,创造性地编排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
二、教学中,老师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注意挖掘教材的旋律美、节奏美。使学生在扮演角色中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
三、教师演唱动情,生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不足:
1、歌曲大歌片应放大一点。
2、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性。如:教学歌曲的唱法还可以再形式多样些,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唱歌曲难点,老师要引导学生划拍读准歌词节奏,要读得清晰、准确。
信息技术评课参考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为课堂服务
如用电子控制软件传发资料,资源共享。
二、环节清晰,有动有静
各个环节的设计都是衔接的,并且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三、注重小组合作,注重分层次教学
及很好的情景导入。不足:
如果能够多给学生一些时间,然后在最后学生展示环节进行精彩的展示和评价,一节课也是 可以上的很出彩的。
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多进行一些点评。效果会更好。
(美术评课参考一)
优点:教者课前做了几顶不同的道具,为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打下了基础。本课教学流程设计紧凑合理,教者上课情绪高涨,语言简要,板书内容清晰得当,授课中运用了媒体的播放,启发式提问和讲解,巧妙的制作,精美作品的展示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法,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得有所乐。
不足:欣赏分析的时间长了,学生练习的时间短了。教学前半部分的“作品欣赏”那一块可以再精简一下,多腾出一点时间给学生动手练习会更好。
第三篇:猜一猜评课稿
猜一猜评课稿
我校刘老师在这次县级公开课中上的一节“数学广角”《猜一猜》让我耳目一新,刘老师的新课程,新理念,构建了一个开放、充满生机的课堂体系。在这个开放理念的指导下,这节课的“猜一猜”与学生生活中的盲目瞎猜完全区分开来了,她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的领域。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数学中的推理,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能用较为准确、完整的语言表达简单推理的思维过程;探究掌握简单推理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刘老师在设计中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把一个个推理事件巧妙地安排在有趣的游戏中,将“猜一猜”活动置于模拟情境中,以游戏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能力,在发展中感受推理的乐趣。
一、激发兴趣的课前游戏。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推理,因此课前给学生打点基础,埋点伏笔是非常必要的。课前刘老师安排的是一个“猜刘老师喜欢什么运动“的小游戏。在小游戏中有意识渗透“可能性”和“条件”,让学生初步区分生活中盲目地“瞎猜”与有条件的“推理”。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刘老师总结了几个词如:“根据条件”,“不能确定”,“估计”,“可能”。“条件”,“一定”这样在这个游戏中,刘老师完全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可能性”这个知识点渗透了。
二、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创设。
在整个推理的过程中,刘老师创设了一个“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在新朋友“小精灵”的带领下,学生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老师设计的游戏环节中,在推理“含有两个条件的事件”中,有“猜花”、“猜去动物园的路”、“猜门票的颜色”三个小游戏。通过这些小游戏,学生在课前游戏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可能性”,也能根据条件进行合理的猜想和推理,也明白了当事情的发生只有两种可能的时候,不是其中一种情况就是另一种情况。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也初步获得了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于是,在推理“含有三个条件”的事件时,孩子们能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进行推理。
三、良好的听说习惯的训练。
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本节课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在情境中体验合理推想,借助“不是……就是……”,用准确而完整的语言表达推想的思维过程。在第一个游戏中,刘老师先让孩子尝试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一个孩子说的基础上,让另一个孩子说,再让多个孩子说,当他们说得不够完整,刘老师再引导用“不是……就是……”来表达。学生在第一个游戏听说的训练下,已经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在后面的几个情境中,孩子们都能大胆举手发言,流畅地说出整个推理的过程。
除了让孩子学会说,刘老师还努力培养学生会倾听、会思考的好习惯。这节课中,刘老师注重了训练学生之间互相倾听、生与师之间互相倾听,在倾听中逐步完善自我。
四、面向全体的探究合作。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动作形象性的特点,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便于在次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时,刘老师把机会给了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根据提示确定各个小动物分别住哪间房。在相互交流中,学生学会了交往、思考、自学、合作。
第四篇:评课及反思(一)
评课及反思
(一)活动名称:《小鸡捉虫》小班上期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按数取物,数点配对的游戏中复习5以内的数数。
2、在情境中操作,体验活动的乐趣。
评课及反思:
1、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来看,教师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维度来制定目标,目标中重点较能反映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也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设计。
2、从选材的内容来看,教师所选择的课程内容出自二期课改小班上期《学习活动》中,课程内容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鸡捉虫的情景游戏也较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
3、从教学过程来看,第一环节教师以音乐儿歌的情境导入,引出了鸡宝宝跟着妈妈去草地上玩的话题。第二环节帮鸡妈妈捉小虫,教师着重帮助幼儿复习了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的技能,即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进行按数取物的练习。第三环节教师设计了小鸡捉虫的游戏,让幼儿进行5以内的数点配对,最后教师又设计了一个小鸡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在游戏中复习数点对应。整个课程的设计上主线较为清晰,只是在节奏的把握上不太合理,使得课程的重难点不能凸显,详略的编排上还可以再调整,另外考虑到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学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来看,教师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白板多媒体教学,使得整个活动充满童趣和乐趣,幼儿的注意力比较能够集中,在操作环节上教师还准备了充分的材料供幼儿选择,满足了幼儿对于材料的需要。
5、从师幼互动来看,教师和幼儿间的互动不太多,可能由于是新小班的缘故,还有部分的幼儿始终游离在外,不能集中注意力,也有个别几名幼儿表现比较突出,会在教室里随意得走动,影响到了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在控班和班级管理上还略显不足。
6、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的幼儿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但由于教师没有很好地分配教学时间,使得教学过程后半段略显乏味,整个过程有些拖沓。
第五篇:幼儿园评课误区一
误区一:缺乏正确的评课思想
有些园长认为,评课就是给教师的课挑“骨头”。他们认为,越能挑出“骨头”,越能说明园长有水平。有的园长甚至认为,对那些“不听领导的话”的教师,即使课上得再好,也要找出几个问题来压一压他。
这些同长将“评课”当作自我显示、打压教师的手段,这种评课的动机是错误的。因为评课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教得好,哪些方面教得不好,进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误区二:过分关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
有些园长认为.好的课必须运用现代化教育于段。甚至有的园长认为,使用了电脑课件的课就是好课。
这些园长忘记了,电脑只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标。如果电脑使用的效果还不如传统教育手段,那么,这时的电脑使用是没有必要的。
因此,我们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一定要有效率意识。在两种教育手段取得同样效果的情况下,以教师投入时间、精力、财物少的为优。
误区三:过分追求教育“创新”
有些园长很看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创新,即有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有没有使用新的教学材料、新的教学方法,或新的组织教学形式等。他们认为,教育活动中只要有“新的”就是好的:没有“新的”就是不好的。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教师上公开课时,最头痛的就是找不到“新的”,从而挖空心思去寻找“新的”。这里,我想说,“新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任何幼儿教育“革新”,如果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或者减轻教师的劳动付出,那么,这种“革新”是没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幼儿教育改革不要仅仅从表面上看有无“新意”。而要看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有无实际意义.能否减轻教师的身心负担。误区四:过分强调幼儿快乐
有些园长提出了一些简单的评课标准:“只要孩子快乐了,就可以了。”他们认为,教师只要能让孩子感到快乐,那么这节课就是好课。
我不反对快乐教育.但我认为,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孩子快乐,还有更为重要的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仅有快乐,没有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是低水平的教育,是教师的失职。所以,我反对把“孩子快乐”当作评课的唯一标准。误区五:过分在乎课是否超时
一些幼儿园的评课标准中有一条:“是否拖堂。”我曾观摩过一次活动,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将活动内容串联起来,整个活动显得轻松自然,50分钟下来,听课的教师未感觉到时间已过,然而在评课时,一位颇有名望的园长却说:活动不错,就是时间长了点。当时我就纳闷:一个活动可以让幼儿感兴趣而忘却时间,那么时间长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下课的时间到了,但幼儿对正在进行的活动仍然很有兴趣,则说明教师组织的活动很成功,那就没有必要太在意时问的长短。
误区六:只关注教师的表现
几年前,日本大阪教育考察团来某市访问听课。听完课后,随团的一个日本教授提出了一个令我们吃惊的问题:中国教师听课时视线集中在组织活动的教师身上――关注着教师的一招一式。而日本教师视线的焦点瞄准在幼儿的活动看幼儿做什么,怎么做。只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确实是我们听课、评课存在的一个误区。我们许多同长在评课时常说:××教师上课上得好――“教师的表情丰富”“教师的敦态自然…„教师的语言流畅‟…教师的基本功不错”等等。
我认为,我们评课应该更多地关注幼儿――关注幼儿的发展,关注幼儿做什么、怎么做,关注幼儿身心投入程度如何,关注幼儿学得是否愉快……因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不是“表现”教师的风采。如果教师的“表现”很好,但不能很好地为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这种“表现”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所以,我们评课应该更多地关注教师如何引导幼儿的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不应仅仅关注教师的表现。
误区七: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 评课时,许多园长往往用幼儿获得知识技能的多少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她们很关心,一节课下来,幼儿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画得像不像,跳得优美与否,唱得好不好等显性结果,忽略了幼儿是怎么样学会的,忽视幼儿学习过程和课后的感受。当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幼儿的发展是很重要。但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情感比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为之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他们是因此而变得越来越热爱学习还是越来越厌倦学习;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还是越来越依赖教师、懒于思考;是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到自尊自信、相互尊重还是变得自卑、消极、感情冷漠等等。这些应该成为评价教师上课成败的最重要标准。如果答案是后者的话,那么可以说,无论幼儿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这节课不能算是成功的。误区八:过分关注教学秩序的安静
在幼儿园观摩教育活动中,经常听到以下对话: 教师:“请你像我这样做。” 幼儿:“我就像你这样做。” 教师:“小手儿?” 幼儿:“背好。” 教师:“小脚儿?” 幼儿:“并好。” 教师:“小眼睛?” 幼儿:“看教师。” 教师:“小嘴巴?” 幼儿:“闭上了。”
对教师上述的做法,许多园长表示赞同。他们认为,教师这样做有利于创造安静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师按计划开展活动。但我认为,这是教师对幼儿的控制,这种控制是为教师单向灌输知识技能服务的,在这种模式下,幼儿对学习没有主动性,没有自己选择和探究的机会,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尊重。同时,接受式学习。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和最佳方式。幼儿学习和发展应该是通过其自身活动获得的,没有幼儿的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再者,幼儿“一动不动”不符合幼儿好动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教师应该做的不是如何让幼儿“静下来”,而是让幼儿在“动”中获得发展。
误区九:认为好的课应该能“说服”孩子
我在幼儿园听课时,看到如下一节比较有争议的课:为了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伍教师设计了一个主题网络课程“中国比外国好”:“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的名山大川”“从身边事或物夸中国”……
在“从身边事或物夸中国”活动中,孩子们为“中国货好还是外国货好”争论得不可开交,并且大有“外国货比中国货”好的趋势。因为他们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列出了:“我家的空调是日本松下公司生产的…„我家的摩托车是日本的本田公司生产的‟”“我家的摩托车是日本的丰田公司生产的”……这时伍教师坐不住了,她觉得如果她不出来说几句的话,就会犯错误了。她列举了许多“中国好”的东西以后,仍不能说服孩子们,她就有点急。
最后她急中生智且严肃地对孩子们说:“中国货虽然比外国货差一点。但是我们国家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一定会比外国好的。”接着。伍教师对孩子们讲起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由于伍教师过于紧张和严肃,孩子们鸦雀无声地听着,并且好像听懂了似的,不停地点头称是。
许多园长听完课后,都说伍老师教育素质高,富有教育机智。但我不认为伍老师“说服”孩子们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幼儿不可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这一重大的而深奥的论题。好的课应该是使幼儿能够理解。
如何评课,反映着我们园长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和主张。为了更好地评课,为了使得评课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素质的提高,我们园长应该努力学习现代幼儿教育理论,在提高自己的同时提高评课的质量,进而提高我们幼儿园的办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