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枚戒指》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2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六枚戒指》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六枚戒指》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六枚戒指》教学设计

三重品读,感受人性的光辉

——《第六枚戒指》教学设计

广西物资学校

黎梅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括故事,了解故事的情节。

2、能力目标:品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外貌、神态、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和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3、情感目标:懂得宽容、尊重他人,引导学生认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外貌、神态、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和文章中心的作用。

2、难点:懂得宽容、尊重他人,引导学生认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三、教学方式

指导学生诵读、品读、赏读,在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由“感”到“悟”深层体会人性美和文章的语言美。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感恩的心》)(2分钟)同学们,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对,《感恩的心》。感恩,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爱。爱,是什么?爱是善良、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富有同情心等等。

有人曾经问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人世间最美好的是什么?”雨果回答:“是善良。”在我国古代《三字经》里也有“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由美国作家简 · 柏特写的一篇小说《第六枚戒指》,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善良的伟大力量吧。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初读课文,采用速读形式整体感知小说情节。

1、检查预习,指名复述故事情节。

这篇小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教师提示: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明确:在经济大萧条时的圣诞节前一周,珠宝店店员艾艾不小心把六枚戒指掉落地上,她找到了五枚,最后一枚她从一个衣着寒酸的高个子顾客手中巧妙地取回。

2、了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多媒体展示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图片。

3、教师启承下一小节:出身贫寒的艾艾能找到这份珠宝店的工作是多么的不容易!她很珍惜这份工作,希望能在圣诞节后保住这份工作。但这份工作能保住吗?关键得看看艾艾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品读体会(20分钟)

二读课文,采用齐读、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朗读重点段落,探究交流,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主题思想。

1、朗读文本,探究交流:(分组朗读1——4,齐读5,分角色朗读6)

1)小屋打来要货电话,我进橱窗最里边取珠宝。当我急急地挪出来时,衣袖碰落了一个碟子,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滚落到地上。

设问:“急急”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明确:毛手毛脚

2)我用近乎狂乱的速度捡回五枚戒指,但怎么也找不到第六枚。我寻思它是滚落到橱窗的夹缝里,就跑过去细细搜寻。没有!我突然瞥见那个高个男子正向出口走去。顿时,我领悟到戒指在哪儿了。碟子打翻的一瞬,他正在场!设问:由于“我”的毛手毛脚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我”得为之付出代价——第六枚戒指找不着了!此时的“我”是否紧张得六神无主呢?

明确:虽紧张,但很细心,更重要的是反应敏捷,判断迅速。

3)他转过身来。漫长的一分钟里,我们无言对视。我祈祷着,不管怎样,让我来挽回我在商店里的未来吧。跌落戒指是很糟,但终会被忘却;要是丢掉一枚,那简直不敢想象!而此刻,我若表现得急躁——即便我判断正确——也终会使我所有美好的希望化为泡影。

设问:当面对严峻的形势及不可想象的后果时,“我”表现如何?

明确:沉着冷静。只有镇定下来才能冷静思考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是处理危机时应具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能很好的应用。

4)我确信我的命运掌握在他的手里。我能感觉得出他进店不是想偷什么。他也许想得到片刻温暖好感受一下美好的时辰。我深知那种苦寻工作而又一无所获的感觉。我还能想象得出这个可怜人是以怎样的心情看这社会:一些人在购买奢侈品,而他一家老小却无以果腹。

设问:当家人还在遭受饥饿的折磨时,有的人却过着奢侈的生活,真是“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啊!从这些描写中,看到“我”内心又有什么变化?

明确:同情同样境遇不好的男子,即使知道戒指在男子的手里,不去想“他”来珠宝店的目的是偷珠宝,而宁愿相信“他”来这里是为了得到片刻的温暖和感受一下美好的时辰。这是位多么善良的姑娘啊!

5)我整理戒指时,瞥见那边柜台前站着一个男人,高个头,白皮肤,约摸30岁。但他脸上的表情吓我一跳,他几乎就是这个不幸年代的贫民缩影。一脸的悲伤、愤怒、惶惑,有如陷入了他人置下的陷阱。剪裁得体的法兰绒服装已是褴褛不堪,诉说着主人的遭遇。他用一种永不可企的绝望眼神,盯着那些宝石。

设问:这个段落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一个男人的形象?

明确:外貌描写“褴褛不堪”说明“他”贫困潦倒;神态描写“永不可企、绝望”说明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这是当时社会典型的贫民形象。

6)我:对不起,先生。

他:什么事?

他:什么事?

我: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

他:是的,的确如此。但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我可以为你祝福吗? 设问:“我”答非所问,想想“我”为什么要这么说?“他”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明确:一是用扯家常式的疑问语气改变原来紧张的气氛;二是表明“我”的现状也好不了;三是传递了“我”不会报警,“我”信任“他”会把戒指还回给“我”。这说明了“我”很机智,懂得尊重人。“他”的回答可见“他”善解人意,把戒指还了回来,说明“他”是 2 个本性善良的人。从这些对话中,让我们明白了生活中人与人要互相尊重、谅解,才能圆满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2、归纳人物形象: “我”:毛手毛脚、热情、敏捷、沉着冷静、富有同情心、机智、善良 “他”:穷困潦倒、善解人意、善良

3、领悟主题思想:

设问:第六枚戒指失而复得除了艾艾的细心、机灵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更重要的是善良、尊重、信任、宽容。是善良唤醒了男人的良知,是尊重、信任让男人找回了尊严,是宽容让男人懂得了感恩。正由于艾艾和男子都是本性善良的人,才会有如此完美的结局,这正体现了人性之美呀!

(四)赏读领悟(5分钟)

三读课文,赏读句子,教师作朗读指导,学生个人朗读,让学生由“感”到“悟”深层体会人性美和文章的语言美。

1、“他转过身来。漫长的一分钟里,我们无言对视。” 朗读指导:重音“漫长”、“无言”,读得缓慢而低沉,表现出两人激烈的思想斗争。

2、“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

朗读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但要表现得诚恳。要注意儿化音“事儿”及句子的停顿。

3、“但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我可以为你祝福吗?” 朗读指导:重音“我”、“这里”、“可以”,要读得诚恳,表现出男人的本性善良。

(五)拓展迁移(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视频《心在一起》。

2、情境迁移。说说你在现实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听到的能体现相互尊重、理解、宽容、信任等充满了人性美的事例。

(六)总结提升(播放歌曲《感恩的心》)(2分钟)

我们进行了三重朗读。通过初读,了解了故事情节;通过品读,认识了人物形象;通过赏读,领悟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愿在座的每位同学做一位善良的人,懂得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学会宽容!

(七)布置作业(1分钟)

1、教师推荐阅读:《马拉利的帐单》、《银行里的小男孩》(《读者》2010第21、22期)

2、组织以“人性之美”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要求每位同学在活动中推荐一篇体现相互尊重、理解、宽容、信赖、真诚等品质的文章。

附:板书设计

环境——经济大萧条 情节——戒指失而复得

人物——“我”: 善良、富有同情心

“他”: 善良、善解人意 主题——人性之美

第二篇:罗小枚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青龙龙王庙总校神州数码希望小学 罗小枚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的儿童诗歌,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有很多可以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通俗易懂,很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认识到,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要细心观察,细心思考,我们便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并能从中得到不少乐趣。设计理念

这是一节识字课,我利用跨越式教学模式20分钟新授,10分钟阅读资料,10分钟说话写话。即211模式。在整堂课当中,读说写相结合,巩固所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积累词语运用于写话。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4个认读生字、会写盏、慌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理解字词的能力。

3、通过自由组词、小练笔等活动提升学生说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学、小组互助学习生字词。利用211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师引导学生读、说、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盏、稀、慌等9个字,2、正确流利读课文。教学难点

盏、稀、稠等生字的认读以及书写。教学方法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先自学生字词,在学生有合作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共识,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同时通过读,说、写三方面练习巩固了知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活动(放在课前2分钟)

1、师:假如你走在大街上,迷路了,你怎么办?(生:打电话、问别人、看标识牌等)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

2、师:要是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呢?如果我们学习了《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这篇课文后,就再也不用担心在野外迷路了。(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一、情景谈话 导入新课【20分钟新授】

1、师:地质勘探队员经常出入深山老林;航海家经常启帆远航。为了避免迷失方向,他们一般随身携带一种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

2、出示课件,了解更多关于指南针的知识。

【课前学习先认识指南针,为体会什么是“天然”的指南针做准备】

二、整体学文 自主合作识字 辅导写字

(一)听读课文,感触文本

1、师:指南针的种类很多,那么,除了这几种指南针,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首先请大家认真地听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呢?

2、课文讲了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呢?(生答)

【听读课文,及早的正音很关键,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说出天然指南针都有哪些?】

(二)自主合作,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把你圈的字借助拼音拼一拼,同桌互助,向别人问一问。

【教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圈一圈、拼一拼、问一问。以至于不盲目学习】

2、班上读生字,介绍识字方法

师:课文读得很认真,生字你会读了吗?这些字宝宝跑出来了,课件出示:我会读---针、忠、盏、稠、①师找生读,(都是翘舌音)

②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找生)③教师辅导不容易记住的字“盏、稠”。

盏字介绍(课件演示盏字造字本意以及发展历程)稠字介绍(课件演示这里有个字,他有反义词朋友,)④组词、说一句话。

⑸全体跳读,又准确声音又洪亮。

【利用多种方法记住生字:如加一加,形声字、熟字加偏旁、组词、造句、字 理识字、反义词识字,比赛识字等】

(三)总结写字方法,辅导写字

课件出示:我会写---忠、导、盏、积、稠、稀、针、碰、慌 ①结构特点,上下、同偏旁、左右

②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找生)③哪个需要老师的范写(生答)④师重点指导“盏、稀、慌”

盏:上半部分可以借助浅字右边进行书写迁移,要强调这里的两横更加向右上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方斜了。皿字底应尽量写扁,下横要长起拖住全字的作用。稀:“禾”字的书写要注意:伸出你的手指跟我一起写一写:解说:第一笔要短 而平;最后一笔捺变点;禾字在左边时,字形一般为左窄右宽。⑤学生书写这九个生字,教师巡视,给写的优秀的孩子做上记号。⑥表扬书写规范的、坐姿好的同学。

【在书写生字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先让学生说写这些字应注意什么,其他学生认真听,也是学字的好方法,这时教师示范书写最难字“盏、慌”,教给孩子观察字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

三,阅读资料城 走过大自然了解更多的指南针【10分钟】

1、阅读资料城

师:那么,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这些内容外,我们自然界中还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课件出示:

《葵花为什么天天追太阳》《关于指南针》 《 哪边的雪化得快》《为什么有些植物会指南》

要求:读完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说积累的好词好句,可以说自己的感受)

2、生简要介绍资料。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许多天然的指南针,而且,更使我们明白了:大自然中有无穷无尽的科学知识、奥秘。只要我们多动脑子,用心去想,就会发现大自然的无穷密秘。

【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的天然指南针,一方面认识了生字,另一方面使学生储备更多的知识。】

四、说话写话【10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积累了好多的词语,要运用于写话当中去,迷宫里也有一些好词,读一读。

①课件出示迷宫里的词语,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能用几个就用几个。②找生范读。

【用这节课需要积累的词语写话,把所学运用于写话,达到了学以致用】

第三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39个生字和词语盘点中的生词。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3: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三、重难点:

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

四、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

词语盘点、交流平台1课时。日积月累课外书屋1课时。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理解词意,理解课文内容。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师:能说说图片反映了什么事吗?(板书:地震)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一下你的感受。

师:是啊,地震是那么地残酷,它使很多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有一年,一场里氏6.6级的地震侵袭了美国洛杉矶,在地震中,有一对父子用他们的真情,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课件出示词语,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话。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顾课文内容: 地震之后,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一位父亲不顾一切拯救自己儿子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文本细读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细读: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①从“再”字你知道了什么?(曾经有人阻挡过他)②哪些人阻挡过“父亲”,为什么?

这么多人阻挡父亲为什么父亲还是继续挖呢? 学生交流汇报。

③为什么作者要依次写8、12、24、36小时,而不直接写呢,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引导学生体会过程的艰辛与漫长以及父子的了不起。)出示小练笔: 小练笔:想象父亲可能经历了什么?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以及心理。8小时过去了,天已经黑了,越来越冷,人们都住进了安置帐篷,四周静悄悄的,此时父亲,他心里想:。

12小时过去了,已经是深夜了,寒气逼人。在昏暗的灯光下,父亲还站在坚硬冰冷的瓦砾堆上,他的手。他在想:。

24小时过去了,没有人再来劝这位精神失常的父亲了,他一天一夜没有睡觉,没有吃一点东西。此时父亲

。他无数遍的对自己说:。

36小时过去了,父亲没有休息,这时他。他只想着:。

如果直接写他挖到36小时好不好,为什么?体会原文写法的好处。

三、体验情感 师:经历了这样漫长而又艰辛的38小时,经历了这命悬一线生死离别的38小时,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终于相见了,此时此刻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指导朗读父子的对话,体验人物的情感,入情入境的读。四.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课文主要写的是谁的了不起?详写和略写。布置作业:

想象儿子在废墟里是如何度过着38小时的,他与其他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写一写,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态、动作。板书:

教学后记: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脊背、龟裂”等词语。并且再现到课文中加深感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感受到“慈母情深”。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的慈祥与善良,感受到“慈母情深”。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多种方式的解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情深”,提高阅读能力。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感悟解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作家梁晓声小说中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齐读课题。

2、读到“慈母”这个词语,你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什么?(名言,画面,诗句等。)把这种感觉读进去。

3、从课题中你可以读出,作者笔下的“慈母情”是怎样的哪?(题眼:“深”)作者为何用深来表达慈母情?作家笔下的慈母情深在哪儿?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的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在哪些字里行间体会到了母情深?然后,用波浪线把这些句子恭恭敬敬地划出来。

2、课件,体会词语,了解故事的内容。

3、慈母情深在哪儿?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4、生活中母亲给孩子买书很平常,很普通对吗?这样平常、普通的事怎没就能体会到慈母的情深哪?

5、带着这个问题(慈母之情深在哪儿?)到文中找到描写母亲如何挣钱的句子,划下来。(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因此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句

1、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是描写如何挣钱的?(汇报)

2、用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母亲是如何挣钱的,和慈母情深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仔细的来体会一下。

课件: 镜头一:初见母亲(环境,背影)。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书价一元多钱,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要钱。那个地方,“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镜头二:母亲转身的一刻。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母亲?这短暂的一刻为何显得如此漫长?

镜头三:母亲匆忙的背影。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从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镜头四:慈母塞钱给我的瞬间

女工不让母亲给钱,“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塞到我手里的是怎样的钱?为何用塞字?

镜头五:慈母情深伴我成长。

“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这句话中你理解到了什么?从何处看出我长大了?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写上几句暖心的话语,送给你的母亲,送给文中的母亲,送给普天下所有可敬,可爱的母亲们。【板书设计】

挣钱

辛劳 慈母情深

塞钱

辛苦

凑钱

心疼

教学后记: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画下来.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前准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2.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了课题,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全班交流:

A.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B.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朗读感悟.a.“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b.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c.“‘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对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听起来好像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

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d.“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四、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你是否与小巴迪有过相似的经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2.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两种不同的爱。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的批评也是一种爱。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披文入情

1.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写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2.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3.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巴迪的诗?(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也就是说,父亲的苛刻评价也有道理,他不想让巴迪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

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是对巴迪的严格要求.)4.分角色读l~14自然段,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二、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我们清楚了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2.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3.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4.找出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对生活或学习中 遇到的类似事情的新认识.四、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之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之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板书:

20、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作者对乌塔的敬佩之情.2.谈话导人.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母亲写的这个故事.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1.检查交流预习成果.a.用卡片认读11个生字.b.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c.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2.自读课文,整体把握,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a.说说你画出的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是哪些句子.b.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c.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

3.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

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4.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全班讨论.a.你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读有关句子.)

三、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表示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2.拓展: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故事吗?你是能克服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的孩子吗?你读过类似这样的故事吗?

3.延伸课外: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教学重点: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学难点: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成长,“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承诺是父亲对阿曼达的爱;一本《青年近卫军》是贫穷、慈祥的母亲给梁晓声的爱;“精彩极

了”和“糟糕透了”是父母给巴迪的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同。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简要回顾,和老师的激情导入,再一次激发学生体会伟大而平凡的父母之爱。)

二、引出话题

1、让学生自己阅读书中几则发生在生活中的小故事。

2、小组讨论: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是否妥当?说说自己的理由。

3、组织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妈妈应该像《学会看病》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

三、联系实际,畅所欲言

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讲述故事。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通过巧妙地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地说和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通过讲自己的故事,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把课堂引向精彩。)

四、拓展延伸

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习作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2、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学重点:习作训练。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 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二、创设情境.出示话题:

1、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2、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

3、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三、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2、师生评议,要点: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c.

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

3、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4、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 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五、各自习作。

1、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2、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1、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a.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

3、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4、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5、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6、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7、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回顾拓展六

教学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3.读懂漫画内容,了解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重点: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运用自己的习作中地去。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请同学们回忆,你积累了哪些语句?(学生自由说一说)

2.读悟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3.迁移练习。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再找一找,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4.拓展练习。在自己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二. 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全班交流。(大体理解即可)

3.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4.展示。运用各种方式检查积累。如齐背、开火车背、指名背等。5.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三.课外书屋

1.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2.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可以用上自己积累的有关语句。

3.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中体会到什么?,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还可以向大家介绍其它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4.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有关自己感兴趣的漫画。可以摘记一些有关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第四篇:一面教学设计第六稿

一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面》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情分析】

通过对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再此基础上再学习本文,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用串联六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关注外貌描写,通过比较学习,体会作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逐步塑造人物“瘦”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日渐消瘦外貌背后的精神内涵,以及鲁迅先生爱青年、爱民族的人物品质。【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2、关注外貌描写,通过比较学习,体会作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逐步塑造人物“瘦”的形象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关注外貌描写,通过比较学习,体会作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逐步塑造人物“瘦”的形象的写作方法。【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鲁迅,学习19课,一起读一读课题。你是怎么理解“一面”的?

2、就是这一面成为阿累终生的铭记,甚至激励。请翻到第91页。自己读一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生读课文结尾2个自然段)

3、这里的“我”就是作者阿累,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阿累为了纪念鲁迅就写成了这篇著名的《一面》。

过渡:那么是什么让阿累在受尽非人虐待的四年,咬牙坚持过来了,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去文中找找案吧!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交流汇报内容

2、如果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你会怎么分? 并说说你的理由。没人举手了,看来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

三、关注外貌描写,体会鲁迅的“瘦”

(一)初步感知“瘦”

过渡:是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鲁迅在内山书店与我见了一面,并给了作者极大的鼓励。(根据学生前面的回答概括)

1.那么这一面,鲁迅给阿累留下的最初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瘦)

2.请同学们再次快速跳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鲁迅先生瘦的句子,并想一想,作者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关注到鲁迅的瘦。3.交流

第一次: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第二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第三次: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抱在腕子上。

第四次: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第五次: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第六次:我费力地从里衫地的口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二)第一次比较阅读体会写法

1、这一面可胜似多面啊,同样是瘦,又有什么不一样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比较着读一读,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1)第一次描写外貌,阿累刚走进书店,是远观的。第二次鲁迅先生正向阿累走来,是近观。第三次和第四次,鲁迅先生就站在阿累的面前,是细看。因此作者按由远而近的方法描写鲁迅的瘦。

(2)第一次因为是远观,因此只是个模糊的瘦瘦的轮廓。第二次鲁迅向我走来,离我越来越近,描写了面孔、头发、胡须,看的不是很真切。第三次因为鲁迅已经站在我面前了,所以我看得更明白了,作者按由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的方法描写鲁迅的瘦。

(3)小结:从最初地一望,到最后仔细地看,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由——远而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的方法进行描写,让我们一步步感受到鲁迅先生是多么瘦啊!

四、挖掘“瘦”的原因,感受人物品质

1、鲁迅先生真瘦啊,阿累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那么瘦,你知道么?

2、交流 语段一:

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我们知道了他的瘦是因为—— 他的瘦还因为——(相机板书:关心民族 不顾身体)

(2)鲁迅用一生的时间来写作,用自己的笔和黑暗势力顽强斗争着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

1915年《百喻经》 1918年《狂人日记》

1919年《随感录四十》 1919年《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

1920年《一个青年的梦》译本 1923年《中国小说史略》上卷

1924年《中国小说史略》下卷 1924年《苦闷的象征》译本 1925年《出了象牙之塔》、《国民新报》、《莽原》 1926年 小说集《呐喊》《故乡》《故事新编》《彷徨》 1927年《唐宋传奇集》《野草》

1929年《壁下译丛》 1930年《萌芽》(与友人合编)

1931年《前哨》 1931年《十字街头》(与友人合编)1932年《一个人的受难》《伪自由书》 1934年《木刻纪程》《准风月谈》 1935年《表》译本

1936年《死魂灵》第二部

(3)师:晚年时的鲁迅先生尽管病入膏肓,但他仍然不顾自己的身体,夜以继日地顽强地工作着。(课件出示)

1936年10月15日 发表《半夏小说》,无情地揭露了叛徒、汉奸之类的丑恶嘴脸。

1936年10月16日给曹靖华先生翻译的苏联小说《苏联作家七人集》作最后编 校并写了一篇序言

1936年10月17日写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1936年10月18日还记了日记

师:就这样鲁迅先生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 课件出示:1936年10月19日 逝世(继续往下看)

据统计,鲁迅用过的笔名共计181个,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醒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但面对不平事鲁迅遏制不住内心的愤怒,笔耕不辍!

(4)看到这些你想对鲁迅说什么?

(5)是的,这样的鲁迅怎不叫我们崇敬、怎么不叫我们敬佩、怎么不叫我们担心呢?让我们带上这样的感情读一读。引读

初次看到他,因为是阴天,暗得很——

当我踌躇着是否该买那本书时,他向我走来—— 他用力地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来—— 我惊异地望着他,瞧他那张——

他就是鲁迅先生,不会错,一定是!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这就是鲁迅,把一生的时光全部交给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所以当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时,我惊叹道——(6)此时鲁迅先生留在我们脑海里的印象还仅仅只是瘦么? 是——是——是——

五、关注其他细节描写,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爱

1、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关怀呢?(出示对话)

2、谁愿意来感受一下?(师生对话)鲁迅:(看了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你要买这本书? 我:是的

鲁迅: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我: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 鲁迅: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我:有

鲁迅: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我:什么? 鲁迅:(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这本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3、师:作为当事人的你现在心情如何?作为旁观者的你们,听到这些,你们又有何感受 4小结:了了几句话,简单的几个表情,无不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我” 的关心和爱。

5因为鲁迅知道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关爱青年就是关心民族,所以

鲁迅对当时的文学青年非常关心,经常帮助他们出书、找工作。在北京时,有些青年如韦素园等成立未名社,翻译俄苏文学,鲁迅就拿出自己的版税资助他们。厦门大学的一名学生写了一部话剧,鲁迅看了以后很喜欢,就写了一封信加以鼓励,并推荐给上海的出版社。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接待来访青年五百多名,亲自给青年回信3500多封,关心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

六、回顾全文

1.文中对鲁迅先生的语言、动作等的描写要比外貌描写少得多。为什么呢?(可以结合板书说一说)

(1)这是一面之缘,是初次见面,人物的外貌通常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鲁迅的外貌很有特征,是标志性的,突显外貌描写能更形象地展现鲁迅的顽强,置自己的健康于不顾,关心民族、关心青年。小结:我们要学会抓住人物特征来表达人物的性格

2.课文上到这,课题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理解么?

预设——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先生精神的写照。

预设二:文中最后说到鲁迅先生与我们同在,是什么精神?(学生说了板书的有关内容)你可以用上我们学过的一句鲁迅的名言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因此,虽只是一面之交,却给了阿累无尽的思念,也影响了他的一生,所以在历尽艰苦,受尽非人虐待地四年里阿累会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作为青年一代的代表,他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

板书

19一面

瘦 不顾自己

顽强不屈

关心民族

关爱青年

第五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七律 长征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等。【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师生交流有关长征资料。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这些词语:远征、万水千山、等闲、逶迤、、磅礴、尽开颜)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五、作业。1.朗读这首诗。

2.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品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指名读。(2)结合长征资料体会诗意。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 里感受到什么?(3)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根据提示,在小组里练说。第一步、找出是那一句。第二步、从中看出遇到了什么困难。第三步、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2)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用“更喜”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四、欣赏歌曲《长征》。

五、总结、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收集有关长征中的感人故事。

3、课本P113第2、3题。【板书设计】

万水: 金沙江

大渡河

远征难

只等闲

革命英雄主义 总括

革命乐观主义

千山: 五岭

乌蒙

岷山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绿线内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教学准备】彭德怀生平资料、长征故事等。【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出示课题:21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生交流彭德怀生平。过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2、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纠正读音。

3、再读课文,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4、小组讨论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5、指名按分好的段落朗读课文并评议。

三、指导写生字。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一、导入课文。

第二课时

通过学习,能否用一个字代替课题中的“和”,来概括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感情。交流:板书

二、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一)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彭德怀非常喜欢他的大黑骡子?板书:爱骡子。边读边找出相关的语句。

2、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①彭德怀深情地抚摩着……一直看着它吃完。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师小结,有感情地朗读。②彭德怀背过脸去。

③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④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生汇报、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读找出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中“悄悄地”一词的涵义。(2)第四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4、学生自由练读这几句话。

(二)感悟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掉?

2、读课文,课文有一节已经告诉我们了,找找看?

3、齐读第三节。理解“燃眉之急”。近义词(迫在眉睫)。用“燃眉之急”造句。“燃眉之急”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

4、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读第一节)是啊,草地上断粮了,战士们的情况已迫在眉睫了,怎么办?

6、你从彭德怀杀骡子看出了什么?板书:更爱战士们

7、战士们同意彭德怀杀骡子吗?战士们在这个问题上是怎样的态度?师引读课文3——11节。

8、找出11——20节描写彭德怀在杀大黑骡子问题上有什么感情变化?找词语。

9、你能读懂彭德怀“不耐烦”的背后的原因吗?指导朗读。谁来读出“怒吼”背后的感情?引读13——19节

10、“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这时的彭德怀又在想些什么?

三、小结。彭德怀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啊!你们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引读课文最后一节,为什么说:“它融进了……竹板声里”?(这句话看来是写大黑骡子,实际暗含着彭德怀要和战士们一起徒步走出草地,后面路途将更加艰难。后面两个“融进了”告诉我们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大功,更是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奋勇前进。)

六、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读课文最后一节

2、你觉得彭德怀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对彭德怀将军说,也可以对大黑骡子说…… 【作业设计】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课本后第3、4题。

3、你知道中国的十大元帅吗,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吧。【板书设计】

22、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

爱骡子 更爱战士

热爱革命事业

23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和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欣赏,揭示课题。

1、音乐欣赏:欣赏《为了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齐读。

2、师生交流背景。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归纳整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理解词语:嶙峋、肆虐、惊心动魄。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简述段意。

三、学习第一段

1、范读,思考: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概括归纳:

一、灾情危急,二、奔赴战场。

2、圈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词语、标点,读一读并体会。(“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以及三个“!”。)指导朗读。

3、画出奔赴战场的词语,读一读。(“日夜兼程”、“挺进”)

5、指导朗读,体会子弟兵们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6、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内容。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媒体播放灾情,渲染气氛),说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1)默读。(2)交流概括。(3)板书小标题:大堤抢险、铁汉本色、勇救群众。

2、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

(1)听录音、看插图、画句子,“——”画战士们是怎样做的,“~~”画战士们是怎样想的。①交流所画的句子。②逐句交流、体会、朗读。

☆“四百多名官兵……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官兵们肩扛……全然不顾……”(意志坚强、奋不顾身)☆“一个个奋然……却是伤痕累累。”

☆“狂风为我们……加油!”“风声雨声……水水相融。”(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新课标第一网

(2)看媒体播放战士们抢险的场面,体会战士们的心情。(3)把你想到的用笔写下来,在交流。

(4)指导朗读,读出面对险情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事例之二:铁汉本色。媒体播放黄晓文的人物形象。

(1)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2)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用自己的话说说黄晓文的事迹,同桌说,再集体交流。

(4)体会“在那几十个……事迹啊!”(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5)课前搜集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事迹?(6)再次朗读这句话。(7)齐读第四节。

4、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1)轻声读第五节,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①同桌先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②再集体交流。☆“战士们的冲锋舟……的电杆。”(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哪里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看到了红五星……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2)在心中,子弟兵们是怎样的形象呢?写下来。再交流。(3)朗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5、总结,引读第六节。

三、回顾全文。

1、概述全文的思想内容。有感情地读文中令你感动句段。

2、再听《为了谁》。说说你想到什么?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五节。

2、摘抄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板书设计】

抢险(面)

铭记

大江保卫战 铁汉本色(点)

勇救群众(面)

英雄

习作6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收集自己所喜欢或者崇拜的人物事迹。【教学时数】二课时(其中一课时给学生习作)

一、导入语。

第一课时

1、揭题:今天,我们写一写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

2、指名汇报各自收集的资料。

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一)导语激趣。

师:把你喜欢或崇拜的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提出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他(她)长什么样?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等。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

3、谁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或者崇拜的人都行。

(三)、练习说。

1、先想后说。

2、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比赛。

3、进行班内比赛,一人说,其余评分。

4、师出示评分标准:(满分5分)

a:能抓住特点介绍人物外貌,给人印象深刻。(1分)

b: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绍具体,从动作、语言、神态几方面来展示人物特点。(2分)c:事例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欢或崇拜。(1分)。d:能按顺序、有条理、较流畅地介绍清楚。(1分)

5、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给以相应评判。

6、选出本次说人物的冠军。

第二课时

一、根据所说,打草成文。

(一)、师相机点拨。

1、导语: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写下来吧!

2、请大家对照评分标准写好本文。

(二)、生列提纲,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二、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1、反复朗读细心修改(1)、自主修改。(2)、相互修改。

2、交流习作师生评议(1)朗读习作。(2)学生自评。(3)师生评价。

练习6

【教学目标】

1、诵读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体会诗歌情感;区分“重”的不同诗意和意思。

2、通过诵读《清平乐 六盘山》帮助学生学习毛泽东诗词,积累诗词,丰富文化知识,体会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胜利的喜悦之情。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在评说影视剧中的人物、剧情等,表达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要留心别人的发言。引导学生关注文化艺术。

5、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收看一些影视剧,注意收集剧中人物、故事情节。【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一、三部分。诵读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1)学生读歌词,读通读顺。

(2)小组内试说出这首歌词的意思。集体交流。(3)师生交流四渡赤水相关资料。(4)练习诵读,读出情感。

(5)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演唱录音。再读加深体会。

2、教学第二部分。

(1)读这两句。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两个“重”的不同诗意和意思。

(4)小结: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多音字的正确诗意和意思。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讨论:这首诗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感?

(4)集体交流。

3、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朗读,知道这段话选自《

21、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4)教师重点指导“骡、彭、抚摸、念叨”等字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青、盖。

2、指导。

(1)学生读贴,小结写好“青、盖”的要点。

(2)教师范写,讲解“青、盖”的结构特点和写法,以及在米字格的位置。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

一、指导。

1、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看一些影视剧,注意收集剧中人物、故事情节等资料。

(2)让学生就其中的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影视剧,有侧重的准备材料。

2、审题。

(1)复习《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说说文中人物特点。

(2)学生说出上文在介绍时的方法和特点。(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练习的要求:学会在介绍时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叙述。你看过的影视剧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可以评评剧中的人物,说说剧情和故事,也可以模仿一下剧中人的精彩台词。要留心别人的发言。

二、练习。

1、练习。

(1)学生分组,在小组里介绍各自感兴趣的影视剧,小组内互相评论、交流。

(2)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同学之间相互交际。

(3)全班同学评议:介绍的哪些地方讲得精彩?

2、反馈。文章

下载《第六枚戒指》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六枚戒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设计.专题

    第六单元 备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课,为“勤学篇”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从中受到熏陶。 《学棋》描述了古时候两......

    教学设计——第六周

    . 《三位数加法》教学设计 嘉荫县第一小学 李静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三位数加法笔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归纳概括的方法和策略......

    Unit6Howmany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录像课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所教年级 三年级 选用教科书 书名 PEP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 (下册)教科书册次、课次 Book 2 , Unit 6 How many ? Part C Story time 课型 故事......

    三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教学设计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张彩霞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

    五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大全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本单元以“名著之旅”为主题,安排了《少年闰土》《凡卡》《孔明借箭》《战风车》《童年乐趣》5篇文章,均选自中外名著名篇,为学生叩......

    《千字文》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千字文》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单位:城中区仲泰小学设计人:谭汝敏 教材分析:《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

    第六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预习指导课《一》 学习目标:1、学会这两课生字和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1篇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1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