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滑轮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
执教:江口中学:罗 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3、能用滑轮的有关知识解释、说明、设计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4、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实验观察能力及计算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总结动滑轮的拉力的求法。
三、教学难点:
1、滑轮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2、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实验、观察、合作、探究、谈话、讲解
五、课时及内容安排: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探究 第二课时:滑轮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及简单计算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生活中,我们看到常见的大型机械,比如挖挖机,起重机等等,它们能将几吨,甚至几十吨的物体吊起来,感觉不可思议?其实告诉同学们,它们全靠里面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滑轮。
二、新课教学(多媒体展示课题目: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1、仔细观察升国旗的时候,旗杆杆顶上有一个什么?(滑轮)、滑轮的概念
(一)定滑轮
1、定滑轮概念
2、旗向上运动,拉力应向上拉,可是绳子却是向下拉,它改变了什么(拉力的方向),是谁改变的?(定滑轮)
3、定滑轮省力吗?
实验探究:按课本10-14图的方法进行实验 抽两名同学合作探究演示:
1用测力计测出两个钩码的重力。○2用测力计竖直向下匀速提升钩码,○另一同学观察测力计示数并向全班同学汇报。
3用测力计斜着匀速提升钩码,观察测力计示数 ○4用测力计倾斜较大的角度匀速提升钩码,观察测力计的示数 ○5三次拉力的示数一样吗?使用定滑轮省力吗?(板书:定滑轮不省力)○
3、探究定滑轮不省力的原因
1结合课本10-15图及多媒体展示,○抽生在黑板上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弄清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
2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提示:无论怎么拉,动力臂与阻力臂都是圆的半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结论: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4、探究重物上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高度有何关系?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2学生得出结论:物体上升多高,手移动就有多长。○
5、引导学生总结定滑轮的特点: 1不省力,○2 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
1、概念:轮轴和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2、抽生在黑板上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弄清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
3、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什么样的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它是杠杆的的哪一类?(省力杠杆);省多少力?(省一半的力)
4、探究动滑轮的省力情况
按图10—16a进行实验(抽两位同学合作,演示)1先测出两个钩码的重力 ○2匀速拉动,读出拉力的示数 ○省了一半的力吗?为什么比一半的力要多呢? 3学生分小组讨论原因:○1抽生回答 ○2引导启发:在拉钩码时,也把谁一起拉起来了?(滑轮)○;实际是是拉钩码与动滑轮的总重。
3测出动滑轮重力。总的物重是多少,拉力是多少,拉力与总重的关系是:○ 4学生总结:F拉=1/2(G物+G动)○如果不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则拉力为:F拉=1/2G物
1省一半的力 ○2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板书)
5、学生总结出:动滑轮特点: ○
6、探究重物上升的高度与手上升的高度关系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2学生总结:手上升的高度是物体上升高度的2倍 ○3思考:○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优缺点,如果既要省力,又要改变拉力的方向,应该怎么办?引出
(三)、滑轮组认识
1、概念
最简单的滑轮组与稍复杂的滑轮组认识
2、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板书)
(四)、拓展延伸:给你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你能组装成一个滑轮组吗?
1、学生设计如何连线?有几种连法?(引导:可先从定滑轮开始连,也可从动滑轮处开始连,绕线不能重复)
2、分成两组,各组抽三位同学同时组装滑轮组,要求每组组装的不一样(也就是绳子的绕法不一样)看谁组装得快?
3、至于省多少力,以及绳子的绕法,我们第二节课继续学习。
(五)、当堂测试
1、完成多媒体上的练习。
2、教师点评。
(六)、小结全课。(见多媒体小结)
(七)、课堂作业:课后作业1—4题
第二篇:《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概述
· “滑轮及其应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是初中物理“机械与人”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在于怎样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亲自实验来总结归纳出各滑轮的特点,所需课时为1节;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本节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大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是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主要通过动手探究实验,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以及使用它们的好处,能说明使用它们的原理和解决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这节课既是对杠杆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作准备。所以,本节课在第十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并了解使用它们的好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3、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 滑轮组工作原理及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滑轮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
2、通过“合作使用滑轮提升钩码”等活动,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精神、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灵璧中学的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经验。学生已经学过杠杆的物理概念和平衡条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根据形成性评价,学生已经了解了各种杠杆,可以进行该节课的学习,本节课应在充分预习准备之后进行效果会更好。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探究引导策略:自主式与小组探究式学习相结合;教师启发引导。
·自主式与小组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情景创设策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锻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积极地探究,用自己的实践去亲自感悟、获取知识。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沪科版新课标教材八年级全一册。
·实验器材:十五组:单双滑轮各一组、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铁架台、刻度尺、细线等。
·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室(教学一号楼,二楼南头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杠杆?
2、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3、杠杆一定是直的吗?
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发明出许多简单机械,出杠杆外,还有滑轮、轮轴、辘轳等,今天我们将学习滑轮及其应用。
(二).新课教学(要点)
1、认识滑轮并能区分滑轮
[教师活动]讲述: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滑轮来提升重物。观看PPT,生活中滑轮。请你观察桌上摆放的滑轮,说出它的结构特点, 并设计方案把钩码提起。[学生活动] 观察滑轮的结构特点。总结:
2(板书------滑轮:周边有槽、能绕着轴转动的圆轮。)[学生探究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体验实验、观察比较)[教师活动] ①用PPT再现滑轮的使用
②提问:仔细观察两种情况下滑轮的运动情况,比较装置的不同之处。[师生互动]总结:
(板书)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2、探究定滑轮的特点(1)[教师引导] 用定滑轮提升二个钩码,探究力的大小、力的方向、是否省距离? [学生活动]1思考 确定方案。
(2)小组内协作配合完成探究实验。实验中,注意观察和记录。(3)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在实验前对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演示,巡堂指导,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纠正。并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板书)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4)、滑轮的本质 [教师活动] ①物理建模,分析滑轮的本质
设问:使用滑轮,有省力、不省力等等情况,使用杠杆,也有省力、不省力等类似情况,能不能将滑轮看成杠杆呢?(引导学生观察定滑轮工作时滑轮的运动情况)
②利用PPT动画分析定滑轮本质
3(引导学生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并得出结论)[师生互动]总结定滑轮本质。
(板书)定滑轮的本质:实质上是等臂杠杆。3探究动滑轮的特点(1)[教师引导] 用动滑轮提升二个钩码,探究力的大小、力的方向、是否省距离? [学生活动]1思考 确定方案。
(2)小组内协作配合完成探究实验。实验中,注意观察和记录。(3)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在实验前对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演示,巡堂指导,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纠正。并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板书)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4)、滑轮的本质 [教师活动] ①物理建模,分析滑轮的本质
设问:使用滑轮,有省力、不省力等等情况,使用杠杆,也有省力、不省力等类似情况,能不能将滑轮看成杠杆呢?(引导学生观察定滑轮工作时滑轮的运动情况)
②利用PPT动画分析动滑轮本质
(引导学生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并得出结论)[师生互动]总结动滑轮本质。
(板书)动滑轮的本质:实质上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的省力的杠杆。(5)[教师活动]问题:从动滑轮的本质来看,使用动滑轮的拉力应该是不使用动滑轮时拉力的一半,但实验的结果似乎并非如此,只是将近物体重力的一半。你认为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师生互动]总结:①动滑轮本身也有重力,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所用拉力是滑轮与物体总重的一半。②使用动滑轮省力一半只是一种理想状态。(6)[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比较,利用PPT画图分析。4,探究滑轮组的特点(初步掌握)(1)[教师引导]设计使用滑轮组的意义 组装两个单滑轮构成的滑轮组提升二个钩码。
(2)利用PPT动画分析,力的大小F和G的关系、距离S和h的关系。(3)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板书)滑轮组的使用特点: F=1/nG S=nh(4)动画播放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区别,体会它们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和练习1,小结
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本节课收获,(注意引导从两个方面知识和实验)2,练习和作业
(甲乙完成作业)
1、下图1,重为30 N的物体B在水平拉力作用
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示数为6 N,若不计摩擦,F= N,物 体B受到地面的阻力f= N。
2、如下图2所示,在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的情况下,要将重物G用动 滑轮匀速提起,拉力F、为()A.G B.G/2 C.2G D.不能确定
(丙丁完成作业)
3、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使用时()力,可以改变()的方向;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的杠杆,使用时可以()力,但不能改变()的方向
4、如下图3所示用动滑轮提起一水桶,已知桶及水共重250N,如要把水桶提高2m人需要用多大力?绳自由端应移动多大距离?(不计动滑轮重及绳与轮间的摩擦)
(小组共同完成)
一辆汽车陷入泥泞之中,请你根据图中装置,运用学过的知识,用最小的力将它拉出来,试画出滑轮组的绕法。已知车重
6×10
N,地面的阻力为车重的1/4,如果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则需要的拉力至少多大?
七、教学反思
第三篇:《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施加力的特点;(2)知道滑轮组的作用和特点,能根据具体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精神、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理解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作用和特点;
(2)理解滑轮的实质是变形的杠杆,能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两种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对滑轮是变形杠杆的理解;
(2)组装简单的滑轮组并正确判断省力情况。教学方法:
探究、对比、讨论、交流、合作相结合。教学器材:
滑轮2个、铁架台1个、细绳若干根、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米尺等。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创设情境:要求用等臂杠杆来提升物体。
出现问题: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受到限制。能否使杠杆连续下去?
解决方案:转动就能解决问题。如果让等臂杠杆连续转动,想象会出现什么情景? 出示滑轮,说明将等臂杠杆连续转动,会发现它形成了一个圆。(为后面学习滑轮实质是变形的杠杆作准备)
二、新课教学
1、滑轮
((1)滑轮的四个组成部分:轮、轴、框、钩。(2)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2、定滑轮和定滑轮
思 考:能否用一个滑轮来将重物提升?(通过对比的方式来了解定、动滑轮的定义和区别)演示实验1:把滑轮挂在铁架台上;在绳子的一端挂上重物;将绳子绕过滑轮;在绳子的另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拉力。《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教学设计演示实验2: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绳子穿过滑轮;再把重物挂在滑轮下方;在绳子的另一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观察思考:利用这两种方法同时将重物举高,但各有什么区别?。
观察提出:一个滑轮会动,一个不会动。同时发现两滑轮都在转动,区别在于轴是否随物体运动。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与区别:
工作过程中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轴会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不是构造不同,也不是一个不会动、一个会动,而是由工作过程中滑轮的轴是否随着物体一起运动来区分的。(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①定滑轮工作特点: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教学设计②定滑轮工作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一倍距离。(S绳=2h)特别说明: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问题:从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来看,使用动滑轮的拉力应该是不使用动滑轮时拉力的一半,但实验的测量结果并非如此,只是将近物体重力的一半。你认为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总结:动滑轮本身也受到重力,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所用拉力是滑轮与物体总重的一半。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①定滑轮工作原理:实质是相当一个等臂杠杆。《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教学设计说明:此变形杠杆的支点在圆心处,动力臂和阻力臂均等于轮的半径,所以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当匀速提起重物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得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同时发现沿不同方向拉绳子时,动力臂仍然等于半径等于阻力臂。
②动滑轮工作原理:实质是相当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此变形杠杆的支点在绳子和轮接触的地方,动力臂为轮的直径,阻力臂为轮的半径,所以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当匀速提起重物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出:使用动滑轮工作可以省一半的力。课堂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上是等臂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3、滑轮组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起来方便;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在许多情况下仅使用动滑轮或动滑轮很不方便,因此在实际情况下经常将动滑轮与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
探究1:不同组合的滑轮组的省力情形(不考虑摩擦和动滑轮重)
只有在动滑轮由n=2或n=3股绳子承担时,自由端的拉力为物重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探究2:总结滑轮组省力情况和绳子的股数间的关系
在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的情况下,承担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3时,拉力为物重的三分之一;承担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4时,拉力为物重的四分之一。
进一步思考:根据以上结论,能不能总结出滑轮组省力情况和绳子的段数间有什么关系?
总结得出:在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的情况下,若用n表示承担动滑轮的绳子股数,则有F拉=1/nG物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由学生小结发言)
布置作业:
课本作业第3、4、5题。
第四篇:《滑轮》教学设计
《滑轮》教学设计
教师:赵方印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探究定滑轮的作用 1通过实验来证明定滑轮不省力
提出疑问:既然定滑轮不省力为啥人们还有定滑轮为我们工作呢 大胆猜想:定滑轮虽然不省力,是不是它还有别的作用呢,2.通过升旗仪式,我们可以看出,有了定滑轮我们就可以轻松的向下拉动绳子,红旗就会向上升起,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我们有力的方向,这也可以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工作。总结:定滑轮 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三、探究动滑轮的作用
有的同学会问,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那是不是有会移动的滑轮呢?
同学们想法很好,生活和生产中真的有会移动的滑轮,那叫动滑轮 概念:动滑轮就是可以随物体一起一移动的滑轮 那么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呢
1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动滑轮可以省力
总结:动滑轮 虽然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力
四、滑轮组
我们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力的方向,那么人们就把动滑轮和定滑轮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滑轮组。滑轮组既有动滑轮的优点也有定滑轮的优点,也就是滑轮组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也可以省力。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五、本节课总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第五篇:滑轮教学设计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三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第二节 滑轮
主备人:薛叶林 审核人:孙玉梅 日期:2014-8-2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的结构,能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会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4、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会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自主预习: 知识回顾 1滑轮的分类
按照使用过程中滑轮的轴的位置是否改变,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二、合作探究:
1、探究定滑轮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如图11-8所示,甲图是一个等臂杠杆的示意图。现在把等臂杠杆进行如下的等效变换:先把直棒加宽变形成一个圆轮,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均保持不变(图乙),再把圆轮的边缘挖一个槽,这就变成了一个滑轮,最后把它固定使用就成了定滑轮(图丙)。
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定滑轮有何特点?学生讨论后总结板书:
定滑轮的特点:
(1)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它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改变了用力方向,使工作更方便。(2)它是固定的,不能随物体一起移动
二、探究动滑轮的奥秘
师:定滑轮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感觉特方便,后来又发现只要将定滑轮不固定,将物体和滑轮连在一起移动会省一半的力!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出示动滑轮的有关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甲图中将要移动的物体现在由绕在滑轮上的左、右两段绳子牵拉着,可见,使用动滑轮可以小一半力。从图乙可知,动滑轮随时绕悬绳与滑轮的接触点转动,此点即为动滑轮的支点。再将动滑轮加工压缩变形成一根直棒,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均保持不变(图丙),这样动滑轮就成了变形的杠杆(图丁)。若拉线都是平行的时候,动力臂为轮的直径,阻力的二分之一,即使用动滑轮可省一半力。
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动滑轮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板书:
动滑轮的特点:
(1)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时可省一半力,但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动滑轮随着物体一起移动。
三、滑轮组
问:如果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动力的方向,怎么办呢?
我们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称它们为滑轮组.
1、滑轮组的特点: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好处是可以省一半力.
2、滑轮组的组装:使用滑轮组省力的多少由滑轮的组合形式和绳方法共同决定,对于由一根绳子的滑轮组,其平衡时动力(F1)与阻力(F2)之间的关系是F1= F2/n其中为承担生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股数。确定滑轮组承担生物的绳子的股数,及滑轮组省力情况,关键是确定股数的数值。
3、设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为n,则关系式: S=nh
V绳=nV物
不计绳重、摩擦 1不计动滑轮重时:F= 1/n G 2考虑动滑轮重时F= 1/n(G + G动)
使用滑轮组的时候,滑轮组用_几股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忽略了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以及滑轮自重等因素)
四、课堂小结
五、检测反馈
1、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对折合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2、如图所示,物体A重20N,滑轮重1N,绳重不计,弹簧秤示数为25N,则物体B的重为_________N。
3、如图,滑轮B是一个 滑轮,如果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10N,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