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2 23:1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去二三里》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去二三里》教案设计》。

第一篇:《一去二三里》教案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笔画“一”。难点:分辨“入”和“八”。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歌谣,初步感受课文的景色美。

2、认识笔画“一”和田字格,会写“一”。【课时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写生字“一”,写好笔画“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音节tínɡ èr yān tái liù jiā jiǔ huā

shízuò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经过开学到现在一个多月的学习,我们不知不觉已经掌握一把通往知识宝殿的金钥匙,那就是汉语拼音,有了这些拼音朋友的带领,我们将很快地进入识字王国,在那儿我们会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你们高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咦?这是什么地方?不急,你将会从这首古诗中找到答案。知道什么是古诗吗?想读吗?

2、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音节可以画一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和同桌一起读两遍。

4、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5、用铅笔圈出这首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记一记。

6、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7、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齐读诗歌。

8、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听师范读。刚才脑海里出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要求读流利、读正确。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全班交流: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自主识字的学生)

2、打乱顺序开火车巩固生字。

3、给生字排排队。(一至十是数字,去和里不是)

五、认识田字格,学习田字格歌

1、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拼音的家在四线格,那汉字的家在哪儿呢?这就是生字的家(出示田字格),就是这样四方方的,中间有横中线和竖中线分割成四个一样大小的小格。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

2、了解作用:有了它们就知道笔画的位置了,可以帮助小朋友把字写工整、写匀称,3、读儿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六、指导书写“一”:先师范写,生描红

1、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摆正,肩放平,腰挺直,脚踏实。还要做到三个一„„

2、指导写字。

介绍笔画名称:“一”由一笔组成,这个笔画叫横,生书空。

书写要领:师范写,边写边讲述,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有一点向上斜,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

字的位置:“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背诵歌谣。

2、会写生字“

二、三”。【课时重难点】

背诵歌谣,会写生字“

二、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唱对数歌。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 生: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师: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 生: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开屏像把扇。师: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 生:你说三,我对三,骆驼驮着两座山。师: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 生:你说四,我对四,刺猬满身都是刺。师: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 生:你说五,我对五,小鹿头上长小树。师: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 生:你说六,我对六,鸭子爱在水里游。师: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 生:你说七,我对七,公鸡叫人早早起。师: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 生:你说八,我对八,青蛙唱歌呱呱呱。师: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 生:你说九,我对九,海狮会用头顶球。师: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 生:你说十,我对十,鹦鹉学话有本事。

2、你能把他们与数学数字一一对起来吗?师出示卡片,再板书1-10,让学生连线。2 3 4 5 10 四 五 一 三 二 七

3、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汉字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辨析字形:九—几,去—云,八—入

4、读一读《咏雪诗》;与书里的诗有哪些地方相似。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二、朗读课文,试背。

1、小朋友们生字学的真好,那课文更要读得既有感情又有韵律。

2、自由读、同桌读

3、指名读、全班读。

三、书写指导

1、“二”:观察字形,发现什么?横的长短,田字格的位置。

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师范写,生描红

2、“三”;第三横长,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稍短,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3、师范写,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上练写。

4、把优秀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看,并加星。

第二篇:《一去二三里》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个字中,就有10个数字,这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巧妙地将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等景物编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宁静、清远、恬淡、秀美的山村风景画。

全诗描绘的意境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山顶上有几座小亭子,路旁盛开着美丽的鲜花。

诗中的“

二、三”虚指方圆之地,“

四、五”泛指村落之小,“

六、七”体现亭台之隐约可见,“八、九、十”形容山花烂漫,多而绚丽。

整首诗朴实有趣,琅琅上口,令人回味不已。

[教学目标]

1.会认“

三、台、六、十、花”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l

认识5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步人诗境。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人情人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的难题。

2.自读自悟,了解诗意。让学生不断地在自主朗读、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诗意。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了解,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会数数吧,我们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2.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位叫邵雍的诗人把它们串在一起,写成了一首美丽的诗,咱们一起去读读吧!

3.(出示课题)谁会读课题?(指名读,齐读。相机纠正“二”“三”的发音)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请大家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要读准字音哟。(学生自由试读)

2.(出示课后双横线中的字)这些字中有你认识的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调皮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诗里去了。你能在诗中找到它们吗?快拿出铅笔,用横线把这几个字标出来,再借助拼音大声读3遍。(学生圈划生字,认读生字)

4.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读读这5个宇。读准了,一起夸夸他;没读准,一起帮帮他,好吗?(学生分组练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

教师巡视指导。

5.过渡: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

(1)(出示“三”、“十”)

①谁会读这两个字?(指名读)

②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发现它们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

(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③诗中还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呢?(学生说,教师一一出示“村”、“四”、“座”、“二”、“枝”)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指名读,教师伺机正音)

(2)(出示“台”、“六”、“花”)这3个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3)“小小火车开起来,快快开到——”(随机抽字卡,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出示“烟村”、“亭台”)谁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两个词?(指名带读,提醒学生读准后鼻音)

(5)(把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写在花朵形的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在花儿的反面,藏着一个字词宝宝,如果你能正确、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这朵花就属于你了。

①(请学生上台随意翻卡片认读)读对了,大家鼓鼓掌;没读准,大家摆摆手。

②请读对了的同学带着大家读一读。

6.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连起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读得准不准,通不通。(师生评议,在评价中渗透朗读方法)

7.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三、借助画面,诵读古诗

1.过渡:想去郊游吗?今天我们就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去游玩吧。

2.(在音乐中出示画面)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3.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游玩,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体会。)

4.山村风光的确很美,诗人也用一首诗来赞美它。(教师配乐范读古诗)

5.(出示第一、二句)

(1)(出示画面)一眼望去,二三里路远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小山村的烟囱里有时会飘出袅袅炊烟,这就是“烟村”。

(2)谁愿意把第一、二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没走多远,就看到了美丽的小山村,多轻松啊。村子不大,只有几户人家。谁再来读读第一、二句?(指名读,齐读)

6.(出示第三、四句)

(1)(出示画面)快看,远处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近处,有什么?(开得正艳的花朵)

(2)请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介绍给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3)村子四周的景色这么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齐读)

7.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一个读第一、二句,一个读第三、四句,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8.谁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看他能把你带到那美丽的地方吗?(指名读全诗,在评议中进一步感悟山村的秀美,激发学生的情感。)

9.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鲜花,组成了一个多么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让我们再放眼去看——看吧.

(配乐齐读)

四、借助游戏,背诵古诗

1.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2.(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卡片盒,在盒子里有这首古诗的每个字)每组四个人,共同将卡片摆成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然后,第一个人朗读古诗的第一句,第二个人接着朗读第二句,依次类推,看哪组摆得快,读得好。(学生练习)

3.请你当个小小宣传员,介绍一下小山村的美景。(学生自由背诵,用击鼓传花的方式指名配乐、配画背诵)

4.小结:听了你们的诵读和介绍,老师也喜欢上了小山村、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让更多的人也喜欢它,好吗?(师生共同背诵)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找找其他含有数字的古诗,读一读,并和小伙伴交流。

第三篇:《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码头小学

[教学内容]

《一去二三里)

诗中的“

二、三”虚指方圆之地,“

四、五”泛指村落之小,“

六、七”体现亭台之隐约可见,“八、九、十”形容山花烂漫,多而绚丽。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一篇古诗诵读。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个字中,就有10个数字,这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巧妙地将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等景物编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宁静、清远、恬淡、秀美的山村风景画。

全诗描绘的意境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山顶上有几座小亭子,路旁盛开着美丽的鲜花。

[教学目标]

1.会认“

三、台、六、十、花”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l

认识5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步人诗境。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人情人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的难题。

2.自读自悟,了解诗意。让学生不断地在自主朗读、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诗意。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了解,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会数数吧,我们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2.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位叫邵雍的诗人把它们串在一起,写成了一首美丽的诗,咱们一起去读读吧!

3.(出示课题)谁会读课题?(指名读,齐读。相机纠正“二”“三”的发音)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请大家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要读准字音哟。(学生自由试读)

2.(出示课后双横线中的字)这些字中有你认识的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调皮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诗里去了。你能在诗中找到它们吗?快拿出铅笔,用横线把这几个字标出来,再借助拼音大声读3遍。(学生圈划生字,认读生字)

4.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读读这5个宇。读准了,一起夸夸他;没读准,一起帮帮他,好吗?(学生分组练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

教师巡视指导。

5.过渡: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

(1)(出示“三”、“十”)

①谁会读这两个字?(指名读)

②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发现它们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

(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③诗中还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呢?(学生说,教师一一出示“村”、“四”、“座”、“二”、“枝”)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指名读,教师伺机正音)

(2)(出示“台”、“六”、“花”)这3个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3)“小小火车开起来,快快开到——”(随机抽字卡,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出示“烟村”、“亭台”)谁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两个词?(指名带读,提醒学生读准后鼻音)

(5)(把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写在花朵形的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在花儿的反面,藏着一个字词宝宝,如果你能正确、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这朵花就属于你了。

①(请学生上台随意翻卡片认读)读对了,大家鼓鼓掌;没读准,大家摆摆手。

②请读对了的同学带着大家读一读。

6.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连起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读得准不准,通不通。(师生评议,在评价中渗透朗读方法)

7.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三、借助画面,诵读古诗

1.过渡:想去郊游吗?今天我们就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去游玩吧。

2.(在音乐中出示画面)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3.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游玩,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体会。)

4.山村风光的确很美,诗人也用一首诗来赞美它。(教师配乐范读古诗)

5.(出示第一、二句)

(1)(出示画面)一眼望去,二三里路远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小山村的烟囱里有时会飘出袅袅炊烟,这就是“烟村”。

(2)谁愿意把第一、二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没走多远,就看到了美丽的小山村,多轻松啊。村子不大,只有几户人家。谁再来读读第一、二句?(指名读,齐读)

6.(出示第三、四句)

(1)(出示画面)快看,远处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近处,有什么?(开得正艳的花朵)

(2)请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介绍给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3)村子四周的景色这么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齐读)

7.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一个读第一、二句,一个读第三、四句,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8.谁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看他能把你带到那美丽的地方吗?(指名读全诗,在评议中进一步感悟山村的秀美,激发学生的情感。)

9.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鲜花,组成了一个多么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让我们再放眼去看——看吧.

(配乐齐读)

四、借助游戏,背诵古诗

1.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2.(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卡片盒,在盒子里有这首古诗的每个字)每组四个人,共同将卡片摆成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然后,第一个人朗读古诗的第一句,第二个人接着朗读第二句,依次类推,看哪组摆得快,读得好。(学生练习)

3.请你当个小小宣传员,介绍一下小山村的美景。(学生自由背诵,用击鼓传花的方式指名配乐、配画背诵)

4.小结:听了你们的诵读和介绍,老师也喜欢上了小山村、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让更多的人也喜欢它,好吗?(师生共同背诵)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找找其他含有数字的古诗,读一读,并和小伙伴交流。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4.摆-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

全班交流。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男女生分别齐读。

六、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七、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4.指导书写-。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学生练写。

八、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第四篇: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6篇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一篇古诗诵读。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个字中,就有10个数字,这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巧妙地将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等景物编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宁静、清远、恬淡、秀美的山村风景画。

全诗描绘的意境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山顶上有几座小亭子,路旁盛开着美丽的鲜花。

诗中的“二、三”虚指方圆之地,“四、五”泛指村落之小,“六、七”体现亭台之隐约可见,“八、九、十”形容山花烂漫,多而绚丽。

整首诗朴实有趣,琅琅上口,令人回味不已。

二、说教学目标

我上的是《一去二三里》的第一课时,定的教学目标是

1.本课要求会认的十二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是认识1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说教学设计

这是孩子们在语文课本里首次以语文课的标准学习古诗,但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古诗,我想以我们经典阅读课为依托,结合语文识字的要求,把本课定位成“古诗诵读”课。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步入诗境。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入情入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的难题。

2.自读自悟,了解诗意。让学生不断地在自主朗读、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诗意。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了解,享受审美的乐趣。

为了达成以上三个目标,我设计如下

1, 激趣导入

由“奇妙的诗”引起学生的兴趣。

2.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先播放古诗视频,让学生全身心感受古诗。接着让学生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读一读。然后老师指名带读生字,特别提醒平翘舌音。再用游戏“开火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并让学生组词,说话巩固生字。学完生字,第二次读古诗,认识句号,再读。还做了游戏“找朋友”,目的在于巩固生字及数字与汉字的对应。

3.借助图画,感悟诗意

出示插图,老师配乐描绘小山村的美景,并示范朗读古诗。教学生读好古诗的方法,生加动作读古诗。走近山村感受美景,分句读,再齐读。带着对美景的感受再读。

4.试背古诗

再读了又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背诵古诗

5.拓展阅读

出示郑板桥用数字写的古诗,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6.作业

用数字说几句话,写一首诗。

四、说反思

在上课的时候,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做的不够好。

1. 老师的引导不够到位,教学不灵活,不知道随机应变。

2. 整堂课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思维不发散,呆板。

3.老师的评价不够及时,多元,针对性。

4.时间掌握不太好,所以前面有些赶,后面又有时间多。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2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中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小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4个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及一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

4、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第一个汉字“一”。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如导入新课时我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学习。但由于本人语言功底薄弱,又没有其他让学生直观感知的多媒体设备,只有课本上一副图,所以教学效果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我先让学生圈出诗中的生字宝宝读读拼拼,并借助所学的拼音拼读古诗,会读了读给同桌听一听。但是可能因为是第一次学习课文,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还不是很能掌握,有个别学生不会圈生字。有人说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诵读古诗时,我让学生在试试、学学、比比等活动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在研读时,引导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小山村,说说看到了什么景物,进行美读。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但实际教学中,由于本人经验不足,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只停留在表面层次。

三、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设置引人入胜的游戏情境,如摘果子,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来认字。本课时先写一个“一”,让学生初步认识田字格,充分地说横笔的写法,分散写字的难点,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写字,巩固生字。但由于时间紧张,写字这一步完成地有些匆忙。

我今年是第一次任教一年级,没有经验,而且上的又是新课程。有些地方还是不太会把握,比如对学生的回答没有作出及时评价,课堂生成没有好好抓住,教学机智不够成熟等。课后我也虚心听取了前辈老师的意见,看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也反思了这堂课失败的地方,总结了成功的地方,以后要继续向老师们多学习,多探讨,努力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有实效。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3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五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说教材: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说学情: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

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精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课件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指名学生读课题,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学生交流学法)结合图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第三步:认识生字

①学生自学圈出生字,一边读一边圈,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②教师强调重点平舌音和翘舌音加深学生的记忆。③通过给去和里组词、说话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④通过给足球编号,顺读,倒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来巩固学生的记忆。

第四步:了解诗意

本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我借助课本插图和句子的对比,并搜寻一些有关图片,通过观察漂亮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进一步理解,进行美读,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以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五步:课间游戏“找朋友”

通过做游戏既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通时学生也能够适当的放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又一次对所认识的字加深记忆。

最后通过课文填空让学生们对童谣加深记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熟能成诵。

总之,教学过程是通过看、读、说、写等四方面结合,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认识教学和朗读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委托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一去二三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

难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读三方面结合,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放手学生,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数一数。(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一个数数比赛,看谁能从1数到10)

2、播放歌曲《数鸭子》(有一位小朋友她也把这些数字放在儿歌里,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3、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齐读课题。你们想知道这首诗是怎么写的吗?请听老师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诗中的生字。

3、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①、小老师带认读生字。

②“三、四、十”开火车读

③去拼音抽卡片认读。

④排序:小—大、大—小、双、单数读。

⑤游戏:“找朋友”

⑥比较字形:九—几、去—去、八—入

(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观察古画,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2、从图中找出“烟村”、“亭台”和“花”,议议诗中是怎样描绘它们的。

3、讨论:诗中的“二三里”、“四五家”、“六七座”、“八九十枝”是表示什么的词。

4、小山村的景色多美啊!谁来当当诗中的小朋友来读读诗句。

5、多种形式读:

①分组读

②男女生读

③师生对读

6、指名背

7、齐背

(四)实践活动

1、填空(挖去诗中的数字,由学生补充完整)

2、出示:粉笔、书本、铅笔(让学生用本课的生字说话)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开心吗?回去把这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

四、板书设计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5

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五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一)教材理解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学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CAI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精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CAI课件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指名学生读课题,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学生交流学法)结合图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在自我拼读过程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以把握古诗的整体节奏,体会童谣的韵律美。

第二环节:生字认识

出示一至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课件演示生字,先顺序出现,在乱序出现)。采取抽生读、齐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里”的声母是边音,(这里可以CAI课件出示,重点字的读音选择)并组词,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提醒学生:.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想像的良好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其次,出示课件主题图,着重分析“一去二三里”和“烟村四五家”并用手势表明一去二三里的含义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这一部分,应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最后,背诵全诗,提问:你在背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这个小山村热闹吗?美吗?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还可以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课件演示,一学生读有关诗句,一学生指图,教师辅助点击鼠标,出现放大的图画区域。)

课间休息:做识字游戏《摘苹果》,使课堂的气氛达到一个新高,同时学生适当放松。

第四环节,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体出示田字格,并演示各个部分)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并用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来巩固田字格的认识。写字时,学生先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一”。出示课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而“三”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体会汉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并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反馈学生作业,学生展开互评。在这里,我引入一个故事: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学生练写了三个字,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教育意义。]

总之,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读、写四方面结合,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放手学生,努力使朗读教学和写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配乐诗朗诵。学生伴随音乐自由朗诵,强化印象,学生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6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对学生的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涌动着新奇感,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生字卡片

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很热闹,来了许多老师,还来了一群数字宝宝。你们会读吗?(学生齐读)数字宝宝怎么会到我们的语文课上来了呀?原来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有不一样的写法,你们想知道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是怎样写的吗?

第二步,结合数字,学习一至十

出示一至十、我已经认识了哪一个的形式,读一读,说说怎么记的,组组词,说说话,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指名读,请其他小朋友来评一评,提提意见。重点读准:里、烟村、亭台。

第二环节: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哪些停顿的时间比较长。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问学生:找一找诗中的句子在图中的什么地方体现?然后同桌合作,一生读诗句,一生指图。读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借助插图理解亭台、六七座、烟村、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让不懂的小朋友抛出问题,其他小朋友想办法解决,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探讨问题,理解诗意。

第四步,感受诗的意境

觉得这首诗美吗?那么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来,好不好?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五篇:古诗-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备课人:庄文君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活动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1~10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听过用数字做的诗吗?(如果有幼儿听过,可请幼儿讲一讲)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古诗《一去二三里》。

2.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教师第一遍朗诵时,运用手势且语速缓慢。当说到数字时,手指点相应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做数字诗)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画面的意境。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引导幼儿共同寻找答案。

教师借助幼儿用书画面以及动作、语言,逐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重点让幼儿理解“去”、“烟村”等词义。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这首诗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4.教师借助动作引领幼儿学念古诗。

幼儿跟念两三遍

5.教师用多种游戏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

幼儿跟着教师打节拍念古诗。

教师念前半句,幼儿接念后半句。(可以交换)

教师念一句,幼儿接着念一句。

教学反思:

下载《一去二三里》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去二三里》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这首......

    一去二三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读准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文中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古诗一去二三里

    古诗:一去二三里 目标: 1、感受古诗表现的意境美. 2、能发现五言诗的特点并大声朗诵古诗。 3、能寻找出古诗中蕴含的数字秘密。 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会朗诵一些古诗。 2、物......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带着想象的画面初步有感情地朗......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 第一课时 一、 激情导入 1、 导入新课: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拼音,你们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我没看看谁的本领最大。 2、 点击课件出示:san wu yi liu ba sh......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3.感悟文章内容。 (二)能力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

    一去二三里 教案

    一去二三里 执教:蔡丽丽 教学目标: 1、学习汉字数字一至十,了解古人计数方法,感知数字的实指与虚指的不同。认识“去”并了解字理,认识“里”并初知意义。 2、学写“一、二、三......

    一去二三里 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故事一边想象,在听故事中,你看见了什么?星期天,有两个小朋友出去玩。他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