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画梅花》教学设计
《画梅花》教学设计
安家河小学
朱文静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人美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课程。我对教材进行解读后选择让学生用吹墨的形式来作画,希望学生能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大胆作画,自由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体验造型过程中的乐趣,打破学生对传统水墨画的认识,换个形式让学生感受水墨画的魅力。
学生状况分析
作为五年级学生,他们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单从知识方面入手,势必会造成枯燥乏味。选择吹墨画的方式会让学生直接的体会点线的无穷韵味以及水墨的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感受吹墨画中点线的无穷变化,锻炼学生的表现技能。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简单了解梅花的相关知识,在欣赏和实践中感受吹墨画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吹墨作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欣赏中国画。
2、感受中国水墨画的情趣。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吹墨画的技巧。
2、把握画面的整体布局和美的体现,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教学准备
学生:纸、颜料、盛颜料的器皿、吸管等。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老师特别喜欢一种花,老师来描述你们猜猜看他是什么花? 生:……
师:这种花一直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它凌寒独自开的品格令人感慨,同学们说它是什么花呢? 生:……
(课件出示课题:画梅花)
二、欣赏并思考。
1、请学生欣赏自然中的梅花。(并思考)
(1)图中我们看到的有几种梅花?分别是什 么颜色的?(2)梅花有着怎样的高尚品格?
(3)你们学过哪些和梅花有关的诗句呢?
2、请学生欣赏画家笔下的梅花。(并思考)
画家笔下的梅花与自然中的梅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三、作品表现方法分析:
1、讲解吹墨画定义。
2、欣赏吹墨画作品,直观感受吹墨画作品的形式和表现的方法。
3、教师讲解作画步骤和注意事项。
4、教师示范,边示范边讲解技法要领。
四、学生实际操作
1、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作画。
2、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教学评价
1、先互评。(指名说)
2、教师作总结性评价,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篇:学前班吹画《梅花》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一天班上小朋友在问这季节有什么花啦?一个幼儿说有腊梅花而且很香很香,听到他们的话后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目标:认识梅花,让幼儿知道除了用手画腊梅,还可以用嘴吹完成画。
2、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画画的兴趣。
3、技能目标:能用嘴把墨水吹散并添上颜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练习幼儿肺活量,了解梅花的一些知识。
教学难点:能吹出很好的腊梅树枝并添上梅花。
活动准备
白纸、墨水、颜料、眼镜、水、毛巾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开始环节:向幼儿提问这个季节有哪些花?然后拿一株梅花
二、基本环节:老师示范吹画并上色;
(1)出示示范画,告诉幼儿今天做一个游戏;
(2)介绍图画纸、墨水、颜料、眼镜、毛巾、水;
(3)老师示范完一份吹好并上完色的梅花;
(4)让幼儿戴好眼镜开始吹画,并添上喜欢的颜色(如红色、黄色)老师在旁边指导;
(5)让幼儿洗手擦手。
三、最后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结束环节:今天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玩得游戏,小朋友真棒,自己吹的梅花很好看。
五、延伸活动: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做几幅梅花。
教学反思
通过上这节美术课,让幼儿了解梅花这种植物(红梅、腊梅)幼儿参与游戏兴趣很浓,许多孩子完成了两种颜色的梅花,自己贴在教室的展示墙上,有些要求带回家给家长。
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我将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指导幼儿大胆表现,积极参与,让孩子们喜欢并爱上画画。
第三篇:梅花教学设计
音乐课《梅花》教学设计
一、导入
1、猜谜:有叶不开花,开花不见叶,花开百花前,飘香傲风雪。谜底:梅花
2、师生谈话
师:关于梅花,同学们有多少了解?生自由回答。师补充讲解:梅花即梅树的花,原产自南方,在严寒之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天气越冷开得越艳,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正因为这种特性,梅花的话语被解释为:“坚强、忠贞、高雅”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写过赞美梅花的诗句。如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幻灯展示,师生齐声诵读《卜算子.咏梅》。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歌,也和梅花的诗词有关,下面,我们先来听一遍歌曲,看你能不能听出这首歌出自谁的哪首古诗?
二、欣赏歌曲《梅花》
1、第一次欣赏歌曲,听完后说出歌曲出自谁的古诗,诗名叫什么?(王安石《梅花》)请同学们试着解释诗词大意。教师补充讲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再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第三次欣赏歌曲,听辨出歌曲中的古诗重复了几次?(三次)这三次的旋律完全相同吗?老师利用图谱法帮助学生听辨三次演唱旋律的区别。根据这一异同,歌曲可以分为几段(两段)。
三、教唱歌曲
1、老师弹琴完整范唱歌曲。
2、学生听伴奏分句学唱歌曲。
3、师生分组接唱歌曲。
4、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5、请学生找出歌曲难点,进一步练习。
6、提示并训练学生用柔美的声音自然的演唱。
四、巩固提高训练
1、设计领唱与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试着用轮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3、出示双声部演唱曲谱,训练学生双声部演唱歌曲。
4、用《梅花》的旋律试着演唱其他古诗词,如《草》《悯农》等。
五、小结
模仿是创作的开始,等我们学习了更多的音乐知识、积累了更多了经验后,就一定能创作出更成熟、更成功的音乐作品,期待同学们的音乐作品早日问世。
第四篇:梅花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梅 花》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地二十三小学 二年级1班 魏娟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美。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3、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美。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梅花的资料、图片。
2、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3.学生搜集和梅花有关的古诗。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聊聊“花”,板书:mei花。小朋友们都喜欢什么花呢?)
1、粉笔画:(老师啊也是个特别喜欢花的人。
春天来了杏花开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 夏天来了荷花开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来了菊花开了:---<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 寒冷的冬天还有花开吗?(生1.没有。2.有!(多不多)不多!(冬天有什么花开呢?)梅花!)---冬天来了只有梅花不怕严寒,迎着寒风,在雪中开放。)
(诗人们为它写下了无数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板书:[宋]王安石)做的古诗《梅花》。)
2.跟老师书空: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梅,并齐读课题,看谁的字音读得准。
二、初读诗句。(我们来打开课本125页,一起来欣赏王安石写的梅花吧)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认识的字大声的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
(1)先看读课件中的字词,由学生当“小老师”带音节领读。带拼音齐读。(2)去声再读。找学生读。男女生对读。
3.指名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读-评-读)
4.全班齐读。
5.指导读:出示课件(古诗不同于其他的课文,不但要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如果你们能在红色线的地方稍稍停顿,就能读得更好了!)再找同学试读。齐读。
三、感悟诗意 体会情感
1.王安石描写的梅花和老师画的梅花是一样的吗?(先观察,在读读看,到底一样不一样,如果不一样,从书中找到答案,说服老师。)整体感知:学生可能通过朗读可能回答出的。
2.书中是 数枝:几枝。(再添几只梅花)“数”是多音字。3.诗中的梅花在墙角:(画上墙角)4.诗中的梅花是白色的。(描成白色)雪落在梅花上,梅花就被覆盖成了白色。“遥”:是远还是近呢? 5.平常我们看到的花一般是在什么季节开?而梅花在什么季节开呢?那一句写出了它在严寒盛开?(生:凌寒独自开)凌:冒着,顶着。寒:冷
6、描述:冬天来了,北风呼呼的吹,(画风)。大学纷纷的飘落,(画雪),在寒冷的冬天你从被窝里面钻出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呀?
外面多冷呀!在这么寒冷的冬季里,许多花都凋谢了,杏花不在红,荷花没了,菊花也凋谢了,(擦掉其他三个花)只有这梅花不怕冷,凌寒独自开。他迎着寒风独自开放,你想对梅花说什么?(引着学生说梅花的精神:坚强,不怕寒冷,不怕困苦。)
多坚强的梅花呀,老师画不出梅花的坚强,你想用你的读来夸夸梅花吗?生读。老师也想来夸夸它。师范读。
7.王安石怎么知道这不是雪呢?(为有暗香来。)哪个字是因为的意思?为:因为。“为”是多音字。
8.传来的是一种怎样的香味呢?暗香,是一种怎样的香?(淡淡的,悠长的香。)9.为什么是淡淡的香呢?看看上一句诗(遥,说明诗人站的远。)所以学习古诗我们要联系上下诗句来理解。10.欣赏白梅图片。
四、配乐有感情地读课文,边读边加深理解。
1.请同学们听听录音,看看古诗我们究竟应该怎么读.2.(这就是梅花,难怪我们都这么爱她。诗人写下这首梅花,也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梅花穿着雪白的衣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在寒风中傲然开放!现在你们面前就是美丽独特的梅花,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美美地吟诵一下这首诗呢?)齐读!2.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来吟诵。个别读,评议读。五.熟读成诵 梅花以她洁白的花朵,给大自然增添美;梅花以它的坚强,不怕严寒不怕困苦的品格,为人们树立了榜样;梅花以她的暗香,给人们送来了喜悦。现在老师希望你们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好吗?
1.课堂背诵。(擦掉黑板上的古诗)找学生给古诗填空。2找同学来背诵整首古诗:背出它的勇敢,背出它淡淡的清香。
六、课后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赞美梅花的诗句:老师这儿也有几首赞美梅花的诗,跟着老师一起来读读。
七、画梅。
请同学们拿出画笔,花出你心目中美丽的梅花,在写出两句赞美它的话!
第五篇:梅花教学设计
《梅花》教学设计
九中 周倩
教学要求: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色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3、背诵古诗、默写《梅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我们学校开展古诗活动已经有一年了。同学们能背诵很多古诗对吗?下面来给老师对古诗。(师生对古诗)
2、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诗的题目是什么呢?我不说,打个谜语让你们猜(寒冬腊月一片白,花儿跃冒雪来,为报岁寒春来早,不惧严寒傲霜开)打一种花。(梅花)亮课题。
二、新授
(一)了解作者
1、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亮出)
2、上星期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和家人一起去查找王安石的资料,查了吗?你们了解他多少?指名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王安石 身处逆境 坚忍不拔 洁身自好)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认识生字“凌“
3、老师小结并板书学习古诗的方法:解字词 明诗意 赏意境 诵诗句
(四)学习古诗
1、借助注释自学诗意
2、讲解1、2句诗意
数枝----几枝 梅-----梅花
学生连词说说诗意,老师根据诗意画简图。
学生根据诗意检查图是否正确。
3、凌---冒着 寒---严寒 开----开放
指名说句意,老师继续完成简笔画。学生根据诗意检查图是否正确。
4、学生分组讨论3、4句诗意,讨论后检查,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不懂哪些词语的意思?你认为诗歌意思是什么?如果让你添画你会添上些什么?展开想象。
5、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练说,后指名说)
(在墙角落几枝梅花迎着严寒独自开放了。离得远远的看到一片白,就知道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飘来)
(五)体会诗的意境
1、诗中写梅花哪些特点?(一是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二是梅花洁白如雪,三是梅花有清幽的香气)
2、学了这首小诗你喜欢梅花吗?为什么?
(他不争芳,不斗艳,花有幽香,不怕严寒,坚忍不拔)
3、作者与梅花有什么相似之处(指板书)作者在诗中赞美梅花的高贵品质,实际上是表明自己在逆境中坚忍不拔洁身自好的心态。
(3)、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试着加重音和停顿线。
(2)、指名加重音和停顿线,评议,校正。
(3)、范读---齐读---指名读---背诵。
(4)听配乐唱诗、(5)、学生自己配乐并唱出来。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梅花》这首古诗,了解到梅花具有冒着严寒独自开放,洁白如雪,香气清幽,这些特点。并知道了作者是通过赞美梅花来表明自己在逆境中坚忍不拔洁身自好的心态。
板书:
学习方法: 梅花
(1)解字词 墙角数枝梅,王安石:身处逆境
(2)明诗意 凌寒独自开 坚忍不拔,洁身自好
(3)赏诗意 遥知不是雪,梅花:冒寒开放,洁白如雪
(4)诵诗句 为有暗香来.香气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