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闽南语》研究性学习教案
研究性学习教案——闽南语
1.闽南语概况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闽南语的使用情况。
2. 了解闽南语的渊源和特点以及表现形式。3. 激发文化自豪感和方言保护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激发文化自豪感和方言保护意识
三、材料预备
学生分成4组ABCD,A组对年段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闽南语的现状并进行分析BCD组分别从闽南语渊源、特点、表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书籍、上网、实地考察获取相关资料。
四、设计思路
本活动通过闽南语的调查了解闽南语方言在厦门地区学校的现状,让学生明白方言的危机意识。厦门从很早开始就提倡普通话,外来人口逐渐融入到当地环境的过程中,伴随着闽南语在很多学校和家庭中的逐渐消亡。90后和00后不会说闽南语,甚至听不懂。闽南语作为闽南文化的一个载体,它的消亡意味着闽南文化的日渐式微。不加重视,久而久之,闽南文化将成为纸上谈兵。
很多学校意识到这个问题,开设了闽南语课程,让当地和外地的小朋友都能了解和学习闽南语文化。初中生已经初步具有判断和探究能力,可以进行课后研究性学习,包括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自我实践和体验将有助于他们更直观、更主动地感受闽南语文化。
五、活动流程
(一)A组展示闽南语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二)B组展示闽南语的渊源和分布地区;
(三)C组展示闽南语的特点,举例说明;
(四)D组展示闽南语的表现形式,应包括童谣、诗歌、歌曲、俗语、地方戏剧等;
(五)ABCD组车轮点评对方:我从你的展示中学到了什么。如,D组评价A组的调查让他们学到什么,A组评价B组, B评C,C评D;
(六)结合你所学到的,谈谈如何保护闽南语和闽南文化。
2.闽南语和外语
一、教学目标:
1、从历史的角度了解闽南语的发展和一些外语的关系。
2、激发文化自豪感和方言保护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激发文化自豪感和方言保护意识
三、教学建议
1、设计思路
闽南语比较接近古汉语,因此很多在历史上有着紧密联系的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等语言中都有闽南语的痕迹;而闽南语在发展过程中,也向其他语言借词;甚至闽南语的音标也是传教士所创造,为闽南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很大便利。
2、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观看一段无字幕的日语和韩语视频剪辑,学生看完分享他们所听到的词(世界、新妇等);
(二)教师分享日语、韩语、越南语、马来语、印尼语、法语等中的闽南语借词; * 日本语之中来自闽南语的借词: ビーフン 米粉 mí-hún
レンブ 莲雾(オオフトモモ)lián-bū サバヒー 虱目鱼(和名)sat-bak-hî レンヒー 鲢鱼(レンギョ之别名)ヌンチャク 两节(棍)nn̄g-chat * 韩语中的闽南语借词: 신랑新郎sin-lông,신부新娘 sin-bu(),* 法语中的闽南语借词:thé 茶
(三)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闽南语中的外来词借词 * 英语借词:park车(停车)等。
* 日语借词(主要在台湾地区):便当(盒饭),阿萨里(干脆)
(四)教师展示闽南语国际音标的来历以及其在闽南语文化研究中的作用
3.闽南语作品中的文化价值
一、活动目标
1.接触学习闽南语俗语、童谣、歌曲、戏剧等作品 2.赏析该作品的意义和其文化价值。3.激发文化自豪感和方言保护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激发文化自豪感和方言保护意识
三、材料预备
学生准备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闽南语戏剧、童谣、歌曲赏析,在课上分享。
四、设计思路
如何更好地保护方言,最重要的是要让方言进课堂,让文化得到普及。文学作品是语言最直接的传播方式,因此要保护闽南语文化,可以让闽南语作品进入到课堂。闽南语作品包括俗语、童谣、歌曲,戏剧,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了解该作品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五、活动流程
(一)教师展示;闽南语俗语看闽南人对四季的认识
“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寒字作动词用)这是闽南春谚中著名的一句,说的是一至三月的天气都很寒冷。还有谚语“春天后母面”,意为春天的气候容易变化,时阴时晴,好比继母的面孔,阴阳怪气,时冷时热。
闽南夏谚提到“大暑热透,大热在秋后”,在这里意为不彻底,整句谚语的意思是大暑那天的天气如果很闷,而没有很热,那么更热的天气会在秋后才来。
“白露有雨会烂冬,白露无雨好年冬。”说的是在秋天白露那天如果有雨,冬天就会阴雨水多而湿漉漉的,东西很容易烂;相反如果白露那天没有雨,那么冬天气候会很适宜,一定会是个好年头。
关于冬天的气象谚语,有“大寒寒无死,立春踔踔跳”,意思是大寒不够冷,立春的时候会冷得让人直哆嗦。
可见,闽南气象谚语内容大多取材于生活实际,结合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表达方式直白易记,语言平实易懂,用闽南语朗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学生讨论:你收集的关于天气的闽南语谚语
(三)学生展示赏析闽南语作品。如:赏析《爱拼才会赢》 1.播放《爱拼才会赢》 2.解释歌曲的大意:
3.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爱拼才会赢》是有其深刻社会背景的,从台湾社会来说,社会刚刚开放,就是所谓的“解严”,人们就好象放飞的鸟,一下能自由自在的在天空翱翔,人们都有在事业上奋斗一翻的想法,所以在开放初期与人们的心态吻合。这首歌,体现了闽南人热爱拼搏的精神,告诉我们面对迎面而来的每一个困难,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低头,努力拼搏。《爱拼才会赢》获得了台湾各阶层民众、大陆民众甚至海外华人的喜爱,其歌名已成为一句鼓励人们努力向上的格言。歌曲一出,马上在各行各业中流行传唱,“打拼”成了社会用语,激励人们向上的奋斗精神,慢慢的在大陆、东南亚甚至连美国都在流行,成了台湾创造经济成就的精神口号。4.分享最喜欢的一句歌词赏析并教大家唱: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我们的命运有时候是不能选择的,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能通过努力(打拼)改变自己。“打拼”即努力三分和七分指的是,人这一辈子大部分是靠自己的努力所得。
第二篇: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闽南语考究》
等级:B
《闽南语考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组成员
指导老师:
组长:
组员:
二课题成员分工
1.:负责在网上查询有关资料
2.:负责在图书馆查询相关书籍
3.:负责调查附近中学学生的情况
4.:负责整理材料
5.:负责删减材料
6.:负责总结及结题报告
三课题背景
闽南文化历史悠久,其中闽南语是典型的闽南代表。闽南语是一种优美朴素的语言。研究闽南文化是作为厦门人不可缺少的课题。
四,研究目的旨在通过研究闽南语,发扬闽南文化的传承。
五.主要研究步骤
设计相关的知识问卷→分别调查当地居民→对相应的居民进行专访→分析调查结果→上网查相关信息→整理完善
六.主要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查阅资料法
七、调查对象:社会调查地点:海沧
活动背景主题的确立: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文化冲击越来越明显。传承民族文化必不可缺,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对此,闽南语考察成为了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课题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合作,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了解身边的闽南语文化,更好地保护闽南文化。培养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多种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4 训练学生与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来搜集资料,让学生感受网络强大的资料搜索功能,能认识到网络正确的用途。让学生在访谈中锻炼口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动手操作能力。引出问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的渲染。文化的交流是我们人类进行其他生命活动的首要条件。而我们的青少年的文化传承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发展,关系到祖国未来,因此,闽南语文化继承问题至关重要。
说到闽南语文化,首先想到的是厦门这块鹭岛。闽南语是当地居民的一种交流方式,是连接台湾与厦门重要的文化桥梁。因此我们要注重闽南语,发展闽南语,学习闽南语,传承闽南文化。
内容摘要(关键词):闽南语 厦门 文化桥梁 传承
课题:闽南语考究
八:文献的象征
九:具体研究成果:
正文:
闽南语在语言学的分类上,是一种汉语方言,广义上指学术上闽南语的集合,狭义闽南语主要分布在中国福建省的泉州,漳州,厦门和台湾省。通过网上调查我们还发现,闽南语也存在于龙岩和漳平市,三明,以及闽东宁德市一带;浙江部分地区;海南,雷州半岛等也存在。同时,东南亚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也有分布。
闽南语,按照地域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方言:漳州话,泉州话、厦门话、台湾话、浙南闽语、海南话、雷州话、新加坡福建话等。各地的闽南话方言都存在差异,各地的词汇和口音也都有所不同。
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三次的移民潮。第一次是晋朝人移居闽地,代表部分初级泉州话形成。他们避难到泉州晋江一带,把当时的古汉语带过来,后来形成“泉州话”。第二次是在唐高宗总章二年福建泉州发生“蛮獠啸乱”,朝廷派陈政、陈元光父子南下平乱,平乱之后被封做福建威武军节度使,从而带来了九世纪的中原汉语。
由于这几批移民所处年代不同,方言不同,因而造就了如今漳州话与泉州话的一些差异。
据明末学者对于当时的闽南话进行系统整理,编著《汇音宝鉴》,十五音因而诞生。而现在普遍认为上古汉语有19个声母,即闽南语中保留了其中的十五个声母,可以说它是上古汉语的活化石了。
十:活动感想
通过以上调查,我觉得,在我们推广普通话的同时,身为会讲闽南话的后人,我们更应该把它传承下去,它是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的语种。
十一:落款时间:2012.5.4
第三篇:闽南语教案
第一课 探外公
一、教学目标:
1、外地生学着吟诵童谣,会用闽南语说“日头、红贡贡、竹马、骑、倒落去、探外公”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2、本地生熟练吟诵本念谣。
3、全班同学套用录音机磁带的配音,趣学本念谣。
4、从童谣感受一副外孙要去探望外公的心情。
二、教学设计出发点:
1、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让学生趣中学习。
2、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采取闽南语教学,让学生初步适应闽南语的说、听能力。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闽南语教学碟片
五、教学过程:
1、让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先初步熟悉课文中的一些字
2、教学《探外公》
①、教师先分别用普通话和闽南语读一下课题,让学生根据平时已经具备的闽南语经验说一说课题的大概意思,猜猜“探”的意思,紧接着教师揭示“探”是“探望”的意思,让学生大概知道这篇课文写的内容。
②、教师范读课文,可能这部分教学,学生大部分都还理解不了课文的意思。
③、教学难词
“日头”:跟读,指太阳的意思。学生造句:天上的日头很红!
“红贡贡”:跟读,指太阳的颜色很红很艳的意思,也就是红通通的意思。
“竹马”:跟读,指小孩子用一把竹竿当作马来骑的意思。“一阵风”:跟读指走路或者跑的速度飞快的意思。“倒落去”:跟读,指要到哪里去的意思。
现在这些难词你们会了吗?教师出示难词卡片,让学生试读,跟读两遍。
④、教学整首童谣,让学生念童谣,感受押韵美。
教师一句一句教学,男女生赛读,开火车形式读童谣,“贡”和下面的“风”和“公”押韵,你们发现了吗?
⑤、同桌之间互相教一教。
⑥、配乐念童谣 听碟片念童谣,请几个表演突出的学生上台展示。⑦、谈收获 今天学习了《探外公》,你们有什么体会?
⑧、实践作业 让学生将这首童谣背熟。回去向父母介绍这首童谣。板书设计: 探外公 “贡”、“风”、“公”(押韵)
第四篇:闽南语教案
闽南语教案
你li
好he
Li he 是xi 哪 de
A. 你
好!
里le
人lang
Li he li xi de le
lang 泉州Zuan jiu
B.你
好!你 是 哪
里
人? 呢li
我Wa
Zuan jiu li li 外wa..地duei.A.泉
州,你 呢.一ji 个ei
Wa xi wa..duei..ei li de
ji..ei zuan yiam a 专业zuan yiam 的yei
住diam
号he
楼lao
这Ji
电话dian wei
有wu
找cei..再 见zai gian
生词延伸: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逻辑判断:
B.我 是 外
地的,你 哪
一 个 专
业
啊?
Wa xi
zuan yiam ei wa diam lag..he lao A.我 是****专
业的,我 住
号 楼。
Ji(e)xi wa ei dian wei wu wui cei..wa
B.这 是
我 的 电
话,有
空
找
我.He zai gian
A.好,再 见.Zai gian
B.再 见.Li
wa
yi
lin
wun
yin
你
我 他(她,它)你们
我们
他们(她们,它们)
Ji..hi..de
ji..n ei
hi..dia..ji bui
这
那
哪
这个
那 里
这 边
Xi
em xi
die
em die
是
不 是
对
不 对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教案
《风筝的学问》
---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三年级)
【教材与学情分析】
春天,草长莺飞,正是放风筝的好时机。在休息日,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老人、青年在广场上放风筝,唯独缺少放风筝的孩子们。回想自己的小时候,放风筝的是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呀!在当下的素质教育中,孩子们在校时间不超过六小时,作业也有了明确的时间限制,应该说是有了充足的“玩”的时间啊,可为什么在操场上、花园里、广场中,还是见不到他们的影子呢?„„这一切激起了我们师生想开展以“风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目的是让我们去了解中国的发明之
一、中国民俗之一——风筝。通过了解风筝的起源与发展、风筝的种类、风筝的制作技巧(可以自己制作风筝)、最后放飞风筝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味放飞风筝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本活动不仅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制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学习风筝的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制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在活动中设立风筝的制作和放飞的技巧为活动难点。实地采访、掌握
放风筝的技巧为活动重点。
【教法与学法】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生活却给了它最大的发展空间。每次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们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关心的人或事,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由此,我们师生共同商榷,确定了活动原则:师生共同实践,小组共同探究,自主独立思考、感悟,然后不同形式的汇报,给学生最大的发展、展示空间。它的主旨就应该是“实践”,要“动”起来。从开题定课、资料查寻、认识风筝、请教能人、设计创造、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等系列活动,所有的孩子人人动手、动脑参与。小小风筝大学问,如何独立查阅、收集、整理资料,如何合作创造、制作,如何请教,如何总结„„孩子们会在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中长大,在不断的交流和碰撞中打磨着自己的意志,充实着自己的大脑,丰富着自己的学识,增长着自己的见识,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是整个绚丽多姿的春天。
【教学程序设计】
本次活动分四课时完成,课前的各种准备及每一课时均有教师的指导。
第一课时:制定活动方案
一、激趣开题
1、播放《三月三》。认真倾听,谈感受。
2、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你喜欢放风筝吗?为什么?(生谈放风筝的好处)
3、师小结,提出问题:我们也来自己研究研究风筝?板书课题:《风筝》
4、你们想研究风筝哪方面的知识呢?
(1)请学生说自己对风筝感兴趣的方面,引导学生发现课题的意识、探究课题的能力。
(2)学生分组。小组讨论所要研究的内容,确定研究课题。
二、定题分组
1、确定的课题:《风筝的起源》、《风筝的样式》、《风筝的制作》、《风筝的放飞技巧》„„
2、制定活动方案
(1)针对小组选定课题确定人员分工。
(2)确定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如:实地考察、采访„„
(3)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电子文件夹、演示文稿等。
3、小组活动确定后,师展示上网收集资料的过程,然后分组试行。第二课时:收集图文资料,制作演示文稿〖微机室〗
各组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在微机室里上网收集各自需要的图文资料;然后制作成演示文稿、资料夹,教师巡视,随时指导;最后汇总到老师那里,师生共同欣赏。
课下完成“自己的体会与收获”。
三课时:风筝的制作第与放飞〖劳动课〗
一、学习简易风筝的制作方法,降低难度。
二、欣赏学生收集到的各种美丽的风筝。
1、小组讨论确定风筝样式及人员分工。
2、与劳动老师合作,师生制作风筝。
在制作中,要求各组同学相互合作。调查风筝样式小组的同学来指导各组风筝的样式设计。调查风筝制作小组的同学充当“技术员”、“小指导老师”来指导各组制作中遇到的难题。
在制作中,要求学生注意风筝的平衡、样式、花色的处理。
三、由放飞组的同学提示、演示放飞技巧。
四、课下放飞自己的风筝,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四课时:交流、总结前三课时的所思、所得
一、交流感受
运用多种方式说说自己在收集资料、制作、放飞风筝时的体会、感受和对他人的建议。
二、延伸
本次活动中,我们重点了解了风筝的起源、种类、并且制作、放飞了风筝。相信大家的收获颇丰、心情更是愉悦。其实,风筝只是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之一。相信大家在了解风筝时对中国的其他优秀传统工艺也有了兴趣。给大家提供几个网址,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