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种不同学习观影响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简)(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23:3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两种不同学习观影响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两种不同学习观影响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简)》。

第一篇:在两种不同学习观影响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简)

在两种不同学习论影响下的教学设计

――兼谈教师教案是否来一次革命

□ 陈平

“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不同的学习论产生了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所以,教师们能否认识不同学习论及存在的缺陷将变得十分重要。就目前而言,影响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有下列两个学习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是目前对我们学校教学及设计影响最大的一种学习论。加涅认为学生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信息加工的过程。加涅认为当刺激情境与记忆内容以某种方式影响学习者的行为时,学习便发生了,他认为学习是合乎一定的认知规律的,并着重用信息加工模式来解释学习过程。所以,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并把学习过程分为“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反馈”等八个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一学习特征来进行教学设计及组织教学,一般分为“组织教学、复习旧知;呈现材料、学习新知;安排任务、指导学习;复习巩固、反馈总结”等几个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就要对教材的知识及技能作仔细分析并加以分解,使之符合一定的加工程序,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及方式,对媒体的设计也是为了方便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分析也十分重要,便于教师确定教学的难易程度及进度,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等。

在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影响下的教学设计由于尊重信息加工规律,因而往往设计的是一个“程序教学”的完整方案,教案会变得严缜及规范且体现出一定的完整性。其设计加强了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及目标分解,明确教学重点及难点,重视对教学策略及模式的研究。教学方法讲究情境设计,以引起学生注意,方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及巩固,学生的学习以集体听课、个体作业为主。教师智慧集中在组织教学上,教学策略就是如何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进程。教师的创造性表现在课前设计(备课)中,主要是对教材的处理,教学程序的设计及媒体的创造性设计中。这样的课也会很成功,成功在于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获得系统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以思维方法为主的能力培养。

同时我们也可看到,在信息加工学习论的影响下的设计及教学虽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但它的特点是控制及训练,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习得知识或能力,因而它本质上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设计或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设计过分重视分析而缺少整合,教学过程追求规范性的同时也易进入教条的死胡同。如果教师缺少一定的教学素质,消极因素也会很多,一些以说教为主的“一言堂”、“灌输式”就会在此出现,而一些所谓“一堂课只讲几分钟”等以练代讲的“题海战”也是此类课的代表。教师如对教

学目标定位过死,过分强调知识及技能目标的实现,就会出现什么课都要追求“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质量标准,其结果必定会削弱其他目标(情感、意志、价值观等)的实现,我们的教育就会失去人文性。

建构主义学习论则更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教学要关注学生个体,要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知识,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和简单积累,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不是简单地“告诉”或刺激就可完成任务,而是一种交往,是新旧经验冲突所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建构主义的四个要素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论影响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的变革是革命性的,它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甚至要把学习的控制、管理权利及机会还给学生,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学习环境,学生是学习环境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是“方便学习的人”。

这类课教师的教案或设计明显不同于前一类,再详细的教案,再缜密的设计几乎已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课的结构是呈开放型,非预设的,有时是不可预测的。这就是许多人要变革教案书写的理由之一。

有人讲信息加工论是在系统论(系统、信息、控制)影响下的学习论,其特点是“相对封闭、稳定、线性思维的设计”,专家称为微观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论是在有组织理论(耗散结构、协同学和超循环)影响下的学习论,其设计过程充满了混沌、流动、变异,是非线性的,被称为是宏观教学设计。它是一个“开放的人类活动系统”,它与教师、学生、环境、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国情等有密切关联。其设计已不只关注本门学科、本专业的领域,而是全球视野、放眼社会,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的每一波动、科技的每一发现都会成为学习的资源,都会影响设计的走向。设计者对学生、教材的分析同样重要,分析主要不是为了选择教学方法,而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这样的课其进程已不是原来的单向度的、线性的,而是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得难预测,是“非线性”的、“超文本”的。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方案设计同样需要,但已不是一种程序、一套方案。教师的创造性不再体现在环节设计的科学性及艺术性上,而是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在应对课堂情景变化的能力中。是否能从“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这一教育终极目标的高度来认识学科教学,并能灵活地贯彻在平时的设计或教学中将成为教师的基本素质。

但这类课也易出现问题,如果教师缺少上述的基本素质或对学生的管理缺乏经验,将会使课堂教学天马行空,无的放矢,徒有热闹,没有意义;也有可能使课堂教学进入无政府状态,学生如脱僵野马,失去应有的规范。另一方面,当我们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时,是否要对所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都作深入地探讨呢,“每一位”究竟是谁?关注每一位同学就一定是公平教育吗?因为当我们在解决其中一位同学的问题,有可能在浪费其他五十多人的时间。所以在这类课的教学中,教师是否能迅速判断学生所提的问题及活动的内容没有游离学校教

育或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就成为教师教学中另一重要的问题。

在信息加工学习论影响下的教学设计,其设计的重点是将知识及技能尽可能进行分解,以利于被传授或训练,并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出一定的教学程序,教师上课只要按这一预设的程序进行教学,其教学成功与否就看是否完成了这一程序。因而在此种学习论影响下,人们特别重视课前的程序设计,其文本形态就是教案,这样教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节目单”。教案是否规范,过程是否详尽,计划是否周密,就成为领导对教师教案的基本要求。在建构主义学习论影响下的教学设计更重视学生学习环境的分析及创设,由于重视了学生经验,强调情景协作及在活动中意义构建,因而教师课前的设计不再是一个严密的方案或一套规范的程序,它可能是几个方案或一套开放的程序。这样一个规范化的教案或详尽的过程预设也就不存在了。教案仍然可以有,但已不是原本意义上的教案,它仅仅是学生活动安排的蓝图,它给教案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革。

检验教案的唯一途径是课堂教学,检验教案的唯一标准也是课堂教学。教案是为课堂教..............................学而书写的一种书面计划,它只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一种课前准备。此种准备不足于反映教师工作态度的好坏,也不能反映教师素质的优劣,更无法说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因而,教师的教案只是教学设计中的一种文案准备。教师的课前准备是多方面的,如资源查阅、媒体制作、学情调查等等,有许多是无法也不必要用文字描述的。另一方面教师教案的书写完全是教师个性化的行为,不同习惯、不同经验、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决定了教案的多样性,有人喜欢详写,也有人喜欢略写;有人写在备课本上,也有人写在书本上。教案的真正价值只有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其优劣只有通过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效果来检验,任何事前检查或评价都是不科学和不可取的。

当我们把教师的教案视为教师教学的一种准备,视为教师的个人行为时,人们就不会对教案有那么多的规范,教师就会真正从写形式化的教案、演讲稿式的教案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读书、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设计中去。所以,今天我们在讨论“教案要不要来一次革命”之前,先分析一下我们的教学及对教学的评价是基于怎样的一种学习论,先要寻找一种更有效、更科学地评价教师工作的方法及途径。

参考资料:

1、《教学设计研究发展趋势的探讨》曾祥翊 《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10期

2、《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几点思考》杨开城 《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陈平江苏省无锡市羊尖高级中学(214107)

E-mail :wxcp@163.com

第二篇: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 摘 要 ]本文着重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介绍了基于建构主义思想下,进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主要从五个方面介绍:①教学目标的分析;②情景创设的方法;③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④学习效果评价设计;⑤强化练习设计。

[ 关键词 ]基础教育建构主义情景创设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基于建构主义思想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顺利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所提出的任务,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在一定情境下,学习者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

笔者根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研究与实践,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平面镜》一节为例,浅谈一下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进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

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它不仅是教学内容和其安排次序确定的根本,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这种情况下的教学目标比较注重结果性,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常常用一些外显的行为动词标志要求达到的结果。如《平面镜》一节的教学目标一般设计为:

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

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基础教育新课程指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需要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包含结果性目标(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模仿、独立操作、迁移),还要有体验性目标(感受或体验、反映或认同、领悟或内化)。如《平面镜》一节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2、创设情景,让学生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讨论分析得出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要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或“基本内容”),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如《平面镜》一节,包括两个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平面镜的应用,其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课的主题,教师要围绕这个主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二、情景创设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平常的,习惯的,随时随地可见的东西中看出不寻常的东西来。对于学科内容有严谨结构的物理课程来说,教师要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在情景创设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在上课前或课堂一开始首先要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情景。

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这一环节,殊不知这一环节正是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在讲授《平面镜》一节时,由于是借班上课,第一次和学生接触,我采取的方式是这样的:先作自我介绍,然后说:“物理学的研究,讲究语言简洁明了。你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一下自己的特长爱好吗?”学生兴趣很高,对教师消除了几分陌生感。几个学生介绍完后,由于没有说爱好物理的,我于是因势利导:“听了大家的介绍,我感到既高兴又伤心,高兴的是你们爱好广泛,伤心的是怎麽就没有人爱好物理呢(师生笑)?其实,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学科,只要你认真学,你就会深深地喜欢上这一门学科。不信,你就来研究一下今天我们将要接触的内容。”简短的几句话既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创设了一种宽松和谐的习氛围,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给熟悉的学生上课时,也不要忽视这一环节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所创设的情景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要做到主动参与,兴趣是最主要的,要在课的一开始就置学生于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的“愤”“诽”状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整节课都保持在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挖掘教材,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清新旧知识,找出那些初看起来不易察觉而又恰能激起学生疑惑的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如《平面镜》一节,本节重点知识是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但是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对成像特点的有关知识已经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兴趣并不是很大。而学生由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射到平面镜上时被反射回来,并没有光线穿过平面镜,那么为什么像会在平面镜的后面呢?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找到了!于是我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取一长方形玻璃板竖

直放置,玻璃板前后的蜡烛都点燃(板后的蜡烛实际上是代替了板前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板后蜡烛放在玻璃杯中,向杯中缓缓倒水,当水完全浸没烛焰时,从板前看起来,浸没在水中的蜡烛好象仍然在燃烧。教师提出疑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借此引入课题,学生的求知欲望强,效果颇佳。但要注意的是,此时所提出的问题要在本节课结束前解决,不要虎头蛇尾,题目难度不要太大,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能做到激疑激趣,又能使学生利用本节所学到的知识顺利的解决它。

三、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物理课程,它的价值之一就表现在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物理教学过程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而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如何设计出适合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自主学习环境设计时,教师要在充分“备”学生的基础上,尽量以学生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提供研究的条件,教师要从“兴奋的说话者”转变为“积极的倾听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场地。如在引导学生围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意义建构时,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分析: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本质就是研究像、物、镜之间的关系,怎样确定像的位置,选择什么样的实验器材是关键。在给学生提供的实验器材时,要有让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如可提供平面镜,玻璃,长短不一的蜡烛若干(至少三根)等器材。学生在这种环境中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生在进行意义建构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这种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在评价时主要围绕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等方面进行。教师在设计评价时应设计出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乐意去进行,又能客观地、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如在学生独立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研究结果,讨论选择研究器材的原因,研究实验过程中的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五、强化练习设计

教师要在备课时充分估计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果,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这类材料和练习应经过精心的挑选,既要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能适

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以便通过强化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如平面镜一节,可以针对“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这一特点,解释“水中倒影”;针对“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设计作图题目等。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进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物理课程提出的新要求。笔者不避浅陋,从以上五个方面谈了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的方法,以期得到同行的指导和帮助,共同将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第三篇:在不同的商业交易背景下合同的设计技巧

在不同的商业交易背景下合同的设计技巧

----合同设计中的律师作用

对法律/律师作用的再认识

一、良将带兵如良医用药,病万变,药亦万变。商业交易也随不同的形势时时在变,所以交易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一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要在宏观的角度的思考问题,选择交易方式。

律师作用的三种层次的认识:律师是打官司的(完全的事后),律师是防范风险的(被动的防范,查商业合同是不是违反有关法律),律师是交易设计的参与者(主动的全面介入)前几年有个律师写了本国有企业改制的律师主协调,但没有成为主协调,现在的商业交易很多是投行作主设计,律师没有意识,也没有能力作,没有能力是因为,做设计者,律师要了解商业交易,而中国的大部分律师是专业的法律出身,没有商业背景,也没有财务和税务背景,无法完成这样的使命。

总结:律师不仅是防范法律法律风险,应该是交易的设计者,而不是在合同成型后具体条款的审查者。因此需要律师在起草设计合同前了解各种不同交易的背景、目的、结构,在法律规范内进行设计,将交易各方的原始想法,以法律认可的方式和途径,置于法律保护之下。

二、不同的交易背景,交易目的,需要不同的合同,也需要在同一类合同条款中进行

不同的设计。

企业上市前吸引投资:一般是股权投资,目的为了增加权益降低负债率。

为避税而进行的交易:关注合同的减税作用

为利用外资优惠而进行的交易:关注交易或交易后享受的外资优惠政策。

借壳上市的交易:目的为了得到上市公司的资格。

红筹上市的交易:为了避开国家对境外上市的监管。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sation的交易设计:法律重点是风险的隔离risk remoteness。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的交易设计:国内没有真正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只有信托。

风险投资的交易设计:收益、安全,退出。

总结: 以上不同的交易目的,所使用的合同是系列的合同的组合,如买卖合同、借贷合同、股权转让合同,但各合同的侧重都不相同,合同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商业交易。

在既定商业模式的前提下制定合同,合同是商业交易完成的基础。律师应该也可以参与到商业模式的设计创新中,利用各种合同建立新的符合交易目的的商业模式。

合同风险防范设计的核心:是制约而不是合约。

合同设计是战略而不是战术。

三、合同设计应考虑的几个方面的因素

考虑交易模式的设计。当事人往往有不同的目的,而这些目的不定会按法律规范的模式进行,律师需要为委托人的交易设计合法的模式,以达到其目的。

尤其中国的法律,很多是非法律专业的人起草制定,如企业兼并办法中企业兼并的规定同公司法的模式就不对应。

1、考虑合同交易各方的目的A、公路投资案:即想做借贷、又想股权投资怎么办。也不符合可转债的条件。土办法:做两个合同,共用一个借条。现在也可以做风投,但交易太复杂,成本太高。

B、以房产买卖方式融资:设计到期合同解除条款,并设计不提出解除对双方利益均不利。为了规避企业间不得拆借资金,并为对方提供担保。假按揭不是。

C、房地产合建案:租赁不能保障七十年权益,又是在对方名下的工业用地上建写字楼,无法达到合同预期目的。失败的例子!

提示:由于交易各方的目的常常不符合法律的规范设计,需要合法的外衣进行“包装“。

2、考虑法律对交易的限制,及解决的方法。

A、公司资金的募集:公司法有50人限制。有禁止非法集资的规定。解决方法:设立伞形母子公司,自然人向企业集资合法。先集资成立有限公司再向募集资金的公司投资。

B、企业间借贷非法:股权投资与回购。

C、外资在中国投资受外商投资目录的限制:投资设立公司然后再投资,据向管理机关了解,可以选择是不是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优惠,我们目的是规避外商投资限制。

D、外汇管理的限制:外资银行按中国票号的方式运作。

E、土地转让的限制:转让项目公司,房地产合作开发,提示:中国法律很多的限制条款为律师的操作留下很多发挥的空间。

3考虑市场行情波动的风险。

如价格剧烈波动时,交易双方是解除合同承担违约责任还是要求对方继续履行,风险的分担,对双方利益的影响差别很大。

A、上海商品房退房案。2007年末的房屋买卖合同,关于价格条款的约定。昨天(9月11日),上海宝山区人民法院下达(2005)宝民三(民)初字第782号民事判决书称,当事人双方在购房合同补充条款第三条约定,“若乙方因自身原因提出解除合同,乙方应承担赔偿责任,赔偿金额为总房价的3%,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条款并没有对乙方提出解除合同规定任何先决条件,因此如果解约仍需甲方同意,显然有悖该条款单独设立目的。此外,系争条款是被告大华公司在销售“水岸蓝桥一期”楼盘时大量重复使用的,符合格式条款的特征,如果当事人对此存在各自不同解释,依法应作出不利于格式条款提供方的解释。原告可以在承担总房价款3%赔偿金及“由此产生的一切相关费用”责任的同时,要求解除合同并向被告大华公司主张房款。

杜跃平律师指出,此案提醒开发商和购房者都要注意风险防范:在房价上涨的时期,开发商可能不会预见到退房情况的发生,或者以为3%的违约金就足以打消购房者退房的念头。而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也要留意购房合同是否赋予了购房者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权利。“99%的购房者因为合同中没有类似条款而承担了房价下跌的损失。”杜跃平律师介绍。

B、还有中国和力拓,淡水河谷的的国际铁矿石谈判

提示:在合同谈判时不仅要注意正向的市场行情,还要注意反向的行情,不仅在单一合同中要考虑,在一系列的合同中的每一合同都应该考虑。

4、考虑履合同行中的风险

A、股权转让合同中的共管资金问题:共管资金在交易的一写期限内未完成,应自动回到预先设定的帐户,以保障资金安全。

B、所有权转移的约定:买卖合同中的所有权保留,如特种设备,大型机电产品。

C、建筑施工合同中的付款进度问题。付款快于施工进度了。

提示:合同常常因为对方违约和其他原因中止履行,要在合同中设计好救济条款,最好是能自动保护已方利益的约定,而不是通过诉讼手段来保护。

5、考虑交易所产生的税费

A、嘉友公司房地产股权转让所得税案,转让方转让所得不包括股权

:股权出售的所得税,原33%,现25%,阳光公司目标企业所得税案

“按照交易总价款确定的“未开发土地”价格与实际土地成本计算所产生的企业所得税由转让方承担,转让方应在本协议签订之日起一年内提供完税凭证;因上述价格计算产生的土地增值税由受让方承担。”该税应该由被收购的目标企业承担,两股东间的约定很有意思,无法在法律上成立,目的是收购交易的价格,但应该体现在交易价格中。

B、以转让项目公司股权方式转让土地,规避土地税费。

提示:交易产生的税费是商业合同设计是考虑的重要因素,有时是交易、合同设计的出发点。

6、考虑国家法律的特殊规定和限制

A、国有资产审批的限制:国有资产转让

B、外汇管理的限制

C、外商投资的限制:外商投资高档别墅,土地成片开发,《外商投资目录》。

D、行业进入的限制,如对民营企业的限制,石油批发。当然还有电信等很多。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的通知》1999年5月6日 国办发[1999]38号

没有违宪审查,也不好起诉抽象行政行为,提出立法建议也没有回复。

提示:国家的限制有的出于管理目的,有的出于利益保护,有的时调控的需要。所以有的限制可以规避,有的限制如果违反会有刑事责任,要认真遵守。

总结:关于合同的设计,以上只是举例说明。

世界是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交易,合同的设计复杂而善变,随市场变化和法律的更新,每一项交易都是一个全新的设计。

这些例子往往是合同设计的原因,而不是目的,是被迫的设计,不是主动的创新。这些例子与华尔街的金融设计不同,那是真正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虽然这些创新给美国甚至世界的经济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从事创新的几大投行也终结了,但从商业模式的角度还是很成功的,美国是提前、过度消费,并不是商业模式不好,只是运用的不好。中国的情况与美国不同,中国还是需要创新商业模式的。如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公司的管理、监管等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商业设计,以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张志晓律师:

***

010-65060100-105

Heblawyer@163.com

第四篇: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论文

摘要: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必须要具备情境创设、协作共享、对话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基本要素。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应体现出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任务化以及教学步骤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结合英语专业精读课的特点,英语课堂教学应抓好课前预习、新课导入、课文讲解和课后练习四个环节。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观;精读课;课堂教学设计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应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的活动”,即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个体所掌握的有意义的知识是在不断的互动中建构起来的,学习者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对知识的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动态生成过程。在教学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对新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为了更好地揭示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本质,建构主义者提出教学过程必须要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1.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意义建构。为此,教学情境的创设既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应把情境创设看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帮助学生建构能灵活迁移的知识和经验。

2.协作共享

协作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建构主义认为,以协作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性互动能够为知识的意义建构创设一个教学环境,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组建起教学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协作对教学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教学假设的提出与验证、教学成果的评价乃至知识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每一个成员的思维与智慧都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从而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对话交流

对话交流是实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建构主义强调教师应放权给教学小组,而且“这种教学小组的规模应足够小,以便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集体任务中”。教学小组的成员必须通过对话协商形成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思路。此外,协作共享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成员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和外显化了,他们的思维成果(智慧)能够被整个教学小组所共享。

4.意义建构

意义建构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它是指学习者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共享和对话交流,把握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对新知识的有效迁移,从而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并建立起关于当前所学知识内容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自己理解客观事物的独特视角。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并不是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所讲授内容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关于教学模式(teachingmodel)的含义,许多学者都有过论述。Joyce,weil&Showers(1992)指出:“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用来设计课程,选择教学材料,指导在课堂或其他场合的教学活动的模型或范式。”李晓文、王莹(2000:105)认为:“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之上的为实现特定的教学月标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型。”可见,教学模式的选择是一种基于一定教学理念的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实施英语教学改革最基本的一步。建构主义强调知识需要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学生通过“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证实假设一发现新问题”的程序来学习。

教学过程是传播者利用传播媒体传输教学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为了能够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信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多媒体教学模式愈来愈受到英语教学者的青睐。康淑敏、王雪梅(2003)在《多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以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互动理论和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为主要依据,结合外语教学的特点,从多媒体视角对自我驱动模式、立体信息输入模式、电子交互模式、竞合探究模式、文化意识培养模式和“学习风格一策略顺应”模式等多元化英语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从而为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全方位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念启示和实践参照。

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Leaming,简称TBL)成为现代英语教学较为理想的选择。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在大量科学研究和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围绕任务来组织教学,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通过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利用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和应用}j的语(朱益华,2008),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任务化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是教学中的一个关于“what”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明确要

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语言技能,应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哪些语言知识、感受或体会哪种情感。要做好这部分设计,要求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以此为依据明确学习者应该了解、学习和掌握哪些具体的相关内容。

同时,教师还要对学习对象进行分析,根据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对他们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与预测,并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在教学中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在将教学目标任务化、真实化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他们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从而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

3.教学步骤与教学方法多样化

这是一个关于“How”的问题。建构主义提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以及爱好,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外部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学习是以学习者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由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因而会对知识形成不同的理解,需要通过“协商”才能达成共识。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英语专业精读课的特点,笔者将英语课堂教学分为课前预习、新课导入、课文讲解和课后练习四个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受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从理论上讲,教学方法应当有无数种。在英语教学中,对于理论性知识的传授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常用的英语教学方法有交际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动作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三位一体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

三、精读课教学设计实例

下面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一、二册(杨立明,2002)的某些单元为例,按以上四个教学环节的顺序来探讨精读课的教学设计。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做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的准备。同时,还有利于教师按计划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图式理论的研究表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理解篇章的意义。预习任务的设计应紧紧围绕课文的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设计,让学生提前r解相关的教学内容。如学习QuickFixSociety时,笔者预测到学生对这篇文章题目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便设计了如下关于题目涵义思考的问题:

Ql:whatsthemeaningof“fix”?

Q2:whatsthemeaningof“QuickFix”?

Q3:whatsthemeaningof“QuickFixSociety"?

在学习AnotherSchoolYear,Wnatfor?时,由于大学一年级新生对世界文学还比较陌生,笔者设计了“搜查有关莎士比亚、乔叟等文学巨匠的信息,包括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作品等预习任务。因为对这些曾在人类文化史上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先人作个初步了解,有利于学生对课文重点——大学存在意义的理解。

对于阅读理解练习,可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阶段完成,以训练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理解的技巧以及如何读懂文字表面及字里行间的意义,还应教会他们利用语境进行推理等阅读技巧。如学习QuickFixSociety;MoreCrime,LessPunishment;HowManyAngelsonaPin等课文时,笔者针对预测的难点,设计了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些题目出现位置的任务,然后提醒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渐渐掌握了解决此类与题目相关的主旨题的阅读技巧。

2.新课导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应提倡情境性教学。由于英语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教师要适当引入有趣的、真实的背景材料,创设模拟的语言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交际愿望,从而促进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和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如在进入QuickFixSociety学习之前,笔者先向学生讲述了自己在桂林带学生口语实习时遇到一个美国女孩的经历。她从三个方面让笔者眼界大开:1)shesarockclimber.2)sheaskedmethequestion“howoldareyou”inthefirstmeeting。3)A—mericansaretoobusytohaveababy。对前两点,教师让学生猜测为什么会令人眼界大开,从而启发学生:有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跟老师讲的或书本上写的并不一致,我们应该走出校园多接触社会,以开阔视野。而令人惊愕甚至不敢相信的是第三点,居然可以在课文QuickFixSociety里找到解释,从而自然导入新课,并激发了学生探索“神秘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进入CoingHome学习前,笔者先让学生欣赏英文歌曲TieaYellowRibbonRoundTheOldOakTree.听完后询问学生听懂了多少内容。正如笔者所料,绝大部分学生没听懂几句歌词,但所有学生都听出了歌曲中的欢乐,我便指出他们在英语听力训练方面需进一步加强。教师接着把歌词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学生突然发现歌词内容原来就是他们预习的CoingHome的故事情节,于是他们怀着特别的热情与兴趣进入了对课文的学习。

新课文的导人方法有很多,有背景知识导入、热门话题导入、问题导人、图片导入、音乐导入以及电影情节导入等。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身经历,选择相应的导入方法,力求做到attractive。

3.课文分析

课文讲解应以篇章为主,注重对篇章整体的理解,而不是活生生把一篇很美的文章肢解成生字、句子与语法等碎片,从而无从体会作品的情感美、意境美、结构美和技巧美等。

可将课堂学习任务设计为通读全文之后完成阅读理解部分、找出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结构、学习写作技巧和探究写作目的等。语篇教学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

生参与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等认知过程,而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答案。笔者认为,选择启发式、问答式、讨论式、竞赛式和比较式等教学方法,比较符合学习者意义构建的认知规律,例如,笔者在讲解QuickFixSociety时,选择了分组教学的方式。每组的具体任务如下:结合现实与课本讨论quickfixsociety在交通、通讯、饮食、消费和学习等各方面是如何体现的。这个教学活动的安排旨在训练学习者独立思考、协作学习以及英语口语等方面的能力。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习者展示自己就同一话题预先准备的内容,并将师生观点进行对照。另外,在课文讲解过程中还应有中西对照和古今对比,“从简单的东西中挖掘深奥的哲理,将复杂的东西归纳成一般的常识”(杨立民,2009),即developthetext。例如,QuickFixSociety文中谈到美国人在过去有savingforarainyday的习惯,在银行有Christmassavingsaccount和travellingsavingsaccount,这些都是学生阅读理解中的难点。笔者引导学生联系西方圣诞大购物和旅游费昂贵的现象,并对照中国的“教育储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圣诞储蓄”、“旅游储蓄”是怎么回事。同时,联系目前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被预言将领先成功应对危机的根据就是中国人有savingforarainyday的习惯,引导学生要继承这一优良传统。这样,在课文讲解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跨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达到了active、informative和instructlve的课堂效果。

4.课后练习

在教辅资料漫天飞的今天,讲解练习的方法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灵活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后学习任务,把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采用主题讨论、辩论、角色表演、续写故事、用文中所学表达法复述故事等形式,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来巩固某些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学完OuickFixSociety,笔者为学生布置的课后任务是以fasterorslower?为题开展辩论。在辩论前教师应作为instructor指导学生如何为辩论做好准备;在辩论中应作为anorganizerorchairperson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后应作为expertorjudge对学生的辩论表现做出积极的点评。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等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有利于促进其重新调整自己今后学习的策略。另外,笔者还为学生布置了基于辩论的写作任务,旨在训练学生用书面语表达思想的写作能力。由于有了前期的思想交流,学生的写作内容较以往丰富多了,也更具逻辑性了。

从以上教学实例不难看出,精读课有利于通过“读”来带动“听、说、写、译”的训练(杨立明,2009)。而这一综合训练任务的有效完成与教师精心选择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是分不开的。

第五篇:“学习进阶”理论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 要:为了使概念的建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合理顺序,“学习进阶”成为科学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在学习进阶理论下开展教学,有助于教师依据学生思维的进阶发展,设计进阶发展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核心概念体系,培养科学素养。

关键词:学习进阶;科学核心概念;大气压强;课例研究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宗旨,以核心概念来组织学习内容是科学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为了使概念的建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合理顺序,使其不断深入,近年来,“学习进阶”成为科学教育研究的新领域。目前,科学教育界对学习进阶的概念界定呈现多样化,比较典型的为“学习进阶是对一段时期内,儿童学习或者探究某主题时,其思维方式的连续且不断精致发展的描述”[1]。本文以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压强》一课为例,尝试应用进阶理论分析该部分内容知识和能力的层次阶段,并通过相应的实践研究,期望对“学习进阶”理论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开发上有一定启发。

一、教材特点与教学现状

(一)教材编写突出主题 弱化了核心概念的产生或复合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教材的章节编写采用主题形式将各领域知识进行融合。“大气压强”概念属于物质科学领域,但由于天气变化与大气压有关,因此被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大气的压强》,编者试图打通各领域概念“隔阂”,实现从“大气压强”到“天气与气候变化”的概念进阶。

与大气压强相关的核心概念是“压强”,“压强”是物质科学领域“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核心概念之一,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等概念都由这个核心概念衍生,其中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内容被教材编入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

(二)教师缺乏核心概念意识 忽视了学生思维的进阶发展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该节的内容目标设计为:通过实验认识大气压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大气压的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活动建议为:用实验估测大气压的大小,显示大气压的方向。《科学教学参考书》中,该部分的教学目标为: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比较课程标准和教参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发现课程标准侧重于实验在建构这部分概念中的作用,而浙教版《科学》则更侧重于对现象的认识和解释,在大气压这一概念的深度上要求稍低,广度上要求更高。

通过教学调研,发现许多教师普遍存在如下问题:教学形式采用的大量实验缺乏层次性,学习内容缺乏梯度设计,没有按照逻辑顺序呈现,对以核心概念来组织学生的学习认识不足,忽视学生思维的进阶发展,不能生成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二、学习进阶分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大气压强》之第一课时学习进阶全景图见图1。

学习进阶并非是每一名学生都遵循的同一认知进程,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思维路径抵达终点。构建学习进阶图可以让教学定位一目了然,让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相关学习更加深入、更加贯通、更有关联性,减少对孤立事实和概念的记忆。

三、学习进阶视域下的“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与实践

环节一:重现原有知识经验 推测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师用矿泉水瓶演示如图2实验,问:看到了什么?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简单的演示实验,唤醒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巩固液体压强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为后续内容的学习作好铺垫)

教师继续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孔中的水不流出?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演示用手堵住小孔和盖上盖子,引导学生思考:盖上盖子的效果可以与用手堵的效果相同,那么瓶子的周围有什么存在呢?

(利用具体的演示实验,造成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在瓶的周围有一种物质像手一样堵住了小孔,使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顺利踏上学习的阶梯)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论据,应用科学思维进行推理:地球表面有大气,大气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则大气应该也有压强。

环节二: 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进阶水平1: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师用纸杯和纸片演示图3至图8所示的系列实验。

(1)演示图3,问:纸片为什么会掉?

(2)演示图4,问:纸片为什么不掉下来?并对纸片进行受力分析。

(3)演示图5,问:纸片为什么不掉下来?对纸片进行受力分析,得出推测:大气对纸有向上的托力。(有学生提出是因为水把纸片吸住,教师用大头针在杯底扎一小孔,空气进入杯中后纸片迅速下落)

(4)演示图6和图7,问:纸片也不掉下来,说明什么?

(5)演示图8,瓶吞鸡蛋对比实验。

(采用图3~5系列实验进行铺垫,并辅以实时的纸片受力情况分析,通过层层深入的引导,给学生的思维构建阶梯,让学生逐渐清晰地体会到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压强。再通过图5~8实验的组合,让学生认识到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完善知识结构,实现思维的进阶发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纸杯内未装水时纸会掉下,装水后纸就不会掉下?为什么瓶内空气受热后再冷却鸡蛋就掉入其中?

(师生共同分析实验原理,提炼实验中隐藏的科学方法,为下一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思维上做好点拨,为更高水平的学习铺好阶梯)

进阶水平2: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应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现象。

材料:针筒、吸盘、矿泉水瓶、吸管、纸杯(内有矿泉水)、热水等。

学生利用以上材料,通过小组合作,设计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利用生活用品进行实验,消除科学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巩固“大气压存在”的概念)

趣味活动:教师组织两个学生比赛用吸管吸相同体积的饮料,看谁吸得快(大个子学生用的吸管被剪了一个小孔)。

活动结果:大个子学生输给小个子学生后,发现吸管上有小孔,认为比赛作弊。

教师请大个子学生解释为什么吸管上有小孔就是作弊。

(由进阶水平1的观察、分析、获取概念,到进阶水平2的设计并完成实验验证、解释实验现象,实现能应用大气压知识对相关事物做出科学性的解释,实现在能力水平方面的提升,在科学方法上的进一步渗透)

进阶水平3:设计定量实验,测量大气压强。

在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教学之后,教师问:大气压很大,究竟有多大?如果给你一个量程足够大的测力计,你能否在现有材料(进阶水平2中所使用的材料)的基础上,完成对大气压大小的粗略测量?(提示:根据固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学生小组讨论:画出粗略测量大气压值的设计图,并说明实验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汇报设计结果如图9或图10。

教师组织学生对设计结果在科学性和测量精确性方面进行评价,介绍科学史上人们对大气压值测量的研究和1个标准大气压值的大小。

(在进阶水平2的铺垫下,通过小组合作模式设计定量实验,提升到运用文字、符号、模型、公式等解释并概括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进阶)

环节三: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分析大气压值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布置课后探究任务:利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四、教学启示

(一)学习进阶有助于学生构建概念体系

国外研究者认为,以整合的概念体系为核心、围绕少数概念进行深入探究的进阶学习,能够有效改变其“广而浅”的科学学习现状,最终实现科学素养的发展[2]。本课例围绕“压强”这一核心概念,在“液体压强”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多个活动,在完成对“液体压强”概念重现的同时,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大气压强”,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压强”概念,改变了原有教材中因相关概念分布零散而导致的学生核心知识零碎和孤立的现象。

(二)学习进阶有助于学生发展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应该从学生感兴趣并与他们生活相关的课题开始,逐步进展到掌握大概念。科学教育所有课程活动都应该致力于深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同时应该考虑其他可能的目标。例如,科学态度和能力的培养。本课例中,教师首先对该课的学习目标进行分“阶”分析,学生活动的材料(如纸杯、针筒、吸盘挂钩等)均来自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完成对概念逐“阶”建构的同时,侧重于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逐渐提升。构建学习进阶,能较好地呈现概念发展进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促进科学素养的连续一致发展。

(三)学习进阶有助于学生跨越概念之“阶”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系列概念认知发展历程中,存在着概念之“阶”现象,从而成为教学难点。对课堂中“阶”的理解以及如何设计教学以促进学生跨越“阶”最能体现教师教学智慧。学生的经验概念是学生的一种“信念”,在教学中可以看作是活动的假设,教学过程则是不断对这个信念提供证据以证实或证伪的过程[3]。围绕“进阶”设计核心活动,有助于学生实现“阶”的跨越,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找到抓手。

下载在两种不同学习观影响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简)(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两种不同学习观影响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简)(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