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文: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明朝的政治和经济》的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3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论文: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明朝的政治和经济》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论文: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明朝的政治和经济》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高中论文: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明朝的政治和经济》的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明朝的政治和

经济》的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就是要为学生建构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自主的探究空间,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与实践的机会。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多渗透此研究性学习,笔者在实践中将课文内容进行整合,凸现重难点,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组织,按照“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科学依据→探求问题解决方法→得出科学结论→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程序进行安排。下面以中国古代史“明朝的政治和经济”(高中选修课)为例加以阐述。

一、在平淡无奇处置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

一切探究、发现和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本课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阳昔钟天子气;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该联描述的是哪位帝王怎样的经历?

学生思考回答:上联说朱元璋生于江苏沛县,后移居泗州,再逃荒到濠州(即凤阳)定居。下联说朱元璋年幼入寺为僧,后弃僧从军,成了起义军的一名首领(称吴王),后做了明朝开国皇帝。

通过对联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兴趣后,将课文内容整理成需探究的问题:

⑴刚刚统一的明朝可能会面临怎样的问题,请你给它提供些解决问题的方案。

⑵假若你是朱元璋身边的幕僚,请给他出点儿主意以加强封建统治。

⑶假若你是明朝一名普通百姓(角色自定可是商人,文人或贫民等等),你对明朝将寄以何种期望。

要求学生以所掌握的知识为背景,就以上问题提出设想,分组讨论 1

其可行性,最后进行综合,形成小组建议并公布成果。

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不但基本上掌握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使久远的历史事件与丰富的现实生活产生了联系,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

二、纵横联系解决重难点,加强指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纵横联系即纵向穿线,横向结网,纵横交织,构成立体的知识综合体,这是提高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师:比较汉、唐、元、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简要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学生经探究归纳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教师:明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设厂卫特务机构。该机构的统领是宦官,而宦官是封建政权中最腐朽势力的代表,给最腐朽的势力以种种特权,以非正常的机构严重干扰常设机构的正常秩序,正足以说明封建制度已无可奈何,说明封建社会已逐渐衰落。

教师对学生的思考回答给予鼓励,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的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以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体现出它的进步性,而明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日趋走向的反动。

资本主义萌芽的稀疏出现是本课的又一重难点。

教师:概述战国时期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说明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初期和晚期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学生讨论探究历史发展的趋势,得出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 2

生,正从经济角度说明了封建制度已日趋衰落的科学结论。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同一时期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最终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究其原因。

教师: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曾辉煌一时的东方古国如印度、中国等逐步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试分析西方国家领先世界而东方大国落后世界的原因?

学生可从政治环境、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比较讨论分析出东西方差距的原因。殖民掠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良好的政治环境使西方国家领先于世界,而封建专制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和思想专制使东方古国日趋落后,并预测这种差距带来的忧患意识。

以上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即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使学生学到探究知识的科学方法,为其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学以致用,张扬个性,促使探究气氛溢满课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活学活用,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和方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形成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研究课题的强烈愿望和积极心态。

教师:明朝后期广州一名学子,欲由内河北上进京赶考,请为他设计一条最佳的路线,他在沿途可了解到哪些社会情况?并请你在京城当导游为他展示北京的风貌。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展开思维的翅膀,自己设计,并开展自评、互评,找出最佳方案。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凡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都蕴涵着激发研究行为的契机。这种开放性的话题,增强了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贯通理解,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在设计路线过程中,产生问题意识,提高了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造力。

布置练习:

①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 3

年荒。(明代)

②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③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三段花鼓词描述了不同时期安徽凤阳的变化,请收集资料,写一篇有关凤阳社会发展的小论文。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形成的能力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学生所形成的能力也会迁移到课题研究中,课题研究中的直接经验也反作用于课堂教学,两者相得益彰,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早日形成。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在新课改历史教学中的大胆尝试

研究性学习在新课改历史教学中的大胆尝试

江西省龙南中学

廖良剑

内容摘要: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要发展求真、思辩与探究的科学态度,养成寻求不同证据、接受多元理解、容纳相悖结论的人文精神。研究性学习以“问题”(或课题)为载体,以“见疑-质疑-探疑-解疑”为主线,其学习空间、途径和结论突破了固定性的课堂、概括化的教材、机械性的记忆和封闭式的理解,呈现出接纳多样性课程资源、开发多渠道交流合作的开放态势。由此,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被动、接受、孤立的学习方式。

关健词:历史教学 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 正文:

随着我省已率先进入了高中课程改革的行列,不少新老教师的实际困难和困惑也日益显露。从教师的“教”的角度看,主要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课改,而在于怎样才能按新理念有效转变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能否成功转变是课改的关键之一,因此,当高中历史教师面对诸多要求而尝试教学开拓时,如何转变理念找到设计教学的合理突破口,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是我们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如果只强调学生学习知识,那么学生要学的知识是太多了,学生无力承受。在现实环境中认识问题学会生存以利于未来环境中赢得发展是现代人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动力。可见,由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产生学习动机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依归,是目前转变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切入口。

作为以了解和研究人类不同领域文明发展历程的概貌与规律为内容的高中历史课程与现实世界、学生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显性或隐性关联,更拥有可供人生与民族发展作借鉴的丰富资源。当历史课教学不是围绕教师反复陈述“死”的历史而是为学生现实及未来的生命质量发挥直接价值时,历史教学自身也焕发了新生。如何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密切关注自己的人生和民族的发展呢,本人认为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对于历史学科的功用,古今中外的学者虽然观点各有不同,但大都认为: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离不开对过去的回溯、思考和探究,历史教育本身也包涵了探究的性质。所以研究性学习的提倡是历史教育本质的回归。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特别强调了对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将历史学科能力的表述分为四个层面: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阐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在新大纲的最后,列出了22个“研究性课题参考题目”共供老师们参考。可见研究性学习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当然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脱离书本知识,对书本知识的占有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这是毋庸质疑的。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的发展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这是我们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要发展求真、思辩与探究的科学态度,养成寻求不同证据、接受多元理解、容纳相悖结论的人文精神。研究性学习以“问题”(或课题)为载体,以“见疑-质疑-探疑-解疑”为主线,其学习空间、途径和结论突破了固定性的课堂、概括化的教材、机械性的记忆和封闭式的理解,呈现出接纳多样性课程资源、开发多渠道交流合作的开放态势。由此,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被动、接受、孤立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的发现、探究本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此同时,教材知识得到了理性的吸收,教师的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本人认为:首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给予学生自主备课的时间,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借助工具书、中学教材、上网等方式自行掌握一些常识、概念或开展探究,对照老师发下的主要学习目标、课前思考题等资料进行适当准备,还应与自己身边或自己关注到的国内外相关事件和现象相联系。这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前提环节。在课中的导入新课环节要将源于学生生活现实的相关问题作为切入点。这种切入点可以是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也可以由教师依实际情况设疑导入,本环节对学生的现在与未来都是基础性的一步。便于日后学生独立的从事自主探究式的研究。历史学科研究性的操作程序大致为:确定课题—制定计划—实施研究—总结交

流。

(一)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定

课题的确定可能有多种方式。第一、教师可以把教学大纲中的22个参考课题公布,让学生在大范围中选择小范围,在小范围内确定小专题。如新大纲中“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一课题可以细化为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近代教育、近代军事、近代交通、近代思想文化、近代科技等各方面的影响,当然还可以进一步细化。第二、教师提供的课题学生未必就感兴趣,因此学生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提出和确定课题。如:男同学从自己的穿着想到“西装与社会的进步”,女同学从文艺作品中看到妇女缠足联想到“缠足与放足的历史”,荆州的学生对荆楚文化的了解而提出了“张居正改革的评价及影响”“文物的挖掘与保护”“古城墙的保护与独特魅力”等课题,沙市的学生受浓厚商业氛围的影响提出了“从中山路到北京路—沙市的商业中心的形成与演变”,“中山路等老街的历史遗迹的保护”等具有地方色彩的有具有可操作性的课题。第三、针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突发问题”和教学中学生的一些质疑确立的课题,比如对于在讲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观点时学生就提出质疑,“落后了就一定会挨打吗?”“先进强大的国家就一定会欺负弱小的国家吗?”“世界各民族各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这些质疑教师都可以有选择性的拿出来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针对选出的课题必须细细推敲课题的科学性、创造性、需要性、可行性。象可行性原则,有的课题适用于农村学生、有的课题适用于城市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要尽可能挖掘潜力、因校制宜的确定课题。

(二)实施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

在教师和学生选定与历史相关的研究性课题后,教师如何组织和开展学生的研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或合作研究,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了。教师首先要在准备的过程中研究选定的课题及所涉及的内容、解题的思路和可能的结论,在备课时要对研究课题心中有数,然后在根据所教学生的实践情况,选择研究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应该注意的是,不论采取什么形式的探究活动,教师都需要使学生对研究的课题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了解和把握课题所涉及的历史史实。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指导学生 的阅读活动,如阅读有关的历史读物,并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接触到相关的研究材料。尤其是文献资料,以使学生把材料作为研究的对象和论证的证据,通过对材料的运用,如整理、辨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从而使研习活动扎实有效,避免空谈。在开始进行研究性课题研究活动时,教师还应该介绍一些研究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制定研究的计划,商讨研究的步骤,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研究活动,完成研究性课题。

开展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活动,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下面介绍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形式,供大家参考。

1、开展读书活动并编写读书报告。根据所要研究的课题,选择阅读有关书籍,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和思考,并做必要的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的编写应该包括对所读书籍的重要内容及其观点的介绍与分析、读后的个人体会和看法,并将阅读的书籍的内容与研究性课题的解决联系起来,作出评述。

2、收集历史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首先是要选定论文的题目,确定论文写作所涉及的范围。在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拟订论文写作提纲,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小论文的写作。一般来说,论文应该包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对课题的分析论证及得出的结论,并附有资料来源和参考书目。

3、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有些涉及近现代史的研究性课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进行研究。在组织调查活动之前,教师和学生应当根据选定的研究性课题,拟订调查的主题和目的,选择调查的对象和范围,确定调查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实际的调查,整理调查的材料和数据,对事实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形成调查报告。

4、撰写历史人物小传。有些研究性课题涉及到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收集材料,对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进行专门的研究,然后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概要介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并对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价。历史活动离不开历史人物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材“以事系人”随着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是学生学习历史,培养他们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

而受到深刻的教育。因为历史人物教学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组织讨论。将研究性课题设定为讨论的题目,在收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还可以对以上一些活动方式的研究成果,如小论文、读书报告、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以讨论的形式使研究进一步深入。讨论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除了常见的课堂讨论外,如圆桌会议式的讨论、论坛式的讨论、专家咨询式的讨论、论文答辩式的讨论等等。充分体现民主性,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影响。

6、组织辩论。即对研究的课题或研究的成果进行辩论。但这种辩论不是在两个人之间,而是一种集体式的辩论形式,可将全班的学生分为三方:正方、反方、评论方,模拟大专辩论会的形式,既有正、反方的陈述性发言,又有双方的对抗性答辩,最后有各自的总结性发言。还可以模拟法庭辩论的形式,将学生分为原告及辩护律师团、被告及辩护律师团、法官及陪审团三方,展开辩论,进行评判。

此外,还可以采用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更为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总结交流及课后小结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后一道工序。它包括撰写的总结报告、展示与交流研究成果两个部分。研究报告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包括题目、作者、摘要、报告主体、参考资料和致谢等方面。研究成果或是一篇论文,或是一条建议(如城市建设和土地使用要考虑保护文物资源与人文相关的旅游资源开发等),或者就是一本研究札记。而交流的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如论文报告会、答辩会、辩论会、擂台赛、小型展览或表演剧等等。

研究性学习的小结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基本任务是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强化研究过程中的长处,弥补研究过程中的不足:既要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健康的情感和认知方面的优势;又要明确指出研究过程中的缺失或应当努力的方向。有的放矢、简明扼要,使整个研究过

程得到画龙点睛式的升华,使教学、教养效益更加意味深长。小结的方式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研究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可以由教师做也可以由学生做;有肯定,也应当有否定;可以直白,也可以讨论;有求同也允许存异;该明确时明确,该幽默时幽默„„

(四)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收集并运用相关资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不做不会,但不等于做了就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般地发动学生寻找资料的同时,教师应当有重点地向学生介绍学习资源和这些学习资源的特点以及针对这些学习资源的如何甄别、理解与运用材料的思想方法与技能。

2、教师应参与学生的学习和准备过程,及时的了解他们的准备水平,一方面视情况做适度的指导,以免问题积累的太多或思路偏离的太远,讨论时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选择符合实际的讨论模式,决定教师是否应当参与讨论。如果参与讨论,可能在哪几个环节需要参与以及参与的方式和程度。这也是备课,是备“学生”。相对于其它的教学模式,在研究性学习的备课中,“备学生”可能比“备内容”更为艰巨,需要教师事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更充分的的估计和应对准备,尽可能的减少“有准备的学生与无准备的教师”这样尴尬的局面。

3、不要受功利主义的影响。研究性学习表面上看与高考的关系不大,但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考试改革必将与课程改革同步,不同层次的学校现在都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的展开研究性学习,特别是各地方中学要根据当地的实际与历史文化资源,开始做一些有效的工作。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刚刚起步,湖北部分地区的学校已经走在了前面,并作出了好的示范和探索,希望通过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阶段性的实践表明这种教学策略有利于实现历史教育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有利于对学生现实生命的关怀与帮助,最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操作依赖于客观条件,服务于实际需要,并非一成不变,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绝对的主导模式,„„灵活地运用历史教学模式并不断地创新,正是历史教学模式的活力所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六个环节进行合理调整、增删。有 的专题可以每课有拓展题,有的专题则为整个专题设拓展题。如有必要与可能,应在小结前允许学生再自主设问。如果不是非展示不可,一般不主张教师自制繁复的单向而非互动的多媒体课件。

课程改革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代表先进教育文化方向,顺应历史必然趋势,但也应作好持久战的准备。百年树人,任何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是否成功,最终的、真正的评价是由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得失来评。

第三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作者:戚有建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2012年第10期

摘要:目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也在努力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本文是从一道平面几何题出发进行的一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感想。

第四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摘要:强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分析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如何选择,模式如何确定,并通过具体案例说明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怎样进行以及由此获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题材模式案例成效

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总是讲、练、讲、练,学生总是听、做。听、做,学生感到厌倦,情绪低。如果我们的化学课教学利用一定课时来改变这种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效果非同一般。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在3+X 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中对学生有两点要求:(1)能用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解释、说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2)能读懂一般性科普文章,并能根据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这两点要求可知,3+X 高考只停留在“将课本知识学习好”的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各种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处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有效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而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以现实生活为情境,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及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内容上涉及各类学科领域和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兴趣点以及课题的可实践性来确定课题内容,一般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去选择:(1)热点问题(如环境污染的研究等);(2)对自然的探秘(对矿物元素与人体健康研究等);(3)对社会的思索(如环境、资源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等);(4)对单科知识研究(如气体的制备实验归类等);(5)对综合知识的探究(如评价一个方案的优劣研究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形式多姿多彩,不同学科活动方式不同。

研究性学习案例

3.1 选定课题。如在硬水及其软化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存在许多问题,如为什么要进行硬水软化处理问题。因此,在教学时一改以往常规,让学生自己研究学习这部分内容,又顺应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水污染的这一热点问题。结合学生身边的体验,研究了“麻江县饮用水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的研究课题。

3.2 制定计划。这个研究课题计划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1)饮用水与人体健康;(2)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3)麻江饮用水的水源分布及水质分析;(4)麻江饮用水的污染及改善措施。

3.2 实际调研。将有兴趣的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方面的探究。第一组到监测局查找饮用水的国家标准,在互联网和图书室查找饮用水中无机物和有机物与人体健康联系的有关资料;第二组在互联网上查饮用水消毒资料和县自来水公司实地考查水质净化和消毒技术等;第三组在同学间互访饮用水情况,再到水电局查找相关资料,并抽样分析;第四组根据前面的资料信息和互联网上查询国内外饮用水的污染现状及解决措施,从而提出麻江饮用水的污染和改善措施。经探究可知麻江饮用水分四类:(1)地下泉水;(2)河流溪水;(3)田间渗透水;(4)生活区渗透水。这四类水源除第一类无污染外,第二类因河床乱开采河沙或发展养殖业或乱倒垃圾等杂物造成河水变浑浊水质下降,第三、四类也有不同程度的用心

爱心

专心 1 污染。

3.4 得出结论。从收集资料分析可知:(1)水中溶解有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放射性物质、微生物及水分子团簇结构等,其中水中的各种成分含量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饮用水的水质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2)帮助同学们理解掌握硬水及其软化的学习内容,了解到教材介绍硬水的软化法是简单的,目的是改善水的水质。(3)麻江县饮用水污染不太严重,但有扩大势态。(4)饮用水除县城有消毒措施外,其它地域的饮用水没有消毒措施。改善饮用水资源的措施:(1)建议取缔三、四类饮用水源,多采用一、二类水源;(2)全县饮用水都应采取严格的消毒和净化措施;(3)对清水江、江水桥河的资源开发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严加控制,以保证水质质量。

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尝试,获得以下成效:

4.1 培养了学生多方面多渠道搜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4.2 使学生树立了整体的、全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4.4 使学生接触了生活,培养了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学习兴趣,选择可实践的一些课题查时进行研究学习,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五篇: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论文

摘要: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以问题为思维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动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解决,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的知识、动作技术去解决问题,让知识、动作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延伸,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动机 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问题解决的学习,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它强调学习者根据一定的经验背景,在与创设情境的互动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对知识、技术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加工,从而完成意义建构,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堂教学是智力活动与身体活动(身体练习)的有机结合,因此,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根本性改革,把课堂交给学生,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通过课堂创设的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身体练习,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从而扩展学生的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研究性学习动机。

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最基本动机,而思维活动总是围绕着问题的出现而进行的。教师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为思维中心,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思维,对技术动作的主动探究,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使其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对新技术动作练习、实践体验的好胜心,形成主动研究的学习动机。

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所学内容的本身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唤起其积极性,点燃求知的欲望。如投掷垒球教学的投准练习时,教师突破以往的先讲解示范,后学生练习的传统方法,先创设问题情境:学习解放军,你们手握的垒球就是反坦克导弹,请你们在规定的距离外,用自己认为命中率较高的发射方式(投掷姿势),比较准确地击中敌人在行进中的坦克(坦克用纸皮箱绘制成,教师用绳拉动,使其较慢地匀速行进),狠狠地打击犯我们家园的侵略者,保卫祖国(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情景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高涨情绪,主动进入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由练习。结果学生的投掷姿势多种多样:有用力挥臂投掷的(投掷的准确性很难掌握);有抛掷的(力度较难掌握);有运用手腕、指力投的(比较准确)等等,但命中率普遍较低。学生练习积极,气氛非常活跃,充分发挥了的创新精神,体现了学生的运动智力。同时,因为只有少数人能击中目标,使学生对自己的发射方式(投掷姿势)是否最佳产生质疑。质疑的产生是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的驱动力,是促进学生积极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推动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的源头。

二、维持、指向学生探究,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分析、解决,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是支持者,学生是实施者,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通过各种直观的教学手段,点明问题的关健,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创造条件,减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盲目性,使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可操作性,进而扩大解决问题的范围;使学生对新的技术动作的探索活动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维持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问题的分析、解决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并积极参与练习、实践体验,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提高技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如根据上述例子,学生出现多种投掷姿势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针对性的课堂讨论:哪种投掷姿势才能成为“神投手”?使讨论有主题、有方向、有目标;使讨论对出现的问题具有针对性、思考性,能吸引、推动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讨论中思考问题,在比较中分析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参与到讨论中,并要起到润滑剂和指向的作用,利用直观的讲解示范,引导、启发、鼓励学生讨论争辩、演示比较,及时地进行信息反馈,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分享彼此的思维、见解、知识及交流彼此情感的场所,求得新的发现,通过归纳、概括,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效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

三、利用实践活动,促进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体现对知识、动作技术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练习内容及场地器材的设计中挖掘其新颖性和趣味性因素,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结论而形造一个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投入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把动脑、动手和谐地结合。如着重提高身体素质时,采用竞赛、游戏等形式,培养竞争意识,激发荣誉感、责任心和进取心;着重掌握知识、技术、技能时,采用多种辅助器材及改变难度的练习来帮助体验动作,形成正确的运动知觉,培养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的知识、动作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让知识、动作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延伸,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如投远是连贯协调运用下肢、躯干、手臂、手腕、指的力量,以最佳的出手角度尽力向前投掷;而投准是协调运用腕、指的力量,并合理地把握力度,对准目标进行投掷。让学生在练习、实践的过程理解、掌握要领、运用技术动作,解决实际问题。如投掷要既远又准时,要求学生根据实际,在实践中改良、组合,合理运用知识、技术,减少负迁移,促使学习、探究的内在动机延续不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促进记忆力、想象力及应变能力的提高,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与创造性。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使课堂教学充满智慧的挑战,使德育、心育、智育、体育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探究意识、实践意识、创造意识得到全面拓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增强其体质,提高其体育素养,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宗旨。

下载高中论文: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明朝的政治和经济》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论文: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明朝的政治和经济》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