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四年级上
《我在长大》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长与变化的第16课《我在长大》第一课时。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先亲自观察认识多种生物的生长与变化------小鸡慢慢长大、茄苗逐渐长高、毛毛虫变成蝴蝶、小蝌蚪变成青蛙。这些极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会联想自己的慢慢长大,自己的生长发育经历了那些阶段,想知道人是怎样慢慢长大的。通过这些分析会使学生意识到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能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搜集、证明自己在不断生长发育;
2、能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搜集到的资料;
3能设计不同的图表记录并展示人体生长发育变化情况;
4、能通过分析成长记录图表发现身高、体重等变化规律。
5、树立健康的意识,明白身心健康才会快乐成长。同时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6、能将人体生长发育变化情况用表格、曲线图、柱形图等表示出来。能描述人类生长的大致过程和变化特征。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重点难点:
能将人生长发育变化情况用表格、曲线图、柱形图等表示出来。比较全面地认识成长的含义,产生成长的喜悦感。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人的成长和衰老是正常现象,懂得思考怎样能使有限的人生过的更精彩!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景,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学法: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记录汇报,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体验成长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提问:照片上的人现在就在我们中间,同学们能猜出他是谁吗?(以身边的人为例,展示长大的过程,使学生很有亲切感,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体现了生活性。)
提问:谁来说说,刚才为什么猜不出?
通过照片的对比,感受人在不断的生长,体验成长的快乐!
2、教师小结:
猜不出是照片上的人是老师,是因为老师长大了,同学们和小时候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在长大。
(板书:我在长大)
二、探究新知,交流活动
活动一:怎样知道自己在生长?
1、提出问题:
我们在长大,能用哪些方法来证明自己在不断地生长发育呢?
2、自由探索: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生活情况,找一找自己长大的证据,看谁的证据更丰富。
3、小组交流:
同学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解散思维,想出更多的办法证明自己在成长。
(通过交流学生知道的证据会更多,会更全面的了解人在个方面的生长变化。在这里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
4、汇报结果:
下面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证据更丰富。(激励评价,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不同年龄时的照片比较; 不同时期身高、体重记录; 不同时期勾画的轮廓图; 不同时期鞋子尺码比; 不同时期衣服尺寸比; 不同阶段随笔、日记;
力气、饭量 和一些不变的参照物之间的对比;(通过汇报活动,引导学生说出具体的变化。比如,去年多大鞋码,今年多少,增加了多少?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自己在长大,并为此高兴。)
只要细心找,证据还很多,那么你们长大的感觉怎样?
5、教师小结:
通过照片、纪念物等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伴着成长与幸福的美好时光,体验生长变化的神奇与不凡,生命的奥妙与伟大。
活动二:设计生长记录图表 绘制生长记录图
1、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师:我们的身体在生长变化,谁来说说有哪些特征在发生变化? 生:身高的变化,体重的变化,手和脚的变化,所穿衣服、鞋子尺码的变化……
师:怎样记录下自己在生长过程中的这些变化呢? 生:可以设计表格,把各种数据记录在表格里。师:为了便于观察,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画出什么? 生:曲线图。以前学过。
2、动手操作: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现有材料自主设计,如果没有自己在不同年龄的完整数据,也可以画出教材中提供的小红身高体重曲线图。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在不断的长高,体重也在不断的增长,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确在不断长大。)
3、拓展延伸:
师:我们的变化真的很大,转眼间我们从呱呱落地的婴儿长成了如今朝气蓬勃的少年,那么在成长的过程中是谁经常伴我们左右,照顾我们的吃穿住行?
生:爸爸妈妈
师:此刻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点什么呢?
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谢谢你们,十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师:长大是快乐的,长大的时光是美好的。让我们放松一下,听一首歌儿《我在长大》。
(引领孩子快乐成长,学会感恩。)
4、教师小结:
长大,既是身体的变化,也是心灵的成长。在我们生长过程中,不仅身体外部形态在发生变化,身体内部器官同样也在发育。
填写“我的本领在生长”记录表
1、教师提问: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会说话、走路、读书、写字,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同时思想、心智、本领也在不断在增加,那我们还学会了什么本领和技能?
2、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让学生自己或在家长的帮助下回忆,并填写我的本领在增长的记录表。)
3、汇报展示:
(学生上台,通过将记录图标展示给全班同学。)
师:看到自己从一个只会哭啼的婴儿成长到现今学会了这么多本领的学生,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生:可能会对自己说:我真棒!我不简单了,我今后还会再努力:我学到了这么的本领,我长大了;也许会对老师说:谢谢老师教会了我这么多本领……
(鼓励学生回顾自己的技能发展过程,把自己技能发展的过程尽量全部写下来。当学生把自己的记录表填写的越来越完整,内容越来越丰富的时,学生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4、拓展延伸:
师:那么怎么样才能获取更多的本领和技能呢?
生:可能会说出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要好好学习,要谦虚谨慎,要刻苦勤奋,要有好奇心等等。
(引导学生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本领,掌握更多的技能,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明确保持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正常发育呢?我们要想健康成长,该怎么办?
生:锻炼身体,讲究营养,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睡眠,不吃零食,心情愉快......(学生在生长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也许是父母的教会,也许是其他渠道所得,或多或多或少的都能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健康的知识。)
5、教师总结:
象你们说的那样,我们要做到讲究卫生、合理营养、积极锻炼身体、按时作息,每天保证9—10小时睡眠,保持心情愉快,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现阶段生长发育的好了,还能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
活动三:了解人的生长过程
1、教师提问:
师:现在我们在长大,想想那以后呢?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 生:进一步的生长发育,直至成熟。师:那么人的一生大致要经过那些阶段呢?
生:人的一生要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然后对照教材进行比较,以加深对人的生长不同时期或阶段的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
出示课件—-从10岁到80,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生长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所有的人和动物,植物一样都会衰老,这是正常现象,并不可怕。)
师:怎么在有限的生命里使我们的人生活的更精彩呢?
2、小组交流:
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要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小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3、教师总结:
生命从降生的那一天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长有短,过去已经远去,未来还不曾到来,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中唯一可以把握的一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快乐的成长,专心致志的做好我们的每一件事情!
三、教师评价,结束课程
让小鼠标的话作为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结束语吧。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真实感觉到了同学们成长的快乐,仿佛看到了同学们高超的本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成长中更快乐,学到更多的技能和本领,到那时候我们再一块和大家分享。
四、课时作业,拓展应用
1、坚强身体锻炼,制定一份活动计划表。
2、活在当下不是不让我们畅想未来,以“10年后的我”为标题写一篇短文。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1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五年级二个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表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五年级班,有学生28,其中男生比例较大,有20人。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参观访问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教学进度:
周日期内容
19.1-9.5始业教育种子发芽实验(一)机动
2]9.8-9.12种子发芽实验(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蚯蚓的选择
39.15-9.19食物链和食物网做一个生态瓶改变生态瓶
49.22-9.26维护生态平衡机动
59.29-10.3国庆节假期
610.6-10.10机动光和影阳光下的影子
710.13-10.17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反射光与热
810.20-10.24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910.27-10.31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1011.3-11.7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11.10-11.14土壤中有什么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1211.17-11.21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机动
1311.24-11.28机动
1412.1-12.5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12.8-12.12测量力的大小运动与摩擦力滑动与滚动
1612.15-12.19运动与设计设计制作小赛车机动
1712.22-12.26机动
1812.29-1.2复习
191.5-1.9复习
201.12-1.16复习
第三篇:四年级上科学总结
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何莉丽
时间转辗来到腊月,学校各项工作到了收尾阶段,也是各部门、个人进行总结反思的好时机。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静下心来“磨刀”,为明年的教学开展梳通阻碍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正是出于这种想法,教学的工作总结更为重要。现将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新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用先进教学理念武装自己。
现在的新课程,很多老师都感觉到处理教材有一定的难度。内容形式多样,活动性、操作性的内容占教材绝大部分比例。面对这种情况,我一是通过个人自学和集体讨论学习相结合形式学习新课程理论,充实头脑,深刻把握课标精神内涵;二是通过网络收看新课程解读、新课程讲座等专题影片,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做到融会贯通;三是提高网络研修、个人自省的方式,在网络上与教材交流群中的教师商讨每课中的疑问和教学设计,利用读科学课杂志的机会,了解同行们对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策略,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学各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二、抓好教学认真工作,上好每一堂课,切实提高学生素质。
科学课的内容繁多,涉及的知识面广。本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不去钻研教材,了解学情,解决教法、学法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课一定是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浓厚了。为了保持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一方面我努力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另一方面,力求以最优的教学设计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了寻求最好的教学设计,我一是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差异,在课堂提问、布置练习时留有不同层次的问题,再次就是把握每课的重难点,力求人人掌握重点知识,绝大部分能突破难点,让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知识。为了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刻认识科学知识,认识科学事物变化中的规律,在开学初就开始发动学生找备用实验器材、材料,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厚,掌握知识效果也较好。
三、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加强与他人交流,以适应新时期课改发展的需要。
有句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我们学校的学科教师少,有时一些问题不能得到较好解答,通过网络研讨,明白了科学知识和道理,更让我明白了科学老师是需要全面的素质作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
四、教学中有机渗透法制教育。
2(1)在教学第三单元第2课:声音的传播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相关内容,使学生知道防止环境噪音污染的意义。
(2)在教学第四单元第4课: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内容,使学生在购买食品时会看一般食品包装上相关信息。
以上列举是我平时教学工作中的基本做法。当然,教学中也存在诸如:对学生分析不透彻,实验分组麻烦,课堂纪律难以调控维持等现象,今后还要多多与同班老师多沟通,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经验,切实为培养全面发。
2014.1.7 3
第四篇:2018上四年级科学试题
四年级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
一、1、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2.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4.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 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5.空气主要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 面成。6.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V“,错误的说法画“X”)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X)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V)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X)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V)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V)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V)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V)
三、问答题 I.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 为什么? 答: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 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 为什么? 签,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 況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性质
1、你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注射器抽气注入水中)(用塑料袋兜空气)。
2、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不会弄湿),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
3、把两只气球掉在小棍上,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看到(另一端下沉),说明(空去有质量)。
4、解开吹满气的气球的绳子,对着自己的脸你有(空气流过)感觉,说明(流动)。
5、用手压气垫有(松软)感觉,怎样解释这种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6、水和空气相比,相同点(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要占据空间)不同点(空气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7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压缩空气:(给车轮胎充气)(给篮球充气)(玩空气枪)等。
8、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二、热空气和冷空气
1、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空气受冷会(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3举例说明热空气的用途:(三国时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187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4、(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就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5、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三、空气中有什么
1、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空气中主要的气体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3、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4怎样制取二氧化碳? 答:在一只瓶里放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用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里。
四、空气也是命之源
1人憋气时很难受、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抽掉玻璃罩里的空气,植物会枯萎、给金鱼缸装上曾氧泵等都说明生命离不开(空气)它和(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
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3、当空气中增加了(有害物质),空气就受到了污染。(交通工具)(工业生产)(生活煤灶)等排放的烟尘废气污染着空气,(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4、污染的空气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5、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6、净化空气和减少对空气污染的措施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第二单元冷和热
一、冷热与温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光凭感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帮我们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2、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二、热的传递
1、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2、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三、加热和冷却
1、加热和冷却会影响物体的(形态)和(体积)。
2、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3、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4、160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出了(空气温度计)。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兰海特发明了华氏温标,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了(摄氏温度)用(℃)表示
5、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既热胀冷缩的应用)?使瘪了的乒乓球変圆;炼钢;预留铁轨缝隙等。
四、吸热和散热
1、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一样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
2、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也(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
3、吸热和散热在生活中的应用:○1冰箱后面的散热板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更好。○2沙漠地区的人们长穿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以形成气体对流,会使人感到凉爽。○3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阳光的照射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沙滩温度高。
五、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1、(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2、(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3、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4、水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它们在受热和遇冷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5、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变成云和雾遇冷变成小水滴和小冰晶,落向地面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题
.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2 .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空气主要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错误的说法画“× ”).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7 .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第二单元检测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湿度)。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传递。
.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 靠(对流)方式传递的。
.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凝结).二、判断并改错 .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错 改正: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对.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对.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对 .云和雾就是水蒸气。错 改为: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极小水滴。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一、声的音产生
1、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
2、(弹拨)(敲击)(吹气)(摩擦)都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震动就有(声音),震动停止声音就(消失)。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不同)。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较强,而在(空气)中的传播较弱。因为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损失。
4、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5、“伏罂而听” 运用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的道理。)
三、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声波能使阻碍物产生(振动)
2、耳朵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构成
3、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4、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5、(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6、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戴上耳塞)(捂住耳朵)(离开噪声区)。
7、我们应当(同情)(关爱)(理解)(帮助)听力有障碍的人。
四、不同的声音
1、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当声源(振幅)越大时,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时,声音越强。
2、要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关键是(用力的大小造成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不同)。
3、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紧短细)的弦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振动(慢),声音(低)。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说话声音大小是(a)不同的表现,男高音和男低音是(b)不同的表现,演奏吉他时,琴弦细、紧、短时比粗、松、长的声音来得(c)。
a .音量 b .音调
C .高
d .强
2.“伏婴而听”的故事中,声音主要是借助于(a、C)传人侦察兵的耳朵。
a .土地
b .空气
C .坛子
二、判断题 .在一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口玻璃瓶内装上不等量的水,按水位高低的顺序依次排列好。用嘴使劲向瓶口水平方向吹气,可以发现水装得越多的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水装得越少的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不装水的空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X)2 .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X).噪声危害了人的身心健康,它是当代社会四大公害之一。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
三、连线题 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然后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
(6)听神经
收集声波
(5)耳蜗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2)外耳道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1)耳廓
传递振动
(4)鼓膜
传送声波
(3)听小骨
产生振动
第四单元 吃的学问
一、我们吃什么
1、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2、米饭、面条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
3、鱼、肉、蛋、豆、奶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
4、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
5、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6(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
7、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8、人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二、怎样搭配食物
1、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包括:(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这五大类。其中,应该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应该吃得最少的是(油、盐、糖)。
2、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足)。
3、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要做到(合理搭配)(营养均衡)。
三、食物的消化
1、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
2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3、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4、消化道是用(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所以倒立吃东西,食物会进到胃里。
5、良好的饮食习惯有:(荤素搭配)(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讲究卫生)(保持良好的心情)等。
四、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1、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
2、(加工食品)是指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
3、(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
4、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
5、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色素)。
6、怎样注重食品安全:(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多清洗、多浸泡);(少吃腌腊食品);(多吃绿色食品)等。
单元检测题及部分参考答案(选自小学科学教学参考书)
一、填空题
.人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2 .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包括: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这五大类。其中,应该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应该吃得最少的是油、盐、糖。
.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4 .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色素。
.为了安全饮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腌腊食品等。6 .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值期。
二、用线,巴下面的食物和它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连接起来
芹菜
牛肉
苹果
米饭
豆浆
玉米
蛋白质
矿物质
维生素
碳水化合物
三、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错误的说法画“×”)1 .食物中的蛋白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维生素。(×)2 .蔬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热量。(×)3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要做到合理搭配每天的食物,必须考虑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水果可以代替蔬菜。(×)6 .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吃它。(×)7 .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们可以放心地吃。(×).多清洗、多浸泡,对除去蔬菜、水果上残留的农药有一定的作用。(√).日三餐要定时定量。(√)
第五单元 排序与分类
一、排序
1、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如物体的轻重、软硬、厚薄、运动快慢等)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
二、分类
1、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2、(排序)和(分类)是的整理各种信息的常用方法。
3、按二分法分类。把事物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继续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分,这种方法叫做(多极二分法)。
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将动物分成了3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爬的或跑的)。5、1750年,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首先是(属名)其次是(种名)。
第五单元检测题及部分参考答案(选自小学科学教学参考书)
一、填空题
1.排序和分类是整理资料的常用方法。
2.亚里士多德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成了三类。
3.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还制造出了“花钟”。
二、排序题 根据给出的资料,给下列花排序,写出你是按什么标准来排序的(l)马齿芜:中午11点开放
(2)万寿菊:下午3 点开放
(3)蔷薇花:凌晨4 点开放
(4)荷花:清晨6 点开放
(5)昙花:晚上9 点开放
(6)剪秋罗:晚上7 点开放
(7)蛇床花:凌晨3 点开放
(8)鹅乌菜:中午12 点开放
(9)牵牛花:凌晨4 点开放
(10)茉莉花:下午5 点开放
(11)烟草花:傍晚6 点开放
(12)半枝莲:上午10 点开放
(13)夜来香:晚上7 点开放
(14)芍药花:清晨7 点开放
排序的标准是一天中开花时间的先后。排序的结果是:(7)、(3)、(9)、(4)、(14)、(12)、(l)、(8)、(2)、(10)、(11)、(6)(13)、(5)。
三、问答题
.分类的方法有多种,请举例说明。
△ 找相同点分类,如分指纹。△ 多极二分法,如分动物。.说出三个需要排序的理由。
如:资料混乱、不便交流、查阅困难、挑选或取舍困难、不便安排,等等。
第五篇: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科学试卷分析
小学四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题主要有以下题型:填空、判断、选择、填图、实验题和简答题。所出题型涵盖了本学期所学内容,试题结构合理、题型全面、题量适中,范围广泛,同时侧重双基,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联系的新课标要求。四年级
人参加考试,最高分:
分。最低分:
分,总分: 分,平均分:
分。
三、具体情况分析: 第一题:填空题:
本班学生答得还可以,失分较多的是第3小题 大二题:判断题
本题学生得分率也较高,失分较多的是第3、7小题,说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似是而非,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选择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不错,该题出现错误较少,问题大多数出现在第3、7、9小题。第3小题“关于比较速度的题,由于轻敌马虎所以经常出错。第7小题是学生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解决的问题,问:选出喜欢在夜间活动的动物是哪一项。看来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有待提高。第9小题“气温最高的时间是哪一项。学生的错误太多,还是知识掌握不扎实。”(3)填图题:
试卷上出现的地球仪学生上都见过,因此学生掌握的还是不错的。基本上学生都能够填写正确名称。我想这和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有一定的关系。
四、对今后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1.继续加强学习习惯培养,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中积极的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探究周围世界的知识,激发学生对于我们生活中的现象及事物的兴趣,并且能够积极的进行探究。
2.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积极的调动学生积极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的自己的生活中去,改善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科学及应用科学的兴趣。3.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的对于周围的世界进行提问,猜想,设计操作方案或者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实验或者整理分析资料抽取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及探究能力。
4.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有些错误,可以窥见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