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教学设计,内含同步练习和同步检测。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3:1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教学设计,内含同步练习和同步检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教学设计,内含同步练习和同步检测。》。

第一篇:人教版《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教学设计,内含同步练习和同步检测。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说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培养发散思维。

2.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生甲]显微镜的构造?

[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生丙]如何使用显微镜?

结合课本图。让学生讲解。(使用flash课件)

[生甲]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乙]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生丙]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生丁]反光镜可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大物体的亮度。

[生戊]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物体上。

[生己]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掾。

[生庚]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跟看不到的小物体能看到。

[生辛]物镜使物体成放大、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虚像、物距在焦距之内。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一、显微镜(板书)

原理:物镜f

目镜u

[师]现在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先用眼观察,再用显微镜观察。

[学生们观察、教师指导,使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像]

[师]约400年前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一个磨眼镜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透过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去看远处的景物时,发现这些景物近了许多,大约1609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知道了这件事,他在研究之后,用两个凸透镜做成了一台望远镜。他后来不断改进,用自己的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天上的银河并不是一片连续发光的云,而是由许多的星星组成的。他发现月亮表面并不是平坦的。而是有许多高低不同的环形山;发现了太阳黑子,看到了土星周围有一圈光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有四颗卫星绕着木星转,很神奇是吗?想了解吧。

[生甲]望远镜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乙]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会感到物体被放大?

[生丙]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是一样的吗?

[生丁]望远镜的种类有哪些?

[师]看投影课本图,仔细观察分析的结论。

[生甲]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生乙]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生丙]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生丁]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生戊]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生己]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生庚]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镜的作用。

[师]就同学们所讲,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二、望远镜(板书)

原理:物像:u>2f倒立缩小的像。

目镜:u

[生甲]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生乙]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生甲]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生乙]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更是要这样。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

[生丙]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

显微镜构造:

①物镜原理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望远镜构造:

①物镜原理u>2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显微镜和望远镜本身是比较复杂的,短短一节课讲清楚是很难的,想面面俱到不可能,所以不能和前面的部分一样处理,必须重点突出。而本节的重点就是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目镜,以及二次成像中的第一次成什么像,第二次成什么像。所以借助课堂开始的自制显微镜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利用投影仪作为显微镜物镜并利用放大镜再次放大让学生深刻理解。运用课件展示内部构造给学生直观印象。总之是让复杂问题简单化是成功的诀窍。同步练习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__________.同步检测

第二篇:显微镜 望远镜 教学设计

显微镜

望远镜

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说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培养发散思维。

2.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五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五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生甲]显微镜的构造?

[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生丙]如何使用显微镜?

结合课本图3.5—1投影。让学生讲解。

[生甲]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乙]*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生丙]*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生丁]反光镜可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大物体的亮度。

[生戊]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物体上。

[生己]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掾。

[生庚]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跟看不到的小物体能看到。

[生辛]物镜使物体成放大、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虚像、物距在焦距之内。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一、显微镜(板书)

原理:物镜f

目镜u

[师]现在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先用眼观察,再用显微镜观察。

[学生们观察、教师指导,使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像]

[师]约400年前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一个磨眼镜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透过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去看远处的景物时,发现这些景物近了许多,大约1609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知道了这件事,他在研究之后,用两个凸透镜做成了一台望远镜。他后来不断改进,用自己的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天上的银河并不是一片连续发光的云,而是由许多的星星组成的。他发现月亮表面并不是平坦的。而是有许多高低不同的环形山;发现了太阳黑子,看到了土星周围有一圈光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有四颗卫星绕着木星转,很神奇是吗?想了解吧。

[生甲]望远镜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乙]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会感到物体被放大?

[生丙]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是一样的吗?

[生丁]望远镜的种类有哪些?

[师]看投影课本图3.5—2,仔细观察分析的结论。

[生甲]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生乙]*近眼睛的叫做目镜,*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生丙]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生丁]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生戊]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生己]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生庚]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镜的作用。

[师]就同学们所讲,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二、望远镜(板书)

原理:物像:u>2f倒立缩小的像。

目镜:u

[生甲]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生乙]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生甲]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生乙]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更是要这样。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

[生丙]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

显微镜构造:

①物镜原理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望远镜构造:

①物镜原理u>2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四、布置作业

P67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1.注意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做一下,但要注意安全,不要让烧热的玻璃珠碰到身体。

2.把放大倍数较大(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放在*近眼睛的位置时,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放大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为了使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就要使物体放大,所以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如果两个放大镜焦距相同,就没有放大作用了。

第三篇: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天津市大港区海滨第六学校

张智勇 天津市大港区海 滨 学 校

于桂芬

本文在2006年天津市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中荣获市级二等奖。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 教材依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 教学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知识拓展 ● 学生活动线索:猜想—→探究—→分析—→小结

教学简案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 过程与方法

1.能独立完成探究活动,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能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领略奇妙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2.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 教学用具

教师用:显微镜、望远镜、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白纸、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显微镜、植物细胞装片 ● 板书设计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分组探究,发现显微镜工作原理。

说明:由于刚才使用过放大镜,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产生“在放大一次的 基础上再放大一次的想法”,并对此进行尝试。在各组相互交流环节中,注重方法和过程的讨论,鼓励学生吸收优点、改正不足、完善过程,引导学生完成透镜组合两次成像的探究过程。

三、新课教学

1.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

说明:用实物图及结构图向学生介绍显微镜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用自制课件演示显微镜成像光路图,加深学生对显微镜原理的理解。让学生亲自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使学生在有了成就感的同时,又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2.用小故事引出望远镜原理的探究过程。

说明:此次探究的重点是“伽利略用两个凸透镜制成了一台望远镜。”这句话对探究活动起指导作用。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望远镜下的星空和月球表面图片,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此次探究过程会比较顺利,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比较完整,结论也比较一致。3.望远镜的构造及原理

说明:用结构图介绍望远镜的各部分,用自制课件演示望远镜成像光路图,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物镜和目镜的作用。4.知识拓展

说明:重点向学生介绍最常见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其余望远镜只作简单介绍,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给学生留一片自主学习的空间。

四、小结

请同学们自己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图片欣赏:奇妙的世界

说明: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感受科学的奥妙与魅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六、布置作业

本节作业是写一篇科普读物,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检查和完善。

● 本节课教学设计说明:

1. 主导思想:在教法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很轻松的将学生引入本节知识体系中,用显微镜下“神奇的画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法:用两个放大镜,把小物体在放大一次的基础上再放大一次。师:他们的想法有没有道理?你们认同么? 生:有道理,我们愿意尝试。

师:请同学们开始分组实验,记录好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发表意见。

组一:我们发现刚才的想法是正确的,用两个放大镜来观察小圆点,小圆点被放得更大了。

组二补充:我们观察的是小箭头,小箭头不光被放大了,而且是正立的。组三补充:我们不光看到了正立的、放大的箭头,还看到了倒立、放大的箭头。生:你们是怎么看到的?说出你们是怎么做的。

组三:我们实验时发现,改变凸透镜与桌面之间的距离,再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就能观察到。我们建议其它组可以参照我们的做法重新探究一下。师:我也建议你们再探究一次,看能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学生实验时,教师来回巡视,有的小组需要指导)生:能,而且还很清楚。

师:勇于创新,就有收获。在探究活动中,要大胆猜想,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三组同学表现出色,用掌声加以鼓励。

师:同学们的探究活动很成功,显微镜就是利用两个凸透镜可以使微小物体放得更大这个原理制成的。

人眼直接观查微小物体的本领有限,把物体移进一些,可以看清楚些,使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要想看清楚植物细胞等微小物体,就要借助显微镜了。

我这有一台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请看大屏幕,反光镜可以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大物体的亮度。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有一个圆孔,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的物体上。

请看显微镜成像光路图: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亲眼看一下奇妙的植物细胞。

(教师来回巡视,帮助学生使用好显微镜)

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师:我们最常见到的是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同学们请看(出示实物图),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 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此外还有开普勒望远镜,它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它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是用口径很大的凹镜做的,目镜是凸透镜。由于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了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使我们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完成了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的探究过程,知道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我还看到了奇妙的画面,我课下要去了解更多的这方面知识。师:好,你收集到更多的知识后,可以跟老师进行交流。

师:请同学们欣赏老师收集到的画面,感受一下科学技术的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师:奇妙的世界看完了,这些图片来源于不同的显微镜和望远镜。请同学们课下通过各种媒体查阅相关资料,以文字、图片等各种方式,就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个专题,写一篇科普读物。下周我们进行评比,看一看哪篇文章既具知识性又通俗易懂。

第四篇: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若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程标准》认为:物理教学应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新教材内容的选取加强了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经验和体验,注重以实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探究思想,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走进了中学物理教学的课堂。

对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毫无疑问都要由教师实施。把教育理念化解到课堂教学的行为之中,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内容确定的前提下,教学方法是获得优良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若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究思想,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既可学到基本知识、研究方法,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需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期达到课程标准的目的。采用探究式进行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总结视角概念,引导设计、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学生既可掌握视角、透镜应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可学习归纳总结形成概念的思想方法、设计实验的思想方法。注重思维方法培养,激发创新思想。

一、由现象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物理概念是对物质特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反映。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和 本质属性,概念是浓缩的知识点。视角、视角放大率概念的引入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典型。

二、引导思维,设计实验

怎样解决看不清楚的问题?思维从问题开始,探究始于问题,问题是创造的起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亚里士多德讲过“创造性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引导探究过程中,教师需精心设计问题,步步深入启发,激发学生思维。

三、手脑并用合作实验

实验理论方案设计思想明确后,如何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提供事前帮助学生采购的中学生实验所用的不同焦距的透镜片一套(价格不贵,可每人一套,也可多人一套),课堂上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动手进行组装。鼓励交流合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

四、引导观察,激发自主探究

新课程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这是本次课改的一个突出的亮点。我们期待学生能把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自己探究发现,并且通过交流使认识更深刻,这是我们的理想。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一个培养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弱,在没有任何引导、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教师适度引导,为探究指明方向,是非常必要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3.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4.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过程与方法

1.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4.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教学难点

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学生: 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玻璃片、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1.引入:探索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要探索就需要观察,要观察就要借助眼睛,并期望加以扩展,正是透镜的发明和使用,才使人类的这种愿望得以实现。2.提问:透镜有哪两种?

观察:判断所给器材中的凹透镜和凸透镜

问题:利用透镜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像,如果我们把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又会有怎样的发现呢?进行猜想。

我们用一个放大镜时,发现放大倍数有限,但当我们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发现放大更多倍。

问题:同学们能用这一发现做一个小发明吗? 引导:我们用它做一个显微镜。导入课题。故事导入

方案一:嫦娥深居广寒宫,她的美丽与孤独总令我们羡慕和同情,但这始终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因为科学家已经利用某种仪器把月亮看得清清楚楚,上面尽是些石头,根本没有任何生命,更没有嫦娥与广寒宫。那同学们知道科学家用的是什么仪 器吗?

引导学生回答望远镜引入新课。

方案二:约400年前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一个磨眼镜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透过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去看远处的景物时,发现这些景物近了许多,大约1609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知道了这件事,他在研究之后,用两个凸透镜做成了一台望远镜。他后来不断改进,用自己的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天上的银河并不是一片连续发光的云,而是由许多的星星组成的;他发现月亮表面并不是平坦的,而是有许多高低不同的环形山;发现了太阳黑子,看到 了土星周围有一圈光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有四颗卫星绕着木星转,很神奇是吗?想了解吧!引入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

情景导入 方案一:大家一定知道外国有个情人节是2月14日,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人把7月7日叫做中国的情人节吗?

这儿有个望远镜,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今天晚上,谁想借去试着观察一下?

出示望远镜模型,啊,这样简单,说不定,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每个人就都能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台望远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使学生带着期待步入课堂。

方案二:播放一段“探索宇宙、微生物”方面的音像资料。

①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像痢疾菌、伤寒菌、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②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 ③你们在七年级已经用过显微镜了,谁知 道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属于凹透镜还是凸透镜?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台显微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方案三:提问激趣,引出课题:生物课上是怎样使用显微镜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你们知道为什么显微镜能比普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得多吗?

神话故事《葫芦娃》中有一位葫芦娃有特殊的本领,他有千里眼,能够看到很远以外的东西,设问:大家想不想拥有和他一样的本领呢?我们只需要借用一特殊的工具就可以实现大家的愿望,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望远镜。

第五篇: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⒉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尝试用组合法学习及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知道显微镜和凸透镜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难点: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增大视角的方法。教法与学法:

⒈教法:采用指导、讨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⒉学法:自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显微镜、望远镜

学具: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教学过程: ㈠、新课引入:

用幻灯片展现人类可以看到人眼无法直接看到的物体----细菌、雪花及宇宙中的天体。你知道这些物体都是通过什么观察到的吗? ㈡、新课: 1.视角

要知道它们为什么能看清,需先弄清这样一个事例:当我们站在一头牛的附近观察它和站在远处观察它,哪一次观察的清楚一些?看到它的大小一样吗?实际上牛的大小变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看课件。

先给学生讲清视角的概念,再让学生自学P72图3.5-4,弄清视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要看清物体,就要增大视角,用什么方法增大视角呢? 2.显微镜

我们要看清书中较小的字,应用什么看会更清楚?那么要看清人眼直接无法看到的细菌,又应用什么来观察呢?它是如何增大视角的呢?

自学P71-72,结合书中的图片及讲台前的实物,思考:(1)显微镜两端的透镜分别叫做什么?

(2)显微镜有什么特点(目镜和物镜有什么区别)?

(3)观察目镜和物镜分别成什么样的像?各自相当于什么的镜头?观看幻灯片上的显微镜光路图。(4)显微镜是如何改变视角的?

3.望远镜

如果我们想看清宇宙中的物体,又要用什么去观察呢?(400多年前荷兰一个磨眼睛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用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看远处物体,发现物体近了很多,后来意大利伽利略知道此事后,研究后制成了第一台望远镜,改进后观看了银河系、月球、太阳、土星等,发现了宇宙许多天文现象),它又是怎样成像的呢? 自学P72,结合书中的图片及讲台前的实物,思考:

(1)望远镜两端的透镜分别叫做什么?物镜的直径为什么比较大?物镜是不是一定要是凸透镜?(2)望远镜有什么特点(目镜和物镜有什么区别)?

(3)目镜和物镜分别成什么样的像?各自相当于什么的镜头?观看幻灯片上的望远镜光路图。(4)望远镜是如何改变视角的?

4.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模拟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然后去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注意:应分别选哪种凸透镜做目镜和物镜)

(三)小结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四)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P46-47 板书设计: 显微镜和望远镜 1.视角。

增大视角:把物体放大

把物体移近2.显微镜

物镜(焦距短): 倒立 放大 实像 目镜(焦距长): 正立 放大 虚像

投影仪

放大镜 2.望远镜

物镜(焦距长): 目镜(焦距短):

倒立 缩小正立 放大实像

照相机

虚像

放大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说课稿

教材分析: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该章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而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拓展,是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看物体。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开阔眼界,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物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及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学情分析:

任教班级学生已学过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凸透镜成像规律,有了一定理解本节内容基础。但由于学校教室紧张、期中时间紧迫,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未能完成必要的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理解成像规律不深。而本节的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对二次成像不是认识能理解好的。为了克服本节学习障碍,能达到基本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的目的,本节须突出自学、引导、动手探究活动来完成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⒉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尝试用组合法学习及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知道显微镜和凸透镜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难点: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增大视角的方法。教法与学法:

⒈教法:采用指导、讨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⒉学法:自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显微镜、望远镜

学具: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教学过程:

考虑到人感觉到物体的大小取决于视角,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所以将本节教材的顺序略做变动,先讲视角,再讲显微镜和望远镜。㈠、新课引入:

用幻灯片展现人类可以看到人眼无法直接看到的物体――细菌、雪花及宇宙中的天体。你知道这些物体都是通过什么观察到的吗? ㈡、新课:

当我们站在一头牛的附近观察它和站在远处观察它,哪一次观察的清楚一些?看到它的大小一样吗?实际上牛的大小变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视角

看课件。先给学生讲清视角的概念,再自学P72图3.5-4,弄清视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要看清物体,就要增大视角,用什么方法增大视角呢? 2.显微镜

我们要看清书中较小的字,应用什么看会更清楚?那么要看清人眼直接无法看到的细菌,又应用什么来观察呢?它是如何增大视角的呢?

让学生自学P71-72,结合书中的图片及讲台前的实物,思考:(1)显微镜两端的透镜分别叫做什么?

(2)显微镜有什么特点(目镜和物镜有什么区别)?(3)观察目镜和物镜分别成什么样的像?各自相当于什么的镜头?观看幻灯片上的显微镜光路图。

(4)显微镜是如何改变视角的?

3.望远镜

如果我们想看清宇宙中的物体,又要用什么去观察呢?(400多年前荷兰一个磨眼睛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用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看远处物体,发现物体近了很多,后来意大利伽利略知道此事后,研究后制成了第一台望远镜,改进后观看了银河系、月球、太阳、土星等,发现了宇宙许多天文现象)它们又是怎样成像的呢? 让学生自学P72,结合书中的图片及讲台前的实物,思考:

(1)望远镜两端的透镜分别叫做什么?物镜的直径为什么比较大?物镜是不是一定要是凸透镜?

(2)望远镜有什么特点(目镜和物镜有什么区别)?

(3)目镜和物镜分别成什么样的像?各自相当于什么的镜头?观看幻灯片上的望远镜光路图。(4)望远镜是如何改变视角的?

4.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模拟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然后去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注意:应分别选哪种凸透镜做目镜和物镜)

(三)小结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四)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P46-47 预期效果:

通过本节课学习,预期使90%的学生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80%的学生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分别成什么像?并知道相当于生活中什么的透镜?65%的学生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增大视角的方法?

下载人教版《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教学设计,内含同步练习和同步检测。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教学设计,内含同步练习和同步检测。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

    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语文:《氓》

    《氓》同步练习深圳大学附属中学 田军 【教案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一、课前热身 **......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自制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目标: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2.......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学设计.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⒉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尝试用组合法学习及......

    将进酒教学设计同步检测及答案详解

    将进酒教学设计同步检测及答案详解 一、为下列粗体词语注音。 将进酒(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不足贵(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千斤散......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一、教学目标 . 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 能独立......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 教学背景显微镜是初中生物中重要的实验仪器,正确使用显微镜并具备实验操作能力是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同时也是做好后续多个实验如观察草履虫......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2、能力目标 (1)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2)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