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汽油等火灾
2.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3.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来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4.下列规定或做法错误的是
()A.煤矿矿井里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窑前,先做灯火实验 C.用打火机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泄漏 D.城市、林区禁止任意燃放烟花鞭炮
5.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A.O2不够 B.火柴潮湿,不易燃烧
C.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
6.在液态空气中放入燃着的细木条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木条立即熄灭 B.木条燃烧更旺 C.木条燃烧和原来一样 D.可能引起爆炸
7.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A.使热量易散失 B.使火柴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8.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宜使用的灭火器为()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高压水喷射 9.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炸物的安全要求的是()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21世纪教育网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10.下列安全警告标志适用于油库、汽车加油站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燃烧时一定有气体放出
12.关于爆炸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爆炸一定是物理变化 B.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D.爆炸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13.为了安全贮存、使用易燃物和易爆物,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这些物质的场所,都要有明显的警告标志,下列标志中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14.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15.下列灭火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电器短路起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B.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 C.秸杆、柴草着火,用水泼灭
D.森林发生火灾时,砍掉大火蔓延路前的一片树木 16.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 ②味精 ③液化石油气 ④食糖 ⑤面粉 ⑥食用油。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
17.在空气中发生的缓慢氧化、自燃、燃烧和爆炸的相同点是()18.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A.可燃物本身是否易燃 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周围空间里氧气的浓度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9.有关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A.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 B.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可燃物都能燃烧 C.与氧气接触,同时达到着火点,可燃物才燃烧 D.在有限空间内的急速燃烧,能引起爆炸
20.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所采取的应急措施是()A.打电话打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B.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火星及明火 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二、填空题
1.甲、乙、丙三支试管内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如图所示:
(1)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年来,许多城市先后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中推行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的改革,以减少环境污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若出现在煤矿的矿井里,并达到一定的浓度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瓦斯爆炸。瓦斯爆炸严重危害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为了防止瓦斯爆炸,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安全措施。
3.取一支干净的试管,注入7~8毫升酒精,然后慢慢地注入5毫升左右浓硫酸。由于浓硫酸的密度大,因此浓硫酸在试管中处于下层、酒精浮在上层。取5~6粒小颗粒状的高锰酸钾晶体用小镊子夹住放入试管,颗粒状的高锰酸钾会慢慢下沉,过一会儿,你就会看到“水”中奇景,试管两层液体中间会出现一闪一闪的火花,还会听到轻微的响声,如果在暗处,效果会更好。
“水”中闪火花的奥秘在于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它能与浓硫酸起化学反应,生成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酒精是易燃物质,遇到氧气又达到一定温度就会燃烧,于是液体中就出现了一闪一闪的奇特火花。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海湾战争之后,科威特的几百口油井被炸,大量石油向外喷射,燃烧造成冲天大火。(1)有同学担心:如果熊熊大火烧到地壳内产生大量气体和巨大热量,可能使地球爆炸。你认为这种担心必要吗?试说明理由。
(2)在扑灭这场火灾过程中,我国派出的救援人员做出了巨大贡献,你认为扑灭这场大火应从哪些方面考虑?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C 2.D 3.C 4.C 5.C 6.A 7.D 8.C 9.D 10.D 11.A 12.B 13.C 14.B 15.A 16.C 17.B 18.B 19.B 20.C
二、1.(1)不能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2)不能缺少氧气(3)能具备燃烧的条件
2.通风;严禁烟火
3.(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1.(1)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石油是向外喷射的,不可能燃烧到井里去;地壳里缺氧,而燃烧需要氧气。
(2)降低温度,以达到着火点以下;堵塞油井,隔离空气,切断输氧源。
第二篇:课题1、燃烧和灭火
永登县苦水中学导学案
学科:化学主备人:辛世荣审核人:徐大彤
九年级化学
九年级化学
第三篇: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因2.理解可燃物的范围
3.知道“点燃”不是物质燃烧的条件4.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过程与方法
通过燃烧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通过灭火原理的讲解,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能力;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再次体会到由实际问题到一般规律,在应用于实际的辩证关系;
培养和渗透防火意识和安全意识。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 点燃和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区别教学过程:
第四篇:课题1燃烧与灭火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
一、学习目标
★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知识准备: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三、学习探究
【导入】前面我们接触到了那么多物质的燃烧,你能总结出什么叫燃烧吗?你能猜想燃烧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会系统的掌握关于燃烧和灭火的更多知识。【自主学习】
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燃烧的概念
猜想燃烧需用的条件是什么? 阅读教材P124~125.思考下列问题: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交流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观察思考】
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125~126.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原理及方法
【精讲点拨】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灭火的原理是在燃烧条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灭火原理的应用一般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去分析并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交流学习】
(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127~129.思考下列问题:
1、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2、爆炸引起的原因:
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3、结合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事实及上述实验总结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4、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烧与爆炸有关的图标
四、达标测试
1、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据燃烧的条件填空: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________,木船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A、提供可燃物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的是()A、住宅着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烧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方的小片树林砍掉
4、在煤矿的矿井里,为了防止瓦斯爆炸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A、进矿井时先做灯火实验B、准备好灭火器材 C、通风并严禁烟火D、戴装有活性炭的面具
5、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和运输储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存放时要露天存放,紧密堆积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砸摔和撞击
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6、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木柴是可燃物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C、散热的速率快D、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7、将下列灭火时采取措施的原理填在横线上
(1)森林着火后铲出一条隔离带(2)家里煤气起火时,应先关闭阀门(3)用尘土盖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4)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
第五篇: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
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以音乐为载体,创设情境] 播放音乐《冬天里的一把火》
[新课引入] 图片:最近发生的火灾 提出问题:燃烧的发光、放热给人类大来了光明和温暖,但使用不当,也会给我们带来损失和灾难,今天我们学习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和原理。我们第七单元就给大家介绍“燃料及其利用”。[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
[复习回顾] 我们根据已学过的物质能燃烧且知道燃烧时的现象 [设问] 根据以上现象,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
[回答] 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活动与探究一:猜想燃烧的条件
[设问] 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和假设。[回答] 猜想: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假设:三个条件只须满足其一就能燃烧;
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燃烧。
[提供资料] 请指出下面图中哪些物体能燃烧(可燃物):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另两个条件的可能性 活动与探究二: 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设问] 以上实验为什么能探索燃烧的条件呢?
引导学生进行两两实验现象对比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小结归纳](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活动与探究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竞赛] 点燃一根蜡烛,请你用不同的方法将其熄灭?比一比那一组能找到更多的灭火方法。根据你的方法进行实验、归纳灭火原理。
所提供的物品: 蜡烛、湿布、烧杯、水。
[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小结交流] 引导学生记录熄灭蜡烛的方法并归纳灭火的原理 [归纳] 灭火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任意一个条件。[应用] 比一比在实际情境中谁的灭火方法更多更好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2.堆放的柴堆着火。3.酒精灯打翻在桌上燃烧。4.家中的电器着火。[微课] 火灾逃生与自救 [学以致用] 完成课堂习题 [设问] 这堂课你得到了那些收获?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针对燃烧的条件,学习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增强防范火灾的意识,并且注意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的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