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毫米、分米的认识P35-39页。【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展开对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学习营造氛围,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毫米、分米长度观念的建立。【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纸杯、金箍棒、光盘、米尺。学具:一分硬币、一张卡、10厘米长金箍棒、直尺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观察情境图,找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甜甜小朋友也很喜欢孙悟空,一天晚上,孙悟空就来到了他的梦里,(出示情境图)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1毫米有多长? 生2:1分米有多长? 3.揭示课题。
师:这些问题很有研究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板书课题)【教学评析:通过创设富有童趣的情景,使学生有条理的观察事物,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感受到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认识毫米。
(1)初步感知1毫米。
师:我们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厘米、米
师:观察直尺,你能在直尺上找出哪是1厘米? 生:从0到1是1厘米。师:还能找出其他的1厘米吗? 生1:从1到2也是1厘米。生2:从3到4、4到5都是1厘米。
师:继续观察直尺,除了1厘米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1:每1厘米的中间还有很多小格。生2:每1厘米中间的刻度线短。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像1厘米中间这样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那这一小格也是? 生:这一小格也是1毫米。
(课件展示,多指几处1毫米,让学生感知1小格就是1毫米,1毫米就是这样的1小格。)
师: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指一指、画一画1毫米,同桌间相互说一说。
【教学评析:引导学生充分观察直尺,初步感知1毫米就是1小格,从不同的起点找起1毫米,通过找一找、指一指、画一画使学生在初步感知1毫米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联系生活实际,寻找1毫米。
师:1毫米很短,观察一下你手中或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大约是1毫米呢? 生动手测量,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1:我发现一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师:你能上来展示一下你的发现吗? 生边操作边说
生1:我通过测量发现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正好是直尺上的一个小格,所以它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你的小手真灵巧。其他同学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2:我发现光盘的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师:为什么?
生2:光盘的厚度大约占直尺上的1小格,也就是大约1毫米。生3:我发现卡片的厚度大约占直尺的1小格,也就是大约1毫米。生4:我发现我指甲的厚度大约占直尺的1小格,也就是大约1毫米。生5:我发现这根直尺的厚度大约占直尺的1小格,也就是大约1毫米。
师:同学们的发现真多,真了不起。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卡片或一分钱硬币用手势表示1毫米有多长。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感觉1毫米很短。生2:我的手指几乎碰到一起了。
师:在尺子上找找2毫米?你有什么感受? 生:还是很短。
师:在直尺上找出5毫米呢? 生:还是很短。
师:1mm真的很短,生活中当我们要测量一些比较短或薄的物体时,就可以运用毫米来做长度单位。
师:你能估一估咱的数学课本有多厚吗? 师:动手量一量,看看它到底有多厚?
【教学评析: 在生活中找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这样学生对1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应用毫米。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数一数、估一估、量一量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也可以用mm表示。1毫米就是直尺上的1小格,8毫米呢?
生:8毫米是8个小格。师:10毫米呢?
生:10毫米是10个小格。
师:观察直尺,此时,你发现了什么? 生:10毫米的长度正好是1厘米。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是不是每1厘米都是10毫米呢? 生数完发现每1厘米都是10毫米。
师:我们也可以说1厘米=10毫米,或者10毫米=1厘米。用英文字母怎么表示? 生:1cm=10mm 师:那2cm就是? 生:20mm。练习:
1、曲别针有多长?
生:2厘米5毫米。师:你是怎么读的?
生:我先读出1厘米,然后数出剩下8个小格是8毫米,合起来就是1厘米8毫米。师:你思考的非常快。同学们都同意你的看法。
【教学评析: 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编排估测设计给了学生尝试、修正的机会,让学生进一步感知1毫米的实际长度,同时使学生的估测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认识分米。
(1)初步感知1分米。
师:量一量你手中的金箍棒有多长? 生:10厘米
师:其实10厘米还可以表示为1分米。也就是1分米=10厘米(板书)。分米是我们这节课认识的另一长度单位,可以用dm表示。
师:你能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吗?同桌间指一指看。
师:你能从这根米尺上找出分米吗? 生1:从1到10厘米是1分米。生2:从20到30厘米是1分米。生3:从60到70厘米是1分米。…… 师:那数数看这根米尺上有多少个1分米呢? 生:有10个1分米。
师: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米=10分米。
【教学评析:引导学生充分观察直尺,初步感知1分米就是10厘米,在米尺上从不同的起点找起1分米,通过找一找数一数,使学生在初步感知1分米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联系生活实际,寻找1分米。
师:我们认识了1分米,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大约是1分米呢? 生先观察再进行测量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生边展示边说)
生1:我发现这个一次性杯子的高度大约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生2:我发现这卷卫生纸的高度大约是1分米。
生3:我发现光盘的这段长度(其实是光盘的直径)大约是1分米。生4:我发现这张卡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师:咱班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能借助金箍棒或直尺,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
生借助直尺进行比划。
【教学评析: 在生活中找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这样学生对1分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分米的表象,培养空间观念。】(3)应用分米
师:你觉得数学课本的宽度大约有多长? 生:我估计大约2分米。
师:动手量一量,看看它到底有多宽?
【教学评析:编排估测设计给了学生尝试、修正的机会,让学生进一步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同时使学生的估测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
象的能力。】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师 :同学们,现在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都有哪些了呢?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吗?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 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是?10小格的长度是?10厘米是?10分米呢?
生: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0小格的长度是1厘米,10厘米是1分米,10分米是1米。师:你能用手势大约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吗?老师说口令,同学们做手势,看谁反应快。
师:同学们,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选用的长度单位也会不同,如测量粉笔有多粗应该选择谁做单位?橡皮的长呢?课桌的长呢?教室的长呢? 生:测量粉笔有多粗应选择毫米做单位,测量橡皮的长应选厘米做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可以选择分米做单位,测量教室的长选择米做单位。
【教学评析:学完毫米、分米的认识后,整合学过的长度单位,借助米尺、给长度单位排排队、说说每相邻两者之间的关系、用手势大约表示,生活中不同的物体该选择怎样的长度单位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脱离直尺打手势更是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发展,应用概念 1.看看谁的反应快。
一座大楼高约30()这位同学的身高约135()课桌的高度约7()手机的厚度约9()说一说你选择单位的理由是什么? 2.八戒日记.八戒的日记•••3月2日星期五阴早晨,我从长2分米的床上起来,拿起13毫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饭。接着走了200cm远的路来到学校,坐在5 m高的凳子上,拿出15分米长的铅笔和5 厘米厚的练习本,开始做练习。找出错误,说明理由并改正。
作业布置:你能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这样的数学日记吗?课下请同学们写一写,互相交流一下好吗?
【教学评析: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五、课堂总结,回顾提升
谁能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引导学生从学会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感受三方面谈收获。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的不完整,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评价补充。
【教学评析: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mm dm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开阳县第五小学公开课
教 学 设 计
课 题:认识分米和毫米 任课教师:杨 刚
时 间:2016年4月20日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教学的,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是今后学习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主要内容是认识分米、毫米;掌握分米、毫米和厘米之间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1分米、1毫米间的实际长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奠定了基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内容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材第52~54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具学具
课件、尺子。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1、测量教室门的高,测量文具盒的长与宽, ,用什么单位合适?(米、厘米)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大约有多长?
2、测量长度,你想到些什么?(米 厘米 1米=100厘米 进率 1m=100cm)同学们的知识巩固得真好。
3、我们学习米、厘米,用到了哪些方法?(估、画、量、比)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分米”和“毫米”。告诉老师,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它们的什么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1分米有多长?1毫米有多长? ·它们和以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 ·分米和毫米也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吗?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 梳理有价值的问题,等待课上探究解决。
师:只要你好好学习,自然会从我们的课堂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的。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既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又引导学生思考新课涉及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出示课件)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我女儿杨千词的文具盒,你们来给她量一量文具盒,看看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厘米? 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师:文具盒的宽约是10厘米,长约是2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在你的直尺上看看1分米有多长。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分米=10厘米。
师:你能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吗? 学生尝试自己画1分米长的线段,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展示学生画图结果,并交流订正。师: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在尺子上比画1分米有多长,比画给同桌看看。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比画1分米的长度。
师: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粉笔盒长大约1分米。·魔方的棱长大约是1分米。„„(只要学生举例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师: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几分米?你发现什么?(用吸管演示)生: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我发现1米=10分米。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教学中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例子,加深理解知识点的同时,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2.教学例2。
师:现在用你的尺子量一量我们的数学书的厚度,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说: ·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在直尺上数,是6个小格。„„ 师: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生:1厘米有10毫米。
师:对!1厘米=10毫米。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是1毫米的。·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只要学生举例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师:用自己的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画出1毫米,然后比画给同桌看看?(同桌互相比画1毫米的长度。)你说一说1毫米你有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积极探究、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
1、翻开书54页做第1题、第二题。
2、修改日记
四、总结提升
师: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自己哪些方面表现比较好,准备向谁学习。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所学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dm)、尺子上1个小格是1毫米(mm)
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M=10dm 1dm=10cm 1cm=10mm
教学反思
1.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忽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因此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测量、比较、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既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从中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或估计物体、线段的长度。在三年级(下册)学生还将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学习用千米作单位描述公路、铁路及河流的长度,描述常见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可见,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旧知与新知的有效衔接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已有认识,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帮助学生明确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课拾,我和学生一起回忆已经认识的两个长度单位,通过比划1米,1厘米有多长引发学生对原有经验的记忆。通过随意的谈话式问题引出1分米的概念,我问:测量一支铅笔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好?再问:(手里拿一张纸条)如果测量这张纸条的长应该用什么作单位?学生自然会说用厘米,这时我就让学生测量出10厘米并把它剪下来。当学生剪完后举起来给我看时,我就说:“像这样一根长10厘米的纸条,我们也可以说它的长是1分米。”用已有知识10厘米引出1分米的概念。
二、操作与思考的有效合作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物体长度的把握能力。让学生剪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让学生找出接近1分米长的铅笔,借助银行卡的厚度让学生体验1毫米等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像这种概念教学的课堂,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动手测量,亲身经历,用心总结,才能学得会,辩得请,记得牢。但同时还需要静下来心来思考,有些学生忙了一节课似懂非懂的,练习中却会出现很多错误,所以课末我送给同学们这样几句话:做题之前要思考,拿不定主意先比划,看看哪个更合适,再下手来把它填。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课题: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内容】
教科书52页-54页例1例
2、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难点: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学准备】课件,5角硬币,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20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 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出示1米线段。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出示1厘米线段。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认识分米
1、师出示一条线段,指出:这条线段的长就是1分米。问:这条线段的长多少?
2、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线段。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3、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练习本的短边)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你能换种说法吗?
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
问:1分米可以从刻度0画到刻度10,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2开始呢?从3呢?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比划给同桌看,让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7、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回答。
数一数,米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出示:1米里面有()个1分米。回答后演示:10。指名说说米和分米的关系。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导入。师:你能说说数学书厚多少吗?
师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合作量一量。得出结论:数学书厚度不到1厘米。
2、揭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拿来了一个放大镜(出示),发现数学书的厚度连一厘米都不到,说明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毫米。板书:毫米。
3、认识。放大1厘米。
师:在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比较短的刻度线,把1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演示从刻度线0到第一根小短线就是1毫米。
4、进率。
一格一格数,数到5毫米时停下,问:这根刻度线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出:从刻度线0到这根刻度线就是5毫米。演示5毫米。继续往下数。填空: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板书:1厘米=10毫米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你感觉1毫米比较怎样?怎样数比较方便?(用笔尖数)学生数一数。
5、举例。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 师示范量1元硬币的方法,学生同桌合作。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学生独立测量。汇报交流。
(3)第3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1)学生测量,记录数据。(2)汇报交流。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铁钉长2()。(2)床长2()。(3)大米宽2()。(4)黄瓜长2()。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10厘米=1分米 10cm=1dm 2.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mm)3.长度单位排序: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简单的换算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 估算能力。【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演示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分别留下一条线段。小兔:“我跳了9分米”,小猫:“我跳了80厘米”。两个小动物争论不休。
师: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学生自由说)师:到底谁跳得远,小朋友们谁说得正确呢?学了“简单的单位换算”,你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支笔芯,用直尺量一量,有多长? 师:同样的笔芯,有的小朋友量得是6厘米,有的小朋友量得是60毫米,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自由说Z)
小结:许多小朋友都说6厘米和60毫米是一样长的,6厘米就等于60毫米。那为什么6厘米=60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师:因为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有6个10毫米,也就是60毫米。所以6厘米=60毫米。
2、试一试 师:一张电脑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学生活动)
师:小朋友量得电脑桌的高是70厘米,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结:1分米=10厘米,70厘米有7个10厘米,就是7分米。
3、师:我这儿还有一块橡皮,量得它的长度是50毫米;教室的门量得它的高度是20分米。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50毫米=()厘米 20分米=()米(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
谈话:我们来看开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读题,提问比较长度的两根绳长度单位不同,有什么办法比较?(引导学生知道尅换算成相同的单位)2米可以换算成多少分米?怎样想的? 20分米可以换算成多少米?怎么样想的? 两根绳的长度怎样? 追问:当数量单位不同时,可以怎样比较? 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
先量一量每个图形中各条边长是多少厘米,再说一说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填写在书上。
指出:先看清要把厘米换算成毫米,想1厘米是10毫米,所以几厘米就是几十毫米。
3、“想想做做”
独立完成,做完后跟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提问:把厘米换成毫米怎样想?厘米换算成分米呢? 指出:厘米换算成毫米,想1厘米是10毫米进行换算;厘米换算成分米想10厘米是1分米进行换算。
4、“想想做做”4。
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换算的?
5、“想想做做”5 哪条线段长?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学生独立估计、测量。汇报交流。
提问:3厘米和30毫米为什么一样长?
6、“想想做做”6 先估计这两条线段各长几厘米,跟同桌说说,然后量一量,看谁估计得准?最后再同桌交流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四、全课总结: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跟你小组的同学合作得怎样?
2、课外实践活动: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后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完成蒜叶生长情况记录表,过一段时间全班交流。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简单的换算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练习五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这几个长度单位。
2.通过对比建立长度的表象,学会单位之间的换算,选择合适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巩固各长度单位的概念。【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测量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难点:学会估测,提高估算能力。【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毫米、分米)那你能用手比划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完成练习五。(板书:练习五)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2题。
学生自己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五”第3题。提问: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大家还记得吗?说给同桌听听,独立完成第3题。注意100厘米=1米,大家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习五”第4题。学生在圆圈里填上“<”或“>”,指名学生口答为什么这样填。4.完成“练习五”第5题。
出示题目,学生集体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引导学生比较2分米、18厘米、2分米1厘米。5.完成“练习五”第6题。
小组估计5枚硬币摞起来的厚度,大家再用直尺量一下,看看你估计是否准确。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7题。
提问:你们认为多长合适呢? 2.完成“练习五”第8题。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指名学生到前面板演。3.完成“练习五”第9题。出示题目。
提问:他们1小时走的米数都接近几千? 4.完成“练习五”第10题。想想10张纸厚1毫米,100张纸大约多厚?1000张、10000张呢?
四、反思总结
提问: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和了解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预习学案: 1.我能填
2米=()厘米
300厘米=()米
5米=()厘米
2.在○里填上> < 或 =
5米○25厘米
400厘米○4米
362厘米○4米
3.我会量出自己身边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三.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1毫米。(1)猜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2)验证。
谈话: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班内交流,认识1毫米。
谈话: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4)巩固对1毫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5)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2、认识1分米。(1)、猜测。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2)验证。
谈话: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3)班内交流,认识1分米。
谈话: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4)巩固对1分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小结。
四、课堂检测:
1、自主练习第1题。(1)同桌交流。
(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2、自主练习第2题。(先猜单位再量一量)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
五、课后作业:
用分泌厘米去量一量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六.板书设计: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七、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引入,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数学课堂,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通过放手让学生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的实践活动,体会1毫米、1分米、1千米有多长,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形成长度观念,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中注重给学生提供自主练习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