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2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左边的刻度数×钩码数=右边的刻度数×钩码数”这一规律,并认识到当其中某一边乘积一定时,另一边的钩码数和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杠杆平衡的条件和知识,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身边的生活现象的习惯,以及科学求实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左边的刻度数×钩码数=右边的刻度数×钩码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其中某一边乘积一定时,另一边的钩码数和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解决具体问题。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平衡标杆、钩码、填写单等。

四、教学过程

(一)感悟平衡

1.课件展示跷跷板、天平等图片。

教师:同学们,这些图片都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现象? 预设:平衡。

教师: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在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平衡(板书)。你觉得平衡和什么有关?

预设1:重量(板书)。预设2:距离(板书)。2.课件展示倾斜的跷跷板。教师:怎样做,才能使跷跷板平衡? 预设1:轻的一端加重。

预设2:重的一端减轻。

教师:轻的一端加重或重的一端减轻是改变了什么?(板书:重量)预设3:轻的一端物品往后移,重的一端物品往前移。

教师:轻的一端物品往后移,重的一端物品往前移。实际上改变了什么?

由此可见平衡还与什么有关呀?(板书:距离)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平衡的现象,让学生猜想影响平衡的一些要素,并通过具体的模拟演示来加以证明和感悟。同时也为后续的活动操作做好铺垫。

(二)实验探索

现在每个组都有一根平衡标杆、一些钩码和一张表格等物品放在桌子上。请大家对照物品清单核对一下,是否有出入。

按照老师的示范,请你们将标杆调至平衡。1.活动一

探索在特殊条件下平衡标杆保持平衡的规律。(1)出示探索的问题:

如果钩码挂在标杆左右两边的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钩码才能使标杆保持平衡? a.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两边所放的钩码要同样多。b.演示证明。

如:左边放3个钩码,右边必须也放3个钩码,这样才能保证平衡。(2)出示探索的问题:

如果左右两边放置同样多的钩码,它们移动到什么位置才能使标杆保持平衡? a.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

钩码挂在标杆左右两边的刻度要相同。b.演示证明。

如:左边钩码挂在刻度为“4”的点上,则右边钩码也要挂在刻度为“4”的点上,这样才能保证平衡。(3)活动小结:你有什么体会?

要保证标杆平衡,左右两边钩码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到中点的刻度(距离)要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演示实践,让学生真正感知,在钩码挂在标杆左右两边的刻度相同的情况下,只有当钩码的个数相同时,标杆才会保持平衡。而当左右两边的钩码的个数相同时,只有将它们放置在相同的刻度位置时,标杆才会继续保持平衡。

2.活动二

探索在一般条件下标杆保持平衡的规律。(1)出示探索的问题:

如果在标杆的左边刻度为3的位置放4个钩码,在标杆的右边刻度为4的位置放几个钩码才能使标杆平衡? 如果在标杆的左边刻度为6的位置放1个钩码,在标杆的右边刻度为3的位置放几个钩码才能使标杆平衡?

(2)学生猜一猜。

(3)学生动手实验,完成表格一。

(4)小组汇报实验结果。(5)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要想使标杆平衡,必须“左边的刻度数×钩码数=右边的刻度数×钩码数”。(板书)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标杆中间的那个点就是支点。3.活动三

(1)出示探索的问题:

如果在标杆的左边刻度为4的位置放3个钩码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表中所示的几个刻度上放几个钩码才能保证标杆平衡呢?

(2)学生动手实验,完成表格二。

(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4)你发现了什么?

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钩码数的积相等时,才能保证标杆平衡。(5)从表格二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钩码数成什么比例? 学生观察表格中两个量的变化情况,不难发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设计意图】在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通过猜想、具体实验操作发现:要使标杆平衡,必须满足“左边的刻度数×钩码数=右边的刻度数×钩码数”这一规律,同时也发现刻度数和所放钩码数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三)联系生活,知识应用

1.父子俩在玩跷跷板,儿子体重15千克,坐的地方距支点1.2米,父亲体重70千克,他坐的地方距支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

2.有一位水果老板很不老实,他有一架动过手脚的天平,这架天平的两臂不等长。有一天,当他向果农们购买实际重500千克的梨时,就把梨放在天平臂较短这一侧,这样称起来天平显示只有400千克重。而当他把梨卖出去的时候,他把梨放在天平臂较长这一侧,这样称起来梨会有多少千克重?

参考答案:

1.米;2.625千克。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应用到一些实际生活问题中去,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做实验,感受到了这“有趣的平衡”(板书),了解了杠杆原理。所以在今后,老师希望大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为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如果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就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有趣的思考。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114、115页内容)

课型:

综合应用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通过实验, 使学生发现规律,初步感知杠杆原理.(2)应用规律,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方法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体会杠杆原理,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教具、学具准备:

简单杠杆,棋子,塑料袋等实验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的作业。

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互相检查。

媒体出示制作要求:

(1)准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8cm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

拿出准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检查大小是否一样。

2、揭示课题:有趣的平衡(板书)

二、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

1、活动一: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媒体出示探索的问题:

① 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持平衡?

②如果左右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位置才能保持平衡

③发现的规律是:____

探索的方式: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2)小组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在相同的刻度处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竹竿就能平衡。

2、活动二: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媒体出示探索的问题:

①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平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②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在刻度2上呢?

③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探索的方式: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2)小组汇报。

(3)老师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要想使竹竿平衡,必须使左边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子数。(板书)

教师小结: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实际上就是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拴绳子的那个点就是支点。

三、应用规律,体会反比例关系

1、提问:在左边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持平衡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左边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

右边刻度: 1 2 3 4 6

对应的棋子数:_ _ _ _ _

2、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对应的棋子数:12、6、4、3、23、学生做实验进行验证。

引导学生发现:左边刻度数棋子数的积一定时,右边刻度数与棋子数成反比例。

4、拓展延伸。

如果左边刻度2上放6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的棋子数可以是几?那么对应的刻度数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做实验有趣的平衡,了解了杠杆原理。今后,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进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附: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学习习近平衡的原理知识,由于这个知识较为有趣,加上适当的实验操作,学生学习起来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这节课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理解性提问,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平衡的原理。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可以看出回答问题的完整性、逻辑性越来越强了,他们回答的问题主要是讲述实验中观察到竹竿的刻度、棋子数情况。经过实验一步步发现平衡的原理是什么。另外,从学习效果来看,还可以适量增加一些应用型问题,通过应用平衡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只重视原理的推导而忽视对原理的应用。

第三篇:有趣的平衡 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4—115页《有趣的平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生活中平衡现象的实验,发现“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右边的勾码数×刻度数”这一规律,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发现当“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不变时,“右边的勾码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2、通过生活经验的回顾与挖掘,感悟平衡与质量和距离有关,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全面性。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积累动手实验活动的经验,丰富活动体验。

3、通过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身边的生活现象的习惯。通过小组合作与分享,拓宽学生思维视野,感悟差异,丰富学习经验。

重点难点

平衡规律的寻求和抽象。教具学具

课件、简易称、勾码、小组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

一、感悟影响平衡的因素 1.初始经验调动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几幅图都共同反应了一种什么样的现象?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跷跷板、天平等图片)

生:平衡。„„

(教师板书课题)师:听了几位同学的发言。你觉得平衡与什么有关?(质量)(板书)2.加深经验感悟。

师:那么质量是不是平衡的唯一标准呢?我们来看一个跷跷板游戏(出示动画课件),怎样做,才能使跷跷板平衡? 生:轻的一端加重,轻的一端小朋友往后坐,重的一端小朋友往前坐。师:往前坐或往后坐实际上改变了什么?(与中点的距离)由此可见平衡还与什么有关呀? 生:平衡还与距离有关。(板书:距离)

师:那么,在平衡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数学规律呢?同学们应该在操作与实验中去寻找“平衡的规律”。

二、实验探索规律 1.实验摸索规律。

师: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每组有一根标有刻度的铁棒,25个质量相等的勾码。5根线圈,同学们通过悬挂勾码并通过调整刻度数和增减勾码数来寻找平衡的规律。在实验之前,首先让我们关注一下实验要求。(出示课件)(1)带着目的去思考,去操作。谁来说说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目的去思考?(看看平衡到底与质量和距离有怎样的关系)好。一会实验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刻度数表示距离,勾码数表示质量。(在距离和质量的下面分别板书刻度数和勾码数)(2)组长一定要明确分工,让每个组员都参与进来。(3)边操作边记录,完成手中的实验记录单。

师:同学们明确要求了吗?下面就请同学们4人一组开始实验。

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去。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摘记学生的实验数据和实验发现。梳理摘记数据,确定学生汇报人选及汇报顺序。

学生汇报:

1、总结出左右两边刻度数相同,勾码数相同,铁棒平衡。

教师借助这组同学的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另一条规律:左右两边刻度数相反,勾码数也相反,铁棒平衡。

2、实验出现了左右两边刻度数、勾码数都不同铁棒平衡的情况,但学生并没有发现其存在的规律。

3、学生发现铁棒平衡时有乘积等式:6×2=4x4,2x2=4xl。

4、利用图示法总结出了平衡规律。

师:你更喜欢哪种呢?(生谈感受)其实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那种就可以了。

2.规律逆用验证。

师:同学们:你们总结出的这条平衡的规律,是否科学、准确呢?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验证。课件:左边的刻度数和勾码数的乘积是18,猜想一下,右边可以怎样挂?(生猜想4组整数后出现小数)刻度数是小数可不可以? 生齐:可以。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想到了小数把我门刻度数的取值范围扩大了,这不仅仅是数据的变化,更是一个研究领域的拓展!3.抽象概括联系。

师:铁棒都平衡了吗?说明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好!那么现在你能准确的总结出平衡的规律吗? 生:左边的刻度数×勾码数=右边的刻度数×勾码数。

师: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当我们把铁棒一端拿掉一些勾码,使勾码数变小,要想保证铁棒平衡就要把勾码向(外)移,使刻度数变大;反之勾码数变大,刻度数变小。这让我们会联想出以前学习过的哪个知识? 生:反比例的知识。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有了那么多的发现,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咱们下面增加些难度。刚才我们在铁棒左右两边一个刻度上挂勾码总结出了这条平衡规律,如果在铁棒左右两边多个刻度上挂勾码,还符合这条规律吗?这一次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寻找结论。(生实验)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 两组学生汇报。

师:单凭你们两组的结论是一样的就能说这条规律是真理吗?得需要更多的验证。其他小组的结论和他们的一样吗? 生齐:一样!师:实验的数据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同的实验数据得到了相同的结论,这样才更有说服力。

同学们,实际上这是一条已经被科学验证的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操作,理解它。

出示课件:左边勾码数与刻度数乘积之和等于右边勾码数与刻度数乘积之和。

三、回顾总结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其实,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如果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就会带给我们更多有趣的思考。

第四篇:《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人教2011版六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杠杆平衡的条件,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情分析:

“有趣的平衡”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六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平衡现象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他们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未上升到科学的层面。为此,重视“有趣的平衡”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左边的刻度数乘左边的钩码数等于右边的刻度数乘右边的钩码数”,初步感知杠杆原理。同时发现“左边的刻度数×左边的钩码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刻度数”与“钩码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并发现在“左刻度数×左钩码数=右刻度数×右钩码数”的条件下杠杆平衡的规律。

难点: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带刻度的圆木杆、钩码、视频资料、PPT课件等。教学活动

一、激趣引入

你们听说过平衡术吗?观看过平衡术表演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彩的平衡术表演。

(课件出示)《出彩中国人》中一个精彩的片段——钟荣芳的平衡术表演。

看后回答问题: 为什么拿掉一根小小的羽毛,所有的树枝就散落了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平衡的有关知识——有趣的平衡(板书:有趣的平衡)【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出彩中国人”中表演平衡术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出课题。

二、探索发现

活动一:演示实验,初步感知。

1、演示,介绍实验器材。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要用到的实验工具:

(1)钩码,不要小瞧这些钩码哦,它们的制作可是很严格的,每个不多不少都是50克。

(2)第二个工具——杠杆:杠杆中间的位置,我们把它称作杠杆的支点。支点的左边有6个刻度,支点的右边也有6个刻度。师: 杠杆现在保持什么样的状态?(平衡)

2、感知特殊条件下的平衡

(1)探究一:杠杆左右两边怎样挂钩码,能够使杠杆保持平衡呢?

引导学生猜测。让四名学生上前操作演示,验证同学们的猜想。结论:当左边刻度数=右边刻度数,左边钩码数=右边钩码数时,杠杆能够保持平衡。

问题:通过实验:平衡与什么有关?(学生猜测,实验证明,得出“平衡与刻度数和钩码数有关”)【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实验器材,使学生初步认识杠杆。在此环节中, 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得出相关结论。节约了时间,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探索杠杆原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活动二:大胆猜想,合作探究 师:我们知道了当左边刻度数=右边刻度数,左边钩码数=右边钩码数时,杠杆能够保持平衡。如果左右刻度数不相同,钩码数也不相同,杠杆有可能保持平衡吗?

学生猜测。

师:心动不如行动,接下来,让我们亲自动手,从实验数据中来归纳总结出保持杠杆平衡的一般规律吧。

问题:(课件展示)如果杠杆左边的刻度3上挂4个钩码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钩码才能够使杠杆保持平衡呢?

(PPT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①号和④号将手置于杠杆两端下方大约10厘米处,不要让杠杆上下摆动的幅度过大;

2、②号在杠杆左边刻度3下挂4个钩码;

3、③号在右边的各个刻度上分别一个一个地添加钩码,边加边数,直到杠杆保持平衡;

4、⑤号和⑥号负责核对、记录数据;

5、实验完毕后小组内交流。【设计意图】本活动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实验活动,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完成。在关键处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和点拨。学生通过亲手实验,得出数据,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能力。

活动三:发现规律,提炼归纳

问题: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你觉得保持杠杆平衡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 把你的发现先在组内说一说,看你的观点能不能得到组内成员的认可和支持。(学生分组讨论)师:哪个小组率先亮出你们的观点。说一说你们组的发现吧。(课件出示规律, 介绍杠杆原理)

我们发现:当左边刻度数×左边钩码数=右边刻度数×右边钩码数,杠杆就能够保持平衡。这就是科学上著名的杠杆原理,是阿基米德发现的。

我们一起来运用这个规律,举个例子并说明理由。

我认为:左边刻度()下挂()个钩码,右边刻度()下挂()个钩码,杠杆保持平衡。因为。问题:想一想,杠杆平衡时,同一边的刻度数和所放的钩码数成什么比例关系?

(活学活用)如果在杠杆左边刻度6下挂3个钩码,右边在刻度2下挂几个钩码杠杆保持平衡呢?在右边刻度3下面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规律,得出结论,更能加深对杠杆原理的认识与理解。

三、学以致用

1、选一选。

2、看图片说成语。

师:右边老鼠的重量只有4两,却撬起了左边超过千斤重量的大象,这有可能吗?是的,只要支点的位置合适而且右边的杠杆又够长,别说4两拨千斤,就是拨万斤都是没有问题的。所以阿基米德又说出一段豪言壮语(课件):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你相信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谚语“四两拨千斤”进行猜一猜,并提出问题“你觉得四两能拨动千斤吗?”等来巩固学生对杠杆原理的生活应用。

四、拓展提升

师:同学们,撬起地球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利用杠杆原理撬动大石头的现象却是经常可以看见的。“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普遍,像生活中用到的杆秤、核桃夹、开啤酒瓶等等都利用了“杠杆原理”,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杠杆原理”?

五、小结反思

师:同学们,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一节课的时间就要结束了,回顾我们这节课,你收获了些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学生回答,教师结合板书引领回顾本节课的重点)我想我们对学问的研究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上。希望课后同学们还能带着我们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学以致用,继续关注生活中的问题,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意图】教师结合板书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杠杆原理的理解,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第五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预案

闽清县白中镇中心小学 苏子沣

指导老师:闽清县教师进修校 张永贵


设计理念

数学活动课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重在学生参与和实践,旨在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我在备课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还教材以生活本色。小学生喜欢“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选取教材与呈现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时,都充分考虑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到学数学是有意思的,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2、玩中学,玩中悟。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去体验、感悟蕴藏在平衡中的数学知识。实验操作是本课运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不仅获得知识,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3、以生为本,人人参与。活动课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而且实验有分工、有合作、有交流。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1—112页。

学情分析:

“有趣的平衡”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六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平衡现象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他们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未上升到科学的层面。为此,重视“有趣的平衡”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左边的硬币数乘刻度数等于右边的硬币数乘上刻度数,初步感知杠杆原理。同时发现“左边的硬币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硬币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通过实验, 使学生发现规律,初步感知杠杆原理.(2)应用规律,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2、过程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发现“左边刻度数×硬币数= 右边刻度数×硬币数”,初步感受杠杆原理。

活动难点:

在实验中发现当“左边硬币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硬币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简单杠杆、硬币、塑料袋等实验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播放视频《一根羽毛的力量》和课前热身游戏

一、设境与导入

1、课件出示:爸爸和女儿在玩跷跷板,如何能够使跷跷板平衡?

2、学生进行猜测,教师揭示课题:有趣的平衡(板书)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以问题开始,从学生熟知的玩跷跷板活动中感到困惑,提出疑问:“怎样跷跷板就平衡了”,增强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探索与发现

活动一:演示实验,初步感知。

1、介绍杠杆的简易装置。

介绍实验器材和杠杆装置的构成:塑料管、细绳、硬币、塑料袋,并利用课件介绍刻度数。

2、演示实验:

(1)如果塑料袋分别挂在杠杆左右两边的2这个刻度数上,怎样放硬币才能保持平衡?(教师演示)

(2)如果左右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硬币,它们移动到什么位置才能保持平衡?(学生演示)

(3)引导学生探索特殊条件下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左右两边刻度数和硬币数分别相等

活动二:分组实验,归纳探究

1、问题:如果杠杆左边刻度数和硬币数保持不变,左边硬币数不变,刻度数从3移到2,杠杆会不平衡,有什么方法能让它恢复平衡呢?


2、课件出示表格:

左 边

右 边

刻度数

硬币数

刻度数

硬币数




3、学生猜测,老师提出操作注意事项。

4、学生分组操作实验、记录、讨论。

5、小组汇报,老师引导学生概括杠杆平衡的原理:左边刻度数×硬币数=右边刻度数×硬币数

6、小结学习方法:观察、猜测、验证、结论

【设计意图: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假设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学生头脑并非是一张白纸,让他们进行大胆地猜想,用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给学生以空间和信任,他们自主完成探究,明确实验的方法,在讨论交流中,逐步完善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又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思维。】

活动三:应用规律,深入思考

1、提问:在左边刻度4上放3个硬币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硬币才能保持平衡呢?

2、课件出示表格

右刻度数

所放硬币数






乘 积






3、引导学生应用平衡原理完成表格。

4、问题:观察表格,你发现刻度数与所放硬币数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

三、联系与延伸

1、爸爸(80千克)和女儿(40千克)在玩跷跷板,如何能够使跷跷板平衡?

2、如果再来一个重60千克的人一起玩跷跷板,又如何能够使跷跷板平衡?(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3、要想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头,怎样才省力?

4、如何理解“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从中感受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下载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受苦受难却能互相关心、相濡以沫。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文章中心。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忐......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最终版)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方召乡交汪小学张文斌教学内容: 有趣的平衡(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114、11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 使学生发现规律,初步感知杠杆原理。......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共5则范文)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张红 胡必芳 汤小华 张祖凤 万承林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4—115页《有趣的平衡》 教学目......

    有趣的平衡_教学设计_教案[推荐五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发现规律,初步感知杠杆原理。 应用规律,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1.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 一、教学措施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 2、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

    人教数学三年级下 《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绿城育华亲亲学校丰兴康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通过摸一摸理解面积的意义;通过操作探究,学生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通过思考和......

    人教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人教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学生调研 课堂再现 以下是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一课前所做的学生调研。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贯穿在整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