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8、莫高窟(第二教时)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3:2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18、莫高窟(第二教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18、莫高窟(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语文18、莫高窟(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

18、莫高窟(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优美语段,品读理解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并能背诵。

2、知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

2、揭示课题——莫高窟

3、提问:上节课,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初游莫高窟,谁还记得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里的哪些事物?(生:彩塑、壁画、藏经洞,师出示课件)看来你对课文内容把握得不错。(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4、今天,让我们再次驾驶网络快车,点击鼠标,看,我们已经站在莫高窟前。现在你最想干什么?那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带领同学们走进莫高窟去瞧一瞧。

二、读说结合,领略彩塑的精妙绝伦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2、文中介绍前三尊彩塑的时候只用了一个简洁凝练的词语来概括他们的特点,现在老师请大家从中选择你喜欢的读一读并想象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用自己的语言来给大家作介绍。

3、小组汇报

菩萨:双眼微闭,嘴角上翘,面带微笑,真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萨(引读);

天王:身披铠甲,手握兵器,怒目圆瞪,虎虎生威,真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天王(引读);

力士:你看他龇牙咧嘴,精神抖擞,全身肌肉快快隆起,力大无比,一看就是个——强壮勇猛的力士(引读)。

放回句子中,你们还能能读出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吗?(自读,指读)

4、这些彩塑样子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你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下吗?(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5、师介绍:如果说菩萨、天王、力士是一闪而过的镜头的话,那么卧佛的形象就是特写了!它可是全国最大的室内的卧佛像,有多长?——(16米)足有我们两间教室长呢!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指读。师:——真是“惟妙惟肖”。谁再来向大家介绍?再指读。(师评:是啊,我们似乎还听到他的呼吸声。读得不错,如果你的朗读能让大家感到卧佛像活的一样就更棒了。)

6、据说彩塑中最大的有9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所有的都是精致巧妙,绝无仅有,这叫“精妙绝伦”。(板书:精妙绝伦)

7、写法指导:文章写这两千多尊彩塑,用了这一段文字,写菩萨、天王、力士的时候,用了一个词简单概括,而在介绍卧佛时用了一句话具体描述,这样写有详有略,这也是我们写作中可以用法宝。(板书:有详有略)

8、其实敦煌莫高窟里面的彩塑远不止这些,书上说有两千多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彩塑的视频)

9、如果你是一名游客,来到这些精妙绝伦的彩塑面前,你会怎样赞叹呢?如果你是外国游人,你又会怎样赞叹?

10、无论是中国游客还是外国游客都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不断地发出赞叹声,这就叫——(啧啧称赞)

三、图文并举,体会壁画的宏伟瑰丽

1、过渡:精妙绝伦的彩塑引人注目,莫高窟中的壁画同样让人叹为观止。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能找出一个词来概括壁画的特点吗?(交流)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读读这句句子,你有什么发现?(交流:过渡句)

写作方法指导:用上了过渡句,能使文章的条理更清晰,同学们不妨在以后的写作中试一下哦!(板书:巧用过渡)

3、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壁画的宏伟和瑰丽? ●(引导生说数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我们的教室有50平方米,这壁画大概有我们多少间教室那么大?(九百多间)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说:想象一下,这些壁画,相当于900间这样有大教室一字排开,多么宏伟啊!)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1)分写部分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学生交流: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等)

(2)一幅壁画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谁能告诉老师,你知道的有哪些?(3)学生交流: 预设:

①九色鹿

点评:九色鹿的故事告诫我们的是歌颂正义、谴责邪恶。

②唐僧取经

点评:唐僧取经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师徒四人一路消除妖魔鬼怪,造福人间。(出示课件)

指导朗读:同学们,敦煌的壁画不是一个时期的作品,它连续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他们画下了动人的故事,美好的回忆,西方学者把敦煌壁画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请你意味深长地读这段话。

(4)当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被人们称为莫高窟的名片的就是那——(生)成百上千的飞天。

●过渡:同学们,知道飞天吗?(介绍飞天)那我们就一起美美地读。

描述一: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请你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描述二:~~~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请你读: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描述三:~~~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请你读: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5)整段齐读。作者用五个分句组成一个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的排比句,把壁画 上的飞天描写得栩栩如生。

(6)你们想把这些瑰丽的飞天图久久地留在我们记忆的画册中吗?自己试试来背诵这一段。

指名背诵(配乐)。

(7)思考:飞天的姿态仅这些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省略号)(出示图片资料)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写两分句。

教师学法:一切的想象都来源于生活,艺术家们也是依据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形象创作出飞天形象的。同学们要联系生活,大胆想象,你的文章就更精彩。(板书:大胆想象)

(8)小结:这就是敦煌的飞天,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生: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四、自读感悟“藏经洞”。

1、过渡: 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宏伟瑰丽的壁画,我们一起走进面积不大却有着特殊意义的——藏经洞。

请小导游看着屏幕文字来给大家作介绍,生读1、2句。出示【洞里藏有。。】(板书:珍贵文物)

2、细心的游客们你们发现导游的介绍和课文中有什么不同点?

3、这个曾字能删去吗?你能从课文中找道理吗?

4、这六万多件珍贵文物究竟到哪里去了?

创设情境:◇血色黄昏中,一支支驼队就这样拉着一箱箱文物出发了,这些记载着中国的历史与辉煌的文物从此流落异乡。凄艳的晚霞中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让我们静静地拿出老师下发给大家的藏经洞资料小卡片。(课件展示)

【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9000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6000多件。

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看到一个个令人发指的数字,想象着一幅幅令人痛心的画面,我想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1)合作探究:请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并结合课文内容,在资料空白处写一写你的感受。

愤怒——

痛惜—— 无奈——

沉思——(2)学生练笔,老师参与指导。(3)师生交流。

5、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懦弱和沧桑,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我们要记住历史,不让悲剧重演。

五、总结升华

1、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莫高窟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2、外国的旅游者也这样评价:(出示句子)齐读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中最伟大的宝库”。

3、敦煌之旅即将结束,再次举目仰望这闻名世界的瑰宝,作为中国人,你想说些什么? 此时此刻让我们站起来,一起自豪地说:

(出示最后一节)(板书:智慧的结晶)

4、敦煌莫高窟的博大、精深岂是一堂课、一次讨论能说尽道明的呀!古今中外曾有多少文人墨客对莫高窟留下了声声惊诧!我向大家推荐课后可以阅读下余秋雨笔下的莫高窟。(出示:书目)

六、作业超市

本节课,我们畅游了西北明珠——莫高窟,经历了一次愉快又难忘的文化之旅。还学会了如何把事物写具体。

我要积累:

1、背诵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阅读余秋雨的散文《莫高窟》、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将你所了解的知识讲给家人、同学听。

我能写:

采用有详有略,巧用过渡的写法选择一个话题展开想象写一写 1.家乡的某一处自然景物 2.沸腾的校园

板书: 彩塑 精妙绝伦

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智慧的结晶

有详有略

巧用过渡

大胆想象

藏经洞 珍贵文物

第二篇:语文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莫高窟图片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部的漫漫黄沙之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这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板书课题)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那迷人的魅力。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读后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的?请大家把书轻轻端起,开始吧!

2、看同学们读书这般投入,相信用心读书的你一定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谁来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的?(相机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内容?谁来具体地、完整地说一说。(第二--四自然段)

3、你从文中哪一处描写中知道课文主要介绍这三个方面?再看看课文最后一段写什么?在文章的结构上,你有什么发现?(总—分—总)

三、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一)、品味“彩塑”。

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莫高窟为什么被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让我们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莫高窟的彩塑。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2自然段,请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彩塑很多。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三千多。课件出示三千多红字用你的声音告诉我。再读第一句。这句话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引起下文。)

2、课件出示:莫高窟保存着三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莫高窟这三千多尊彩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彩塑不仅数量多,而且还有什么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表现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

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菩萨、天王、力士)

(1)课件出示红字菩萨的神态是怎样的?天王呢?力士是什么样儿的?你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

师引读: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指名读,谁能用你的声音来展现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3、师生评价:谁来说一说他读得怎么样?

4、这句话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是形容人的神态的?(凶神恶煞、亲切和蔼、笑容满面、满面春风、兴高采烈、虎虎生威、精神抖擞、龇牙咧嘴……)指名领读词语。

5、为了突出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作者先写彩塑的全貌后又重点写了卧佛,如果说菩萨、天王、力士等镜头是一闪而过的话,那么卧佛的镜头就是特写了。谁来读课文中对卧佛的描写?抓住16米长,几间教室这么长? 课件出示卧佛三张图片

6、课件出示彩塑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些形象逼真的彩塑?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气息。

7、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相机板书:精妙绝伦

8、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如果你是一位正在观光的旅游者,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生回答)

9、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这些彩塑的确尊尊惟妙惟肖,让我们忍不住啧啧称赞!谁来用这种称赞的语气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的读书声仿佛让老师看到了那一尊尊造诣精深、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的彩塑,让老师置身于神秘的艺术殿堂。

(二)欣赏壁画: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我们继续来欣赏。

2、教师诵读课文。

3、课文是怎样写出壁画的宏伟瑰丽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读第四小节。(学生自由读)动画:边读边思考

4、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PPT),大家响亮地把它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一句什么句?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这句话中有一个数字: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个数字告诉我们什么?(壁画非常之大)壁画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如果把我们这个教室四壁全都画上壁画,你算一算,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少个教室那么大?老师告诉你,有三百七十多个教室那么大,真宏伟啊!

5、壁画那么大,画了哪些内容呢?谁来告诉大家?(生读内容的那段话)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番这内容丰富多彩的壁画。(从刚才大家专注的表情中,老师知道你们一定非常喜欢他们,那么让我们把感情融入朗读之中,一起来赞一赞它们吧!)

6、大家知道这些壁画中哪些画儿最美,人们最喜欢呢?(飞天)你从哪个词判断出飞天最美?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是阿,我们以后读书时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那么飞天到底美在哪里?让我们来看这一段话。(出示句子)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可以默读,可以轻读,也可以大声读,请你找出你喜欢的飞天,在书上画一画,在文字旁边写一写,然后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学生读)动画:读读说说

6、你最喜欢哪一种飞天呢?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大家选择一句句子,结合自己的感受,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说一说。

7、谁先说?你真会观察。你能把它的美展示出来吗?你真是个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你愿意带着喜欢的感情来读这一分句吗?

8、同学们,飞天壁画仅仅只有这五种姿态吗?你怎么知道的?(省略号)壁画中还会有哪些姿态呢?谁来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

9、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赞美这宏伟瑰丽的壁画!(齐读课文)动画:边读边想象

10、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脑海里是否也浮现出了这么美的画面呢?把这段话多读几遍,最好能熟读成诵。(让我们站起来,把美丽的壁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配乐背诵)

(三)总结。莫高窟优秀教学设计

1、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同学们莫高窟中还有藏经洞呢?那又是一个怎样的天地?这部分的内容下节课再学。

三、布置作业

下面请大家拿出一号本,把生字新词每个抄写两遍。给这篇课文编写段落提纲。(前置性作业)

第三篇:《开天辟地》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开天辟地》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着重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来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认识对偶等,感受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积累语言。板书设计:

开天辟地 力大无穷

盘古 顶天立地 持之以恒

改天换地 无私奉献

设计理念: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闪烁着极其迷人的色彩。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创世神话想象奇丽的特点。课文脉络清楚,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盘古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课的教学,依照课文有详略地开展“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三个主要内容的教学。以“盘古是个怎样的神”这一问题总领全课,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理解、积累和运用,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感受盘古的人物形象。在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让学生得到人文熏陶,发展想象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神话故事——13.开天辟地。2.看拼音写词语,反馈。3.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其实,概括主要内容的句子就隐藏在课文中,齐读——

出示: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5.如果要把主要内容用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那就是-----开天辟地、化生万物。

设计理念:识字教学对于语文来说,始终是重点,故有必要进行字词的检测。归纳故事主要内容,既整体回顾了课文,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归纳时,从复杂到简单,正体现了归纳的特点。

二、“开天辟地”:

师: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从中你可以看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请动笔圈圈画画写写。

1.学生自读、做批注。

2.交流: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

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3.从中你感受到了盘古是个的神?(力大无穷)(1)学习第一句:

① 从哪里感受到他力大无穷?(一使劲、“咔嚓”、裂开)② 简要指导读好这三个词,读出气势。

③ 师:“一丝微光”对醒来就处在黑暗之中的盘古来说,这是怎样的光?(希望之光,理想之光。)这一丝光让他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让我们一起读。(齐读这句话)

(2)学习第二句:

①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大鸡蛋”指的是什么?整个宇宙由什么组成?(巨石)

② “巨石崩裂”,你们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这样的场面吗,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多生读词)师适时渲染:看,乱石飞溅;听,山崩地裂„„

③ 这句话中还有哪个词也能看出他力大无穷?(猛劈猛凿)谁能读好这个词?(个别读→齐读,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相机指导评价:读得再猛一些!每一劈都那么用力,每一凿都让巨石崩裂!„„)

④ 同学们,看(图),这就是大神盘古。他正向着眼前的黑暗混沌猛劈猛凿。刹那间,山崩地裂,地动山摇。请你把这两个词语放在句子中去朗读,读出气势来。(齐读这句话。师:盘古真是个力大无穷的神啊!)

4.引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① 读读看,有什么特点?(字数相同,句式整齐,词意相近、相反——对偶。)② 齐读感受句式美。

③ 师: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这样会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设计理念:本环节摒弃了繁琐的分析讲解,以盘古“力大无穷”为总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着重通过朗读加以体会。学生读得精彩,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深刻。

三、“顶天立地”: 出示第三、四、五自然段。

1.天和地终于分开了,但此时的盘古并未高枕无忧,他是怎么做的呢?自由读读这三个自然段,你又感受到了盘古是个怎样的神?

2.交流:盘古是个(高大)的神。从哪儿感受到他的高大?“头顶天,脚踏地”让你想到了哪个词语?(出示:顶天立地)

3.盘古“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盘古有了怎样的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就叫——与日俱增(出示)。

4.师:这样的与日俱增持续了一万八千年。天到底有高了,地到底有多厚了,已经无法用数字来表示。所以只能说,引读:“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突出“极”字,再读。

5.那此时的盘古呢?课文中有个生动的比喻,谁来读读?(第5自然段: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他们重新合拢。)(1)课文盘古比作什么?

(2)同学们,盘古撑在天和地之间又持续了一万八千年,而且还承受着重压。由此,你又感受到盘古是个怎样的神?(坚持不懈、坚强不屈、意志坚定、持之以恒„„)设计理念:这一部分的学习,非教学的重点,故教学时以读代讲,教师适当引领、点拨即可。

四、“改天换地”:

齐读过渡:盘古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就这样—— 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

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1.自由读读下文,记记盘古的身躯都变成了什么?(可以动笔圈圈画画写写,帮助记忆。)

2.指名填空,看看谁的记性好:

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发出的声音变成了,左眼变成了,右眼变成了,隆起的肌肉变成了,流淌的血液变成了,筋脉变成了,皮肤变成了,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

3.这一切美好的世间万物都是盘古的血肉之躯化成的,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再来读读这段文字(齐读第7自然段)。

4.他的身躯还会变成什么?读古文后交流——《五运历年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zī 嘴上边的胡子)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5.师:同学们,从盘古的改天换地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无私奉献)我们回过头去看——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从这“微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无怨无悔、无比乐观。)设计理念:这部分内容文字优美,特别是第七自然段,教学时要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填空的形式,帮助背诵。并借助古文,想象另外所化生的事物,这样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习得了语言。

五、探究“神话”:

师:同学们,故事学完了。我们知道,盘古开天辟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创造这样的神话呢?它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理想,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体现了原始时期人类对自然的初步认识和对大神的敬畏之心;表达了古人向往光明,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这个问题比较难,但让学生探讨一下很有意思。要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六、布置作业:

搜集并阅读其他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开一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会”。

设计理念:课堂的教学,是以课文为范本教会学生阅读。此作业的设置,适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一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会”,能有效督促学生阅读,并反馈课外阅读情况。

第四篇:《水》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水》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这是作家马朝虎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形散神聚。文章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痛痛快快”、四兄弟冲凉时的“舒服”,衬托出缺水的苦涩,同时传达了作者朴素的生活哲理:虽苦犹乐,只要热爱生活,那么希望永存。

二、设计思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课紧扣两幕情景,通过朗读引导,联想描述,精批细读,探究形式等教学策略,达成教学目标。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2——6自然段,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并体会文中生动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水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水的情感。

4、继续养成边读边想、细细品味、圈画批注等阅读习惯。

教学目标融课文内容探究、语言形式学习、良好习惯养成于一体。既有终点目标的达成要求,又有达成目标的过程、方法渗透。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精读课文2——6自然段,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

2、难点:体会文中生动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预设。

(一)复习导入。

捧起书本一起品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水的珍贵。(学生读)假如你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村子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总结:缺水的滋味用一个字来形容:苦!(板书:苦)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苦乐交织”,层层推进的。教学伊始,回味取水艰难,以求教学的完整,让学生未入文境先有情,继而深入文本体会情感。)

(二)品“天浴”之乐。

自由朗读文字,边品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假如你就是雨中洗澡的孩子,你会怎样高兴得大呼小叫?

你能把这股高兴劲读出来吗?试一试。学生点评。(点评:读好关键词语,把快乐的心情带入了文字)谁来挑战,能比他读得更好。(掌声,点评:感觉你就是雨中一个欣喜若狂的孩子)

叶圣陶:“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此我创设情境。想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去体会课文内容。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教学更为扎实、更为有效,在学习这段时,我没有做过多的分析与指导,我尽量创设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机会,我们都知道,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有效方法。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促进语言的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品“风干”之苦。

1、(1)谁来说说风干的意思。

(2)你见过被风干的东西吗?什么样儿的?

(3)那么“人好像被风干了”是怎样的呢?

2、作者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四兄弟比作了(出示)请同学来读读这个有意思的句子(出示图)这是一株已经失去水分、没有生命活力的狗尾巴草,请你展开想象:干燥、炎热煎熬中的四兄弟会是什么模样?谁能用几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四兄弟此时的模样。

本环节抓住了“风干”这个词,引入了对比喻句的品味,同时通过看狗尾巴草图片联想四兄弟的模样,训练说话能力,为更好地体会下文勺水消暑的快乐作好铺垫。当然,教学的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在课上把所有的解读都呈现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钻研教材,确定学习内容时要有所取舍。

(四)品“勺浴”之乐。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4、第5自然段,用“~~~~”画出触动你心弦的感人语句,在旁边写写感受。

2、组织交流画到的语句及批注。

(高年级学生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既要让学生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又要学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每一句话,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学生的阅读体验,来带动整个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做到“教学无痕”。这样,每一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交流个性化解读正是放飞学生独特体验和灵动思想的最佳契机。)

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细细体会冲凉的幸福。(出示,教师配乐朗读)感觉怎么样?请自由品读文字,把体会到的情感读进语句中。

4、作者为什么能把这种感受写得如此真切呢?(出示)请读读这个句子,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先交流)

这么生动的语言更像是一首优美的诗。(转换成诗的形式)

(配乐齐读)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尽情享受这幸福的一刻。

5、母亲为什么不说“渴”而说“饿”呢?(一方面,联系上文,用词更加准确,意指需要。另一方面,更能体现出对水的渴望程度。)

教师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文章修辞、想象、遣词的精妙,然后在读中整体感知,切实进行审美、方法的指导。如果把阅读感悟文本比作语文文字训练“一翼”的话,那么领悟作者是如何具体写清“有水乐”,揣摩“细腻生动地表达”这一写作方法就是另一不可缺失的“另一翼”。《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三学段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作家马朝虎最初原文的题目就是《饿水》,文章选入语文课本的时候做了适当的修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原文来读一读,体会作家质朴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

(虽然《水》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已结束,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被激发出来了,这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

(五)升华主题。

1、《水》这篇课文,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三幕动人的情景(指板书)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而作者却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越是渲染雨中洗澡、勺水消暑的快乐,越能衬托出漫长日子里缺水的苦涩。这种写法叫“反衬”。(板书)

2、关于水,作家有太多复杂的情感,苦、乐交织,构成了童年生活的底色。课文学到这儿,你又有了哪些深刻的体会?

(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肯定有话要说,教师趁热打铁,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引领。无论是反省自己以前用水的毫无节制,还是悟得人生的道理,不管是什么。只要同文本进行了交流,就都是学生一种可喜的学习后的收获。)

第五篇:《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多媒体出示词语,齐读)上节课我们对莫高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回忆一下,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哪几处文物景点?

相机板书: 彩塑 壁画 藏经洞

二、精读“彩塑”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领略一下她的宏伟瑰丽!我们先欣赏莫高窟的彩塑。

1、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一段的内容?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指名回答

2、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

3、多媒体出示菩萨:没错,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样子慈爱善良;在佛教壁画或塑像中,菩萨的形象总是慈眉善目的。

多媒体出示天王:你们看这天王,一见就让人产生敬畏之情。在很多寺庙里的天王塑像总给人这样的感觉。

多媒体出示勇士: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了,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4、这些彩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尊?(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16米大概就是我们4个黑板那么长,(多媒体出示卧佛图片欣赏)这么长的卧佛,课文是怎么描写的?一起来读一读描写卧佛的句子。齐读。

5、这些彩塑各有各的样子,各有各的姿态。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概括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精妙绝伦)。

6、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7、看到这么多彩塑,游客们不禁怎样?(啧啧赞叹)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赞叹?(彩塑,你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为你感到自豪!这真是世界上难得一见的奇迹,我真是不虚此行呀!这些彩塑太逼真了,古代劳动人民真了不起!这么长的卧佛要多少人、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呀!太神奇了,我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古代艺术匠师的技艺真高超!我好佩服他们!)

8、当看到游客们惊诧兴奋的神情,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赞叹,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9、文章写这两千多尊彩塑,用了这一段文字(多媒体课件出示),先总写了彩塑的特点,再用排比的句式分别介绍三种神态各异的彩塑,接着详细描写了一尊卧佛,最后总写游人的感受,多好的写作方法呀,你记在心里了吗?

三、精读“壁画”

1、课文中有一句话,既是对第二自然段的总结,又是对壁画的概括,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这句话。(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是个什么句?(过渡句)在这一段中起什么作用?重点的词语是?(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

2、精妙绝伦是说彩塑怎么样?(精彩,巧妙,独一无二的)。

3、彩塑是精妙绝伦的,壁画是宏伟瑰丽的。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宏伟”?(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4、这一段中哪句话是概括壁画内容的?(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5、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排比句)

6、没错,这一自然段中还有一个排比句,是哪句话?(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确良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7、我们练习读一读这句话,应该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身临其境。(生练习读)谁愿意来读一下?(生读)

8、读得真好,那飞天的仙女就好象在我们眼前一样。同桌互相读,看你的朗读能不能打动你的同桌。(生练习读)

9、在这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就最高的那就是“飞天”。

简介“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天空飞舞的乐(yuè)神。让我们一起来目睹这些美丽的飞天吧。(多媒体播放飞天图)

10、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说一说(出示),你可以说一句,也可以两句,三句,甚至发挥想象说得更多。学生交流。(有的手提果篮,采摘仙桃;有的面对铜镜,梳妆打扮;有的置身花丛,追赶蝴蝶,有的伸开双臂,迎接客人)

11、小结:这就是敦煌的飞天,让我们把这瑰丽的飞天图久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师引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四、精读“藏经洞”

1、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是莫高窟的藏经洞。一起齐读第4自然段。

2、藏经洞的特点是什么?(藏经洞的特点是面积不大)

3、藏经洞面积不大,但是里面却曾藏有六万多件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

4、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字?(圈出“曾”)什么意思?(就是过去。就是曾经。就是过去有这么多文物,现在没有了)

5、到哪里去了?(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

6、是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大量的文物流失了。说到藏经洞文物的流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叫王圆箓。是他最先发现了藏经洞,文物的流失就是他一手造成的。著名作家余秋雨写了一本书《文化苦旅》,其中有两篇文章《道士塔》和《莫高窟》,前一篇写的就是文物怎么样在道士手里流失的,我们选其中的片段看一下(多媒体课件出示)

7、看了这个资料,你想说什么?(真让人心痛!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强大了,再也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了)

8、是啊,现在我们国家每年都有专门的经费用来收回流失在国外的文物。课后我们可以上网,查阅一下余秋雨的这两篇文章。看看,他是从哪个角度来写莫高窟的。

9、参观了神奇瑰丽的莫高窟,我们不能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我们再次回味一下莫高窟的灿烂辉煌。(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

下载小学语文18、莫高窟(第二教时)教学设计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18、莫高窟(第二教时)教学设计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诵读复习、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打开课件,出示莫高窟图片点) 1.今天这堂课,让我们继续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走进甘肃,走进敦煌,走进?生:莫高窟 2.上节课......

    莫高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莫高窟 一、导入课文 音乐起。 同学们,在我国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在茫茫的戈壁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那就是——《莫高窟》。 课件出示: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

    五年级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在诵读与欣......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课时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第2课时教学设计 宝应县城中小学 李红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

    莫高窟教学设计

    18莫高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了解莫......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了解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莫高窟艺......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 江苏省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任小香 一、复习导入,理清结构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莫高窟的?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