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教学设计《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说教学设计《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宋占军
一、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一节是高中生物新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第二小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过程,它以有丝分裂为基础,又是第六章遗传变异中“遗传三大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的知识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二、设计意图:
本课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变化的比较,初步寻找减数分裂的学习策略(用已有的有丝分裂知识间接说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再引导学生对照教材示意图、应用剪贴图,使学生初步领略学习策略寻找的途径,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发展。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变通,将学习“有丝分裂过程”方法迁移到减数分裂的学习中,使学生占有、运用、享受了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再次,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即构建减数分裂有关的知识结构,寻找记忆的关键内容,把握思维链条的关键,提高记忆的效率,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教学目的
通过分析大纲,考纲的教学要求,“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形成”内容应达到D(应用)水平。由于减数分裂过程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参差不齐,但有一定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针对学生心理状况和接受知识能力情况的了解,确定教学目的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识记并理解(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减数分裂概念、过程、特点。
2)、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3)、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为学习第六章《遗传和变异》奠定细胞学基础。
4)帮助学生形成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思维活动、推理和总结,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分享“交流”更重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确立物质是运动、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阐述减数分裂的过程,这部分知识不仅是有性生殖的关键,而且涉及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数量变化知识,还是以后学习遗传变异的“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要十分重视这一内容的学习。因此确立本节重点是减数分裂概念、过程。而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变化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在学习时,思维方向容易偏离,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不容易理解,因此确立本节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变化特点。在学习过程中中,关键是帮助学生弄清染色体减半的原因以及为第六章学习遗传和变异的“三大遗传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所以教学关键是理解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引起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以及染色体组合方式变化的关系。
重点:减数分裂概念、过程
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变化特点
关键:理解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引起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以及染色体组合方式变化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教师讲述和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课件的动态演示和学生动手贴剪贴图,营造一定的学习环境。
七、学法指导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使学生发现学习减数分裂的方法,完成对学生进行探索策略和精加工策略的学法指导。通过分析、归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图表等关键知识点,完成自我监控策略的学法指导。通过设计各种疑问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励学生善于思考、归纳和总结,掌握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复习、比较,掌握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等。
八、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课
1、复习提问:用有丝分裂过程的动画课件,复习其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复制、着丝点分裂、平均分配等)。
2、导入新课: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我们知道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那么,减数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究竟特殊在那里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成熟”。
(二)学习新课
1、演示减数分裂的动画课件,请学生仔细观察,对比与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并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引出减数分裂概念。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变通,按照学习有丝分裂的方法来认识减数分裂的过程,实现学习方法的迁移。
2、精讲减数分裂的过程,并对同源染色体等概念及时解释。
3、再演示减数分裂的动画课件,强调减数分裂的过程是连续变化的,并请学生依照课件说明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及染色体的变化数目。
4、鼓励同学们用磁性模型到黑板上粘贴剪贴图,这样既突出了本节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探索策略和精加工策略的学法指导。
5、再对学生们的出色表现及时肯定和鼓励以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时提出: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和组合方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加以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解决关键点。此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归纳总结
(四)测评反馈
第二篇:说课稿—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第二小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减数分裂过程。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汇报本人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过程,它以有丝分裂为基础,又是第六章遗传变异中“遗传三大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的知识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a.使学生识记并理解减数分裂概念、过程、特点(以精
子形成过程为例)。
b.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为学习第六章《遗传和变异》奠定细胞学基础。
②过短与方法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对立
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及依据
①重点:减数分裂概念、过程、特点
依据:这部分知识不仅是有性生殖的关键,还是以后学习遗传变异的“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②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变化特点;
依据: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变化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在学习时,思维方向容易偏离,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不容易理解,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掌握了有丝分裂的概念、过程和特点,掌握了生物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本节的减数分裂内容打下了基础,但由于凑数分裂的过程较有丝分裂复杂、抽象,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同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有可能对两者发生混淆。
三、说教法及依据
以老师讲授为主、多媒体动画演示为辅。
依据:通过老师对减数分裂过程的讲解以及减数分裂过程动画的演示,将原本复杂、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四、说学法及依据
在教师的讲解和动画演示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进行比较总结。
依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变通,将学习“有丝分裂过程”方法迁移到减数分裂的学习中,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3~5分钟)
通过观看高等动物受精作用过程的动画,提出“精子和卵细胞是怎样形成的”的问题,进而引出主题—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2)讲授新课(25~30分钟)
①由比利时学者对马蛔虫受精作用观察所得的结论,对学生提问“只具有体细胞一半染色体数目的生殖细胞是通过什么方式形成的”,引发学生的思考。(3~5分钟)
②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减数分裂过程多媒体动画并试着归纳总结,回答问题,最后教师作补充和总结(15~20分钟)
③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进行对比总结。(5~10分钟)(如果时间不够,这一项可以留作课后作业)
(3)布置作业:(1~2分钟)
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图以及各分裂期的细胞图,并与有丝分裂的进行比较,进一步熟悉知识。
六、说板书设计
一、减数分裂的发现及概念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间期、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中期、后期、末期、2、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四、受精作用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动画演示,学生对减数分裂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然后通过他们自己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的对比,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了更加系统深入的了解。整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三篇: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教案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教案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图解。
4.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2.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3.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解决办法]
(1)讲清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
(2)讲清减数分裂过程在图解上的特点及染色体、DNA的规律性变化。
(3)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减数分裂的全过程。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
[解决办法]在弄清教材图中所画的染色体、DNA数量及变化的基础上,再总结减数分裂过程中它们的变化规律。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1)染色体在精原细胞时就复制了,为什么在联会时,图上的染色体形状仍和精原细胞时一样,没有把染色单体表示出来?
(2)为什么说经过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就减少了一半?
[解决办法]
(1)讲清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一个逐渐螺旋化变粗的过程,联会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低,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有染色单体,四分体时期,螺旋化程度高,染色体变粗了,才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染色体有两条单体。
(2)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来看,染色体数目没增加,却平均分到两个细胞中。从教材P103图上看,第一次分裂中,每个细胞有4条染色体,分裂完成时,每个细胞就只有两个染色体了。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三.课时安排
2课时。导入
通过提问复习,引出本课内容。(1)细胞增殖有几种方式? 答: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2)有丝分裂的实质是什么?
答:染色体经过复制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有性生殖细胞是怎样生成的呢?能不能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呢? 答:略。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1、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3、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4、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二、哺乳动物的精子形成过程
1、形成部位:精巢的曲细精管
2、形成过程:
一个减数
2个减数
4个变形
4个 精原细胞第一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第二次分裂精细胞精子 减数第一次分裂
主要变化: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细胞变成初级精母细胞 间期结果: DNA数加倍——同有丝分裂间期 染色体数不变,但形成姐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常出现交叉互换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核仁、核膜解体消失——同于有丝分裂
同源染色体: a.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b..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X、Y);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常常发生交叉互换 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于一侧
各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两极 组合后的非同源染色体各成为一组
细胞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异于有 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半丝分裂 染色单体未分开
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 染色单体未分开,着丝点未分裂
一个精原细胞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数变化: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2倍的次级精母细胞
DNA数变化:精原细胞= 1/2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2)减数第二次分裂
一般无间期或很短,无染色体和DNA复制 前期:染色体散乱 分裂期(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于赤道板上(无同源)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两个精细胞
染色体数变化:一个精细胞=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除后期)结果
= 1/2初级精母细胞
= 1/2精原细胞
= 1/2体细胞
DNA数变化:一个精细胞= 1/2 次级精母细胞 = 1/4初级精母细胞
= 1/2精原细胞
= 1/2体细胞(3)成熟变形:精细胞变形精子
3、复习小结
三、课堂巩固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B)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形成两条染色体发生在:(D)
A、第一次分裂中期
B、第一次分裂后期 C、第二次分裂中期
D、第二次分裂后期
3、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B)A、染色体进行复制
B、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 C、有纺锤体形成 D、着丝点分开
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
5、右图画的是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哪一次分裂?属于什么时期?该细胞的名称是什么?
第一次四分体时期初级精母细胞
(2)图中有几条染色体?几条染色单体? 4条
8条
(3)图中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它们各由哪两条染色体组成的? 2对
A和B
C和D 板书设计:
二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一、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概念
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二、精子形成的过程 1.场所: 睾丸 2.过程:
第四篇: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第1课时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3.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图解。4.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2.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3.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初步掌握通过辨认染色体形态数目而确定它们所处的分裂方式及时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解决办法](1)讲清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2)讲清减数分裂过程在图解上的特点及染色体、DNA的规律性变化。(3)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减数分裂的全过程。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
[解决办法] 在弄清教材图中所画的染色体、DNA数量及变化的基础上,再总结减
数分裂过程中它们的变化规律。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1)染色体在精原细胞时就复制了,为什么在联会时,图上的染色体形状仍和精原
细胞时一样,没有把染色单体表示出来?
(2)为什么说经过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就减少了一半?
[解决办法](1)讲清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一个逐渐螺旋化变粗的过程,联会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低,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有染色单体,四分体时期,螺旋化程度高,染色体变粗了,才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染色体有两条单体。
(2)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来看,染色体数目没增加,却平均分到两个细胞中。从教材P103图上看,第一次分裂中,每个细胞有4条染色体,分裂完成时,每个细胞就只有两条染色体了。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
五、教具准备
精子的形成过程(挂图或相应的静止图像,以及整个过程的动画图像),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对比图,(详图见教案)卵细胞形成过程(挂图或相应的静止图像),减数分裂图解(即教材P106图37或整个过程的动画图像),受精过程(录像),生物的生活史图解(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图解,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表。
六、学生活动设计
1.回顾细胞分裂方式。
2.阅读减数分裂概念,找出减数分裂的特点。
3.推论联会,四分体时期染色体、DNA及染色单体的数量。4.分析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
5.观察并发现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的特点,学会判断区别这
两种分裂方式。
6.根据挂图,复述精子形成过程。
7.比较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找出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8.总结减数分裂各个时期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9.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列比较表。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教学银幕上显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有性生殖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有性生殖细胞的产生,又必须经过减数分裂。以前学过,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哪三种?(要求学生答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
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
二、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 1.减数分裂
学习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勾书,找出减数分裂的特点。强调: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讲 述: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下面,我们结合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讲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
2.精子的形成过程
讲 述:精子在精巢中形成。
(示精子形成过程挂图或多媒体银幕显示精子形成过程的静止图像。)在精巢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了精原细胞。根据有丝分裂的特征,可知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存在一个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答出:相同。)在精原细胞时期,进行了染色体复制。此时相当于有丝分裂的哪一个时期?(要求学生答出:间期。)复制的结果,染色体由(板画),也和有丝分裂间期一样,染色体是细丝状,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不是图上画的这个样子。
复制完成后,细胞开始进行第一次分裂,此时的细胞,叫初级精母细胞。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叫联会。所谓的同源染色体,指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指图说明,使学生弄清楚图上谁和谁是同源染色体,还可以利用指头作比喻,如果一个手指表示一个染色体的话,两只手合在一起,则两个大拇指,两个食指等相应的手指都分别是
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粗,逐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每对同源染色体则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叫四分体。(教师指图问)图中四分体有几个?(学生应答出:两个。)强调: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共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组成一个四分体,因此,同源染色体的数量就是四分体的数量。由此,我们可以推算,果蝇体细胞有4对8个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形成多少个四分体?(答:四个。)人呢?(答:23个。)把四分体时期和联会时比较,由于染色体复制在精原细胞时就发生了,因此,它们所含的染色单体、DNA数目都是相同的,不同的主要是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不同,联会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低,染色体细,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染色单体,因此,没有在图上表示出来。四分体时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高,染色体变粗了,可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染色体有两个单体。(教师提问)此图中,四分体时期画了几对染色体(学生答:2对。),几条染色体?(答:4条。)几条染色单体?(答:8条。)几个DNA分子:(答:8个。)那么联会时呢?(学生答:仍是两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个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教师特别强调:不要片面看图,妄作结论,就认为是联会时进行了染色体的复制。
随后,各个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同源染色体好象手拉手似地排成两排,(教师指着相应的图说明)纺锤丝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导致四分体平分为二,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但此时着丝点并未分开,每一染色体上仍有两条染色单体。接着发生细胞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而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只有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了,在图上,初级精母细胞有几条染色体?(答:4条。),而次级精母细胞呢?指图中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答:2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什么?(答:同源染色体分开,),在次级精母细胞中还有没有同源染色体?
(答:没有。)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开,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两个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央的排列位置是随机的,可以互相交换,因此,就决定了同源的两个染色体各移向哪一极也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的染色体之间就可以自由组合。这是将来要学的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第二次分裂的基本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成一排,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成为两个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接着,细胞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子细胞,减数分裂完成。把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以及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有何变化?(学生答: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次级精母细胞相同,比初级精母细胞减少一半。)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大体与有丝分裂相似,但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银幕显示两个细胞,请学生仔细观察染色体,找出两细胞的染色体特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存在于同一细胞中,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已分开了,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存在。在此基础上,银幕显示一组细胞,请学生判断谁是有丝分裂,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B是有丝分裂,A、C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精子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在这个过程中,丢掉了精子细胞的大部分细胞质,带上重要的物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轻装上阵,并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尾,便于游动。(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随讲授内容完成板书。)(三)总结
现在,我们重复看一遍精子的形成过程(多媒体银幕以动画形式再重复整个过程)。强调以下三点:
1.染色体复制在精原细胞时期。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时期,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3.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一分为二,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根据挂图,来讲述精子的形成过程。(请一位学生讲述,教师根据其讲述情况,精彩处给予表扬,不足处给予补充,错误处给予纠正。)(四)布置作业
教材P107-P108中
一、1、2、3;
二、参考答案:
一、1.有性生殖;特殊形式;2.两一;3.减少一半;
二、1.C;2.B。板书设计
二、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第五篇:高二生物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信息化教学反思
高二生物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信息化教学反思
1、信息化教学的优越性
信息化教学是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学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以下优势:
(1)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许多知识进入课堂,再者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别,教师只能针对多数学生能理解的水平讲课,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跟不上,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影响了教学效果,课堂学习的个别化几乎无法实现。
(2)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其一,有利于记忆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正是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刺激,将会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生物多媒体网络教学时,指导或引导学生,培养他们会用电脑、会上互联网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其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并能上网,应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在网络教学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培养了他们运用因特网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意识。
(3)信息化教学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网络上活动的教师与学生一起都成了学习者;在信息化学习中的学生把教师看成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而不是指导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他们不仅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同老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
(4)信息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信息化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强,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
2、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所遇到的困难
(1)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尚未转变。现代信息化教学能很好地创设情景,人机间的交互和教师的参与组织,让学生根据现有问题主动联系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从而完成意义建构,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但多数教师,还没突破教学中传统思想的束缚,信息化教学受制约。
(2)缺乏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网上资源丰富多彩,但能适合教学的软件还不多。如果由教师自己制作,不仅要学习有关软件知识,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难免对所教学科有一定的影响。而且所制课件的实用性、应用性也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