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课改版第八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教案课后反思
9、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结合上下文,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1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景象,积累词语,从2-6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诵。同时,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部分,感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了解那里有丰富的物产,从而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描写夏天的段落,以及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景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上下文,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1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学会13个生字及新词,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以前我们曾一起游历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我们在一起去游历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了更好得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我们先来自学一下课文的生字新词。
二、自学生字新词: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1)看生字表,自学。
(2)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圈出来,通过查字典解决。
2、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纠正读音。教师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练习。例:
2)指导学生记忆字形
“酸”字是左右结构的,左边“酉”字旁里面的一横不要丢,右边的第四笔是“点”不是“捺”。
“献”字的左边的“南”字里边是两个短横,不要少一笔。“射”字注意左边“身”字变形。
“脆”字右边第三笔是“横”,不是“横钩”。“刮”,注意与形近字“乱”区分开。
“鼠”字共13笔,第8、9、11、12笔均为“点”,不是“横”。还要注意“臼”字的笔顺,6笔写成。3)理解词义。
抽出:就是长出的意思。
浸:一般指沉浸在液体里。课文中小兴安岭的雾很浓,范围跟森林一样广,整个森林都沉浸在雾里,所以作者把浓雾比作液体,用“浸”来形容雾中的森林。葱葱茏茏:指树木枝繁叶茂,长得非常茂盛。(本文主要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练习朗读课文。
1)自己读
2)同组互读
3)开火车读
4)集体交流(要求: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资料介绍:
五、作业:
1、写生字词
2、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描写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了解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部分,感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了解那里有丰富的物产,从而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描写夏天的段落,以及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景象。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几天前我收到了小兴安岭自然保护区的一封来信,信上说,要在全国各地招一百名小导游,为暑假组织夏令营做准备。要想做好小导游,我们要先了解小兴安岭自然保护区的情况。好我们现在就去小兴安岭自然保护区看看。
二、新授:
(一)整体感知:
自己小声读课文,想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要点:①小兴安岭非常美丽,动人;②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③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④小兴安岭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⑤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板书: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二)细读课文:
1、过渡: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然后标在书上。(学生默读——画批)
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确定学习内容。
3、第一自然段:
1)“绿色的海洋”指的是什么?小声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指的是小兴安岭树的数量、品种极多,树的面积之大,就像大海一样无边无垠,一望无际,从“数不清”一词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2)对比读: 投影: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很多树。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步骤:比较着读下面的两句话,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想一想该怎么读?试着读一读?
3)指导朗读:小兴安岭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繁茂的树木,几百里连成一片,像绿色的海洋,这该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色,一望无际,一碧千里。要让学生带着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朗读这一段。
4、过渡:据说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那现在我们去看看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好吗?
5、自学2——6自然段: 1)总体感知
根据提示小声读2——6自然段,并完成表格。
季
节描写的景物 春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秋白桦、栎树、松柏、落叶、山葡萄、榛子 冬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
2)从刚才填写的表格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每个季节的树木都有所描写,那么,小兴安岭的树木一年四季各有什么特点呢? 步骤:
(1)默读,思考小兴安岭的树木一年四季有哪些变化?然后把描写树木变化的词句划下来读读体会体会。(2)小组交流。(3)用读表达。3)集体交流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遮住了蓝蓝的天空。秋天,落叶在林间飞舞。冬天,树上积满了白雪。
为什么在写四季景色时都要写到“树木”?(讨论)
4)选择你最喜欢那个季节的景色读一读,想你为什么喜欢? 5)集体交流。
春:(1)汇报:(师板:春天
抽出新枝)换词理解“抽出”
(2)你觉得哪些句子或者词语是写得最美的呢?美在哪里?(多媒体演示:春季图和小鹿)应该怎么读?
(3)师范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相象一下你脑海里看到了什么?(小组里说一
说,不看图说)
(4)一自然段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你们谁愿意读给别的同学听。(学生评析)小兴安岭的春天真美,但小兴安岭的夏天也很很美,让我们去看看它的夏天怎样的好吗、?
夏:汇报谈体会或用读表达(师板:郁郁葱葱)看看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吗?
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指导。(1)“郁郁葱葱、封”等词语通过理解词义近而理解句子。“挡住„„遮住„„”结合生活实际及自身感受理解。录像理解 “浸”。看图理解“金光”像“利剑”。(2)让我们用读再现一下小兴安岭夏天的美。(学生自己大声练读——分组读——指一人读,其他人体会)
夏天的树木长的郁郁葱葱,秋天和冬天又有什么变化? 秋季和冬季:
汇报学习情况。板书:叶子飘落
果实累累
树上积雪
物产丰富 用读表达。
小声读2——6自然段,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6、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对美丽的小兴安岭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请几位小朋友扮演小导游,分别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
7、小导游介绍得真好。为了更好的完成导游任务,你还知道小兴安岭的哪些资料呢?请你介绍给同学们听。
三、学习了课文,听了资料介绍,你觉得小兴安岭怎么样?(美)请你用读再现它的美丽景色。(学生大声有感情朗读)
四、布置课后作业:
1、有感情读课文,背诵
2、用画的形式把自己最喜欢的小兴安岭的那个季节的美丽景色表现出来,举行“美丽的小兴安岭绘画展”。板书设计:
美
春天
抽出新枝
大花园
丽
夏天
郁郁葱葱的 秋天
叶子飘落
果实累累 小
冬天
树上积雪
物产丰富
大宝库 兴 安
岭
第二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及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美丽的小兴安岭》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这篇课文讲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作者在课文中把这一特点作为描述重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这是本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理解生词的意思。
2.了解有关小兴安岭的内容,自觉地进行语言积累。
3.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与人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景这一主体教学环节,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语感。
2.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教师渗透学习方法与学生尝试实践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欣赏自然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谈话导入。
优美的景色能给人美的享受,今天,老师特意带来几张图片,和大家共同欣赏。(课件播放: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春天;草木旺盛,绿树成荫的夏天;落叶飞舞,果实累累的秋天;冰雪覆盖,白雪皑皑的冬天。)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景色吗?指名回答(板书:小兴安岭)指导学生用“兴”的不同读音组词。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看了这几张图片,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指名回答。(板书;美丽的)能不能用文中的话说,小兴安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指名回答。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既是美丽的大花园,又是巨大的宝库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板书:春、夏、秋、冬)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大家看看哪个季节景色最美?指名回答。
学生认为哪段美就指导、分析、朗读哪一段。]
如学生找出春天一段,这样指导。
(课件出示:春)默读描写春天的段落,边读边画出作者描写的事物,并体会一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树木、积雪、小鹿、原木)
树木什么特点?(课间出示:抽出新枝长出嫩叶)“抽出”换成“长出”好不好?为什么?指名回答。
积雪呢?课件点击(汇成小溪,淙淙流淌)流水声大吗?从哪里看出来?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是高昂一点还是轻柔一点?试一试?指名朗读。
小鹿怎么样?指名回答(课件点击:溪边散步,喝水赏影)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鹿的活泼可爱写出来了,小鹿还可能在干什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看能不能接着作者的句子往下说。学生练习。原木呢?这些原木都干什么用了?从这个比喻句你体会到什么?指名回答。
看来,小兴安岭对人类还有巨大的贡献呢。是呀,春天是一个神奇的季节,春风一吹,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小兴安岭到处呈现出一片勃勃的生机。那里的山青了,树绿了,水活了,你能把小兴安岭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特点读出来吗?学生练习朗读。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优美的语言记在你的小脑瓜里?现在就试一试,咱看谁的速度最快。(课件出示朗读提示),学生练习背诵。
2.归纳学习方法。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这一段的?(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3.同桌两人合作,从其余三段里任选其中的一段,然后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
学生汇报哪一段就指导朗读哪一段。(三段中重点指导一段,其他两段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4.刚才咱们共同领略了小兴安岭的美景,那么小兴安岭为什么是大花园,是宝库大家明白了吗?(生答,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三)播放录像,激发情感。
学习了课文,解决了问题,大家现在最想干什么?老师当导游,咱们一块到小兴安岭去逛一逛,看一看好吗?(播放录像)教师结合录像内容介绍一、二段,鼓励学生结合视频复述课文内容。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想想作者是怎样把它的美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件:写作小窍门。
同学们如果也能按作者的方法去做,也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来,试一试按作者的方法描写家乡的美景。(课件出示作业超市)
教学反思
授之以渔自主探究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此为本,在上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学生,反复揣摩后决定采用变序式的教学方式,从整体出发,结尾段切入,抓住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为什么小兴安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思考去领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有得有失,撷取点滴如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图像、声音很感兴趣,我恰当的运用电教手段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课盛满了美的因素,装载了美的语言。课堂上,我仔细观察孩子的表情,聆听孩子的心声,从他们的语气和丰富的表情中我感觉到他们已经融入了课文,从入情入境的感受美、品悟美到发自内心的热爱美,进而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使情感目标落到了实处;结课时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视频演示伴着柔和美妙的音乐,加上教师及学生动情的旁白真实的再现了课文内容,既在整体感知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再次用美景感染了学生,使他们感情得到了升化。
总之在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下,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2.先教后放,循序渐进。
这节课虽然课堂容量较大,但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写作方式上基本一致,于是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先教再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教学。先教后放环节清晰,学生学习有的放矢,有条不紊,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价,实现了学生张扬个性的自我超越,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3.重视积累,提升素养。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在理解课文后我及时指导学生积累美言佳句,如:在美丽的语言熏陶下及时出示背诵提示,在学生感情投入的状况下是很容易背下来的,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不需要多少时间,学生都能在提示下流利的背诵出文字。这篇课文还是一篇很好的习作示范,所以在总结了作者的写作特点、方法后我出示了“习作小窍门”,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第三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及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认识祖国东北的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特有的美,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2.学习本课生字15个;理解“葱葱笼笼、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迭词以及“抽、封、浸、献、刮”等动词;理解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初步学习“是„„也是„„”句式;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的词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三、教具准备
挂图、配乐朗诵的课文。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小兴安岭。
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若教室挂着地图,可让学生找一找)。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极了。
你们想去那儿旅行吗?你们是明媚的春天去,还是金色的秋天去,是在树叶繁茂的夏天去,还是在白雪覆盖着群山的严冬去?(学生会想急于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美而产生学习全文的动机)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
(二)范读课文(最好是配乐朗诵)。
(三)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1.提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什么? 2.自读课文。3.学生说自然段段意。①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②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③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④小兴安岭秋天的美景。⑤小兴安岭冬天的美景。⑥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四)教学生字、生词。
抽()出新枝
长出嫩()芽
小鹿())映()在水中
封()得严()严实实
浓()雾升起
工人宿舍()
献()出酸()甜的果子
名贵()药材
没过膝()盖
呼呼地刮()
黑熊舔脚掌()
春天快来临()(以上生字放在具体词语中,再结合儿童经验,意思易懂,不必过多的解释,主要是字形与字音的教学。)
(五)朗读全文。
(六)写字。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嫩左、中、右结构,中间是“束”,右边是“攵”。
酸“酉”旁里的一短横不能丢;右边的“夋”一笔一画详细描写。献左半边是“南”,里边是两个短横。
掌是上中下结构,上面是“”,中间是“口”,下边是“手”。有一竖。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
2.读了第一段,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地方?
3.如果我们来到小兴安岭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用“海洋”来比喻小兴安岭的树,告诉我们什么?(树多,占地面积大,连成一片,望不到边。一阵风吹来,树林掀起层层绿色的波浪,传来一阵阵哗哗的响声,就像海浪翻滚的轰响。)
(三)教学第二自然段。
1.春天来了,小兴安岭一片春意,假如这时我们来到小兴安岭,会看到怎样的美景呢? 揭示图画。
2.语言训练。
春天,我们来到了小兴安岭,我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学生描述,指点“汇”“淙淙地”的意思。汇:聚拢来。一个“汇”字告诉我们山上积雪开始消融,从这边的山坡,那面的山岗流下来,聚拢来,成了小溪。“淙淙”是形容水流的声音。小溪轻轻流淌,还可以听到美妙的声音。
小鹿也出来活动了,课文上用了“在溪边散步”“欣赏自己的影子”,其实小鹿并不知道什么是“散步”,也并不懂得“欣赏”,这都是我们人特有的活动。课文这样写,让我们感到什么?(把小鹿比作人,更觉春天的美好。)
4.指点层次:全段从树木抽新枝——积雪融化——小鹿快活地活动——原木顺水流淌。四层意思勾画了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
5.朗读课文。
(四)教学第三自然段。
1.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夏天小兴安岭的美景,现在请你们自读课文。(可揭示挂图)
2.自读课文。
3.这一段课文写了夏天哪些景物,可以分成几层? ①葱茏的树木。②山谷里的晨雾。③阳光中的工人宿舍。④草地上的鲜花。
4.如果夏天的早晨来到小兴安岭,你希望能看到这里的什么美景?(一个人说一幅。)
5.结合学生回答,理解“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想象小兴安岭夏季森林枝叶的茂密。课文中用一个什么词进一步写出树木的繁茂?“封”,一点不透气,一点不透风,没有一点空隙。还用了一个“浸”,告诉我们雾大极了,浓极了,大雾弥漫中的森林,隐隐约约,迷迷蒙蒙,就像一幅壮丽的山水画。)
6.结合学生回答,体会比喻句“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描写的景象。像什么一样的金光?多少像利箭一样的金光?
雾后的阳光,光芒四射,使人睁不开眼睛。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阳光灿烂的早晨!
7.分层次朗读。
(五)语言训练。
学习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我们家乡春、夏的美景。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二)教学第四自然段。
引导学生自学。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常常说金色的秋天。当秋天来到小兴安岭时,这儿是另一番景象。假如这时我们来到这里,会特别喜欢这里的什么?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2.在这一段描写中,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特别生动?
3.想象性语言描述:我们来到这儿,在小兴安岭主人的允许下,我们可以去采集什么?当时的情景会是怎么叫人快乐无比?分享小兴安岭人丰收的喜悦。
(例话:秋天来到了小兴安岭,一阵秋风吹来,黄里透红的落叶飘落下来,就像无数只彩蝶在林间飞舞。一串串山葡萄,一颗颗棒子都熟了。主人告诉我们:“南方的小朋友到这儿来,我们非常欢迎,可以采摘。”我们好不欢喜,采下山葡萄一尝,又酸又甜;摘一颗棒子放在嘴里,又脆又香。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像小白兔一样帮助山民采了一篮的鲜嫩的蘑菇和木耳。我们情不自禁地说:“小兴安岭啊,您每年该向人们献出多少宝贝啊!”)
4.分层次。
①写风雪松柏更苍翠。落叶在林间飞舞。②写动物森林向人们献宝。
5.指名朗读。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
1.引导学生自己读书、思考。2.交流要点:
①冬天,小兴安岭的雪怎样大?课文上用了哪些词语,又使你联想到哪些词语?(鹅毛般的、大雪封山、白皑皑、白茫茫、银色的世界)②小兴安岭的动物,它们怎么过冬?你觉得课文上写的哪些小动物过冬特别有趣?
(四)教学第六自然段。
1.启发:学到这儿,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2.语言训练: 小兴安岭___________。
3.看看课文上是怎么总结全文的。4.齐读全段。
(五)总结。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生动地描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同时写了小兴安岭的富有,为人们创造财富。所以课文最后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它们等着我们去欣赏,去开发,当然也需要我们的保护。
(六)综合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2.写生字词,读课文。
反思: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及丰富的物产,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对学习本篇课文充满了热情。
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1、创设情境感受“美”在教学本课时,我先通过视频,让学生一边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把文章的中心问题抛给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2、情感朗读品味“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创设了美的情境,引导学生分层次的朗读,在读中品味小兴安岭的美。读中找景,读与评相结合。使学生在品评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3、抓住词句体味“美”: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抽出,你会用哪一个词?”学生说:“长出。”我马上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有学生说:“在这里用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4、知识延伸创造“美”: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朗诵诗的、写小文章的、唱歌的、画画的、……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没有让学生抓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展开想象,深入体会。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景了解不够,在加上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对朗读的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的启示不大。在资料汇报方面,许多学生家庭没电脑,可查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有限,不能让学生对兴安岭有更多的了解。
第四篇:美丽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丽的,物产是丰富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地方法 3.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以及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重点词句概括段落大意。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2、新课引言
小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在咱们黑龙江省的北部,它不但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还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个美丽的花坛。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1、2自然段,你了解到小兴安岭的 什么情况?播放幻灯片(1)。
2、完成幻灯片(1)的思考题。(板书:美丽
诱人)
3、小兴安岭美丽诱人,抓住了那些特点来写的呢?(板书:春 夏 秋
冬)
4、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指名读3自然段,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播放幻灯片(2)
5、播放幻灯片(3)学生读思考题并回答。
6、春天的景色令人陶醉,夏天的景色又如何呢?指名读4、5自然段。播放幻灯片(4)(5)。完成思考题。
太阳出来了,驱散了浓雾,阳光射进了树林,使人们清晰地看见了草地上五颜六色的野花。这是小兴安岭的夏天更加迷人。这就点明了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那秋天的小兴安岭又是怎样的呢、7、默读第6自然段,小组内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播放幻灯片(6)(7)
秋天的景色虽然不如春夏那样美丽,但它给人们送来了丰富的物产,让人们享受球的收获,使人们更加眷恋小兴安岭的秋天。
8、冬天的小兴安岭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7自然段,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看谁的问题提得好。播放幻灯片(8)(9)
9、通过秋冬的描写说明小兴安岭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齐读结尾一段。播放幻灯片(8)学生回答问题。(板书:大花园
宝库)
三、总结拓展:
1、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只用短短的十几分钟,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那里景色诱人,你能用四个字的词语分别来概括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吗?
2、齐读课文的总结句,想一想,作者通过赞美小兴安岭的美丽,实质是赞美我们的……。全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呢?(板书:总→分→总)
3、全文通过对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物描写,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因此,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四、展示朗读、欣赏图片
1、听录音,欣赏图片。
2、展示自己的朗读风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阅读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五板书设计•树海春生机勃勃夏花木繁茂秋物产丰富冬白雪茫茫总大花园宝库总分总美丽的小兴安岭美丽诱人
第五篇:美丽的小兴安岭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能自主识字。积累 “诱人、舰队、郁郁葱葱、利剑、苍翠、又香又脆、鲜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小兴安岭美丽风景的语句。
3、用抓景物特点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朗读方法进行朗读训练,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抓住景物特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秀丽。你们都游览过哪些名山大川啊?(高险奇峻的山,秀丽清澈的河„„)祖国的大好河山真是数不胜数啊!2、2、介绍小兴安岭地理环境。
在我国的东北黑龙江省的北部,有一座著名的山脉,长约360公里,高达400——600米,漫山遍野都种满了树木,简直是树的海洋,因此它成为了我国最大的林木保护区之一,它就是——小兴安岭。读一读,注意“兴”是多音字。这
3、这些都是小兴安岭的景色,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小兴安岭。(板书课题:18美丽的小兴安岭)读课题。
4、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字词,这些词语的读音较易读错,一起来读一读。
3、请
3、交流。(板书:春夏秋冬)
4、你最喜欢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挑选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好好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比一比,谁的朗读最能够吸引大家。小组合作朗读。全班交流朗读。
5、分组读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
三、研读课文。
仔细读课文,我们会对小兴安岭有更多的发现。
(一)学习第一节。
1、读第一节,小兴安岭什么最美丽?
2、交流并看图欣赏,感受树的种类、数量很多。
3、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想象那无边的林海。
4、指导朗读:请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第一节,把小兴安岭树的多和美都读出来。
四、课堂练习。
1、圈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美丽诱(xiù
yòu)人
淙淙(zōng cóng)地流 涨(zhǎng zhàng)满春水 千万缕(lòu lǚ)金光 没(mò
mèi)过膝盖
数(shù
shǔ)不清
2、辨析组词。
隔()
挡()
缕()
膝()
融()
档()
屡()
漆()
3、读课文,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1)、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
(2)、一个个木排随着流水往前淌,像
。(3)、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4)、秋风阵阵,落叶像
,翩翩起舞。
课后习题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诱人
苍翠
鲜嫩
又香又脆
郁郁葱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