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境创设的原则
情境创设的原则
情境创设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和实施的基本原则。化学教学中我们需要创设情境,使该情境可以向学生提供学习支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情境创设的有关原则
情境创设是需要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开展的。有什么样的原则就会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主要有目标性、主体性、真实性、激励性、多样性等几个方面,这些原则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原则是基础,也是动力;是关键,也是目标。
1、目标性原则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的。在教学中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包含三个维度,即“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这些目标有机整合在情境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
例如,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 物质的量”这一重要的基本概念,设计了“ 如何称量一粒米的质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方案,让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不仅学习了“物质的量”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情境设计要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要设计好合适的“ 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总是受到个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选择和设计,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适合于学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才可能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日趋丰富,在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提高。
2、主体性原则 情境的创设基本着眼点是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情境教学不是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而是站在人的活动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高度审视情境,创设情境。它力图将人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的和谐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由于情境的创设立足于学生活动的需要,具有主题明确、情感伴随、自主发展等鲜明特点,因而它极易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其中,通过自身的感悟、操作、体验、探究、发现,得到充分的、主动的发展。可以说,正是这种优化的情境,为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开辟了一种现实途径。从这一点来看,情境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利用优化的环境,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全方位提高的教学过程。
3、真实性原则
为了使学生有意义、有目的学习,情境创设可以建立模仿真实活动的学习情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与任务常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实际感受无关,这种任务脱离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自身并不起很重要的作用,很难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建立有意义的学习。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基础的真实情境是很有必要的。真实的情境通常是日常生活的活动,真实性具有重要的潜在的动力资源,它常常以问题为基础,将真实的生活和现实问题展现出来,学生就有可能估计他们正在学习内容,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等,而情境本身则通过帮助学生形成对情境意图的察觉,指引学生的活动。
对于简化了的脱离真实情境的知识,学生往往只能达到刻板的、不完整的、肤浅的理解。许多学生在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时就感到困难,其根源常常就在于他们的学习经验脱离了学习内容赖以从中获得意义的真实情境。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和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建构主义十分注重情境的真实性,极力主张:如果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就必须要求学习和应用的情境具有真实性。但有时候,真实的生活情境未必都能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呈现,借助于信息技术设计的逼真、仿真的环境和虚拟实境来提高学习的效率也未尝不可。虽然信息技术创造的并不是现实发生的场景,但它是真实场景的再现,是模拟的真实环境,对学生有目的、有意义的真实活动同样是有作用的。
4、激励性原则
情境创设中应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励学生长久深入的开展学习。现有讲授式的教学、被动的学习和形式化的测试让学生学习日渐不堪负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随之颓乏,学习能力也日渐缺乏。
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使情境向学生提供支撑,以促进他们对已体验到的世界进行有意义建构,有助于发挥学生互动和持续的激励作用。激励既是教学过程的需要,也是情境创设的需要。情境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活动,并向其提供知识内化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拓展其认知可能性,有助于元认知技能的发展和提升。
情境创设的激励性是指教学情境应该具有促进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有利于激发和增加学生潜能的功能。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针对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既要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形成新的情境;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达到新的水平。设计得当的教学情境应该不但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发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学生相互间合作。
5、多样性原则
情境创设是丰富和多样的。情境创设若是单
一、格式和程序化的过程,是很难赢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的。情境创设可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过程而选择和组织不同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学习的情境是鲜活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不断高涨。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始终一成不变,再好的、再生动的情境也会变得乏味。
例如:蕴涵化学史料的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创设多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应用,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有实物情境、实验情境、科技情境、新闻情境、故事情境等,创设了丰富多样的情境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保障。
情境设计往往在教学活动展开之前进行,因而有人误以为,设计情境就是在新课教学之前利用有关的实验、故事、问题等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出新课。实际上,教学情境设计的功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情境不应该只在讲解新课前发生作用,它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为此,教学情境可以分阶段设计,逐步地扩展、深入、充实、明晰。
二、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创设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认知规律,有意识地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营造最佳的学习场合和环境。情境创设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学生素质的培养、课堂教学改革的推动,便于更广泛的使用和推广。
1、情境创设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化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通过各种主客观条件和手段,让学生获得化学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学目标的落实是需要教师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方法和策略,开发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境开展教学。
与物质结构、组成和性质相关的学习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稀有气体的发现历程”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酸雨、温室效应”等社会热点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等学科知识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探究学科知识,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化学学习能力。这些,都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为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服务。
2、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教学的使命和责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需要逐步培养发展提高的过程。情境创设中,十分注重的是学习过程,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探究,感悟理解知识,培养和发展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并学习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养成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科学品质。
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联结,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能力,增长才干,提高科学素养。
3、情境创设要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今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同时,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改革课堂教学手段等成为教学研究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其中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结构、情境和互动,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
情境创设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大改变。新型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重心越来越从教师转向学生,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情境创设对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情境创设要有利于使用和推广
情境创设是要在实践中使用的。无论是教师本人使用,还是其他教师的使用,让个别教师创设一些好的教学情境在更多的学校、更多的班级、更多的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教学的推广价值。情境创设要有利于使用,则需考虑所创设的情境在教学中的可生成性、可操作性、可再现性,如:外界条件、学习素材的选择、学生的基础、教学媒体的制作、学习策略的选择等,便于情境的更多使用和更广泛的推行。
三、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
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过程。教师则首先是这个过程的设计师、建筑师,搭建出一个能顾及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的多重关系,顾及学生多方面成长需要的情境,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情境中主动、积极、全面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生命活力。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施。
1、提供学生的学习诱因
情境创设的意图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创设的情境不能简单的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也不能只考虑化学学科教学的要求,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加以全面的思考和策划。
学生的基础是什么,他们已经学了哪些化学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在化学学习上存在什么困难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课内、课外、作业、谈心等多种途径,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和学习能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感悟不一样,这样可以使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更符合学生学习实际,也有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化学学习。
学生首先是“人”,他们有喜怒哀乐,思维活跃,敢想敢做。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走进学生的心灵,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形成师生间融洽的感情,有意识地发现和捕捉学生的思想脉搏,这样可以使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在学生中产生“共鸣”。
让学生一起参与情境设计是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和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很好途径。课前,教师可听取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建议和要求,组织学生一起参与情境设计,如资料准备、实物收集、媒体制作等,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能。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创设的情境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诱导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心理活动协调统一、和谐发展,进入化学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2、挖掘和富集课程资源 学习是知识的构建。情境创设离不开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情境创设的基础,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采用不同的教学情境。研究分析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教学情境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教师的教学工作很多时候离不开教材的研读。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教师结合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工作,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老师采用的都是基本相同的教材。可是,我们都知道,不同教师、不同课堂的教学实施是有很大差异,这里除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之外,很大程度是因为教师对教材进行了不同的处理方法,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学,有的教师采用自己讲授和演示的情境,有的教师设计了教师讲学生实验的情境,还有的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氯气化学性质的问题情境„„为什么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教师手中会有完全不同的情境设计呢?主要是教师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对教材进行重新选择和组织,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更动、修改和补充,以便设计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情境。
在教材的编写中,体现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科学发展、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等特点,教材本身也设计了一定活动情境。例如:走进实验室、家庭小实验、科学史话、信息台等栏目,为教师设计教学情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建设性启示。教师可以关注这些看似不很重要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化为情境设计的有用信息,也可为你的情境设计打开思路。例如:“原电池的教学”中,教材的练习中有个柠檬电池的示意图,这给教师一个情境设计的思路,不妨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更多的水果电池,创设让学生动手实践、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从中来认识学习原电池的基本原理。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的优势,勤于思考与探索,大胆设计与创造情境。
学生学习的内容不能仅局限在课本教材上,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同样,化学学习也应更多地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材料组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学生学习起很大作用。拓展学习材料的组织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提供,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参与开发。学习材料的拓展可以为情境创设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提供丰富的养料,让情境创设更充实和丰满,也让化学学习更加拓展和延伸。
3、选择多样灵活的方法
化学教学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结合不同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设计多样的教学情境。例如:元素化学教学,可以设计一些实物、实验情境,让学生动手实验、实践;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教学,可以结合化学学科发展历史,提出一些问题情境;有机化学教学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创设一些课题探究情境等等。
不同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在情境设计中,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引导———探究模式、启发———创新模式、系统———操作模式、演绎———归纳模式、示范———实践模式等,使情境设计体现不同的教学特点。对于化学学科,其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许多化学的现象和规律源于生活,所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可以创设有丰富内容的学习环境,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情境引入常常是在一堂课的开始,也可以是一节课中间的某一阶段。它是教师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将情境创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情境引入的真实与否,学生对情境学习的兴趣程度等取决与情境引入的几分钟、几个交待或几个提问。一般情境引入可提供学生学习必要的信息、交待教学内容的整体背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在化学学习中有很多引入方法:如科学史话引入、生活常识引入、游戏、谜语引入、研究课题引入等。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可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引用生活中的实例,造成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他们的反省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情境,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例如“元素周期表”第二、第三课时的教学,为创设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环境,首先提出思考题:如何利用元素周期表判断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怎样通过实验归纳得出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从同周期元素和同主族元素两方向进行研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如有条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作动态演示,帮助学生从中得出同周期元素与同主族元素的结构、位置、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关系的结论。
4、创设生动的情境体验
情境学习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识、学习知识和理解知识。情境创设中教师可积极组织学生通过问题思考、讨论,通过资料查阅、检索,通过小组交流、汇报,通过研究、探索,通过设计、创造,通过角色扮演等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的体验,让学生能体会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在情境体验中让学生不仅学到化学知识、技能,也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和方法。
情境是随着不同学生而不断变化的,是动态的情境,而不能成为教案上静态的情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有责任关心帮助学生,使学生能顺利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更好地在情境中学习成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关心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关心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使情境教学成为每个学生提高自身才能、发挥个性特长的过程。关心指导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项目,如: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游戏竞赛等情境,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通过一定的课堂体验,学生会发现自身知识中的缺陷并试图突破已有知识的束缚,致力于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发现和建构。情境设计是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可能性,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指导学生、解决情境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情境学习的质量,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发现矛盾、揭示矛盾和激化矛盾,通过学生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纠正假设等思维碰撞过程,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
鼓励学生大胆的学习、创造性的学习,在情境创设中不要以教师的思想左右学生。课内,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在情境中学习,鼓励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
拓展情境学习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也可以不为一节课所限,而可以是不断拓展和延伸的学习过程。在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展情境,拓展学习、深化理解、加强应用。情境设计中教师可考虑知识的发展性和实践性,可以在情境设计中留有思考的余地和事件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课内打开思路,也可让学生课外继续学习。如研究性课题的情境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需要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开展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设计还可考虑到教学的连续性,上一节课的拓展学习可为下一节课的情境创设服务,为学生养成持久的学习动力服务。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最佳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并促使它们相互作用,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认知需要,以帮助学生挖掘潜能,推动其思维的发展,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与发展的统一。
摘自〈中学化学教学技术指导〉情境创设的原则
第二篇: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让思想品德课“生动”起来
内容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不但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授课的质量也是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良好的课堂情境,能使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改往日的枯燥无味,焕发新课程下的教学生趣,从而“生动“起来。
初中思想品德课,由于其课程结构的系统性和课本内容的严谨性,再加上书面语言的理性化,就决定了其课堂教学的灌输教育,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所以,要想改变传统教学的死气沉沉的氛围,就必须要在熟练驾驭教材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找对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积极的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吸收,联系生活的实际,触动意识的神经,使思想品德课中的德育和心理教育以及其他技能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为什么创设情境,创设情境要注意什么,创设情境有什么样的方法,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了。
一:为什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新课程目标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更注重了教学的人性化合理化和科学发展,也强调了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涉及到学生思维接受的自然性和愉悦程度,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这就要求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提高重视,调整好教学思路,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积极研究教材教法,用行之有效的行动和方法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就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它不但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授课的质量也是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良好的课堂情境,能使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改往日的枯燥无味,焕发新课程下的教学生趣,从而“生动“起来。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要注意哪些要素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懂情境是什么。顾名思义,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而“让学生在生动的具体的环境中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那么,怎样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呢?
(1)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无论是什么课程,学生永远都是学习的主体。授课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情感需求,调整自己的思路,采取有效的方法,那样才会“种豆得豆”。单单对于创设情境来说,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就显得更为重要。初中思想品德课,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课程表现不一,所以任课教师要根据各个班级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针对教材内容的变化,思索什么样的情境才适合学生的发展和教育,这样压力下创设出来来的情境才会有效,才会被学生所接受。
举个例子来说,我在教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我知我家》时,就先考虑到八年级的学生因为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叛逆性都明显较强,而且又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与社会现实交接矛盾的转折点,所以对这一课的情境创设时,颇费心思。我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先在提前准备的比较舒缓的音乐里动情的讲了我家的故事,营造一个“说说咱爸咱妈的故事”的氛围,然后让班里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组长主持,副组长记录,我则静静的坐在教室一边,认真聆听不同学生的不同言论。最后,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中我来总结学生言论,不动声色地引出教学内容。这节课由于准备充足,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更重要的是,在合适的情境里,学生放开心灵,放松精神,以谈话的方式进入到教学当中,既体会到家的重要,又感觉到父母和自己的之间永远不能分隔的亲情,从而知道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法选择,无法改变。从而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师一定要加强课堂语言的修养,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修养要注重,因为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使学生身受熏陶,产生情感共鸣,也会使教师良好的形象树立起来,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反之,如果教师只注重用各种手段去创设情境,在情境教学时,却会因缺乏合适的语言而使自己的努力成为白费。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注重实际生活,培养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积累出宝贵的经验,对一些时事评论要准确到位。当然,这种教师更适合于九年级的教师,他们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以生活热点和理论联系为主,所以他的语言修养较七八年级的思品教师来说,更要逻辑性强。举例来讲,在讲九年级《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这一课时,我就创设了一个“光盘行动我响应”的情境,新课未讲之前,先播放了一段有关国人浪费的视频,配合了我精心设计的语言讲述,对我国目前资源浪费和就餐浪费来一段现场报道,极大的刺激了在场的每一个学生。另外,在谈艰苦奋斗时,我又用抑扬顿挫的语言,配合以沉重的语调,无比郑重的总结:“为什么要艰苦奋斗,那是因为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较低,那是因为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结果那一堂课上得是风生水起。
(3)创设情境最好要结合多媒体教学
现代科技的发展,决定了现代教育的进步。信息化的时代,决定了多媒体的教学改革。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注重多媒体的利用,才能真正上好思想品德课。那么,在创设情境时,怎样结合多媒体呢?
首先,要让你创设的情境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进入到情境之中。所以,有一些电视节目,視频,公益广告,歌曲都可以成为教师在创设情境利用的元素。因为这些元素一来接近学生生活,二来其蕴涵的教育因素在平常生活中学生都有所体会,如今和教育内容联系一起,就会让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对课本内容也就一目了然。
其次,要选一些精品,特别是语言解说要全面到位,使人有醍醐灌顶的效果。那就需要教师慧眼识材,从众多的多媒体中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结合教材,有适当的过渡,展示一些增强效果的图片,有时比教师在课堂上空洞无物的讲解要好上无数倍。
三:创设情境有哪些良好的方法
(1)以情动人法
这个方法较适合七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些能够打动学生心灵的故事做为开始,也可以选择一些流行的音乐做为背景,更可以直接用一引起震撼人心的图片引入课堂。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必须要求教师情感真实的表露,以情动人,以情带入,以情开讲,以情结语,才会达到预期的情境作用。这个要求创设的情境可以贯穿思想品德课的整个课堂教学。比如我在讲八年级上第一课《难报三春晖》时,我选择了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个别片段和电影插曲做为情境教学的材料,引入到本课教学,然后录音播放我精心录制的婴儿哭声,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了感恩父母回忆父母的气氛中,以情动人,犹如绢绢细流,滋润学生麻木的心田,达到了课堂教学的高潮。
(2)无声胜有声法
思想品德教材中有一类课,可以采用“无声胜有声”的情境导入法。比如我在讲九年级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时,我创设的教学情境没有一句声音,全是一组组的图片对比展览。第一组图片是“绿林变荒山”,由原来的满山苍翠林木由于人类的砍伐变成了光秃秃的小山;第二组图片是“鱼儿不见了”,由原来的鱼虾戏水变成了臭不可闻漂满垃圾的臭水河;第三组第四组图片都是这样明显的比较方式,所以不用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学生自然就会“触目”而“惊心”。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我个人认为也是一个创设情境达到教育效果的好方法。
(3)激烈辩论法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气氛达到高潮,是每个任课教师都热切期盼的。对于创设教学情境来说,运用激烈辩论法可以达到这个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根据课本内容和实际情况设置一些争论性强的问题,使学生形成几个小组,展开辩论,运用所学的思想品德的知识,语言尖锐,观点突出,立场对立,就会使课堂气氛空前高涨,教师恰当组织,适时增添一些观点,就会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事实,理解道理,从而受到应该的教育,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在八年级上《竟争?合作?》这一课,就完全可以用激烈辩论法去创设教学情境,相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在实际教学中,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在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中,花开满园,每一枝都会结出累累硕果。但我还是相信,只有精心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就会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你能想象的最高水平。
第三篇: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究的的源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究的的源动力。我们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问题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应着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置疑、大胆创新。
1、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
究的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若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的发声,然后教师问:“声音对于我们来非常重要,关于于声音,你们还有哪那些疑
问?”
学生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
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等等
3、从各种俗语中提出问题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很多是有科学道理的。引导学生分析它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很大。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水中月,镜中花”,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水中有月亮?为什么镜子
中有花?镜子中的花和实际的花为何一样?为什么水中捞不到月亮?
4、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教师先做压缩引火实验,学生首先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通过教师引导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学生又提出: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又提醒温度升高说明什么,最
后学生提出: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
5、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亲身体验,感受很深,学生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学生通过手弹课桌,提出:手为什么会疼?讲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通过手压桌面移动,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方法很多,只要有心,就有路,有路就可到罗马
第四篇: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情境教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情境创设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
第一,生动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生动性的原则。用直观形象的情景设置来诠释理论性较强的数学原理,从不同的感觉渠道向学生大脑传输数学信息,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第二,实践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实践性的原则。初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放在生活上的,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结合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知识或者将数学故事的讲述落脚在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让学生学会用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第三,悬念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悬念性的原则。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让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所以,情境的创设就离不开学生的兴趣,悬念性比较强的情境才可以让学生身心投入到数学问题的学习和探究之中。
二、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渗透与融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学生课堂参与性低下。
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有些情况下,虽然教师进行了比较生动的教学情境创设,但是却很难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导致出现成绩比价差的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日益低下,逐渐失去了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2.教学情境创设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新课表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给教师教学情境的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部分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创新能力却比较有限,导致部分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大致相同。久而久之,就越来越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味追求新意,却不具有实用性。
与教学情境创设千篇一律问题相对应的就是教师一味追求教学情境创设的新颖性,而脱离了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具有实用性。这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虽然具有新颖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受限于自身的理解能力,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真正理会老师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真正目的,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有适得其反的不良影响。
三、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渗透与融合应当遵循的策略
1.通过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故事和数学典故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用熟知人物,但不知晓人物具体事迹的数学故事、典故,更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致,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积极作用。例如,讲述勾股定理时,可以引用古典数学巨著《九章算术》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来进行情境创设。
初中学生认知中最熟悉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用到的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已经在他们头脑中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更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教授。
3.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新课标要求进行互动性强的教学,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情境创设,要求老师转变自身高高在上的思想观念,与学生建立人格平等的关系,老师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数学理论的学习和探讨,要从学生认知状况和生活实际进行考虑,更多的让学生发挥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
4.情境创设应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现实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比较重视在教授之前利用创设情境进行知识的引入,而忽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辅助。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学生不同阶段的理解能力创设内容各异、难易有别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保持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四、结束语
成功的初中数学教学不在于让学生硬性的掌握多少数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探索和求知的习惯和方法。教学情境的渗透与融合要更多地服从于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牧鞭,服务于教学重点,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让学生开心的学习数学,开心的锻炼能力,开心的全面发展,成长为知识、能力、情感和谐共进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