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力 复习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23:5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七章 力 复习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七章 力 复习课教案》。

第一篇:第七章 力 复习课教案

第七章 力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知道力的定义及力的单位,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画力的示意图。

2、知道什么弹力,理解拉了越大弹簧伸得越长,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知道什么是重力,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向下的及其应用。重点: 弹力与重力的概念与力的三要素的理解。难点: 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教学过程

一、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点

1、什么是力?力的单位是什么?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画出放在斜面上重5牛长方体物块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3、什么叫弹性、塑性、脆性、什么教弹力?

4、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有什么关系?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观察什么,正确使用注意事项)。

5、什么是重力,它的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方向是怎样的?有什么应用?

6、什么是重心,重心和物体的稳定程度有什么关系?

二、我检测我提高:

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 改变、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它施加的作用。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除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外,还与力的 有关。

2、运动员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

,这时

也受到球的作用力;人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痛,这是因为。

3、如图(a)、(b)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图(C),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力的有关;

5、如图14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6、一质量为0.2kg的苹果从树上下落,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大小为 N,方向总 是。(g取10N/kg)

7、两个物体间有力的作用时()

A.一定要相互接触

B.可以不接触 C.互相接触,并要发生形变 D.互相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可能有力的作用。

C.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D.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对各图解释错误的是

(A)甲图是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乙图是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C)丙图是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D)丁图是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12、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

13、有一把弹簧秤,秤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秤的秤钩,使弹簧秤的示数为4 N,则手拉弹簧的力是

()

A.4.2 N

B.3.8 N

C.4 N D.无法判断

14、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A.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B.受到重力的作用 C.只受到脚的作有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15、如图所示的情景中,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16、假如地球上没有重力,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小学生单手举起卡车

B.黄河水照样奔流不息 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D.抛出去的石头会落回地面

17、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A

B

C

D

19、图10是一吊灯挂在天花板的示意图,在该图中画出吊灯受力的示意图。

20、画出足球被踢出后,所受的力的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

21.(1)如图11(b)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N,它的1大格表示_________N,每1小格表示________N。经过调零后测量,从图中指针的位置可知它受到向下的拉力是_______N。(2)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刻线位置。若不在此处,应请老师调节后再使用。

22、小罗同学做探究弹簧长度与所受拉力关系的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数据,找出其中规律,并用恰当的物理语言加以表达:。(2)如果用这根弹簧做成了弹簧测力计,那么这个弹簧测力计称量的有效范围是:_______,此时弹簧的伸长量△L与所受拉力F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F=k△L,其中的k=_______.

23、小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

(3)该弹簧原长是

cm,若用该弹簧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其量程为

N。(4)小李作出了下图所示的三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4

第二篇:《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学:

(一)目标及分解

1、教学目标:

1).梳理知识点,形成系统知识

2).会应用力、弹力、重力的相关知识判断、答题、解题、画受力图 3).会用G=mg计算,并弄清重力与质量的区别

2、目标分解:

(1)力是,力不能离开存在,其中给出力的物体叫物体,另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3)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体验1N 的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1N 大小的钩码,手对钩码施加的力大约是1N。(4)力的、、叫力的三要素。

1、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对吗?答。

2、测力计是测量的大小的工具。实验室里测量里的工具是,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越大,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臂力计等。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不许超过它的。弹簧在测量范围内有: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比,1、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方向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2、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3、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表达式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它的意义是。重力的大小要随位置而,而质量随位置变。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地面上800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用量程为5n 的弹簧秤能称出它的重力吗? 答。

4、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制成的,用它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

5、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这个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二)解读及示范

1、考纲解读:例

1、如图所示,F1与F2的关系是()A .F1>F2 B .F1

2、质量为1kg 的物体A 与质量为2kg 的物体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则B 所受的重力的大小及作用点是()

A .重力大小为9.8N,作用点在B 物体的上方 B .重力大小为19.6N,作用点在B 物体的重心 C .重力大小为29.4N,作用点在B 物体的底部 D .重力大小为29.4N,作用点在桌面上

2、示范分析(1)解决目标一: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受到的力是()A、只有重力 B、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C、重力和它对桌面的支持力 D、重力、支持力和压力

2、关于9.8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正确的是()A、9.8N 等于1kg B、9.8kg 等于1N C、质量是9.8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 D、质量是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3、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9.6N,则它的质量为()A、2kg B、19.6kg C、1.2kg D、1kg(2)解决目标二:

1、游乐场里的碰碰车是孩子们喜欢玩的,当两辆车对碰时,都会向后运动,这既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又说明力的作用可以_____________。

2、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________,其比值是它定值约等于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

3、把足球踢向空中,足球上升的过程中,受到_____个力的作用,这个力是_____力,力的方向是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

二、合作探究

(三)学生限时规范板演

要求学生用10分钟做一题选择题和两道填空题; 选择题要求学生写出排除思路。

(四)师生合作分析问题

选择题主要分析学生的排除思路运用得失。

问题一: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做好题目,存在排除思路不清晰;

问题二: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完成填空题,说明这个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五)当堂解决个性问题 填空题:

1、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_,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用大小、方向均相同的力推门,推力作用在A 点比B 点更容易把门推开,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看到家里的书柜门松了,关不紧。他找到一张纸折了几叠后夹在柜门与门框之间,书柜门就关紧了,这主要是通过增加的方法增大柜门与门框之间的摩擦力。

4、两人同时用4N 的力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N,若将此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用8N 的力拉它,则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N。

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和接触面的有关。右图所示的气垫船利用压缩气体在接触面间形成一层气垫,从而使摩擦明显(选填:增大或减小)。

二、选择题:

1、弹簧测力计的钩上分别挂了几个物体,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0N 时,这个物

体可能是()

A、一袋方便面 B、一根大头钉 C、一张课桌 D、一只鸡

2、如果没有重力,就不会出现下列哪个现象()A.河水不能流动 B.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

C.人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 D.人无法握住鸡蛋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小明用力将足球踢了出去 B.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C.人坐在软沙发上,沙发凹了下去 D.篮球撞击篮板上被弹了回去

4、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汽车轮胎上有较深的花纹 B.旱冰鞋底部装有轮子 C.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需加装防滑链

D.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往手上涂抹镁粉

5、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B.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C.物体质量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D.摩擦力都是有害的

三、检测与提高

(六)当堂检测

小明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如图10所示。所用器材:甲、乙、丙中使用的均为同一木块,但乙中的木块在毛巾表面滑动。(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动时,每次都要使木块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这是因为弹簧测力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2)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能说明滑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是否有关;比较_____________两图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以上均填“甲”、“乙”或“丙”)

(3)比较乙、丙两图,你能得出正确结论吗?答: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你所回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应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改变接触面积大小。

21、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棉布、毛巾等。

(1)在采用如图13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很难读数。请分析其原因。

答:很难保持木块做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解决上述问题,某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14所示。请说明利用该装置是

如何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的。

答:当拉动长木板时,木块处于__________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_____________的大小。

(3)用如图14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为什么能解决上述问题? 答:因为无论长木板是否做______________,木块都处于___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选填“容易”或“不容易”)读数。

(六)作业布置 综合应用题 2009年4月29日,创下多项世界第一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正式通行。大桥主桥长932m,全桥永久用钢达到国内创纪录的4.6×107kg。

(1)大桥永久用钢受重力多大?(取g=10N/kg)(2)如果从桥上人行通道过桥的路人步行速度约为1.2m/s,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第三篇:运动和力复习课评课(推荐)

《运动和力》复习课评课

张老师讲的这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这一单元的复习课,在这节课上,张老师用它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富于幽默的语言,给在座的师生奉献了一堂精彩的好课。本堂课张老师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认知,合理把握教材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在把握学科特有的价值内涵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通过出示考纲要求、复习基础知识、中考真题赏析、课堂互动等多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到对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一、张老师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处理

1、在引入环节中:张老师首先用多媒体出示课程标准中有关本章的考纲要求,然后话锋一转,“你们想知道近三年来我们德州市中考题中有关本章的题型有哪些吗?”激发了学生学习本章知识的兴趣。通过运用多媒体出示考纲要求和德州市近三年来考查的有关本章的题型,使学生对中考中对本章的要求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面的复习确立了复习的目标。

2、在基础复习环节,张老师结合考纲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本章的各知识点进行逐一复习。在这一环节,张老师不是对知识简单地重复,而是采用问答、交流的形式进行复习,即对本章的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复习,又及时了解了学生本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进行适当点拨、补充,有效提高了复习效率。在知识的层面上,学生对诸如机械运动、力、惯性、二力平衡等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从方法的层面上,进一步强化了“控制变量法”在多因素问题探究活动中的作用,提升了学生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知识应用与课堂检测这一环节中,张老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大屏幕出示2011年全国各地的有关本章知识的中考试题,并引导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点拨,使学生在练习

过程中考纲要求和本章知识有了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从求力的大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规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进行了讲解,并通过练习进行了相关的训练,从而使其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评析与建议

听了本节课后,有以下几个地方我觉得可以和大家进行探讨:

1.课件背景的与文本的颜色不协调,使得有些幻灯片中的字迹模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和题目的阅读,从而影响了课堂效率。

2.在中考真题赏析与课堂互动环节,张老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了大量的题目,增加了课堂容量,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中考题型,但是学生在回答问题前后,大都由教师引导或点拨,学生缺少自主解答的时间,即“为什么”大都是教师来完成或教师帮学生完成的,而很少有学生来完成。这就使得学生可能学会了知识,但不一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导学案的运用在课堂教学尤其是高效课堂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导学案,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张老师在这堂课中,直到完成了相关的练习才让学生拿出导学案,这就违背了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导学”的作用。

总之,本堂课是一节问题设置条理性强,学生参与充分,师生教学和谐的优质课,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借鉴和学习。

第四篇:力和运动复习课课后反思

力和运动复习课课后反思

这节课可以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注意加强了前后基础知识的联系。本章内容共有三大部分:运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些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特别是力和运动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力学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也是物理学的基础,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科学批判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可以从物体的受力的三种情况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进行分析。物体在受平衡力、不受力和受非平衡力时是怎样的运动状态,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学习方法的及时总结。例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为他们熟悉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关于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很多可通过实验观察来探究学习,显然在这方面我觉得有很大的欠缺的。同时也忽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中可结合课本中一些插图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中考中的热点考题。这些不足之处希望能在今后的课堂中弥补。

第五篇: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一、二单元的生字生词、多音字,区别行近字。

2、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3、能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坪坝、穿戴、招呼、飘扬、蝴蝶、孔雀舞、铜钟、粗壮、凤尾竹、姿势、玩耍、使劲、绒毛、假装、观察、花瓣、手掌、有趣、峰顶、白发苍苍、似乎、终于、辫子、勇气、、决心、爬山、胸脯、可惜、胶卷、捉迷藏、纪念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戴、蝶、舞、姿、耍、绒、辫、勇,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多音字。

1、指名读P15我的发现。

2、同桌互读。

3、全班齐读。

三、区别行近字

1、出示行近字。

耍()杂()推()究()峰()郊()诚()纪()要()朵()准()穷()蜂()胶()城()记()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四、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出示填空: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________。它应该______________。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复习册P18-19页的阅读

(一)4、更正、讲评。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二单元综合练习教学内容:

1、做一、二单元练习卷

2、讲评、注意的地方

(1)容易错的字:“拢、秘、或”不要少一瞥,“胸”字不要少一竖(2)容易错的音:“昌”是翘舌音,“鲫、桦”读四声(3)查字典的方法有: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

(4)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时,要看前面“的”和“地”

(5)阅读题要审题,注意划句子要完整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掌握第三、四单元的生字生词,多音字,能用比喻词造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九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并能默写古诗。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区别行近字。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磨房、希望、奔跑、凉爽、加紧、争奇斗艳、娇嫩、传播、准确无误、拜访、等待、名堂、随意、大概、苏醒

2、默写两首古诗。

3、同桌互批

4、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5、齐读。

二、区别行近字

1、指名读书p64页我的发现。

2、开火车读、齐读。

三、复习多音字

1、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2、更正,全班齐读。

四、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自由背诵课文。

3、练习用比喻句造句。

五、阅读分析。

练习:做复习册P20-21页的阅读训练

(二)第四课时

教学要求:

1、掌握第五单元的生字词、多音字。

2、能用“„„越„„”、“„„一边„„一边„„”、“有的„„有的„„还有的„„”、“既„„又„„”、“不但„„而且„„”“„„有„„有„„还有„„”等关联词的造句。

3、进一步练习加标点。

4、继续进行阅读训练,加强阅读能力。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迎候、止境、请教、传授、品行、宇宙、黑暗、下降、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设计、雄伟、横跨、冲击力、节省、坚固、石栏、精美、图案、前爪、宝贵、遗产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多音字

1、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2、更正,全班齐读。

三、练习加标点。

1、出示句子:

(1)哥哥不以为然 在声争辩道 你这话不对 大雁就该煮了吃 烤了吃 烟熏火燎的 能有什么好味道

(2)弟弟很不服气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 皮香肉嫩的 味道多美呀 为什么大雁就不行了呢

2、试填。

3、指名交流。

4、进一步强调引号的用法。

5、结合对话习作,说说如何把提示语写完整。

6、齐读。

四、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1、完成复习册P13_P14页的练习。

2、汇报

3、更正

六、阅读分析

练习:做复习册P21-23页的阅读训练

(三)第五课时

教学要求: 三、四单元综合练习教学内容:

1、做三、四单元练习卷

2、讲评、注意的地方

(1)容易错的字:“拜”不要少一横,“概”字不要多一撇(2)区别形近字:致和到、娇和桥、阻和粗、坊和芳(3)多音字:看、扇、磨

(4)把句子补充完整时,要注意展开想象,最好用上比喻句或拟人句。(5)阅读题要审题,将文章读通、读透再答题

第六课时

教学要求:

1、掌握第六单元的生字词、多音字。

2、背默两首古诗。

3、复习四字词语。

4、练习“把”字句和“被”字句。

4、阅读训练,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深蓝、懒洋洋、披甲、划船、威武、拣贝壳、颜色、形状、渔

业工人、肥料、祖祖辈辈、汇成、欣赏、反映、挡住、视线、浸湿、献出、药材、又 松又软、舌头

2、默写两首古诗

3、同桌互批

4、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5、齐读。

二、复习多音字

1、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2、更正,全班齐读。

三、复习四字词语。

1、完成复习册P11的练习。

2、全班更正。

3、全班齐读两次。

四、练习“把”、“被”字句的练习。

1、完成复习册P13的练习。

2、全班更正。

五、阅读分析

练习:做复习册P23-25页的阅读训练

(四)第七课时

教学要求: 五、六单元综合练习教学内容:

1、做五、六单元练习卷

2、讲评、注意的地方

(1)区别形近字:县河具、案和安、肌和肢、壮和状(2)多音字:参和舍

(3)熟悉反义词,如:减轻对加重、节省对浪费(4)要会写四个AABB词(5)背默两首古诗

(5)阅读题要审题,注意划句子要完整

第八课时

教学要求:

1、掌握第七单元的生字词、多音字。

2、学会把句子写具体。

3、进一步练习修改病句。

4、进行阅读分析,提高阅读水平。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矛盾、集合、坚持、一般、招架、乌龟、攻击、炮口、坦克、战士、大显神威、士兵、后退、挖坑、鞋子、斧头、手锯、免得、房屋、抢夺、难过、当初、敌人、台阶、懂 得、陶罐、谦虚、张嘴、恼怒、吵架、感受、荒凉、捧起、朴素、值得、感受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多音字

1、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2、更正,全班齐读。

三、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那晚的情景一直在我心中铭记。

(2)经过小华努力,使成绩有了很大进步。(3)我们有总共四十一个人。(4)这是鲜艳的一面国旗。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四、把句子写具体,并加上标点。

1、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日里,广州的夜景真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洋里的鱼各种各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交流,师总结。

提醒一定不能忘记加上标点。

养成好的习惯,句子填完后要再用心读一读。

五、阅读分析 练习:做复习册P25-27页的阅读训练

(五)第九课时

教学要求:

1、巩固第八单元的生字词、多音字。

2、整理错乱的句子,练习用“渐渐地”和“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3、进行阅读分析,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一、听写词语。1、听写词语:

愿意、姿势、情况、慢吞吞、热烈、情绪、讲述、普通话、鼓励、投入、教育家、瓶子、茶杯、危险、顺利、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系绳子、堵住、给予、担心、宽裕、猜测、立即、卡片、盼望、仁爱、体贴、买卖、糖果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多音字

1、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2、更正,全班齐读。

三、整理错乱的句子

1、出示句子:

()有一次,一条小金鱼游到我的身边。()文文家有个小水池,养着许多金鱼。

()我常常趴在池沿上,睁大眼睛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它尾巴一摇就游跑了,可我差一点掉进水池里。()我探着身子,伸手想抓住它。

2、说说看到这种题目,应该怎么做。

3、指名说。

4、师总结:先读一读,了解大意。再根据其中的联系,找出句子的前后顺序。一般的都有是按时间或地方的顺序来写的。整理好了后,一定要再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

5、按上述方法,练习做。

6、指名交流

四、造句。

1、出示词语:渐渐地,越来越……越来越……。

2、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3、试着用两个词造句,要求如下:(1)渐渐地:(写天气的)(2)渐渐地:(写人物活动的)

(3)越来越……越来越……:(学习方面)(4)越来越……越来越……:(生活方面)

4、师生共同评议。

五、复习课文。

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六、阅读分析

做《阶梯阅读》两课,生独立完成、集体更正。

第十课时

教学要求: 七、八单元综合练习教学内容:

1、做七、八单元练习卷

2、讲评注意的地方

(1)容易错的字:“姿势”的“姿”是女字底不是贝字底,“台阶”的“阶”是左耳旁不是单人旁

(2)区别形近字:脑和恼、功和攻(3)多音字:调、给、落、爪、撒

(4)熟悉反义词,如:傲慢对谦虚、危险对安全、勇敢对懦弱、担心对放心、紧张对放松、集合对分散

(5)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时,要看前面“的”和“地”(6)阅读题要审题,理解内容后再答

第十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讲评存在的问题。

2、进行综合练习。教学过程:

1、讲评前几次试卷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的地方。

2、进行综合测试。

(1)容易错的字:娇嫩、姿势、纳闷、穿戴、拜访、摆弄、合拢(2)容易错的音:栖、匣

(3)容易错的形近字:矛和予、朴和仆

(4)作文要审题,看清给的要求,再下笔。要将人物的样子写清楚,事情要写具体

下载第七章 力 复习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七章 力 复习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案例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二历史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

    复习课教案(DOC)

    六年级复习课教案 易攀 第一课时:字词复习教学目标:1、巩固字词的音形义;3、校对、订正;第二课时:句子复习;学情分析:因为新教材在语文技能学校是缺乏系统性与;复习目标:;1、复习反问......

    复习课教案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中考回眸 1、 结合文章,理解第9段划线句子的含义?(2015四川《老师!老师》) 2、 结合上下文,品位下列句子的含义(2011义乌《父亲进城送梨......

    复习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复习课也应......

    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复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第六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56-80。 教学目标:1、查缺补漏。 2、建立联系。 3、提......

    复习课教案

    《企业的经营者》考点串讲 考点一: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探究情景:2010年1月26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行政权力的监督,主要还是要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

    复习课教案

    复习计划 襄阳区实验小学 刘希俭 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马上又要进入紧张又忙碌的复习了,为了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复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以便为其前面所......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全文5篇)

     一、考情分析:运动和力是安徽中考的必考题,每年至少有两道题涉及,每个题型均有涉及,主要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考察,分值为2—8分,考察的知识点有:惯性、摩擦力、二力平衡、受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