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修3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原为: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二)难点:(1)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三、设计思想: ①学法:
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②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通过设计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情境,提出要求,引导同学动脑,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教学方法,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把维扬文化作为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契入点,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使抽象的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
四、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引言)在外国人心中她是茶叶,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长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马俑
在中国人心中她是盘古,她是女娲,她是大禹,他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同学们,她到底是谁?
是啊,是我们的祖国,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板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引导过渡]提到中华文化你首先能想到的是什么? [课件展示]看到这些图片告诉我你的感受是什么?
[引导过渡]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外国人称我们中国为china,因为只有我们有china,这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魅力。首先体现在他的独特性,即在世界的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板书: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两个主要方面。
板书:
1、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
[课件展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盛赞中国文化,尤其崇拜孔子,他大声疾呼,欧洲人对中国“应该赞美,应该惭愧,尤其应该效仿”。1988年1月,世界各地75位诺贝尔得奖者在巴黎集会通过的《巴黎宣言》开宗明义地呼吁: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 年前,去吸收孔子思想。据说日本企业成功靠的是《论语》加算盘。新加坡的繁荣得益于重视儒学教育,那里的中小学普遍设有儒学课,讲授“四书、五经”。问:从外国人的眼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什么位置呢?中华文学艺术有何魅力让外国为之倾倒呢?接下来我们看看中华文学艺术的特点 [课件展示]你知道吗?(中国文学常识测试)
[问题探究]分成四小组,请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并分析文学艺术的特点 [老师总结]从瑰丽奇特的远古神话到《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此起彼伏,高潮迭起,连绵数千年。中国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而且有独特的魅力,我们一起来品位一下
(幻灯片)黄巢:《不第后赋菊花》
[问题探究]这首诗美吗?美在哪里?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为什么?试着将这首诗翻译成英语。看看能否有诗中的意境?试比较这首诗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者的感情有何不同?
[老师总结]同样是写菊,在不同文人的笔下,在不同的文章里,所渲染的色彩不同,情感的厚重不同,内涵的分量也不同。正是这品味,成就了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是中华文化中最有活力、最辉煌灿烂的部分之一。是其中的一朵异葩。[问题探究]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概括文学艺术的地位作用特点吗? [课件展示]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2)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风格: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3)文学艺术的重要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引导过渡]刚才我们品味中华文学艺术的味道,如果说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堪称独树一帜,那么我们的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史更是当之无愧的“独领风骚‘ 板书:
2、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 [问题探究]:科学技术知多少?(1)列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2)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有那些?(3)对世界的影响如何?
[合作学习]请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并分析科学技术的地位。播放视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都江堰 [合作学习]请总结归纳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和意义。(幻灯片)
2、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2)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引导过渡](展示地图)在华夏大地上诞生的中华文化受特定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方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板书: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情景设置]谁不说俺家乡好
[交流讨论]说说扬州的饮食文化。
[引导过渡] 扬州菜系的主要特点是:选料严格、刀工精细、主料突出、注意本味、讲究火工、擅长炖焖、汤清味醇、浓而不腻、清淡鲜嫩、造型别致、咸中微甜、南北皆宜。扬州厨师且精于瓜果食品雕刻。扬州菜中又以扬州三头为代表:红楼宴、三头宴、全藕宴是扬州菜的三颗明珠。我们看看不同区域文化的特色,[课件展示]你知道这是哪里吗?(民居建筑民歌类)
提示:1 贵州:屯堡
2.江苏周庄茉莉花3.;福建土楼客家山歌 4蒙古:毡房吉祥三宝 5陕北窑洞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学生活动] 分成四小组,请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问题探究](1)分析区域文化各具特色的原因,[老师总结](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问题探究](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课件展示]《狼图腾》探究草原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从地域上说,中华文化大致由黄河领域长江流域和草原文化组成,指北方草原特定历史地理范围内的文化。历史上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具有深远文化意义的事件。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为了增强军事实力适应战争的需要,毅然决定仿效北方的游牧民族,改“博衣宽带”的华夏服饰为上衣下裤的“胡服”,废除传统的车战,改学骑射。“胡服骑射”对中原民族服饰和军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蒙满入主中原,更将民族文化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它极大地促进了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华夏文化与胡族文化的融合,如果没有这种融合,就没有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而也正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使中华文化获得了更加蓬勃旺盛的生机,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学生回答](2)不同区域文化之问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引导过渡](背景音乐;爱我中华)在这片华夏热土上生活的是一个大家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既分裂又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板书: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板书:
1、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生活动]说民族特色的舞蹈和乐器
[提示]蒙古的舞蹈奔放,豪情,爽朗流畅;苗族的舞蹈,质朴,浓郁,风情再现;新疆的舞姿自由舒展,绚丽而精彩;彝族的铜鼓舞柔和而细腻;藏族的舞姿宗教色彩浓郁,长袖善舞;高山族的舞步简单而尽兴;
朝鲜族跳舞是轻快,典雅,动中有静 如朝鲜族的筒箫、哈萨克族的冬不拉、高山族的鼻箫、维吾尔族的手鼓、满族的八角鼓、傣族的象脚鼓、瑶族的长鼓、藏族的手抓鼓蒙古族的马头琴,哈萨克族的柯布斯等。
[老师总结]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板书:
2、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合作探究]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关系。[课件展示] 以维扬文化为例
材料一:明代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维扬文化以扬州为中心地带。世博“江苏周”闪亮扬州元素。在上海世博会“江苏周”文化活动中,我市雕版印刷、剪纸两项“世遗”以及漆器、清曲、杖头木偶、高邮民歌四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将向海内外精彩展示。各个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将现场表演绝活,让游客体验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维扬文化,尽享扬州文化瑰宝的迷人魅力。
材料二:扬剧的音乐属于联曲体。说到它唱腔刚柔并济的风韵,主要是蕴涵了花鼓戏曲调的轻绵细腻,香火戏曲调的阳刚粗犷,民歌的隽永清新以及清曲的情感多变。扬剧的表演艺术,一方面继承本地乱弹和扬州民间的花鼓、香火、秧歌、杂耍、龙灯、麒麟唱、荡湖船等歌舞艺术传统,另方面又从弋阳腔、昆曲、徽调等戏曲声腔吸取养料。材料三:鉴真图书馆由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发心建设,在国家宗教局和江苏省宗教局的关心及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于2008年元旦落成开馆。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佛学图书馆,鉴真图书馆纸本馆藏与数字化馆藏并重,一期设计藏书20万册,以佛学类书籍为主。鉴真图书馆主办的《扬州讲坛》系公益讲座,每月开讲两次,无偿面向社会大众开放,主讲者多为由星云大师直接邀请的中国文化界的名家,引导全民“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促进社会和谐。[提示](1)我国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板书:
3、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虽历经磨难,但从未中断,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问题探究](1)包容性的内容。(2)包容性的意义 [课件展示] 材料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互相驳难,却又互相吸收,吕不韦主持编撰了《吕氏春秋》体现了总揽百家的思想。“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易传·系辞下》)正反映了先秦百家学说互相包容荟萃的历史事实。
材料二: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羯、羝、羌、契丹、辽、金等民族的文化,都深深融汇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时期,充满生机的北方民族精神,为中原农耕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盛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时代,“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元稹:《法曲》)。
材料三:即使是对外域文化,中华民族最终亦能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批判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佛)、道三者得以长期并存,典型地反映了这一包容会通精神。甚至还以宽厚的心态接受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而耶稣传教士传进的科学技术,曾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回答](1)包容性的内容是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文化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结束新课】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板书设计】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
2、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1、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3、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总结】 【课后测评】
1.扬剧的音乐属于联曲体,一方面继承本地乱弹和扬州民间的花鼓、香火、秧歌、杂耍、龙灯、麒麟唱、荡湖船等歌舞艺术传统,另方面又从弋阳腔、昆曲、徽调等戏曲声腔吸取养料。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2.“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A.包容性
B.不平衡性 C.同一性
D.时代性
3.201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用国际先锋技术手段和一流舞美视效打造全球华人的梦想家园,在超越国界、种族和文化的无障碍沟通中,分享包容、友爱和温暖的共通人类情感。这充分说明()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文学艺术的这一特征反映的中华文化的特征是()A.博大精深
B.求同存异 C.兼收并蓄
D.源远流长 7.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①文化的独特性②文化的地域性 ③文化的民族性④文化的传承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应用,其特点是()①实用性②整体性 ③区域性④民族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9.为了更好地展现古代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风采,扬州市于2002年开始举办扬州国际经贸旅游节,吸引海内外旅游和其他行业的企业或个人来扬州旅、洽谈,前来切身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横吹、鼓、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作出了贡献 D.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11.“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一曲《龙文》扣动人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是这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答案] D 选择题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A A
D.②③④
A D A B A A C D
二、非选择题 12、2012年12月25日晚,土耳其中国文化年”开幕式演出“丝路新语”大型文化表演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商会剧场举行。拉开演出序幕的是北京舞蹈学院的《敦煌伎乐》,在悠扬的中国民乐声中,将绚烂多彩的敦煌文化展现在观众面前。中国青年琵琶演奏家赵聪女士和小提琴演奏家高参先生合奏的《飞天乐舞》,将中国传统乐器琵琶和西洋的小提琴完美融合在一起,中西合璧,别有韵味。北京京剧院的《盗仙草》展示了中国国粹的博大精深,眼花缭乱的花枪表演赢得阵阵掌声。中国杂技团带来的《球技》也深深吸引了土耳其观众的眼球。问题:(1)你感觉中华文化有哪些特点?
(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等方面。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第二篇:思想政治③必修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理解不同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相互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明白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教学难点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分析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华文化有两大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节课,我们跨越千年,体味了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新课教学
中华文化内容极为丰富,既体现在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特别提示:源远流长是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说的,博大精深是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前者侧重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来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后者侧重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来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下面我们从三个主要方面来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课堂探究:参考上述事例,结合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可否对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作出描述? 探究提示:(1)中华文化的特色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内容既反映上层人们生活,也贴近百姓;园林设计上呈现地域差异,南方园林多体现居者闲适心境,北方园林多呈现皇权的尊荣显贵;传统科技发达,许多古代科技居世界前列,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实现了科技划时代的发展。
(2)对世界的贡献: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及传播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元时期中国三大发明先后西传,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改造旧社会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马克思说过: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中国造纸术的西传结束了欧洲用羊皮纸的历史,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文艺复兴成为可能。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可以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个主要方面得到有力的证明。
1.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从瑰丽奇特的远古神话到《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此起彼伏,高潮迭起,连绵数千年。中国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而且有独特的魅力。展示四大名著、皮影戏、双簧。
教师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文学艺术成就? 学生回答:略。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中国文学艺术的作用、特点、地位。
(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总的说来,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哪些特点?
(2)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例如,作为文学艺术中的东北“二人转”,可谓家喻户晓。按照美学家王朝闻先生的说法,二人转“好像一个天真、活泼、淘气、灵巧、泼辣甚至带点野性的姑娘,既很优美,又很自重,也可以说是带刺儿的玫瑰花”。“二人转”从白山黑水的东北黑土地上热热闹闹地一直走到今天,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东北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足见其群众基础之深厚。它那粗犷、通俗、火爆的表演风格,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和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感,以及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舞蹈,正是二人转艺术别具一格的魅力所在。
(3)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注意:文学艺术,不仅仅包括文学,还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曲等多种形式。
点拨:相关链接说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内容博大,语言雅俗共赏,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皮影戏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组成部分,反映中华民族丰富的创造力。
如果说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堪称独树一帜,那么我们的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更是当之无愧的“独领风骚”。
2.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
(1)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相关链接”和教材第68页小字体,感悟中国古代科技的巨大成就。
(2)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3)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例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发现的数以万计的青铜兵器虽埋在地下两千多年,但挖出来后,仍然寒光闪闪,锋利无比。经过考古人员的现代技术分析和检验,发现兵器表面有一层致密的含铬化合物的氧化层,具有良好的防腐蚀功能。可见化学镀铬技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经产生。而且青铜剑的锋利程度简直让人难以想象。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青铜宝剑,有人曾作过实验,在桌子上放一叠纸,然后轻轻将剑从纸上拉过,一次居然划透19张纸。这把剑是用铜、锡、铅等金属制成的,各种金属的比例掌握得恰到好处,从而使秦剑坚硬锋利而富有韧性。中国古代的兵器制作技术在当时来说处于领先的地位。
课堂探究:选择你最熟悉的一项,谈谈自己的见解。
探究提示:从初创于商代、到真正创制于东汉时期的中国瓷器,是中国人为世界文明史的又一重要贡献。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我国的陶瓷业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其中比较著名的陶瓷产区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江苏宜兴、河北唐山和邯郸、山东淄博等。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气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在华夏大地上诞生的中华文化受特定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方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区域文化的绚烂多彩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1.我国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中国南北文化大致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的属于北方文化,长江以南的属于南方文化。北方崇尚简朴,南方追求华美,很大程度上也是地域特点造成的。北方冷而干燥,把毛毯、彩染布挂在墙上,显得温馨暖和。南方则挂不出这种效果,看了会浑身燥热,还老去闻是不是一股可疑的霉味。北方人睡坑,南方人睡床。
多媒体展示:民居建筑:福建土楼、蒙古毡房、陕北窑洞。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各区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的各地民歌,共同组成了中国民歌的宝库。正因为各个区域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才使得中华文化宝库的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带有明显自然环境特色和社会人文特点的地方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例如,戏曲文化也是呈现鲜明的地域性,海南主打琼剧,北京的京剧,河南的豫剧,广东的粤剧,陕北则是信天游,而各剧种之间又是相互借鉴吸收,取长补短。
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点拨:“相关链接”说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不同,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受自然条件和多民族社会历史条件影响较大。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博大的特征。
课堂探究:(1)你能从“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的意义上,说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吗?(2)如果把这些文化与你的家乡文化相比较,你还会发现什么新的特点吗? 探究提示:(1)受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说的就是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地处华东的江浙,由于地处水乡,区域内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吴越地区典型的开放性水乡文化特征。云南、贵州等地,由于区域内多山,加上云贵高原地势险峻,区域内生活着多个民族,造成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具有多样性、内敛性的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2)这些文化与我们家乡相比较,其特点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点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区域风情。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既分裂又融合,形成了今天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56个民族56朵花,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师设问: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舞蹈吗?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列举一些少数民族的著名曲目以及演奏的乐器吗?教材第70页课堂探究。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苗族芦笙舞;土家族──摆手舞;傣族──孔雀舞;哈萨克族──筷子舞。西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演奏乐器是手抓鼓;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演奏乐器是那依;彝族民歌──阿诗玛;高山族民歌──阿里山的姑娘,演奏乐器是鼻萧。
教师活动:播放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感悟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1.中华文化的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例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是古代的汉族、鲜卑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2)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例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为三大英雄史诗。
注意: 民族文化深深地体现着各民族的风俗和精神面貌,通过一定的物质展现,可以表现在建筑、民族文学、舞蹈、习俗、信仰、衣着等方方面面。
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地位:它们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4)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多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之所以为中华,已不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它彰显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课堂探究:(1)你还知道哪种少数民族舞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你能列举一些少数民族的著名曲目及演奏的乐器吗? 探究提示:(1)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活,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北疆以伊犁为代表,它的赛乃姆舞蹈,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的舞蹈成分,动作潇洒豪放,轻快利落,不时出现戛然静止和幽默风趣的小动作;东疆以哈密为代表,这里的赛乃姆音乐比较缓慢,节奏中保留了不常见的节拍,它的舞蹈动作稳重,手腕的变化不大,基本是半握拳式,在头上左右摆动,单步较多。由于各地区的赛乃姆风格特点不同,所以群众习惯在赛乃姆前面冠以地名以示区别,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手鼓在赛乃姆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掌握速度,又以响亮流畅的鼓声渲染气氛,鼓舞人心。
(2)蒙古族音乐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琴》。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向套曲形式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部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古典叙咏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乐曲和器乐曲340多首,长期流传于南北疆各地。维吾尔族的古老乐器是弹布尔,主要曲目为《乌扎勒》。哈萨克族著名的《玛依拉》《我的花儿》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教师提问: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原因是什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1)含义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包容性不仅表现在善于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精华,中国古代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互相驳难,却又互相吸收,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体现了总揽百家的思想;还表现在对外域文化,能敞开胸怀,批判吸收,如在中国古代,儒、释(佛)、道三者的神可以并祀于一堂。即使是近代,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学习西方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且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如汉代北方民族的器用杂物、乐器歌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司马彪:《续汉书·五行志》)。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时期,充满生机的北方民族精神,为中原农耕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漠北淳朴之人,南入中地,变风易俗,华洽四海”(《魏书·崔浩》)。盛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时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发挥得尤为淋漓尽致,“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元稹:《法曲》)。首都长安更是“胡化极盛一时”,胡汉文化互相融合,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生机勃勃。(2)意义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拓展思考: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谈一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力量有何新的理解?
(五)中华文化力量的表现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三、课堂小结
本框题主要从三个方面(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明确中华文化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因为它具有包容性特征,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无法比拟的,它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一定要继承好,发展好伟大的中华文化。
第三篇:思想政治③必修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西 宁 十 四 中
教师:金梅山电话: ***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名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理解不同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相互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明白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教学难点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实例,设计课堂讨论题目,制作课件等 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华文化有两大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节课,我们跨越千年,体味了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新课教学
中华文化内容极为丰富,既体现在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特别提示:源远流长是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说的,博大精深是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前者侧重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来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后者侧重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来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下面我们从三个主要方面来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视频《苏州园林》依据时间节选播放
教师设问:参考上述事例,结合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可否对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包括界的贡献作出描述? 学生讨论,提问
教师归纳引导
设计意图:目的让也学生知道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即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通过讨论,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通过组织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留给学生想学习的“悬念”。
学生: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根据自己的搜集资料的的结果,介绍中华文化的内容及对世界的贡献。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
学生成果展示;从瑰丽奇特的远古神话到《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此起彼伏,高潮迭起,连绵数千年。其中一幅一PPT展示.学生补充:中国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而且有独特的魅力。展示四大名著、皮影戏、双簧。教师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文学艺术成就? 学生回答:略。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中国文学艺术的作用、特点、地位。
PPT引出中国文学艺术的作用、特点、地位。
(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总的说来,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哪些特点?
(2)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学生成果展示:作为文学艺术中的东北“二人转”,可谓家喻户晓。按照美学家王朝闻先生的说法,二人转“好像一个天真、活泼、淘气、灵巧、泼辣甚至带点野性的姑娘,既很优美,又很自重,也可以说是带刺儿的玫瑰花”。“二人转”从白山黑水的东北黑土地上热热闹闹地一直走到今天,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东北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足见其群众基础之深厚。它那粗犷、通俗、火爆的表演风格,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和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感,以及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舞蹈,正是二人转艺术别具一格的魅力所在。
(3)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师补充 :文学艺术,不仅仅包括文学,还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曲等多种形式。
点拨:相关链接说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内容博大,语言雅俗共赏,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皮影戏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组成部分,反映中华民族丰富的创造力。
如果说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堪称独树一帜,那么我们的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更是当之无愧的“独领风骚”。
2.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
PPT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分析出 : 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长期处在世界的前列,对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读,写,练的综合能力 PPT展示都江堰
(1)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相关链接”和教材第68页小字体,感悟中国古代科技的巨大成就。
(2)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学生成果展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发现的数以万计的青铜兵器虽埋在地下两千多年,但挖出来后,仍然寒光闪闪,锋利无比。经过考古人员的现代技术分析和检验,发现兵器表面有一层致密的含铬化合物的氧化层,具有良好的防腐蚀功能。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区域文化的绚烂多彩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1.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1).我国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中国南北文化大致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的属于北方文化,长江以南的属于南方文化。北方崇尚简朴,南方追求华美,很大程度上也是地域特点造成的。北方冷而干燥,把毛毯、彩染布挂在墙上,显得温馨暖和。南方则挂不出这种效果,看了会浑身燥热,还老去闻是不是一股可疑的霉味。北方人睡坑,南方人睡床。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各区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的各地民歌,共同组成了中国民歌的宝库。正因为各个区域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才使得中华文化宝库的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带有明显自然环境特色和社会人文特点的地方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例如,戏曲文化也是呈现鲜明的地域性,海南主打琼剧,北京的京剧,河南的豫剧,广东的粤剧,陕北则是信天游,而各剧种之间又是相互借鉴吸收,取长补短。
具体表现PPT: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点拨:“相关链接”说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不同,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受自然条件和多民族社会历史条件影响较大。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博大的特征。
课堂探究:(1)你能从“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的意义上,说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吗?(2)如果把这些文化与你的家乡文化相比较,你还会发现什么新的特点吗? 学生分组讨论
师生总结:(1)受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说的就是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地处华东的江浙,由于地处水乡,区域内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吴越地区典型的开放性水乡文化特征。云南、贵州等地,由于区域内多山,加上云贵高原地势险峻,区域内生活着多个民族,造成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具有多样性、内敛性的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2)这些文化与我们家乡相比较,其特点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点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区域风情。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既分裂又融合,形成了今天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视频播放:依据时间节选《龙门石窟》
对此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你的观后感是什么? 学生成果展示:略 教师设问: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舞蹈吗?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列举一些少数民族的著名曲目以及演奏的乐器吗?教材第70页课堂探究。
小组成果展示:分析讨论苗族芦笙舞;土家族──摆手舞;傣族──孔雀舞;哈萨克族──筷子舞。西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演奏乐器是手抓鼓;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演奏乐器是那依;彝族民歌──阿诗玛;高山族民歌──阿里山的姑娘,演奏乐器是鼻萧。
教师活动:播放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感悟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1.中华文化的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例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是古代的汉族、鲜卑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2)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例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为三大英雄史诗。
注意: 民族文化深深地体现着各民族的风俗和精神面貌,通过一定的物质展现,可以表现在建筑、民族文学、舞蹈、习俗、信仰、衣着等方方面面。
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PPT:引出以下内容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地位:它们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4)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多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之所以为中华,已不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它彰显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课堂探究:(1)你还知道哪种少数民族舞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你能列举一些少数民族的著名曲目及演奏的乐器吗?
小组交流发言:(1)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活,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北疆以伊犁为代表,它的赛乃姆舞蹈,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的舞蹈成分,动作潇洒豪放,轻快利落,不时出现戛然静止和幽默风趣的小动作;东疆以哈密为代表,这里的赛乃姆音乐比较缓慢,节奏中保留了不常见的节拍,它的舞蹈动作稳重,手腕的变化不大,基本是半握拳式,在头上左右摆动,单步较多。由于各地区的赛乃姆风格特点不同,所以群众习惯在赛乃姆前面冠以地名以示区别,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手鼓在赛乃姆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掌握速度,又以响亮流畅的鼓声渲染气氛,鼓舞人心。
(2)蒙古族音乐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琴》。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向套曲形式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部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古典叙咏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乐曲和器乐曲340多首,长期流传于南北疆各地。维吾尔族的古老乐器是弹布尔,主要曲目为《乌扎
勒》。哈萨克族著名的《玛依拉》《我的花儿》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民族文化,通过学生自己的查阅,学生除了可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还可以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加强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实现了《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发展的重要标识的目标。
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教师提问: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原因是什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 PPT展示(1)含义
A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B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包容性不仅表现在善于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精华,中国古代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互相驳难,却又互相吸收,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体现了总揽百家的思想;还表现在对外域文化,能敞开胸怀,批判吸收,如在中国古代,儒、释(佛)、道三者的神可以并祀于一堂。即使是近代,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学习西方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且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如汉代北方民族的器用杂物、乐器歌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司马彪:《续汉书·五行志》)。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时期,充满生机的北方民族精神,为中原农耕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漠北淳朴之人,南入中地,变风易俗,华洽四海”(《魏书·崔浩》)。盛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时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发挥得尤为淋漓尽致,“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元稹:《法曲》)。首都长安更是“胡化极盛一时”,胡汉文化互相融合,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生机勃勃。(2)意义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拓展思考: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谈一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力量有何新的理解?(3)中华文化力量的表现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练习:PPT
三、课堂小结
本框题主要从三个方面(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明确中华文化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因为它具有包容性特征,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无法比拟的,它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一定要继承好,发展好伟大的中华文化。
第四篇: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1)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中华文化表现为各具风采的地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各地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即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又表现为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学生分析】:
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 使学生能理解中华文化的各种成就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位置; ②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过程与方法
①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② 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②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③ 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让学生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创中华民族的未来辉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学方式】: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联系实际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了解了关于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我们的中华文化从古至今走过了相当长的历程。我们常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么其博大精深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师:好,同学们让我们一同走进我们中华文化,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生:„„
师:相信四大名著我们同学都不觉得陌生了,都有哪些啊? 生:„„
师:没错,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那这四大名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什么方面呢? 生:„„
师:没错,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文学篇”。最近这一年里宫廷戏都很火,什么穿越剧啊、甄嬛传之类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大家肯定也注意到了里面用的瓷器是不是很好啊?如果我们谁有这么一个年代久远的瓷器,那可真是价值连城了。那我们看看我们的瓷器都有哪些。生:„„ 师:看到这些瓷器我相信大家更是为我们的祖先们创造出这么美的事物而自豪了吧?除了他们用的瓷器很有特点以外还有什么是我们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呢?想一想他们用什么写字,用什么作画呢? 生:„„
师:没错,就是国画以及我们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艺术篇。那除了这些瓷器以及书法艺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些皇家园林的壮观与美丽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
师:我们刚才所了解的文学、瓷器、书法以及园林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那么我们一同总结一下文学艺术的作用是什么以及我们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的特点。生:„„
师:我们说刚刚看到的书法以及园林艺术,还有文学作品等等,这些东西既不能吃也不能穿,那他们是满足我们什么方面的需求啊? 生:„„
师:没错,文学艺术的作用就是在精神方面。总结出来就是: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根据我们刚刚看过的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大家能不能总结出我们的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有什么特点呢?和作用呢? 生:„„
师:我们说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有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在作用上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看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想想我们中华文化除了这些文学艺术以外还有其他的方面么? 生:„„
师:是的,还有科学技术方面,我们中华文化的科学技术都有哪些呢? 生:„„ 师:没错,有地动仪、本草纲目、都江堰、日晷。那么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科学技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地位以及意义呢? 生:„„
师: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多年),贡献: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意义: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生:„„
师:我们都知道啊,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有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有云贵高原的滇黔文化、有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有西南的巴蜀文化以及山东的齐鲁文化等等。那么我们同学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文化的不同呢? 生:„„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的区域特征。那这些不同的文化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生:„„ 师:我们知道各种文化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着的,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生:„„
师: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从这句歌词中我们不难理解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然中华文化百花园中也少不了各民族对他的贡献。先让我们看看这些由古代的各种民族所创造的石窟艺术吧!生:„„
师: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还有克孜尔千佛洞。这些都是由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接下来我们一同看看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生:„„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师:让我们共同分析一下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关系以及意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说各民族之间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而是互相交流的,那么各民族文化的关系:(1)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借鉴、吸收,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我们国家的民族众多,只有我们团结起来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更有凝聚力,所以说意义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生:„„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样两个特点,那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
师:我们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了解到了关于古代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生:„„
师:没错,是流传下来的古籍中记载的,那么我国经过了那么多的朝代,并且不同的朝代有可能都是由不同的民族所统治的,那为什么这些古籍资料都能流传下来呢?原因就在于:汉字传承、史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那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呢? 生:„„
师: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那经过我们刚才的分析,包容性又有什么意义呢? 生:„„
师: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正是因为我们各民族的团结与繁荣才使我们的中华文化更具有竞争力,那么什么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力量呢? 生:„„
师: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②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③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师:好,看看我们这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课堂小结】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除了源远流长之外的有一个特点,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大家要知道形成这三种特征的原因以及意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的中华文化。在这之后我们还要知道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原因就是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对于包容性大家要理解他的内涵及意义,能够阐述中华文化的力量主要变现在那几个方面。【板书设计】: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文学艺术
2、科学技术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1、原因
2、关系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1、地位
2、关系
3、意义
(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1、原因
2、包容性
3、中华文化的力量 【课堂练习】:
1、(2010高考·广东卷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2.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得区域特征,这是因为()• ①自然条件不同
• ②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 ③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同 • ④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的不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五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案
九年级第二课第一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学设计 江阴市利港中学刘小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汉字的地位、特点、作用;中华文化的特点、作用;知道汉字与文化、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2、能力目标:
能运用史实说明与汉字相连的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灿烂的一页;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知道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进而热爱中华文化,激发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懂得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学难点】
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情感激励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图片导入:东方之冠:中国馆
图片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化的重要性
上海世博246个国家、国际组织的展馆,绚丽多姿,美轮美奂。各国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发展。学生思考原因。
以世博为线索,了解文化的重要性。
姓名与文化
1、“海宝”名字的意义
2、学生活动:我的名字:--------------;长辈给我起这个名字的用意是:-------------------------。
使学生感受名字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特点、作用
多媒体显示: 汉字字体发展史
江苏“苏”的繁体字“蘇” 澄江福地百福图
领会汉字的特点、作用,感悟中华文化的内涵。
小组竞赛
中华文化知多少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中华文化的作用
美国汉学家德克—卜德说:中国文化西传的结果,甚至“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了我们整个现代文明的基础。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高度称赞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据说日本企业成功靠的是《论语》加算盘。新加坡的繁荣得益于重视儒学教育,那里的中小学普遍设有儒学课,讲授“四书、五经”。思考: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得出结论
承担保护遗产的责任和义务
显示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视频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互动交流
1、列举一些江阴的名胜古迹、文化遗产
2、就如何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提 出自己的建议。
充分利用江阴本土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自豪感;承担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以世博为例说明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首尾呼应,贯穿“世博”这个线索,又使学生明确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课堂小结 练习巩固
由学生总结本课知识。练习巩固。
3、播放音乐《爱我中华》。
知识落实到位。
情感升华: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