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最后一头战象 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 最后一头战象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令人感动的情义世界——<最后一头战象>》。说教学内容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生命终结以前,再次披挂战甲,重回战场凭吊,庄严埋葬自己的故事。文章抓住战象嘠羧的神态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最后的辉煌和庄严。
说教学理念
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是在高年级阶段提出来的阅读要求,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文是一篇很长的文章,因此我这次努力做到的是对长文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体现长文短教的尝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教材,我确立了这样的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2、从课文的相关语句感受战象嘎羧的重情义的情怀;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说教学重点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要求,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重点:抓住动作和神态描写的语句,品析文章语言,体会课文的相关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战象的形象,指导感情朗读。
说教学特色 从整节课来看,这节课的设计基本上照顾到了语文基本能力的综合培养,课堂设计的特点最主要体现在两点:
1、在对三个场景学习的时候分别采取了自由读、老师范读、引读的不同类型的朗读指导方式,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互相结合、相互渗透的学习。
2、三个场面的学习用一根情感线索作为红线把几个片段联系起来,基本遵循熟读之后把握文本深层含义,进而提炼文章中心、总结写作手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理性的分析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说教学过程
由于文本较长,我安排了两课时的内容,这次具体来谈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第一课时
做到对课文的熟读以及字词等基础性任务的掌握,找出来自己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概括嘎羧在生命最后时光做了哪三件事。复述课文。
【设计思路】这样来安排,目的是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熟悉和情节的充分把握,能够整体来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也为下节课进行语言品析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真情导入
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在音乐的衬托下,回顾文章的背景、脉络,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
老师:(配乐)在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只有一头战象幸存下来了——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接着引导学生概括出来嘎羧预感到自己生命将尽所做的三件事: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板书)然后通过学生上节课的学习,对战象品质的理解回答,总结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第二环节:品读感悟(出示课件)
1、问题:速读课文思考,在战象最后做得三件事中,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嘎羧的重情重义?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2、学生速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动的一个场景进行学习讨论,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3、对三个场景的学习、探讨、交流: 场景一:重披战甲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战象嘠羧见到象鞍时“一下子安静下来”“吹去灰尘、摩挲”“ 泪光闪闪”(板书:摩挲、泪光)等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体现对象鞍的重视和珍惜,分析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场景二:凭吊战场
1、在学生谈了自己对这一部分的理解之后,老师配课件范读。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此时你就是嘎羧,重新回到战场,你“凝望”(板书)的目光中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范读文段: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进行表达训练。
2、引导学习一个关键的词语,战象嘠羧的叫声“欧——”(板书:吼叫),因为这个叫声中包含的含义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多角度的体验,充分的感受到嘠羧内心所不能言的那种情怀。(预设:二十六年来,它只能把的思念、伤心、孤独深深地压在心底,可是此时此刻再回战场,终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叫,这吼叫是在诉说什么?是啊,这叫声表达了对战友的思念,这是在呼唤战友的英灵,在告诉战友我即将陪伴你们了,这更是和乡亲们最后的告别啊!)
3、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老师指导,感悟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应该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的有关语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自身身份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悟,表达自己的感受,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场景三:庄严归去
1、老师引导到这一个场面,重点通过对“挖”(板书)字的反复出现和一些动作细节的体会,你能从中读出什么?理解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样挖下去的,学生总结出来是他的对战友的思念,是他坚强的毅力,让学生感受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老师紧接着引读,读出来他的疲惫,他的坚强,他的思念,他的重情重义。
2、学习完三个场景,让学生理性的回顾总结,作者是通过怎样的细节描写来体现战象嘠羧的“重情重义”的。(通过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板书:动作、神态。)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把对人物形象的感性学习上升到对文章的理性学习上,总结写作方法。
第三环节:情感升华
1、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战象死去时候的庄严。老师接着进行引导写话练习。
老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嘎羧走了,平静的走了,寨子从此也将恢复平静,可是我们的心却无法平静,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最深情的语言写下来吧。
学生写。学生练习展示——
老师总结:浴血卫国得幸存,垂暮不忘生时恩。岁月匆匆如流水,心似卵石沙中沉。这正是:山水依旧,我心依旧。与友长眠,英魂永存。
2、最后由作者的一句话,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升华,引起我们更多更深层的思考。并推荐阅读沈石溪相关作品。
【设计思路】语文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说板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
重披战甲:泪光、摩挲
凭吊战场:凝望、吼叫 重情重义(动作、神态)庄严归去:挖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头战象》复习资料归纳
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头战象》复习
资料归纳
www.xiexiebang.com 教材简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神秘的动物世界,感人的一段故事!嘎羧,抗日战争后唯一幸存的战象,26载的岁月催它年迈,知道自己大限已近,它重披当年的战鞍,告别村寨,来到昔日战场凭吊,又来到战友们的百象冢,自掘坟墓,庄严地将自己埋葬。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战甲”(第5~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复述条理:英雄垂暮——重披战甲——依依泣别——重回战场————自掘坟墓——庄严归去
句子解析:
①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真的是没有想到,一件象鞍竟然使急躁的嘎羧顿时安静下来!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寥寥几笔却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②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象鞍破旧,却仍然凝重华贵;嘎羧年迈,却仍然英武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对称的并列句式增强了语势,此句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③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里,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④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有谁能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嘎羧静静地为自己挖掘了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那“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的眼睛,让人揣想:它在告诉我们历史不能忘怀吗?它在期盼和平吗?……
⑤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嘎羧走了。从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头战象的善良与忠诚!它虽然只是一头象,却具有高尚的情怀,这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值得我们深深思索啊!
作者拓展:
1本文作者是沈石溪,他擅长写动物小说,写的动物主要是云南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动物。
2推荐动物文学书目。
中国作家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狼王梦》。
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
日本作家椋鸠十的《孤岛野犬》《赤鸟》。
三、《最后一头战象》复习材料
1、正音:势不可当、摩挲、扑喇喇、浴血搏杀
2、积累词语: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炯炯有神、威风凛凛、排山倒海、泣不成声
3、作者是沈石溪,我还知道他的作品《第七条猎狗》(课外书屋)
4、《最后一头战象》以时间为序,依次记叙了英雄嘎羧、重披象鞍、凭吊战场、庄严死去
四个感人情节。歌颂了战象嘎羧忠诚、重情义的高尚情怀。
5、(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对嘎羧
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忠诚、善良的高尚情怀。)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最后一头战象 教案
《最后一头战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读准生字、新词,理解“象冢、摩挲、箐沟”等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默读课文,学习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梳理课文内容。
3.抓住“重披象鞍”的这一部分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战象与象鞍之间的深情。教学重点:
把握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战象与象鞍之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战象与象鞍之间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板书:沈石溪。
你们听过这位作者的名字吗?知道他写的作品吗?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沈石溪写了很多的动物小说(出示部分小说封面),被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选自他的一本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出示小说《最后一头战象》的封面)。
沈石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我们这节课就要走近这一头战象,去体会体会它的情感。
现在,我们就开始上课吧。上课,同学们好!
二、谈话导入,了解战象
1.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战象吗?能帮助人们战斗的大象就叫战象。(教师相机板书:战象)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向我们展示的就是一头曾与战士们一起参加过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并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教师补充完课题)
2.让我们一起来呼唤一下它。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你快速默读课文,在读准生字新词的同时想一想,嘎羧是一头怎样的战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一边读一边可以在旁边写一写。写批注是六年级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也是一种好的读书习惯。
2.这一课有很多生词是我们第一次遇到,需要特别注意。李老师把它们列在了大屏幕上。课件出示:嘎羧 亢奋 摩挲 象冢 扑喇喇 箐沟 脊背 剥落 弹洞 铁镐
排山倒海 势不可当 英武豪迈优哉游哉(横线字注拼音)指名读——有问题的词老师带读——轮读——齐读。
3.那在你眼中,嘎羧是一头怎么样的战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课件出示:在我眼中,嘎羧是一头的战象,我是从感受到的。)
4.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试列小标题2个,剩余的小标题由学生概括,师书写在黑板上: 战象晚年
重披战甲
依依泣别
凭吊战场
自掘象冢
庄严归去
师:列小标题是一种较清晰的梳理课文的方式,同学们以后不妨试一试。
四、品读课文一、二部分
1.师:在大家眼里,嘎羧是善良的,是坚强的,是忠诚的,是英勇的(预设,根据学生回答)。那英勇善战的嘎羧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名读,课件出示:“士兵骑象杀敌„„势不可当。”
师:这段话是对战象杀敌情景的描写,句子中用了很多的四字词语,读好这些词能帮助我们读好这个句子。(用红色标注)
指名读,评价。
女生读——男生读。
师:是的,在战争中,象兵们用刀、枪杀敌,而我们的战象也以它的方式作战,就像一位——(英雄,板书)
2.师:英雄战象嘎羧有幸存活下来,二十多年过去了,它显得越发衰老,即将走向黄泉路啦,可是有一天,它突然变得十分亢奋,课文中有对嘎羧的亢奋的具体描写,你能找出来吗? 指名读,课件出示:“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什么东西。”
师:“亢奋”是非常兴奋的意思,谁能兴奋地来读一读?
师:你从句子的哪些地方看出了嘎羧的亢奋?
“两只眼睛烧得通红”——神态描写
“呕呕地轻吼着”——语言描写
“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动作描写
学生回答过程中进行朗读指导。
师:是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师:处于极度兴奋状态的嘎羧,见到象鞍后却一下子安静下来。出示:“没想到,嘎羧见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指名读。
师: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
4.师:一个象鞍使嘎羧的情绪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们就来看看这个象鞍。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写象鞍的句子,用“~~”划出来。
交流,课件出示:“象鞍上留着弹洞„„豪迈的气概。”
师引导读,回顾战争场面:
师: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看着这弹洞和血迹,嘎羧回忆起了当年的场景:“士兵骑象杀敌„„势不可当。”
师:象鞍上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味道,闻着这奇特的味道,嘎羧又想起了当年的场景:“士兵骑象杀敌„„势不可当。”
师: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这是曾经陪伴它作战的象鞍啊,那不再清脆的铃音重新唤起了嘎羧对过去的回想:“士兵骑象杀敌„„势不可当。”
5.师总结:象鞍破旧,却仍然凝重华贵;嘎羧年迈,却仍然英武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此时,英雄战象嘎羧要走向它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了,在这一路上又记载了嘎羧多少的记忆呢?下节课请你们的老师与你们一起学习。
板书:
战象晚年
重披战甲
最后一头战象依依泣别英雄
凭吊战场
自掘象冢
庄严归去
第四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doc
23、《最后一头战象》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质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3.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背景课件)1.激情导入。(播放视频)
2.嘎羧是这场战斗中唯一幸存的战象,也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3.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3课的课题,齐读。P121
二、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很长,有2000来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2.讨论交流,嘎羧在生命的最后历程当中做了哪几件事? 相机板书:披挂象鞍 重回战场 挖掘墓坑
3.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
4.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23.最后一头战象
抓事例 品细节 悟情感
一、诗文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为一位特殊的英雄而作的小诗,大家齐读。英雄垂暮近黄泉。重披战甲忆当年。打洛江边念战友。自掘坟墓共长眠。
读着诗中这一幕幕感人的壮举,一个响亮的名字涌上心头,这位特殊的英雄就是——嘎羧。(演示齐读)最后一头战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这最后一头战象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谁能说说战象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 2 的印象?谁用一个词语来说说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课件出示:这是一头──的战象。)师引导到重情重义上!
二、感悟文本
(一)嘎羧总体印象,读书方法指导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走进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悉心感受战象嘎羧的重情重意。请同学们们默读课文,思考哪些句段最能体现嘎羧的重情重意,又有哪些句段让你感动,就把它们都勾画下来,可以一旁写上你的感受。在读书之前,请同学们注意,这篇课文很长,我们要用一定的方法去读书,那就是快速浏览和用心品读相结合,谁来说一说什么地方应快速浏览呢?什么地方要用心品读呢?
(二)感悟文体,互动交流
学生默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同桌间进行交流。
(三)学生汇报,相机引导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相机指导,重点放在如下重点句段:
重点句: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1.从嘎羧见到象鞍时的动作表情你体会到了什么 ?(对战象来说象鞍就是战甲)
2.从“泪光闪闪”体验嘎羧的表面的安静,内心却波澜壮阔,多么深沉的的嘎羧,引导学生读文
重点句: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1.师:孩子们,人们是如此舍不得嘎羧,在这庞大的送行队伍中,(课件交互)有?有?有?(老人、小孩、妇女。)人们泣不成声。(村寨的每一个人都爱嘎羧)
村长来了,他在------(引读)嘎羧的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村长强忍泪水,对嘎羧说——
.老人和孩子来了,他们捧着-----(引读)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说——
可是嘎羧什么也没有吃,只——(学生接读)嘎羧绕着寨子走了第一圈,它是在—— 嘎羧绕着寨子走了第二圈,它是在—— 嘎羧绕着寨子走了第三圈,它是在——
重点句: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1.它久久凝望凝望着江面,他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他为什么要对石头亲了又亲?
师:是啊!在他的心中这不是一块冷冰冰的石头,而是有情感的亲人呀,4
分别了二十六年,再见面时怎能不亲了又亲!请带着你的体会去读。3.想象一下他在吼叫些什么呢?(呼唤灵魂,诉说思念,表达忠于战友之心)
4.学生同桌交流填空,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看到了()。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礁石,也许是(),也许是();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也许是在(),也许是在()。5.师读生填 6.生读师填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看到了(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日军)。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地);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的灵魂),也许是在(诉说对战友的思念),也许是在(告诉战友,它将来陪伴它们)。
重点段: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5
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
师小结:我们想说的太多太多。文中反复出现了一个关键词“挖”,从嘎羧的“一直挖”、“继续挖”、到“埋头挖”,通过一个“挖”字写出了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这些描写更加体现了这位垂暮的战象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
师:文中提到了几次怎样的“挖”?你从这些“挖”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对战友的思念和忠诚支撑着它在挖)它这是在自掘坟墓啊!
重点句“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1.凝望着天空,它又想对苍天说些什么呢?
2.在学生发言后师引导:二十六年前的那场战争,我一下子失去了八十多位亲人,让我成了(最后一头战象),而今战争不再,战象不再是战象。但二十六年来我从来不曾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虽然是(最后一头战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也要穿上我的(战甲)去我的(战场)去和我的(战友)会合。可我满腔的情义又能向谁来诉说,因为我是(最后一头战象)于是我只能凝望着天空,把这一切付诸于青天。
三、深情独白结束 课件《悲伤小夜曲》响起
师深情:嘎羧走了,村寨恢复了往日的静,但是村民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老师相信大家的心的心也久久的不能平静,多么重情重意的一头战象啊!它忘不了保护自己杀敌的战甲,它忘不了救回自己性命,并照顾了自己二十六个春秋的村民,它忘不了曾经洒过鲜血的打洛江,它更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我们还能说它只是一头战象吗?不,它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大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一个特殊的名字---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再见了,嘎羧。我们的心永远和你在一起!
板书: 最后一头战象 有情有意
战甲 战场 战友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实录
快速读文,概括主要内容
师:1943年,日寇侵略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被称之为“战象”。战斗结 7
束后,我方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活着,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你们在笔记本上写,老师在黑板上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师生写课题)
师:课前大家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大家快速看一下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学生浏览课文后概括,教师指导。)
师:刚才同学在说的过程当中都提到了一些主要的情节,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其中的一个情节?
生:课文写了嘎羧重披战甲来到了打洛江畔与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友一起同眠。
师:我们先来看第—个情节,他说嘎羧重披战甲,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战甲是保护身体的盔甲,而嘎羧披的是什么呢?
生:嘎羧披挂的是象鞍,可以说它是重披象鞍。
师:真好,我们就用他所说的这个词语。(板书:重披象鞍)一个“重”字,就把26年前和26年后的事联系起来了,语言多准确呀。那其他情节呢,刚才他还说了回到打洛江畔,这个情节你能像这样概括一下吗?
生:应该是“再回战场”。
师:你为什么要用“再”字? 8
生:因为它已经第二次回到战场。
师:多好啊,用词也特别准确。
生:它光荣归去。
师:这位同学特别会概括,他读懂了嘎羧的行为,光荣归去。(板书:光荣归去)我们再来看,这三个情节是嘎羧在临终前所做的事,那它在26年前战斗结束之后幸存下来这个情节,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
生:英雄垂暮。
师: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九死一生。
师:在战斗结束后,嘎羧幸存下来这个情节,我们能不能这样来概括呢?战后——
生:战后幸存。
师:真好,我们就用她所说的“战后幸存”。(板书:战后幸存)你们看,这么长的课文经过我们的思考、概括,就提炼出了这四个主要的情节,值得积累下来吗?
生:值得。
师:我看咱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把这四个词语抄写在笔记本上了,真会学习!同学们,如果你写完了,可以把这四个情节联系起来,用简练的语言再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先自己练一练。(生练习)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抗日战争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一头战象嘎羧,26年后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来到曾经和战友奋战的战场,最后光荣地 9
将自己掩埋的事。
师:这篇文章是长课文,又是小说,我们今后在概括小说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抓住主要情节或事件用简练的语言来进行概括。
深入读文,走进嘎羧内心
师:我们再来看这四个情节,这篇课文主要写26年前,还是26年后所做的事呢?
生:26年后的事。
战象嘎羧临死前最不能忘记的是什么(象鞍 战友 战场)师:你们看,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词语,每个词语背后都展现着生动的画面,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最打动你的情节,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想一想为什么?(学生默读,边画边思考。)
师:谁来说说“重披象鞍”这部分内容哪儿令你感动?
生:“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投影出示该句)我们一起来看,嘎羧和象鞍分别多久了?
生:26年。
师:26年再一次相见,文中用到了一个词语那就是——
生:久别重逢。
师:让嘎羧念念不忘的这位老朋友什么样啊?课文在第几自然段向我们作了介绍? 10
生:第九自然段。
师:让我们都来默读一下这个段落。让我们和嘎羧一起来看看这位老朋友吧。(生默读)老朋友就在眼前,嘎羧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呢?想象着这样的情景,这段话又该怎样读呢?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读)
师:这个词语念mosuo。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摩挲。
师:同学们,此时的嘎羧,是泪光闪闪啊,它会想——
生:老朋友终于见到你了。
师:它还会想——
生:没想到过了26年,还是这个样子,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战场见到了战友。
师:是啊,它忘不了它的战场,忘不了战友,更忘不了那光辉的战斗岁月啊,带着这样情感,这段话又该怎样读呢?谁再来读。
(指名读)
师:你已经走进了嘎羧的内心。同学们,嘎羧不会说话,它这丰富的情感我们是怎么体会到的呢?
生:我从泪光闪闪中体会到嘎羧的深情,因为人才会泪光闪闪,而嘎羧也泪光闪闪。
师:泪光闪闪是对嘎羧什么的描写?
生:泪光闪闪是对嘎羧神态的描写。
师:是啊,除了神态,还有什么也能让我们体会到这情感呢?
生:从“久久”这个词语也可以看出嘎羧对这个象鞍的情感。
师:除了神态还有什么?
生:还有动作,“吹去上面的灰尘”。
师:真好,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它内心丰富的情感。你看作者的话并不多,寥寥数语便可传情。
师:同学们,再回战场这部分哪儿最让你感动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这段话又表达了嘎羧怎样的情感呢?你能读出这种情感吗?自己练习。(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他这样读,让我们望到了这清波荡漾的江面,而嘎羧是凝望着,而且是久久凝望着呀!它都望到了什么呢?
生:我觉得嘎羧可能望到了26年前与战友奋勇杀敌的场景,可能望到了曾经战友洒满鲜血的地方。
生:他还望到了曾经的战友,他们曾经浴血拼搏的战场。
师:是呀,想象着这样的画面,这句话又该怎样读呢?谁来再试一试。
(生充满感情读)12
师:同学们,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你看“欧”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生:破折号。
师:破折号在这里面的作用是——
生:声音的延长。
师: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震耳欲聋的吼叫,许久——
(生齐读第二句)
师:你们读出了声音的震耳欲聋,嘎羧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呢?此时的嘎羧是伫立在昔日的战场,发出了这样的吼叫——(播放吼叫声)。从这吼叫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嘎羧对当时侵占我们土地的日寇的憎恨。
师:它一定忘不了这样的一幕场景。我们一起来读——
生: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师:想象着这样的场景,那第二句话又该怎样读呢?(指名读后齐读)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样子,原文中有这样的介绍:“嘎羧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嘀嘀嗒嗒地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像脱水的丝瓜。”就是这样一头老象重回战场之后,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生再读)
师: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文中还这样写道:“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读的是一头老象,而你们读出的是——
生:一头年轻的战象。
师:焕发了青春英姿的战象。我读的是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张开眼睛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是曾经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战象。
师:我读的是精神萎靡、即将辞世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我读的是英勇豪迈的战象。
生:我读的是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的战象。
师:同学们,就把你们心目中这头英武豪迈、奔赴战场的战象读出来吧。(音乐起)
(学生配乐朗读全段)
师:我们再来看,这段话和刚才那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谁来说一说?
生:写法上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抓住了动作和神态。
师:除了动作、神态,回到战场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样的描写?
生:这一段还有关于嘎羧的声音描写。
师:“光荣归去”这部分内容有没有让你感动的语句呢?谁来给大家读你所画的句子。
生:我找的是这句“土坑约有3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这句写嘎羧凝望着天空,14
它仿佛期盼着和平。
师:你读出了这段话背后的情感,课文中有这样的介绍:大象是—种有灵性的动物,每头象都能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回到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但嘎羧没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嘎羧和其他公象奋勇杀敌,是村民们把嘎羧从鬼门关里拉了出来,嘎羧十分怀念和它浴血搏杀的战友,它要跟它们躺在一起,永远不忘这段历史,记住这些英勇杀敌的战象。
师:和战友们在一起是它最大的心愿。
整体读文,总结写作方法
师: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嘎羧最后的生命历程吧。一日做士兵,终身为战士,嘎羧26年后,忘不了它的象鞍。你来给大家读读。(音乐起)
(生配乐读重点段一)
师:26年了,它也忘不了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谁给大家读读。
(生配乐读重点段二)
师:同学们,最后嘎羧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嘎羧逝去了,它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静静地想,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它留给我们的是它的善良和忠诚。
生:它留给我们的是和平,因为它和它的战友用生命保护了这片土地,捍卫了和平。
师:它在祈祷和平啊!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嘎羧的形象就理解到这 15
里,相信通过下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它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作者表面上是在写动物,其实更是在写他内心的这份情感啊!难怪作者这样说——(投影出示:“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荡涤灵魂。——沈石溪)一起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除了对嘎羧的形象有这样的认识外,在写法上我们又有怎样的收获呢?
生:我们要注重人物的动作、情感和声音,还有神态。
拓展阅读,体会动物情感
师: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
生:沈石溪。
师:我们可以阅读他的《斑羚飞渡》《第七条猎狗》《红奶羊》《虎女蒲公英》;一定会更深刻了解刚才读的那句话。
师:我们看作业。第一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必做)。第二项写出主要内容(必做)。第三项,阅读沈石溪的作品(选做)。从他的作品当中我们感受他带给我们的人性的优点和生命的亮点。
第五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3、最后一头战象
(第一课时)
东四九条小学
荣建伟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准生字新词及重点句段,流利朗读课文。
2.理解题目,理清课文脉络,通过把握主要情节归纳主要内容。3.通过质疑、补充课外资料和反复阅读,初步感悟文本。教学重点
归纳主要内容,感悟嘎羧的战象身份。教学难点
提炼主要情节,归纳主要内容。初步感悟文本,并读出自己的感受。教学准备 预习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二、检测预习情况 正确流利朗读
1.浏览课文,注意预习时标注的字音和易错字形,再想想课文写了什么。2.反馈预习情况:
(1)检测字形掌握情况(2)检测字音掌握情况(3)检测句子读正确情况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嗄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结合这段文字,说说:()的象鞍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凝重:①(声音)浑厚;②端庄,庄重;③浓重。
三、梳理课文脉络 归纳主要内容
1.快速读课文,反馈课文主要写什么 2.梳理课文,提炼主要情节
(1)引导结合相关内容,用简练的四个字来概括一个主要情节。
(2)小组学习:找到相关内容,用简练的四个字来概括其他主要情节。(3)引导想象当时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战友的情景,读出初步感受: 出示: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3.归纳主要内容
把这四个主要情节联系起来,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结:读篇幅较长的课文,可以用提炼主要情节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
四、质疑引入学习感悟战象身份
1.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2.依学生质疑的问题导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感悟嘎羧的战象身份 出示: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1)读:理解战象的意思
(2)读:感受战象作战时英勇无畏
(3)读:感受战场上,战象作战那排山倒海的气势不可阻挡 3.结合资料丰富感受
它的脖颈被刀砍伤,一颗机枪子弹从前腿穿过去,浑身上下都是血…… 出示:()的战象
通过了解嘎羧的身份,初步感受整篇文章的内容,写下自己的感受,做简单的笔记。
五、总结
1.说说课题的意思。再读课题。
2.引导围绕课文内容继续质疑并梳理,下节课带着问题深入学习。3.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初步读出感受。
(3)找出具体描写嘎羧行为的语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板书设计:
战后幸存
重披象鞍 23 最后一头战象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