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之审题教案

时间:2019-05-12 23:2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作文之审题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作文之审题教案》。

第一篇:初中作文之审题教案

初中作文辅导

(一)——审题

(一)审题

审清题意: 审题,就是动笔前,认真读题,对题目中每一个字和标点(有的题目中含有标点)都要认真阅读。

每一个作文题目对作文内容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在习作时要弄清这种限制,也就是要弄清范围。一般有这样几种范围。

1、时间范围。有的题目,从时间上规定了写作范围,我们审题时就应该审请时间范围,这

种规定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取材的时间界限如《难忘的一件事》。二是启示了所写的内容时间跨度,如《午饭前后》。三是限定了所写内容的特定时间背景,如《中学趣事》。

2、地点范围。作文题目中常常出现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它们往往对所写内容的地点背景作了明确的限定。如《农贸市场》。

3、对象范围。如《我熟悉的人》、《我的益友》。

4、内容范围。这是指对事件的限制。如《老师二三事》。

5、数量范围。有些题对所写人和事物都作了数量上的限定,我们要确定它的数量范围,按照题目规定的数量要求去写作。如《学校生活二三事》。其次就是要找准“题眼”。我们把它找出来,也就是找到了写作的重点。如《一件难忘的事》这个题目,“难忘”就是题眼。有的题目比较含蓄,我们更需注意什么是关键词,把意思领会清楚。比如《我的“傻”爸爸》,这个“傻”字是反语,表面是傻,实际上是不傻的意思。

第三,确定体裁。记叙文包括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四种主要体裁。

如果碰到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先填充,再一步步来。

(二)写作步骤

一、定好中心

1、中心要有意义的健康的。一篇文章赞扬什么(或歌颂什么),批评什么(或揭露什么),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都应该使别人读了以后受到教育或启发。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这篇文章就是有积极意义的。

2、中心要集中。一篇文章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不能分散,不能有二个(或多个)中心。

3、中心要新颖。要善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来考察材料,做到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中深深地挖掘出他人从未曾发现的新的思想内容。

确定中心思想,有的可直接从题目中看出,如《勤俭节约的奶奶》、《我爱家乡的秋天》等题目作文,确定中心思想必须符合题目的要求。有的作文题目设有直接规定中心思想,但是规定了确定中心思想大致的范围,如《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件事教育了我》等题目,确定中心思想比前一种情况有较大的自由,但也必须受规定的范围的限制。有的作文题目完全没有涉及中心思想,而只规定了在什么范围里选择写作的材料,如《课间十分钟》《我的爸爸》等题目,但要避免中心思想不明确的毛病。

二、选好材料

写一篇作文,在审清题意、定好中心之后,就要按照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凡是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要抓住,凡是与中心无关的材料要舍弃,凡是能够深刻表现中心的材料是我们选择的重点。

选取作文材料,还要注意几点:

1、材料要真实。我们作文要尽量写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事情,这样方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当然,要求内容真实,并不排斥文章中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2、材料要典型。有时候可以选用的材料很多,我们就要通过比较进行分析,从这些都可用的材料中挑选出最能反映中心思想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材料一般都是十分典型的材料。

3、材料要具体。写作文时,一定要把所写的人(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物、景等写具体写生动。因此,我们所选的材料内容一定要具体、丰富、周详,这样写文章时才能达到写具体写生动的目的。选择材料

练习。

按照作文题《我的老师》所提供的材料,想一想为了表达下面的中心思想可以选取哪些材料。⑴xx老师是一位头发花白、衣着朴素、和蔼可亲的老教师。

⑵他酷爱学习、学识渊博。家中书架上放满了书,晚上常常读到深夜。

⑶他备课十分认真,常到深夜。

⑷他讲课抑扬顿挫,生动有趣,善于启发同学们思考。

⑸他批改作业从不马虎,学生优秀的作业常常受到鼓励,发现有错误的作业,常找学生来当面批改予以指点。

⑹他指导我们办《红领巾》文学报。

⑺他常和学生家长联系,把学生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告诉家长。

(1)中心:我非常敬爱我的老师,他是一位教书育人的好老师。准备选取的材料(只写序号):

(2)中心:我非常敬爱我的老师,他是一位事业心很强、十分尽职的老师。

准备选取的材料(只写序号):

(3)中心:我非常敬爱我的老师,他是一位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好老师

准备选取的材料(只写序号):

三、列好提纲

确定好中心,选择好材料以后,还应该对材料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样开头、结尾和过渡,都需要认真构思,进行整体设计,这就是布局谋篇。为了防止写作时疏漏、零乱,我们就需要把构思的内容编写出写作提纲,然后按照写作提纲一段段地写。

写作提纲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作文题目、中心思想、重点、段落层次等。

四、撰写初稿

完成上述四个步骤后,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篇文章的大致轮廓,把它写出来就是文章的初稿。动笔写好初稿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要按照写作提纲一步一步地写,注意开头、结尾、过渡、详略等。

2、怎样想就怎样写,尽量一气呵成,遇到用词造句有困难,可先空开,继续写下去。

3、文句要朴实、明白、通俗,有真情实感。注意用好标点符号。

4、作文中注意照应文题,恰当地点明中心。

作文审题类型:

1、命题作文[完全式、填充式(半命题)、倾向式(材料+题目)]

2、材料作文(文字材料、图画材料)

3、话题作文(联想想象型、比喻象征型、定向暗示型、关系型)

一、审题应怎样切合题意呢

“切合题意”是作文审题必备的忠告.忠告考生务必准确审题.审题的本质就是正确把握行文的方向.面对话题作文,考生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首要问题.如果出发的方向错了.那无论行进中如何经营都无济于事。

为此我们提出三个切题具体要求:

a、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实际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貌合神离.b

c作文题的命题寓意.、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明显的相似语句.、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过渡、结尾等处处都应体现

二、审题三忌: 一忌无视材料或话题,另起炉灶;

二忌游离话题,喧宾夺主;

三忌主旨不明,云山雾罩。

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归纳: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问题:分析这则材料,至少提炼出两个观点

1:

2: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问题:分析这则材料,至少提炼出两个观点来确定写作立意

1:

2: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二】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问题:分析这则材料,至少提炼出两个观点来确定写作立意

1:

2: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问题:分析这则材料,至少提炼出两个观点来确定写作立意

1:

2: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分析】赞美的力量

四、由物及人法。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问题:分析这则材料,至少提炼出两个观点来确定写作立意

1:

2: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问题:分析这则材料,至少提炼出两个观点来确定写作立意

1:

2: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审题立意强化练习:

(一)材料作文

材料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问题:分析这则材料,至少提炼出两个观点来确定写作立意

1:2:

【分析】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材料

2、(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二)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问题: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提出主要论点和分论点。每个论点举1—2个论据

【分析】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比如你欣赏老黄牛还是千里马,我们的时代需要老黄牛的精神,千里马的速度。因此,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二)命题作文

1.题目:破例。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记叙文。破例,义为打破常规。有的常规不能打破,如法律,纪律、乡规民约等。有的常规则可打破。根据题意,写“可打破的常规”。“可打破常规的事”或“应打破常规的事”,如果出现了,即为改本创新,即为新人新事。如某老实巴交农民,居然经商;某墨守成规的老先生跳起了的斯科;某学生迟到,班主任还表扬了他,某厂长改革人事制度,辞退了他的舅子等等。

2、议论文。①可以正反两方面分析。有的“例”不可破。如领导干部要廉洁,老师要为人师表。执法者要带头维护法律尊严等。有的“例”则应破,如请客送礼等不好习俗,陈旧的规定方法,束缚生产力的操作规程等。②可以把“改革就要大胆破例”(当然是存不合理的例破束缚生产力的例)作为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例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实行“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小学生文化考试废除百分制,小学进初中废除升学考试等。

2.以《我的精神空间》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构思提示:这个文题侧重于自我和内心,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爱和恨,可以写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可以写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挫折时,是何种信念支撑自己一步步向前迈进,走向成功的。写散文,可以写自己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如何寻找美、发现美、享受美的。写议论文,可以就“精神寄托”在我成长中的重要性、必要性来谈感受,启示人们在物质富裕的同时要重视精神空间的构建。

3.以《心灵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构思提示]这是关于人和自然的话题,大自然是富有的,美丽的,我们的心灵也常常因为大自然而变得富有而美丽。如果你有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大自然就会成为最美的图景。自然怡情,山水养性,写作时要善于“缘象驰想”,即在表现客体时,加入人的思想感情,力避纯客观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再现,力求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为自然山水增添人格内涵。阅读自然其实就在感悟人生,文章可写自己钟情自然的情感、经历,或编故事,或书写自己从自然中悟出的哲理,可议论、抒情,可写小品、杂感,形式可以多样,但切忌以概念化图解话题,应用具体形象来表达情思,写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关心自然,回归自然、描摹自然、享受自然,祟尚“天作人合”,早已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隐逸侠士的共同“爱好”,也是今天人类的生活追求。什么自然景物、自然风光,春秋平原之景、夏季的火热之景、冬季的银装素裹之景等等,常散见于“随笔”、“散记”、“游说”、“诗歌”等各式作品之中。人类在自然之中或寻求心灵的洗涤,或寻求启发。自然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人类离不开自然,题中的“心灵”主要是指人在“自然”中的感受。所以,本话题应阐述“自然”与“人的感受”之间的关系。

4.有一句名言:最重要的一个词是:“我们”,最不重要的词是“我”。你对这句名言有何看法?请以“我和我们”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文章体裁不限。

审题提示:

“我”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个人的力量比不上集体的力量。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科学分支越来越繁多,社会分工也随之越来越精细。个人的智力、能力、精力是有限的,谁也不可能事事精通,面面俱到,所以更需要集体的力量。反过来说,在“我们”中每一个“我”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只有一个个“我”组合起来,才有“我们”,没有“我”也就没有“我们”,所以,在集体中,“我”也要认请自己的位置,明确不同的分工,和别人很好的协作,才能建立一个和谐、有着无穷力量的集体。而相反的,如“三个和尚”的故事,那就是没有处理好“我”与“我们”的关系。

在写作时,我们可写成议论文,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可编故事,形象说明二者的息息相关。

(三)话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食指在《相信未来》一诗中写道:“当蜘蛛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是啊,人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当遭受挫折时,你是否还相信未来呢?请结合自己的实际,以“未来”为话题范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题目:

文体:

立意:

【构思指导】

每一个人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食指的诗以形象的语句表达出了他对未来的看法,同学们又是应该怎样来思考和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呢?可以叙事,在事件的叙述中含蓄地表达自己对未来的观点;也可以抒情,抒发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之情;还可以议论,阐述“相信未来,就要走好今天的每一步”。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国古代的很多智慧结晶在成语中都有所体现:“蚍蜉撼树”、“以卵击石”等成语表明实力悬殊的搏斗只能以弱小的一方失败而告终;而“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等成语则表明坚定不移的决心、毅力和力量可能战胜自然。

这些成语揭示的规律今天依然适用,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规律呢?请就“力量大小与成功的关系”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题目: 文体: 立意:

【思维点拨】

这个命题非常新颖,要求写作者进行辨证的思维。“力量大小”与“成功”的关系一般成正比,有时却不是这样。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哪座山峰高过意志这座山峰;没有哪条路比脚更长。要写好这篇文章,作者需要糅和力量、意志和成功三要素,对这三要素进行辨证的分析,揭示出成功的本质含义。

[写作提示]:成功的因素很多,力量大小仅是其中之一,因而不能抛开其他因素来谈力量大小与成功的关系。比如,坚定不移的决心,持之以恒的毅力;再如,自然条件,外部环境;

又如,主观上对成功的看法、定位等等。在“力量大小与成功的关系”中,只要加上不同的因素,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同时,要正确看待材料中几个成语表明的规律,一是它们出现在我国古代,时代不同了,事物会发生变化;二是它们中有的本就是寓言、故事,当初只是以其寓意给人以启发,而不具备规律的普遍性。

基于以上两点,构思这篇作文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写出令人信服的文章来。审题立意范例

.水,滋润万物,是生命之源,暴雨倾盆,江河泛滥,也会带来灾难。水,看似柔弱,却能把坚石滴穿;汇成洪流,更能穿峡破谷,一往无前。水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流淌着古往今来多少悲欢。?

请以“水的联想”为话题,写一篇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审题提示:运用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如相似联想(联想性质上、特点上、时间上、空间上与之相似的事物)、对比联想(联想与之相反或对立的事物)、因果联想(由因到果或由果溯因)等,这样才便于打开思路。

提示20个角度如下:水的形态、滴水石穿、海纳百川、水流不断向前、波涛动荡起伏不定、海浪拍打岩石、池塘逐渐干枯、瀑布从峭壁上一跃而下、水的形成过程、水的作用、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水晶莹清澈、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涸、载舟覆舟、水往低处流、冲破堤岸泛滥成灾、流水不腐、装进什么容器就呈现什么形状、水能溶解多种物质、水的经历。

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发散联想,可以形成以下立意:

1、从水的形态展开联想,水有晶莹的水滴,也有汩汩的清泉,也有潺潺的小溪,还有辽阔的海洋。联想到人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组成了人类社会。

2、由滴水穿石,联想到学贵有恒,学贵有专。

3、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联想到善于接纳别人、虚怀若谷才能壮大自己。

4、由水流不断向前,奔腾不息,联想到人生应积极进取,人生应不断追求。

5、由波涛动荡,起伏不定联想到人生有起有落,要正确对待成败得失。

6、由海浪拍打岩石联想到为人不可太刚,刚者易折,以柔克刚,刚柔相济。

7、由湖泊、沼泽、池塘安于平静而逐渐干枯联想到人生不能只追求安稳。

8、由瀑布从峭壁上一跃而下联想到人生不应在平坦中徜徉,越是遭受挫折,越要放声高歌。纵然碰上一百次崖壁,拐上一千道弯,跌上一万个跟头,目标不变,信念永恒。

9、从水的形成过程看,由高山上的雪,融化成水,蒸腾成水汽,变幻成不同形态的云,最后又变成雨落到地面。一滴水的形成要经过多方面的酝酿,一个人的一生也必须经历种种艰难曲折的过程才会成熟。

10、从水的作用看,能滋润万物,那么人也要像水一样,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11、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明智的人要善于以小见大,以所见知所不见。

12、水晶莹清澈,好人一生平安,心灵纯洁、晶莹剔透的人,最终能有七彩的人生。

13、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投身于社会才能拥有自我。

14、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作为领导者,要取信于民,依靠民众。

15、水往低处流,人类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否则会自食恶果。

16、水能冲破堤岸,泛滥成灾,人类如果不加约束,只想得到彻底的自由,一定会害己害人害社会。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18、从水的性质联想,水装进什么容器就呈现什么形状,为人处事应随和,富于变化。但是,从反面来看,也可以看作是见风使舵,这种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又是大多数人所鄙视的。

19、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做人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这样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种种不平、不公,化解怨愤。

20、从水的经历看,高山的雪水,穿越悬崖峭壁,经过层沙积土,有巉岩阻挡,有暴风雷霆,但也有芳草斜阳,夹岸桃花。我们的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快乐中要感谢生命,痛苦时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让人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

“水的联想”漫想“立意”可做如下整合:

第一,谈学习的:

2、17

第二,谈为人处事的:1、3、6、11、12、18、19

第三,谈人生哲理的:4、5、7、8、9、10、13、20

第四,谈社会的:14、15、16

第二篇:作文之审题立意教案

作文之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仔细的阅读和观察题目,然后思考,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快速作文要求在一两分钟之内完成审题任务,确定文章立意,不但要求对作文题目把握得准,而且要求速度快捷,不能磨磨 蹭蹭、慢条斯理地去分析和揣摩。

立意就是确立写作的目的意图并从具体的材料中提炼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立意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1、总体认知法

这是审题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法,这种方法要求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揣磨、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目。

在题目中的每个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因此,在审题时要弄清词语 的具体含义及其与其他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 的人,而 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再 如“我班最近发生的一件新鲜事”这个句子的宾语告诉我们作文要写的是一件“事”,是什 么样的事呢?不是平常的小事,也不是一般的好事,而是“新鲜”事。这种新鲜事不是许多 件,是“一件”事,而且不是过去发生的,是“最近”发生的。同时,“我班”又对事 情发生的空间进行了限制,在作这个题目时忽略了哪一个词都容易造成文不对题,所以审题 要全面地进行分析。

2、捕捉题眼法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的关键之处。审 题 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与重点。在大多数情况下,题眼往往是由题目中的定语或 状语来充当的,如“我们的新班长”,“新”是题眼,但是有时也有中心词作题眼的,如“ 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在进行写作时,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捕捉题眼。

3、题意引申法

有些作文题目的词语除了具有表面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象征含义,对于这类文题要仔细寻 找其字面意义的背后隐含的某种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这类题目往往是以某种自然景物作为 题目,如《路》、《小草》、《雪花》、《春天》、《牵牛花》、《落叶》等,这类自然景 物往往与人的某种主观感觉相契合,形成某种对应关系,如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 莲”象征君子的庄重正直、冰清玉洁、自尊自爱的品格。

此外,还可以采用作文给定的提示标记进行审题,即所谓标记法或采用求异的思维进行审题,即所谓化凡出新法等,总之审题的方法很多,在写作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依据写作的内容与 表达思想等需要,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方法,以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具体做法是:先符合题意。若是话题作文,则围绕话题立意。若是命题作文,则分清类型,题目即观点,铺展成文即可;题目为论题,确立自己观点;比喻类比型,联想社会人生。再选择角度。话题作文,角度众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点深入即可;命题作文,就自己初步形成的观点问几个“为什么”,找出答案,从中确立的新观点便有了新意。如还有余力(时间),便可入室详察,无论何种文体,都对已经有新意的观点再作深究,从两个角度去想:“为什么”、“还有什么可补充的吗?”,往往,“别样的风景”会扑面而来。

以命题作文“打开另一扇窗”为例。入门者只空谈“打开另一扇窗能有新的发现”,登堂者会把另一扇窗的内容具体化,入室者则想着从这一扇窗和另一扇窗的比较中探出新意和深意。

从这个意义上讲,审题工作岂不是打开一扇扇新的窗口吗

话题作文审题三要素

一. 全面把握话题材料

现在我们说不要在审题上为难,不等于不要审题。如果说,现在的话题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尽情奔驰的广阔的大草原,那么审题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我们全面把握材料中心,在材料中找出控制骏马奔驰的缰绳。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命题的意图吃准,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材料,在写作的时候能够抓住材料的中心,不会顾此失彼。比如有这样一道题:

有人说,有什么都不要紧,千万不要有病;没有什么都无关紧要,千万不要没有钱。也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请你以《我看钱这东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拿到这样的题目以后,如果不假思索,提笔就写,很容易写到大谈金钱的作用,弄不好还有拜金主义的思想流露,那就和命题者的意图大相径庭了。材料告诉我们金钱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两个“有人说”的是不是正确,有没有偏差呢?这个就需要我们对材料进行一些分析,从材料的整体高度把握作文命题中心。这两个“有人说”肯定了金钱的作用,但对金钱过分强调。没有钱固然不方便,但钱是不是人的唯一生存条件?这种说服代表了许多人对金钱的认识误区。这个话题作文的命题意图显然是要我们去阐述充分肯定金钱的作用,但是也要阐明对金钱的正确态度,即要合法地追求金钱,正确使用金钱,让金钱给自己、家人和社会带来幸福。这就是全面把握材料,让文章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纵横驰骋,而不游离于命题之外。

二. 认真分析话题材料

正确的作文切入点的选择,来源于对话题作文材料的科学分析。我们要想作文能够取得成功,就必须在构思之前对作文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应该这样说,一篇升学作文题目,凝结着命题专家的大量心血,材料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许多深刻的内涵。如果我们视而不见,或草草浏览,就很难把握文章的中心,想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就非常困难了。去年扬州市的中考作文题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道题目:

“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果你在生活当中处处留心,认真观察,勤于思考,那么你就可以获得许多知识。请你以此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篇文章。

我们要想很好地把握文章中心,就要对这个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材料告诉我们,学习知识不仅仅从书本上学习,在生活当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学习。而这个知识的学习是“处处”可以,面广量大,这就给考生以广阔的材料空间,似乎什么都可以写,写什么都适合。其实不然,这个材料里有几个要素必须要认真分析:“处处”仅仅是第一个出现范围要求和提示,下面还有“留心”,认真观察,也就是告诉我们出现在作文里的材料必须是在你的生活当中自己“认真观察”而来的。如果是道听途说,从书本上看来的,你就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还有下面的“勤于思考”,如果你就事写事,没有经过思考,没有对这个学习过程进行理性化思考,你就不能够深刻地反映这个过程。也就是说,你的发展级等级分就有可能拿不到。所以认真研读材料,认真分析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三. 认真研究作文要求

经过上面两个审题环节,你如果认为就完成了审题,你就大错特错了。许多学生的文字功底很好,材料也选得不错,就是没有按照要求去写,结果也令人唏嘘叹息。

现在作文要求非常宽泛,文体你可以自由选择。但是不等于没有要求!你如果选择了记叙文的体裁,你就必须老老实实地按照记叙文的规矩去写,如果你选择了议论文,你就有论点、论据、论证老老实实地写下去。千万不要说明和记叙分不清楚,抒情和议论搅在一块。写诗歌必须要有形象和意境,写戏剧一定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所以我们要在审题的时候,把作文要求认真研究,仔细看清,发挥自己写文章的长处,注意扬长避短,就能够写出最能反映自己作文水平的好文章来。

最后我们还要仔细看一看作文总体要求。比如去年扬州市中考题说:“请你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个“此”就是上面材料所反映的全部内容,也就是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扣住“生活”和“学问”,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即使试卷要求这么明确,但是还有不少的考生,通篇不谈生活,一字不提学问,更没有写到观察和思考,另砌炉灶,成了“脱题作文”,非常遗憾地在及格以下判分,或者只有安慰分,应当吸取教训。

怎样过好高考作文的“审题关”

高考作文,是指令性作文。写指令性作文,写作者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如果对题目的要求不甚理解,找不到感觉,那么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使写作陷入困境。要摆脱这种困境,变被动为主动,重要的在于过好“审题”这第一关。

所谓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的审定。审题正确,写出的作文才切题;反之,就文不对题。偏题、离题,是高考作文最忌讳的,因此,审题要慎之又慎,千万不可粗枝大叶,主观臆想。

审题的过程,不仅是理解题目含义的过程,还是确定文章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审题与构思密不可分,审题是构思的前提和基础,构思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审题立意这一关过好了,文章的布局谋篇也就有底了。

写高考作文时如何正确、有效地审题呢?以下几点应该注意:

一、看懂字面义

准确地理解题目的字面含义(尤其是关键词语),是领悟题旨的第一步。例如题目“欣赏”,“欣赏”的词义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认为好,喜欢”。在理解了字面义之后,方可考虑自己的欣赏对象和欣赏原因,也即阐述从欣赏中获得的享受和乐趣。若是把“欣赏”理解为“观赏”“赞赏”,就不准确;把“欣赏”混同于“欣喜”“赏识”,那就更错了。再如题目“成熟”本义是指植物果实等完全长成,转义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一般来说,命题的意图在“成熟”的引申义,多指人的成长、完善。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题目的文字一般比较多,这就更需要仔细阅读,正确理解,全面把握。

二、吃透深层义

深层义是蕴涵在题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感知。例如“面对大海”,字面义不言而喻,而深层义首先要领会面对大海的主体一般指的是“我”,其次重点应写“我”对大海的认识、理解,以及由大海引起的联想和感悟,惟有对“大海”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深层的、理性的认识,才能写出意蕴深邃、内涵丰富的文章。又如“善待自我”,对其深层义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善待自我,就是完善自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包括提升自我、批评自我、超越自我、娱乐自我等;从反面看,如此“善待”要不得——迁就自我、放纵自我、包庇自我、戕害自我等。写出了这两种“善待观”,再说明善待自我不仅仅是“自我”的事,它还关系到家庭、社会和国家,这样文章就有了深度和广度,其社会意义也就显豁了。有个很新的作文题“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美丽”在题中的特定含义不只是“好看”,它是“思想”这个“因”所推出的“果”,也即“我在思想”中所获得的启迪和成果。文章既要写出“思想”的内容和过程,又要说明“美丽”的具体表现,惟此才切合题旨。题目的深层义,还包括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

三、领会提示义

有些题目附有提示语,提示语是命题人对考生的一种暗示,是为考生审题立意、打开思路铺设的台阶。提示语不论长短,考生都要高度重视,仔细阅读,认真揣摩,积极地从中获取写作的启示。例如,2003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杂”:“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以“杂”为话题,自拟角度,自拟题目,定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提示语说“杂”的含义“有褒有贬”,就是告诉考生对“杂”可作两面观:杂家、杂交等,均含有褒义;杂乱、杂种、杂念、杂牌等,均含有贬义。当然,杂处、杂糅、杂粮等,是中性的。作文可就一点写,也可作“两点论”。联系“生活”,这就启发考生寻找有关“杂”的生活现象,如全国56个民族杂居在神州大地,应团结一致,建设国家;改革开放的中国,正“杂”取各国、各地之长,振兴中华;一个人偏食有害,多吃五谷杂粮和各种蔬菜有利于身体健康……联系“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即暗示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所占有的材料,就某一方面深入阐述“杂”的利弊和正确对待“杂”的态度与方法等。倘能这样理解此题的提示语,对确立中心、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构思谋篇不都是大有裨益的吗?

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认识和分析能做到准确、全面、深刻,就为作文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因此,要提高审题能力,首先要提高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这就离不开思想理论修养和生活阅历和积累。这方面,正是目前广大高中生所欠缺的,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过好“审题关”,还要求考生具有审慎、缜密的科学态度,主观随意、粗枝大叶、浅“思”辄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表象无视本质,诸如此类,都是审题的大忌,千万不能犯啊!

话题作文立意如何走向深刻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 中有 “深刻”一栏,要求考生作文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应该说,这个要求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高的,因为目前学生在作文时出现的审题立意的失误很多,具体表现在: 1.有些文章中心不够明确,全文基本观点不明朗、不集中。2.文章基本符合题意要求,有立意,但缺少点睛之笔,使立意缺乏应有的高度。3.思想境界不高,明显表现出一些不合适的观点。4.脱离现实,或对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或不法行为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观点去评论,态度消极,思想悲观。5.立意平淡,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到的思考与见解。所有这些都必然会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成绩。

近几年话题作文备受推崇,应该说话题作文给了考生更多立意的空间,能让考生充分发挥自己在作文立意方面的特长。话题作文都有一定的文字来引出话题,这如引言,在形式上与材料作文也有一定的相似,但这段引言并不是用来限制考生的,它只是话题的一个引子,只提供一定的思维启发。考生作文立意除了要在所限定的话题范围之内,还应注意立意本身要深刻,要注意立意的价值取向,要能体现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要与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与时代精神相一致。

那么,高考作文立意如何走向深刻?我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加强训练和引导:

一.将话题放到阅读背景下。

任何一个话题,只要涉及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我们就可以将它放入阅读背景下思考,利用他人对这些内容的看法或思想,锤炼自己的观点。比如,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前读到的关于“幸福”的文章,归纳别人对于“幸福”的看法,在总结归纳中,形成自己的想法,进而上升到立意。自从人类有了思想,就有了对于“幸福”问题的思考,古今中外对于“幸福”的阐述不知有多少,我们要尽量让学生把话题置于阅读的背景下,从别人那里得到启示,或发前人所未发,或把前人讲的某个内容说得更透彻,或从另一个角度去加以阐发。我在指导学生写“幸福”这一话题时,翻印了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周国平的《幸福与痛苦》和赵南元《科学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幸福吗?》等文章,让学生充分对“幸福”问题深入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别人的思想与学生的思想碰出火花,这样学生作文立意就不会只停留在表面上,而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进而让立意走向深刻。

二.将话题放到人生背景下。

分析这些年来高考作文的题目,“鸟儿的评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战胜脆弱”、“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转折”、“规则”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考查着考生的主观世界。面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是全面客观地评价,还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乐观积极地正视,还是悲观消极地躲避;是患得患失,只顾自己,还是胸怀大局,兼顾大家,反映出一个考生的人生态度,反映他们是否品学兼优。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它包括我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信念,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的准则等。如果我们在作文将话题置于人生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就能使作文思路得到进一步拓展,写出更为深刻的文章来。

高考试题继承了作文关注人生的传统,将思考的方向引向思维方式、心理、情感因素等层次,这种导向可以让学生的心智更加健全,思想更加成熟。比如,“细节”这一话题,我们在审题立意时就应该想到,人的一生便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许多细节让人感动,让人终身难忘。然后,学生才会在人生的长河捕捉细节的金鱼。有一位学生写道:“细节是放学回家后母亲的一声问寒问暖,细节是做完作业后父亲的一句早点睡觉,细节是讲完题后老师询问你是否懂得的眼神,细节是生病后朋友递来的一丝不苟的笔记。细节很小,却让人持久地感动。” 在将“细节”置于“人生”大背景下后,这位学生写出了“真正的温情,只在细节中默默传递;真正爱你的人,也只在细节中表达关爱”的美妙句子。这比那些空谈关爱和温情或空谈细节的同学不知要高明多少。

三.将话题放到现实社会中。

话题作文虽然立意自定,但在作文中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除了要健康、积极向上,还要有时代气息。关注社会,联系现实也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来说,要与现阶段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社会公德相一致;要与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精神相一致;要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新世纪意识相一致……当学生拿到一个话题时,可以把它放到现实社会中去加以考察,看看话题有些什么让人深思的东西。像“诚信”这一话题,应该是当前仍至今后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内容。其实高考中出现这一话题并非偶然,中国自古是个重信用的国度。“君子一诺,重于泰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是古人对诚实守信郑重的宣誓。正是这种宣誓,使诚实守信的理念伴随了我们民族发展的几千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成为几千年来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身份社会也开始向契约社会转变。在这个转型期内,社会的信用状况却不容乐观,从国家信用到金融机构的信用,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常常处于被质疑的境地。“诚信”这个话题正是基于中国加入WTO之际,“打造诚信中国”,让诚信成为“核心竞争力”这样的前提之下。如果对窗外的世界不闻不问,又如何能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呢?

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让学生关注社会。让学生通过传媒(如《实话实说》、《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更多地了解生活,这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思想认识,而且在对事件现象的辩析和讨论中,学习了理解和评判事物的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诸如环境保护、西部开发、素质教育、农民负担、腐败现象、升学就业、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泛滥、社会风气恶化、贫富悬殊加剧、精神家园丧失以及贫困、失业、失学、民生、民心乃至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等等精彩纷呈的事件。只有让这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语文教学课堂,反映在学生作文的笔下,学生的作文才能有源头之活水。

总之,话题作文要立意深刻,就要引导学生加强阅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当学生把话题放到阅读、人生、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后,学生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才能在常人的观点或说法上再进一个层次,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

第三篇:初中作文审题[模版]

初中作文1:题目再现《大胆地迈出这一步》

(一)审读关键的内涵和外延

汉语词汇,含义丰富,不少词语除了本义之外,还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所以,要使作文在考场中取胜,还是要细致审题。要思考好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尤其是一个短语或句子的文题,会有一些词语语意多关,使文题出现内涵和外延上的多义性,审题时需要挖掘的其题点。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学生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1、该题首先要审清限制词“大胆”和“这一步”的内涵和外延

“大胆”就是不畏惧困难,敢于面对困难、承担风险、责任,或积极拓进取;在情况靠不住或有一定风险时不顾危险或害怕而前进。据语境“大胆”意味着自我的情绪、心理有之前之后的转折变化(或要突出自己不惧外界的阻力障碍、内心恐惧等,做出的一个正确而理性的选择),这应该是文章要细腻体现的点。

“这一步”,首先要强调“一”字,是“这一步”,而不是这二步、这三步。是“这”一步,不是那一步。“这一步”是什么样的一步?也许是自我墨守成规的一种心理突破,或者对外界阻碍的一种自我展示;这一步是要选择有特殊意义的一步;这一步”既是新的开始,也还要继续下去;“冒险”“主动认错”等都可以是“这一步”;“这一步”还可以写成既是现实中的一步,同时又是自己成长中的一步;这一步"不一定要写好的一面。其实也可写不好的一面。既可写个人,也可写家庭,集体或国家。

初中作文审题要特别注意“背景语言”——“大胆迈出这一步”,“大胆”和“这一步”都是都是迈出的背景语言”,明确这两个词的含义对选材很重要。

2、审清的核心词“迈出”。怎么迈出?迈出的过程必须用具体可操作的事例加以记叙

3、《大胆迈出这一步》可以结合语文书上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进行针对性的引导,结合课内文章,学生更容易理解,有助于审题

(二)作文取材

1.作文取材要切中题旨文意

(1)《大胆地迈出这一步》偏重于自我成长类的作文,可以写自己成长过程中挑战自我的经历,偏重自我心理的成熟与蜕变,内心的挣扎,理想的召唤,重在写“迈出这一步”的过程。(2)“大胆地迈出这一步”也可以写成亲情类、友谊类和师生情,不局限于自我成长类(当然成长类好写一些),要看有没有合适的选材了。

(3)初中作文《大胆迈出这一步》,素材范围广泛,只要是努力过,有收获的材料,都可以 写作的能力是不变量,那么要想让他的这些作文写得好,那就看他选材的。想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角度。所以说指导学生选材和指导角度上进行去指导,就是最好的捷径。(4)从内心的变化着手,比较好拿分 2.要源于自己的生活储存

(1)作文材料对孩子而言,最好从他们自己的生活出发,找到闪光的情节,因人而异个人设计,这样对孩子帮助大,指导也更有针对性。

(2)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体验,这样才能在写作文时找到有意义的素材,而不是遇到作文题了再编造素材。

(3)感恩的题材一定是不错的,现在的孩子懂得感恩的不多

3、要力求有创意新颖

材料虽广,但材料新颖不容易,选材其实就决定了作文的高度,也是中考作文高分必需具备的条件之一。

4、要符合情趣、逻辑

(1)我们应引导孩子多角度观察生活和社会,才能写出新颖的作文

(2)可以写带有阴影的,但是最终还得回归阳光普照,否则观点正确,主题鲜明的总要求就悖逆了。

(3)不满足现状也不是坏事,只有不满足,才会有进取。

4、工于小而巧,范围不宜过大

关于记叙文,“以小见大”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切入口不宜过大,尤其是初中生,口子小,但是挖掘要深。这样比较容易出彩。中考作文,看谁的故事虽然小,但又不失动。

5、存在问题

材料好找,选材得高分难,这是近几年中考的一贯模式。

选材老套也是常见问题。例如下雨送伞,捡钱包,扶老人过马路等。

(三)、结构上

《大胆迈出这一步》开头的痛苦纠结„„中间的大胆迈出的过程写出细节,写出波折,写出收获!结尾再写迈出这一步的成功喜悦,做到前后呼应。

(四)、语言

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中考作文高分的王道

初中作文题目2《我做对了》

(1)技法上:我认为可以从反面入手,善事但没有人支持,用众多侧面描写来衬托主人公精神之坚持不懈,善之深。结尾用正面描写或用环境描写,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2)思路上:可以一波三折,之前觉得自己做了某件事,不知对不对,后来发现,原来自己是对的,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

五、作文教法观点集萃

(一)、作文写作中,细节决定成败

1、很多孩子都把握不好心理描写,写得生硬,不够细致,殊不知,心理描写写好了,也不失为一篇出彩文章

2、有了自己切身经历的材料 很多时候孩子对于细节的把握就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很好的写出来

3、作文写生活中的细节,以点到面会比较感人。

4、深入挖掘细节,才能有真情流露,这一点确实是作文得高分关键!

(二)作文写作中的构思技巧

1、改变传统的开头结尾中间过渡的方法,加入其他非常规的元素。从而带来新的感觉,以迎合阅卷老师的心理!

2、其实大家是否忽略了一点,中考作文老师批一篇作文也就几十秒的时间,想不到那么多结构、手法的弯弯绕,第一眼让他们感到新颖,描写细致优美一些就可以了。比如首尾呼应原来都是顺向思维,现在可以考虑逆向思维。

3、中间的过渡原来都是问句?等等现在可以故事做串联!

(三)作文高分小窍门

1、中考作文的评分参考评分标准,有些作文可能我们读来不是很好,但从评分标准的角度可以得高分

2、中考一类卷中,只要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就可评为一类卷。

3、记叙文,语言的艺术,情感的殿堂,细节为王。

(四)作文教学心得

初中低年级段要先能把叙事的序列练好,有了基本功,在此基础上,进行范文引路,渐 渐深化自己的思想内涵。

记叙文需要写一种情怀,挖掘一下美好,只想着现实,很难写记叙文。

第四篇:初中作文如何审题

初中作文如何审题

从大的方面是,初中作文命题有三种类型: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各种题型的审题各有不同。我先发给你关于初中命题作文审题的稿子吧!

1、命题作文审题“三步曲”

命题作文是作文考试常见的一种形式。四川省中考作文题目:以„意外的礼物‟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就是这类题目之一。

作好命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怎样审题呢?简单地说来,就是唱好“清楚范围、明确重点、确定主题”的“三步曲”。

首先,是“清楚范围”。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清楚范围是什么,二是清楚范围有多宽。清楚前者,是为了作文“切题”,不“切题”的作文,无论写得怎样精彩,都是不能及格的。清楚后者,是为了在最大的范围内选择最熟悉、最有感情、最有体会、最有意义的材料来写。在这两者中,大多数同学是注意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对于“意外的礼物”,他们都清楚它的范围是“写礼物,而且是意外的礼物”,却不清楚它的“范围有多宽”。他们一般只是简单想到了“本以为得不到却得到了的礼物”是意外的礼物;“本以为会得到这样的礼物,结果得到的却是另外的礼物”是意外的礼物,而没有去深想,除了这些以外,还有称得上“意外的礼物”的吗?如果仔细地去想,就会发现,能称得上“意外礼物”的还不少呢!

意外的人送的礼物是“意外礼物”,在意外的时间送的礼物是“意外礼物”;在意外的地点送的礼物是“意外礼物”;因意外的原因送的礼物是“意外礼物”;用意外的方式送的礼物是“意外礼物”……而且,这意外的“礼物”还可以是物质的:一张画、一本书、一件衣服、一块蛋糕……;也可以是精神的:一句话、一个道理、一种情感、一种精神……

怎么样?范围够宽的了吧?然而,可千万别到此为止啊,这些,还只是在题目的“内部”做文章,如果我们再到题目的外部去开拓呢?那里,还有一片广阔的天地!

题目没有限制“意外礼物”是“谁送给谁”的,因此,它可以是别人送给你的,也可是你送给别人的,还可以是别人送给别人的。而这别人,可以是父母老师,也可以是朋友同学,可以是领导,可以是邻居,还可以是不认识的人;可以是男,可以是女……题目没有限制时间,因此,这“意外礼物”可以是孩童时代的,可以是小学时候的,可以是初中日子的,甚至可以是昨天的,就在此刻考场上的……题目没有限制“礼物”一定要是使人感到高兴的,题目没有限制“礼物”一定要是给个人的……这是多么宽广的范围啊!在这么宽广的范围中,你还找不到“熟悉的、有感情的、有体会的、有意义的”材料么?

为什么要“清楚范围”?就是要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好的作文材料。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找好了作文的材料,接下来就该是如何使用这些材料的问题了,譬如炒菜,找好了肉,找好了菜,找好了作料,可哪样该多,哪样该少,哪样该次,哪样该主呢?这就是命题作文审题的第二步:“明确重点”。

“意外的礼物”这个题目,“意外的”显然是重点,就是说,作文时,不要在“礼物多少、轻重、贵贱”等上多费笔墨,而要在“为什么是意外”的上狠下功夫。如果说,你要写的是“本以为得不到却得到了的”意外的礼物;“本以为会得到这样,结果得到的却是另外的” 意外礼物的话,这功夫首先可以“狠下”在“本以为得不到”和“本以为会得到这样的礼物”的记叙和描写上,“得不到”的理由越充分,“却得到了”的结果就越“意外”;“本以为会得到这样的礼物”的理由越充分,“结果得到的却是另外的礼物”就越意外……其次,这功夫还可以下在“更意外”上,礼物本来已经是意外的了,如果再加上意外的人在意外的时间意外的地点因意外的原因用意外的方式送的,这礼物不就意外到家了么?

像“意外的礼物”这样的定语和中心词偏正式结构的题目,重点是定语的时候较多,如“难忘的一天”“助人为乐的人”“可爱的动物”的重点就在定语“难忘的”“助人为乐的”“可爱的”上面;当然,也不是全是这样,“家庭**”“我的悔恨”的重点就在“**”“悔恨”上。

有了作文的好材料,又知道了该在哪儿下功夫,审题就大功告成了?不是,还有重要的一步:“确定主题”。

所谓“确定主题”,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你对作文中写的人和事抱什么样的感情,讲述这些人和事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如果“感情”不健康,“目的”不正确,那材料越“好”,功夫越下得狠,作文离成功就越远。

比如,有这么一个材料:

课间,一个男同学对刚转到班上不久的一位女同学说:“外面一个人让我带个小盒子给你,说是祝你生日快乐,”女同学说:“今天不是我的生日啊!”男同学说:“管他呢,打开看看吧!”盒子打开了,里面是一条吓人的蜈蚣,女同学吓得大叫起来,原来,是那个男同学在恶作剧。材料中的“礼物”,真可谓是“意外的人在意外的时间意外的地点因意外的原因用意外的方式送的意想不到的礼物”,用它来写“意外的礼物”真是太合适了。用这个材料写出来的作文是不是就是好作文呢?

这就要看主题是如何确定了。如果是赞美男同学的“聪明”,嘲笑女同学的“胆小、愚蠢”,作文失败无疑;如果是主题不明,就像前面的文字一样,只是对事件作平淡的记叙,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作文就无成功可言;如果主题是对男同学的批评,对女同学的安慰,呼吁玩笑要文明,要有度呢?作文就是成功的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确定主题”的重要性。同学们,给自己的作文确定一个好的主题吧!什么样的主题是好的主题呢?作文记叙的人、事有意义,作者的感情健康、积极、向上。自然,人、事越有意义,作者的感情越健康、积极、向上。主题就越好。然而,主题是源于材料的,我们要从材料中去挖掘,提炼好的主题,如果不顾材料去给作文硬安强栽什么好的主题,那就是弄巧成拙了。

唱了这“三步曲”,就可以列提纲作文了。别以为这样做会浪费时间,它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啊!

【成功作文】

意外的礼物

林海

我一直在寻找一个人。

四册期末考试时,不知怎的,全班总分第一“三连冠”的我,一下子摔到了十一名。羞愧、烦恼塞满了我的心,“三好学生”肯定泡汤了,班长肯定当不成了,最使我难堪的是我在“三连冠”之后夸下的大话。在我拿下“三连冠”的时候,我真是忘形了,我夸口说,我要拿下初中六期期末考试“六连冠”。而今……同学老师会怎样说我呢?那天,刚刚看到了分数,尖嘴黎剑就嘲笑地喊:“咱们班长这回一下考了两个一名,提前实现„五连冠‟啦!”

在学校里烦,回到家里更烦。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叔叔、婶婶没完没了地轮番轰炸:“失败了要振作”,“挫折面前别灰心……”真把人给烦死了!振作,振作,振作就能把十一名变成一名吗?不灰心,不灰心,对我今天的处境有用吗?

我把自己关在寝室里,谁的面都不想见,谁的话都不想听!听说姑爷出差回来了,肯定有会来说教,天啦,饶了我吧!

正想着,门外响起了妈妈的声音:“海海,开开门,有人看你来了。”

“不要,不要,我不要!”冲着门外,我大声地喊:“要振作,别灰心,烦死人了!” 门外的人嘀咕一阵后走了,姑爷的脾气什么时候改了?来的人不是姑爷?那是谁呢?

接下来,我过了两天平静的日子,第三天刚起床,就听见有人喊:“林海,电报!”我的电报?谁给我发电报?我跑出去,满怀狐疑地从邮递员手中接过电报,果然是我的电报,上面写着:“早知道你是个振作不起来的东西,如果你能再考第一,我手板心里煎鱼!”

我差一点没有跳起来。什么,我振作不起来?什么,我不能再考第一? 我偏要振作给你看,偏要再考第一,叫你手板心煎鱼!想到这儿,我又看了一眼电报,电报上没有署名。没关系,我会找到这个人的。我想。

我仿佛变了个人。

第五期期末考试,我又考了第一。

至今,我仍迫切地希望找到这个人,不过,我不是想让他手板心煎鱼,而是要感谢他,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是他,给了我一份最珍贵的礼物——一剂清醒剂。

这个人是谁呢?

(选自《读写园地》)

【评析与点拨】这是一篇成功的习作。首先,小作者“清楚”了题目的范围,在题目允许范围内选到了典型、恰当、新鲜的材料,作文尚未动笔,就已先胜一筹。其次,小作者明确了题目的重点,在“意外”上狠下了功夫。作文中的礼物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不是让人产生愉悦的,而是让人警醒的,而且还是意外的人在意外的时间意外的地点因意外的原因用意外的方式送的,真是够意外的了。如此意外而又合情合理,实属不易。第三,这这篇作文的成功,还因为它有一个 “不能因一时一事的失败和挫折而灰心丧气,不能自拔”的健康、积极向上的主题。

显然,它的成功,审题审得好是主要原因之一。同学们,作文考试时,好好审题吧

第五篇:初中作文如何审题

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作文审题

要写好一篇文章,首先要读懂题目,即审题,具体说来,审题就是对题目进行具体分析和思考,理清命题的意图,弄清文章写作的对象、范围及详略点,明确自己写作的立意及作文的体裁。

写作时题目未审清就会文不对题,下笔无言,离题万里。审题既是作文第一步,又是文章成败与否的关键。我们要在审题的过程中弄清并确定文章的立意所在。

一般来讲,考试时我们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审题,那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文章题目“吃透”、“吃准”,审题是关键的一步。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审题方法:

一、同步审视法

同步审视法要求对题旨、题材、中心、重点、体裁等做同步审视,也就是说,一览无余,同步完成,不再按部就班,逐条揣摩。同步审视法要求简化审题程序,采用扫描的办法,对题目瞥一眼,立即就能决定写什么,表达什么主题。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题目,按常规审题的程序是:

①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②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③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④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⑤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通过以上程序的思考和分析,然后再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用记叙文的形式,写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事情。但审题还没有完结,还必须继续思考第七个更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这 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戏剧性。但是光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分析到这里,审题的过程才算完成,最后的结论是:用记叙文的形式,写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们喜闻乐见的而又有意义的事。这样的审题方法,虽然对题目把握得比较准,但是程序太繁琐,费时太多,不符合“快速”的要求。

又如写《美好的记忆》这篇作文,按平时的写作训练我们就会这样讲述,取材范围——过去,题目中心——美好,文章体裁——记叙文,但有的学生马上就可从题目中明白:写一件或几件已经发生了的让人记忆深刻的美好的事。原因就是他们审题时对取材范围、题目中心、文章体裁是同时完成的。当然这个题目较为简单,但有些作文题目比较复杂,这就要抓住关键词。如写《送他人一朵花》,题目中的“花”是关键,我们马上要想到“花”即可指现实自然界的花朵,又可指美好的事物或高尚的精神品格,“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显然,题目中的“花”应该理解为后者,弄清楚这一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添减因素法

对于多因素的作文题,可以使用化简因素法审题,化复杂因素为简单因素,化多因素为单一因素。这样,用极短的时间就能明确题旨,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从而达到快速审题的目的。所谓作文题目的因素,就是指文题提供的已知条件,也就是审题的出发点。比如《理想和梦想》这个题目就包括了“理想”和“梦想”两个因素。而《树木•森林•气候》这个题目就包括了“树木”、“森林”和“气候”三个因素。《生活的苦涩与甜美》这个题目包括了“生活”、“苦涩”和“甜美”三个因素。审题必须从题目的因素出发进行思考和分析,文题的因素多,思 考的头绪也就多,审题的时间也必然花得多,要快速审题,对多因素的题目必须先行化简,使之成为最简因素文题。

化简因素法有两个要领,一是合并同类因素,二是去掉无效因素。比如写《师生之间》这个题目审题时就不会分别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了,只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就行了,老师和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等,随便写哪—个方面都可以。找到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秉,审题任务即算完成,不必再在其他方面浪费脑细胞和时间。这样,审题的速度也就快捷了。

有些作文题,单纯从题目看一时较难理解要求写什么内容,这就有必要对这些作文题添加因素,即将字数较少的题目加上适当的限制性的词语,使之变得具体易写;或减去因素,即将字数较多的题目压缩,抽出主干词或中心词,使文章题目意思明了,达到快速审题的目的。例如:《妈妈》这个题目可写的范围太大,内容也很多,所以有时反而觉得无法定夺、无从下笔,即使写了也是言之无物。如果加上一个限制性的词语,如《我的妈妈》、《勤劳的妈妈》,那么写作时我们就只要紧紧抓住“我的”、“勤劳”等这些凸显主题的词语来写,范围就小了,主题也明确了,写作也能有的放矢了。

三、掌握重心法

有些作文题,只要准确地把握其表意重心,就能迅速明确立意,确定好选材范围和写作重点,在审题思维活动中少走很多弯路,这种方法叫柞掌握重心法。文题的表意重心就是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昨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份。如果作文题目是独词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本质特点上,只要抓住它的本质特点进行思考就可以了,或写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它的引申意义。比如《桥》、《路》、《蜡烛》、《黑板》、《春风》、《攀登》、《习惯》等题目都是如此,不要全面思考,只要抓住一点就行。这在快速审题时有个术语,叫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全面思考费时太多,不符合快速审题的要求。

四、联想引申法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让他们树立对美好的意愿是“新课标”着力重视的目标之一,所以他们的文章都应该是积极向上、反应时代特征的。有些作文题就题目本身来看,范围太小,很难写出新意。审题不妨展开联想,即从题目的表层意思联想到一定的时代、社会背景,某些富有时代意义的话题来确定文意和中心主旨,达到快速审题的目的,如作文题《春风吹又生》,“春风”即是指自然界的春风——从本义上看,它是物质化的,也是指温暖人心的言行举止、新的好的政策——从比喻义上看,它是精神化的。如果按本义写作只适宜于写散文,不容易出新出奇,所以本文按比喻义来选材构思比较妥当。如果能糅合自然界的春风和人间的春风来写,即写出对自然的热爱,又写出对美好生活对社会的热爱,那就更别有情趣了。如作文《手拉手》,“拉”代表着联系与沟通,我们可联想到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相通,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平等。

五、紧扣字眼法

审题不认真、不严谨会导致作文内容偏离题目或者中心话题,其随意表达,则会出现重大失误。这样,写的内容再多,也是枉然。如,作文要求以“珍惜” 为话题,某学生却大书特书某某字画价值连城,非常贵重。这说明作者把话题确定在“珍贵”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它的近义词“珍惜”——写“珍惜”,就必须写出人对它的珍视。所以作文时必须准确地把握题目的重心本质,即词眼,确定真正要写什么东西。有些文章的题目已经暗示出了写作的重点,如《一件值得回忆的事》,重心就是“值得回忆的”。又如,文题“有你真好”,字眼是“你”、“好”,先要明确“你”的内容是什么,即写作对象,再者一定要突出这个“好”字。

六、辨识标志法

新课标中要求初中生熟练掌握的写作文体主要是记叙为主,兼有多种表达方式的记叙文。所以初中生作文题虽不限文体,但实际基本上可写成记叙文体,当然总有特殊的时候,这就要求学生能区分并辨识文体。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辨识题目中标示问题的词语来明确作文的体裁,如题目中有“记”“回忆”等字样或标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的,应写成记叙文,若文题中有象征性、形象性、抒情性意味的词语,多写成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的散文。如“美在我身边”、“绿”、“绿色”等。

当然,上面这五种方法有时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实际写作中能灵活运用,才能使审题不会出现偏差或错误。作文审题也不可能只是机械的几种。总之,审题要达到的要求是:深刻领会词义、合理引申变换、注重联想、联系时代背景、反映社会意义。

优作片段选

1.天黑下来了,“伏天儿”还在悠然地鸣唱,但白天的炎热已经消退了,微风吹来,让人感到一丝凉意。夏夜的晴空,撒满了无数的星斗,闪烁着清冷的光芒,西南天际,一道弯弯的新月,浮在远处的树梢上空,浮在黑黝黝的房舍上空,它是那么细小、玲珑,像衬在黑丝绒上的一枚象牙,像沉落在水中仅仅露出边缘的一只白璧,像漂在水面上的一只小船,这小船驶

2.火车在墙外呼啸,一次次划过我脆薄的耳。这声音总令我恍然神伤起来。因为它总是疾驰而去,往往还夹着长长的悲鸣。这滋味打击我心底最敏感的地方。那声音,让我想起时光,想起流逝,想起一次又一次的经过和徘徊。我现在房子所在的地方正是曾经我小学的旧址。它靠近城市铁道,相隔不多时便会有一列火车呼啸而过。所以,可以说我是听着火车的声音长大的。向何方?

3.小学时,曾一度很迷恋火车。我常常坐在操场的领操台上等着火车从眼前疾驰而过。努力地想看清那一张张探在窗口上的人脸,想看看他们的模样和神情。却没有一次看清过,火车总是载着那一张张我所未知的脸匆匆忙忙的去了。这也注定了,我与那些面孔只能是这样一种未知的“一面之缘”。而越是看不清便越想看。有空我便去看火车,想象它远去的身影会开去哪里,我想到了天边,想到了云霞,想到了在遥远的火车经过的某个村庄也有一个和我一样痴痴望着火车的小孩,他也许有黝黑的皮肤,也许有绯红质朴的脸颊......如今,我住在了曾经看火车的土地上,学校仿佛在一夜之间被拆掉,随之是一憧憧俗气的楼房被一一在原地建起。我住进那楼房,躺在床上,在每一个无眠 的夜里听见火车从远远的地方向我号叫着奔来,再悲鸣着仓皇远去。我不再关心火车上的面孔。只是一次次想象着它在黑夜中飞驰的形象,长长的坚实车身上亮着一串明亮的小窗,微微的光芒把一路上黑夜中飞驰的形象,长长的坚实车身上亮着一串明亮的小窗,微微的光芒把一路上黑夜里沉睡的碎石和杂草一一照亮,这样的夜,我隔着一面厚重的墙听它,感觉它与我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共振与关联

4.我看见早晨浅浅的阳光里,一个老婆婆弓着腰走下石阶,上百层的宽阔石阶气派万千,像山一样高,她的身影柔弱如稻草。

我看见一只花猫斜躺在一截颓唐废弃的断墙下,牵牛花开出一片浓青艳紫缤纷,花猫无所谓地伸了伸懒腰。

夜色朦胧里,我看见路灯,把人行道上变电箱的影子胡乱射在一面工地白墙上,跟路树婆娑的枝影虚实交错掩映,看起来就像罗密欧对着朱丽叶低唱情歌的那个阳台。

5.远处,淡淡的月光倾泻在一片 蓝蓝汪洋上,使大海如同披上了一 层神秘的面纱。近处,一层层的银 波,在月光的照射下,抖动着,荡 漾着、闪烁着,好像一群鱼儿浮现 在眼前,微张着小嘴,在水面欢快 地跳跃;月光倒映在人工湖上,整 个湖面像一面镜子,一块长长的无 瑕玉石,一条缀满宝石的绸缎。月 亮把半边天都照亮了,只见在远际 的天空中闪耀着一两颗小星星,闪 着淡淡的光芒,忽隐忽现„„

6湖面平静而美丽。雨后的西湖更美丽,空气泛着甜润的味道,平静的湖面笼罩这一层薄薄的水汽,犹如柔顺的面纱,笼罩这喜欢国色天香的美貌容颜。夕阳准备回家了,只在湖面洒下一片斑驳。湖畔的垂柳映在夕阳照耀下的湖水。如梦般的垂柳与夕阳的金色交相挥映,如梦一般。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每当夕阳西下,热闹了一天的街道逐渐安静下来,可江边却越来越热闹了。吃过晚饭,我又跟往常一样来到了江边,观赏这迷人的景色。江边的人真多,有散步的,有打鱼的,有洗衣服的,有洗澡的,还有一群光屁股的娃娃们在岸边大水仗。不时传来一阵阵欢笑声。江面上波光粼粼,夕阳的余晖斜照在水面上,使江水一半呈翠绿色,一半呈橙红色。可真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啊!在夕阳的照射下,那一道道波光犹如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在闪动,发出璀璨的光芒。望着这种景色,我好像被带进了星的世界。无数颗星把我团团围住,那一双双顽皮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像是在跟我捉迷藏。

8.老街两旁的旧牌匾在夕阳下发着幽光,颜色被岁月沉淀的很深,那妇女远去的背影伴随着她爽朗的笑声混着空气中暖暖的阳光的气息窜入鼻腔,夕阳在她的身后慢慢落下,阳光染红了天边的晚霞,也笼罩着她,一层淡淡的光晕在她的周身散发,她手里捧着的衣服散发出阵阵香气,那清新的味道随着风儿四处飘散,光线从老街高低错落的屋顶上倾泻而下,将整个老街包围在一片温暖祥和的境地之中,我的步伐迟迟没有迈动,一颗心早已融进这美好之中。

下载初中作文之审题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作文之审题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案 中考作文之审题指导

    中考作文之审题指导 教学目标:1、认识审题的重要性。 2、掌握审题的一些基本技法。 教学重点:掌握审题的一些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掌握审题的一些基本技法。 教学过程: 一、“审......

    初中作文审题 (5000字)

    初中作文审题 限于时间与篇幅,我无法卷卷点评、题题讲解。我只能重点点评作文和阅读。今天,先点评作文部分。 就二中、外校、七一、六中、华一寄宿联考、武汉中学等几所学校......

    浅析初中作文审题技巧(范文大全)

    浅析初中作文审题技巧作文是对于学生字词句的理解把握、平时素材的积累以及个人素养高低的一种综合能力素质的考察,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水平的高低近乎等同于一个学生语文成绩的......

    初中作文审题训练

    初中作文审题训练 审题,就是在下笔前,对题目的含义和要求认真仔细地进行审查分析和研究,由此决定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等。这个思考和领会题目的过程,就是......

    中考作文宝典之审题立意教案

    中考作文辅导教案1——审题 一、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

    新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之审材立意 学习目标: 学习新材料作文的审材立意的方法,学会多角度立意,确定最佳立意。 自主学习: 1.何谓“新材料作文”? 所谓新材料作文,是2005年高考开始出现、此后......

    作文训练之审题篇

    作文训练之审题篇 审题 审题,就是在下笔前,对题目的含义和要求认真仔细地进行审查分析和研究,由此决定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等。这个思考和领会题目的过程......

    初中作文审题方法分析

    初中作文训练之审题方法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步。在考试时,审题定位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保障,如果审题出现偏题或离题现象,作文的得分就比较低。二、“审题”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