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教案

时间:2019-05-11 21:4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题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题教案》。

第一篇:审题教案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教案

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命题作文的审题技法。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技法。

1.重点分析“题眼”。

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2008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

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如《人间何处无风景》中的“风景”本义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在这里可理解为“美好的人、事、精神风貌、社会风气等”。《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中的“钥匙”可比喻为“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带着微笑出发》中“微笑”的本义是“面部的一种表情”,可比喻为“一种心态、品格、信念、胸怀”。

4.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如:《人与路》:“人与路”是一个思辩性话题,考生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抓住第一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考生可以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可以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抓住第二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考生可以谈人不应当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亦步亦趋、盲目模仿;而应该开拓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人与路的关系还有另外几个“版本”: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少了,也还是没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这两个推理让人联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般说来伟大的道路大都需要人的合力开拓,单打独斗力量毕竟有限,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与人之间学会通力合作,使路越走越宽,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拟虚想象是抓住“路” 比喻义,运用发散性思维将“路”分解成奋斗路、求学路、成名路、人生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失败路、成功路等等,“退路”和“出路”,提醒人们“人在得意时给自己退路,失意时给自己出路”;智慧的考生会发现 “人”与“路”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比如路路相通才有活力,人与人沟通,才有生机。

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如200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6.添加因素,化大为小,缩小范围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因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缩小题目的外延,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注意:添加因素只是从审题立意的角度考虑,而并非是改变题目)例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是北京的符号”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再如 《人之常情》:可以通过两个问题将一个宽泛无边的“人之常情”具体化、精确化:第一个是“哪些情感属于人之常情?” 如亲情、友情、恋情、师生情、思乡情、爱国情、忧乐情、同情之心、趋利之心、护短之心、向亲之心等等,都是人之常情;但这道作文题决不仅仅是要你告诉阅卷老师“人之常情有哪些”就可以得分;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一些所谓的‘人之常情’?”,这就是第二点,如:中学生想穿好一点时尚一点,是人之常情;想上网聊聊天,或玩玩电子游戏等,是人之常情;对异性有些好感,想谈情说爱,是人之常情。还有人都不想得罪他人、愿做好好先生,这是人之常情;面对金钱,面对权力,人都有趋利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亲朋好友或乱了纪,或犯了罪,你有庇护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自己有了弱点短处,不太愿意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面对这些“人之常情”,我们应保持清醒而理智的头脑,明辨是非,知晓利弊,坚持原则,决不因为是“人之常情”而扭曲了对事物的认知,甚至走入歧路。《举手投足之间》: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添加语素法”,增补新的信息,将这个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7.虚实转换,化实为虚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例,2007年福建卷题目《季节》,“季节”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如“收获的季节”,“特殊季节里的故事”等;虚指时,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时期,②阶段,③岁月等等,确定立意为“求学季节”“人生季节里的赞歌”等等。又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以此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美好纯真的爱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例如【2006辽宁】《肩膀》:“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参照朱自清的《背影》)如果“肩膀”虚指,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联想,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如我们平时说“借你的肩膀靠一靠”,这里指可以依赖和信任的 2

对象,从这个角度向友情、亲情挖掘也未尝不可。②基础,外力,前人的成就。我们平时常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思是在他人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由此可联想到荀子的名言:“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说,要实现“志”,除了有“志”与“力”以外,还必须借助外力。还有《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都体现了借助外在客观条件、充分发挥内在优势的智慧。还可从“并肩作战”(团结协作)、“身肩重任”(承担责任)等角度进行联想与想象。8.审清写作要求

在命题作文中,通常在作文的开头或结尾都给出了相应的要求,这是不能超出的,更不能置之不理。如材料提示、字数要求、文体给定、题目补充等,如《________来了》:(1)把题目补充完整;(2)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3)文体自定;(4)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5)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人名。

二、审题“七字诗”

先看要求再看题,抓住题眼明中心; 缩小范围定内容,基本方向先安排; 限制词语不放过,比喻意义弄明确; 内部关系理清楚,详略主次安排妥; 虚实结合逐步深,各种手法心中酌; 读题审题是关键,考前思量要充分。

第二篇:审题立意教案

高三审题立意训练

一、寻互补法 【材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抓关键句法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 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 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 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关键句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有两种观点:牧羊人:反对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为什么牧羊人认为乌鸦忘记自己是什么?立意: 乌鸦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才落得被捉的下场,由此可见,不能刻意模仿他人,一切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小孩:赞成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而小孩又觉得乌鸦也很可爱呢?立意:乌鸦做了别人不敢做也不敢想的事,尽管没有成功,依然值得鼓励。可以这样命题:

1、给乌鸦练习本领的机会;

2、善待弱者;

3、像强者学习,应该鼓励;

4、向乌鸦致敬等。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三、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1【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2【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 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3.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的断臂就如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设计能获得普遍的赞赏.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这则材料的倾向性非常强.材料称想接上断臂的人为“好事之徒”,称他们的行为是“趋之若鹜”.这足以将褒贬之情溢于言表,也就是说材料中对接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好事之徒”的做法实质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据此,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a要有独特的美(从维纳斯的角度);残缺也是一种美

b要顺其自然,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显而易见,如不顾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莫怕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审题立意强化练习:

1、(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分析】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比如你欣赏老黄牛还是千里马,我们的时代需要老黄牛的精神,千里马的速度。因此,可立意为:

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最近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2)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审题提示:表面上看两材料是决然相反的关系,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两者看待问题角度是不同的:前者强调是在有了较好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创作时不能重复自己或别人,要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艺术生命也就会终结,这种重复是可耻的抄袭。而后者强调的是必须夯实基础,要勤学苦练基本功。所以两者不矛盾。因此从立意上看,要求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如何看待和处理好“重复(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打好基础”与“求异创新”,“积累”与“创新”的关系等。《创新与模仿》、《“重复”是创新的前提》《可耻的重复》《创新是生存的唯一途径》《鸿雁是怎么飞上蓝天的》《厚积而薄发》等。

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关键词:好奇 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4.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他想,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拣起草帽高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 本材料可以采用多角度立意法:一是从孙子这个角度,可立意为:“在模仿的基础上要进行创新” “要批判地继承” “经验主义要不得”等;二是从猴子这个角度,可立意为: “吃一堑,长一智” “要进行创新”等;三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立意,可以从模仿与创新﹑ 经验与创新 ﹑守旧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等角度立异,论证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但重在论证要敢于创新.5.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其人自护其短”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

6.头顶樱桃树的小鹿

在森林里住着一个猎人。有一次,他在打猎途中遇到了一只美丽的小鹿,可是子弹打光了,于是他顺手把几粒吃剩的樱桃核放进了枪膛。枪响了,头部受伤的小鹿很快消失在密林深处。奇迹就由此发生了。第二年春天,人们惊奇地发现,森林里出现了一只头顶上长着樱桃树的小鹿。樱桃小树在小鹿头顶上茂盛异常。在收获的季节里,小鹿摇落鲜红的樱桃果,把果实分给森林里所有的居民,包括那个射伤她的猎人。小鹿由此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与敬佩。

审题参考:人生就要像小鹿那样,敢于鼓起直面困难的勇气,把袭来的子弹仔细珍藏,在血和泪的浇灌下让她它长大、开花、结果。漫漫人生路,几多风雨,几多坎坷,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坚强,要笑着面对挫折和打击,并最终把它们转化成前进的动力。此外要学小鹿,像她那样以仁慈为怀,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环境。

7.扛枪的猴子

一只猴子在猎人遗弃的木屋里发现了一支老旧烂的猎枪。猴子知道这种能够喷火的玩意儿很厉害,凶猛的老虎,残忍的狼和力大无比的熊都怕它。于是猴子欣喜若狂地把枪扛在肩上。猴子觉得自己瞬间威风了许多,趾高气扬地在山林中绕了一圈,动物们见了它无不俯首称臣,这使它胆子更壮了,扛着枪闯进了一座城市。人们在喧闹的大街上发现了这只不可一世的猴子,由于它扛枪的样子十分滑稽,逗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猴子见人非但不怕它,而且还拿自己开心,特别恼火,便把枪口对准人群。也就在这时,猴子猛然想起了一个最最关键的问题—它不会打枪。猴子于是彻底地绝望了,垂头丧气地把枪扔在地上,仓皇逃离城市,回到了属于它的山林。

审题参考:一个人在走运的时候,不要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连自己姓什么,叫什么都忘了。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头脑清醒,不要忘记自己是谁,否则会受人以笑柄。8.成功之道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却拿了3块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你吃哪块?”富翁问。“当然是最大的那块!”说完两人开始吃起来。当富翁把最小的一块吃完又拿起了最后一块吃起来。显然富翁比青年吃得多。这时候富翁说:“要想成功,要懂得放弃,只有放弃眼前的利益,才能获得长远大利,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审题参考:只要放弃眼前利益,才不会因小失大。青年吃西瓜时吃大的,表面上看很聪明,占了大便宜,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问题,吃了大亏。而富翁表面上看是吃了大亏,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问题,却占了大便宜。因为小的吃起来快,富翁可以迅速地吃完第一块小的后再拿第二块,这样一来无疑形成了二大于一。富翁用三块西瓜形象地给青年上了一堂如何才能走向成功的课。9.一句话一辈子

在茂密的山林里,有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迷路了,遇见了母熊。母熊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宴款待了他。第二天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里怏怏不乐,说:“作为补偿你的就是请你用你的斧头砍我的头吧!”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了母熊,问:“你头上的伤口好了吗?”母熊说:“噢!那次只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早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审题参考:利刀割指伤易合,恶语伤人恨不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有多少“樵夫”通过语言来有意无意地伤害人!你的一句话何许你已经忘得无影无踪了,但是或许别人会记得一辈子,恨你一辈子。管住自己的嘴巴吧!千万别让一句本不该出口的话去伤害那些善良的人啊!

10.拒收的“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了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走了好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式污蔑他。后来,禅师转身开口问那个人:“若有一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谁呢?”那人回答:“那还用说,属于原本送礼的人。”禅师笑着说:“没错,那我拒绝接受你的谩骂,那就等于你在骂自己!”那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审题参考: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自己心灵健康,别人无论怎么说,怎么做,都无法影响你自己。狂犬的吼叫阻挡不住战马的前进,千万不要在乎别人想什么,说什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把自主权始终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三篇:审题立意练习教案

玉贤中学九年级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执教:李海燕

【教学目标】

1、巩固材料作文审题步骤;

2、巩固练习材料作文立意方法;

3、培养对材料的获取、筛选、整合的能力。【温故知新】

一、材料作文审题的步骤

二、材料作文优秀立意的标准

【牛刀小试】阅读下面材料,独立完成审题立意练习。

父亲丢了块表,他埋怨着翻腾着,心急火燎的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父亲离开后,儿子进屋,不一会就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地坐着,一会儿,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感悟和思考?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熟能生巧】请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出审题步骤和作文的立意。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思考作结】在这一节课里,我们进行了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练习,大家都有什么收获吗? 【学而时习】阅读下面材料,用一句话写出作文的立意。

材料一: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材料二: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着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第四篇:“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

陈学富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了解高考作文审题原则。

3、掌握高考作文审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掌握高考作文审题的技巧。【教学方法】讲练议结合 【教学过程】

一、审题方略

考场作文的审题一般从题目(或话题)、材料、提示和要求四个方面人手,重点在于把描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掌握作文限制,找出写作意图和写作的切人点。

方略一:从题目或话题中把握写作的着力点。

高考作文中的题目或话题是对考场作文内容的严格限制。因此,审清题目或话题,就可轻而易举地把握住写作的着力点。

1、如果题目或话题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语,就要搞清这个字或这个词语的含义以及它所涉及的范围。

如2005年北京卷作文题:以<说“安”)为题写一篇作文,“说”表明让写的是议论文体,“安”的范围很广,如“安定„‘安分”“安静”“安宁”安逸”“安谴”“安乐”“安全”“平安”„„在众多的带“安”的词语中,选出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词语,进行分析议论,这就是写作的着力点。

又如:2005年重庆高考作文·自嘲”,其含义是自己嘲笑自己,写作范围只能是自己,而不是他人,是对自身缺点和自身不利处境的富有智慧和幽默感的认识,这就是文章的着力点。

2、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偏正词组,除搞清中心词的含义外,还要注意其限制成分所限制的内容,而且限制词就是写作的着力点。

如2005年山东试题<双赢的智慧),它的着力点不在“智慧”上,而在“双赢”上。所谓”双赢”,就是双方互相主动帮助他人、互相受益的事情。

3、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或几个并列概念,那么辨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写作的着力点。

如2005年全国卷Ⅱ以《位置与价值》为题写一篇作文,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关系: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价值,如对自己缺乏认识,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就很难实现自己的价值。明白了这种关系,也就知道了写作的着力点。

4、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动宾(动补)词组或一个句子,着力点在动词(或谓语)上。

如2005年天津卷作文题:(留给明天),“留”就是文章的着力点,到底留什么给明天呢?放飞的理想,可以写许多内容。又如2005年辽宁卷作文题:《今年花胜去年红)着力点在“胜”上,可以运用对比方法写出生活的今胜昔,事物的新胜旧,人物的坏转好。

5、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问句,着力点在疑问词上。

如”历史岂容篡改”着力点就在“岂”上,从这一“岂”字上,我们就可知道,对“篡改历史”的行径应持坚决反对和彻底批判态度。

6、如果试题是一个不完整结构,着力点就在省略部分上。

如“假如给我„„„”究竟给我什么,这是考虑的重点。从“假如”来看,应是现实生活中还未实现,只是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至于这个东西是什么,我们就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填补。比如给我“一双慧眼”,就可写用它来辨别真伪优劣、区分好坏敌友,以整治不法之徒;维护人民和国家利益等。

方略二:从材料上把握试题隐含的信息点。

作文的材料不仅具有引出话题(或题目)、阐释话题(或题目)的作用,而且它还具有提示写作的功效。因此在写作前,一定要搞清材料写的是什么,隐含着什么信息,这样才能摘清内容上的限制。

1、故事性材料。不管是历史故事、现实新闻、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写作的隐含信息就在故事的寓意中。因此写作前必须读懂故事,理解其寓意,然后根据其寓意,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

2005年山东卷作文题:

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匠。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木匠责备小徒弟,小徒弟心中不平,将木匠的尺于弄短了一截,用短的尺子量过的木拄就做短了,可木拄等材料都是进贡的木材,非常珍贵,木匠和徒弟都面临杀头的局面。在焦急中,石匠想了办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块东西,石柱凸起一决,将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这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沿袭下来。

这则材料说的是石匠在木匠面临杀头的时候,果断地采取措施,给木匠以帮助,不仅救了木匠,也使自己的建筑形成了新的风格,得以流传。其寓意就是:给别人以帮助,自己也受益,双方都可得到好处。

2、话语性材料。即所给材料是一句或一段话,让考生根据话语进行写作。一般来说,其隐含点就在这句话或这段话的指向上。

2005年湖北卷作文题的材料是: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平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改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平其外,故有高致。以上是王国堆(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

根据材料谈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个命题是一个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关系型话题作文,要搞清写作的指向,必须理解这则材料写的大致意思:诗人要写好诗歌,对宇宙、人生必须深入其中,又要跳出其外。很明显,命题者的用意是让学生用王国维的创作态度“入内出外”来看人生、看事物。即对人生、事物既要深入其中实践、体验、研究,又要跳出其外客观观察、分析、评价;既认清现实,同时又不屈从命运;既继承传统,同时又有所创新;既给以自由,同时又正确引导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方向。

3、多则材料。如果所给的是几则材料,则需要将几则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概括出其中隐含的信息点。

2005年上海卷作文题: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干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都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这是—个十分贴近中学生生活的话题。看武侠小说,唱流行歌曲,钟爱卡通、音像制品、韩剧,把古典音乐当非音乐旋律,喜欢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这是每个中学生都曾有过的经历。然而每种文化的流行对中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各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审视以上相同点,以辩证的观点分析其现象、原因、影响优劣,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就是材料隐含的信息点。

4、想象性材料。就是考题为学生提供想象性材料,点出想象性范围,让考生根据提供的想象性材料和范围,创造新的形象,表达新的思想。此类作文的隐含点是在材料的触发点上。

1999年高考试题: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有些国外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储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也随着转移。当然,人的记忆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写一篇文章。

这则材料提供的想象的基点是:记忆移植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可能性,那么考生在写作时应对人的记忆可以移植持支持、肯定态度,至于移植后产生的效果则可以进行大胆的想象。既可以写移植后的好处多多,也可以写移植后引起的负面效应。

5、图画性材料。即所给材料是一幅或几幅图画,让考生根据图画作文。对这类试题,其隐含点就在画意上。只有读懂画意,才能找出写作的方向。因此面对画面,考生要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和画外语言提示,把画面内容与画外提示语结合起来,考虑其寓意所在。

2005年福建考题:

画面内容是两个圆,一个规范,一个多角,规范圆的提示是“我规范,我稳定,我周长短,面积大„„”,多角圆的提示是“我新颖,我多变,我周长长,面积小„„”,把图和提示结合起来,可以明显看出,这幅图要反映的意思是:“规范”与“新颖”,“稳定”与“多变”,两种状态各有优点与不足。由此我们联想到社会现实,可以找出许多信息点。如:1.世上万物各有长短;2.人生既要稳定又要灵活;3.圆是核心,万变不离其宗;4.圆滑与棱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等等。

方略三:从命题提示中把握写作的关键点。

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一般在材料之后都有一段关于写作的提示,这段提示对打开思路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认真阅读命题提示,则可帮助我们打开写作的思路。找出写文章的关键点。

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作文材料下面的提示是这样: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请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写一篇丈章。

这段解说规定写作内容的关键点是现实生活中与寓言类似或相反的事例,这就告诉考生既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类似“智子疑邻”的情况,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与“智子疑邻”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这就提示考生写作的重点是在辨明二者的关系上,只要搞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写作就找到了关键点。

方略四:从命题要求中把握形式上的限制点。

试题要求是对考试作文形式的限制。把握住考试要求,可从标题、立意、文体、字数上达到命题人要求的标准。

2005年重庆高考作文的要求是:

1.以<筷子)为题,写一篇两百字以上的说明文。2.题目(自嘲),写一篇除诗歌以外的任何文体600字以上的文章。

这个要求规定了写作的文体和字数,(筷子)一文只能写成说明文,200字以上;(自嘲)一文不能写成诗歌,其他文体均可,字数600宇以上。

2005年全国卷(河南等地)作文的要求是:

以“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写一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且不少于800宇的作文。

这则要求中的“三自”,是话题作文的共同特点,指明话题作文在立意、文体、题目上是开放性的。它告诉考生,只要围绕话题,可根据要表达的内容自己来确定中心,自己拟定题目。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还可写成散文、小说,编织故事、剧本,甚至可以写成诗歌,但有一点是限制的,即字数只能在800字以上。凡立意与话题不合,文体写的“四不像”,没写题目,字数不足800字者,均不符合试题要求。

二、审题易误点

1、不解题意,仓促下笔。

2、不懂材料,胡乱引申。

3、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不看要求,超出范围。

三、名题点拨 1、2005年上海春季招生考题

心是一扇无形的门,有的人紧紧关闭,有的人半虚半掩,有的人全然敞开,于是心灵世界就有了不同的色彩,人生的舞台上便演绎出各不相同的故事。

请你结合白己的感受,写一篇1000宇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日自拟。

点拨:上海市春季招生这道作文考题,与往年不同的是:只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只是让谈感受,审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这则材料写了“心”的三种状态,提示了三种状态下出现的不同结果,其中隐含的信息是“我们对人要敞开心扉,不能封闭,不能半虚半掩,这样才能与人心心相印,演绎出快乐的人生”。2、2005年北京一黄冈高考冲刺预测试卷一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跳水皇后伏明霞站在跳板上微微一闭眼,平静一下心态,然后往下一跳。那优美的姿态,那微小的水花,那高超的技术,赢得了阵阵掌声,、然而这一切发生在几秒钟的时间内,瞬间的美丽也许更震撼人的心灵。生活中存在许多类似的情况,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你经历过吗?你看到过吗?你感受过吗? 请以“美丽的瞬间”话题写一篇文章 点拨:“瞬间”的含义是指时间短暂,它可能是几秒钟,也可能是几个小时,可能是一次擦肩而过,也可能是一次会面,一次短暂的遭遇,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美丽”这个词的限制范围较广,凡是可以让人留恋和回味的,引起人愉悦情怀的人,事、物等都属于美丽的范畴。此文让写的内容应是让人留恋回味的短暂的一次会面、遭遇和场面等。3、2005年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练习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景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来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固„„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请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点拨:从材料来看,材料中列举的几个事例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自然环境中得到了精神和心灵的安慰,很明显,是让写人在自然中的感受,话题“自然与心灵”是一个并列概念,文章的重点应放在阐述“自然”与“心灵”的关系上。

四、作文审题训练

读下面一则寓言,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篇议论文。

有个赵国人要卖掉一匹骏马,在集市上站了三天,却无人问津。他要求伯乐到集市上绕马看一看,离开时再回头瞧一瞧。伯乐这样做了,马价一下子提高了十倍。

[写作导引] 审读此题需要理清事件或现象的参与者,清理影响事件或现象的参与因素,要特别注意挖掘议论对象的隐蕴信息。例如,言其“骏马”并无明其为“千里马”,伯乐也不曾说三道四等。文中对“赵国人”也没有感情倾向的暗示,我们可以肯定,可以否定。隐蕴信息开发,给多角度立论以启发,往往决定着文章的广度和深度。略举几个角度,阐述写作此题的立意方向。

①卖马人自己卖不掉马,转而邀请伯乐,说明:善于利用外在条件/善于借助有效的帮助是成功者的诀窍之一。

②卖马人在商品经济市场中迎合消费者追求“名牌”的心理,是识时务者。可选立论方向为:识时务者为俊杰。

③卖马人邀请伯乐“出山”,是一种起用人才之举,也是一种“广告”意识,可立论:任用人才/提倡商品“包装”。

④只因伯乐“虚晃一枪”便“马价十倍”,可见买马人盲目崇拜名人,也可见买马人判断马的标准不当,只追求“名牌效应”。

⑤伯乐走马观花式的“相”马,原因是——见利忘义,暗箱操作?无论如何总是一种对人对己不负责任的态度:请专家慎行。

⑥由伯乐和骏马之间的关系可知:才能十机遇=成功。

⑦就全文看可否谈经商的规则,并引申论证竞争社会的游戏规则。

第五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具体解决材料作文的审题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由果溯因法。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由果溯因法。

学法指导: 自主思考 合作释疑

一、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从几次测试来看,材料作文较之话题和命题作文,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审题立意常见病症有:①脱离材料,随意而为②朦胧感知,似是而非③抓枝叶而弃主干,④抓现象而弃本质。大家往往只抓只言片语,套用材料中的几个字眼,没有理解内涵,导致偏离题意。或.用一个更幼稚的启蒙故事来诠释所给材料的深刻事理寓意,这样写虽不偏题,只是欠深刻。希望今天一起探讨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并通过实践,不断克服以上病症。

二、引言

好的文章不但是生活情景的再现,带给人情的熏陶,更给人理的思考。理性思考,是情感的进一步升华,使作文流动着智慧。

高考作文已经确立了“开放、灵活、包容、多元”的评价原则,把“思想、真实、朴实、创新、规范”作为高考优秀作文的标准。写作文时能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理性的思考,就是有“思想”。议论性文章要有思想,需要正确的审题立意。

三、问题导学: 审题方法探究

(15分钟左右,自主阅读勾画重点,完成问题后,小组合作探究,口头展示。)

1、(2006全国I)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包尾端切给我,我为此容忍了五十年。我真是受够了!”

听了太太的话,老先生十分惊讶。他不无委屈的向老伴解释:“亲爱的太太,我最喜爱的就是面包尾端考的又焦又黄的这一片,所以,这五十年我总是把它切给你,自己从不舍得吃呀。”

①这则材料的结果是: ②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分别是: ③我的立意是: 结果一:妻子容忍了五十年,大怒,丈夫被骂,很委屈。

原因:妻子讨厌面包尾,但从未告知丈夫。丈夫喜欢吃面包尾以为妻子也爱吃,但没有将自己的心意说出。

立意:生活需要沟通。

小结:面对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使用 由果溯因法。

四、小结方法:(生自主归纳,小组交流,5分钟。)

1、多角度立意法:找对象——先角度——定立意。

2、由果溯因法:找结果——析原因——定立意。

五、达标训练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立意,选组黑板或口头展示,22分钟左右)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俄斯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多角度分析。一般来说,材料的各个意义点,是蕴含在材料所涉及的人和事上的,因而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人和事入手,问个“为什么”,提炼出多个观点。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这则古希腊神话故事写了三个人物,即安泰、盖娅和赫拉克勒斯。记

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了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由种树的结果入手:

由“老人“”年轻人“”胡杨树“等几个对象入手:

①从“老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无碍“这一点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长远的眼光。

②从“年轻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全被风刮倒“这一点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

③从“胡杨树如何才能抵挡沙尘暴“这一点上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逆境成才、顺境可能会使生命变得脆弱、要夯实基础。

下载审题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题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备课时间:2011年8月 上课时间:2011年9月 课型:复习课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审题的步骤。 2、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

    小学作文审题教案

    小学作文审题方法一、作文题型 在平时的作文练习里,作文练习的题型不外乎下列三种: (1)《一件有意义的事》 (2)《我和××》 (3)在你的身边有很多人,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写出这个人......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编号:课型:作文指导课 主备人:袁颖时间:月 日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了解作文审题原则。 3、掌握作文审题......

    审题

    审题:察“言”立“意” 审题:察“言” 命题作文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

    审题

    首先是审题。作文的审题要分几个层面。 ⒈审题意。审题,目的是定主旨,在审题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审清题意,防止偏题,抛开表面的东西,弄清楚深层的东西。也就是审清楚出题人的意图......

    审题

    记叙文的审题与扣题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记叙文审题扣题的方法。 2.讲练结合让学生在听课中明确技法,在训练中掌握技法。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审题扣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探讨如何看漫画写作文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一中学 语文组 刘晓庆 漫画知识点概述 1、漫画的概念 漫画在辞海中的解释为: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政治......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季顺龙 学习目标 1、明确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 2、从“会联想、会概括”的角度具体掌握“抓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