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与反思(精)

时间:2019-05-12 23:0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与反思(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与反思(精)》。

第一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与反思(精)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与反思

1、读一一美读几遍,初步感知

2、品一一找出诗中的景物与人物,品味语言情感意境;

3、合一一找到景物与情感的匹配点,整体感知诗歌。

如果长期坚持使用这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将有利于学生诗歌鉴赏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的能力。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主线不明,思路不清。

一、设主线,明思路

张若虚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因为《春江花月夜》“孤绝横篇,竟为大家”。这首诗也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围 “春、江、花、月、夜”铺开,月是诗人震动的脉搏,月光洒辉处,江水、沙滩、桃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镜台、詀石、鸿雁、鱼龙、思妇、游子组成了一副幽美恬静、充满人生哲理的画卷。

落月摇情,情韵悠悠。既然如此令人心神荡漾,既然是千古美文,何不美教、美学呢? 别林斯基有句话说得好:“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此,赏析这种情韵幽雅的美文,应该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心灵之旅。学生是读景、赏景的主角,教师是导游。“美在哪里? ”这条学习主线,应“念”而生。

围绕这条主线,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流程:美听一美读一美品。其中,美品是关键,它可以设计以下两个思考题:

1、你在诗歌中看到了什么?请以月亮的推移为顺序找出描写对象:(1找景物;(2找人物(注意体现人物情感的词。

2、你最喜欢哪句诗?说说喜欢你的理由。结合你最欣赏的佳句,用散文化的语言品一品。(我们真切地感到,课堂不能静若止水,需要波澜起伏,需要激荡人心,需要创造一个美的艺术境界,否则便会枯燥无味、苍白无力。那么怎样为教学创造一个艺术的境界呢?)

二、创设艺术氛围,营造审美情境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需要创设迷人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深入诗文的深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创设:

1、美导。

一位同行的导语设计值得借鉴: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是啊,月在诗歌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寄托: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静凄凉,‘明月松间照’的宁静恬淡; 感受到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 感受到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惆怅无奈,还有‘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梦幻神奇。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张若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他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2.美听。

教师范读,学生倾听潺潺连绵的流水、流利婉转的鸟鸣,他们情不自禁地沉醉于这迷茫朦胧的月色中,沉浸于浓浓的思念、深深的愁绪里,浸入美读酿成的美境中。有了这种倾听,那种跃跃欲试的萌动之心,怎能不呼之欲出? 3.美读。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需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3 诵读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有 自由体验读、个人表演读、小组竞赛读、集体体悟读”。诵读这首诗要读出轻重,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激情。各种形式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于自己的体验之中,选择、感悟、深思,产 生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参与欲,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经过反复朗读,学生对这首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诗

中表现出的月照花林之美,人生沧桑之叹,天涯相隔之苦,有了一定的体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了。更重要的是:美读,不但了解作者说了什 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有了沟通,激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学生进入了“其言若出己之口,其意若出舌之心”的最佳状态,在吟诵过程中,语感语气有了,内容有了,思想有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 美品美文,突出课堂主旋律 1.品景色。

(1月出一一壮观而有活力

(2月升一一月光朗照,花伴月,月伴花,月光无处不在,江天一色,清纯空灵(3月落——落花摇情,江水流春,落月藏海雾,迷茫无尽

(4景:月光下的江流、芳甸、花林、飞霜、沙汀、白云、青枫、扁舟、高楼、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等,春江潮动,花草遍地,明月朗照,月伴花,花伴月,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淡淡的感伤美,优雅空灵的纯净美,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江月夜图。

2、品哲理 “江畔

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浮想联翩,思接千载,感慨宇宙的神秘,人生的无奈。“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人又顿悟,人生是短暂的,而人类则是绵延永久的。一曲《春江花月夜》,让人读出了人生短暂的悲剧之美、宇宙无穷的永恒之美。3.品情感。

月共潮生,荡涤万物,充满生命活力的壮观美,跃然纸上;江水流春,江树迷蒙,凄凉感伤之情油然而生。诗中的情感美还指落月藏海雾,月落妆台,长夜不眠的思妇的依恋惆怅之情;春光将老,人隔天涯,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凄苦寂寞之情。品读“落月摇青满江树”,那月光之情,思念之情,诗人之情,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学生心中。4.品佳句。

最后探讨问题,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选择的自由,不受约束,大胆想象、联想,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在互相交流中碰撞思维、分享阅读成果。

诗歌欣赏没有标准答案,因此,要给学生一个艺术再创造的空间。虽然学生谈出的理由不一定充分,但他们己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中享受到了浓浓的审美乐趣。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价值的认可,它能唤起学生积极探讨的活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设计,更是从课堂教学的完全预设转向动态生成,赋予了课堂活力,使课堂异彩纷呈,活力四射。

总之,《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设计是以课文为载体,从课文出发,通过听、读、品,把朗读、美品、探究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

第二篇:《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段太尉逸事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肖健(东莞市,东莞济川中学)

教学过程分为三步: 第一步: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初步扫除学习障碍。第二步:研习课文,学习段秀实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一、导入课题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人),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共同发起对我国散文发展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

段太尉:太尉,官职名。其人叫段秀实。逸事状:“状”,又称“行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实、爵里、行治、寿年等的一种文体。“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只记录人物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

二、熟读理解课文,梳理文言知识(1)通假字

1.不嗛,辄奋击。

嗛(qiè),通“慊”,满足,快意。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打,砸。

3.太尉判状,辞甚巽。巽,通“逊”,谦恭。

4.出入岐周邠斄间。

斄,通“邰”,今陕西武功。(2)词类活用

1.暴且乱。

乱:形容词作动词,发生祸乱。

2.晞一营大噪,尽甲。

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

3.乃我困汝。

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

4.遇不可,必达其志。

达: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

5.裂裳衣疮。

衣: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

6.手注善药。

手:名词作状语,亲手。

7.杀一老卒,何甲也。

甲:名词作动词,穿盔甲。(3)特殊句式

1.乱天子边,欲谁归罪:宾前。

2.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省略句。

3.段公,仁信大人也:判断句。

4.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判断句。

5.公幸教晞以道:介宾后置。

6.请辞于军:介宾后置。请让我到军中解说 / 致辞。(4)古今异义词

1.纵士卒无赖。

古义:指横暴,动词。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2.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古义:钱财和货物。

今义:指货物。

3.折人手足。

古义:指手和脚。

今义:比喻弟兄,或指举动、动作。

4.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古义:“生民”,避太宗之讳,指老百姓。

今义:陌生人。

5.请假设草具。

古义:假,借用。设,置,安排。

今义:姑且认定。

6.段公,仁信大人也。

古义:对老者、长者的尊称。今义:指成年人,区别于“小孩儿”。

7.一夕自恨死。

古义:羞侮、遗憾。

今义:指怨恨。

三、课文分析

第一件事:勇服郭晞 郭晞拥有重兵,权大位尊,却放纵士兵不法肆暴,令人发指。节度使白孝德懦弱无能,忧戚无法。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段秀实奋身而起。自荐平乱,担任节度使府中的执法官,将郭军中横行不法的十七个人斩首示众(“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显示了他平定乱军。安抚民心的决心和魄力。段秀实的这一大胆举动,使乱军“一营大噪,尽甲”。为了化解矛盾,消除**的隐患,明示道理,段秀实决定只身独往军营。文章中描写他前往军营的句子有“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一方面,段秀实是有智谋有策略而去的;另一方面,则显示了他的胆识,表现他的大无畏精神。他抓住“副元帅一世功名将毁于乱军”的要害。正气凛然,慷慨陈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利害。震慑了披甲暴怒的士兵,感动说服了郭晞,平息了这场**。

第二件事:仁愧焦令谌

在段秀实担任营用官时,他的顶头上司泾州节度使焦令谌掠夺北行田地,不顾天灾,依然勒索地租,伤天害理。段秀实委婉陈词,反而惹怒了对方,以致佃农被杖击垂死。段秀实没有和焦令谌正面冲突,没有像第一件事那样勇闯军营,那是否体现了他的懦弱呢?恰恰相反,作者用对比的手法,用焦令谌的骄横无礼/残暴与段太尉的宽厚仁慈形成对比。段秀实金子为农民敷药晡食,见到含冤挨打的农民,“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仅用寥寥几笔,却写的丝丝入扣,一个正直,仁义而又满腔义愤,无处说理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褒贬分明,爱憎强烈。段秀实一自己体察百姓疾苦的实际行动感动上司,绵中藏针,柔中有刚,处理方法十分得体。不论是否真的“大愧”而“自恨死”,都表达了作者对段秀实爱民思想名品质的崇敬和赞扬。

第三件事:节显治事堂

段秀实最后是因为反对朱泚称帝而遇害的。早在段秀实经凤翔上京上任司农徵时,就早已提防朱泚的贿赂。朱泚果真送来了三百匹大绫,他的女婿因“处溅”推辞不掉,不得已收下。事后,段秀实知道了,一面严厉训导他的女婿,一面命令将大绫封存在司农治事堂的房梁上,不许放在家中。这件事表现了他段秀实很有政治远见,颂扬了他的清正廉洁。

最后一段:说明作状原由。

作者具体说明此“逸事状”材料历经多方面搜寻,遍访边防旧地,查询老校退卒。咨询会州刺史,证实段秀实素有“所立”,“遇不可,必达其志,”并不是为了“取名天下”才“奋不虑死”击贼殉国的武夫,因而将此状送上史馆,以免这些事迹散失不传。

四、写作特色

(1)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行状,也就是一篇记叙文,课文主要运用了的描写手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2)个性化的言行

面对“一营大噪,尽甲”的乱军,文章写段太尉只身前往军营,“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杀一老卒,何甲也?吾带吾头来矣!’”先用白描手法,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大智大勇、胸有成竹的段太尉;接着具体描写调侃“甲者”的语言,神态自若、声情兼备,与那些极为紧张的士兵形成强烈的对比。字里行间,我们分明感受到段太尉所独有的一股震慑人心的凛凛正气。又如,见到含冤挨打的农民,“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仅寥寥数笔,却写得丝丝入扣,一个个性鲜明,正直、仁义满腔义愤却又无处说理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

五、总结

本文精心选材,多角度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全文精心选取了段太尉的三件逸事,每一件逸事都表现他思想性格的一个侧面。第一件事突出了他凛然正气大智大勇;第二件事表现了他仁义爱民,第三件事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清正廉洁。三件事联系到一起,就完整地勾勒出段太尉的可敬形象。

第三步:布置作业:归纳课文中出现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写在积累本上。

第三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精)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的依据】

一、注重古诗鉴赏的人文性。要让学生从古诗鉴赏中体会古诗的人文性:

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探索,对人生的思考。

2、理解宇宙世界变与不变的永恒主题。

3、在理解景与情的关系时,学会观察,学会探究。

二、体现《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诗歌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种方法。

三、关注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强化朗读训练,体现诗歌教学的本原特点。学生熟读诗歌,既可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疏通文意,初步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情画意的能力。

(3)理解并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1)通过探究与学习,从品位意境、赏析意境、把握情感环

2、过程与方法

节赏析诗歌。

(2)通过探究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感悟旋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

(3)学习诗人旷达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二、教学重点

2、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情、理的联系。

四、教具选用:ppt、MP3乐曲等。

五、教学方法:朗诵法、鉴赏评价法、小组讨论法等。

七、教学设计及其主要内容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处在初唐与盛唐的过渡时期,有一位诗人与贺知章、张旭、一)新课导入

包融等四人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合称“吴中四士”,写了一首人称“孤篇横绝全唐”,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诗歌。这个诗人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1、作者介绍(ppt展示)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解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

(三)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1、让学生集体诵读《枫桥夜泊》、《鹿柴》然后,让学生谈自己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及自己的体会。

2、老师点评学生的理解后强调:理解诗的意旨,就要“置身诗境,缘景时情”:第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诗境里去,与诗人产生共鸣;第二,找一些相关的意象,联想、想象其画面,从而体会作者此时此地此景此情。

(四)欣赏、学习和探究《春江花月夜》

(1)全体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开头至“但见长江送流水”)。然后,学生讨论:这部分内容围绕什么来写的,诗中描绘的

画面如何,产生了怎样的联想?随后,从每组里找一个代表发言,看谁的理解较好,接着老师总评。

(2)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和探究“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见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几句子,探讨人与月,人与水,人生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生生不息的永恒与宇宙万物的永恒与

变化的关系。

(3)总结本教时所学的内容

1、第一部分内容: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2、让学生明白了学习欣赏诗歌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第二教时

(一)让学生集体朗诵《春江花月夜》,然后重点分析、鉴赏和探究第二部分内容(“白云一片去悠悠”至结尾)思考:

1、这部分重点写什么?

诗歌: 学生分组讨论后,找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把握、游子、思

妇的相

何?

1、注意找意象:如白云、高楼、妆镜台、帘、捣衣砧板、鸿雁、江树等。

2、注意分析思妇的动作与心理及游子的动作与心理,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3、要求学生从诗歌中找出相应的修辞方法,如拟人等。

(二)总结第二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找出其心理独白的有关词语。

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三)学生讨论,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然后分析,再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1、景、情、理完美结合。全诗将写景、抒情、议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写出了春、江、花、月、夜五种美景,以月为主要描写对象,在抒情和议论时也紧紧地围绕着月光来展开。

2、本诗具有音律美全诗韵律饶有特色,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以平韵起首,音乐节 奏感

美。

1(四)感悟哲

理、学生自主欣赏:略。

2、教师总

诗人由眼前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引发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炎黄子孙的感情共鸣——对月怀远,“月”就是

乡的激

点,动

物。

再看“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在诗人看来,人生是一代一代的无穷无尽,江上的月亮年年看上去总是相像的。张若虚在这里,面对明月与江水,也想到了人生的短暂,也有所感慨,但他一扫以往诗人的消极哀怨之情,这无疑与苏轼的《赤壁赋》有异曲同

妙。

1、播放MP3《春江花月夜》乐曲,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默读课文,感悟优美的旋律,想象美好的画面。

(五)感

2、在课堂上背诵诗歌。

(六)拓展探究

拓展探究的要求:“置身诗境,发挥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拓展探究的内容:宋代词人张先,有三首写影子的名句最有特色,人送外号“张三影”,请发挥想象,体会它们的意境美。

1、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

2、隔墙送过秋千影 ——《青门引》

3、无数扬花过无影——《木兰花》

拓展探究的过程:分3组学生讨论,派代表陈述探究体会,教师点评。

(七)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为了体现《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诗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种方法。基于此,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以古诗鉴赏的人文性、注重朗诵和调动主观积极性展开联想为学习重点,以小组研读和探讨为方法。

在课堂的实践中,教学效果良好。主要体现在:

1、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良好,有独立的研读、思考的空间;

2、学生的分组学习、讨论情况良好,有交流的空间;

3、基本能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种古诗鉴赏的方法,能结合诗歌文本,展开联想和想象,有感悟的空间。

可是,在教学效果良好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学习的缺失。主要体现在:

1、在自主研读、思考及分组研读、交流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古诗素养参差不齐,因此在研读、交流的时候碰撞激烈,难以形成一个共性的理解与认识,在派选代表的时候难以达成一致。

2、对教师在备课的要求更高,没有较高古诗知识储备很难引导课堂的较好生成。

【今后的改进】

课后分析这节课,认为授课过程过于平板,面对困难的知识点教师提示多、学生自主学习少,整个过程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那么,还有更好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从而体现学生的探究性吗?围绕这个反思,又重新改进教学设计。

第二次教学就以三个核心问题为线索设计教学过程——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种方法比其他的古诗鉴赏方法更好地把握文本吗?

2、从品位意境到赏析意境再到情感环节来赏析诗歌这三环节可以变换吗?

3、诗人旷达的生活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有何价值?这样,在设计过程中强调活动问题化与对比的设计,并积极创设条件暴露学生学习的问题,如文本的问题研读、鉴赏方法的对比等有效的设计。这

样,很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从而协调了分组讨论的偏差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

《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

长春市第十九中学

韩潮

《春江花月夜》是高中诗歌鉴赏上的一篇诗歌,其作者是张若虚,他的一生只写了两首诗,此诗恰恰成就了他在诗歌史上的千秋美名。后人曾评此诗为“孤篇盖全唐”。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的教学设计以文本为载体,从文本出发,通过听、读、品、写,把朗读、美品、探究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赏诗歌。

反思这堂课,有得也有失,感受颇深。

本文的设计初衷是通过多次诵读来逐层把握文章的内容。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时间安排不好,前松后紧,有的内容没时间处理,最后只好留做作业。

1、读——美读几遍,逐步感知。

本想通过一遍遍的读,让学生逐层的去把握诗的内容,第一步让学生把握诗歌当中出现的景象,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摹心中的美景。把思维打开,美景在心中。

第二步让学生再读之后把握诗中的情,感悟诗人对人间真挚爱情的歌颂。第三步让学生通过再读来领悟其中的哲理——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思考与探讨,求而不得转为对生命的思考。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需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诵读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有默读,自由体验读、个人表演读、集体体悟读”。诵读这首诗要读出轻重,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激情。各种形式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于自己的体验之中,选择、感悟、深思,产 生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参与欲,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经过反复朗读,学生对这首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诗中表现出的月照花林之美,人生沧桑之叹,天涯相隔之苦,有了一定的体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了。更重要的是:美读,不但了解作者说了什 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有了沟通,激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学生进入了“其言若出己之口,其意若出舌之心”的最佳状态,在吟诵过程中,语感语气有了,内容有了,思想有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我们认为,对文本的解读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整堂课的主题。匆忙的和不深入的解读,教学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春江花月夜》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不在课外延伸了多少,而应该在美品课文。

试想,几次品读,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沉浸于超常的审美情境、倾心于审美的情境和把审美的心理集中指向阅读对象的审美注意。

2、找——找出诗中的景物与人物,体会意境,了解人物的情感。

让学生找到有“月”的诗句,品味月共潮生,荡涤万物,充满生命活力的壮观美,江水流春,江树迷蒙,凄凉感伤之情的油然而生。诗中的情感美还指落月藏海雾,月落妆台,长夜不眠的思妇的依恋惆怅之情;春光将老,人隔天涯,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凄苦寂寞之情。品读“落月摇青满江树”,那月光之情,思念之情,诗人之情,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学生心中。

3、品哲理

然后重点分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蕴涵的哲理。诗人浮想联翩,思接千载,感慨宇宙的神秘,人生的无奈。“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人又顿悟,人生是短暂的,而人类则是绵延永久的。一曲《春江花月夜》,让人读出了人生短暂的悲剧之美、宇宙无穷的永恒之美。

4.品佳句。

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将它用散文的语言改写出来。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与写作水平。

诗歌欣赏没有标准答案,因此,要给学生一个艺术再创造的空间。虽然学生谈出的理由不一定充分,但他们己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中享受到了浓浓的审美乐趣。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价值的认可,它能唤起学生积极探讨的活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设计,更是从课堂教学的完全预设转向动态生成,能赋予课堂活力,使课堂异彩纷呈,活力四射。但由于时间安排不好,这一环节没能在课堂上实施,很是遗憾。

我想如果长期坚持使用这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将有利于学生诗歌鉴赏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的能力。

总之,我的教学设计是以课文为载体,从课文出发,通过听、读、品,把朗读、美品、探究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 赏诗歌。然而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还有待改进与提高。

第五篇:春江花月夜 教学反思

春江花月夜

教学反思

为了能够上好这个课,查了很多资料。课件也是一再更改。在开课之前,我请同组的前辈老师来听我的课进行指导。第一次听,前辈们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我一一做了记录。

第一,从导入开始听的音乐,要先给同学讲解室内乐,要用心去听,没有任何的杂念,室内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掉在地上一根针都听得到。让学生怀有一颗虔诚的心来欣赏、聆听这段音乐。

第二,在讲解换头合尾这个创作手法的时候应该讲解的更细化,换头是对比,合尾是统一。是《春江花月夜》所描绘的几幅景色的结尾都回到了它的主题上来,整首乐曲就像一个画轴一样串连在一起形成了对比与统一。但是在课堂上讲的时候我只讲解了乐句里的统一,并没有讲述到整体乐曲的统一,这是我的失误。

第三,我总是担心上课时间的问题,并没有让学生整体的听完《春江花月夜》。前辈的建议是音乐课就是

需要音乐来让学生理解、欣赏的。可以讲前部分内容进行精华的整合,一定要让学生欣赏音乐。不然就会造成两张皮的现象,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不能理解音乐。在这次活动课中我采用了前辈的建议,讲解整合后的内容并让学生完整的欣赏这首乐曲,让学生理解《春江花月夜》,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第四,在讲课内容中不仅要用通俗的语言让学生理解音乐,还要用准确、精悍的专业术语让学生学到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国传统音乐并能发扬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

综合以上几点,我吸取了的意见和建议后做了调整,重新写了教案,制作课件,在音乐上,内容上,知识点上都做了较大的调整。

经过反复推敲后我更加自信的上课,上完课后有了很大进步,

下载《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与反思(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与反思(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

    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一)《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我根本就不敢讲。不仅仅是担心破坏诗歌美丽的意境,而是自己根本就不会讲。过去这首诗在读本里出现,我只是要求学生背一下。现在,这首......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最全汇总>>>河北教师招聘历年真题 2016河北教招:《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通过最新河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河北教招时间分布比较分散,全年都有招聘,笔试科......

    《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

    课教堂传统课堂与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之比较 高中新课程实验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学习的模式不同。传统课堂教学强调对知识的学习,侧重于......

    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赏析诗歌,理解诗歌的感情。 2. 分析诗歌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 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 学习重点: 描绘......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海南省国兴中学 李占民 教学目标: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悟理。2.景、理、情的有机融合。 教学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悟理 教学难点:景、理、情的有机融合 教......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定稿)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宝鸡文理学院附属中学赵东升 一、教材依据 《春江花月夜》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选修第二单元赏析示例,是自读课,是一篇写景诗歌,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第一单元诗歌的基础上,学会鉴赏写景诗歌,把握作者......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是啊,月在诗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一种寄托,皎洁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