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脑与音乐》教学设计
《电脑与音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地位及作用
《电脑与音乐》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四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使用CD播放器、录音机及超级解霸等软件,了解“窗口”组成的共性部分,体会电脑对音频、视频等媒体信息的采集、展示和加工方面的作用。
《电脑与音乐》是在学生了解电脑的应用、组成,学习鼠标的基本操作之后的一课,在本课学生第一次全面接触和使用“窗口”。由于整个信息技术的学习多是围绕着“窗口”软件进行的,音频和视频的采集、加工处理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所以本课无论是在现阶段的学习中,还是在后续的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2)教材处理:将学习录音机软件中“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关闭按钮”等教学内容调整到第一课时进行,并引入一些常用软件(如:Word、画图)。安排学生集中学习窗口操作的共性部分,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拓展,为后继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本课拟分三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通过学习CD播放器等软件,较全面地了解“窗口”组成及操作的共性部分;学会用“开始”菜单打开程序;掌握“悬停提示”的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学习使用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并进行效果处理。初步了解电脑在音频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方面的操作。
第三课时:学习使用“超级解霸” 软件,初步了解电脑在视频信息展现及加工处理方面的操作。
二、学生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在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后,已经了解了电脑的应用、组成,能够较熟练地使用鼠标和键盘,并逐步养成了在电脑上去尝试、去发现的学习习惯,但对“窗口”操作还是第一次全面接触和使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学会使用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
b、掌握给“录好的声音”加上“变速、回音、反向、音量变化”等效果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
a、在学习使用录音机对声音进行采集、播放的过程中,学会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新知(知识的迁移)。
b、在对声音进行效果处理的过程中,掌握使用“帮助”菜单来学习软件操作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b、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研讨、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文件,并给录制好的声音加上“变速、回音、反向、音量变化”等效果的操作。
分析: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使用录音机对声音进行采集、加工处理的过程中,体会电脑在音频处理方面的作用。因此,掌握录音机软件的使用就成为本课学习的重点。
处理思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教师适当的示范、指导、拓展,再加上学生的课后实践多管齐下进行重点学习。
教学难点:录音前对音频属性的设置。
分析:对音频属性的设置,需要经过:双击“音量”图标打开“音量控制”面板——单击打开“选项”菜单——单击选择“属性”——单击“录音”——单击选“麦克风”——单击“确定”——单击选择“录音控制”菜单中的“麦克风”——拉动“音量”控制拉钮来调节音量——关闭“录音控制”面板(共九步)。步骤多但又必不可少的操作,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操作困难较大,因此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处理思路:由实际问题引发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求知,再通过教师的两次示范,学生的互学和教师辅导来突破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里有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详见附件),想请我们班的故事大王讲给大家听。如果讲得好,老师会把他(她)推荐给学校的广播站讲给全校同学听!有哪位故事大王愿意上来试试啊?
2、请学生在讲故事时手拿麦克风,要求尽量体现角色的特点。师悄悄进行录音。当学生讲完第一个自然段时,教师示意学生停止。
3、师:老师想到一个问题,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本来准备得好好的,可是到临场发挥时就有些失常了,大家想想看有什么好的办法吗?(生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最后得出:先录好再拿去放就好了!)
4、师:我们用电脑就可以录音!(播放刚才的录音,引出本节教学内容:电脑中的录音机)
(设计意图:把“童话故事”作为声音采集的内容,成功地吸引了爱听故事的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录音准备
(1)请学生说说用电脑录音时需要准备什么软、硬件。(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说出:麦克风、录音机)
(2)转播一位学生的电脑屏幕,请学生利用“开始”菜单把“录音机”打开并找到录音机中的“录音”、“停止”和“播放”键。(师提示学生可回想一下家里录音机或录像机上的这些功能按钮上的图形特点。根据生活经验来找,利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3)请这位学生试录音,并当场播放所录内容。(学生会发现声音根本没录上)(4)师:为什么没有录上啊?大家想想看!(请几位同学说说他的想法)(5)师总结、指出:在用电脑中的录音机进行录音时,要先对“音频属性”进行正确设置,才能录音,否则就会出现刚才的情况(录不上)。这个设置工作,有点繁琐但不难掌握,只要你跟着老师一起做,就可以设置成功。
(设计意图:由实际问题引发思考,而后获知解决方案,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利于后续设置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6)教师示范“设置音频属性”的操作步骤,请学生跟随教师一同进行设置。设置完成后,再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检查相关设置,并说明“录音机”能够录音的设备状态(录音机窗口中的绿线若有波形变化,说明可以录音;而若是一条直线,则不能录音)。
(7)分层练习:请学生试试自己的电脑是否可以录音。如果可以的就进行试录;不能录的,请老师、同学帮忙将音频属性设置好。(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重点辅导没有设置好的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两次示范,学生的互学和教师辅导来突破教学难点,将录音前的准备工作做好。)
2、用录音机录音
(1)请刚才那位“故事大王”来重新讲述童话故事,另一位同学担任录音师进行录音。(由于该故事较长,录音时间超出60秒,录音时学生会发现录音在60秒之内有效)
(2)师演示延长录音时间的方法,提示学生如果录制的声音不满意,可以利用“文件”菜单中的“新建”来重新录制。(选“新建”后,弹出的对话框选择“否”)
(设计意图:演示可以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让学生扎实掌握学习的重点内容;适当地给学生补充相应的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
(3)学生活动1:全体学生2人一组进行录音练习,录音内容《狮子和蚂蚁》,也可试试菜单中的效果(变速、回音、反向、音量变化)。
3、用录音机给录制好的声音加上效果
(1)师:为了使角色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富于个性,需要对声音进行效果上的处理。(展示教师的范例,让学生感受对声音进行效果处理对信息表达的帮助)
(2)师带领学生阅读“帮助”,演示变速效果的处理方法,教会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看“帮助”,用对比法学习其它效果)。
(3)将全班分为四大组,每组分别指定完成一种不同的效果,其它效果为选做内容。(4)学生活动2:每组根据教师分配任务选择录音内容,在完成指定的效果之后,练习加上想要的其它效果。(利用电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5)教师巡视分层辅导,重点给选择录音内容有困难的小组及操作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分工合作,群策群力,培养合作精神;教师讲解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活动1、2的目的:通过多次充分的练习(学生试——师演示——学生练的过程)突出重点内容。)
(三)作品展示及评价
把学生活动2中的分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开展自评、互评、师评。自评:小组推选1到2名代表,讲述操作过程,说明所加效果的目的。互评:请其它组的同学说说,听了作品及小组自评后的感受、建议。师评:较全面评价操作过程,效果与声音内容相匹配的通用性方法和原则。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评价,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录音机处理声音所用的各种效果,体会“声音效果”对信息传递的作用。)
(四)提高
我们利用电脑不但可以播放现成的声音如:CD、mp3音乐,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录制声音,或对声音进行加工处理,如:截取其中的一段,合成一些声音。(我们不仅可以使用现成的,而且还可以创造)老师这里有一些用录音机截取和合成的例子,请同学们来欣赏欣赏。(师播放一些课前准备好的作品)
(设计意图:对学生没有能力去做的一些操作,教师展示成品,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电脑在声音信息处理方面的作用。)
(五)小结及课后实践
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电脑对声音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并从中体会了电脑在音频处理方面的作用,使我们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
当然,录音机功能过于简单,还有许多效果是不能完成的。我们可以在课后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了解功能更为强大的软件,去尝试、探究这类软件的使用方法。
课后实践:回家后,使用家里电脑中的录音机或功能更为强大的软件,请爸爸妈妈帮忙,将你讲的故事录下来,加工处理并保存成文件。带到学校来,我们要继续进行“故事大王”的评比。获胜作品将送校广播站安排播出。
(设计意图:小结可以使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加深对信息技术内涵的理解;同时也给学生意示了更为广阔的探索天地。课后实践可以将体验延伸,使体验更加充分。)
六、自我评析
a)本节课以录制和加工“童话故事”为主线,将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有机地融入其中,既包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又附着丰富的情感价值,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开始学习,在使用录音机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b)学生练习环节:学生在进行“录音内容”选择时,教师的指导应及时、到位,才能使学生更为顺利地完成作品。
c)作品评价环节:学生评价可能会比较简单,教师应引导学生全方位地评价。d)课后实践环节:可以使用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再一次的练习,而且学习致用,让电脑真正成为他们生活学习的工具。
附件:童话故事
《狮子和蚂蚁》 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熊、猴子……还有顶小顶小的蚂蚁。
这天,蚂蚁忙了一整天后,开始往家里走去,在路上,蚂蚁碰巧遇见了狮子。狮子看见小小的蚂蚁,忍不住说:“蚂蚁姑娘,你这么一个小生命,为什么要如此拼命干活呢?再说你能干出什么名堂来?你看我,比你大一千倍,一万倍,像我这样的动物,活着才有意义。我真替你感到不平!”
蚂蚁听了它的话,平静地回答道:“狮子大哥,你别这样说。你要知道,我虽然微不足道,但我能通过劳动创造幸福的生活。”
“另外,当危险袭来的时候,我也许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你也许还办不到呢!” 半年后的一天,一头凶猛的大象闯进了这片森林,毫无顾忌地欺负森林里的许多动物。这个自大的狮子用武力征服不了它,反倒是微不足道的小蚂蚁利用智慧战胜了这个强大的敌人。这个聪明的小蚂蚁钻进大象的脑袋,在那里乱抓乱搔,使大象不能忍受这种痛苦,自己撞死在大树下。
从此,大狮子再也不敢小看小蚂蚁了。
海南省海口寰岛实验小学 田雪玲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地位及作用
《电脑与音乐》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四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使用CD播放器、录音机及超级解霸等软件,了解“窗口”组成的共性部分,体会电脑对音频、视频等媒体信息的采集、展示和加工方面的作用。
《电脑与音乐》是在学生了解电脑的应用、组成,学习鼠标的基本操作之后的一课,在本课学生第一次全面接触和使用“窗口”。由于整个信息技术的学习多是围绕着“窗口”软件进行的,音频和视频的采集、加工处理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所以本课无论是在现阶段的学习中,还是在后续的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2)教材处理:将学习录音机软件中“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关闭按钮”等教学内容调整到第一课时进行,并引入一些常用软件(如:Word、画图)。安排学生集中学习窗口操作的共性部分,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拓展,为后继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本课拟分三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通过学习CD播放器等软件,较全面地了解“窗口”组成及操作的共性部分;学会用“开始”菜单打开程序;掌握“悬停提示”的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学习使用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并进行效果处理。初步了解电脑在音频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方面的操作。
第三课时:学习使用“超级解霸” 软件,初步了解电脑在视频信息展现及加工处理方面的操作。
二、学生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在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后,已经了解了电脑的应用、组成,能够较熟练地使用鼠标和键盘,并逐步养成了在电脑上去尝试、去发现的学习习惯,但对“窗口”操作还是第一次全面接触和使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学会使用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
b、掌握给“录好的声音”加上“变速、回音、反向、音量变化”等效果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
a、在学习使用录音机对声音进行采集、播放的过程中,学会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新知(知识的迁移)。
b、在对声音进行效果处理的过程中,掌握使用“帮助”菜单来学习软件操作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b、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研讨、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文件,并给录制好的声音加上“变速、回音、反向、音量变化”等效果的操作。
分析: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使用录音机对声音进行采集、加工处理的过程中,体会电脑在音频处理方面的作用。因此,掌握录音机软件的使用就成为本课学习的重点。
处理思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教师适当的示范、指导、拓展,再加上学生的课后实践多管齐下进行重点学习。
教学难点:录音前对音频属性的设置。
分析:对音频属性的设置,需要经过:双击“音量”图标打开“音量控制”面板——单击打开“选项”菜单——单击选择“属性”——单击“录音”——单击选“麦克风”——单击“确定”——单击选择“录音控制”菜单中的“麦克风”——拉动“音量”控制拉钮来调节音量——关闭“录音控制”面板(共九步)。步骤多但又必不可少的操作,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操作困难较大,因此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处理思路:由实际问题引发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求知,再通过教师的两次示范,学生的互学和教师辅导来突破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里有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详见附件),想请我们班的故事大王讲给大家听。如果讲得好,老师会把他(她)推荐给学校的广播站讲给全校同学听!有哪位故事大王愿意上来试试啊?
2、请学生在讲故事时手拿麦克风,要求尽量体现角色的特点。师悄悄进行录音。当学生讲完第一个自然段时,教师示意学生停止。
3、师:老师想到一个问题,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本来准备得好好的,可是到临场发挥时就有些失常了,大家想想看有什么好的办法吗?(生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最后得出:先录好再拿去放就好了!)
4、师:我们用电脑就可以录音!(播放刚才的录音,引出本节教学内容:电脑中的录音机)
(设计意图:把“童话故事”作为声音采集的内容,成功地吸引了爱听故事的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录音准备
(1)请学生说说用电脑录音时需要准备什么软、硬件。(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说出:麦克风、录音机)
(2)转播一位学生的电脑屏幕,请学生利用“开始”菜单把“录音机”打开并找到录音机中的“录音”、“停止”和“播放”键。(师提示学生可回想一下家里录音机或录像机上的这些功能按钮上的图形特点。根据生活经验来找,利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
(3)请这位学生试录音,并当场播放所录内容。(学生会发现声音根本没录上)(4)师:为什么没有录上啊?大家想想看!(请几位同学说说他的想法)(5)师总结、指出:在用电脑中的录音机进行录音时,要先对“音频属性”进行正确设置,才能录音,否则就会出现刚才的情况(录不上)。这个设置工作,有点繁琐但不难掌握,只要你跟着老师一起做,就可以设置成功。
(设计意图:由实际问题引发思考,而后获知解决方案,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利于后续设置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6)教师示范“设置音频属性”的操作步骤,请学生跟随教师一同进行设置。设置完成后,再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检查相关设置,并说明“录音机”能够录音的设备状态(录音机窗口中的绿线若有波形变化,说明可以录音;而若是一条直线,则不能录音)。
(7)分层练习:请学生试试自己的电脑是否可以录音。如果可以的就进行试录;不能录的,请老师、同学帮忙将音频属性设置好。(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重点辅导没有设置好的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两次示范,学生的互学和教师辅导来突破教学难点,将录音前的准备工作做好。)
2、用录音机录音
(1)请刚才那位“故事大王”来重新讲述童话故事,另一位同学担任录音师进行录音。(由于该故事较长,录音时间超出60秒,录音时学生会发现录音在60秒之内有效)
(2)师演示延长录音时间的方法,提示学生如果录制的声音不满意,可以利用“文件”菜单中的“新建”来重新录制。(选“新建”后,弹出的对话框选择“否”)(设计意图:演示可以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让学生扎实掌握学习的重点内容;适当地给学生补充相应的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
(3)学生活动1:全体学生2人一组进行录音练习,录音内容《狮子和蚂蚁》,也可试试菜单中的效果(变速、回音、反向、音量变化)。
3、用录音机给录制好的声音加上效果
(1)师:为了使角色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富于个性,需要对声音进行效果上的处理。(展示教师的范例,让学生感受对声音进行效果处理对信息表达的帮助)
(2)师带领学生阅读“帮助”,演示变速效果的处理方法,教会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看“帮助”,用对比法学习其它效果)。
(3)将全班分为四大组,每组分别指定完成一种不同的效果,其它效果为选做内容。(4)学生活动2:每组根据教师分配任务选择录音内容,在完成指定的效果之后,练习加上想要的其它效果。(利用电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5)教师巡视分层辅导,重点给选择录音内容有困难的小组及操作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分工合作,群策群力,培养合作精神;教师讲解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活动1、2的目的:通过多次充分的练习(学生试——师演示——学生练的过程)突出重点内容。)
(三)作品展示及评价
把学生活动2中的分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开展自评、互评、师评。自评:小组推选1到2名代表,讲述操作过程,说明所加效果的目的。互评:请其它组的同学说说,听了作品及小组自评后的感受、建议。师评:较全面评价操作过程,效果与声音内容相匹配的通用性方法和原则。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评价,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录音机处理声音所用的各种效果,体会“声音效果”对信息传递的作用。)
(四)提高
我们利用电脑不但可以播放现成的声音如:CD、mp3音乐,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录制声音,或对声音进行加工处理,如:截取其中的一段,合成一些声音。(我们不仅可以使用现成的,而且还可以创造)老师这里有一些用录音机截取和合成的例子,请同学们来欣赏欣赏。(师播放一些课前准备好的作品)
(设计意图:对学生没有能力去做的一些操作,教师展示成品,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电脑在声音信息处理方面的作用。)
(五)小结及课后实践
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电脑对声音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并从中体会了电脑在音频处理方面的作用,使我们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
当然,录音机功能过于简单,还有许多效果是不能完成的。我们可以在课后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了解功能更为强大的软件,去尝试、探究这类软件的使用方法。课后实践:回家后,使用家里电脑中的录音机或功能更为强大的软件,请爸爸妈妈帮忙,将你讲的故事录下来,加工处理并保存成文件。带到学校来,我们要继续进行“故事大王”的评比。获胜作品将送校广播站安排播出。
(设计意图:小结可以使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加深对信息技术内涵的理解;同时也给学生意示了更为广阔的探索天地。课后实践可以将体验延伸,使体验更加充分。)
六、自我评析
a)本节课以录制和加工“童话故事”为主线,将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有机地融入其中,既包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又附着丰富的情感价值,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开始学习,在使用录音机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b)学生练习环节:学生在进行“录音内容”选择时,教师的指导应及时、到位,才能使学生更为顺利地完成作品。
c)作品评价环节:学生评价可能会比较简单,教师应引导学生全方位地评价。d)课后实践环节:可以使用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再一次的练习,而且学习致用,让电脑真正成为他们生活学习的工具。
附件:童话故事
《狮子和蚂蚁》
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熊、猴子……还有顶小顶小的蚂蚁。
这天,蚂蚁忙了一整天后,开始往家里走去,在路上,蚂蚁碰巧遇见了狮子。狮子看见小小的蚂蚁,忍不住说:“蚂蚁姑娘,你这么一个小生命,为什么要如此拼命干活呢?再说你能干出什么名堂来?你看我,比你大一千倍,一万倍,像我这样的动物,活着才有意义。我真替你感到不平!”
蚂蚁听了它的话,平静地回答道:“狮子大哥,你别这样说。你要知道,我虽然微不足道,但我能通过劳动创造幸福的生活。”
“另外,当危险袭来的时候,我也许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你也许还办不到呢!” 半年后的一天,一头凶猛的大象闯进了这片森林,毫无顾忌地欺负森林里的许多动物。这个自大的狮子用武力征服不了它,反倒是微不足道的小蚂蚁利用智慧战胜了这个强大的敌人。这个聪明的小蚂蚁钻进大象的脑袋,在那里乱抓乱搔,使大象不能忍受这种痛苦,自己撞死在大树下。
从此,大狮子再也不敢小看小蚂蚁了。
第二篇:《电脑和音乐》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电脑和音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脑和音乐》是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节课主要使学生学会用电脑听CD,还使学生认识最大化、最小化、关闭按钮,菜单栏、工具栏的位置以及各个按钮的提示。使学生能够感觉到学电脑有趣,也很好学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学会用电脑听CD
B、能熟练的使用最大化、最小化和关闭按钮。C、了解菜单栏、工具栏的位置以及各个按钮的提示
2、过程与方法:正确掌握基用电脑听CD的操作方法,能能熟练的使用最大化、最小化和关闭按钮,学会探索自学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到专用教室上课,进一步养成爱机护机的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电脑听CD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练法
五、教具准备
PPT、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CD,想让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欣赏欣赏音乐(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好听吗?(生:好听)哪位同学知道,老师把CD拿入哪里才使它放出优美的音乐呢?(小组互相交流)想不想知道在哪里放入CD的呢?(生: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电脑和音乐”。(板书:电脑和音乐)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先在下面操作,遇到不懂的,问小组长或者老师倾听、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授新课
1、演示用电脑播放CD
①(讲解并示范)在光驱中放入CD唱片,电脑就能自动播放出美妙的音乐。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电脑上怎么没看到它呢?(生:它“最小化”了)真聪明,是的,它“最小化”了,用 “鼠标”单击任务栏里的Windows Media Player,Windows Media Player的播放界面就显现出来了Windows Media Player的播放界面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为“任务栏”,一部分为菜单栏,另一部分是状态栏了 ②学生自由活动:学生自已在下面操作,遇到不懂的问小组长或老师都可以
(生:如果Windows Media Player不是自动打开的,那要到哪儿去打开它呢?)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请同学们看着课本第19页,按着课本要求自己操作
2、合作探究
学生在下面操作,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或小组长都可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声音要放小点,不要影响别人学习3.师小结:
用Windows Media Player来听歌是不是很容易啊,其实网上也有很多像这样的软件,使用起来也是很容易的,像千千静听等等。
第三篇:18.电脑与网络教学设计
18.电脑与网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科学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信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了解传递和信息方法的发展过程,初步认识现代通信网。知道保存信息方法的变革,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3、情感态度:培养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 激发学生对现代技术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提出希望,并为此努力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人类信息的传递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冲“鸿雁传书”“狼烟滚滚”到现在的信息数字化,可以说人类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真正实现了沟通的零距离。本课正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网络的学习了解人类在信息传递方式上的飞速发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信息保存方法的变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相关录象资料、挂图、几条新闻录象、磁带、磁盘、光盘、竹简、木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经常有很多事情发生。就像美国对伊拉克动武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知道信息是怎样传递和保存的吗?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1、介绍信息的传递方法
(1)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信息”?你认为什么是“信息”?
(新闻、消息、知识等)
(2)信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能看的远、听的远,人们很早就渴望“千里眼、顺风耳”,于是,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传递信息。(3)阅读第一段
2、讨论保存信息的方法和变革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1)随着信息的传递向更快、更远、更准的方向发展,人们保存信息的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从古到今,聪明的人类想出了什么方法呢?你能不能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出?
(2)究竟你列出的顺序对吗?我们一起来揭示答案。(3)你知道它们是怎样保存信息的吗?
(4)讨论:这些方法的改变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5)保存信息方法的进步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比较:阅读表格,说说哪些方面有了发展
3、模拟发报:
(1)在现代高科技通信前,电报在信息的快速传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期的电报是通过文字与电码的转换来进行通信的。(2)进行模拟发报的游戏 由学生提供一段话,全班完成
4、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现代通信网
(1)现代通信已不局限于电报、电话,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的时代,随着计算机、人造卫星、电缆、光缆、微波传送等设施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快捷、准确的现代通信网。
(2)讨论现代通信网有哪些优越性?
借助现代通信网可以实现通信的方法多样、操作方便、传递迅速
5、引导学生预测未来的通信方式
(1)现代通信网以及功能与家庭生活密切联系,你有没有使用过电话、电子邮件、收发过传真?你是用哪些方法,把你的信息传递给对方的?(2)未来的通信方式会有哪些变化呢?
三、巩固总结:
1、如果要你将小学的作文用比较安全、节省空间的方法长期保存起来,你会怎样做?
2、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18、信息与网络
数据通信
保存:竹简 木简 帛书
磁带 磁盘 光盘
第四篇:电脑音乐教学创作探讨论文
内容摘要:“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名言。他在首倡普及教育、百科全书式教育、四阶段学制(幼、小、中、大)、确立学期、学年、寒暑假、班级制、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量力性等等教育原则的同时,还提出了兴趣教学的至理名言, 对后世及全世界教育,起到了硕大和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以学生的兴趣所在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更大程度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 电脑 音乐创作教学 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1 周 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 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 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 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 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 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 编曲软件和Encore 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 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 in a 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使得本来预计要10周左右时间完成的教学计划在短短的6周时间就得以完成,而且许多同学都自行购买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
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小学、初中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有关的音乐基础知识;高中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是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古典、民族音乐。如果要将电脑音乐创作作为一个环节切入,必须选择适当的时间、同时占有适当的时间比例。同时还应该注意的是处理好这一类创作课与传统课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教学固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它在教学中的很多作用是其它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为了开展创作课教学,也必须在传统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有关的知识的铺垫。创作课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作曲家;学会作曲也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开展此类创作教学旨在提升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巩固、发展学生基本的音乐素质。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在此类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利用电脑的多媒体功能进行音乐创作教学,将许多美好的教学设想转变成为现实,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都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由此看来,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并将其加以推广具有一定的价值。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抛砖引玉的拙作,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电脑音乐创作教学,从而使我们的音乐教学得到更新、更快的发展。
第五篇:《电脑绘画》教学设计
《电脑绘画》教学设计
一、回顾(分钟)
欢迎大家回到英特尔求知计划堂,在上一次活动中,我们初步了解了英特尔`求知计划程的特点以及程的三项目标(技术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结识同伴的活动,认识了许多新伙伴。进行了因特网的探索活动,知道了如何在众多信息中寻找所需要信息的方法。了解了英特尔求知计划程中社区的含义以及同学们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制订了英特尔求知计划程的学习守则。
其中,在因特网探索活动中,我们首先浏览了英特尔求知计划程的专用网站(http://learnxiaxiatngrg),在这个网站的页面上,除了“公告”、“最近更新”、“项目概况”和“图片册”栏目之外,还有一个展示我们学生作品的栏目,还记得这个栏目的名称吗(“作品秀”)?(请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谢谢,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仔细,好,再请问你一个问题,“作品秀”栏目中的哪一幅作品给你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广西南宁市五一中学黄婧、莫柳英两同学所创作的“地球的眼泪”)……(学生回答后),这幅作品告诉人们要合理利用水资源,珍惜每一点水,才不会有幼苗在乞求地球眼泪现象的发生。
“作品秀”是一个专门用于展示学生作品的栏目,参加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学习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它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们是否也想将自己的作品在该网站展出?想不想?……(学生回答)
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使用计算机及相关的软来完成几个画图活动。
二、画图概述
、导入
涂鸦是人的天性,我们反思一下,当处在孩提时代我第一次拿到笔和纸,首先做的就是乱涂乱画,在受到父母亲要节约用纸和笔的告诫后,我们就希望纸和笔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自从诞生了电子计算机,孩提时代的梦想就能得以实现。随在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画图软也越来越多,有通用的,也有专业的,它不仅可以让我们画画,还可以帮助我们对图片进行加工处理。
英特尔求知计划所使用的画图软是操作系统自带的,在操作系统的附中可以很方便的打开它。
2、探索(10分钟)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画图软的神奇功能吧!
请打开计算机,并将操作系统自带的画图软(开始—程序—附—画图)打开。
在画图软中,和同伴一起完成如下操作:)画一条蓝色的直线;
2)画一个绿色的圆圈,内部用红色填充;
3)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写你的名字
(附加要求:用三个操作结果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图案)。
3、讨论分享(分钟)
在全班范围内分享你有同伴共同完成的作品以及对下面三个问题的讨论:)
你最喜欢这个画图软的哪一点?
2)
在计算机上画图和在纸上画图有哪些不同呢?
3)
你可以使用画图软来做哪些事情呢?
三、技能手册(分钟)
英特尔求知计划提供了4本技能手册,分别是:图形、文字、字处理和多媒体。它按照字典一样编排,供人们在遇到问题时进行查阅。
使用举例(了解画图软中画曲线的操作):
.
打开图形模块的技能手册,翻到目录页。
2.通过查阅得知“画曲线”在“图形技能2”中的23,在技能手册的第4页。
3.翻到第4页就能看到“画曲线”的操作步骤了。
4.根据操作步骤完成画曲线的操作。
练习:通过技能手册掌握调节画布尺寸大小的操作。
四、画图活动
在今天的程中,你和你的同伴将完成下面的两个活动的其中一个:
邮票
电脑桌面背景图
、邮票
小小一枚邮票,不仅能把信传递到世界各地,而且邮票上那些美丽的图案,也会吸引人们将它收藏,你见过的邮票上的图案都有哪些内容?在我们用邮票寄信、邮寄明信片或者包裹的时候,要贴上一定面值的邮票才能够寄到,你知道邮票有几种不同的面值吗?让我们通过设计制作一枚新邮票,来了解邮票上的多种信息。
2、电脑桌面背景图
一个社区里有许多重要的地方,人们会因为不同的原因需要到这些地方去。现在我们的社区成立了学习中心啦!为什么人们要去学习中心呢?那里都能做些什么?为了让前来参观的人更快的了解社区,我们要为社区中心的电脑设计桌面背景图,既要突出社区学习中心的特点,又要美观、醒目吸引人,这样,访问者只要一打开计算机,就能够清楚地了解学习中心有什么活动。
和你的伙伴商量一下,决定完成哪一个活动。(3分钟)
在英特尔求知计划中,完成每一个活动都必须有以下几个环节:
制定计划(需要对这部分内容中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并将意见写在资源手册上,然后在资源手册上设计草图)
动手操作(按照教材的提示,结合自己的草图,合理使用软所提供的各项技能,并能正确使用技能手册,注意随时保存)
认真检查(完成操作之后,需要进行认真检查,是否具备活动所要求的基本元素,然后接受挑战)
交流分享(带着问题进行观摩、并积极参与到全班的分享活动中)
【制定计划】)
讨论如下问题(和同伴一起将讨论的结果写在资源手册P10第二单元中)
᠄
你所在的社区有没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地方或者其他什么事情,你认为可以作为邮票的主题的?你打算怎样呈现这个人、这个地方或者这个事情的图片呢?
᠄
和同伴一起反思使用邮票的经历以及对邮票的了解,你们认为邮票上应该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
你所设计邮票具有什么样的形状?为什么?
᠄
这枚邮票面值是多少?你想在邮票上面写几个什么字呢?
᠄
你准备怎样在邮票上组织安排这些图片、面值和文字?
(全班范围内交流分享)
2)
设计草图(P10第二单元下方空白处)
(在得到老师的确认后方可上机操作)
【动手制作】
需要使用的基本技能:
᠄
得到一个空白的画布
᠄
调整画布的大小
᠄
能够使用撤销命令
᠄
放大图片
᠄
使用文本框添加文字
᠄
保存作品
需要使用的拓展技能:
᠄
使用橡皮擦除部分图形
᠄
选中、复制和粘贴图形
【认真检查】
所设计的邮票是否包含了这些元素:
᠄
一张与你所在社区的重要人物、地方、事物或事有关的图片
᠄
邮票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
社区的名称
【交流分享】
分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