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证】高分教学设计案例都有这几个固定的套路!(二)
音乐:
一、题目:《茉莉花》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加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热爱大自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形成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三)知识与技能:学会用流畅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流畅的声音演唱《茉莉花》。教学难点:感受江苏民歌的美感。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听唱法、游戏法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通过老师范唱不同带“花”字的歌曲片段猜歌名引入《茉莉花》。
(二)新授环节
1.初听歌曲:教师完整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欣赏之后分组讨论,然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 这首歌曲术语哪个地区的民歌? 2.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请同学们划拍跟琴哼唱,对于演唱歌曲具有初步感知,为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2)用“la”模唱旋律,过程中老师教唱歌曲中的难点旋律,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唱歌曲,突破难点。
(3)整体齐唱歌曲,教师钢琴伴奏。3.小结
1)欣赏山东民歌《茉莉花》,感受两首《茉莉花》的不同之处。2)江苏的《茉莉花》柔美清秀,山东的《茉莉花》热情高亢。4.作业:能够完整演唱歌曲,并唱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六、板书设计
体育:
一、课题:立定跳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运动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练习的方法,熟练掌握立定跳远运动。情感态度价值观:锻炼学生身体,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学会立定跳远运动。
四、教学难点:上肢与下肢的协调配合能力。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 1准备阶段:
①集合整队-体委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安全教育 ②导入:问题式导入
准备活动:徒手操热身
2基本部分:
①明确学习内容,讲解正确立定跳远动作,教师示范练习动作
1)准备姿势: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膝盖弯曲,上身稍微前倾,手臂后仰。2)起跳:双脚登地,手臂向上,利用连贯性,迅速跳出。3)落地:脚跟先着地,膝盖弯曲。重心降低,保持平衡。②设置犯错环节,集体纠正个别辅导。③比赛 3结束部分:
1)总结所学知识 2)整理放松。3)布置作业 4)师生再见。
美术:
课题:《墨与彩的韵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韵味”是中国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感受中国水墨画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掌握中国画的表现技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巧妙的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正确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初步掌握以破墨法为主要墨法,并以抽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创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提高审美素养,从而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在众多绘画用具中挑选出中国画的用具。初步感知传统绘画,并强调中国画是用传统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从而引出课题——《墨与彩的韵味》
(二)直观感知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作品《天堂小鸟》及吴昌硕作品《寿桃》,并思考问题: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由、水墨淋漓。
2.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吴昌硕先生是如何来表现寿桃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分析。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墨色相容。水墨画的特点:水、墨、色交融变化,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三)具体分析
1.展示吴冠中的作品《天堂小鸟》,引导学生观赏并尝试用水墨在纸上随意涂抹,感受水墨的特点,并思考问题:纸张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水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墨色先后涂抹的效果有何不同?这幅画中的效果是怎样画出来的?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生宣纸有晕染的效果,水分可以产生墨色的变化,墨色与颜色相融产生的效果。
2.教师继续展示一幅水墨作品,引导学生探究,并提问画中的表现手法相同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画中用到了几种不同的表现技法,分别是破墨法、破色法。其中破墨法包括浓破淡、淡破浓,破色法包括色破墨、墨破色。
(四)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表现技法,学生实践练习浓破淡:先着淡墨,再用浓墨破
淡破浓:先着干浓墨,在其未干时,再用淡墨破 色破墨:先着墨,在其未干时,用色破 墨破色:先着色,在其未干时,用墨破(五)实践展评
1.教师布置作业,用几种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表现内容不限,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分组作画,教师巡视并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2.学生展示作品并从用笔、用墨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六)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课下搜集并欣赏墨色相容的作品。
板书设计
第二篇:【教师证】高分教学设计案例都有这几个固定的套路!
语数外教学设计范例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考试相关的教学设计范例,提供给大家作为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案例
《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教学难点:
1、辨认“
八、入”和“
九、几”。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示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同学)
4、教学生字。(1)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带拼音),开火车读,比赛读。(2)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生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2)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3)男女生竞赛读。
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1)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1)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梢顿。
(2)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述后,学生继续练写。
五、作业布置:熟读课文,会认12个生字。
六、板书设计:四、十、三
数学学科教学设计案例
《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法,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会读、写乘法算式。
3.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中,把具体情境与乘法进行联系,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4.在用多种方式表达乘法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意识。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难点:
学生能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正确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情境:(出示公园的画面)仔细看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游乐项目? 2.引入:红红想去玩哪个项目?我们就跟着红红先去坐小飞机。
二、探索新知
1.建立“几个几”的表象
(1)观察:请你仔细观察每架小飞机上坐了几个小朋友?有几架飞机?请同学们将每架飞机上的3个小朋友圈起来。
(2)提问题: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一个问题吗?
(3)思考:要想知道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请你写一写。(4)都想好了没有?下面请两个学生一组,开展一个“你说我写”的游戏,一个同学说算式,一个同学写算式。在刚才的“你说我写”的活动中,有的组两个人配合得非常好,也有的组出现了问题,说说你们在写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有的组写乱了)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同一听就明白吗?(这是5个3相加。)这样一说,大家就都清楚了,我把算式写出来,看是不是5个3相加。(5)认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的特征,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读读这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个加数都是3呀?这里一共几个3加?2.充分体会“几个几”
(1)从小火车、旋转木马、过山车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项目,按照研究小飞的方法独立研究,并且把算式写下来。
(2)交流:你研究的是哪个项目,观察到了什么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列的算式是什么?(3)出示小火车画面
①你观察到了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 ②提问题:看到6+6+6+6谁能提问题?
③联想:如果增加1个车厢是几个6呀?再增加1个车厢呢7个车厢呢?通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有1个车厢就有1个6,2个车厢就有个6……有几个车厢就有几个6。
(4)出示旋转木马画面
①说说你是怎样研究的?观察到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怎样列式的? ②对比:仔细观察,这个算式(3+3+3+2)与前两个算式(3+3+3+3+3及6+6+6+6)有什么不一样? 3+3+3+2能用几个几相加表示吗?什么情况下才能用几个几表示呢?
3.认识乘法(出示过山车画面)(1)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 ①说说你是怎样研究的?
②思考:如果是14个车厢,你还能列出算式吗?写出来会有多长?36个车厢呢?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那你想象一下你列出的加法算式会怎样啊?
③尝试: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④同桌互说: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⑤全班交流:怎样表示7个2简便?
(2)揭示乘法:数学家就是这样2×7表表示7个2的,他们把“+”号斜过来,写成“×”号,给它取名叫“乘号”。乘号怎么写呢?
(3)乘法算式的读法:谁会读这道乘法算式?7个2还可以写成7×2,谁会读?(4)用2×7代替2+2+2+2+2+2+2,你有什么感觉?好在哪?
(5)试一试:你会写成乘法算式吗?
3+3+3+3+3=15
3×5=15
5×3=15 6+6+6+6=24
6×4=24
4×6=24(6)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7)思考:3+3+3+2=11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为什么?什么情况可以用乘法表示呢?
三、拓展延伸
1.练习九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画的时候,提醒学生每组的个数不能画错。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并能把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还知道了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3=15 5个3
3×5=15
5×3=15
6+6+6+6=24
4个6
6×4=24
4×6=24 2+2+2+2+2+2+2 7个2
2×7=14 7×2=14
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Unit 4 Numbers Lesson 1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听音模仿活动 ,使学生能听懂录音并指出相应的英语数字。(2)能够用正确语音语调说数字1-5,并流利地说唱本课歌谣。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活动能根据教师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并尝试用英语数字1-5数物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英语语言思维。二.教学重点:能够听懂并说出英语数字1-5 三.教学难点:能够理解并说唱本课英文歌谣。四.教学方法: 1.展示法 2.小组合作法 3.活动教学法 4.游戏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录音机和磁带。六.教学过程: 1.Warm-up / Revision(1)Greeting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Ss: Good morning , Charles.T: How are you ? Ss: I am fine , thank you.(2)Listen and say
T: I have a face.S1: I have 2 eyes.S2: I have 3 books.S3、S4、S5。。。
2. Presentation(1)listen and chant
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 A flag.This is our national flag.There are some yellow stars on it. How many stars? How many stars do you see? Let's count. One, two, three, four, five.We see five yellow stars.
(利用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入1~5英文数字的学习。
出示图画,画面内容应该是学生会说的单词,如:文具或动物。画面呈现的内容应该包含1~5的数量,如)
one rabbit, two monkeys, three birds..., T: 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s:...T:How many rabbits(monkeys, birds,...)do you see? We see one rabbit, two monkeys, three birds....T:I have five pencils.One, two, three, four, five, five pencils.Show me your pencils.How many pencils do you have?
T: Show me your pencil(ruler, eraser,...)T: Show me two pencils.(教师在说的同时出示相应数量的物品,并帮助学生说出数词。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进行五角星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边做边进行说唱活动。
教师必须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进行指导。
学生边说chant,教师边把one star,two stars„贴在黑板上(不能是国旗状),并贴出相应的单词,并带领学生读几遍)
T: Do you like the star? Ss: Yes, I like star.T;Let’s make a star.用准备的工具做star,教师先示范,学生自己动手做
数一数,自己做了多少颗星星,比一比,谁做的多,对做的好,同时播放chant.3.趣味练习(Practice)
Let’s chant How many stars can you see ? 4.作业布置:
(1)听录音,跟读34页的英文歌谣。(2)和同学一起做游戏巩固所学的数字单词。
第三篇:《颐和园》教学设计案例二
教学设计示例 颐和园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初步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
1、读生字并组词:殿、廊、漆、栏、昆、爽、阁、辉、煌、葱、朱、痕、堤。(颐、舫)
2、注意部首:殿、爽、朱
3、注意字形:殿、廊、漆、葱、痕
4、读词: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
5、组词:
郎()
堤()
栏()
昆()廊()
提()
烂()
困()
二、初读课文
1、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课文先后写了颐和园哪些景点?
3、小组合作读读课文。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查找关于颐和园的资料。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在北京西北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占地约30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1、指名读课文,填空:
颐和园是一个()的古代皇家园林。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二、分析
1、请你当个小导游带我们去游览颐和园。
(1)默读课文,你最喜欢颐和园那个景点?读完有什么感受?(2)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能背下来就更好了。
(3)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读、说、演、画、贴)。
2、请几位小导游分别向我们介绍 长廊(1)“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700多米、273间,写出了长廊的长和长廊间数多的特点;(2)“每一间的横楗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感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3)观看录像,体会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4)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万寿山(1)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A.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非常高。
B.记住好词:耸立、金碧辉煌的宫殿、闪闪发光 C.有感情读一读。
(2)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A.读后有什么感受?
B.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C.再读一读。
(3)体会一种古色古香的美。昆明湖
(1)昆明湖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很是宽阔。在这里可以欣赏垂柳、堤岸、小岛、十七孔桥„„
(2)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又一次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3)有条件的可以展示图片或者录像。
三、小结
1、学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自豪,高兴,陶醉,喜悦„„
2、带着这种感受,把喜欢的段落读一读,3、指名有感情地读读。(最好配有古筝伴奏)
4、再次强调一下写作的顺序(尤其是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四、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观察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第四篇:《新课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卷(二)
《新课程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卷
(二)一、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思想品德课基本教学策略——根据人的认识规律,为了实现学生在学习上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就必须采取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的基本教学策略。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这一教学策略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来说尤其显得重要和不可或缺。
2、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和体验,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3、教学方法最优化原则——教学方法最优化原则,是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种教学方法各有特点和用途,在教学中加强教学方法的互补性,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取长补短,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教学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
5、教学多元评价——教学多元评价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教学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教学过程;不仅关注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不仅是教师做出的,更需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家长和社区的合理介入,共同承担评价的责任。评价可以是书面测试、也可以是观察评语,或是定性、或是定量评定等。
6、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特点——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具体性、多质性和潜在性等特点。
二、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为什么要实施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答:(1)时代变化的要求。在一个日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以道德教育为基础的公民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和走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价值观正经受时代的涤荡。新形势要求学校道德教育承担起新的责任。(2)学生发展的需要。初中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思想品德新课程能引领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会分清是非善恶,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锻炼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并且为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思想基础。(3)当前中学德育课程的现状。我国目前的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问题。这次“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实施好新的德育课程。
2、课堂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答:应注意这样几点:第一,问题应当是明确而具体的,问题呈现宜直截了当。第二,问题应当有思维价值,有适当的难度。第三,问题要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第四,教师应精选问题,少做随机性的提问,使其收到实效。
3、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教师需要做哪些工作?
答:首先,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要与学生一起确定调查的内容,参与学生的调查的策划与分析;其次,组织好调查小组,调查小组的形成以学生自由结合为主,教师适当调整、平衡;再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调查前教师必须进行安全教育,礼貌教育和组织纪律性教育;第四,提出反馈要求,指导学生写好调查报告。
4、在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如何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答:一是课程资源不能“烂”,选取的课程资源要有思想性,要与正面教育的教学目的相结合,要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服务。二是课程资源不宜“滥”,选取的课程资源在一堂课里无需太多,要有精品意识,经得起时空的检验。三是利用课程资源不宜“懒”,随手捞来,不加考证、修正而用之,往往易弄巧成拙或适得其反。
三、辨别题:(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初中设置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思想道德理论知识。
答:错误。初中设置思想品德课主要是为了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过有意义的生活,并为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思想基础。
2、思想品德课的最大课程资源是学生本身。
答:正确。我们说学生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课程资源,根本原因是学生是课程主体之一。一方面学生的存在是课程存在的依据;另一方面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具有能动作用,学生创造着课程。从理论上看,课程本身具有“过程”和“发展”的含义,课程学习就是学生通过课程来实现建构知识的过程。从表层看,课程由特定的社会成员即教育专家、课程专家或教师设计,但从深层看,课程由学生创造的。课程实施并不完全按照设计者预定的发展路径,学生与课程接触时,时刻都在用儿童独有的眼光去理解、体验课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验,这些鲜活的经验又会给课程带来新鲜血液,成为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最大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在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时,要坚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四、观点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讨论法和谈话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答: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启发教学的原则。无论谈话法,还是讨论法,都是通过双向的、或是多向的交流,相互质疑、争论、磋商、感染,有所启迪、有所澄清、有所促进,使问题最终得以解决。都是通过利用外在的力量,刺激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从而达到觉悟的教学过程。都是强调引导学生从自身的体验中去感悟、去思考、去升华。典型的谈话法和讨论法最能体现启发教学的原则。大凡思想品德课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或多或少地也都包含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所以,讨论法和谈话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2、思想品德课的实践资源有着特殊的教学意义。
答: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可以选择的实践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主要应表现为“导方向”、“导思路”,放手让学生根据教材及相关材料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自我探究中主动求知、快乐求知。
真正的道德教育有赖于道德实践。要建立起“社会即课堂”的大课堂教学观,积极地创造和提供条件,根据学生活动的兴趣及教学内容的要求,恰当地安排学生从事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在教与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学生实际的处事能力,真正促使每一位学生在生活的课堂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五、案例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教案例:
教师在讲述《情趣与兴趣》时是这样开始的:(师)从小学到初中,你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生)学习的科目多了;每天课程都排得满满的,每天骑自行车往返十几里非常累;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严格了„„。
(师)这样一来,你们是不是觉得“我的生活变得没有滋味”了?(歌词)(生)不是。(师)为什么?
(生)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还可以从事一些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师)那你们喜欢做什么?
(生)踢足球,写毛笔字,绘画,打篮球,养花„„
(师)同学们的业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可见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情趣,我们的生活还是有滋有味的,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品味生活。
分析:用“聊天”的方式入课有什么可取之处?
答:以聊天的方式导入,一是可以在教学上诱导学生,这种“自然”导课方式,能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课中,而无任何学业负担,反而常常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师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创造了一个真诚、民主、温馨、和谐的心理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2、教案例:
在环境教育中,教师专门带学生实地参观了本地一条严重污染的小河流和卫生状况较好的一个文化广场,并组织学生谈观感。
分析:(1)教师在上列教学设计时,将什么样的内容开发成了课程资源?
(2)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这堂课中老师将社会考察和学生体验开发成课程资源。给我们的启示有: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以开放心态,开动脑筋,围绕课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
第五篇:《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考核试卷(二)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二)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题(20分)每格2分,共20分
1、宋代著名的瓷窑有
、、哥窑、钧窑。
2、中国传统刺绣品种很多,其中苏绣、湘绣、、称为中国传统四大名绣。
3、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遵照的原则是、思想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
第二部分 简答题(20分)每题4分,共20分
1、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2、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3、你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有哪些方面?
4、探究学习的实质是问题解决的学习,那么,问题从何而来?
5、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设计活动实质上是伴随实施教学的全过程。考察课堂教学设计的知识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请解释“课间设计”和“课后设计”。
第三部分 辨别题(20分)请分析下列观点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1.
教案是精确的不可更改的“铁案”。
2.“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目标达成,都不能脱离知识学习的内容。
第四部分 观点论述(20分)
1.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见解让教师措手不及难于招架怎么办?
2.快下课了,教师有些教学任务还未完成,可是回答问题的学生还在滔滔不绝地发言,教师应该怎么办?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20分)
1、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习环境为中心来设计教学。请你举一个以学为主的例子。
2、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
和新课程同行
与学生共成长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区小学
吴萍 下课铃声响毕,当我夹着书本走出教室时,不禁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随着课程改革的一步步深入,随着给予孩子的自由空间的不断增大,对于教师的要求真的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从前没有被关注的问题变得那么重要,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新的教育观念是很难适应现今的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上的是二年级人美版的《我们身边的痕迹》一课,应该说是一节传统的课(关于拓印方面的知识),可我这几天一直处于矛盾中,是照搬还是创新?是重美术知识技能还是重学生感受与需求?是稳妥地教还是来点“冒险”呢?最终,我选择了后者。
于是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教室,我是用一个魔术导入教学的,一方面为引起大家的兴趣,一方面也为立刻将同学们推向矛盾问题的前端。当我在白纸上变出一个硬币的模样,同学们有的惊诧,有的不屑,也有的自信地喊道:“我也会!”我故意很失望地说:“原来你们都会啊,谁来说说是怎样做的?”答案是一致的:老师纸底下有一个硬币,笔在纸面上一涂抹就印出来了。我马上追问:“可你们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使硬币会印出来呢?”教室里像炸开了锅,集中起来大概有三种意见:硬币是硬的;硬币上有花纹;硬币表面凹凸不平。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同学们自动分成几派争论起来。我心理暗暗高兴:好极了,不怕你犯错误,就怕你不犯错误。正当大家争的面红脖子粗时,我又抛出另外一个问题:“不同意别人的意见,你能举例证明它是错的吗?”有的同学说:“玻璃是硬的,可印的出来吗?”真有趣,我接着说:“好,你动手做一做吧!”果然什么也印不出来,第一种说法的人错得心服口服。接着有人又说:“书上有花纹,可你们看我怎么印也印不出来!”边说边做,真棒!他已经学会用事实举证了,于是第二种说法也被否定。
师生们的目光都集中到第三个观点上了,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我想这只是表面的安静,同学们一定都在积极的思考。“它是对的吗?”我想,结论还是应该由学生自己来下。我请第一个说出自己这种观点的同学谈自己的想法,他腼腆一笑,拿出一个硬币说:“我是摸的。”我大力地表扬他,让大家都来摸一摸感受一下。“凹凸不平可以印出东西来”,这就是我们的结论。按预先的教学设计,关于拓印的原理讲到这里也就可以了。正当我对自己不用多费口舌,同学们自己就能总结出了原理而得意洋洋时,意外出现了。
一只倔强的小手举了起来:“凹凸不平的东西为什么就能印出来呢?”我一下子懵了,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深钻下去,势必会影响教学进度,但压下去对学生有利吗?一节课是关注教学任务还是学生的需求?会不会把美术课上成了科学课?学生能回答出这么难的问题吗?考虑片刻我还是决定放弃了我的教学进度和顾虑,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我说:“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我们都来动手印一印,找寻答案吧!”不过这次我是一点底也没有。课堂再也不是教师能完全控制的了。随即师生都紧张地印了起来,不一会一小手举起来了:“我发现了纸是紧紧贴着硬币的,硬币上凸的地方笔檫上去就重些所以颜色就深些,凹的地方轻些颜色浅些,图形就是这样印出来了!”我在惊叹之余,深深理解了“教学相长”四个字的含义,我的学生用事实教育了我:要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资源不光来自教材,来自教师,更不要忽视学生,他们才是教学活动中不竭的资源。我想我会记住这两个学生,在这一问一答之中,他们在我的美术课上为我上了一节课。
接下来的课我更自信了,在同学们说出身边可以印的物体这一环节后,我改变了由我引导、同学们一步一步学习拓印方法的教学方式而是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犯错,然后从错误中去找出正确的方法。学生犹如是放出鸟笼的鸟儿飞出教室,他们在制作、在试验、在思考、在修改、在商量„„然后他们飞进来,告诉我他们的发现,他们的失败,他们的成功!
虽然一节课下来同学们没有完成一幅完整的画,没有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计划,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这样的学习是他们喜欢的,他们需求的,不是吗?新课程改变着你我,改变着学生,让我们和新课程一起同行,和学生共同地成长!新课程让我们思索,给我们提供了宽广、自由、创造的平台。我想摆脱了束缚的教师,作为新课程的执行者会爆发出不可估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