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杠杆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会画力臂
(4)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力臂概念的建立,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认识过程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刻度的杠杆、钩码一盒、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硬币、羊角锤、钢丝钳,螺丝刀,夹子。以上器材为二十组;2.演示实验器材
自制翘翘板模型一套;杆秤,大小两个小动物玩具,剪刀,啤酒起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玩过跷跷板吗? 我们欣赏一段动画,(学生热情高涨,兴趣大增)
师:欣赏完动画,我们来动动手,比赛拔钉子,介绍提供的各种器材,看那组用的方法的最多,最省力的是哪种方法?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借助一些工具就能容易的完成一些活动
投影: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的画面(撬棒、压水井手柄,羊角锤撬钉子)师:结合你看到的动画及使用的工具找到这些工具的共同点
(生在讨论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后,教师板书课题:
11、1杠杆)[从学生小时候玩过的翘翘板入手,并通过自制教具的模拟实验,成功地创设了情景,既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杠杆
师:根据我们的观察。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为杠杆下一个定义(板书杠杆定义)
师: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或者使用过哪些杠杆?同学间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很积极地进行交流)
生:杆秤、跷跷板、等等
(教师再补充几个例子说明杠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师:由此可见,杠杆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是我们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杠杆。(师板书:
一、认识杠杆)
师:请同学们观察撬棒的受力情况后说出使杠杆的三要素(动力,阻力,支点)并且画出受力的示意图
(投影撬棒撬石头动画,学生画示意图,教师巡视,找出学生典型的画法并投出)
师:分析支点,动力,阻力。[当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地进行点拨和引导,保证了学生探究的顺利进行](二)、使用杠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杠杆实际就是一个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你看,这个装置是杠杆吗?(出示杆秤)
生:是杠杆
师:请你分析出动力、阻力和支点 师:你会使用它来称物体的质量吗? 生:会
师:好,现在找个同学来称量一下物体的质量
师:什么时候开始读数? 生:静止(平衡时)
师:在物理上我们就把杠杆处于静止时的状态称为杠杆平衡。(板书)
(三)杠杆平衡 师:以前学过的平衡状态除了静止还有匀速直线运动,杠杆在使用时如果匀速转动也叫平衡
师:当称量的物体变重了,即对杠杆的拉力变大,杠杆失去平衡。投影:说明力的 将影响杠杆的平衡
师:刚才称量物体质量时时通过调节什么让杠杆平衡的? 生:秤砣的位置
投影:由此可见杠杆的平衡除了与力的 有关,还与力的 有关
(师板书学生回答内容。)
师:看来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有拉力的大小作用点,为研究杠杆平衡时它们的关系,我们做一个游戏。师:门可以看成是一个杠杆吗? 生:是杠杆
师:请两个同学来推门(男同学力气大,作用点靠近支点,女同学作用点离支点远)
师:为什么男同学难以取胜?(投影 :大力士和小孩推门画面)生:作用点不同
师:我们交换两位同学施力的位置,(但男同学施力的方向变化)现在为什么他还难以获胜呢?
生:力的方向变了
投影: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除了力的大小、作用点之外,还有力的。
投影:(结合动画演示讲解)表面上看改变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和改变力的方向,从这两个方面都能影响杠杆平衡,而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物理本质呢?
当我们减小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力的作用线也在随之靠近支点,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也在减小;当我们改变力的方向时,随着作用线的转动,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也在发生变化。
师:可见,影响杠杆状态的除了力的大小以外,还有一个因素,它既不是力的方向,也不是力的作用点,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这个物理量我们称为力臂.在物理学中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力臂。介绍动力臂,阻力臂。(师板书)生:练习力臂的做法(投影展示)
(引导生作出力臂,并强调力的作用线是可延长或反向延长的,师简要板书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在画力臂时一次力臂在杠杆上,一次不在杠杆上,问测量力臂哪一次方便,为下面研究杠杆平衡做好铺垫)
师: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被称为杠杆的五要素。
(教师用大括号把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括起来,并板书
2、杠杆五要素)
[力臂的引入合情合理,学生很容易地认识到了力臂引入的必要性,学生学会了简化处理问题的方法]
(四)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师:通过过学习,同学们认识了杠杆,并且知道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有力和力臂
师:现在我们让大小两个动物压翘翘板,你发现要让跷跷板快速平衡,你怎样调节最有效?
(学生积极讨论,热情高涨。)
师:谁来说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是什么?
生一:重的物体离翘翘板近,轻的物体离翘翘板远
生二:作用在翘翘板上的力大,力臂就短,力小,力臂就长
生三:翘翘板可以看成是一个杠杆,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不同,力臂就不相同
[学生参入到游戏所创设的情景中,激起学习的热情。] 师:通过学习和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要满足什么关系才能让杠杆平衡?
(师板书学生猜想的关系式,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所猜想的几个关系式,发现有的学生猜想是另一生猜想的另种表达,可看作同一种猜想;并根据日常中两个量的相加或相减时其单位必须相同的条件,得出几种猜想是不合理的,或者是和实验过程相违背,因此,有的猜想不需再检验了。)
师:以上关系式只是我们的猜想,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怎么办?
生:实验验证。
师:通过实验验证上述关系式,需要获得哪些实验数据?
生: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
师:现在我们每组都有带刻度的直杆、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硬币、直尺,要获得我们所需的实验数据,如何去设计实验方案?请同学们思考、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一组到讲台上将实验方案演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一小组上讲台演示实验方案并讲解。)
师:这组同学的实验方案行不行?你对他们组的实验方案有何建议?
生一:他们的实验方案可行,不过在使用杠杆前应调节杠杆平衡,即调节两端杠杆,使杠杆水平。
师:难道是杠杆倾斜静止就不算是杠杆平衡吗?
生一:对。
师:同学们对此问题有何看法?
生二:只要杠杆处于静止就算杠杆平衡。我认为杠杆水平的目的是因为可以直接读取力臂的长度,即挂钩码位置的刻度值就是力臂的长度。
(教师带头鼓掌,对生二精彩发言表示肯定和祝贺。)
师:谁还有不同的建议?
生三:我认为方案中还应有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师:你们小组设计了吗?
生三:设计了方案
(教师拿来投在屏幕上。)
师:你们为什么要设计三次实验呢?
生三: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只有多次实验才能说明问题。
师:谁还有不同方法
生四:我用硬币、直尺和橡皮也可以完成实验 师:说说你的方法
生:将直尺放在橡皮上平衡,再将硬币放在直尺上让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直接测量出力臂并能方便的比较力的大小。
师:回答的很好,现在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出炉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现在进行实验,不过,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合作。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实验,纠正学生不当的操作方式,检查学生参与实验的情况。)
投影:实验完毕,教师投出学生实验结果。
师:我们如何利用实验数据去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生:把所得数据代入猜想的式子中,看等式是否成立。
师:现在你们就利用所得数据去验证猜想吧。(教师找出几组代表性的数 字带入学生猜想不正确的式子中,有某组数据可以满足关系式,但不具有代表性,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动手验算,同位交流结果。)
师: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猜想是正确的是 F1· L1=F2 ·L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实验结论,让学生成为“杠杆平衡条件”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将自己作为学生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我们在物理上就把此关系式称为杠杆平衡条件(教师板书: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三 知识小结,应用知识
师: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杠杆平衡知识来解释问题 投影:1用一只弹簧测力计能测出一头大象的重吗?
2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杆子我能撬动地球”,他的说法能实现吗?
[让学生学会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能力;此环节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师:本堂课已接近尾声,到了我们谈收获的时侯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和方法上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没有解决?说出来我们互相交流一下。四 布置作业
运用身边的器材自制一把杆秤
第二篇:杠杆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别杠杆,能正确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会画杠杆的力臂;
(3)能根据杠杆的特点及作用效果,将杠杆分类。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各类杠杆,了解杠杆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品质和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简单分析,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例列举,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的良好习惯,并能利用所学知识简单解释生活中所用到的杠杆原理,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分析杠杆的五要素并画出杠杆力臂;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加以简单运用。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实验用具。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实验法,问题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观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杠杆工具(图片),是否认识或使用过它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么?(如羊角锤、瓶起子等)
有了以上工具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些复杂的机械也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今天我们从基础学起,先来认识一个简单的机械。
大家都很熟悉瓶起子,请一位同学来示意如何使用瓶起子。首先用起子钳住瓶盖,然后抵住瓶盖,用力扳起身,瓶盖就被打开了。那么,你知道瓶起子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吗?实际上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今天大家就共同来探究我们认识的第一个简单机械——杠杆。首先,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通过观察和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杠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学生讨论回答)
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 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 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
对图片进行分析,得出杠杆概念及其五要素: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杠杆的共同点:
(1)绕着固定点转动。
固定点——杠杆的支点
(2)受到力的作用。
动力和阻力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展示一组图片,思考这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是杠杆?若为杠杆,确定支点的位置、动力、阻力作用点和方向。
动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点间的长度决定,而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决定。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阻力臂。(力臂概念)
练习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3、杠杆的平衡条件
(展示实验用杠杆)大家看,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杠杆装置,我们接下来将用 它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中间十字交会点就是杠杆的支点O。现在取5个等质量的钩码,将其中2个挂在杠杆左端第三格上,作为杠杆的阻力。剩下的3个作为杠杆的动力,若使杠杆平衡,这三个钩码刚好挂在右端第2个格上。改变阻力臂和阻力的大小,继续实验,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将实验结果填在表格内。
(同学归纳总结)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L1>L2,起子——省力费距离
2.费力杠杆:L1<L2,钓鱼杆——费力省距离
3.等臂杠杆:L1=L2,天平——既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5、课堂小结和练习
杠杆概念,五要素,杠杆平衡条件。
六、板书设计
杠杆
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五要素: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
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赵燕
第三篇:《杠杆》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 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难点:1.通过实验,理解力臂概念。
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实验器材:
铁架台,木棍,砖块,绳子,弹簧测力计,钩码,杠杆原理演示器,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一瓶饮料)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打开瓶盖。先让学生直接用手开,产生困难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解决途径,再提供起子。指出起子是一种简单机械,是杠杆的一种。
2、出示一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请同学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指甲剪、起子、剪刀、钳子、食品夹)
3、请用不同的方法把木板中的钉子拔出来?(探究)要求现场演示(课件演示拔钉子)
二、认识杠杆
1、认识杠杆 多媒体演示:(1)撬石头的撬棒
(2)小时侯玩的跷跷板(3)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4)滑动的船浆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杠杆有什么共同点?且总结出杠杆的特点
2、杠杆的七要素 三点:支点 动力作用点 阻力作用点 二力:动力; 阻力:
二臂:动力臂
阻力臂
3、课件展示几种杠杆的实物图,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4、示范画杠杆的力臂
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用上图实物,演示并讲解什么叫杠杆平衡。
2.提出问题:如果将支点右移,观察L1、L2如何变化?F1又会如何变化?反之,又会怎样变化呢?(学生凭经验应该说能回答正确)。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参照教材图13.4-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为什么要改变几次钩码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3)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填写数据,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5)学生交流发言,最后总结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5.巩固与拓展
(1)在上面实验中,如果将两个钩码(质量均为50g)挂在右端8cm处,则在右端20cm处要用多大的力才能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方向如何?(2)用弹簧测力计演示、验证。
(3)设问:如果将弹簧测力计改为斜向上拉,则读数会如何变化?(4)学生猜想,教师演示,设问: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5)引导学生找出斜向上拉时,F1、F2以及L1、L2在哪里?F2与L2的乘积变了没有?比较L1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四、杠杆的应用
1.引导学生画出以下几个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羊角锤拔钉子
(2)收渔网
(3)天平
2、比较以上三种杠杆中的动力、动力臂的大小,学习三种类型的杠杆。省力杠杆:L1>L2,省力但费距离,如(1)费力杠杆:L1 学生讨论分析古代中国人和埃及人是如何利用杠杆搬运巨大的石料修筑长城和金字塔的?并说出从中体会到什么? 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巩固拓展: 1、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用杠杆可以搬运巨大的石料? 2、尽可能多的搜集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剪刀,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它们在应用时有何不同? 3、分析指甲剪是否是杠杆?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物理 3、课时:1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小木棍(或长铅笔),铁架台,砖块,细绳,弹簧测力计,杠杆原理演示器,钩码 学生准备: 1.请同学们阅读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 2.用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各小组同学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并交流心得体会。 二、教学课题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几个概念。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三、教材分析: 本节的引入面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过或看到过很多机械,由此引入对简单机械的研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接着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钳子、锤子、起子能省力,从而提出为什么能省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教学方法 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已有的知识系统出发,引导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杠杆,总结得出杠杆共同的特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进而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然后介绍杠杆的平衡状态;接着探究使杠杆平衡时需要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进而引入力臂的概念(如何突破该难点后面将作为重点分析);最后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五、教学过程: 探究点一:杠杆 出示:【百度图片】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P64图13.4-4所示的几种工具并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自学杠杆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 转动的 叫杠杆。 2、五要素:支点指 ;动力是 ;阻力是 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是 到 的距离;阻力臂是 到 的距离。力臂的做法:【百度图片】 3.用同学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的实物,认识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 4.观察【百度图片】,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警示:不论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的力,都对杠杆起相反方向的转动作用。 问题思考: 杠杆必须是直的吗?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吗? 师点拨思考。 探究点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 或。问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你的猜测是: 实验探究 1、阅读P65,思考实验步骤 2、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注意成员分工,边实验边记录) 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若用F1、F2、L1、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思考:杠杆只能静止在水平位置吗?你能让杠杆在非水平位置平衡吗?试一试。本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有什么好处呢? 老师点拨杠杆在水平位置的好处。力臂可以直接在杠杆上测量。探究点三:杠杆的应用 1.画出以下几个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1)羊角锤拔钉子 (2)收渔网(3)天平【百度图片】 2、比较以上三种杠杆中的动力、动力臂的大小,学习三种类型的杠杆。省力杠杆:L1>L2,省力但费距离,如(1)费力杠杆:L1 【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视频】 4.阅读科学世界,思考并讨论如何算出大象的重量? 建构体系: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距离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当堂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一根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可以是直的、弯的或者其他形状的() (3)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4)动力、阻力只能分别作用在杠杆支点的两侧()2.关于力臂,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B.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C.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D.力臂的大小不可能为零 3.如图中,杠杆刚好平衡,若要使A端下降,B端上升,可采用的办法是:(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 A.两边各减少一个钩码 B.两边各增加一个钩码 C.两边都向左移动相同距离 D.两边都向内侧移动相同距离 4、在①钓鱼竿②天平③羊角锤 ④理发剪刀 ⑤缝纫机踏板 ⑥铡刀 ⑦瓶盖扳子等简单的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属于费力杠杆的有,属于等臂杠杆的有.5、一支刻度准确的杆秤,若换了质量较小的秤砣,用它来称量物体质量的结果:()A、比实际的大 B、与实际质量相等 C、比实际质量小 D、无法判断 6、一杠杆正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这个杠杆上再施加一个作用力那么该杠杆: A、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这个力加在阻力这一边 B、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该力加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 C、仍有可能平行,只要这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 D、杠杆不可能平衡,因为多了一个力 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 杠杆 一、探究杠杆 1、什么是杠杆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距离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用比例式表示 七、教学反思: 杠杆的五要素这一部分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自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杆秤的平衡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然后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或否定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教学形式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教师引导学生用探究出的规律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这样做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进一步升华,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本节课突破了课本中心、教师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合作中、体验中学到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杠 杆》教学设计 台安县第二初级中学 邢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杠杆的构造(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 难点:会画出杠杆的力臂; 二、教具:教师:铁架台、杠杆、钩码、大剪刀、钳子、大镊子、羊角锤、起子、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 学生:(1)剪刀、纸;钳子、铁丝;镊子、砝码,筷子、豆子,(2)铁架台、杠杆、钩码(50g,8个)、弹簧测力计(5N 量程)教学环境: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等。 三、复习 请画出下面点到线的距离。(学生演板) 四、导入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真能如此吗?为什么他敢于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呢?想了解其中的道理吗?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板书课题) 五、新课讲授 师:那么什么是杠杆呢? (一)杠杆定义 师:生活中还有那些杠杆?你能举出几种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过的杠杆吗?(学生举例) 出示投影片:起子、剪刀、羊角锤、抽水机柄、指甲刀等。教师指出,这些都是杠杆,然后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需要注意的是杠杆并非一定是直的。 (二)杠杆的五个要素: 师要了解杠杆是如何工作的,首先要了解杠杆的五个基本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用红笔标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注意:动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是杠杆,动力作用点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3、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F2) 同样,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同样是杠杆,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还有那些因素会影响到杠杆的工作呢? 演示实验:请学生挑书包,感受力臂的变化对杠杆的影响。 学生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完成实验,体会杠杆的力臂对杠杆工作情况的影响的作用,归纳出力臂的概念。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动力作用线的定义在课本的下面(学生阅读) 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如何才能画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教师演示)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那么如何画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呢?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不够长怎么办?(教师演示) 师:我们把这五个要素叫做杠杆的五要素。现在我们来练习画一个(出示投影)学生在学案上按要求画出动力臂阻力臂。学生总结画力臂的步骤。 (三)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完了杠杆的五个要素后,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跷跷板是杠杆吗?体重不同的两人能不能让跷跷板稳定下来?学生思考讨论。猜想力和力臂都会影响杠杆平衡。 师:我们通常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所谓的平衡指的是杠杆在静止,或匀速转动。 在我们这个实验中的第一步应该把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解释原因)。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找学生起来说做法,教师演示) 师:那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否再去调节杠杆的平衡呢?(学生回答)实验的第二、第三步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继续看书。 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做几次?我们用什么来当动力和阻力?为了统一一下标准,我们把支点右边的钩码当动力,支点左边的钩码当阻力。在这三次实验中同学们可任意的取三次值,让杠杆达到平衡。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开始做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找几组的实验数据投影,并分析数据。 师:在这三次实验中,同学们能否找出一个规律来?(请学生回答)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师:对,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杠杆平衡条件。(板书)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如果用字母表示的话这个公式可以写成:F1L1=F2L2 也就是说,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时候,我们使用杠杆所用的动力是与动力臂成反比的,动力臂越大,所用的力就越小,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了。阿基米德之所以敢于发出那样的豪言壮语就是因为他发现了杠杆的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杠杆原理。阿基米德没能翘起地球,却有一名物理教师利用杠杆原理提起了一头大象,并测出来了大象的质量。怎么做的呢? 分析例题,投影学生的结题过程。这道题目告诉我们使用杠杆可以省力,那么所有的杠杆都是为了省力吗? (四)阅读:生活中的杠杆:(如果时间不够就留作课后处理) 让学生阅读杠杆的应用,理解三种杠杆的区别和优缺点,并会例举三种杠杆,掌握区分三种杠杆的方法。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如:撬棒、修枝剪、羊角锤、钢丝剪等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如:钓鱼杆、裁衣剪等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如:天平讨论生活中的杠杆。 六、小结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那些知识,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学生总结) 当堂检测 1.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B C D 2.如图所示,分别沿力F1、F2、F3的方向用力,使杠杆平衡,关于三个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F1方向的力最小 B.沿F2方向的力最小 C.沿F3方向的力最小 D.三个力的大小相等 3.一个人用1.2m长的扁担挑起重200N和300N的两桶水,肩膀应放在离200N的这桶水多远?第四篇:《杠杆》教学设计
第五篇:杠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