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乘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新村校区 任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宝塔”,不过,要想到达最高层,我们必须找到开启每一道门的金钥匙,小朋友,你们有信心吗?
一、引入新课:
1、让我们先进入第一层,门上写着一组算式: 2+3+6 5+5+5 9+1+2 2+2+2+2 4+4+4 2+3+6中的三个加数相同不相同?5+5+5中的三个加数相同不相同?谁能根据加数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
追问:你是怎样分的?(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这些算式的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呢?
二、感知“几个几相加”
小朋友真聪明已经得到第一把钥匙,进入第一层,现在我们要争取进入第二层啦!(1)出示例1图
提问:图中几只小白兔?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2+2+2=6(只),3+3+3+3=12(只)。这两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 板书:3个2相加 4个3相加
追问:这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连加;每一题的加数都一样)
(2)完成第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根,摆5堆。提问: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用加法怎样列式?这道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 继续要求学生摆小棒:每堆摆4根,摆3堆。提问: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三、认识乘法
1、出示第2页的例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加法算式写下来,并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板书:2+2+2+2=8。
(添加电脑图片为6个2)是几个几相加,你能把加法算式写下来吗?(添加电脑图片为10个2)现在呢?
谈话:随着电脑数量的增加,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加法算式你们感觉怎样?(太麻烦了)
介绍:不要着急,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问题。(揭示课题:认识乘法)
像:2+2+2+2=8,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算,板书4×2 2×4 分别读作4乘2和2乘4 板书: 2 × 4 = 8 4 × 2 = 8
(乘数)乘号(乘数)(积)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读写乘法算式
提问:6个2相加,用乘法算怎样写算式呢?10个2呢,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3、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先独立完成,再评讲校对,并让学生说一说,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四、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3
评讲时反过来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五、连系实际
谈话:在完成了上面的题目后,我们已经冲刺到“智慧宝塔”的最高层,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庆祝一下,好吧。拍手游戏
要求: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让一名学生拍手,其余同学说一说,最后让同桌游戏。
六、总结 课前思考1:
因为是初次认识乘法,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设计时,教师采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对给出的算式进行比较,从而发现算式的不同之处,这个教学环节很好,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连加算式中加数相同和不同的两种情况,为下面的新知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例题1时,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作为起点,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对连加的认识,并突出相同的数加,为认识乘法含义造就生长点。
教学例题2时,学生看图写出连加算式不难,在学生再次注意到加法算式是4个2连加后,继续增加电脑的台数,如果是5个2相加呢?6个2相加呢?10个2相加呢?50个2相加呢?100个2相加呢?这时写加法算式多麻烦啊!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计算电脑的数量呢?应到学生思考……得出用乘法表示。这样既可以引出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还可以得出乘法的读写等。课前思考2:
加法是旧知识,通过观察加法算式的不同导入到乘法的学习是在旧知识上的迁移。利用旧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本课导入部分的设计就基于此。
教学中要抓住“几个几”,让学生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计算感到,连加的次数越多,计算所花的时间就越长,从而产生探索新方法的欲望。
另外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多让孩子说和做,要让他们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前思考3:
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再现和再强化相同加数连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准备题:
(1)出示:5+4+5,5+5+5(2)出示:5+5+5+5+5+5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准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数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认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为学习乘法做了孕伏。
(2)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达到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具体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认识“×”号。认识“乘法算式”要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来完成。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首先组织学生按群数出鸡和兔的数量,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圆片,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片,分别列式求数量,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教学中,学生通过看图数数 操作体验 比较感知,在鲜活的具体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几个几”的表象。
(2)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至于乘法各部分名称、读写方法等数学事实,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和交流来解决。数学概念的教学容易陷入枯燥灌输的泥潭,只有赋予抽象概念一实际含义,并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基础,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与共享精神。
(3)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学生暂时尚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从“4个2”到“8个2”,再到“100各个2”,让学生实际列式并数一数、写一写,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第二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中加友谊小学 姓名:谭冬蕾 学段:小学 学科:数学 电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及练习九第1、3、4、9题。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懂得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具学具: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挂图,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观察主题图。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乐场,高兴吗? 生:高兴.(出示主题图)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看到游乐场有小火车,每排坐2人,有6排。生2:我看到了摩天轮,每个坐4人,有5个。
生3:我发现了过山车, 每节车厢坐3人,有4节车厢。生4:我看到了桌椅,每张桌子放了三把椅子,有三张桌子。„„
2.提出问题,自主解决.师:你能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情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1:坐过山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坐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生3:坐摩天轮的有多少人? 生4:一共有多少把椅子? „„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你们能解答吗? 生:能.师:请一大组求坐过山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请二大组求坐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请三大组求做摩天轮的有多少人?
请四大组的求一共有多少把椅子?(生独立解决)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求的是什么?算式怎么列的?(听学生汇报,并有选择的板书)
2+2+2+2+2+2=12 3+3+3+3=12 4+4+4+4+4=20 3+3+3=9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接下来我们又到游乐场的一角去看看,(出示例1主题图)同学们正在玩拼图游戏,你能试着像他们那样用小棒摆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吗? 生:能。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说你摆的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摆了几个,一共用了多少根?算式是什么?
生1:我摆的伞,每把伞用了4根小棒,摆了3把,一共用了12根,算式是:4+4+4=12 师:我们把一把小伞用了4根,看成1个4,那摆了3把就是几个4呢? 生1:3个4。
师:谁愿意接着象这样完整的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2:我摆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摆了6个三角形,就是6个3根,一共用了18根,算式是3+3+3+3+3+3=18 生3:我摆的是五角星,每个五角星用了10根,摆了2个,就是2个10根,一共用了20根,算式是10+10=20 生4:我摆的是一个房子和一棵树,一个房子用了13根,一棵树用了7根,一共用了20根,算式是:13+7=20 „„(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师选择一些加数相同的算式写在左边,把加数不同的算式写在右边。(接着前面的算式有选择地板书,把加数不同的算式写在有边去。)
三、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寻找算式异同点.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左边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1:都是加法, 生2:加数都相同,师小结: 是的,同学们真会观察,每个算式里都有相同的加数.(师板书:相同加数)师:你能编一道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吗?(口头编)生1:7+7+7+7+7 生2:6+6+6+6+6+6 生3:15+15+15+15 „„
2.教学几个几相加.师:那我们先来看看2+2+2+2+2+2=12有几个2相加?(引导学生一个2一个2地数)
生:一个2,两个2,三个2,四个2,五个2,六个2.(师板书:6个2相加)(用同样的方法数其他几个算式有几个几相加)3.导出分歧,引入课题.师:刚才同学们编的很好,老师也编了一道,想请你们帮忙把算式写下来,好吗? 生:好.师:100个3相加.(生边写边嘀咕.)师:这样写下去,同学们有意见吗? 生1:有,这样写太慢了, 生2: 太费时间了, 师:同学们.为了方便书写和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更能简便地表示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4.理解乘法的意义。
师:像刚才这道2+2+2+2+2+2=12是6个2相加,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表示: 板书:6x2=12 或 2x6=12 师:你知道2表示的是什么吗? 生:相同加数.师:6又表示什么呢? 生:相同加数的个数.板书:相同加数 的个数 相同加数 ↑ ↑ x 2=12 或 2 x 6=12 5.读、写乘法算式.师:”x”是乘号,和我们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写法是先写往左斜的一笔,在写往右斜的一笔.请大家用手跟我们写一次.师: 6x2=12读作:6乘2等于12 2x6=12读作:2乘6等于12(请生齐读一遍)6.基础训练。
师:你们能把另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生:能.(学生独立完成)师:谁来汇报你改写的算式? 生1:.3+3+3+3=12改写成3x4=12 4x3=12(板书在黑板上)师: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3和4各表示什么吗? 生1: 因为有4个3相加,就用3x4=12 4x3=12表示,3表示相同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其余几道算式也同样汇报并板书.)
师小结:像这样几个几相加就可以改写成几乘几。师:那9个5用乘法怎样表示? 生:9乘5或5乘9。师:6个10用乘法怎样表示? 生:6乘10或10乘6。
师:现在你知道100个3相加.用乘法怎么表示了吗? 生:知道了,100x3 或 3x100 7.理解加数不同不能改写成乘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右边的这个算式,它可以改写成乘法吗? 你是怎么想的?(让生充分谈谈自己的想法)生1:不可以,他们是不同的两个数相加,生2:不能,因为它的加数不相同,不能改写成乘法。
„„
师小结:也就是说,加数相同的连加可以改写成乘法,而加数不同就不能改写成乘法。
四、巩固练习,发展思维。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用加法、减法解决身边的问题,那你能试着用今天所学的乘法去解决一些问题吗? 生:能。1. 练习九第1题。
师:你能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提供的问题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生:能。(生独立解决)
师:谁来说说你的算式,并说出你的想法?
生1:每个跷跷板上坐4个小朋友,有两个跷跷板,就有两个4,所以加法算式是4+4=8,乘法算式是2x4=8 生2:一个跷跷板的一端坐2人,两个跷跷板就是四个2,加法算式是2+2+2+2=8,乘法算式是4x2=8 2.练习九第3题。
师: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从不同的角度解决了刚才的问题,那你能把同数相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生:能。)
(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改写的?为什么这样做?
生1:我把4+4+4改写成3x4,因为相同加数是4,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就是3个4。
生2:我把6+6+6+6改写成4x6,因为相同加数是6,相同加数的个数是4,就是4个6。
生3:我把2+2+2+2+2改写成5x2,因为相同加数是2,相同加数的个数是5,就是5个2。3.练习九第4题。
师:同学们真棒,很容易的就把同数相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咱们接着看下一题,认真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堆有2只熊猫,有3堆,就是6只熊猫。师:你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填空吗?(能)
生汇报:有3个2,算式是3x2,读作3乘2;或者2x3,读作2乘3。4.练习九第9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找到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和同桌互相说说。师:根据你的发现列出算式。
(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写出加法算式)5.拓展提高。
出示:O OO OOO
师: 这里有几个纽扣,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 生:1+2+3=6 师:它能改写成乘法吗?(不能)
师:你能移动一粒扣子使它能用乘法表示吗?
(请生动动脑筋,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看哪组的方法最多。)
五、归纳总结,发展评价。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乘法,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具体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六.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相同加数 的个数 相同加数
↑ ↑
2+2+2+2+2+2=12 6个2相加 6 x 2=12 或 2x6=12 3+3+3+3=12 4个3相加 4 x 3=12 或 3x4=12 13+7=20 4+4+4+4+4=20 5个4相加 5 x 4=20 或 4x5=20 5+5+5+5=20 4个5相加 4 x 5=20 或 5x4=20
教学反思:
人教版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意义及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这节课是乘法的启始课,也是后面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课的重难点是要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而要理解这个意义,就要让学生去经历乘法产生的整个过程。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设计,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感知相同加数。
由于这节课是乘法的开始,同学们没有乘法的概念,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我认为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还是比较贴近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的,我注重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游乐场的生活情景,并抓住学生强烈的解答已有经验问题的意愿,充分的感受几个加数相同的算式:接着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来进一步感知加数相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加数相同的算式,能归纳其相同点,由具体来抽象出相同加数这个概念。
二、学生经历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
我认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其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求“求几个相同的数连加”,而难就难在学生如何真正理解“几个几”。为此在教学设计时,我没有盲目地让学生胡乱探索乘法的意义,而是一直让学生一个几、两个几、三个几„„地这样数,正是在这个数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几个几相加,很自然的就引导学生理解了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几乘几来表示。以后同学们也就很容易地用数几个几的方法来看图列乘法算式。实际上也是理解了几个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几就是相同加数这个概念。
三、引导对比,巩固乘法的意义。
在教学时,我故意将同学们摆出的图形相同的和不同的算式板书在左右各两边,充分信任学生,给其一定的空间归纳对比,通过合作交流,同学们总结出求几个相同加数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而摆的图形不同,也就是加数就不同,也不能用几个几表示,因此不能改写成乘法。这样一来,学生们进一步巩固了乘法的意义。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真是感慨万分,现在想起刚参加工作时,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不停地在网上搜索,而从读课标、教参,糊里糊涂的就上课了,幸得学校老师们的帮助,我才知道“钻研”两个字的深刻含义。现在的我在不断的钻研教材和反思中似乎又成长了一次,我想一次公开课对于我来说无所谓成功与失败,而这个过程是我宝贵的财富,今后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P44~46例1。教学目标:
一、通过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结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大家有信心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吗?
出示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课本上的内容。
2、根据课本知识,学生改写乘法算式: 5+5+5+5=20 2+2+2+2+2=10 4+4+4=12
3、教师小结,板书课题:乘法。
4、介绍乘法算式中的乘号。(板书:乘号)
5、强调乘法的意义。
6、介绍乘法算式的读法:2×5=10读作2乘5等于10,齐读。(设计意图:根据一部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在用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写出乘法算式,从而导入新课。)7、2×5=10也可以写成5×2=10,读作5乘2等于10。这里的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这两个算式都表示5个2连加。
8、小组互动,读出其余算式并说出意义。
三、巩固练习
开小火车改写乘法算式2+2+2+2+2+2、7+7+7+7、6+6+6、3+3+4+3、5+5-5+5 为什么3+3+4+3、5+5-5+5不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这两题怎么改一下就可以直接改成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在改对一题爆一个气球的练习中,始终处于饱满的精神状态下积极进行思考,进一步巩固要改写成乘法算式必须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乘法。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一)用乘法解决游乐园中的问题。(学生活动,小组汇报,师适时评点各小组的表现,并奖励奖品。)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引入竞争机制,从而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通过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观察,交流等教学组织形式,搭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
(二)用乘法算式表示小天使的队伍。
4×3=12 3×4=12 2×6=12 6×2=12 12×1=12 1×12=12
(三)教师鼓掌祝贺×× ×× ××,你能听出乘法算式吗? 你能拍出可以用乘法表示的节奏吗?
(四)帮游乐园种树,种成乘法算式2×4=8的形式,用圆代替画下来。(设计意图: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力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所学的知识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意味到乘法来自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在创造中学习数学。)
六、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能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大家找一找,说也行,画也行,表演也行。比一比,谁最先找到。延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下课后,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家中的事物,看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对爸爸妈妈说一说。
(设计意图: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在生活中去寻找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是一个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为学生架起了生活和数学的桥梁,同时感受到“数学生活”的快乐。)板书设计: 乘法
5+5+5+5=20 4×5=20 5×4=20 2+2+2+2+2=10 2×5=10 5×2=10 乘号
4+4+4=12 4×3=12 3×4=12 3+2=5 3+3=6 3×2=6 2×3=6
课后反思: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思绪万千。应该说教材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把这些素材在一节课中一股脑儿呈现,表面上热闹了,但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节课直接提示课题,出示目标,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写出相同数相加和不同数相加的算式,再进行比较分类,在比较分类中一步步引出乘法的意义。本节课对乘法的意义学生理解比较到位,对于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练习的力度也比较大。但是不足的地方在于:对于乘号和乘法算式的读法强调不到位,需要课后加强辅导。本节课学生兴趣较好,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乘法的意义并结合实际进行解题,个别学生需要课后辅导。
第四篇:乘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三册46-51页“乘法的初步认识”
设计理念: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表内乘法的第一课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研组研究主题,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和调整,创设形象直观、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动手操作的数学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 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探索、发现、交流、创造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解决问题: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
4.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乘法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观察游乐园情境图,说说你最喜欢玩什么?它的座位是怎么安排的?
2、根据回答引导学生数一数,认识几个几。
二、动手实践,发现规律
(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小棒摆出若干个同样的图形,并算出共用了几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师:①你摆的是什么图形?
②你摆一个图形用几根小棒?
③你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
④共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
生1:我用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摆了5个三角形,共用15根小棒。列式是:3+3+3+3+3=15。
师评价:你的回答真完整。
生2:我用4根小棒摆成一个正方形,摆了3个三角形,共用12根小棒。列式是:4+4+4=12。
师评价:你的声音很响亮。
生3:我用6根小棒摆成一个小房子,摆了2个小房子,共用12根小棒。列式是:3+3+3+3+3=15。
师评价:小房子真可爱!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加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个算式中的每一个加数都相同。
教师根据回答,引导学生认识每个算式分别是()个()相加。
三、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加数相同的例子。比如,吃饭前摆筷子,就是一双一双数的。一双2支筷子就是1个2,两双就是2个2相加,八双是()个()相加。
师:你还知道生活中其它的例子吗?
生1:一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4辆三轮车就有4个3相加。
生2:星期一我们班每个同学给希望小学捐了3本书,50个同学就有50个3相加。
生3:一盒有12支铅笔,2盒就有2个12相加。
生4:一张课桌有两个座位,5张课桌就有5个2相加。
师:同学们都是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刚才×××同学发现:一张课桌有两个座位,5张课桌就有5个2相加。现在我们的教室有25张课桌,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课件出示25张桌)怎样列式呢?
(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进行列式,然后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生1: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50
(算式还没读完,同学们就哈哈大笑起来。)
师:你们笑什么呀?
生:这个算式太长了。太麻烦了„„
师问生1:你一共写了多少个2相加呀?有什么感觉?
生1不好意思的说:我一共写了25个2相加,手都写困了。
师:这是用过去学过的加法算式来解决,列式对吗?(对)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生2:“25个2相加。”
其它学生马上反对:这是用文字的方法表示,不是列算式。
生3:我们可以用合并数的方法。5个2合并成1个10,5个2又合并成1个10,„„这个算式可以写成10+10+10+10+10=50。
师:这个方法怎么样?
生4:这个列式虽然比第一个算式简便了很多,但是5个10相加还是有些长。我们可以把25张桌看成2个25,也就是25的2倍,用25+25就可以了。
(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生5:爸爸教过我,可以用乘法来计算:25×2=50。2表示每桌2人,25表示有25个2。
“乘法、乘法,我在书上也见过的”一些孩子喊起来。
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数学家的想法跟你们一样: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表示。25个2相加,可以写作25×2或2×25。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听了大家的发言,在看看你写的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1: 我写的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50虽然对了,但是这种方法太麻烦了。我觉得其它同学的方法比我的简便,以后我也要多开动脑筋。(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掌声。)
生2:这些方法比起来,用乘法列式最简便。
生3:我觉得25+25这种方法很好,让我开了眼界。
生4:我觉得我的方法挺简便的,以后我还要多动脑,让我更聪
师:我觉得你们有两点很值得我欣赏:第一,同学们不仅爱动脑、会思考、想出多种巧妙的列式方法,还能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合理解释。特别是第4种方法25+25,老师也意想不到。真棒!第二个值得我高兴的地方,你们学会了欣赏自己、欣赏别人,向别人学习。我衷心的为你们感到骄傲,太了不起了!
(全班同学眼神里充满了激动和兴奋,被表扬的同学也很激动和神气。)
结合学生摆的小棒图,教学乘法的意义及读写法。
小结: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
四.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1.根据游乐园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找朋友”的游戏:4人一个小组,每人有三张卡片,把是朋友的卡片放在一起。
3、你觉得你们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怎么样?
他们小组的汇报有什么值得你们学习的地方?
生:我们小组的活动很有次序。
生:他们组同学发言的声音很响亮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4、拓展练习
6+6+6+5为什么没有找到朋友?它有没有别的表示方法呢?
五.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用一句话评价今天自己或他人的表现。
体会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
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参与丰富的活动和多元的评价中获得快乐的体验,构建有效的课堂。
一、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新课程强调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仅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为了使孩子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我创设了亲切、自然、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游乐园,使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游戏中认识几个几,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接着,在认识相同加数相加这一特征时,我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如5双筷子就是5个2相加,4辆三轮车的车轮总数就是4个3相加等等,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最后,将今天学到的新知识——乘法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学
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来自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过程。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教师要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课堂模式。因此,本节课我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拼一拼、算一算、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不断完善,使学生逐步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几个几来表示,从而认识乘法算式。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同时,学生的兴趣也被有效的激发起来了,情绪高涨。
三、尊重差异,共同提高。
课标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要求我们的数学课程要面对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的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当学生在解决“每张桌两个座位,25张桌多少个座位?”出现困难时,我没有急于向大家介绍乘法,而是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孩子用加法算式计算,有的孩子用文字来表示,也有的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不论答案正确与否,我对孩子们这种敢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看法的学习态度给予了肯定,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满足了不
同层次的学生的心里需求。教学中我把自主探索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张扬个性的空间,使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同时又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倾听中完善自己的认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多元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自信心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评价语言的魅力和多元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一步的学习活动。这节课,我一方面注意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和成功处进行导评,满足学生最佳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我常常用“听了刚才的小朋友的发言,你觉得自己的想法怎么样?”、“他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形成积极、友好和民主的评价关系,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第五篇:认识乘法教学反思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1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教材的主题图用课件呈现出来。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教师提出思考题,并让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接着让学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认识乘法。第二个环节教学乘法,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在这里唯一不足的是,我觉得自己和学生解释的时候不够清楚,不够明白。导致个别学生还是找不出相同加数。
而在练习中我体现了层次,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习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当然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去创建,我和学生是师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很民主,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这一点。当然,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还有许多不足,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其实我觉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无定法,自己应该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能够以一当十,事倍功半。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2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实验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一开始列了一节' 乘法的初步认识' ,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我认为整个设计思路应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教学时我一直让学生一个几,两个几,三个几这样数,在数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几个几,很容易地看到图就用这样的方法去数,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不会混肴。但是由于过于“扶着学生”学本领,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发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少了些。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思绪万千,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运用怎样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非常重要。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3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景下,教材一开始就设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使学生明白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他知识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可是这节课上下来之后,我觉得自我有得有失,需要不断地反思更新,才能使得自我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片段一:初步感知“几个几”阶段
1.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弯弯的小河,青青的草地,真美丽!小白兔和小鸡一边玩耍,一边寻找食物。
2.仔细看图:图上小白兔有几处?每处有几只?小鸡呢?
3.指名回答。
4.谁会用加法算式表示小兔一共有几只?
板书:2+2+2=6(只)
5.数一数是几个2相加?(带学生齐数:1个2,2个2,3个2)
3个2相加得6。谁来把这句话再说一遍?
指名说一说,齐说一遍。
6.谁会用算式表示小鸡一共有几只?
板书:3+3+3+3=12(只)
数一数是几个几相加?(带学生齐数:1个3,2个3,3个3,4个3)
4个3相加得12。谁来把这句话再说一遍?
指名说一说,齐说一遍。
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的加数,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第一个算式加数都是2,有3个2相加。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有4个3相加。
反思:
1.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本节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作为起点,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对连加的认识,并突出相同的数相加,为认识乘法含义作铺垫。
2.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就是“几个几相加”。一开始出示情境图,组织学生按群数出鸡和兔的数量,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自我说一说有“几个几相加”,强化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为后面学生操作摆小棒和说出乘法的含义作铺垫。
片段二:认识乘法
我们再去参观动物学校的电脑教室。(出示电脑图片)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样明白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一共有8台电脑。
生2:我是2个2个数的,2、4、6、8,一共有8台电脑。
生3:我是用加法算的,2+2+2+2=8。
师:(板书2+2+2+2=8)这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2相加
师:像这样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还能够用乘法计算。
板书: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就是4×2=8或2×4=8。
反思:
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经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可是在学生初次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经过这一例题让学生感知乘法的含义还不够。这导致了在后面的练习中部分学生不会列乘法算式。若在这个时候,我能利用例一的情境图,回到刚刚板书的“2+2+2=6,3+3+3+3=12”,让学生试着将它们改为乘法算式。经过回顾之前的知识,让学生自我试着慢慢去感知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效果会更好。
片段三:看来大家已经记住它们的名称了,下头的题你会做吗?
1.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上画了什么?有几堆?每堆有几只?表示几个4?
2.谁能把这3句话完整地说一说?(图上有5堆小鸡,每堆有4只,表示5个4)
3.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如何列加法算式?
4.校对。
5.如何列乘法算式?
6.校对。
7.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8.师总结:当我们遇到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的时候,用乘法比较简便。
反思:在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时,学生体验不够,我在课中仅仅轻描淡写地说了当我们遇到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的时候,用乘法比较简便。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乘法的简便。若在教学例2的时候经过创设比较强烈的情境,从“4个2”到“8个2”,再到“100个2”,让学生实际列式并数一数、写一写,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这样才能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经过这节课,我认为数学教学还是需要引导学生自我去探索,在探索中感知,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又能使学生更容易地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而作为教师,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4
乘法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乘法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是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理解乘法的含义。所以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成乘法产生的一个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首先,通过主体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的体会几个几。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1的主体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是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引入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在教学完后再整整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例如:
第一,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的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的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该在这个环节中很明确的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操作小棒时和说着乘法的含义困难就会小很多。
第二,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没有非常好的剖析教材中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这句话的分类思想只是把摆小棒作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涵义的一个促进活动,应该有递进的设计摆小棒活动,通过学生摆小棒的情况分类得到有相同家数的加法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第三,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这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看并没有实际去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景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教完后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感慨我想作为一名老师,应当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5
《认识乘法》,它是在掌握几个数连加的知识基础上引入的,本课需要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对本课的教学,我做了以下方面的反思:
(1)眼、口、手多种感官并用,加深学生体会——“几个几”代表的含义
由课本的情景图,观察图,提出问题:兔有多少只?如何列式计算,这是个重点,再次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兔排列的特点,小兔是两只两只排列,适时问:看到了几个两只?那么要求兔一共有多少只怎么列式?列出连加的算式2+2+2=6(只)。学生会对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画片,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我的要求是用画片摆一摆,一堆摆2个,摆3堆;然后我又加上一个条件,将画片排排好,变成一排3个,共两排,引导学生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片,发现是2个3,列式求数量,这样在对比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在学习中,通过眼睛看,用嘴巴说,用手写,等多种感官并用,可以充分集中注意力,加深对“几个几”含义的体验和感知。
(2)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对于学习知识,当知道为什么要学,人们会主动去学。这样学习效率便会提高。为什么要学习乘法?我觉得一定要使学生明白。首先,在例二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书写简便。因而,教学时我创设对比情境,让学生写出“3个2相加”到“5个2”,再到“100个2”,一开始学生觉得很简单,3个2,5个2,都没有问题,但到了100个2,问题便出现了。“太烦了!”“太多了!”“写到什么时候!”学生纷纷疑问。此时我恰到好处的引入乘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其次,通过思考用加法算和乘法算的结果是一样的,它们求的都是总数,让学生明白乘法和加法的联系。
(3)注重应用——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所以在学生认识乘法之后,我注重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孩子们说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例如一个孩子提出一个问题,一支毛笔2元,买4支毛笔多少钱?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乘法意识潜移默化的得到培养。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6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它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而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二年级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通过出示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游乐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以学生的活动情况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
华应龙老师曾说过:“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心中有数,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数中有趣吸引人,数中有味吸引人。”秉承这一思想,我让学生在观察连加算式的过程时,都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反思这节课,有几点不足。第一:在教学时候,突破难点“几个几相加”,学生只是概括性说了说。这一环节,应该丰富课堂形式,让孩子用小棒、磁珠摆一摆、说一说,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第二:学生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只是在理论上看出乘法简便,并没有实际体验。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多创设一些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7
今天,我听了王先生的《乘法初步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和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乘法的初步了解它是乘法的入门课程,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公式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本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乘法的过程并理解乘法的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王老师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设计了以下链接:
一、首先,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进行介绍和提问,使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并有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
这是本课的中心部分。观察加法公式后,引导学生比较并让学生知道相同的加数。在活动中,老师说公式和学生写长相同的数连续加法公式,如写:7+7+7+7+7+7+7+7+7+7+7+7+7+7+7。再比如,当老师说加了200个6时,学生们感到不知所措,这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用加法公式来表示相同的加数确实很麻烦,从而促使他们思考:如何简单地书写?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报告情况,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乘法运算。这样,学生就可以体验乘法的过程。乘法的知识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在学生经历了简化的加法并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能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解释和学生被动理解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发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经验的过程。
三、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这是本课的练习课。首先,通过观察公园操场的场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进行选择,并使用今天学到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然后做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以及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思考、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找到不同的方法,如3+3+3+9和4+2+2+2+2+2+2+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体现多元化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中,沟通和巩固、双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拓宽了思维,培养了技能。
缺陷:
1对添加配方进行分类时,没有真正的粉碎。学生只将相同加数的公式分为一类,而另一类不同加数的公式没有得分,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导致后面的学生对乘法的含义缺乏更好的理解。如果老师让学生观察,为什么这样的表达式不能写成乘法呢?这样,问题就交给了学生,鼓励他们提前思考,得出加数不同的结论,这样他们就不会写乘法公式了。我认为学生们会更好地理解乘法的含义。
2.如果将主题放在新课程之后,展示效果会更好。
3.有个别演习尚未处理。老师的语言不应该太冗长。总之,听完王老师的课后,我认为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尽一切努力让学生掌握新知识,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最终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8
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计算。学生对于乘法非常兴奋,还不忘背几句乘法口诀,看样子在家里家长下了不少功夫。有家长也打电话让我叫他的孩子背乘法口诀。我在想这样真的好吗?孩子连什么是乘法,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乘法,乘法口诀用来干什么呢?为什么要背呢?这些都是学生很疑惑的地方,这些问题没有解决,那么学生学起来很被动。
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上了一节课为什么要学习乘法,我写了很多好长好长的加法算式,然后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让学生想,特别是读,读的累死了,然后我就介绍了乘法,那么乘法就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计算。那么对于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学生就很清楚,这个在乘法口诀中体现出来了,学生会应用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解决问题。
然后一节课我重点介绍了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那么对于几个几相加,相同加数是谁,有几个这样的加数,要让学生很清楚,改写乘法算式我觉得难不倒他们,但是我们不能光让他们会改写,还必须清楚相同加数是谁,有几个。对于2乘3,可以理解成2份,每份3个,也可以理解3份,每份2个。
鉴于前面乘法的意义讲的比较透彻,学生对于乘法口诀就可以先自学再总结了,学生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8—70页。
教材分析: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因此,一般教材都是在与加法的比较中引入乘法的。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例1安排直观图(鸡和兔等小动物),让学生感知、理解几个相同的加数连加就表示几个几;例2教学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感知“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通过与过去的教材比较发现,实验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能初步用乘法概念观察现象,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师准备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卡片、实物等,生准备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
2+3+65+5+53+7+84+4+4+49+1+62+2+2+2+2
师:你喜欢做哪道就选择哪道题!
生:(自由选择算式并计算)
师: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
生:(到黑板上把算式卡片分成两类)我觉得“5+5+5,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二、认识“几个几”
师:(出示主题图——)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数兔时是2个2个数的,因为它们是2只2只地站在一起的。
生2:我数鸡时是3个3个数的,它们都是3只3只地围在一起的。
师:(板书2+2+2=63+3+3+3=12)(引导学生数一数各是几个几)
3个2 4个3
师: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第一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中加数都是3。
师:请大家拿出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圆片,摆4堆。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几个圆片,用加法怎样列式?
生:是4个2,列式是2+2+2+2=8。
师:再请每堆摆4个圆片,摆2堆。看一看是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求摆了多少个圆片?
生:是2个4,列式是4+4=8。
师:请大家任意摆出几个几,说给同桌听。
生:(略)
师:(出示花片图)提问:一共摆了多少个花片?你是怎样看图的?怎样列式?是几个几?(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并列式)
生1:我是横着看的,每排有5个花片,5+5+5=15,是3个5。
生2:我是竖着看的,每排有3个花片,3+3+3+3+3=15,是5个3。
师:这两道加法算式的得数相同吗?为什么?
生:得数相同,因为还是这么多花片,没有拿来也没有拿走。
三、认识乘法
师:我们再去参观动物学校的电脑教室。(出示电脑图片)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一共有8台电脑。
生2:我是2个2个地数的,2、4、6、8,一共有8台电脑。
生3:我是用加法算的,2+2+2+2=8。
师:(板书2+2+2+2=8)
师: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计算。(板书:乘法)
师:乘法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一样,也有表示乘法的符号,乘法算式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请大家看课本后先互相说一说,在说给全班同学听。
生:(自学课本,讨论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交流形成板书)
4×2=8(读作“4乘2”)
或2×4=8(读作“2乘4”)
┇┇┇┇
乘数乘号乘数积
师:(电脑图出示8个2)这间电脑教师有多少台电脑呢?是几个几?用加法和乘法你会列式吗?
生:是8个2,加法是2+2+2+2+2+2+2+2=16,乘法是2×8=16或8×2=16。
师:(电脑图变成100个2)现在有多少个2?用加法怎样列式?
生:2+2+2+2+2……
(有的学生渐渐地不说了,有的叫了起来,还有的学生憋住气在继续说,脸涨得通红,终于也停了下来。)
师:你们感觉求100个2用加法算,算式写起来怎样?
生1:要写很长时间,要写很长的算式,黑板不够写。
生2:太麻烦了。
生3:可以用我们刚学的乘法,写成100×2或2×100,快多了!
四、练习应用
1、课中活动——拍手游戏。
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让一名学生拍手,其余同学说一说;最后让同桌游戏。
2、阅读课本,指导看跳绳图,再让学生独立列式,汇报之后讨论:求4个5是多少,列加法算式和列乘法算式,哪种写法简便?
3、“想想做做”第1题。
师:1盒钢笔有几枝?一共有几个2枝?用加法怎样列式?用乘法呢?
1束花有几朵?一共有几个5朵?先用加法列式,再列乘法算式。
生:(填书、汇报、交流)(略)
4、沟通联系。
联系复习引入的算式和新课学习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沟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5、联系生活。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种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我妈妈给我买了3袋铅笔,每袋都是4枝,用乘法就是4×3=12或3×4=12。
生2:我家有5个人,吃饭时我拿筷子拿5个2枝,用乘法是2×5=10或5×2=10。
生3:我们教室里有3排日光灯,每排3根,用乘法是3×3=9。
生4: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每只手5个手指,一共有10个手指,用乘法是2×5=10或5×2=10。
生5:我们还有两只脚,手指和脚趾一共就是20个,4×5=20或5×4=20。
(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老师不由也笑了)
五、课堂总结
【教后反思】
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客观的数学现实的基础之上的。一年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中,虽然经常见到“几个几”的现象,但很少用“几个几”来进行描述;在以前学习的加法中,虽算过同数连加,但并不要求说出是几个几。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收获: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
首先组织学生按群数出鸡和兔的数量,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圆片,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片,分别列式求数量,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教学中,学生通过看图数数操作体验比较感知,在鲜活的具体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几个几”的表象。
(2)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
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至于乘法各部分名称、读写方法等数学事实,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和交流来解决。数学概念的教学容易陷入枯燥灌输的泥潭,只有赋予抽象概念一实际含义,并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基础,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与共享精神。
(3)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学生暂时尚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从“4个2”到“8个2”,再到“100各个2”,让学生实际列式并数一数、写一写,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4)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课末,让学生到生活正寻找乘法现象时,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相象,说出了许多有趣的乘法现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乘法意识潜移默化的得到培养。
教学这节课时,我也感觉有两点困惑:一是由于是学生首次接触乘法算式,在读写乘法算式时,有不少学生很不习惯,出现了一些错误,比如“2×3”写成“2+3”,“4个3”写成乘法时成了“4×3”等等;二是学生对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上不很清楚,如“4个2”写成“4×2”后,对乘法算式中“4”和“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表达不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上两个问题,但顾虑到学生首次学习乘法概念,过分进行抽象强化恐不利于一年级学生有效学习,因此陷入两难境地,但最终我还是没有抽象概括和形式上的强化。关于这样的做法到底如何,还请专家同行指正。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10
今日,教学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将6+6+6+6+4改写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作出:(1)6╳4+4;(2)6╳5-2;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是7╳4;我立即表扬了他,并且惊叹于他的聪明,从这件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难道就得不到一些启示吗?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单一的,依靠性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的学习方式,即要提倡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今后的社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在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去掌握知识,就是学习知识的本事,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本事,而不是一味的研究如何把自我的或书本上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当一个新知识,新问题出现时,他们就会用自我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分析、解决,并不是简单地被动理解。就如刚才那位学生,他根据今日所学将6+6+6+6+4直接改写成7╳4。所以,我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用自我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来学习新知,把新出现的知识或问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整合,从而拿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的只是一个促进者、组织者的作用,我们学生的潜力的巨大的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11
一、创设了趣味的情境,营造了愉快的氛围
知识构成过程的探索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教师从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入手,先让学生动手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然后经过在规定的时间内摆一摆你喜欢的那个图案,学生兴趣高涨,从而活动主动,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一个图案用几根,这么多个图案用几根很自然的引出让学生写一写加法(连加)算式。
成功之处:
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并且他们明白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此刻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能够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二、注重了知识构成过程的探索
给学生必须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进取投入,思维十分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先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之后教师根据6个3相加这个算式制造了一个悬念,如果摆100个3一共用多少根小棒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那该多好啊”,这时候,教师让学生合作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来使长的加法算式变短。这种讨论是有效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21.《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经过供给信息丰富的游乐园场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学生的本事得以发展。
三、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让学生发现并理解了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有了这些以后,最终引出把加数相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整个过程是在学生不断探索、思考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成功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听了戎教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深受启发,这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的资料,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所以十分重要。教师借助了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和课本的情境图,大胆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取得了十分好的教学效果。纵观这节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以几个方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经历乘法概念的构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十分简便。
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必须的现实性、挑战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仅有少数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来作为普遍要求,而应当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
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辅导班上明白了乘法,也有了必须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
创设了用小(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棒摆图案的游戏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用这一情境贯穿课的始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简便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简便愉快的氛围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本节课教学的各个层次做到了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自主化、生活化和开放化。明确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表达,有发展了多项思维。整堂课既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也帮忙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还有一点小意见。在整个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明白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简便方式,也就是乘法是加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于不一样加数的加法是不能改写成乘法的。加深乘法的意义理解。
四、设计了有效的练习
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之后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不足之处:
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我看到这样的情景: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构成“差生”是必然的。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12
今日最终开始学乘法了。
乘法是从加法变来的,于是从加法入手,为理解乘法意义作铺垫。经过比较,感知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的特殊性,改写成乘法已经是很多孩子早就明白了的,今日这样充分的加法教学应当足够促进他们理解了。
开学到此刻,很久没写反思了,反思教学不足,如何改善接下来的教学,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说,在教学乘法初步认识揭题时,很多孩子异常迫切地想让大家明白:他已经会了什么?在列出乘法算式时,他们也很想秀秀自我会了一点的乘法口诀……但我们因为个人设计与教学需要,并不能时时刻刻满足孩子的表现欲,这时又该怎样调动起他们表现不能,却又得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学习?是值得我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练习时,孩子出现的错误大致有两类:看图填图中是几个几?有一部分学生容易将份数和每份数混淆,反思教学,我一味地强调加法算式的列法,却忽视了让孩子尽快从加法中跳出来,引导他们从份数和每份数的角度看乘法。还有些孩子做题技能极弱,完全不明白该干什么?题目意思是什么?还需要教师一对一指导,好在当页书本作业两个班全部搞定。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13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资料。本节是乘法的起始课,是进一步学习乘法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同数连加。所以,本节教材是要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到同数连加能够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方法,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明白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我在备课时,注意到新教材的编排与以前的教材有了变化。本节教材经过四个主题图来实现教学目标:游乐园的情境图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作准备;例1用小学生拼摆图形的活动引出加法算式,再由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法;例2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例3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这种编排不贴合我的学生实情,知识点的衔接不连贯、不流畅、于是我对教材资源进行了调整、删减和补充。
具体做法是:直接用游乐园的情境图和补充的题目,在一节课内完成本小节所有知识点。
首先我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让学生帮我安排秋游的分组设计,在计算每个游乐项目游玩人数时,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之后让学生比较几个加法算式的相同点,得出“相同加数”和“几个几”的概念,为乘法的引入作准备;
然后让学生自我写两个这样的加法算式,算式能写多长就写多长。我选择了两个学生写的,一个算式是20个3连加,一个是42个7连加,我把字写大些,学生发现这些算式写起来算起来都不方便,如果再多一些加数边黑板都不够写怎样办?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合并加数、省略号、语言叙述等方法表示,但没有体会数学的简单美,这时引出乘法算式,并用童化语言说“把加号扭一下就解决了这个难题。”这种说法让学生明白乘法是从加法来的,感受到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算法,之后认识乘号,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名称。这样一小节(3课时)的知识点一气呵成。
最终让学生把其余的连加算式都改写成乘法算式,每改写一个,都要复习“相同加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各部分名称等知识点。
对这一届的学生,我一向鼓励超前学习和提前渗透,部分家长也很支持。所以数学上的许多知识不用按部就班地进行,这也为我进行高效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会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进程、重组与激活教学资料、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期望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对一些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我的这种教学方式不太适合,需要后续练习来弥补。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乘法的第一课时,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
1、理解乘法的意义,会读、写乘法算式;
2、会把加法改写成乘法算式。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些方面处理得还能够。主要表现为:
1、利用主题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一幅拼图的游戏,让学生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并且会把加法改写成相应的乘法算式;第二幅主题图――热闹的游乐园,让学生经过练习,巩固对乘法的认识,并且感受到玩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2、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其实并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乘法之前,部分学生其实已经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乘法,所以,在教学时,经过学生对算式的比较、探究,让学生在说一说,想一想,改一改中,逐步认识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能够根据图画,根据加法算式清晰地表达出乘法所包含的意义。同时,板书清晰,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一目了然。
3、练习的设计体现重难点,并且有必须的梯度,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第1个练习是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图提数学问题,并且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列式计算,是对本节课基本资料的一个巩固和检验;第2个练习是把加法改成乘法算式,前3个是比较简单的,第4个是一个延伸,让学生在练习中初步体会到乘法的简洁性,同时明白仅有清楚了几个几相加,才能写乘法算式,第5个是用字母来表示具体的数,不但适应本节课的教学,同时还渗透了一个符号化的思想;最终一个练习是让学生用自我喜欢的方法表示5×2,该题对于刚接触乘法的孩子来说,可能有必须的难度,所以在出示题目时,我也给了学生一个小小的提示,即“5×2表示什么意思?”,经过理解意思,再经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那么突破该题也不成问题了。本题在第二课时还将涉及到,所以即使学生只能理解其中的一个意思,那也是能够的,不要求人人都会。
几个需要改善的地方:
1、虽然在备课时,有设计让学生来读一读各个算式,说一说各个算式以及其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个过程还是有所忽略,还需加强,尽量让孩子都来读一读,说一说个中意义。
2、主题图的出示可再清晰。本节课用到了2幅主题图,即摆小棒和游乐园,里面所包含的资料比较多,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干扰,所以,当孩子提到某一具体资料时,如果能出示相应的放大图,那么学生就能够看得更加清晰,同时也能帮忙学生对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3、对于乘法算式的出现,我是先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然后再来得出仅有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在板书时,我已有意识地把两种情景分开,可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立刻进行分类,从而得出仅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14
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之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成功之处:
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而且他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现在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存在问题:
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
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只有少数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来作为普遍要求,而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15
今日,教学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将6+6+6+6+4改写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作出:
(1)6╳4+4;
(2)6╳5—2;
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是7╳4;我立即表扬了他,并且惊叹于他的聪明,从这件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难道就得不到一些启示吗?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单一的,依靠性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的学习方式,即要提倡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今后的社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在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去掌握知识,就是学习知识的本事,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本事,而不是一味的研究如何把自我的或书本上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当一个新知识,新问题出现时,他们就会用自我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分析、解决,并不是简单地被动理解。就如刚才那位学生,他根据今日所学将6+6+6+6+4直接改写成7╳4。所以,我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用自我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来学习新知,把新出现的知识或问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整合,从而拿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的只是一个促进者、组织者的作用,我们学生的潜力的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