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反思报告
设计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学习的高效课堂为主,关于教学设计的反思,本人想从以下几点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活动或适当点拨为辅,以构建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的师生课堂关系。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点是任何教师也无法代替的。所以说:教师要充分掌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好学生的各种活动,以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启迪学生们的智慧,活跃学生们的思维,给以足够的活动和学习时间,引导学生们认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自己等,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温馨,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之目的。
二、处理好学生“学会”与学生“会学”的关系,以达到学生成绩的大面积提高。
我们说: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激励回忆,合作探究,讨论总结、练习作业、课后反思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生的“学会”变成“会学”,达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三、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抓好的重要一环。
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首先,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最后,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四、创设情境的回顾,反思自己的教育与教学,以实现高效课堂。
在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对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提出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把新课程理论内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在创设的有效教学行为中,突显的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转变中完成了历史的教育教学功能。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1、挖掘出全新的历史新课程价值取向
2、以情境创设、亲历体验、感悟内化、激励践行展开教学。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感知入手,在过程中感悟历史,在激情中学以致用,进入历史学习的新境界
3、加强情境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五、如何正确处理好高效课堂,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新时期面对着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的实施,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教师的语言。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的心理。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师的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以教师为主体了。所以教学要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这些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来实现高效课。
4、教师的教学情感。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
最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高效课堂的实施,不仅要多听课,多评课,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学科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更好地完成高效课堂。
总之,有情趣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高效课堂。
第二篇:《背影》教学设计反思报告
《背 影》教 学 设 计 反 思
青铜峡市邵刚中学 李英来
在认真学习了王荣生老师的讲座之后,再回头看自己的教学设计,既看到了一点点优点,同时也看到了很多不足。下面我将介绍我的设计初衷,并就得与失两个方面做一个分析,然后拿出自己的改进措施,请老师指正。
一、本课设计思路及反思
本课设计的主要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情,二是法。情就是父子之情和愧疚之情。法就是文章采取新颖的写作角度的方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是通过紧扣文章人物描写语段的分析来预设教学思路的。全篇设计主体部分包含三大板块:认识写作角度的妙处,分析父亲人物形象,全面把握文章主旨。辅助性板块包括开头的家庭情况小调查和结尾部分的写作角度创新练习。
结合对学生的询问调查,我感觉从教学实际来看,主体部分第一板块任务预设的很不好,主要原因在于把第二个出发点的落实与对文本的深度解析分离了,不是有机的生成知识,只是带着学生对这一重点做了一般性的了解。并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写作角度是由文章的核心事件的侧重点决定的。剪裁创新不是随心所欲的。如果把这一板块放在人物形象分析后面会更好。而第二第三板块的落实我感觉基本上达到了预设的目的。说是达到了预设目的,可能是我这一课讲的不错吧,但我觉得从课堂的生成性来看,我的预设还是存在极大地缺陷,这也让我的看似扎实的课堂掩盖或者说暴露了一些问题,具体在后面展开论述。
二、教学内容和措施的得与失
首先说说学生反应好的一些做法
1、课堂引入设计较为亲切。学生通过发言认识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并对如何较好的处理这一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期待,为教学准备了条件。
2、人物形象分析环节的问题设计难度有梯度,角度全,信息量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3、对文章主旨的补充挖掘,给学生很多的启发,帮助他们认识到抓住作者身份分析文章内容对认识文章主旨的重要性。
从实际效果看,教学预设中的学生因素我是给与了应有的重视。然后详细说说不足的方面。
1、对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主次矛盾认识的得很不够。我想教什么和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还没有有效重合。如何把教材内容有机转化为鲜活的教学内容,这一直是我的思考重点。《背影》这篇文章反映的是一个中年人对当年的自己年幼无知的忏悔。这是通过对父亲的四次背影的描写实现的。顺理成章的教学思路好像就是抓住写作角度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这个没有错,但重要的是如何通过独特的视角来认识他的内心,如何来个性化的表述,并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设计了一组问题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来认识人物。虽然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回答是较为丰富的。但我总感觉是一些老套路,像公式定理一样。学生就像调频开关,你问哪一类问题,他都能给你一大堆堂而皇之的答案。我经过这几天的学习和思考,形成一个判断:是我的教学预设太机械了,没有给学生深入的体会感悟的机会,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深入。学生当然就满足于一般性的类型化的表达。在这里,我的教学内容太依赖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也太依赖教材本身的特性了。
2、对教学预设中设置生成性空间的问题重视不够。这也就是我说的机械化设计。一篇好的教学设计当然要尽可能的考虑学生的反应,但因为人自身的局限性的问题,教师还是要有意识的保留一些弹性。同时,教学的对话性,也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平等的参与权。教师应该作为“平等的首席”出现在教学过程中。这体现在教学预设中,就是教师要把自己的观点和做法作为一个等待学生参与和批评和共建的未完成的动态文本,而不是作为“圣旨”让学生去高呼万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的教学预设对学生的参与权重视不够。在我的下意识想象里,学生还是作为被动的一方,等待着老师的引领。教案里的三大板块尤其是第一板块的问题设计尤其暴露了这一倾向。所以在课堂上,就出现了学生机械化的反应。这说明,先进的新课程理念还没有真正的融化在我的教学观念里,还没有切实的指导我的教学实践。钱梦龙先生的《死海不死》一课,就鲜明的映射出我的不足。
3、教学手段和措施还存在不足。一大不足是读的少了,尤其是对父亲四次背影和四次话语的描写朗读不够。如果能做好这个工作,老师再进一步知道,相信学生对父亲这个人物的感触会更深一些。第二大不足是说的太简单了。教师应该引导学社深入体会人物心理,并较细致的表述出来。
三、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我打算从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1、进一步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知识,深入反思,在反复的实践中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并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让理论为我所用。而不是让理论牵着鼻子跑。
2、进一步了解认识新一代学生的心理特点,把自己的教学预设和生成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让学生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尊重。
3、进一步向优秀教师学习,吸收他们的先进方法,快速的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
4、对优质的预设和有效地生成性问题做深入的实践和研究,让预设成为教学的有效前提,让生成成为课堂的主线。让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并行不悖。
总之,这篇教学设计是一个契机,让我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能得到更多的学生的认可。我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
第三篇:《第八次》教学设计反思报告
《第八次》教学设计反思报告
贝露文武学校
郝翠娥
《第八次》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的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设计了第二课时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屡败屡战、不懈斗争的精神。
在整体设计中,我打破了逐段分析课文的方法,从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入手,了解蜘蛛结网的过程,然后话锋一转,这只蜘蛛不仅感动了我们,还感动了谁?你是从什么地方了解到的?转到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再了解布鲁斯王子英勇抗击侵略军屡战屡败的段落,替布鲁斯王子写动员书,最后联系举出一些像布鲁斯王子一样坚持不懈的人和事以及一些名言,把布鲁斯王子坚持不懈的精神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这样设计最大的好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蜘蛛结网的不易,蜘蛛八次结网需要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布鲁斯王子在屡战屡败,几乎失去信心时受到启发和鼓励。但是这样的设计觉得有点凌乱,对布鲁斯王子英勇抗击侵略军的爱国情怀体会不是非常深刻,影响到学生对布鲁斯王子的整体认识。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觉得比较合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对课文印象深刻,对课文蕴含的道理理解深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划出重点词语,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写动员书,进一步体会王子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后,把课文中的情感运用到学生生活中,让学生学习布鲁斯王子永不言弃、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样的设计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处处激发着学生的情感,在一位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完《动员书》后,我说:“谁愿意跟这位布鲁斯王子上前线?”全班学生不约而同信心十足地站了起来,一起高呼这大屏幕上出示的“坚持就是胜利!苏格兰万岁!”学生融入到布鲁斯王子的演讲中,融入到布鲁斯王子永不言弃、坚持不懈的精神中。教室里气氛热烈,连听课的教师也沉浸其中。
在课堂上,我感到留给学生写《动员书》的时间太短,一半的学生根据我大屏幕出示的要求没有做完。我不断反思,假如我先考虑到时间的问题,不要让学生再去写大屏幕上已有的开头和结尾,对学生的要求再明确点,学生会更顺利地完成《动员书》。在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的运用中,我用多媒体出示蜘蛛结网的过程,把抽象的文字变为具体,再现蜘蛛结网的情景,学生对蜘蛛坚持不懈的精神体会深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如;“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区别,学生学会了准确运用词语。学生把自己当作布鲁斯王子,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写《动员书》,还在小组内交流《动员书》,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布鲁斯王子王子为了自己的祖国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的一些有关坚持不懈的人和事以及一些名言,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把课文中的情感运用到学生生活中,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并学习到布鲁斯王子永不言弃、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的运用中,我觉得我还是牵着学生走的时候多,更多地关注我怎样教,学生是我手里的一个棋子。那怎样更多地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课后反思,还应该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如看到《第八次》这个题目后,你心中想到了什么词语?《动员书》怎样写会更有号召力?在生活中你怎样做才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把教学问题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需要学、想学、乐意学的情境,学习任务的出现,首先应该使学生生活或问题解决的需要。这样的理念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信念。在教学反思中,要围绕三维目标的达成更多地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能饶有兴致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中,才能更好地教好学生,让学生愿意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第四篇:幼儿园教学设计与反思报告
[键入文档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报告
《你喜欢汽车吗?》
教学目标
1.向孩子们介绍不同种类的汽车,让幼儿初步了解汽车这种交通工具。2.培养孩子的三维图形认知能力,有助于大脑空间思维的开发。3.激发孩子对汽车的兴趣,进而引起对现代科技的向往。
4.引导孩子积木简单构建汽车模型,提高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5.鼓励孩子画出心目中的汽车,引导孩子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产生新的想法,进而提高想象力。
教学器材
1.多媒体教学平台 2.汽车卡片
3.汽车题材的积木 4.绘画材料
5.有关的视频音频材料(如动画片《汽车总动员》,各种汽车动态图片)教学过程
1.兴趣的产生
先放映一段动画片《汽车总动员》,先对幼儿进行奖励性的提问,如“这是什么车”,然后简单介绍每个角色及其对应的汽车种类,与幼儿讨论动画片角色与现实生活中自己搭乘的汽车,初步唤起幼儿对汽车的兴趣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2.认识汽车
结合动画片的角色分别用多媒体和卡片展示不同的汽车图片,通过找不同的小游戏让幼儿寻找不同种类汽车的差别,从而区分不同种类汽车。然后向幼儿提问不同种类汽车的作用,在回答完毕后指出不同汽车的作用。先提问幼儿各种汽车外部配件的名称及作用,后简单介绍汽车的各种外部配件,如车灯,车门,车窗,轮子等等。3.设计汽车
准备好画纸画笔,让幼儿画出心目中的汽车,画完后向他们提问“为什么这样画”“这个东西有什么用途”,并展示幼儿的画作,让每个人进行观察并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汽车。4.建造汽车
准备好汽车积木,让幼儿依照自己图画中的汽车用积木组装一辆玩具汽车,并让每个孩子相互比较和讨论,也允许与别人合作共建汽车模型,培养团队能力。同样建造完后对这些天马行空的作品让幼儿进行投票。教师拍下成果,留以后用。5.总结汽车
总结上课内容,回顾汽车种类和汽车配件的认识过程,展示幼儿汽车画作与汽车积木,并接着展示现代概念车与高科技成果,激发孩子对汽车的兴趣,对科技的兴趣。
教学总结
本次活动中教师通过讲评与实践的方式向幼儿展示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魅力,让幼儿初步了解什么是汽车,汽车有什么用途。本次活动结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由动画片引起兴趣,然后通过提问,绘画,组装等实践活动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课堂中,避免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引起幼儿反感的不良后果,在亲自实践中不仅主动掌握了知识,还获得了欢乐。本次活动对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有着各层次的要求,有助于全方位提升幼儿的思维与操作能力。实现让幼儿在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中自主掌握知识的理想目标。
第五篇:《雪地贺卡》教学设计反思报告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方案》反思报告
《雪地贺卡》作者:鲍尔吉•原野,一位蒙古族的警察作家,与歌手滕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雪地贺卡》可以说是颇能体现鲍尔吉•原野写作风格的一篇小小说。“没有童话的童年,没有幻想的童年,没有秘密的童年不是幸福的童年!”是本文的思想主旨。表达了作者对童心的珍惜。
课文从整体来看,以时间为序,以贺卡为线索,展开了具体的故事情节的叙述,语言平实质朴,却处处流露着感动人心的情愫,这情愫来自于小女孩李小屹对雪人的关爱,更来自于“我”对这纯真童心的呵护和珍重。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所在的城市沈阳有一年的冬天下了很大的雪,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雪人,雪人的胸前插着一张贺卡,是一个叫李小屹的孩子写的,表达了她对雪人的关爱之情。而“我”被李小屹的纯真童心深深地感动和吸引,似乎作为一个成年人已经好久没有感受过这般赋予童话的美好心灵。第二部分(第4—7段):写“我”以雪人的名义给李小屹写了一张贺卡,表示愿意与她作好朋友,并祝福她学习进步,永远快乐!李小屹收到贺卡,高兴得跳了起来,以为梦中的神化实现了,但她的同学和父亲却告诉她这一切都是假的,是大人写的。于是李小屹再次发出贺卡发出疑问“那大人是谁?”这样的疑问也使“我”心中产生别样心情:到底是把真相告诉李小屹,还是将游戏继续下去?此时的“我”也犯难了,告诉自己“在这场游戏中,我应该小心而且罢手了。”
第三部分(第8—9段):写“我”最后的决定:既不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李小屹,又不再写回信给李小屹,就让她惊讶着,期待着,将这个关于雪人的秘密当作一次奇遇,保存在她童年的记忆里。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目标设定为: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
2.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执著追求。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李小屹纯真的童心,把握小说的主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真诚,朴素的习作风格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本文篇幅短小,文字流畅,通俗易懂,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良好途径。因此在教学本文时,自己通过如下流程,使学生体会童年、童趣、童心、童真,理解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对童心的呵护。
㈠、创设情境 拨动心弦 ㈡、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㈢、体会情感
释疑解惑 ㈣、感悟升华
结束学习
我认为设计比较满意的地方是:
1、较好地落实了预定的三维目标;
2、重视了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安排了听、说、读、写训练。
3、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难度的问题都做了适度的
铺垫和方法的点拨。
4、教学资源运用了DVD、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展示台、课件、板书等,多样而不单调,适时而合理。
5、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各个环节,整个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和点拨。贯彻落实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师角色的转变。
设计中还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1、课堂流程尚欠合理应改为以下6个环节: ㈠、创设情境 拨动心弦 ㈡、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㈢、诵读想象 体会情感 ㈣、研读课文 释疑解惑 ㈤、总结全文 点明主旨 ㈥、感悟升华
结束学习
这样,更为合理。
2、设计中有几处学生能做的事教师都一一代办了,如:用课件呈现生字,可以让学再读课文的同时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次,然后自己解决。再如:最后的总结也可以交由学生自己做,既可以释放学生情感,又能不失时机地锻炼学生,提高能力。
3、课时安排一课时有些紧张,应把可是调整为两课时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