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笔会变魔术教案
金都幼儿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星期一 3月13日 上午 主题名称:《笔会变魔术》
活动领域:科学 适宜对象:大班 授课老师:李小娟
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各种笔画在塑料袋上的擦拭结果,初步了解各种笔的不同属性。
2.激发幼儿观察身边物品的兴趣,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准备:
1.油性笔、铅笔、蜡笔、水彩笔等人手一份。
2.塑料袋、橡皮擦、布条。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迁移幼儿已有经验,认识各种笔。
(1)师:你们平时见过哪些笔?(幼儿自由回答)
(2)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笔,你能说出它的名称吗?(教师依次出示各种笔)平时会将它们写在什么地方?
(3)师:平时我们用铅笔画的图案能擦掉吗?用什么擦?蜡笔画的图案用橡皮擦可以完全擦掉吗?油性笔画的图案能擦掉吗?
2、幼儿操作。
师:请小朋友在纸上用各种笔画出简单的图案,然后试着用橡皮擦,看看哪一种笔画的图案能擦掉?
二、基本部分
1、实验一,介绍实验要求。
(1)师:平时我们会用这些笔画在纸上,今天我们要用这些笔来做实验,请你们用各种笔在塑料袋上画一些简单的图案,体验一下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注意事项:注意画的时候要细心感受,不能画到别人塑料袋上,等会要请你们说说,比比谁的感受最多?
(3)幼儿实验,体验画时的感觉。
(4)师:请你说说你用这些笔在塑料袋上画画,有什么感觉?哪种笔容易画?哪种笔不容易画呢?
(5)幼儿分享感受。
2、实验二,幼儿用布条擦拭图案并进行观察。
(1)师:请你们用布条试着轻轻擦一擦,看看哪种笔画的图案能擦掉?(2)幼儿再次实验。
(3)师:哪些笔画的图案已经擦掉了?哪些图案还留在塑料袋上呢?(4)幼儿集体分享实验结果。
3、猜想原因,教师总结。
(1)提问:为什么有的笔画的图案已经擦掉了?而有的笔画的图案还没有擦掉呢?(幼儿自由回答)
(2)总结:笔有许多种,有的笔是水性笔,有的笔是油性笔。水性笔溶于水,清洗很方便,用肥皂洗就可以洗掉;而油性笔可以防水,一般可以写在玻璃、木箱上面,写出来有亮光,但是清洗不方便,必须要用去油渍的清洗剂才能去掉痕迹。
三、延伸部分
师:请小朋友回家跟爸爸妈妈做一次实验,首先用盒子装点水,再用各种笔画出简单的图案,放进水里进行清洗,仔细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明天告诉老师。
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利用幼儿常见的笔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整个活动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鼓励了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发表不同意见,让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
第二篇:茶水变魔术教案
茶水变魔术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不同物质使得茶水变颜色的原因。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长聪明才智,发展智力。
[教学重点] 探究不同物质使得茶水变颜色的原因。[教学难点] 探究不同物质使得茶水变颜色的原因。[教具] 一杯棕黄色茶水,绿矾(硫酸亚铁),草酸,硫酸,盐酸,氨水,碘酒,试管,玻璃棒,蒸发皿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的实验是加碘食盐中碘的鉴定。现在咱们一起复习一下如何确定食盐中是否含有碘。(食盐溶液——稀硫酸酸化——滴加淀粉溶液——滴家碘化钾溶液)。
同学们看,咱们的科学就在身边!
二、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结束时老师让大家今天都带来一杯茶水,非常高兴大家都带来了。咱们今天的实验课题目是“茶水变魔术”,茶水怎么会变魔术呢?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和仪器:绿矾(硫酸亚铁)、草酸、硫酸、盐酸、氨水、碘酒、试管、玻璃棒等。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哪些物品可以让茶水变颜色?
同学们,仔细思考老师给的这些材料,动手试一试,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看看哪一些物质可以使茶水变颜色。
学生先自己加入不同物质,然后和同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怎样让变色的茶水再变回原来的颜色?
很好,我看见有很多同学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实验,现在谁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答案?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学生答案,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表扬。
3、探究不同物质使得茶水变颜色的原因。
(1)高锰酸钾是其本身的颜色掩盖了茶水的颜色,无法再变回茶水的颜色。
(2)碘酒可能也是其本身的颜色掩盖了茶水的颜色。无法再变回茶水的颜色。
(3)绿矾可以使茶水变成蓝黑色,草酸又可以使变色的茶水恢复原来的颜色。
重点探究绿矾可以使茶水变成蓝黑色,草酸又可以使变色的茶水恢复原来颜色的原因。
教师提示解答:茶水含有一种叫做单宁酸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与绿矾中的亚铁反应生成单宁酸亚铁,接着被氧化为蓝黑色的单宁酸铁,而草酸可以将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所以,茶水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
四、教师点评。
表扬同学们的猜测,激发大家学习科学的兴趣。
五、总结归纳。
物质改变颜色的原因很多,本节课我们就学习了两种方法。一种有新物质生成,就是一种没有新物质生成。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观察思考,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科学呢。
[板书设计] 实验名称:茶水变魔术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质使得茶水变颜色的原因。
实验器材:一杯棕黄色茶水,绿矾(硫酸亚铁),草酸,硫酸,盐酸,氨水,碘酒,试管,玻璃棒,蒸发皿等。实验过程:
1.试管中加入少量茶水。2.尝试不同物质对颜色的改变。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茶水含有一种叫做单宁酸的物质,它可以与绿矾中的亚铁离子反应生成单宁酸亚铁,该物质接着被氧气氧化为蓝黑色的单宁酸铁,而草酸可以将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所以,茶水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
第三篇:半圆变魔术教案
半圆变魔术(绘画活动)
教学地点:幼儿园教室 教学班级:中班 授课教师:李翠霞 活动目标:
1、尝试对半圆形大胆想象并进行添画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鼓励幼儿添画适当的场景,丰富画面。
3、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快乐。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半圆形实物、半圆形添画的范画、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油画棒和画纸人手一份。
3、活动重点:能对半圆形进行大胆添画。
4、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丰富画面。
5、活动方法:观察法、操作法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前小游戏激发兴趣。
2、认识不同形状的半圆形。
(1)教师;猜猜看这是什么?出示不同形状的半圆。
1(2)教师:在生活中,你在哪见到过半圆形?幼儿找一找、说一说。
(3)教师:点击多媒体,欣赏半圆形就在我们身边。
二、基本部分:
师示范画图,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半圆形很会变魔术,看看它变成了什么?
三、讨论交流:
你知道半圆形是怎么变的吗?它还会变成什么?
四、欣赏范画,拓展想象。
五、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你想把半圆形变成什么呢?
2、你觉得还需要添画一些什么就更好?
六、结束部分:
1、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
教师:你的半圆形变成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延伸活动
第四篇:小班科学活动 《饼干变魔术》
小班科学活动:饼干变魔术
活动背景:甜蜜蜜的糖果等食物对幼儿很有诱惑,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很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小班的孩子对于这个主题下的系列活动都非常感兴趣,我班的孩子在开展活动时都积极地带来了很多糖果饼干等,他们品尝,分享,尝试制作等。我发现有很多孩子还不善于用各种感官去观察发现思考,老师利用这一资料来开展活动,不是让幼儿仅仅徘徊在有趣、喜欢的层面上,也不是把糖果等甜食当作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工具,更不是以权威者的姿态来讲解、示范,让幼儿机械地重复记忆,而是设定问题情境,与幼儿共同开展有意义的、互动的对话,促进幼儿的建构式学习,同时也借助这一主题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日常活动中我发现孩子喜欢吃点心时泡水或牛奶,于是开展了《饼干变魔术》的活动。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启发孩子学习用感官去感知、体验每一个事物。
活动目标:
1、观察饼干放到水里的现象。
2、尝试运用各种感官来体验。
3、乐于参加活动,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饼干若干、每人一杯盛有水的透明玻璃杯,手洗干净。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表演唱歌曲《棉花糖》。
师:棉花糖能变魔术,我们的饼干也能变魔术呢!
2、让幼儿自由观察饼干。
师:请幼儿看看自己盘子里的饼干,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幼:有圆形的、三角形的、方形的、还有棍子一样的饼干。
师:盘子里有几块饼干?
幼:3块。
3、请幼儿从餐盘中自选一块饼干,用感官体验。
师:你拿的那块饼干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幼:摸上去不平。
师:摸上去是粗糙的。
师:闻一闻是什么样的?
幼:香香的。
师:请你咬一口,是什么味道的?
幼:甜甜的,咸的,脆脆的。
老师和幼儿每人拿一块自己喜欢的饼干。
师:小饼干,真好吃,啊呜一口就变了。你的饼干有什么变化呢?
幼:月亮,小船,树叶,汽车„„
师:我们再咬一口,饼干又变成什么了?
幼:手枪,小点点„„
师:我们再咬一口,饼干又变成什么了?
幼:变没有了。饼干吃完了要漱口!
师:对了,我们要保护牙齿,吃完东西要漱口!
师:现在盘子里还有几块饼干?
幼:2块。
4、引导幼儿猜想。
师:这里有一杯水,如果把饼干放进水里,饼干会有变化呢?水会有变化吗?
幼:会变湿的,会变短的。
5、幼儿自由动手实验。
幼儿将饼干放进水里。
师:我们现在把饼干拿出来,用手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是什么感觉的?
幼:饼干变碎了,软软的。
幼:我的饼干还有一点硬。
师:你是怎么把饼干放进去的?
幼:我轻轻的放进去,一下子就拿出来了。
师:为什么一下子拿出来饼干还有一点硬?
幼:因为饼干只泡了一点点水就还是硬的。
师:我们再试一试,把刚才泡过水的剩下的饼干尝一下,是泡了水的好吃还是没泡水的好吃。
幼品尝:我觉得泡了水的好吃。
幼:我觉得没泡水的好吃。
师:每个小朋友的喜好是不一样的。现在再看看盘子里还有几块饼干?
幼:还有1块饼干。
师:还有1块饼干,我们再试一试。
6、幼儿再次观察实验的结果。
师:现在再看看盘子里还有几块饼干?
幼:没有饼干了!
7、漱口。
师:看看我们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变化。
幼:水里面有一些小小的饼干末。
师:吃完了饼干,我们应该干什么了?
幼:我们要去漱口。
师幼一起拿杯子漱口:手拿花花杯,含口清清水,咕噜咕噜吐出水。
活动反思:在活动中孩子和老师积极的互动,孩子一直都非常感兴趣。他们一直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观察、品尝、思考、想象,皮亚杰理论认为孩子具有从事物的混杂交错状态中走出来的需求。平时孩子们还不善于用各种感官去观察发现思考,教师通过自然的引导,促进了幼儿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活动进行中,有孩子提出吃完饼干后要漱口,于是很自然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调整,增加漱口的活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活动更
加自然,与生活联系紧密。
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活动中孩子对于光滑和粗糙的概念,可以渗透蒙氏教育的理念,让孩子用触摸比较来感知,这样孩子更能体会用感官来感知事物。幼儿操作探索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多更大的空间,引发幼儿与操作材料产生互动,使幼儿在主动尝试中创造性地运用感官、自主的选择材料、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大胆地表现着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这才能真正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不断努力的意愿,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使思维真正“活”了起来。
第五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黄豆宝宝变魔术
www.hoing.net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黄豆宝宝变魔术
活动分析:
豆浆、豆制品,是幼儿园经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爱吃豆制品,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运用拟人化的口吻,和变魔术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教育孩子爱吃豆制品。教师主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时,教师运用了观察的方法,接着又比较和观察,使幼儿了解泡过和没泡过的黄豆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又运用电教手段丰富了幼儿的认知;最后,通过品尝豆制品,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吃豆制品。
2、通过观察、比较黄豆的外形特征,初步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3、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黄豆外形特征的基础上,知道豆浆的简单制作过程,并了解黄豆还可制成其它的豆制品。
活动准备:
课件、干湿两种黄豆人手一份、豆浆机、小杠子每人一个、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给幼儿介绍新朋友的形式,引出课题。
(二)、展开:
1、初步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1)、课件中提出问题:观察黄豆宝宝长什么样的?
(2)、教师进一步引导:“黄豆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是
什么形状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盒子里的黄豆宝宝。”
(3)、教师小结:黄豆宝宝是一粒粒黄颜色的圆溜溜的小豆豆。
www.hoing.net
2、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干湿不同的黄豆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1)、利用课件提出问题:“泡过的黄豆和没泡过的黄豆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观察干湿不同的黄豆。
(3)、教师小结:黄豆宝宝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会比原来的大一些,软 一些,颜色浅一些。
3、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1)、利用课件观察做豆浆的过程,了解制作豆浆的方法。
(2)、现场制作豆浆。
4、在煮豆浆的同时让幼儿观看课件,了解黄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并丰富“豆制品”一词。
5、知道黄豆营养丰富,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