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锐角和钝角教案及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辨认不同的角。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强。教学重难点: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准备:课件、每位学生一个三角板、一张白纸、2人一个活动角。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明明给大家带来一位老朋友(课件)----角。关于角,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呢?让学生回顾说一说。(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喜于乐见的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唤醒学生对角知识的回忆。)
2、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明明要带领大家去游乐场里去找角。大家想去吗?(1)生自己观察,同桌交流。
(2)汇报交流,指名上台指角。有没有我们的老朋友直角呢?(生上台指)它们是直角,你确定吗?用什么方法准确判断?(复习判断直角的方法)
其他几个都是直角吗?不是的话,你能将这几个角分分类吗?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说说该怎么分。(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分类,体现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分组派代表上台分角,请你说说是怎样分的?并用手指一指。
你们都同意他们的分法吗?(课件演示)师板书三种角。引导学生观察画角的方法。(2)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明确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3)判断锐角和钝角:
这个角你能一眼就看出是什么角吗?如果不能,请谁来帮忙?请谁来说说用三角板的直角怎么比?
小结:像这种用肉眼无法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时,我们可以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2、巩固练习:
1、复习引入:(1)、送角宝宝回家(课件)
(2)、揭示三个角的大小关系(课件:我们三兄弟谁是哥哥谁是弟弟?)(3)在生活中找角(课件出示:V领毛衣、跳高架、双面梯、红领巾、钟面、剪刀等)
师小结:看来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用处大得很!
(设计意图:通过找生活中的角,体现生活中处处有角,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实践操作:
1、小小画家:画角,并标出它们的名称。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画角方法。再展示交流。
2、小小魔术师:(出示活动角)看老师摆的什么角?你会摆吗?
同桌互相合作,老师说,一生按要求摆角,另一名生当小老师检查,再轮换。3:小小发明家: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纸折出你喜欢的角!展示交流。4:小博士:同桌合作,用2个三角板上的角拼成一个锐角或一个钝角。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画角、摆角、拼角、折角等一系列的活动操作,充分地展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结交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呢?你知道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
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比直角小
比直角大
《锐角和钝角》课后反思
衡阳市凯杰实验小学:蒋兰花
根据小学生好动、精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生动有趣的“小精灵明明带来一位好朋友”的情境,再把孩子们带入游乐园中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角的家,让学生在角的家族里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在哪里。学生先自己探索,然后和同桌交流,准确地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我利用练习九的第2题的一个为学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来的直角。让学生感觉又像直角又像钝角,产生争辩。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难点。通过 “走进生活找锐角和钝角”、“利用身边的物体做锐角、钝角和直角”、“用巧巧手画出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应用一副三角板拼出锐角、直角和钝角,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篇:锐角和钝角教案
课题:锐角与钝角,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一课时P38。
教材和学情分析:通过二年级上“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和边的长短无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探索、发现、动手和交流等活动,获得对锐角和钝角的感性认识
2.知道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能给锐角、直角和钝角排序,会辨认不同情境中的锐角和钝角,并会用三角板进行验证。
3.通过探索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培养学生创造力,在动手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能给锐角、直角和钝角排序,会辨认不同情境中的角。
教学难点:会辨认不同情境中的角,并会用三角板进行验证。
教学策略:本课先采用演示法,引出不同情境中不同的角,让学生感受角的多样化,进而对锐角、钝角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在排序之前也运用了演示法;在许多环节中运用了讨论法,让学生在动手活动的同时,将想法充分地进行讨论,通过交流,拓宽思路,相互启发和相互激励;本课还采用实践法,通过前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锐角和钝角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半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手实践比出、摆出、画出、拼出锐角和钝角等。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三角板两个,活动角一个
学具:,一半大小的A4纸,小棒四根,三角尺两把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PPT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寻找游乐园里藏着的“角”
2.PPT抽象出角
问题:这些角都由什么组成复习旧知:一个顶点两条边
问题:在这么多角里面,有哪种角是你已经认识的角?请你把它找出来。
学生说出直角及其序号,师引导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验证。
重点:顶点重合,其中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这个角是直角。
3.引出课题:锐角和钝角
过渡语:今天呀,咱们就跟着直角来认识它的另外两个好朋友——锐角和钝角
【设计意图:从情境和复习导入入手,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的同时,复习旧知】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锐角和钝角
引入语:同学们去过上海吗?上海可漂亮了,请看,这是上海杨浦大桥的夜景图。
1.PPT出示教学情境图
请学生找出情境图中的角
2.PPT呈现三种角:直角、锐角、钝角
问题:1.这是什么角(直角),用三角板进行验证
2.这个角比直角——小,它是锐角,用三角板比一比,讲明比的过程和注意点。
3.这个角比直角——大,它是钝角,用三角板进行验证。
板书:锐角、钝角
教师引导学生记忆:锐角的锐在字典中是锋利、尖的意思,所以锐角的顶端比较
—尖。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经对锐角和钝角有初步的了解,通过用三角板与三个角进行比较,看到这三个角的大小不同,再进一步判断角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这里直接告知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接下来运用概念判断锐角和钝角。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儿童认识数学概念的规律。】
而钝角的顿和锐角的意思相反,所以钝角不那么尖,比较平。
(二)分辨锐角和钝角
1.PPT呈现之前的游乐园情境图,并抽象出角
问题:认识了锐角和钝角,你能分辨出上面这些角分别是什么角吗?
生判断完毕,请三角板出来验证,前三个角着重讲,讲清用三角板比的方法。
2.PPT出示一个接近直角的锐角请学生判断,强调验证的重要性。
3.出示活动角
师打开和合上活动角,生做出判断
【设计意图:初步学习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及时进行一定的练习巩固,强调运用三角板来比角的方法。】
(三)排序
PPT:请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这三种角进行排序。
生排序完
4.问题:为什么你把锐角排在最前面?
生回答锐角最小
5.锐角不服气,把自己的边变长,请问,有用吗?
(复习: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和张口的大小有关)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锐角、直角和钝角又有进一步的了解。那你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角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锐角、直角、顿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为接下来创造角做铺垫。】
三、活动练习
(一)用身体创造角
PPT:请大家用自己的身体创造出角
请情况不同的学生进行互动。
挖掘有创意的想法。
过渡:同学们都很会创造。那你会小棒来摆角吗?
(二)摆角
PPT:请大家用小棒摆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师请一个学生上展示仪来摆,按照要求摆出锐角或钝角
同桌相互检查是否正确
过渡:会摆角了,那你会画角吗?
(三)画角
1.问题:画角时,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先画顶点再画边。)
板书一个顶点,一条边。
2.问题:如果这时候要画直角,我们直接沿着三角板的这条边画上去就好了,那现在我要画锐角,应该把三角板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找寻运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出锐角和钝角的方法,并在画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问题:当然,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可以更快的画出锐角、钝角的。谁想猜猜看?
引导生说出:直接画一个开口比较小的,肯定是锐角,在画钝角时,就把张口画的大一些。
拿学生的作品展示,并用三角板进行验证。
过渡:都画对了吗?现在请大家把三角板和铅笔收进笔盒,双手放好!看看你们眼前的白纸。你能用它折出角来吗?你可以折出又有锐角又有钝角的图形吗?
(四)折角
PPT:请你折出有角的图形,看看上面都有什么角?
学生分享成果并自行解说,教师引导。
有的学生折出的作品里三种角都有,值得鼓励。
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巧手,那你会继续用你的巧手用三角板摆出这三种角吗?
(五)用三角板拼角
1.说明三角板上都有什么角
2.PPT:请同桌合作,用三角板上的角拼角
3.请学生上展示仪展示,并用三角板进行验证,若拼的是钝角且其中有直角,优化验证思想。
过
:同学们刚才运用了好多种方法创造出了好多角,那么你会画角吗?
(六)寻找生活中的锐角、直角、钝角
PPT练习判断红领巾、剪刀口、钟面等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摆角、画角、折角和拼角加深学生对锐角和钝角概念的理解,不仅会辨认锐角和钝角,还能通过思考、动手做出角,在验证时能想到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
四、课堂小结
(一)欣赏由各种角组成的世界
(二)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谈收获。
作业设计
指导丛书P15
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
锐角<直角<钝角
∠
第三篇:锐角和钝角_教案2012
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37页的主题图,第38页的内容和“做一做”
教材分析:锐角和钝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内容。教材的开篇就呈现了3种不同的角,通过让学生利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较,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从而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并通过设计找角、做角、画角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去让学生深刻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下基础。
关键词:锐角 直角 钝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会用相关的工具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看、说、折、画、拼、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正确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CAI课件,三角板、活动角。2.学具准备:练习纸、三角板、小棒、彩纸等。设计说明:
1、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分类、比较、命名、做角、画角等一系列活动,明白要知道一个角是锐角(或钝角),就是要把这个角和直角比大小。
2、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支持。
3、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是看这个角比直角小还是大。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游乐场的画面)
1、小朋友你们平时最喜欢到哪里去玩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游乐场去走走、看看吧。
2、这里游乐项目真多,你能说说哪里有角呢?
3、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带学生进入主题图观察,形象生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又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索新知
1、学生指角,教师用鼠标点击课件相同的地方,抽象出角的形状。师:在找出的角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角?请说出它的名字。生:1号、3号角我们学过,是直角。
师:他们说得对吗?怎样判断它们是不是直角?
学生(七嘴八舌):让我们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就知道了。一学生通过投影展示,其他学生说方法。
师强调: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帮助判断时顶点要重合,一条直角边重合,再看另一条直角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学生指角的活动,重现角的形状,感知角的特征,从而复习比角的方法,为下面的分角作好准备。)】
2.给“角”分类。
师:那现在你们能对这六个角进行分类吗? 生:能!
师:请同桌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六个角,再进行分类,分好后说一说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请学生上台验证。大家仔细观察他是怎么量的。(你们真是火眼金睛)
自己动手验证,拿出三角尺,找到直角,自己动手量一量,看看4 6 号角是不是比直角。
请学生上台演示,边演示边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判断的,另一条边落在了直角边的里
面。
分成三类,1号和3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直角;4号、6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比直角小;2号、5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比直角大。
小结,课件演示。
教师评价:小朋友经过观察,动脑,把这六个角分成了三类,一类是──“直角”;一类──“比直角小”;一类──“比直角大”,你能给这两类角取个名字吗?
生: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小结:课件演示比角,发现有的和三角板上的直角完全重合,其中有的比直角小,有的比直角大。并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锐角和钝角,那你能说说什么是锐角什么事钝角吗?”请生说,分小组说。学生反复重复概念。
【设计意图:师生通过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的分角活动,共同探究了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导出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体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的平台。】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找生活中的角。
师:小朋友真能干,能在游乐场找到这么多的角,老师带你们去另一个地方-----上海杨浦大桥,你能说说图中哪里有角吗?
学生每说一处角,教师鼠标点击相应的地方抽象出角的形状。师:你能说出这个角的名称吗?(直角、钝角、锐角)
师: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上也有许多角,看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找到的角最多!学生找生活中的锐角、直角、钝角。
2、创造角。A.动手操作
师:看来,我们小朋友很善于观察,认识了并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你们想不想动手来做做角呢?
生:“想”
老师介绍材料及要求: 第一类:拼角,用三角板拼角。
第二类:折角,用纸折角,并用笔标示出角。.第三类:做角,用棒搭角,做活动角
课件播放轻快音乐,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并指导。B、学生展示汇报:
老师刚才巡视时发现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咱们班心灵手巧的孩子还可真多呢,现在就让咱们来欣赏各小组完成的礼物吧!
师:介绍一下你们组用什么学具创造了什么角?
师根据学生用小棒摆角的情况,复习活动角,强调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度无关,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画角
师: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会用不同的方法展示这三种角了,那你能动手画这三种角吗?请小朋友分别画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
学生动手画角。
展示学生画的角,并请学生介绍锐角和钝角的画法。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画锐角和钝角,并写上它们的名字。画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画几个。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多又好。
反馈,展示画得既好又快的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做角、折角、拼角、画角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能力及合作意识。]
4、延伸活动(游戏):请同学们利用身体摆出角,让你的同桌猜猜你摆的是什么角。【设计意图:在评价、交流体会中,学会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同时也建立自信心,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联系实际,应用概念,丰富知识的内涵。】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知道了什么? 板书: 锐角和钝角
比直角小 比直角大 锐角 < 直角 < 钝角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锐角和钝角——给角分类,动手去量角———折角、摆角、,感受角的大小——演角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以下是我的两点体会:
一、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中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低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就结合生活实际出示游乐园的情境,游乐园就藏着很多角,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二、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活动化、个性化是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我就让学生在,游乐园里找到的角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去独立探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然后学生在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亲身体验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让学生通过找角、折角、比角、动手去量角,感受角的大小。整个环节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利用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再一次更加形象直观地对知识进一步强化。整节课让学生“找游乐园的角”,“把角分类” “找物体表面上的锐角和钝角”、“找教室中的锐角和钝角”、“用巧巧手折角和摆角”、“用身体的某些部位比画角”和“画一个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让学生应用锐角、直角和钝角以及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学生思维活跃,有的画导弹,有的画汽车和房子,有的画坦克,有的画人们在做运动,在跳舞等等。既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
了数学美,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篇:锐角、钝角教案
锐角和钝角
教学目标分析:
(1)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会用相关的工具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看、说、做、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角,同学们你们还认识他吗?)小精灵:
他是你们的好朋友角,回忆一下角是怎样组成的?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出示直角。提问,如何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生:用直角三角板。师:演示,用圆规使角的两边靠拢,角会怎样?变小,学生演示,并画出角(师强调先画顶点再画边),起个名字吧!
师:演示,用圆规使角的两边张大,角会怎样?变大,学生演示,并画出角(师强调先画顶点再画边),起个名字吧!
[设计意图:创设这一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 总结出什么角是直角,什么角是锐角,什么角是钝角。
(学生取得名字有道理,要表示认同,如果能直接说出钝角和锐角,要表扬,这位小朋友懂得可真多,看得出已经认真预习过了,说明很会主动学习。)
说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比出大小。
二、探索新知 1.感知角。
小组合作: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出角,并在全班面前交流,汇报。师: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这些角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锐角有什么特点?钝角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生: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师:他们说得对吗?用什么方法能证明它们是什么角? 学生(七嘴八舌):让我们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就知道了。课件演示比角,发现有的和三角板上的直角完全重合,有的不能重合。师强调: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帮助判断时顶点要重合,一条直角边重合,再看另一条直角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习新的知识作铺垫,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2.寻找角
带你们去英雄城市南昌的八一大桥去看一看,桥面上无数根拉索与桥面形成了许许多多的角,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找出你的发现。
生:找出的角说一说,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还有直角。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3.游戏闯关
师:那我们现在做个游戏吧?分成四个组,一关一关的闯,你们有信心过关吗?
生:能!
师:请同桌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题,小组汇报,学生评价,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评价。
(学生取得名字有道理,要表示认同,如果能直接说出钝角和锐角,要表扬,这位小朋友懂得可真多,看得出已经认真预习过了,说明很会主动学习。)
[设计意图:同桌合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使学生学会倾听、交流;给两类角取名,意为理解锐角与钝角,教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3.找生活中的角。
师:参观完杨浦大桥,让我们认识了两个好朋友,那就是──“钝角”和“锐角”。现在老师又要再带我们去上海的嘉年华游乐园,(课件出示:游乐园)这里的游乐项目非常多,你能说说图中哪里有角吗?
学生每说一处角,教师鼠标点击相应的地方抽象出角的形状。师:你能说出这个角的名称吗?(直角、钝角、锐角)
师:不但游乐项目中有角,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上也有许多角,看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找到的角最多!
学生找生活中的锐角、直角、钝角。[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找角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对角的认识更使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的身边,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这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联系实际,应用概念 活动:小小画家。
课件出示当“小小画家”,设计要求:请同桌合作一个人做动作,另一个人画角来表示这个动作,把练习纸上不完整的人物补充完整,边画边和小伙伴交流,用了哪些角。
[设计意图:把本课的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画面中,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又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把它们记录下来,课下和同学家长交流沟通。
锐角和钝角
教学设计
奇 台 二 小
石 妍
第五篇: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一、对于本课目标定位的落实。
本节课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在判断直角的例题中渗透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使学生建立锐角、钝角的表象,并且能正确的辨认锐角和钝角。
但是由于我对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处理得还不是很妥当,使本节课听上去更像是一节关于直角的复习课,只是多揭示了锐角和钝角的定义,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
片断一:在新授部分
1、创造角。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一个角,可以用上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东西。
学生独立操作。
2、展示。
3、分类。
给他们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揭示课题。
本以为学生们很容易就会按照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进行分类,却没想到一连五个学生有的说是根据角的材料分的,有的说是角的造型,一直到了第六个,好不容易才说到了我所想听到的答案。
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思维总是有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此时他们还停留在这些生活中的角。如果,我能够把这些他们创造出来的角,或者直接从生活中引入的角中再抽象到我们数学中的角,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了。
片断二:在拼一拼环节
虽然,我原来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到锐角和钝角也还能创造出锐角和钝角来,并且更进一步理解锐角和钝角的定义。但还没等他们的拼,我就已把事先拼的角画给他们看了,束缚了学生的能力。不如大胆一些,直接放手让他们拼,让他们从拼出的结果可以看到,有的钝角是由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组成的,也就是证明了钝角要比直角大。
二、没有及时把握住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
在上这节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着今天学的锐角和钝角?
学生们开始纷纷举例,但总的来说,直角比较多。这时,有一个学生指着一把椅子说:“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角!”
因为我是正面看这把椅子的,以为学生说的是这把椅子的靠背,就匆匆否定了。其实,到课后,我才知道,那把椅子的椅脚里,正好有我们这节课学到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如果当时我能再走近点,低下头,观察仔细些,这个有效的资料就不会浪费!
“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是对教师具备文化知识的要求,也是对教材钻研程度的要求。只有好好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2本节课上先教学直角的认识,在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从三角尺、纸工袋和正方形纸中抽象出直角,同时用直角的记号表示出来。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中,发现直角都是同样大的,同时体会到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再通过例题与直角比较,归纳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
看似很简单的知识,但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孩子们对比较角,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或身边的直角来操作比较其它角的大小中,一部分孩子不知道怎样比较,不会操作,拿着三角尺不知道该怎样摆放,这是我一个很失误的地方,以为简单的说一说方法,孩子们就能接受了。所以在练习中,判断是什么角时,我重新示范和让孩子们跟着操作来熟练次方法。通过反复的讲解和操作,孩子们的错误率减少了很多。操作、判断、观察,让不少孩子们能直观就判断出示直角、锐角和钝角了。二是对直角的标记,孩子们还是容易忘记,不标。
从平面图形中不同大小的角到生活中不同大小的角,让孩子们感受到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角与我们息息相关。体会数学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3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从而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教学时,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在自主探究中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让学生量数学书的角,得出数学书的直角,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再和同桌交流,从而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顺应儿童认知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二、在综合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在“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加深了学生对这三种角的认识,而且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4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课后,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让学生在浓厚的数学氛围中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他们熟悉的游乐园中找出不同的角,再分类的方法引出锐角和钝角。
学生再通过自行预习,已经在头脑中建立了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在有趣的综合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分类后如何判断锐角和钝角展开讨论,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难点。通过“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选职业”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分小组,应用三角板“拼一拼”,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足:
1.在时间安排上有些前紧后松,新授部分中三种角之间的关系没有讲透。
2.联系形式上“一对一”的练习过多,缺少全员参与的练习。
3.讲解练习是语言不够严谨。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5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二本课教学,我重组教材,创设了他们三兄弟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角的变化,并通过用圆纸折角、用身体创造角、用三角板拼角和在生活中找角一系列活动理解并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整个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学生的已有基础知识出发,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2)运用学具,突出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找一找、分一分、折一折、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去发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3)利用生活素材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这节课教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在白板上能直接操作,动态演示生成,使师生能更好地交流互动。本节课操作直接把角拖出来,在白板上调出三角板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动态演示拼角、画角以及用模板制作的漩涡式图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
在白板上操作拼角、画角时,三角板移动旋转到一个精确的位置比较困难。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6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锐角和钝角》。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所以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 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会用相关的工具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看、说、做、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钝角。知道锐角、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锐角、钝角。
根据小学生好动、精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生动有趣的简笔画,让学生在图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角的家,让学生在角的家族里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在哪里。学生先自己探索,然后和同桌交流,准确地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我利用练习九的第2题的一个为学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来的直角。让学生感觉又像直角又像钝角,产生争辩。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难点。通过 “走进生活找锐角和钝角”、“利用身边的物体做锐角、钝角和直角”、“用巧巧手画出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应用锐角、直角和钝角设计活动小人,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也有处理得不好的地方,请各位老师给我多提宝贵意见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7第三单元《锐角和钝角》这一节课,首先我对着书本和教学参考书思考了很久,自己发掘原来那么简单的内容如何才能上得好呢?又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要求,以及让学生容易接受呢,是不是有效了呢?等等,一连串的问号在我脑海里浮现。我想着如何去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去解决这些问题。然而,这一切,都要体现在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去推敲。
在参考其他人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自己的独立思考中,我发现这节课无论如何去设计,这节课的重点知识是不变的,难点也是不变的。也就是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锐角和钝角的概念,难点就是学生掌握判断锐角和钝角的方法——用三角板的直角作为标准去帮助判断辨别。因此,想到这一点,很快我就确定了三维目标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自己还不十分明确,但我想这一目标应该体现我的设计环节上。
唐老师就曾经说过,一节课应该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自主探究,二是合作交流、三是看书质疑。参考教材内容后,我决定选用课本的主题图作为引入的情景图,上课时就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图中的角,接着三言两语引导它们去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老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让他们自主去思考如何去分类,小组合作交流分类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活跃课堂气氛,我决定让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学生的其中一个小组上讲台汇报他们小组的分类方法。
通过分类,就已经比较顺其自然地向学生介绍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了,但是学生习得了这样的概念,能否真正了解,是否还停留在锐角和钝角的基本概念的文字上?或者是还停留在基本的表象上?这里所说的表象指的是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出的锐角和钝角。对于变形得锐角和钝角是否理解?也就是要追问学生对概念中“比直角小”、“比直角大”这些关键词是否真正理解。为此,我紧接着设计一道练习(位置变化的锐角和钝角)加深学生对它们的理解。至此,我完成了新课的设想环节。
接着,我紧密推敲练习的设计环节,如何设计好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新知,并且这些练习是学生乐学的,也就是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整体积极性的。首先,我从练习的形式上考虑,我出发点是让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免得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心态。形式之下,我特别考虑能否创新,使得练习设计有新意,不落俗套,也能调动学生。新意,不是随便搞个花样,而是有目的地围绕学习目标去设计。根据数学学习心理学,其中认知学习理论中的格式塔顿悟学习理论中的“完形倾向律”表明,人们有一种倾向,尽可能地把被知觉到的东西呈现一种最好的形式——完形。根据学习理论,我设计了一道逐渐呈现锐角、钝角的边,让学生去猜是什么角的练习。为了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选择学生喜欢的米奇图片作为遮盖,再通过设计它的动画,逐渐呈现锐角、钝角的边。这样,在讲课过程中,边出现,可以边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也可以和学生互动。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8今天带领孩子们学习了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锐角和钝角》一课。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角”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现实生活中的角可以比较自如地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认识了一类特殊的角—直角,它应该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表象,而这正好是区分锐角和钝角的基础所在。所以,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完全建立在以直角概念为基础,以角的大小判断为手段的认识过程中,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了本节课的教学。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1、使学生分辨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2、让学生感觉这三种角的不同点。3、能够从现实生活中举例。本节课,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教学。
一、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锐角和钝角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在引入环节,我先让学生说出三角板上哪个角是直角。然后电脑显示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材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通过对角和直角的观察和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本节课的教学。认识完锐角、钝角后,让学生说说教室、生活中哪有直角、锐角和钝角。学生们思维活跃,说出了很多角。
二、注意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突破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牢固的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感觉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我让学生做了如下操作:
1、用准备好的纸折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2、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
3、引导学生利用活动角分别摆出这三种角,进一步沟通三种角之间的关系。
三、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讨论、验证解决问题。
如在判断一个和直角很接近的角时,学生之间产生了争议,有的学生说是直角,有的说是钝角。抓住这个时机,问学生,怎样才能证明
谁说得对?学生回答:验证。于是我指名一位同学台上按判断角的三个步骤进行验证,最后发现比直角大了一点点,说明是一个钝角,判断正确的学生顿时欢呼雀跃。我趁热打铁说,通过这道题,大家明白了什么?学生总结得出,有的角仅用眼睛不容易看出是什么角,这时候就要用直角来进行验证,不能随便下结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认真,才能做好。通过以上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会判断角,更重要的是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使学习得到了一个升华、提高。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9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我从学生已认识的角出发,通过找角,说角的概念,画三个角,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新课。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是集知识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我初步体现了这一点。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改变。我在课堂中真正直到了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地进行引导与点拨,而不是将知识强加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发生改变,而不是一成不变。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教师多次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设计密切联系生活。本节课的设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感觉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演绎数学,我利用课本的主题图让学生自己从中找出角(锐角和钝角)。之后我利用黑板上事先准备好的两个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引导学生探索区分这两种角与我们之前学过的直角做比较。让学生找出这两种角的特点。然后我通过一个练习题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这三种角的认识。接下来我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兴趣盎然,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让学生动手画出锐角、直角和钝角让学生思维活跃,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0《锐角和钝角》是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角的认识,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达到会区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以及中心校领导常规听课所提出的建议,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如下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
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比一比、折一折、做一做”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机械的理解和记忆上,而是经历了一个亲身体验的认识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注重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如:让学生去观察教室里哪儿有角?是什么角?让学生用肢体示范各种角,红领巾有哪些角等,使学生从小就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足之处:
一、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任务。课前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一教学环节:用纸折一折、用笔画一画、用三角板或用直尺、铅笔拼一拼锐角和钝角,但是我先选择了用纸“折一折”的方法,动手操作的时间很充分,但真正操作起来,比较耽误时间,所以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画一画,拼一拼,”由于方式比较单一,因此,效果不是很好,同样也就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课下我进行了反思,我应该放手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动手做,而不是按老师规定的“折一折”一种方式,这样孩子们就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学生的兴趣一定会投入到学习中来,时间上也会很充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效果一定会更好。
二、凡是学生能够完成的,老师不要包办代替。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要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亲自动手去验证、去感悟。如一个学生说红领巾有一个角是直角时,我没有让孩子去亲自动手利用三角板量一量,去验证是否是直角,如果不是直角又是什么角,而是我代替这个学生来完成了,如果当时我给这个孩子一次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经历亲身体验的认识过程,我想要比老师的讲解印象深刻,效果会更好。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1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利用前一节课学习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来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课上,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形状的实物,从具体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再指出在实物上找出来的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出示了不同位置摆放的直角的图形,指明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找角”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出更多的直角,既可以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直角的比较形象的认识,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皮亚杰曾说过: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表象、几何模型,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直角后,我引导学生通过折直角、画直角来加深对直角的认识,让学生学生在“画”、“做”直角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深刻的体验,这不仅是动手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像、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在脑中形成概念的本质,对直角的概念形成深刻的认识。在认识锐角和钝角时,我选择将“钟面”作为教具。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钟和分钟的转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变化,再将这些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建立直观认识,使学生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清晰表象,学会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
最后我还安排了“欣赏美角”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角之美,感受到数学之美。整节课我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机会,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开放学生求知探索的空间,而且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把课堂上有限的时空变成了人人参与,个性发展的无限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学生学得轻松、兴趣盎然,又学有所得。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让学生画直角时,我是直接让学生利用给定的材料(三角尺和格子纸)来画直角的,因为操作比较简单机械,所以也就花时不长,简单带过,实际我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将“画直角”这一活动设计成一个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画直角的工具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
2。在认识锐角和钝角时,我告诉学生,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课后想了想,“比直角大的叫钝角”这句话不严谨,比如平角比直角大,但它就不叫钝角。可以改成钝角比直角大。看来以后在备课时,对于这些概念还得好好地琢磨一下它的严密性。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2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安排了课堂教学比赛,而且是跨年级教学。我上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的《锐角和钝角》。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正确用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我基本上能围绕教学要求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不拘泥于教材的顺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应用教材。新授部分,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入了很多生活中的角,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体验与尝试来学习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做到学生多参与,勤动手,我只是起引导、组织与合作的作用。学生都能从文字上记住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但是在思维空间上还是了解得不够明确,这是因为我在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锐角和钝角这个环节的时候,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还不够深透,导致部分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还是停留在表面上,还不能顺利的突破难点,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动手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锐角和钝角的习惯,还没有准确掌握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概念。在本校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我基本上能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气氛热烈,对学生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也能够及时讲解。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起来谈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上前演示,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展示自我的机会。课堂上设计多项活动,特别是在时间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小手动起来”“身体扭起来”“尺子也疯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降低了教学难度,但是有个别活动过于形式化,也淡化了数学味道,实效性不多。
在本节课中,通过“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欣赏生活中的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的多层次学习活动中,每一环节都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锐角和钝角,这一系列活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相互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整节课下来,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好的方面如:学生对于知识要点掌握的比较好,都能够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学习的兴趣很浓厚,态度很认真,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实践活动中活动的效果很明显。不好的方面如:我自己可能语速有点过快,对数学语言的描述还不够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不是很规范等,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通过这次讲课后,也目睹了其他教师上课的精彩和一些不足,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就像一门艺术。我的教学思路也得到了改进和新的启发,以后我的教学应该做到:
一、要弄懂教材,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灵活应用教材,讲求实效性,不要把生活化、游戏化、活动化等这些冲淡我们的数学化。
二、在教学中应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提供让学生探索思考的空间和合作探究的氛围。
三、教学语言要流畅、优美和具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
四、在课堂上要做到教师只起一个组织、引导与合作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尝试,教师少讲。
五、在引领学生理解概念时,应该让学生层层深入,环环紧靠概念,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六、教师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也需不断的提高,学习先进经验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艺术。
总之,我的教师生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在这条路上严格要求自己,钻研教材,认真聆听每位教师的意见,让自己不断地充实,不断地提高,让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加油!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3“锐角和钝角”这个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并会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本节课较好的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集知识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课堂:
一、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学生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出一定的数学知识。
二、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本单元一开始就设计了一幅生动有趣的游乐场的情境图,图中包含了本课时的概念。先让学生观察这个情境图,说说图上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那些不是直角的角是什么角,这样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课一开始我通过开放式设问:“看来大家对角挺熟悉的,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在这一环节里畅所欲言,互动性的交流由此开始了。接下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找角,画角,做角等一系列的交流、延伸性实践和策略性引导等措施,扩大学生的知识来源,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绽放自己的精彩。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各种潜能可以被充分激活,眼睛更加敏锐,手脚更加灵活,思维的触角也会自由伸展。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应该不会不喜欢。
三、利用生活素材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利用红领巾和五角星找角,锐角和钝角,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总之,整个教学环节我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4学生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已经学会如何辨认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而且在头脑中基本已经建立了角还有比直角大的和比直角小的印象。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只是将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整个教学过程很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课堂上他们善于总结和分析锐角和钝角的区别与联系,在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知识网络。
结合课后的练习时,隐约才暴露出一些问题同样需要引起我的注意。
1、学生习惯凭感觉判断一个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在面对角度不同或者比较接近直角的角时,容易发生错误,应该养成学生使用三角板测量的习惯。
2、画角时不够严谨有些孩子忘记了画角的正确方法,步骤错误或者角的顶点形状不规则等,应该在课堂上规范学生的画图行为,养成认真严谨的书写习惯。
3、注意补充和渗透一些与直角、锐角和钝角有关的练习题目,如“三角板上最大的角是()角”等,让学生更加明确角的内在联系,将知识教透,让学生学明白。
总之,课堂上的不足之处应该在反思时想办法弥补,而面对接下来的教学还是要认真准备,避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出现。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5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的继续学习,学生主要是利用前一节课学习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来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低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主要以不同的活动串连整节课,以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前行。
一、游戏竞赛,引入概念
竞赛教学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游戏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产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低年级的孩子对于竞赛活动尤其感兴趣,因此,在课的开始,我延续上一节课活动角的资源,设计一个让学生接受挑战的情境:你能不能做出一个大大的角?你能做出一个小小的角吗?老师做一个不一样的角。你们认识它吗?这样一来,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自然而然进入学习的状态,教师再想学生介绍直角。这样,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新知,学习积极性必然相当高。
二、情境创设,理解概念
在前面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一说你还在哪里见过直角?先让学生对直角有初步的认识,然后我出示了正方形纸片、练习本、三角尺等实物,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感知各种典型的实物,初步认识直角;在抽象出直角图形后还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以丰富对直角的表象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操作实践,形成概念
学生亲自体验和感知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教师应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在学生对直角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提供学生不同的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创造一个直角,通过创造直角,学生对直角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体会,在这个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比一比的方法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发现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如此设计,意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制作过程中加深对直角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四、探究比较,强化概念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师生应共同创设引导发现规律、方法等的活动情境,让学生重演科学家的“认识历程”。这种过程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而不仅仅在知识结论的记忆上。学生对直角已经有充分的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一个自学或,让学生自主学习锐角和钝角,说一说它们和直角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揭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三种角的关系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个变魔术的折纸游戏,怎样把直角变成锐角,怎样把直角变成钝角?这种学法学生喜欢并学得活,效果必然较好。同时,学生也可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乐趣。
五、重视练习,运用概念
学生对新学的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能完成,需要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在练习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判断角,猜角游戏,以及在图片中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的游戏。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会让数学课堂永远充满活动的气息,成为伸展学生生命灵性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