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和钝角反思(5篇)

时间:2019-05-13 22:5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锐角和钝角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锐角和钝角反思》。

第一篇:锐角和钝角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龚鑫江

今天,教学了“锐角和钝角”。这节课是在上学期认识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的基础上进行的,所用的方法是和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分析锐角、钝角、直角之间的关系后,又通过画角、折角、拼角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帮助学生理解了感念、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能力.总之,这节课我主要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观察、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培养能力。学生学的有兴趣,效果不错。我觉得,这节课之所以成功,主要在于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课一开始我通过开放式设问:“在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角,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做出一个角吗?并且和你的同桌之间相互摸一摸这个角”学生在这一环节里相互合作,互动性的交流由此开始了。接下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角,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且我在这里特别提出了要借助工具先用铅笔画角,然后才能借助水彩笔把所画的角涂上颜色,并标出角的顶点和边。然后就取材于学生,在学生所画的角中选取合适的角在黑板上展示。让学生观察对比,发现不同,从而导出这堂课的内容:锐角和钝角。

二、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活动化、个性化是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我就让学生在“钟面”上找到角,并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去独立探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然后学生在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亲身体验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让学生通过找角、折角、比角、动手去量角,感受角的大小。整个环节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利用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再一次更加形象直观地对知识进一步强化。再通过摸一摸,想一想为什么叫它锐角和钝角.让学生从表象到理解选样的角是锐角和钝角.整节课让学生“找角”,“把角分类” “找物体表面上的锐角和钝角”、“找教室中的锐角和钝角”、“用巧巧手折角和摆角”、“创造角”和“画一个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让学生应用锐角、直角和钝角以及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学生思维活跃,既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篇: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

一、对于本课目标定位的落实。

本节课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在判断直角的例题中渗透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使学生建立锐角、钝角的表象,并且能正确的辨认锐角和钝角。

但是由于我对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处理得还不是很妥当,使本节课听上去更像是一节关于直角的复习课,只是多揭示了锐角和钝角的定义,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

片断一:在新授部分

1、创造角。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一个角,可以用上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东西。

学生独立操作。

2、展示。

3、分类。

给他们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揭示课题。

本以为学生们很容易就会按照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进行分类,却没想到一连五个学生有的说是根据角的材料分的,有的说是角的造型,一直到了第六个,好不容易才说到了我所想听到的答案。

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思维总是有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此时他们还停留在这些生活中的角。如果,我能够把这些他们创造出来的角,或者直接从生活中引入的角中再抽象到我们数学中的角,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了。

片断二:在拼一拼环节

虽然,我原来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到锐角和钝角也还能创造出锐角和钝角来,并且更进一步理解锐角和钝角的定义。但还没等他们的拼,我就已把事先拼的角画给他们看了,束缚了学生的能力。不如大胆一些,直接放手让他们拼,让他们从拼出的结果可以看到,有的钝角是由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组成的,也就是证明了钝角要比直角大。

二、没有及时把握住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

在上这节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着今天学的锐角和钝角?

学生们开始纷纷举例,但总的来说,直角比较多。这时,有一个学生指着一把椅子说:“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角!”

因为我是正面看这把椅子的,以为学生说的是这把椅子的靠背,就匆匆否定了。其实,到课后,我才知道,那把椅子的椅脚里,正好有我们这节课学到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如果当时我能再走近点,低下头,观察仔细些,这个有效的资料就不会浪费!

“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是对教师具备文化知识的要求,也是对教材钻研程度的要求。只有好好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2

本节课上先教学直角的认识,在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从三角尺、纸工袋和正方形纸中抽象出直角,同时用直角的记号表示出来。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中,发现直角都是同样大的,同时体会到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再通过例题与直角比较,归纳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

看似很简单的知识,但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孩子们对比较角,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或身边的直角来操作比较其它角的大小中,一部分孩子不知道怎样比较,不会操作,拿着三角尺不知道该怎样摆放,这是我一个很失误的地方,以为简单的说一说方法,孩子们就能接受了。所以在练习中,判断是什么角时,我重新示范和让孩子们跟着操作来熟练次方法。通过反复的讲解和操作,孩子们的错误率减少了很多。操作、判断、观察,让不少孩子们能直观就判断出示直角、锐角和钝角了。二是对直角的标记,孩子们还是容易忘记,不标。

从平面图形中不同大小的角到生活中不同大小的角,让孩子们感受到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角与我们息息相关。体会数学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3

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从而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教学时,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在自主探究中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让学生量数学书的角,得出数学书的直角,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再和同桌交流,从而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顺应儿童认知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二、在综合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在“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加深了学生对这三种角的认识,而且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4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课后,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让学生在浓厚的数学氛围中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他们熟悉的游乐园中找出不同的角,再分类的方法引出锐角和钝角。

学生再通过自行预习,已经在头脑中建立了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在有趣的综合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分类后如何判断锐角和钝角展开讨论,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难点。通过“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选职业”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分小组,应用三角板“拼一拼”,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足:

1.在时间安排上有些前紧后松,新授部分中三种角之间的关系没有讲透。

2.联系形式上“一对一”的练习过多,缺少全员参与的练习。

3.讲解练习是语言不够严谨。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5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二本课教学,我重组教材,创设了他们三兄弟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角的变化,并通过用圆纸折角、用身体创造角、用三角板拼角和在生活中找角一系列活动理解并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整个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学生的已有基础知识出发,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2)运用学具,突出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找一找、分一分、折一折、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去发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3)利用生活素材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这节课教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在白板上能直接操作,动态演示生成,使师生能更好地交流互动。本节课操作直接把角拖出来,在白板上调出三角板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动态演示拼角、画角以及用模板制作的漩涡式图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

在白板上操作拼角、画角时,三角板移动旋转到一个精确的位置比较困难。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锐角和钝角》。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所以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 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会用相关的工具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看、说、做、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钝角。知道锐角、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锐角、钝角。

根据小学生好动、精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生动有趣的简笔画,让学生在图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角的家,让学生在角的家族里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在哪里。学生先自己探索,然后和同桌交流,准确地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我利用练习九的第2题的一个为学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来的直角。让学生感觉又像直角又像钝角,产生争辩。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难点。通过 “走进生活找锐角和钝角”、“利用身边的物体做锐角、钝角和直角”、“用巧巧手画出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应用锐角、直角和钝角设计活动小人,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也有处理得不好的地方,请各位老师给我多提宝贵意见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7

第三单元《锐角和钝角》这一节课,首先我对着书本和教学参考书思考了很久,自己发掘原来那么简单的内容如何才能上得好呢?又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要求,以及让学生容易接受呢,是不是有效了呢?等等,一连串的问号在我脑海里浮现。我想着如何去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去解决这些问题。然而,这一切,都要体现在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去推敲。

在参考其他人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自己的独立思考中,我发现这节课无论如何去设计,这节课的重点知识是不变的,难点也是不变的。也就是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锐角和钝角的概念,难点就是学生掌握判断锐角和钝角的方法——用三角板的直角作为标准去帮助判断辨别。因此,想到这一点,很快我就确定了三维目标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自己还不十分明确,但我想这一目标应该体现我的设计环节上。

唐老师就曾经说过,一节课应该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自主探究,二是合作交流、三是看书质疑。参考教材内容后,我决定选用课本的主题图作为引入的情景图,上课时就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图中的角,接着三言两语引导它们去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老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让他们自主去思考如何去分类,小组合作交流分类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活跃课堂气氛,我决定让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学生的其中一个小组上讲台汇报他们小组的分类方法。

通过分类,就已经比较顺其自然地向学生介绍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了,但是学生习得了这样的概念,能否真正了解,是否还停留在锐角和钝角的基本概念的文字上?或者是还停留在基本的表象上?这里所说的表象指的是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出的锐角和钝角。对于变形得锐角和钝角是否理解?也就是要追问学生对概念中“比直角小”、“比直角大”这些关键词是否真正理解。为此,我紧接着设计一道练习(位置变化的锐角和钝角)加深学生对它们的理解。至此,我完成了新课的设想环节。

接着,我紧密推敲练习的设计环节,如何设计好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新知,并且这些练习是学生乐学的,也就是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整体积极性的。首先,我从练习的形式上考虑,我出发点是让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免得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心态。形式之下,我特别考虑能否创新,使得练习设计有新意,不落俗套,也能调动学生。新意,不是随便搞个花样,而是有目的地围绕学习目标去设计。根据数学学习心理学,其中认知学习理论中的格式塔顿悟学习理论中的“完形倾向律”表明,人们有一种倾向,尽可能地把被知觉到的东西呈现一种最好的形式——完形。根据学习理论,我设计了一道逐渐呈现锐角、钝角的边,让学生去猜是什么角的练习。为了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选择学生喜欢的米奇图片作为遮盖,再通过设计它的动画,逐渐呈现锐角、钝角的边。这样,在讲课过程中,边出现,可以边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也可以和学生互动。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8

今天带领孩子们学习了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锐角和钝角》一课。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角”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现实生活中的角可以比较自如地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认识了一类特殊的角—直角,它应该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表象,而这正好是区分锐角和钝角的基础所在。所以,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完全建立在以直角概念为基础,以角的大小判断为手段的认识过程中,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了本节课的教学。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1、使学生分辨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2、让学生感觉这三种角的不同点。3、能够从现实生活中举例。本节课,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教学。

一、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锐角和钝角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在引入环节,我先让学生说出三角板上哪个角是直角。然后电脑显示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材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通过对角和直角的观察和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本节课的教学。认识完锐角、钝角后,让学生说说教室、生活中哪有直角、锐角和钝角。学生们思维活跃,说出了很多角。

二、注意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突破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牢固的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感觉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我让学生做了如下操作:

1、用准备好的纸折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2、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

3、引导学生利用活动角分别摆出这三种角,进一步沟通三种角之间的关系。

三、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讨论、验证解决问题。

如在判断一个和直角很接近的角时,学生之间产生了争议,有的学生说是直角,有的说是钝角。抓住这个时机,问学生,怎样才能证明

谁说得对?学生回答:验证。于是我指名一位同学台上按判断角的三个步骤进行验证,最后发现比直角大了一点点,说明是一个钝角,判断正确的学生顿时欢呼雀跃。我趁热打铁说,通过这道题,大家明白了什么?学生总结得出,有的角仅用眼睛不容易看出是什么角,这时候就要用直角来进行验证,不能随便下结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认真,才能做好。通过以上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会判断角,更重要的是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使学习得到了一个升华、提高。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9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我从学生已认识的角出发,通过找角,说角的概念,画三个角,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新课。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是集知识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我初步体现了这一点。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改变。我在课堂中真正直到了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地进行引导与点拨,而不是将知识强加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发生改变,而不是一成不变。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教师多次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设计密切联系生活。本节课的设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感觉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演绎数学,我利用课本的主题图让学生自己从中找出角(锐角和钝角)。之后我利用黑板上事先准备好的两个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引导学生探索区分这两种角与我们之前学过的直角做比较。让学生找出这两种角的特点。然后我通过一个练习题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这三种角的认识。接下来我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兴趣盎然,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让学生动手画出锐角、直角和钝角让学生思维活跃,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0

《锐角和钝角》是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角的认识,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达到会区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以及中心校领导常规听课所提出的建议,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如下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

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比一比、折一折、做一做”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机械的理解和记忆上,而是经历了一个亲身体验的认识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注重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如:让学生去观察教室里哪儿有角?是什么角?让学生用肢体示范各种角,红领巾有哪些角等,使学生从小就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足之处:

一、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任务。课前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一教学环节:用纸折一折、用笔画一画、用三角板或用直尺、铅笔拼一拼锐角和钝角,但是我先选择了用纸“折一折”的方法,动手操作的时间很充分,但真正操作起来,比较耽误时间,所以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画一画,拼一拼,”由于方式比较单一,因此,效果不是很好,同样也就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课下我进行了反思,我应该放手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动手做,而不是按老师规定的“折一折”一种方式,这样孩子们就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学生的兴趣一定会投入到学习中来,时间上也会很充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效果一定会更好。

二、凡是学生能够完成的,老师不要包办代替。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要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亲自动手去验证、去感悟。如一个学生说红领巾有一个角是直角时,我没有让孩子去亲自动手利用三角板量一量,去验证是否是直角,如果不是直角又是什么角,而是我代替这个学生来完成了,如果当时我给这个孩子一次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经历亲身体验的认识过程,我想要比老师的讲解印象深刻,效果会更好。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1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利用前一节课学习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来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课上,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形状的实物,从具体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再指出在实物上找出来的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出示了不同位置摆放的直角的图形,指明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找角”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出更多的直角,既可以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直角的比较形象的认识,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皮亚杰曾说过: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表象、几何模型,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直角后,我引导学生通过折直角、画直角来加深对直角的认识,让学生学生在“画”、“做”直角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深刻的体验,这不仅是动手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像、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在脑中形成概念的本质,对直角的概念形成深刻的认识。在认识锐角和钝角时,我选择将“钟面”作为教具。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钟和分钟的转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变化,再将这些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建立直观认识,使学生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清晰表象,学会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

最后我还安排了“欣赏美角”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角之美,感受到数学之美。整节课我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机会,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开放学生求知探索的空间,而且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把课堂上有限的时空变成了人人参与,个性发展的无限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学生学得轻松、兴趣盎然,又学有所得。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让学生画直角时,我是直接让学生利用给定的材料(三角尺和格子纸)来画直角的,因为操作比较简单机械,所以也就花时不长,简单带过,实际我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将“画直角”这一活动设计成一个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画直角的工具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

2。在认识锐角和钝角时,我告诉学生,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课后想了想,“比直角大的叫钝角”这句话不严谨,比如平角比直角大,但它就不叫钝角。可以改成钝角比直角大。看来以后在备课时,对于这些概念还得好好地琢磨一下它的严密性。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2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安排了课堂教学比赛,而且是跨年级教学。我上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的《锐角和钝角》。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正确用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我基本上能围绕教学要求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不拘泥于教材的顺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应用教材。新授部分,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入了很多生活中的角,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体验与尝试来学习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做到学生多参与,勤动手,我只是起引导、组织与合作的作用。学生都能从文字上记住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但是在思维空间上还是了解得不够明确,这是因为我在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锐角和钝角这个环节的时候,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还不够深透,导致部分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还是停留在表面上,还不能顺利的突破难点,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动手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锐角和钝角的习惯,还没有准确掌握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概念。在本校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我基本上能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气氛热烈,对学生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也能够及时讲解。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起来谈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上前演示,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展示自我的机会。课堂上设计多项活动,特别是在时间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小手动起来”“身体扭起来”“尺子也疯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降低了教学难度,但是有个别活动过于形式化,也淡化了数学味道,实效性不多。

在本节课中,通过“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欣赏生活中的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的多层次学习活动中,每一环节都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锐角和钝角,这一系列活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相互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整节课下来,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好的方面如:学生对于知识要点掌握的比较好,都能够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学习的兴趣很浓厚,态度很认真,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实践活动中活动的效果很明显。不好的方面如:我自己可能语速有点过快,对数学语言的描述还不够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不是很规范等,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通过这次讲课后,也目睹了其他教师上课的精彩和一些不足,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就像一门艺术。我的教学思路也得到了改进和新的启发,以后我的教学应该做到:

一、要弄懂教材,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灵活应用教材,讲求实效性,不要把生活化、游戏化、活动化等这些冲淡我们的数学化。

二、在教学中应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提供让学生探索思考的空间和合作探究的氛围。

三、教学语言要流畅、优美和具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

四、在课堂上要做到教师只起一个组织、引导与合作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尝试,教师少讲。

五、在引领学生理解概念时,应该让学生层层深入,环环紧靠概念,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六、教师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也需不断的提高,学习先进经验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艺术。

总之,我的教师生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在这条路上严格要求自己,钻研教材,认真聆听每位教师的意见,让自己不断地充实,不断地提高,让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加油!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3

“锐角和钝角”这个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并会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本节课较好的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集知识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课堂:

一、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学生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出一定的数学知识。

二、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本单元一开始就设计了一幅生动有趣的游乐场的情境图,图中包含了本课时的概念。先让学生观察这个情境图,说说图上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那些不是直角的角是什么角,这样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课一开始我通过开放式设问:“看来大家对角挺熟悉的,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在这一环节里畅所欲言,互动性的交流由此开始了。接下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找角,画角,做角等一系列的交流、延伸性实践和策略性引导等措施,扩大学生的知识来源,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绽放自己的精彩。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各种潜能可以被充分激活,眼睛更加敏锐,手脚更加灵活,思维的触角也会自由伸展。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应该不会不喜欢。

三、利用生活素材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利用红领巾和五角星找角,锐角和钝角,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总之,整个教学环节我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4

学生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已经学会如何辨认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而且在头脑中基本已经建立了角还有比直角大的和比直角小的印象。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只是将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整个教学过程很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课堂上他们善于总结和分析锐角和钝角的区别与联系,在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知识网络。

结合课后的练习时,隐约才暴露出一些问题同样需要引起我的注意。

1、学生习惯凭感觉判断一个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在面对角度不同或者比较接近直角的角时,容易发生错误,应该养成学生使用三角板测量的习惯。

2、画角时不够严谨有些孩子忘记了画角的正确方法,步骤错误或者角的顶点形状不规则等,应该在课堂上规范学生的画图行为,养成认真严谨的书写习惯。

3、注意补充和渗透一些与直角、锐角和钝角有关的练习题目,如“三角板上最大的角是()角”等,让学生更加明确角的内在联系,将知识教透,让学生学明白。

总之,课堂上的不足之处应该在反思时想办法弥补,而面对接下来的教学还是要认真准备,避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出现。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5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的继续学习,学生主要是利用前一节课学习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来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低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主要以不同的活动串连整节课,以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前行。

一、游戏竞赛,引入概念

竞赛教学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游戏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产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低年级的孩子对于竞赛活动尤其感兴趣,因此,在课的开始,我延续上一节课活动角的资源,设计一个让学生接受挑战的情境:你能不能做出一个大大的角?你能做出一个小小的角吗?老师做一个不一样的角。你们认识它吗?这样一来,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自然而然进入学习的状态,教师再想学生介绍直角。这样,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新知,学习积极性必然相当高。

二、情境创设,理解概念

在前面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一说你还在哪里见过直角?先让学生对直角有初步的认识,然后我出示了正方形纸片、练习本、三角尺等实物,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感知各种典型的实物,初步认识直角;在抽象出直角图形后还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以丰富对直角的表象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操作实践,形成概念

学生亲自体验和感知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教师应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在学生对直角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提供学生不同的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创造一个直角,通过创造直角,学生对直角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体会,在这个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比一比的方法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发现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如此设计,意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制作过程中加深对直角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四、探究比较,强化概念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师生应共同创设引导发现规律、方法等的活动情境,让学生重演科学家的“认识历程”。这种过程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而不仅仅在知识结论的记忆上。学生对直角已经有充分的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一个自学或,让学生自主学习锐角和钝角,说一说它们和直角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揭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三种角的关系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个变魔术的折纸游戏,怎样把直角变成锐角,怎样把直角变成钝角?这种学法学生喜欢并学得活,效果必然较好。同时,学生也可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乐趣。

五、重视练习,运用概念

学生对新学的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能完成,需要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在练习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判断角,猜角游戏,以及在图片中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的游戏。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会让数学课堂永远充满活动的气息,成为伸展学生生命灵性的根基。

第三篇:《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这节课早已经上过,也复习过,可是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太好。连续考了两次试,都不理想。特别是有一道题:用剪刀减去长方形纸的一角,还剩几个角?学生做到第三遍还是有很多人做错,说明很多学生还没有从根本上理解。

回想新授课时,我参照书本比较直白地介绍锐角和钝角,就是利用队旗和红领巾上一个角,跟三角板上的直角比,比直角大的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

后来我看到有一个老师是这样设计教案的:减去长方形纸的一角,有几种减法,分别还剩几个角,剩下的角有几个是直角,还剩下三个角的除了一个直角,还有两个都是锐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较一下,发现比直角小,说明比直角小的是锐角。观察还剩5个角的有几个直角,是3个,还有两个角是钝角,跟直角比较一下,比直角大,说明,比直角大的是钝角。剩下4个角的,请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直角,几个钝角,几个锐角。

在动手、观察和比较中,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新知识,知识得到强化和巩固,学生的兴趣也较浓厚。以后再碰到这样的题,应该也不容易错了。

第四篇: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

整节课我合理重组教材,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采取了找一找、分一分、做一做、画一画、拼一拼、说一说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整堂课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兴趣浓厚,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很有创意。

1.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首先课件出现的主题图画面是米奇和儿童游乐园,儿童游乐园对于学生来讲更为熟悉的情境图,同时也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课始,我先让提出儿童乐园有什么好玩的?之后,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对角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2.在活动中探索,经历建模过程。

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找角、分类、交流、概括、摆角、做角、画角,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看、说、想、动”的机会。尤其在制作角和分类这两个环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锐角和钝角的形成等一系列过程,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已见雏形,此时我的讲解就水到渠成了;而在交流、概括、做角、画角这四个环节中,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让学生由直观到抽象,顺利、稳固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3.在验证中完善,遵循数学的严谨性。

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判断是以直角为标准,而在活动中又多次涉及直角。学生由于自身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很有可能仅仅用眼睛来判断直角,这样做无疑违背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作为教师,适时引导、提醒学生借助有用工具,帮助他们对直角做出准确的判断是责无旁贷的。因此,教学中,应在需要的环节组织学生对自己摆或画的直角进行验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锐角和钝角有没有验证的必要”,一方面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学活学巧,另一方面在注重开放性的同时也要遵循数学独特的原则。

4.在交流中发展,体验数学之乐趣。

课堂中教师应捕捉住每个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言。课堂中每个活动后,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互相提示,互相补充。

5.在欣赏角中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堂课最后,设计一个“欣赏角”的环节,把本课的知识融人到生动有趣、学生乐此不疲的生活画面当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合作中深化了对锐角和钝角表象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能力。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锐角和钝角》。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所以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会用相关的工具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看、说、做、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钝角。知道锐角、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锐角、钝角。

根据小学生好动、精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生动有趣的简笔画,让学生在图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角的家,让学生在角的家族里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在哪里。学生先自己探索,然后和同桌交流,准确地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我利用练习九的第2题的一个为学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来的直角。让学生感觉又像直角又像钝角,产生争辩。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难点。通过“走进生活找锐角和钝角”、“利用身边的物体做锐角、钝角和直角”、“用巧巧手画出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应用锐角、直角和钝角设计活动小人,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也有处理得不好的地方,请各位老师给我多提宝贵意见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3

学生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已经学会如何辨认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而且在头脑中基本已经建立了角还有比直角大的和比直角小的印象。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只是将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整个教学过程很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课堂上他们善于总结和分析锐角和钝角的区别与联系,在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知识网络。

结合课后的练习时,隐约才暴露出一些问题同样需要引起我的注意。

1、学生习惯凭感觉判断一个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在面对角度不同或者比较接近直角的角时,容易发生错误,应该养成学生使用三角板测量的习惯。

2、画角时不够严谨有些孩子忘记了画角的正确方法,步骤错误或者角的顶点形状不规则等,应该在课堂上规范学生的画图行为,养成认真严谨的书写习惯。

3、注意补充和渗透一些与直角、锐角和钝角有关的练习题目,如“三角板上最大的角是角”等,让学生更加明确角的内在联系,将知识教透,让学生学明白。

总之,课堂上的不足之处应该在反思时想办法弥补,而面对接下来的教学还是要认真准备,避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出现。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4

本节课上先教学直角的认识,在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从三角尺、纸工袋和正方形纸中抽象出直角,同时用直角的记号表示出来。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中,发现直角都是同样大的,同时体会到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再通过例题与直角比较,归纳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

看似很简单的知识,但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孩子们对比较角,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或身边的直角来操作比较其它角的大小中,一部分孩子不知道怎样比较,不会操作,拿着三角尺不知道该怎样摆放,这是我一个很失误的地方,以为简单的说一说方法,孩子们就能接受了。所以在练习中,判断是什么角时,我重新示范和让孩子们跟着操作来熟练次方法。通过反复的讲解和操作,孩子们的错误率减少了很多。操作、判断、观察,让不少孩子们能直观就判断出示直角、锐角和钝角了。二是对直角的标记,孩子们还是容易忘记,不标。

从平面图形中不同大小的角到生活中不同大小的角,让孩子们感受到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角与我们息息相关。体会数学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5

今天带领孩子们学习了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锐角和钝角》一课。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角”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现实生活中的角可以比较自如地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认识了一类特殊的角—直角,它应该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表象,而这正好是区分锐角和钝角的基础所在。所以,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完全建立在以直角概念为基础,以角的大小判断为手段的认识过程中,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了本节课的教学。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

1、使学生分辨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2、让学生感觉这三种角的不同点。

3、能够从现实生活中举例。

本节课,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教学。

一、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锐角和钝角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在引入环节,我先让学生说出三角板上哪个角是直角。然后电脑显示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材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通过对角和直角的观察和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本节课的教学。认识完锐角、钝角后,让学生说说教室、生活中哪有直角、锐角和钝角。学生们思维活跃,说出了很多角。

二、注意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突破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牢固的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感觉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我让学生做了如下操作:

1、用准备好的纸折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2、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

3、引导学生利用活动角分别摆出这三种角,进一步沟通三种角之间的关系。

三、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讨论、验证解决问题。

如在判断一个和直角很接近的角时,学生之间产生了争议,有的学生说是直角,有的说是钝角。抓住这个时机,问学生,怎样才能证明谁说得对?学生回答:验证。于是我指名一位同学台上按判断角的三个步骤进行验证,最后发现比直角大了一点点,说明是一个钝角,判断正确的学生顿时欢呼雀跃。我趁热打铁说,通过这道题,大家明白了什么?学生总结得出,有的角仅用眼睛不容易看出是什么角,这时候就要用直角来进行验证,不能随便下结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认真,才能做好。通过以上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会判断角,更重要的是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使学习得到了一个升华、提高。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6

1、钝角和锐角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38~3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战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摆、画、互问、互答、互评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理解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能正确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活动角。学具:活动角、尺、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概念

找直角的姐姐和直角的妹妹。

出示有锐角、钝角、直角的漂亮房子。

师:这座漂亮房子是“角”的家。今天我们去角的家里作客。你们看!话外音:“嘿!小朋友,我是直角娃娃。你们还认识我吗?”

A:你能在房子的平面中找出直角吗?根据学生说电脑操作演示。

说说生活中哪里有直角。(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新知做好充分准备)

B:看,直角的姐姐和直角的妹妹也热情地迎接我们来了。仔细观察,找找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姐姐,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妹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直角娃娃的生活情境,在感情上贴近儿童,并让学生的在想和说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有两种角,一种比直角大,一种比直角小)

C:集体汇报。屋顶上的角是直角的姐姐,你为什么说它是直角的姐姐?

屋檐上的角是直角的妹妹。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直角的妹妹?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它们都找出来了,其实,直角的姐姐和直角的妹妹也有自己非常好听的名字。直角的姐姐叫钝角,直角的妹妹叫锐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标出拼音并齐读)。

操作实践,综合内化做角

1、老师用活动角做一个角,请学生判断。

2、师:用桌上的纸片、活动角或你身边的任何东西做出三种角。

要求:小组合作,由小组长安排,一个做直角,一个做锐角,一个做钝角。待会儿向组长汇报。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快又多。

小组展示汇报。

全班展示。

2、判断角:我会认!P39练习第二题。

抢答。并问学生是怎么看出来的?强调*开的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比较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归纳: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或者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最后一个角是什么角呢?究竟谁说的对呢?像这个角,不能用眼睛很快看出来,我们可以怎么办?这是什么角?为什么?用三角板的直角帮助判断要注意什么?

(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操作,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探究出量角的方法。 )

3、我们来给角的三姐妹排排队。(板书)你是怎么想的?

(二)画角。回想画角的方法。(先画顶点再画两条边)

要求: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并写上它们的名称。比一比,谁画得又多又好。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老师黑板上来画角,规范画法。强调先画端点,再画两条边。老师画两个,钝角请学生画。

联系实际,应用概念

电脑出示图画。直角一样,生活中可以找到许多的锐角和钝角。欣赏杭州湾大桥。(听说过杭州湾大桥吗?南起宁波慈溪,北到嘉兴市,全长 公里。建立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这是桥梁的主支撑部分。看似简单,这可是凝结了多少桥梁工程师的心血和汗水,设计和施工时角度不能有丝毫差错。)

P37主题图,找一找、指一指三种角,同桌之间交流。

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

当小小设计师。设计要求:应用直角、锐角、和钝角以及所学习过的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先构思,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的图案最美,并给自己的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最后展示作品,评价。

(练习的设计又把锐角和钝角放在了现实的生活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着角,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也让学生体验到使用数学的乐趣。)

总结质疑,自我评价

看看书P38~40

我们在“角”的家里作客,你有什么收获?

你的表现怎么样?

还有什么数学问题?和大家交流交流。

课后作业:P40第4题。

板书: 认识锐角和钝角

钝角 >直角 >锐角

比直角大 比直角小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在亲身初中中进行自主探索。课堂教学中,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找角、画角、折角、剪角、评角、应用角、创造角等,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不是停留在机械的理解和记忆之上,而是经历了一个亲身体验和不断反思的认识过程,在“做数学”的活动中,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要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为“探索——发现”的学习模式。因此,在学习中很多知识我都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感悟。如让学生给角进行分类这个环节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个意图,先让学生动手分类,再经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地思考分类的理由,学生自己不知不觉地就找到了要找的答案,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到后来的亲自动手实践量一量的活动中更进一步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验证,同学们都积极地去参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7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我从学生已认识的角出发,通过找角,说角的概念,画三个角,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新课。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是集知识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我初步体现了这一点。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改变。我在课堂中真正直到了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地进行引导与点拨,而不是将知识强加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发生改变,而不是一成不变。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教师多次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设计密切联系生活。本节课的设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感觉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演绎数学,我利用课本的主题图让学生自己从中找出角(锐角和钝角)。之后我利用黑板上事先准备好的两个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引导学生探索区分这两种角与我们之前学过的直角做比较。让学生找出这两种角的特点。然后我通过一个练习题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这三种角的认识。接下来我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兴趣盎然,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让学生动手画出锐角、直角和钝角让学生思维活跃,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8

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从而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教学时,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在自主探究中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让学生量数学书的角,得出数学书的直角,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再和同桌交流,从而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顺应儿童认知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二、在综合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在“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加深了学生对这三种角的认识,而且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9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安排了课堂教学比赛,而且是跨年级教学。我上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的《锐角和钝角》。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正确用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我基本上能围绕教学要求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不拘泥于教材的顺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应用教材。新授部分,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入了很多生活中的角,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体验与尝试来学习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做到学生多参与,勤动手,我只是起引导、组织与合作的作用。学生都能从文字上记住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但是在思维空间上还是了解得不够明确,这是因为我在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锐角和钝角这个环节的时候,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还不够深透,导致部分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还是停留在表面上,还不能顺利的突破难点,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动手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锐角和钝角的习惯,还没有准确掌握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概念。在本校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我基本上能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气氛热烈,对学生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也能够及时讲解。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起来谈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上前演示,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展示自我的机会。课堂上设计多项活动,特别是在时间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小手动起来”“身体扭起来”“尺子也疯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降低了教学难度,但是有个别活动过于形式化,也淡化了数学味道,实效性不多。

在本节课中,通过“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欣赏生活中的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的多层次学习活动中,每一环节都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锐角和钝角,这一系列活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相互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整节课下来,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好的方面如:学生对于知识要点掌握的比较好,都能够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学习的兴趣很浓厚,态度很认真,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实践活动中活动的效果很明显。不好的方面如:我自己可能语速有点过快,对数学语言的描述还不够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不是很规范等,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通过这次讲课后,也目睹了其他教师上课的精彩和一些不足,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就像一门艺术。我的教学思路也得到了改进和新的启发,以后我的教学应该做到:

一、要弄懂教材,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灵活应用教材,讲求实效性,不要把生活化、游戏化、活动化等这些冲淡我们的数学化。

二、在教学中应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提供让学生探索思考的空间和合作探究的.氛围。

三、教学语言要流畅、优美和具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

四、在课堂上要做到教师只起一个组织、引导与合作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尝试,教师少讲。

五、在引领学生理解概念时,应该让学生层层深入,环环紧靠概念,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六、教师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也需不断的提高,学习先进经验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艺术。

总之,我的教师生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在这条路上严格要求自己,钻研教材,认真聆听每位教师的意见,让自己不断地充实,不断地提高,让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加油!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0

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演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1、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出示一些角,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辨认那些角是直角?给这些角分一分类,说明理由。从而使学生认识了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这个过程学生亲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生在认识锐角和钝角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让学生用相关的工具或画或辩或改或做直角、锐角和钝角,利用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应用锐角、直角和钝角设计一副美丽的校园图画,由此加深了孩子们对这三种角的认识,而且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1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的继续学习,学生主要是利用前一节课学习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来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低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主要以不同的活动串连整节课,以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前行。

一、游戏竞赛,引入概念

竞赛教学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游戏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产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低年级的孩子对于竞赛活动尤其感兴趣,因此,在课的开始,我延续上一节课活动角的资源,设计一个让学生接受挑战的情境:你能不能做出一个大大的角?你能做出一个小小的角吗?老师做一个不一样的角。你们认识它吗?这样一来,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自然而然进入学习的状态,教师再想学生介绍直角。这样,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新知,学习积极性必然相当高。

二、情境创设,理解概念

在前面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一说你还在哪里见过直角?先让学生对直角有初步的认识,然后我出示了正方形纸片、练习本、三角尺等实物,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感知各种典型的实物,初步认识直角;在抽象出直角图形后还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以丰富对直角的表象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操作实践,形成概念

学生亲自体验和感知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教师应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在学生对直角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提供学生不同的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创造一个直角,通过创造直角,学生对直角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体会,在这个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比一比的方法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发现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如此设计,意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制作过程中加深对直角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四、探究比较,强化概念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师生应共同创设引导发现规律、方法等的活动情境,让学生重演科学家的“认识历程”。这种过程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而不仅仅在知识结论的记忆上。学生对直角已经有充分的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一个自学或,让学生自主学习锐角和钝角,说一说它们和直角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揭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三种角的关系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个变魔术的折纸游戏,怎样把直角变成锐角,怎样把直角变成钝角?这种学法学生喜欢并学得活,效果必然较好。同时,学生也可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乐趣。

五、重视练习,运用概念

学生对新学的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能完成,需要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在练习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判断角,猜角游戏,以及在图片中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的游戏。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会让数学课堂永远充满活动的气息,成为伸展学生生命灵性的根基。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2

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够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所以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能做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二年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尽量做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具体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角——做角——画角——创造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等多层次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的能力。以下是我的简单教学思路:

一、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就结合生活实际出示情境图,情境图里藏着很多角,让学生把它找出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我们生活。

二、学生在找到角以后,进行观察分类,引导学生去独立探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然后学生在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亲身体验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让学生通过找角、折角、比角、,感受角的大小,整个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整节课让学生“找角”,“把角分类” “找物体表面上的锐角和钝角”、“找教室中的锐角和钝角”、“用巧巧手折角和摆角”、“创造角”和“画一个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让学生观看生活中角的应用图片,既加深了对角的认识,又还原于生活。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一处,如: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教师要求不够明确,说的不细。学生在汇报结果时没有做到全员参与,没有给同学们以直观形象演示,没有落实扎实。在以后教学活动中予以改正。

做创造的教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随笔这学期我读了《做创造的教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看到了许多的经典教学案例,知道的数学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想达到教学目的,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读了本书,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一个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一位外国专家听了中国一位特级教师的一堂无可挑剔的、非常顺利的数学课说:“我有一个疑问:既然学生都懂了,我们还教什么?”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现在的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堂重表现的实质。文中还例举了其他的一些存在问题:小组合作重形式、轻实质;探究重执行、缺思维;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书中提到一旦发现学生的解题结果与标准答案不符,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而我们平常的可能因为时间较紧而忽略。又如: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织互动、竞争合作常常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能切实给人以享受和启迪。实际教学中,我们可能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浅白地追求小组学习的形式。甚至有时将小组合作等同与小组讨论,有的合作学习内容没有价值,有的合作学习缺乏深入自主和个体体验,有的合作时间不足、没有反馈交流等,不一而足。 书中提到的三不要四要让我印象深刻:不要什么培训都感觉很好,也不要观摩什么感觉都好,更不要教学完教师感觉很好;要的是回到课堂还是会操作,要的是学生的感觉很好,要的是学生学有所获,要的是不走样的体现学生主体理念与行为的有效融合。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作

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不断学习,需要不断反思,将反思作为自己的必修课,需要不断关注细节,将细节作为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视角。

最后用一位名人话来结束读了本书的体会:一个教师应该:“一点上知道一切,一切上知道一点”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或更靠近学科专业上的行家。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3

一、对于本课目标定位的落实。

本节课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在判断直角的例题中渗透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使学生建立锐角、钝角的表象,并且能正确的辨认锐角和钝角。

但是由于我对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处理得还不是很妥当,使本节课听上去更像是一节关于直角的复习课,只是多揭示了锐角和钝角的定义,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

片断一:在新授部分

1、创造角。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一个角,可以用上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东西。

学生独立操作。

2、展示。

3、分类。

给他们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揭示课题。

本以为学生们很容易就会按照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进行分类,却没想到一连五个学生有的说是根据角的材料分的,有的说是角的造型,一直到了第六个,好不容易才说到了我所想听到的答案。

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思维总是有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此时他们还停留在这些生活中的角。如果,我能够把这些他们创造出来的角,或者直接从生活中引入的角中再抽象到我们数学中的角,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了。

片断二:在拼一拼环节

虽然,我原来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到锐角和钝角也还能创造出锐角和钝角来,并且更进一步理解锐角和钝角的定义。但还没等他们的拼,我就已把事先拼的角画给他们看了,束缚了学生的能力。不如大胆一些,直接放手让他们拼,让他们从拼出的结果可以看到,有的钝角是由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组成的,也就是证明了钝角要比直角大。

二、没有及时把握住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

在上这节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着今天学的锐角和钝角?

学生们开始纷纷举例,但总的来说,直角比较多。这时,有一个学生指着一把椅子说:“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角!”

因为我是正面看这把椅子的,以为学生说的是这把椅子的靠背,就匆匆否定了。其实,到课后,我才知道,那把椅子的椅脚里,正好有我们这节课学到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如果当时我能再走近点,低下头,观察仔细些,这个有效的资料就不会浪费!

“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 这是对教师具备文化知识的要求,也是对教材钻研程度的要求。只有好好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4

《锐角和钝角》是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角的认识,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达到会区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以及中心校领导常规听课所提出的建议,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如下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

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比一比、折一折、做一做”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机械的理解和记忆上,而是经历了一个亲身体验的认识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注重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如:让学生去观察教室里哪儿有角?是什么角?让学生用肢体示范各种角,红领巾有哪些角等,使学生从小就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足之处:

一、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任务。课前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一教学环节:用纸折一折、用笔画一画、用三角板或用直尺、铅笔拼一拼锐角和钝角,但是我先选择了用纸“折一折”的方法,动手操作的时间很充分,但真正操作起来,比较耽误时间,所以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画一画,拼一拼,”由于方式比较单一,因此,效果不是很好,同样也就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课下我进行了反思,我应该放手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动手做,而不是按老师规定的“折一折”一种方式,这样孩子们就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学生的兴趣一定会投入到学习中来,时间上也会很充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效果一定会更好。

二、凡是学生能够完成的,老师不要包办代替。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要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亲自动手去验证、去感悟。如一个学生说红领巾有一个角是直角时,我没有让孩子去亲自动手利用三角板量一量,去验证是否是直角,如果不是直角又是什么角,而是我代替这个学生来完成了,如果当时我给这个孩子一次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经历亲身体验的认识过程,我想要比老师的讲解印象深刻,效果会更好。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5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二本课教学,我重组教材,创设了他们三兄弟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角的变化,并通过用圆纸折角、用身体创造角、用三角板拼角和在生活中找角一系列活动理解并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整个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学生的已有基础知识出发,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2)运用学具,突出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找一找、分一分、折一折、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去发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3)利用生活素材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这节课教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在白板上能直接操作,动态演示生成,使师生能更好地交流互动。本节课操作直接把角拖出来,在白板上调出三角板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动态演示拼角、画角以及用模板制作的漩涡式图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

在白板上操作拼角、画角时,三角板移动旋转到一个精确的位置比较困难。

第五篇:《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杨桂香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所以我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了解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会区分并在实物中找到直角、锐角和钝角。

3、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能作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在教学中,我始终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吸引着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在看、做、想中得到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以下是我的两点教学体会:

一、在生活情境中认识锐角和钝角。

低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就结合生活实际出示情境图,情境图就藏着很多角,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二、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活动化、个性化是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我就让学生在“游乐场”上找到角,通过量一量的方法并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去独立探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然后学生在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亲身体验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让学生通过找角、折角、比角、动手去量角,画角,拼角等动手操作去感受角的大小。整个环节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更有效的理解所学知识。再通过摸一摸,想一想为什么叫它锐角和钝角.让学生从表象到理解选样的角是锐角和钝角.整节课让学生“找角”,“把角分类” “找物体表面上的锐角和钝角”、“找教室中的锐角和钝角”、“用巧巧手折角和摆角”、“创造角”和“画一个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更好的服务了我们的教学,加深了对学习重点的掌握,更突破了学习难点。

下载锐角和钝角反思(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锐角和钝角反思(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合理重组教材,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采取了找一找、分一分、做一做、画一画、拼一拼、说......

    《锐角和钝角》反思(最终版)

    《锐角和钝角》课后反思 六道河中心小学 张春侠 经过仔细斟酌和设计,终于搞定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一课,并进行了课堂实际......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课......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随笔 刘立霞 在本学期教学大奖赛中我讲的是《认识锐角和钝角》,本节课学生在二年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5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锐角和钝角》。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角和直角,也多次观察过锐角和钝角这两类角的形状,并在头脑中存储了它们的表象。但是因为学生对其本质特征......

    锐角和钝角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辨认不同的角。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38-39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