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通用技术《流程优化2》教案
流程的优化
一、教材分析
流程是否科学、合理,关键在于不断对流程进行改进,因此流程的优化是流程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是流程设计的延伸。教材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对流程优化的目的、意义及优化所考虑的条件以及如何进行流程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二节的学习,学生对流程的概念、流程的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具有评价流程优于劣的意识,但这种评价还未从流程的目的出发;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流程的优化有误解,对一些技术的革新有些生疏。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握对流程的科学评价,明确优化的目的,提出改进设想,结合改进的条件找到改进的方法,从而使流程得到优化。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知道流程优化的途径、方法有多种;(2)知道流程优化的目的。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流程优化的过程与需要的条件,尝试进行流程的优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进行流程设计时的严谨、开拓精神,以及热爱技术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流程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理解流程优化的条件。难点:明确流程优化的目的,把握流程优化的条件,创造条件对简单流程进行优化。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学目标要求,主要用教师的讲授,学生阅读,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点评,明确知识要点。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流程的设计,我们发现,在流程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不合理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对流程重新加以认识,对原有的流程进行改进和创新。也就是对流程进行优化。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下面我们一起分析三个例子,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
案例1:师:同学们去银行取过钱吗?取钱的流程怎样?
生:取钱流程:
填单——记账——存单——取款 ①
师:这样的流程好不好?
生:不好。师:对谁不好?
生:对顾客不好。因为顾客要填单,很麻烦,有时还要等很长时间。对银行来讲,要两名工作人员,一名记账,一名付款,效率很低。
现在银行对流程作了改进,流程为:
报数——记账——取款 ②
评价:减少了填单环节,方便顾客;银行也少了一名工作人员,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优化的目的。
另外,银行现在还有取款机取款,更加方便。流程为:
用心 爱心 专心 插卡——验证密码——取款 ③ 师:对比①、②,流程③什么变了?
生:取钱环节减少了,一般不用排队,随时可取。师:取款的流程是靠什么得到优化的? 生:靠计算机的辅助。
师:你能据此说一说流程优化的条件是什么吗?
【板书】流程优化是以设备水平的提高作为条件的,这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技术的魅力。
案例2:洗衣机的工作流程。
(完成一次洗涤)
①加洗衣粉——②选择与设定—注水—洗涤12分钟—排水—脱水—————————
(一次漂洗)
③注水—漂洗—排水—脱水——————④注水—漂洗—排水—脱水(完成二次漂洗)
学生讨论、评价:
洗衣机实现了洗净衣物的功能,其中洗衣粉其关键的作用,洗衣粉加少了,去不了污;加多了,增加了漂洗的难度和次数,不利于节水、节电,且洗衣粉中含磷,会造成水质污染。怎样才能实现洗衣机工作流程的优化呢?
生:去掉加洗衣粉这个环节。
师:如果去掉加洗衣粉这个环节,漂洗的次数也可以减少,流程可优化为:
(一次洗涤)
①选择与设定—注水—洗涤12分钟—排水—脱水——————②注水—漂洗—排水—脱水(一次漂洗)
师: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流程? 生:发明新式洗衣机。
【板书】改变内部机理,寻找新技术。
案例3:
学生说一说开门进屋的流程:站在门前——掏出钥匙——插入锁孔——旋转钥匙——门开 ④
过渡:随着个人识别系统的出现(虹膜、指纹、声音等),回家开门时,只要把手放在指纹识别器上或把眼睛对准虹膜识别器。通过识别人的指纹或虹膜确定是否开门。
流程变为:站在门前——手指或虹膜对准识别器——系统识别——门开 ⑤ 点拨:对比④、⑤的流程,说一说流程优化前后有什么不同?
结论:环节减少了,也改变了。因为个人识别器的出现(设备的更新)。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上述三个案例。
【板书】优化流程的途径:改变流程的环节(包括:减少、增多、变换等)。
特别注意:优化流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节省时间,而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源,保证安全生产,减少环境污染。
有时,增加环节也能优化流程,比如,奶粉的生产工艺:
优化前:原料验收——预热杀毒——真空浓缩——喷雾干燥——过筛出粉
用心 爱心 专心 优化后:原料验收——预热杀毒——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冷却——过筛出粉。优化效果:包装更快、产量更高、质量也更好。
(2)应用与讨论:
命题1:早上起床后,小明必做三件事:晨练、洗漱、早餐。
流程:早餐——晨练——洗漱。
讨论:小明这样做合适吗?从卫生、健康出发,如何安排才合理?
命题2:用煤气灶做饭,一般都使用排油烟机,王大妈是这样使用的:
(煤气)点火——开(排油烟)机——做饭——关(排油烟)机——闭火
从正确使用排油烟机出发,这样做合适吗?怎样才能达到优化的目的?
命题3:小红和小丽周末做家务的习惯,小红的做法是这样的: 流程为:
3min 20min 8min 12min 淘米——烧饭——洗菜切菜——炒菜——就餐
小丽的做法:
8min 3min 20min 洗切菜———淘米———烧饭———
12min 就餐
烧菜———
优化流程:
命题1:洗漱——晨练——早餐
命题2:开(油烟)机——点火——做饭——关火——关(油烟机)
命题3:
3min 20min 淘米———烧饭————————
8min 12min 就餐
洗切菜——烧菜———
让学生一一比较这三个流程优化前后的不同,得出结论: 【板书】流程优化的途径、方法:改变流程的时序。
本课小结:
1、流程优化的途径、方法:流程优化是多目标、多方面的,有环节的优化,也有时序的优化。
2、流程优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提高工作或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节约能耗,保护环境,等等。
3、流程优化的条件:(1)从外部条件的需要,要建立在工艺或设备提高的基础上。(2)从内部的需要看,要建立在流程内在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和实现的基础上。
课后作业:
1、(认知程度A等)整理课堂相关概念:流程优化的目的、流程优化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流程优化的途径与方法、流程优化的条件。
2、(理解与应用B等)拆装一台旧的电风扇,用流程图表示安装过程。
3、(掌握与应用C等)学校要组织期中考试,请你帮教导处设计一个期中考试的工作流程。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赤壁赋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赤壁赋教案 苏教版必
修1 ”
一、教材分析
本文在“像山那样思考”这个专题中,该专题是必修一中的最后一个专题。这个专题包含有三个板块,主要内涵是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专题的教学设计,应引导学生在文本审美的基础上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本文被放在“感悟自然”这个板块中,应侧重引导学生把握由自然景物引发的人生感慨。
二、学情分析
在必修一中“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初步学会了怎么样学习文言文。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阅读一定量浅易的文言文,但基于我校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主要所要做的还是应该放在基础上,如文言文的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的翻译以及特殊句式等等,在基础掌握的较好之后,对本文所包含的情感做一定的赏析。
三、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如”等实词,“之”、“然”、等虚词,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
2、该课时重点梳理第3、4、5段的段落大意及重点词语的分析。
3、通过指导诵读,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4、通过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
四、教学重难点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2、个性化鉴赏:景、情、理的融合以及本文的语言特点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式导入 学生背诵课文
(二)写法鉴赏
师:苏轼的《赤壁赋》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那么它在写法上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呢?同学们讨论一下,可以结合“赋”这种问题的特点去考虑。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1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2.骈散结合,善于取譬的语言特点。
本文用散文的笔势笔调,骈散结合,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与赋的讲究整齐对不同,它的书写更为自由。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婉:“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的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三)文言知识梳理 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 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A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一词多义
(1)东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 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2
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转折。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而问客(4)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助词,的。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凌万顷之茫然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
(4)代词,它、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5)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6)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7)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3.于
(1)介词,在。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
(2)介词,从。月出于东山之上
(3)介词,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而又何羡乎
(2)语气词,表反问,吗。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语气词,表疑问,吗。客亦知夫水与月乎(4)介词,在。相与枕藉乎舟中
(5)形容词词尾。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2)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6.然
(1)凌万顷之茫然 / 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
(2)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3)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4)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成语
羽化飞天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横槊赋诗 逝者如斯 杯盘狼藉 如泣如诉 遗世独立 重点语句翻译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5.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六、板书设计
赤壁赋 苏轼
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实词: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虚词: 而 之 于 乎 其 然 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成语:羽化飞天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横槊赋诗
逝者如斯 杯盘狼藉 如泣如诉 遗世独立 重点语句翻译:略
七、作业分层设计
C类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壬戌之秋
()()
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
苏子愀然
()
舳舻千里
()()
酾酒临江
()
举匏樽以相属()
挟飞仙以遨游()
BC类
2.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缪 3.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
⑴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
哀吾生之须臾
苟非吾之所有
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⑶
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方其破荆州
⑷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糜鹿
耳得之而为声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A类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⑵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⑶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⑷侣鱼虾而友糜鹿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⑵ 凌万顷之茫然
⑶ 渺渺兮予怀
⑷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⑸ 而今安在哉
⑹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BC类
6.翻译下列句子
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壬戌rén xū
窈窕yǎo tiǎo 舷xián 愀qiǎo 舳舻zhú lú
酾shī
匏páo 挟xié
2.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属(通“嘱”,指劝人饮酒)
横(弥漫,充溢)
纵(任)如(往)
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
渺渺(悠远的样子)
倚(循,依)和(唱和)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危(端正)
固(本来)
须臾(片刻)
骤得(多有所得)
曾(竟)一瞬(一眨眼)
适(指享有)
枕藉(互相枕着垫着)
缪(通“繚”,盘绕)
3.⑴纵一苇之所如(助词,无实义)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
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
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4.⑴舞,泣:使动用法
⑵西,东:名作状
⑶东:名作动
⑷侣,友:意动用法
5.⑴状语后置句
⑵定语后置句
⑶主谓倒装句
⑷被动句
⑸宾语前置句
⑹判断句
6.⑴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⑵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⑶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⑷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第三篇: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江南的冬景肖永忠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江南的冬景肖永忠教案
苏教版必修1 ”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篇“江南的冬景”文章是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一篇文章,也是郁达夫先生比较著名的一篇,主要讲述的是江南的冬天的景物。第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因而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对于这样的文章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主要是对于文章情感的体会,要通过作者这一系列的描写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所谓散文形散神疑。学生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要理解却使很难的。因此要让学生学会通过看似漫无目的的描写,而从中找出文章的精髓。
三、教学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四、教学重点、难点
1、是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2、是学习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江南,说不尽的江南。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冬 1
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2、解题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文题上方板块的标题?“谛听天籁”!“籁”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谛听天籁”? 明确:“籁”是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谛听天籁”不只是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就是通过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江南冬天的美景。(说明:此处主要目的为交待学习目标。)
3、作者简介:
郁达夫,原名郁文,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小说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本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他的散文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
4、感知课文: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从文中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江浙一带。(D6)
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 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明确:把江南的冬天与北国的冬天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所没有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比较,江南冬景与北方夏夜比较,强化了江南冬天所具有的“明朗的情调”;把江南的冬天与闽粤的冬天作比较,将作者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江南与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突出在江南冬景中散步的快活、闲适、逍遥之感。
(2)找出描绘江南美景的段落,你最喜欢哪一段,给大家读出来。
(3)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试作分析,并概括本段大意(画面大意),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一并提出来。然后你再读。
明确: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曝背谈天图(D2)
午后冬郊图(D5)
寒村微雨图(D7)江南雪景图(D8)
旱冬闲步图(D9)
(说明:此为对江南美景的整体感知,为下一步具体分析作好铺垫。)
4、品味赏析
(1)大家集体读,你认为郁达夫传神地写出了江南之冬景了吗?郁达夫是如何写出江南特有的冬天之景? 是如何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这里主要选取5、7、8段进行分析)
(2)午后冬郊图
A、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然后自主分析,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 2 的阳光。
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B、教师总结:
借鉴色彩学中关于色彩具有动静感和冷暖感的原理,描摹色彩,表现情感。一般来说,越暖越亮的色彩,画面越热烈,动感越强;而越冷越暗的色彩,画面越沉闷,就越显得静。文学作品是以文学作画,根据主题表达和抒情的需要,在构图和选择色彩词时,就必须与作品的情境和氛围相契合。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几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茫茫长夜与一灯渔火对比。)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其实刚才看的屋外曝背谈天图是如此,下段的寒村微雨图也是如此。(说明:既是总结,也是过渡。)
六、板书设计
午后冬郊图。
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七、作业分层设计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C类
煊羊肉()剥花生米()蛰居()曝背()闽粤()赭色()远阜()湖沼()槎桠()恣意()选词填空。B类
(1)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 的情调。(A、明媚 B、明净 C、明朗)(2)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A、萧条 B、肃杀 c、凄凉)(3)因为睛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 的机会自然也多。(A、逍遥 B、潇洒 C、悠然)(4)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 异境。(A、居住 B、居家 C、蛰居)(5)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A、记忆 B、铭刻 C、铭记)
给下面一则消息加上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本报北京12月10日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近日告诉记者,目前各地出现的电荒将使我国的电源建设进一步加快。据测算,我国水电的技术可开发容量为4.93亿千瓦,经济可开发容量为3.95亿千瓦,而已建水电站装机容量仅为经济可开发容量的19.9%,未来20年将是我国水电开发的黄金期。未来几年,我国每年投资于电源建设的资金为1000亿至1200亿元,而通过企业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水电建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标题: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答案:
1、xuān bā0 zhé Pù mǐn yuè zhě fù zhǎ0 chá yā zì
2、.(1)c(2)B(3)A(4)c(5)B 3 我国水电建设进入黄金期
江南的冬景 肖永忠
第二课
一:教材分析
本篇“江南的冬景”文章是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一篇文章,也是郁达夫先生比较著名的一篇,主要讲述的是江南的冬天的景物。第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 4
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因而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二: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对于这样的文章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主要是对于文章情感的体会,要通过作者这一系列的描写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所谓散文形散神疑。学生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要理解却使很难的。因此要让学生学会通过看似漫无目的的描写,而从中找出文章的精髓。三:教学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四:教学重点、难点
1、是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2、是学习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
五、教学流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讲到了午后东郊图,现在请同学们来回顾下。
请一二位同学回顾。下面请接着看课文:
(3)寒村微雨图
A、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然后自主分析,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B、教师总结: 前面说过,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在这一段中,作者也是在刻意地为画面着色: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乌篷,红黄等。而色彩点染造成的远近虚实的层次,又使自然景色有了一种若隐若现、氤氲流动的朦胧美。
(4)点名学生朗读,细细体会。
过渡:雨是天地的精灵,雪是天地的洁白肌肤。江南的冬雪,虽然没有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长城内外,惟余茫茫”的恢宏气度,但却如粗犷中略带羞涩的村姑,亦别有一番情致。
(5)江南雪景图
A、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投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B、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说明: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这一点不必与学生说明。)——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C、明确: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另可投影举例郁达夫的《雨》,加深体会。)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 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
(6)写景总结过渡:
A、明确:刚才我们比较详细地分析了文章的写景部分,我们还需知道的是无论是哪一个写 6
景段落其实是多种表现手法的有机融合,比如:„„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B、最后请大家把我们刚才分析的较有感情地再读一遍。
5、简要分析第一至四段、第六段 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明确: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弱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景,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说明:此处顺便提及,不是本课教学重点。)
6、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美之为美,不只是因为我们的感官感觉到了它,更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心灵上理解了它,接受了它。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你认为此时作者心境如何?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确:此文写于郁达夫移家杭州,营造“风雨茅庐”,准备过起名士般隐居生活的时候。
7、文章最后总结:
写好一篇写景文的秘诀是什么?
明确:写好写景散文需要做到三个字,即“悟”“摹”“情”。什么是“悟”呢?那就是谛听天籁,感悟自然之美。怎样“摹”呢? 一要抓住景物特征,二要用恰当的形式表达(首先语言风格要符合景物特征;其次采用适当的写作手法,可描摹色彩,构筑色彩丰富的画面; 可动静结合,写出自然界的迷人景象; 可以虚实结合,使文章意韵丰富„„),第三要融入“情”即情景交融。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三、文本小结,拓展延伸
1、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郁达夫曾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同学们要学会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
2、投影《与朱元思书》(初中已学),让学生课后选择《江南的冬景》中的一段写景文字,比较二者的异同。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二是写景状物的技巧。《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六: 板书设计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曝背谈天图(D2)午后冬郊图(D5)
寒村微雨图(D7)<——>“悟”“摹”“情” 江南雪景图(D8)旱冬闲步图(D9)
七:作业分层设计
1、.作者笔下的“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文中有具体的实例吗? C类
作者笔下的江南当是指长江以南、闽粤以北地区,以江浙一带为主。文中有这样一些具体语句:①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②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尊了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③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④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2.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多方面的比较。请在横线上用最概括的语言分别填写出比较的内容。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重要特征? B类(1)北国冬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北国冬天: 江南冬天:
(2)江南秋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江南秋天: 江南冬天:
(3)北方夏夜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北方夏夜: 江南冬天:
(4)闽粤地区与江南地区冬天的比较 闽粤冬天: 江南冬天:
(5)德国寒郊散步与江南寒郊散步的比较: 德国寒郊散步: 江南寒郊散步:
概括江南冬天的特征:、(1)北国冬天最有劲;门外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屋内温暖如春,闲食与节期更让人怀恋;江南冬天温暖可爱,可以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2)江南秋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江南秋天是读书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江南冬天则有明朗的情调。(3)北方夏夜和江南的冬天都有明朗的情调,大致可抵得过。(4)闽粤的冬天过于和暖,以至像南国的长春,是春或 8
秋的延长,不像冬天;江南的冬天有独特的冬天特征。(5)德国南部地区四季变迁与江南差别不多,冬天均适合寒郊散步,那是一种享受清福的机会。江南冬天的特征:晴和—润泽如春:清朗一一有明朗的情调;不肃杀,有生气;有画意,有迷人的美景。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6.第1段文字描绘出一幅微雨寒村图,作者以一种 心情写出了江南的迷人冬景。7.“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如何理解? 8.“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一句中,以“味”来作“红黄”的量词,是不是用错了?说说你的看法。
9.这两段写江南的雨雪,并没有作过多的实景描绘,说说作者写法上的特点。
10.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三句名言的大意,然后按要求把这句话填在画线处。(注意:要从自己的角度说,否则算错)(1)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2)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列宁
(3)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在言和行的关系上,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超过15个字)答案:6.悠闲 7.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8.“红黄’’为暖色.是视觉印象,以“味’’移用来画出,更有感官相通的诗情画意。这种手法叫“通感”。9·这两段写江南冬天的雨雪,未作过多实景描绘,而是通过想象描画、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方法来表现,巧借想象和诗句的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意象丰富,带有很强的作者个体性情的印记。
10、重实际行动,不夸夸其谈。(或:要言行一致,不要言过其实)
第四篇:高二通用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案2
课题: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地质版)《通用技术》教材中必修模块1《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步入设计殿堂”里的第一节内容“揭开设计神秘面纱”中的第四部分内容-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是学生学习设计的一节关键内容,对学生构建人性化设计思想有重要作用,教材从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由表及里地介绍了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人机关系的基本规律,知道人机关系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和要实现的目标,使学生树立起技术设计要“以人为本”的设计价值观。
该内容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什么是人机关系”说明人机关系概念;第二部分“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说明人机关系的要达到的四个目标;第三部分“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说明要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应该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教材内容充实,易被普通高中学生接受。
二、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从理论上讲内容较为简单,学生理解也不难,为了使学生逐步建立 “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场景来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其兴趣,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主动建构人机关系的概念。使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准备了不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图片和视频,利用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主动自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机关系进行简单分析,掌握一些设计分析方法的知识,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能较好的把握人机关系的概念,体验到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较好的掌握和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在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机关系的分析,从中体会到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的设计思想,并形成认真严谨的态度,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人机关系,了解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实现。2.教学难点
人机关系考虑总是隐含在产品的设计中,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反映的是一种理念,然而在设计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五、教学资源准备:
图片、影像等多媒体资料,以及文字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超牛多功能椅子
师:好,同学们看这个视频时都有所感触,能说说吗?
创新点?材料。同时满足了人们很多需求。
我们知道在设计中,我们所设计的产品都是为满足人的需求,为人服务的。因此在设计活动中,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也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产品设计的人性化------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二)新课:(第一课时)
1、人机关系的定义:
师:同学们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按照定义来理解,人机关系表现为人与“机”之间的关系,那这个“机”具体指哪些内容呢?(思考)
2、机的含义: [学生回答] 那我给大家概括下:常见的“机”指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
那么除些之外,大家想想,“机”还会指什么呢?人在日常生活中还会与什么发生联系?[停顿] 师:当人处于某一环境时,此时的人机关系就表现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思考:当老师在板书时,会与哪些物品发生人机关系?一起想想,来体会其中的人机关系。一个是直接接触的粉笔,一个是间接关系的黑板。
很好,我们同学都找出来了。那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来概括人机关系中的“机”到底应该怎么确定?
案例:电梯门(具体分析)
人乘电梯时存在很多方面的人机关系,包括人与电梯门的自动控制、运行速度、电梯内的照明、视频监控设备、空调、通信、消防等的人机关系。
教师小结导引:通过人机关系内容的学习,同学知道,人与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我们在设计中考虑人机关系时需要实现哪些目标呢?
3、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师:这里给大家归纳了四个主要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我们来分别看下各个目标的内容。
(1)高效: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使人机关系更加合理、更加协调,从而得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案例:著名的公式“8-1>8”说
明:通过改变环境因素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图片欣赏] [视频播放]---《摩登时代》卓别林在流水线上拿扳手操作导致失常的片段。
• 说明:长时间的工作、学习不但不利于效率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到人的健康。引出:盲目追求高效是不行的。高效是人机关系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在设计中还是要以人为本,不可偏听偏离。[建议思考](2)健康:是指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不会对人造成不良的影响。活动:指出下列图片中设计不合理、有损人体健康的地方。案例:高跟鞋
引出:在追求美观的同时不要损害人体的健康。
(3)舒适:是指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也是人机关系应当考虑的目标。案例:椅子设计
引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欣赏书桌设计体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视频:玻璃门事故
(4)安全:是指人们在操作和使用产品过程中,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伤害。例如:产品与人的接触部份不允许有尖角和锋利的边槽;容易产生危险的地方应进行安全保护设计;汽车的安全带设计;儿童座椅前的护拦设计等。试问:在我们学校有哪些地方的设计实现了人机关系的安全目标?
• 例如:走廊的栏杆; 消防栓和灭火器;学校周围围墙
篮球场塑胶的跑道等。(图片)
小结:人机关系需要实现的几个目标是融为一体的,不是只实现某一个目标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将几个目标综合起来加以考虑。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根据不同的设计对象应有所侧重。
课堂小结:
1、什么是人机关系?
2、人机关系中的“机”指什么?
3、人机关系需要实现的目标有哪些?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引入
师:那么为了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我们应考虑到哪些方面?(停顿)
1、请看这张图片-地下通道。提问:你认为设计合理吗?
师:对,忽略了特殊人群(身体等方面有残疾的或与常人不同类的人)的需要。所以合理的人机关系,设计时一定要考虑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
案例:巨人的床(外国人体形高大者来中国的设施)师:作为设计师,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作品。提问:盲人如何识别人民币面值?
钞票的设计(从1980年版开始,印制的一元券以上的人民币票面右下角(有的在左下角),有带黑点的标志。过去人们一直没有注意这标志是啥作用。其实这是专为盲人设计的。现在的百元大钞,1999年版的又有新的改进,是在右下角印有一个黑点,两个直角,那就是一个黑点代表1,一个直角代表一个0,两个直角表示两个0,即为100钞的标记,50元钱币是两个斜点,一个直角,10元钱币是一个黑点,一个直角。这样让盲人摸着手感更强了。)
2、师:我们平常进出教室的时候,都是一个个经过门的,为什么门要做得这么宽?不是很浪费材料吗? 学生思考:因为人在走动的时候要摆动手臂,为了使手臂不碰到门框。
师:对,人们在使用物品时处于静态和动态交替中,因此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的动态尺寸。[课件]静态尺寸与动态尺寸:
静态尺寸指人的构造尺寸(身高、手臂长等)动态尺寸指人的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
试问:衣物等购买时为何都需要试穿?试穿时不能只静止不动?
案例:(同学们举例说明)同学们在升旗礼时的队列与课间操的队列,人与人之间的间距并不相等;
[图片欣赏]
3、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人的基本需求,易于理解)案例:品“三国”
人的心理需求很多,作为设计师,需揣摩不同情境下人的不同心理需求(调查)师:(讲述颜色对人心理的影响)
活动:茶座、咖啡厅;办公室;医院的设计
4、人机交互:(人与产品的信息传递)
师:画面上不同的两组电话图片说明什么?有什么区别?(一个有液晶屏,另一个没有,不能正常显示信息或电话号码)
人类80%的信息来源于视觉接收。
因此,设计应重视考虑人机之间的信息交互,即信息交流。案例:维拉克斯的空调系统 ;有来电显示的手机;有指示灯的开关
人与电脑之间实现了信息的相互交流(显示器)课堂小结: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人机关系是满足人的需求的方法。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要注意人机关系,这是设计的重点。通过学习能够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思考,能够理解什么是人机关系,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了解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5、课堂讨论:根据上面所学知识,对图片上学校的设计,还存在哪些不符合人机关系目标的问题展开讨论。
参考答案: 较为主要的:教学楼不该靠路边(环境太嘈杂、不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自行车棚距离校门太远(不方便学生,而且容易造成学校内交通拥挤,效率低); 5 小卖部应靠外一点;公用电话亭应靠外一点;人行横道离学校大门太远;红绿灯位置不对。较为次要的:实验楼离左边教学楼较远;建议小树林应种植在路边,起到隔音作用。
6、作业:课外活动-汽车颜色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人机关系”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发觉学生对人机关系的了解不是很深刻,通过简单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人机关系的概念并体会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联系生活中的案例,引领学生较好地掌握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及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在本课中,我利用图片和视频创设教学情景,这两节课进行得很顺利,可能学生在生活中已有类似的体会,很自然地掌握了设计中人机关系应该达到的四个目标:高效、舒适、健康和安全。这堂课学生的兴趣很高涨。我让他们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不符合人机关系目标的产品时,他们提出了很多,比如校服设计上的缺陷,甚至提出下次的校服设计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设计,还对中学生课桌椅等提出了改进意见。
由这两节课我想到,在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他们的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那么将有利于激发其兴趣,学生自然就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江苏省常州市安家中学高二语文 《陈情表》教案2
《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
(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
(通“又”,用在整数和余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不中用)
2.举臣秀才(古:优秀人才;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3.孤苦零丁,至于成立(至于:古:直到„„,到了„„;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成立: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正式建立)
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报答;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申诉,诉说;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古:赶快向前,奔走效力;今:车马等很快的跑)
8.拜臣郎中(古:尚书部的属官;今:中医医生)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数量少)10.岂敢盘桓(古:犹疑不决的样子;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
11.除臣洗马(古:太子的属官;今:清洗马匹)
1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古:进退两难;今:狼和狈)
13.寻蒙国恩(古:不久;今:寻找)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名词作状语,向上
(二)名词作动词
1.且臣少仕伪朝
名词作动词,做官
2.臣少多疾病 名词作动词,生病 3.举臣秀才
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4.举臣孝廉
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
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
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3.沐浴清化
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4.凡在故老
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5.愿陛下矜悯愚诚 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四)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则刘病日笃 形容词作动词,加重
(五)动词作名词
臣之进退
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六)使动用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1.臣具以表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2.无以终余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 3.保卒余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 四、一词多义
1.以
① 臣以险衅 连词,因为 ② 猥以微贱 介词,凭借 ③ 臣具以表闻 介词,用 ④ 谨拜表以闻 连词,表目的
⑤
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用 ⑥ 臣以供养无主 连词,因为
2.于
① 急于星火 介词,比 ②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词,对向
3.之
① 外无期工强近之亲 助词,的
② 臣之进退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少
① 少多疾病 年岁小 ② 解鞍少驻初程 稍稍 ③ 少仕伪朝 年青时 ④ 一时多少豪杰 多少
5.志
① 舅夺母志 志向 ② 听臣微志 愿望 ③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做标记 ④ 寻向所志 标志
6.应
①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照料 ②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回答
7.婴
① 夙婴疾病 缠绕,被缠绕
② 举婴,欲投之河 婴孩
8.矜
① 犹蒙矜育 怜惜 ② 不矜名节 自夸
③ 鉏耰棘矜 矛、戟等武器的柄
9.悯
① 夙遭闵凶 通 “悯”,可忧患的事
② 悯臣孤弱 怜惜,悲痛
10.薄
① 门衰祚薄 浅薄 ② 日薄西山 迫近,靠近
用心 爱心 专心 ③ 厚古薄今 轻视,看不起
11.期
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一定的期限 ②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约定,约会 ③ 良剑期乎断 希望,要求
④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一周年,一整月)此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12.疾
① 而刘夙婴疾病 病(一般的生病)
②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痛苦,疾苦 ③ 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缺点,毛病 ④ 吾疾贫富之不均,今为汝均之 厌恶,憎恶 ⑤ 疾风知劲草 迅猛,急速 ⑥ 嫉恶如仇 厌恶,憎恶
13.除
① 除臣洗马 授予官职 ②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台阶 ③ 攘除奸凶 除掉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今臣亡国贱俘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4.实为狼狈 5.本图宦达
(二)介词结构后置句
1.急于星火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三)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被„„缠绕)
2.则告诉不许(不被允许)
(四)省略句
1.谨拜表以闻(之,指陛下)(省宾语)2.具以表闻(之,指陛下)(省宾语)
3.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省兼语:主语和宾语)
4.除臣(为)洗马(省谓语)5.少仕(于)伪朝(省介词)
(五)固定句式
1.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例: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2.既„„终„„:既„„又„„;既„„也„„ 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用心 爱心 专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