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与反思——鲁 飞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云县后箐乡小学
鲁
飞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操作、观察自主学习-——提出猜想——合作、交流验证——分类、比较——抽象——归纳总结——巩固提高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明确自然数
按因数的个数可分为三类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学号牌,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快点告诉我你的学号,学号是每位同学在这个班级的数字代号,每个人对自己学号的数字都会有特殊的感情,是吗?谁愿意用学过的知识来介绍自己的学号是个怎样的数呢?„„
二、引入:刚才很多同学在介绍学号时很多用到了奇数和偶数的知识,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哪些人学号是偶数呢? 都站过了吗,可见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三、探究新知:这节课我们换个角度,通过研究因数进一步来研究自然数,看看是否有新的发现。
(一)写因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学号对不对,那么请你写出自己学号的所有因数,在写之前请一两个同学说说写因数的方法?说完后然后学生现在开始写因数,就写在学号牌上。(要求:写因数时要求完整、工整、有规律。)
(二)交流:请1—12号同学汇报自己学号的所有因数,教师板书。现在请所有同学一起来观察黑板上这些数字的所有因数,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板书:按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板书完成:有一个因数:1 有两个因数:2、3、5、7、11、有两个以上因数:4、6、8、9、10、12(1)质数
师:先观察只有两个因数的特征,谁能发现:他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呢?(出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板书
命名:我们给这样的数取名为:质数(或素数)(课件),齐读后特别强调“只有”两字然后个别读,最后再齐读)(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再举出几个质数的例子。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质数。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质数有无数个)想一想: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大的呢?(2)合数
师:再看4、6、9、10等这一类的数,它们的因数跟质数的因数比较,有什么不同呢?
(板书: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应强调两个以上或至少有三个因数
命名:我们给这样的数取名为:合数。(板书:合数)(课件)齐读概念 所以质数和合数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板书:质数和合数)再举出几个合数的例子,然后问为什么。问: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合数也有无数个)想一想:最小的合数是几?最大的呢?(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分类: 所以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明确用三分法可以把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以及1三类 13号到27号的同学看看你们手中的因数也就这三类
判断你自己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并告知理由。
(三)动手实践,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1、51,是质数还是合数?要想马上知道一个数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过渡)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我们一起制作一个质数表,拿出100以内的数表,想想怎样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
2、刚才,我们有些同学接受任务后,有的马上就去找,有人在思考。要是我,我可不及于去找,而是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去找。说说你们是怎样找的?(把质数留下,其他的数去掉,古代数学家就是用这种筛选的方法制作质数表的。我们都来筛吧!)
3、怎样筛选的更快?„„同学们自己发现了规律制成了100以内的质数表。你们真了不起!
4、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四、课堂练习
1.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并且说明理由)(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自然数中,唯一的偶质数是()。
①1 ②2 ③3 ④4(2)下列数中,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是()。
①8 ②9 ③5 ④53
3、根据所给提示写电话号码
师:你们想知道我们学校某位老师的电话号码吗?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3()10以内最大的奇数()
10以内3的倍数同时又是偶数()最小的质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它只能被1和5整除()
最小的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数()10以内最大的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5()它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
五、课堂小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学们善于观察、肯于动脑、敢于提问,真是太好了。关于质数与合数的学问还多着呢!你们听说过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吗?请看大屏幕: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呢?(学生自由发言,然后集体回顾总结)
【教学反思】
导入部分:谈话引起思考。首先通过学生有着特殊感情的自己的的学号作介绍的形式对学过的“数的整除”进行复习,教师适时提炼奇数和偶数十我们刚刚学过的一种给自然数分类,今天从因数的 个数继续研究自然数分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这样不仅很好地把生活与数学连接起来,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且自然的引出新知,并为新知点名方向,新知识是在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从心理上减轻学习难度
新授部分:也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主要以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交流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找出自己学号的因数,并请1-12 号说出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因数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觉地把这些数分成三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这部分衔接自然,紧密。通过寻找1—12的因数,同学们顺利的按因数个数的多少把1~12以内的数分成了两类:一种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另一种是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我环顾了四周,问:“你们觉得分成两类行吗?还有什么问题?”沉默了片刻后,马上有人提问了:“还有1不行!”“那1又是什么数呢?”——(指而不明,引而不发)我带着笑并没有正面回答同学们的疑问,交流一下(同桌),最后,大家通过判断因数个数的多少,得出了结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同学们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美中不足,根据因数个数不同给自然数分类,学生无动于衷,我继续说,你们讨论讨论,孩子没行动,遂即使我带着孩子一起观察1-12这十二个数分别有几个因数,如何分类,课后我想学生对分类这个概念可能还不太理解。是否再导入是进行复习: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比如:男性、女性、成人、儿童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整理一组数字,并说说是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的。由此导入归纳数字的一些共同特征,是我们在研究数的问题时所常用的方法,而且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继续认识两个新的关于数的概念这样会好些。
练习巩固部分:制作100 以内的质数表,练习应用。在学习100以内的质数表时,并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自主制作质数表。让学生在制表过程中充分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提高学生有序思维、分析、判断及推理的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目的有二:其一是为了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其二是为了让学生感知质数与合数、奇数和偶数这几个概念的区别,让学生在有趣、有层次的练习中获得新知、突破难点。另外编了一则顺口溜给学生,在后来较长时间学生的记忆很牢。
由于本节课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为减少学生学习的枯燥,设计的练习是否可以以游戏形式出现,如利用学号比比谁的反应快等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掌握有关知识。最后,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猜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把所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这个练习设计了,但是由于时间紧没能完成。
第二篇: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例1,例2。
【教材分析】《质数与合数》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操作、观察自主学习-——提出猜想——合作、交流验证——分类、比较——抽象——归纳总结——巩固 提高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2.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学号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找出1~20奇数,偶数。
2.分类:师:自然数可以分为哪两类?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2的倍数分的)
3、导入课题: 师:自然数可以按照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两类。那么自然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质数与合数”(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课件出示,学生完成表格)
2.观察思考 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一样多吗?(生:不一样)
3、师:你能把这些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吗?(学生讨论,分类)
4.学生报结果(表格,学生完成)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有两个以上因数的 1
2,3,5,7,11,13,17,19
4,6,8,9,10,12,14,15,16,18,20
5.观察比较,发现特点,归纳概念。
(1)师:观察2.,3,5,7,11,13,17,19 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数叫什么?(2)师:观察4,6,8,9,10,12,14,15,16,18,20的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三.巩固练习。(P25.1.2.)1.下面的说法还正确吗?说说你叫的理由。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2+3=5)()
教学反思: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课始——课中——课尾,教师都紧紧抓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始奇偶数的复习,课中出示学校的有关数据以及100以内质数表的建立,课尾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都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营造民主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本节课是一节概念建立课,教者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自由探索、合作交流,成功地构建了自然数按约数个数的分类方法,完善了自然数这一集合圈。
3、关爱生命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本节课在这方面落实得较好。从把1~12这12个数分类,以及根据约数特点给予命名,还有最后阶段的小结,都充公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堂中学生意想不到的提问和精彩绝伦的发言,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灵感被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
第三篇:《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把数学放进生活实际中,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为突破点,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着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全班有51名学生,优生占50%,较差占10%,上课发言积极占80%。90%的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85%的学生思考问题较好,能力较强。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约数、倍数以及奇数、偶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让学生报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出1-12各数的全部因数,然后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质数,合数的意义。同时着重说明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以加深学生对某些特殊数的认识。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正确判断质数.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经历在1――20各数因数中找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自己经历找规律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字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字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及其判断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判断质数.合数。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勇于创新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今天数学老师也想清查一下人数,大家欢不欢迎啊?下面请同学们报数,可要记清自己的序号哟!
抽1――12号的学生说说自己的序号属于我们新认识的哪种数(奇数、偶数)并说出依据。
奇数、偶数根据什么来判断?
【评析:抽象的概念往往给学生带来枯燥无味的感觉,怎样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新知呢?让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做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
1.同学们“数”的奥妙很深,按照能否被2整除我们可以把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这些数还有别的“名字”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我们一起来探究好吗?
下面请同学们前后两排四个同学合作分别找出1――12的约数,看哪一组找得又对又快。
学生交流,教师用课件展示1-12的约数。引导观察,归纳总结。
请大家看一下我们刚才找的每个数的约数,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你了解到的信息,你打算把这些数分成几类?谈谈你的想法。教师小结用课件出示: 有一个约数的:1 有两个约数的:2、3、5、7、11 有三个以上约数的:4、6、8、9、10、12 像2、3、5、7、11......是质数,4、6、8、9、10、12是合数,那你认为什么叫合数?什么叫质数呢?
教师小结后,板书质数,合数的概念。讨论:你认为怎样判断质数和合数?
考虑一下你的序号属于什么数?让同学们检验定论。同学们你留意了吗?哪个同学没举号啊!你站起来告诉大家你是几号让同学们认识认识。(指1号,引起同学们注意)
10、同学们发表意见后,结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1、从我们刚才了解到的质数和合数中,你认为质数中哪个数比较特别(2是偶数);合数中哪几个比较特别?(9、15、25、35......是奇数)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质数不全是奇数,合数不全是偶数)
【评析:学生经常对质数,合数都有一个错觉:质数都是奇数,合数都是偶数,让学生对此问题探究,基本澄清学生错误的认识,让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构建知识形成。教学紧紧围绕“编号”找约数,分类,归纳总结,辨析这一教学情境,营造了学生的困惑空间,诱发学生“再创造”的欲望。】
三、反馈练习
1.教材36例2,(学生独立做,再交流订正)
写出1-20中,奇数_____,偶数_____,质数____,合数__【评析:把例题当练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实践经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利用教材,克服了学生无意学习懒散的学习习惯。】
四、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小判官。请同学们辩论一下?
小红说: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小军说: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小聪说: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小明则认为: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评析:质数、合数和奇数,偶数,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总含混不清,四个观点的辨析,强化学生的再认识,正确区分这四个概念。构造完善的知识体系。】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通过探究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编号”为主线,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把数学放进生活实际中。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为突破点,整节课体现以下几点:1,根据学生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
2、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关注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先感悟,再感知,然后体验,在各个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从而主动获取知识,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及时适宜地使用了多媒体技术,简捷直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四篇: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1
这节复习课上,要切实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又要努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将我执教这节课之后的一点体会整理如下:
(1)、充分关注了学生的知识基础。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网络这一目标是勿容质疑的。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关注了学生的现有整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处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当然会热情而积极的去参与。
(2)、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能把所学的知识有条理的.整理成知识网络图,对学生来说技能。当然这个技能并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培养出来的。
(3)、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整节课中,因为有了巧妙的设计、有了激励的语言,有了学生感兴趣的学具,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很高。这说明学生喜欢这节课,而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是我们教师最应该去追求的课堂。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2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20这2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多少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有的分为两种,奇数和偶数;有的认为分为6种,有6种因数的个数;有的分为因数的个数为单数个和偶数个等等。然后让学生自学书上的分类方法,并感悟到,最科学的分类是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0和1。明白含义后这时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数是质数?那些数是合数?最后再次讨论,探究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 “请学号是质数的同学站起来;”“请学号是合数的`同学站起来;”“谁一次也没有站起来?为什么?” “谁的学号是最小的质数”“谁的学号是最小的合数?”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知道了数学无处不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课中,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干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最后任意出各种数让学生进行辨析,巩固质数和合数的含义。最后出示例1中的1~100,让学生找100以内的质数。在找之前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想如何来操作,才不会重负和遗漏掉。有的说根据含义逐个判断,有点的说根据前面学过的2、3、5的倍数的特征,先划掉这些数。我补充说明,在数比较多的时候,用后者比较合适,这种方法叫筛选(排除法)。除了划掉2、3、5的倍数,还要记得划掉7的倍数才行,这是我追问:后面的8、9的倍数还要划掉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白8的倍数就是2的倍数,9的倍数就是3的倍数。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学得灵活。但还有些地方需要改进。比如:练习的形式还可以多样。反馈的速度过快,对于那些中下等的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些都是还有待调整的环节。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3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导入部分:谈话引起思考。首先通过学生有着特殊感情的自己的的学号作介绍的形式对学过的“数的整除”进行复习,教师适时提炼奇数和偶数十我们刚刚学过的一种给自然数分类,今天从因数的个数继续研究自然数分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这样不仅很好地把生活与数学连接起来,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且自然的引出新知,并为新知点名方向,新知识是在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从心理上减轻学习难度
新授部分:也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主要以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交流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找出自己学号的因数,并请1-12号说出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因数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觉地把这些数分成三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这部分衔接自然,紧密。通过寻找1—12的因数,同学们顺利的按因数个数的多少把1~12以内的数分成了两类:一种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另一种是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我环顾了四周,问:“你们觉得分成两类行吗?还有什么问题?”沉默了片刻后,马上有人提问了:“还有1不行!”“那1又是什么数呢?”——(指而不明,引而不发)我带着笑并没有正面回答同学们的疑问,交流一下(同桌),最后,大家通过判断因数个数的多少,得出了结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同学们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美中不足,根据因数个数不同给自然数分类,学生无动于衷,我继续说,你们讨论讨论,孩子没行动,遂即使我带着孩子一起观察1-12这十二个数分别有几个因数,如何分类,课后我想学生对分类这个概念可能还不太理解。是否再导入是进行复习: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比如:男性、女性、成人、儿童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整理一组数字,并说说是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的。由此导入归纳数字的一些共同特征,是我们在研究数的问题时所常用的方法,而且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继续认识两个新的关于数的概念这样会好些。
练习巩固部分: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练习应用。在学习100以内的质数表时,并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自主制作质数表。让学生在制表过程中充分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提高学生有序思维、分析、判断及推理的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目的有二:其一是为了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其二是为了让学生感知质数与合数、奇数和偶数这几个概念的区别,让学生在有趣、有层次的练习中获得新知、突破难点。另外编了一则顺口溜给学生,在后来较长时间学生的记忆很牢。
由于本节课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为减少学生学习的枯燥,设计的练习是否可以以游戏形式出现,如利用学号比比谁的反应快等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掌握有关知识。最后,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猜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把所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这个练习设计了。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4
对于这堂课,我的思路是先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因数,根据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再引入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认识它们的特征,最后通过反复练习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总结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最简便方法。(这是我的设计思路)
在课堂中,学生在找1—20的因数用时过长,有些问题提得不科学,学生回答有困难。在教学质数、合数的特征时没有重点强调,在练习时,难度过大,没有坡度。对于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没有让学生来小结。(这是课堂情况)
下课后,我就觉得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现在把它写下来,作为我成长历程中的一笔。
1、1—20各数的因数应该让学生在家里完成(作为家庭作业),这样就节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2、把1—20各数按因数分类,可以按很多标准进行分类,但老师应该指导(引导)学生把它分为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三个和三个以上的.因数这样三类。
3、不要把重点放在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之间的关系上以及最小的质数、合数等这些文字游戏上,而是应把重点放在怎样根据质数、合数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要反复练习,练习后让学生小结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例如: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一个自然数(除0和1外)最少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可以不管,关键是看这个数有没有第三个因数,怎样快速地判断有没有第三个因数。例如除2外,所有的偶数是合数,只要个位是0和5都是合数等。最后老师讲一个数让学生最多5秒内作出判断。
4、把质数、合数、奇数、偶数联系起来说说它们的联系。讲讲一些比较特殊的质数和合数,例如最小的质数2,最小的合数4等。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因数、倍数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找因数个数的方法来学习质数合数的意义,运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体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备课时,觉得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特别是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之间的关系,要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掌握,确实有一些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注重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课伊始,出示一组1——12的数后,让学生根据因数的个数进行了分类整理,然后交流讨论,辨析出质数与合数。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了解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质数与合数、奇数和偶数这几个概念的区别,我用填空、猜数、判断等形式,让学生在有趣、有层次的练习中获得新知、突破难点。其中让一名学生说出一个数,其余学生判断,这个环节中教师充当了一个学习者、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当时的课堂气氛和谐、民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后回想,发现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教师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很充分,尽管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但学困生在本堂课中收获较小,对质数、合数的意义理解模糊。这是教师的指导不到位,没有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没有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在课中让学生继续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这一环节时,教师只是按预设的教案去完成,没有及时进行恰当的指导和有效的评价,只是生硬的将问题抛给学生,因而效果不明显。其实新课程改革以来,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备课时既要吃透教材,又要敢于超越教材,学会课中备课。尽管我们也一直在努力,也有些成效,但差距依然存在。我们的教案是为了学生、为了课堂的生成而准备的,没有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课堂就不会精彩。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教案,去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不断生成,不断精彩。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6
数学课堂教学应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最近我上了“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的练习课,这一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质因数的概念,进一步学会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但课前我发现课中还有一精彩处,那就是让学生研究一个数的质因数与它的约数之间的关系,及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之积与它们两数的关系。我知道,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益而无害的,而且能让学生探究、发现这些关系比学生单纯掌握几个概念,模仿一些解题方法更为重要,但另一方面也得舍得腾出一些本可用于“多练”的时间让学生去观察、研究。事实证明,我的这一设计是成功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不仅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提高观察、操作、分析、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相信,经过长期的训练,定能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7
《质数和合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中,我尊重孩子,信任他们,勇敢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首先我是让孩子们快速找出1到20各数的因数,然后引导他们观察,主要是从因数的个数上去观察。刚开始学生将他们分为两类:有1个或两个因数的:1,2,3,5,7,9,11,13,17,19;其余的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我给与肯定并告诉孩子在数学上“1”这个数比较特殊,我们把它分为单独一类,有两个因数的归为1类,并将这样的数称为质数,然后让孩子根据这些数因数的特点给“质数”定义一下,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就是“1”和“本身”,自然而然就得出质数的定义,理解质数后,合数的理解就很简单了。
其次,教师的鼓励为学生体验成功搭设了舞台。成功与快乐是学习的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不失时机的积极鼓励,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给予及时、明确和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在讲“质数、合数”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判断质数、合数方法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以一个“裁判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的讨论结果。同时教师也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由于采用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能再课上研究的问题就在课上处理,不只局限于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8
教学《质数和合数》,我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获得一般的解决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了解数学的价值,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 这节课学生的兴趣很浓,发言很积极,效果也很好,回顾一下,成功与不足兼而有之,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课上我给孩子几个数,让学生找出其因数,并分类学生怀着极大的求知欲望对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积极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合作交流,亲历问题的探究过程,在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践中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课中,我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你观察数的因数情况,有什么发现与想法可以与同学交流”。丝毫没有把学生生硬拉到分析因数的个数上来的痕迹,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差异和观察角度的不同,果然产生不同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偶数的因数比奇数的因数多),但错误却可以成为一种其资源,让学生大胆的'说,成了我面对学生在发现交流中出现问题时的良策,我没有回避和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发表意见,还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遇到挑战,并不断在这些挑战中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学习乐趣,包括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在倾听——辨析——归纳中进一步发现了因数个数的三种情况,教师在旁适当引导,让学生对自然数因数个数的特点达成共识,对概念的总结归纳水到渠成,成功地帮助学生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建构。
二、“自我反思”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在“自学”、“交流”之后,加入“自我反思”一环节,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反思,去体验探索发现的过程,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了解到各自的见解,并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对知识有了更丰富、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而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批评、自我调控的意识。虽然质数与合数的新课教学应该说是比较顺利的,学生能理解掌握它们的概念,可是在学生的作业中,问题却特别多:1、素数和合数分辨不清,51,91被许多学生当成素数;2、写50以内的素数,错得太多,不是多写就是少写;3、与奇数、偶数混合后的判断题出错多。为此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素数、合数、奇数、偶数的各自概念,掌握各自判断方法,也要让学生背一背素数表,帮助学生快速辨别素数,还要告诫学生要细心,要有耐心和学好的信心。应再额外教给学生判断素数的简便有效方法:依次用2、3、5、7、11等素数去除这个数,看有没有余数,如91除以7等于13,121除以11等于11。花些时间介绍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值得的,它能提学生的学习兴趣。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9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质数与合数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此部分内容尤为重要,尤其是质数这一部分内容。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20这2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多少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有的分为两种,奇数和偶数;有的认为分为6种,有6种因数的个数;有的分为因数的个数为单数个和偶数个等等。然后让学生自学书上的分类方法,并感悟到,最科学的分类是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0和1。明白含义后这时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
在教学中我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
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课中,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干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最后任意出各种数让学生进行辨析,巩固质数和合数的含义。最后出示例1中的1~100,让学生找100以内的质数。在找之前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想如何来操作,才不会重负和遗漏掉。有的说根据含义逐个判断,有点的说根据前面学过的.2、3、5的倍数的特征,先划掉这些数。我补充说明,在数比较多的时候,用后者比较合适,这种方法叫筛选(排除法)。除了划掉2、3、5的倍数,还要记得划掉7的倍数才行。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学得灵活。但还有些地方需要改进。练习的形式还可以多样。反馈的速度过快,部分同学对质数的概念了解不够深入,学生掌握的效果并不太好,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10
这课是在学习了因数、倍数以及奇数、偶数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本人设计主要的知识内容有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多少分类;判断一个自然数是质数或合数的方法;自然数、质数、合数、偶数、奇数的关系。这个设计的特点是:
1、《数学课程标准》多次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个教学内容知识性较强,传统教学此内容时以讲授和练习为主,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本教学设计把单调的练习内容设计为学生可操作的游戏或活动形式,本设计还在学生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设计一些有关质数合数的课外内容,丰富学生的见识,开拓学生的思维。
2、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课一开始,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今天把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多少来分类,也没有先让学生把20个连续自然数的因数写出来后,按有一个因数、两个因数和两个以上因数分类,而是在学生知道了奇数、偶数是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自己大胆猜测自然数还可以按什么方法分类。当学生自己确定可以以一个自然数因数个数多少分类后让学生实验、观察,并剖析自然数因数特点,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把自然数按约因数个数少来分类。这样设计教学,较之以前不同之处是让学生主动地猜测、实验、观察、发现,参与知识发生的全过程,学生兴趣学习了,积极思维了。
3、在教学生找100以内各数的因数时,我应该注重探索,体现自主。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以最短的时间找出各数因数,并在我的引导下按因数的个数给各数分类,最终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当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结果。让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在学习新知识时根据已积累的知识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总之,在设计质数与合数这一节课时,我用“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这一主线贯穿全课。并在每个新知的后面都设计了一个小练习。以便及时巩固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的思维训练,是给本节课学得很好的学生一个思维的提升。小结又针对全班学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11
[说明]:
质数与合数的教学一般都是通过找一些数的因数,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分类,建立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无论是老教材,还是现行的人教版新教材,教材上都将分类作为认识质数、合数概念的入门槛,教学前,由于受教材及自身定势思维的影响,也想到了分类的方法,但学生会不会出现教师预期的想法,我心中没有一点底。不过,过去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分类方法始终不能和教师保持一致,最后往往会导致学生分类与教师讲解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为了帮学生理解概念,最后只好教师又重新布置分类标准,学生再次分类,这样一来二去,宝贵的教学时间也浪费了不少。
虽然课前我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但至于分类如何处理,还在犹豫不决,期待课堂上能随机应变。
[片断]:
师生合作整理出1——20每个数的因数,并标出每个数因数的个数。
师:看到这些数的因数,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奇数只有2个因数。
生:9呢?不是有三个因数吗?
生:每个数因数的个数都不相同。
生:应该是有些数的因数个数不相同的。
生:偶数都有好几个因数。
生:2是偶数,可它只有两个因数。
生:奇数的因数个数少于偶数的因数个数。
生:有些奇数的因数个数少于偶数个数。4有3个因数,15还有4个因数呢!
师:如果根据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类,你会怎么分?
生:有一个因数分一类,有两个因数分一类,三个因数分一类,四个因数分一类……
生:有几个因数就分几类。
师:如果是许多自然数,你准备分成多少类?
生:不知道。
……
师:其实在数学上有这样一种分类方法,将只有两个因数的分成一类,请你们看一看哪些数只有两个因数?
生:2、3、5、7、11、13、17、19都是只有两个因数。
师:这些数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最大的,另一个是最小的。
生:一个是1,另一个是它本身。
师:数学上把这种只有两个因数的自然数叫着质数。
师:质数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呢?
生:除了1就是它本身。
教师引导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质数的概念,理解概念。
生:不止两个因数的又叫什么数呢?
师:数学上把含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叫合数。合数最少有几个因数呢?
生:最少有三个。
师:合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它的因数。
生:1呢?它只有一个因数?
师:问得好,它是质数吗?合数呢?
生:不能,质数有两个因数,合数最少也要有三个因数。
师:1到底是属于哪一类?
生:1既不能算是质数,也不能算作合数。
……
[反思]: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摒弃了让学生自主分类的方法,直接把分类的方法呈现给学生,当时课堂上作这一考虑是源于学生的无绪回答。我认为对于按因数的个数分类,能按质数与合数分类标准的进行分类的`学生应该很少,除非提前预习了课文的内容,不然,大部分学生都会按因数的个数进行一一分类,如果顺着学生的思路下去,这样的分类将毫无意义,最终都会因达不到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师又得重起炉灶,将质数与合数的分类标准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又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没有老师讲得好,最后还得听老师的,不如我一开始就等待。
另外,在教学中我发现单纯的让学生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我相信不少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课本理解概念,对自然数进行正确地判断。既然学生自学都可以完成,那这节课的重点就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分类上,分类这一问题本身就有不同的标准,如果将课堂上大量的教学时间用不定期探讨不确定的分类标准,意义并不大,还不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概念内涵的认识。本着这一点考虑,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时,我直接抛出了分类的标准,放手让学生观察质数的两个因数的特点,通过找质数加深理解。可能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太浓,当学生充分认识质数概念以后,并不满足而是接二连三的提出一些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提出,合数与1的认识也就水到渠成了。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12
《质数和合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一、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中,我尊重孩子,信任他们,勇敢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在活动一“找一找”中,我让孩子们快速地找出1到10各数的因数,然后引导他们观察,主要是从因数的角度上去发现数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引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在第二个活动“筛一筛”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简要讨论筛选出10以内的质数的方法,再让学生自主尝试,通过筛一筛,经历100以内质数产生的过程。
二、及时评价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教师的鼓励为学生体验成功搭设了舞台。成功与快乐是学习的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不失时机的积极鼓励,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即使是网络课堂,也不能缺乏教师的及时鼓励。在讲“质数、合数”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判断质数、合数方法的过程中,及时肯定学生的发现,自始至终都没有以一个“裁判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鼓励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教师也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练习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能再课上研究的问题就在课上处理,不只局限于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能力,尽量满足了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13
质数和合数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一个转折点,它上承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下接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通分、约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本册的重要内容。
五年级的教材首先是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入手,进行分类,把这些数分成若干类,从中找到质数的特征,再找到合数的特征,逐步往下教学的。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20这2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多少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并感悟到,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0和1。这时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数是质数?那些数是合数?最后再次讨论,探究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我觉得概念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概念的本质属性上,即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对提供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去揭示。这样不仅着眼于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能够主动地建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中,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干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概念之后,我纯粹放手让学生找出1——100中的质数,学生以四人一组合作完成,结果:有的组很快就找出来了,而有的组却很慢,而且错了不少,当孩子说出为什么又快又准的找出来时,其他孩子恍然大悟,连连称赞方法好,这一过程我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因而整节课同学们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也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本节课的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研究质数、合数有关哪些方面的知识。这个学习任务既是给学生在课堂上一个探究的任务,也是给学生在课外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不同的水平去探究属于自己的数学空间,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成功与快乐是学习的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不失时机的积极鼓励,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给予及时、明确和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至于学生的一些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有进步,谁能再补充一下?”在讲“质数、合数”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判断质数、合数方法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以一个“裁判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的讨论结果。同时教师也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是启发者;当学生迷路时,教师是指导者;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则是鼓励者。由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14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一节课下来,我感到许久未曾有过的轻松,从孩子们兴奋的表情中,也可以看出他们这节课的感觉不错。课后,我把教学流程在脑子里又重新过了一遍,有所顿悟。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
1、以“问题”促进学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寻找1—20的因数,再根据例题的'要求进行汇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观察例题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通过交流,发现了每个数的约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几种情况。然后感悟到,自然数按照约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初步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后,我环顾了四周,问:“你们觉得分成两类行吗?还有什么问题?”沉默了片刻后,果然有几只小手提问了:“还有1不行!”“那1又是什么数呢?”——(指而不明,引而不发)我带着笑并没有正面回答同学们的疑问,交流一下(同桌),最后,大家通过判断因数个数的多少,得出了结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同学们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数是质数?那些数是合数?最后再次讨论,探究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2、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
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这节课让我更加认识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的知识老师少暗示或不暗示,凡是学生自己或交流后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不代替,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因而整节课同学们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也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15
本周星期三,我在28班上了一堂青年教师竞赛课,结合教学进度,我选了《质数和合数》为教学内容。为了能上一堂比较满意的课,我提前几天开始备课,包括学案设计、教学设计和课件,力求达到如下几个效果:
1.利用学案,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立足点,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为学生提供课堂自主学习的文本和方案。“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学案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能够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结构,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学习内容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不但能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能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的自然和简洁。因数与倍数就可以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从“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可以类比到“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可以类比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样,研究了一个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后,我们同样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研究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如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我们先列举一些2的倍数如2、4、6、8、10、12、14等等,然后分析这些2的倍数的特征,再归纳概括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最后,给出了“偶数、奇数”两个概念。同样,我启发学生采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一个数(1~12各数和学生任找两个数)的因数的个数的特征。
3.体现活力课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民主和谐、快乐有效”的十六字方针
“小组合作”是天元区课堂改革的最主要形式,是“活力课堂”的关键要素;“自主探究”是在教师“智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民主和谐”,教师要把课堂的话语权、质疑权、探究权、评价权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浓浓的人文情怀,让师生之间充满民主和谐的氛围;“快乐有效”,要从课堂教学的形式上进行改革,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上完课之后,感觉比较满意,感到满意的地方有:1.首次采用学案备课而学生反响比较好;2课件采用了文本框形式,能够和学生互动,吸引了学生眼球,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3.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点分析透彻,大部分学生能够当堂理解“质数和合数是按照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的”,并且与“奇数和偶数”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对比和区别。
当然,这堂课还有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比如:只要求学生把数按因数的个数分成三类,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评价方式不够积极,学生回答对了,多数是生硬的“个人加一分,小组加一分”,学生回答错了,有时是“不对,换人回答”,极易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第五篇:《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
质数与合数如何来教,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教法。对于这种抽像的知识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尝试而得出定义。本节课我设置了如下环节。
一、复习铺垫:我们学习过,自然数
依据什么分类标准分为奇数和偶数?同学们知道分类的标准不同,所分的结果也有不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分类标准。
二、探究新知
首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出一至20这每个数的所有因数,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孩子们快速的写完了每个数的因数,有迫不及待的寻找因数的特点。第一个同学说,老师我发现1是所有数的因数。接着第二个同学说,我发现有些数只有两个因数,而有些数有好多个。我说你确实可以摘到数学的皇冠。老师ha不过还要再细心点。第三个同学着急的说老师,我发现只有两个因数的数都是奇数。不对,大家齐声说2是偶数啊。我说,大家仔细看看因数有共同特点吗?这下孩子们更细心了,两三分钟后,我听到张国正说了句,唉呀,都是一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其他同学也恍然大悟。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看质数多朴素,只有两件家当。所以也叫素数。hai孩子们都笑了,其它的数因数有什么特征,孩子们的思路这下子全打开了,很快说出了合数的定义。还剩下1,它属于谁?那怎么说,孩子们笑着说,既不也不,1好特别。大家要记清楚。这节课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只学习了两个概念,但我相信,它在学生的收获中却不只是这两个概念,就算只是两个概念,我想那也是本质的东西。尝试教学它渗透的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