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教学设计
《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发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和学习过程产生兴趣。
难点: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象形的造型方法,较明确的表达词语的意义。课前准备:
教师:光盘《文字国》、电脑多媒体设备、有关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示范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学生:回去搜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带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展示中国古代岩画中的一段象形文字,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争辩。
教师公布答案,告诉学生这是象形文字。
教师讲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将自己搜集、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了解祖先创造、运用象形文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
活动二:
教师播放视频《汉字的艺术》,向学生展示象形文字的演化轨迹使学生得到启示。引导学生寻找象形文字是怎样抓住实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特征,略去细节的。
活动三: 学写象形文字。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色彩来临摹象形文字的演变,可以给每一组字画上漂亮的边框。
活动四:
试着自己造一个象形文字,指导学生大胆的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思。
1/2 作业完成后有学生来向大家进行介绍。第2课时 活动一:
教师运用象形文字在黑板上写一段祝福的话给学生,请学生根据每个字表现对象的最主要的特征情况猜猜老师写的是什么祝福。
出示几段学生运用自造象形文字写的话,请学生欣赏、评述。活动二:
想象自己是原始人,要用象形文字来记日记。
老师在黑板上写几句简单的话,请学生选择一句用自造象形文字来表现。
1、今天天气真好,我和爸爸去森林打猎,打到一只羊,我们把它烤着吃了。
2、今天我和姐姐去河边捕鱼,一共捕了三条。
3、下雨了,我们住的屋子漏雨了。
4、晚上,我和哥哥坐在石头上看月亮。
在作业过程中激励学生自由的创造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义。活动三:
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内容不限。
告诉学生象形文字能用容易、准确的表现实际的具体形象,但对抽象的概念很难准确的表达,提醒学生注意选择那些可以表达的词语进行作业,增加成功的机会。
活动四:
将做好的作业展览在教室的展板上,互相欣赏、评述。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看一些古代文字资料,尽可能寻找可以辨认的象形文字,增进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评价:
1、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和学习过程是否产生兴趣。
2、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象形的造型方法,较明确的表达词语的意义。
3、是否激发出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
2/2
第二篇:汉字的象形之韵教学设计[推荐]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基本特征,汉字字体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象形字的特点和作用。
2、掌握象形字的基本创意方法和创作过程,并逐步运用于学习生活中。
3、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象形字的特点,理解文字和象形文字在字与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掌握字体变形的技巧、创作方法、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很多的传说。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创造出六种造字方法,总称为六书。(多媒体展示六书)从而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了解与感受:
(1.)“中国印”的设计,是一个汉字北京的“京”字,又是一个舞动的人体,运用了中国的独特文化形式——中国书画艺术风格。(它是一种形象,借中国书法象形的特点,展示东方思想和民族文化;它是一种表情,传递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将汉字与图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两者相互衬托,蕴含深刻。)(多媒体展示)
(2.)观看汉字的演变过程,懂得文字的出现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汉字的演化过程:甲骨文、金文、陶文、篆书、隶书、楷书。象形汉字经历了从描摹实物到规整笔画的一次又一次演化,然而它从图形脱胎而来的生动韵味——即:象形之韵,却依然存在。(多媒体展示)
(3.)猜字游戏:显示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形猜汉字,总而归纳出这些汉字的共同点——象形。(多媒体展示)那么,这些象形文字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三、欣赏与评析:
(1.)出示字体象形创意图片(自制挂图),欣赏并讨象形字的创意方法。
(2.)象形变体字特点:美观、醒目,有图案意味或装饰意味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宣传、广告、商标、装潢等,扩大了文字的应用范围和实用功能。字体变形不是随便设计的,变形也有一定的章法。
(3.)创意方法
a、转换法b、综合法c、突变法d、增减法
四、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前后桌为一组,请从“万事如意”“吉祥如意” “花好月圆”“生日快乐”“一帆风顺”等中任选一个,或学生自己创意,然后小组合作设计。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五、展示与交流:
(1.)展示小组成果,并选出代表解说设计意图、总结设计过程。
(2.)小组互动,找出作品的闪光点,分析作品的不足之处,体验探究的愉悦,感受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延伸:运用汉字的象形特点,为自己设计一个艺术签名。
教学反思:整堂课进行得比较顺利,关于“六书”,起初学生并不是多么了解,但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后,就变得很直观,学生容易接受。在设计与制作这个环节,学生兴趣较高,都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展示环节,每个小组都不甘示弱,争着推荐自己小组的成果。当然,也找学生进行评价,我最后总结。在下课前2分钟,我让学生自己设计艺术签名,他们都是大胆发挥想象,运用汉字的象形特点,有些甚至还将家人和朋友的名字都设计出来了。总之,这节课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使抽象的东西变得更直观、更形象。
第三篇:汉字的象形之韵
《蕴含丰富的汉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基本特征,汉字字体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象形字的特点和作用。
2、掌握象形字的基本创意方法和创作过程,并逐步运用于学习生活中。
3、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象形字的特点,理解文字和象形文字在字与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难点:掌握字体变形的技巧、创作方法、过程。教学用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自制挂图等。学具:绘画工具、纸、笔等。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很多的传说。(多媒体展示传说)(中国古书 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有的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 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有的古书说,仓颉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天上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还有一种传说,说仓颉观察了鸟
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这些传说都是 靠不住的。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 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创造出六种造字方法,总称为六书。(多媒体展示六书)从而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一、了解与感受:(1.)“中国印”的设计,是一个汉字北京的“京”字,又是一个舞动的人体,运用了中国的独特文化形式——中国书画艺术风格。(它是一种形象,借中国书法象形的特点,展示东方思想和民族文化;它是一种表情,传递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将汉字与图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两者相互衬托,蕴含深刻。)(多媒体展示)(2.)观看汉字的演变过程,懂得文字的出现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汉字的演化过程:甲骨文、金文、陶文、篆书、隶书、楷书。象形汉字经历了从描摹实物到规整笔画的一次又一次演化,然而它从图形脱胎而来的生动韵味——即:象形之韵,却依然存在。(多媒体展示)
(3.)猜字游戏:显示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形猜汉字,总而归纳出这些汉字的共同点——象形。(多媒体展示)那么,这些象形文字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二、欣赏与评析:(1.)出示字体象形创意图片(自制挂图),欣赏并讨象形字的创意方法。(2.)象形变体字特点:美观、醒目,有图案意味或装饰意味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宣传、广告、商标、装潢等,扩大了文字的应用范围和实用功能。字体变形不是随便设计的,变形也有一定的章法。(3.)创意方法
a、转换法 b、综合法 c、突变法 d.增减法
三、设计与制作
学生分组,前后桌为一组,请从“元旦”“快”“平安”“花好月圆”“生日快乐”“一帆风顺”等中任选一个,或学生自己创意,然后小组合作设计。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师:制作时注意设计变形要大胆,字与图形充分结合,多联想,突出字体的内在意境,巧妙运用色彩装饰字体。)
四、展示与交流
(1.)展示小组成果,并选出代表解说设计意图、总结设计过程。(2.)小组互动,找出作品的闪光点,分析作品的不足之处,体验探究的愉悦,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板书:
16、汉字的象形之韵
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汉字的演化:甲骨文——金文——陶文——篆书——隶书——楷书 汉字象形的特点 字体象形创意常用的方法:a、转换法b、综合法c、突变法d.增减法
六、教学延伸: 运用汉字的象形特点,为自己设计一个艺术签名。
第四篇: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设计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凋零的季节,树叶黄了落了,很多花也凋谢了,但是有一种花在秋天开的确实格外的灿烂的,你们知道是什么花吗?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菊花的图片,仔细看看,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书中也有一些菊花,你发现这些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1)师:观察这一片菊花,估计一下,哪种颜色的最多?
(2)哪种菊花最多?每种颜色的菊花各有多少盆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要做到不重数,不遗漏。
学生数,然后指名交流。
(3)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是多少?
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乱放的菊花还数出了各种菊花的数量,那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我很容易就看出哪种菊花最多,或者不用特别记号就能数出每种菊花各有多少盆呢? 师:下面,我们就按同学们的方法把三种颜色的花盆摆成三排。利用课件操作摆成三排。
师:观察摆好的菊花,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们利用课件把三种菊花摆成了三排,下面,我们用另外的方法也把菊花摆成三排。请看课件第50页“做一做”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方块表示三种菊花的数量。你们知道这个要求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可能会说:
(1)一盆菊花用一个涂色正方形表示,有几盆就涂几个正方形。
(2)根据左边给出的菊花,是白色菊花,第二排紫色菊花,第三排是黄色菊花。(3)三种颜色菊花要用不同颜色,黄色菊花用黄色,紫色菊花用紫色,白色菊花怎么办?(4)不一定要和菊花涂色相同,只要三种菊花用不同的颜色就行。„„
师:同学们已经明白了“做一做”的要求,现在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本上涂一涂吧!学生涂色,教师巡视指导。
师:观察涂完色方块表示菊花数量的图,你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说:
这样表示各种菊花也很清楚,很整齐,一下就能看出哪种多,哪种少。
师:用把方框涂色的方法,能直观地看到每种菊花的多少,我们教材上还介绍了一种表示东西多少的图。请同学们看这幅图,这是一个小朋友制作的树叶标本,观察一下这个图,不用数,你知道哪种树叶最多?哪种最少吗?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可能会说:
(1)红色叶子最多,因为它占的格最多。(2)银杏叶子最少,因为它占的格最少。
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要肯定。如果有的学生数出来以后再比,可提醒学生这个问题的要求是“不能数”。
师:这种图在数学上叫做象形统计图,同学们看着图,不用数就知道哪种标本最多了。那你发现这个图有什么特点,也可以说有什么优点呢? 学生可能会说:
(1)一种树叶占一列格,下面对齐,从下往上摆,不用数只看谁占的格多就知道谁最多。(2)把标本放在方格中能放整齐。(3)直接可以看出每种标本各有几个。
这个统计图的作用还真不小。现在请同学们把统计图中每种树叶的数量填在课本51页下面的表中。
师:这样的表叫做统计表,它很简单地用数表示每种标本的数量。师:谁来汇报一下你填的结果,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
师: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知道用统计图、统计表都可以表示出每种标本的数量。还知道用涂色的方块也能表示各种东西的数量。下面,请看练一练第1题
第五篇: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学设计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按照给定的标准和自选标准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和熟悉的菊花和树叶作为情境图。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排列比较乱的菊花图,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觉得非常乱,自然地进行分类整理的学习。第二幅图呈现的是贴满树叶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填表,从而认识统计表。
学情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归类整理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于什么事统计,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对于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用象形统计图表示简单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根据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通过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掌握形象统计图绘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初步的数据整理意识,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教学难点:会对统计图或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课上表现好的同学老师要发给他一个神秘礼物,得到礼物的同学可以玩游戏。(课前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创设情境
师生进行教室里什么花开得最漂亮的谈话并引出情境图。师:同学们,观察我们教室里什么花开得最漂亮!生:菊花
师:你们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 生:黄色、紫色„„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赏菊。(课件出示)
(由轻松的师生谈话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探究新知
1、提出:估计一下,哪种颜色的菊花最多?(由估计哪种菊花最多,培养估计的习惯,并引出下面的活动。)
2、讨论数菊花的更好办法。
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乱放的菊花还数出了各种菊花的数量,那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我很容易就看出哪种菊花最多,或者不用特别记号就能数出每种菊花各有多少盆呢? 学生可能会说:
(1)把这些菊花按照不同颜色分开,就容易数。
(2)把一种颜色的摆一排,一盆对一盆排成一排,一下就看出哪种菊花多了。(把课本上的问题还原生活,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提出课本“做一做”的要求,先让学生讨论理解“用不同颜色的方块表示三种菊花的数量”的意思,再自己涂色。
师:我们利用课件把三种菊花摆成了三排,下面,我们用另外的方法也把菊花摆成三排。请看课件第50页“做一做”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方块表示三种菊花的数量。你们知道这个要求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可能会说:(1)一盆菊花用一个涂色正方形表示,有几盆就涂几个正方形。
(2)根据左边给出的菊花,是白色菊花,第二排紫色菊花,第三排是黄色菊花。(3)三种颜色菊花要用不同颜色,黄色菊花用黄色,紫色菊花用紫色,白色菊花怎么办?
(4)不一定要和菊花涂色相同,只要三种菊花用不同的颜色就行。
师:同学们已经明白了“做一做”的要求,现在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本上涂一涂吧!
(让学生经历用不同颜色的图形表示菊花数量的过程。)(5)展示学生的作品,观察涂色方框,你发现了什么?
四、探求问题
(一)象形统计图
1、观察课件上的象形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为学生提供观察象形统计图的机会,认识图中的标本,为下面的活动做准备。)
2、教师提出“不用数你知道哪种标本最多吗?”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
(1)红色叶子最多,因为它占的格最多。(2)银杏叶子最少,因为它占的格最少。
(在学生讨论:哪种标本最多的活动中,经历读象形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的直观性的过程。)
3、教师说明:这种图在数学上叫做象形统计图。同学们看着图,不用数就知道哪种标本最多了。那你发现这个图有什么特点,也可以说有什么优点呢? 学生可能会说:(1)一种树叶占一列格,下面对齐,从下往上摆,不用数只看谁占的格多就知道谁最多。
(2)把标本放在方格中能放整齐。(3)直接可以看出每种标本各有几个。
(先介绍图的名称,再讨论图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有意学习。)
4、提出“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如:(1)(杨树叶)和(三叶草)同样多。(2)枫叶比银杏叶多(2)个。
(为学生提供读象形统计图的机会,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描述数据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二)、统计表
1、教师谈话,提出把统计图中每种标本的数量填在表中的要求,给学生独立填表的时间。(让学生经历把象形统计图中表示的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的过程,初步感受图和表之间的关系。)
2、交流学生填表的结果和过程,在学生充分交流不同填表过程的基础上,认识统计表。
五、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2题。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非常棒,接下来我们有请今天拿到礼物(第二题中的苹果、梨和桃的图片)的同学闪亮登场,把礼物高举,我们一起玩一个“我说你做”的游戏,其他同学当裁判。
(1)、按你得到的水果图片分类排队。(2)、把这些图片按顺序贴在黑板上。(3)、不用数回答问题。(4)、填表
(5)、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通过游戏的方式把图片贴到黑板上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的新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练一练第1题。
问题(1),提出兔博士的要求,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关注学生是怎样数的。
问题(2),提出把各种图形的个数填写在统计表中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学生填写的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理解统计图与统计表之间的联系。在交流填表过程的活动中,再次感受统计图的意义。)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开心吗,有什么收获?
(通过谈收获,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教学反思: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归类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什么是统计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对于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陌生。执教之后,静下心来反思,觉得既有成功之处,又有不足的地方。
一、营造贴近生活的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在教学本节课中,我始终觉得统计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抽象、很不容易理解并可能导致多数同学对此课教学失去兴趣。所以我认为应该通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浅显的事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统计的过程。因此,我结合教室里学生非常熟悉的菊花引出情境图,然后让他们对散乱的菊花进行分类整理。整理过程中再让他们尝试用统计图和统计表。
二、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增加学生积极发言的自信心。课前和学生商量好,只要课上积极回答问题的都能得到一份神秘礼物。这一举动就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课上既有语言的激励,也有肢体语言的支持。虽然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但多对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有的内容有所忽略,在用色块表示数量时,本应引导学生从下往上涂,之后,针对个别学生涂错的现象,也应先组织学生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涂得又准确又美观,然后再找同学介绍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找了一名学生说说,便匆匆而过了。这个讨论是学生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本应成为这一堂课的亮点,但在这节课中没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