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精品教案(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23:0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精品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精品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精品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自读课文,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通过学习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的真实性和文学性;通过探究学习,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难点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等。

据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为主,要求他们课前查阅资料并整理、预习课文,同时教给他们跳读、勾画、批注、分析与思考等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深入探究。因为初二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要不断地训练。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解读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认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结合工具书,查阅背景资料,搜集有关罗布泊的知识。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它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为2万平方公里,1941年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到1972罗布湖干涸时仅为450平方公里。

投影出示罗布泊的地图

二、预习检测 1.字词

萧瑟sè 和煦xù 干涸hé 吞噬shì 裸露luǒ 戈gē壁滩 庇bì护所近在咫zhǐ尺 2.解题

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泊”,三点水,罗布泊与水有关。“仙湖”,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的湖。“消逝”,消失。“逝”,含惋惜之意。

仙湖消逝,可见作者的感情基调是遗憾、难过、悲痛的。

三、欣赏朗读,整体感知 问题: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过去的罗布泊牛马成群、绿林环绕 ;牛羊欢歌;林边牧歌;鸟儿款款飞;草木丰茂;碧波荡漾;水如明镜;蓝天白云;花草摇曳;水丰鱼美;收获了满船的哈密瓜等美丽图片。

总结:

过去的罗布泊: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现在的罗布泊枯木哭泣;凝固的生命;静默的抗议;广袤却无人迹、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的罗布泊;动物的遗骸;最后的泉眼;余辉中的昔日河床;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等图片。

今天的罗布泊: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神秘恐怖 总结:

现在的罗布泊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神秘恐怖。师:从前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现在没有一只鸟、一条溪,成了荒凉的痛苦的恐怖的罗布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请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示例:

1、„„“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⒈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了威胁。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

4、那奇行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5、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以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师: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呢?

出示造成罗布泊消逝原因的结构示意图。学生讨论,总结

投影:罗布泊变化原因总结:

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二是人们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造成这些悲剧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四、学习写作手法

本文的文体是报告文学,它具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加以形象性和抒情性。

本文的真实性和文学性分别体现在哪些地方? 1.新闻的真实性在文中的体现?

调查研究、实地考查、查阅资料;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是真实可靠的。(《汉书.西域传》,张骞,史书记载 4世纪时„„数据,事实:国民党政府)投影: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2、文学性在文中的体现?

作者运用了对比、拟人、排比等方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对比:罗布湖和今昔 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拟人:胡杨林的描写、罗布湖的“肋骨” 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开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排比:“四盲”、遗憾的谴责之情、“拯救”――呼吁之声,发聋振聩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直接抒情:“此时此刻„„心情沉重”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意识到严重后果,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凑齐以上找出的句子,加深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体味作者的忧患意识

示例: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开惨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拟人化,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投影:

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 青海湖水面下降 月牙泉濒临干涸 学生品读:

(1)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这出悲剧”指的是罗布泊从绿洲变为沙漠;“又”表示再一次,说明人类不止一次地制造了悲剧。这句话有力地谴责了人类的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警示人们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2)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 8.8米,平均每6年下降 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 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

用具体数字表明,更加令人不寒而栗!湖泊——青海湖的伤害.由些及彼,以此类推,在文末发出的呼吁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

师: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造成的悲剧而痛惜。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播放影片:保护地球

六、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

七、课后小练笔:

假如你是千百年来生长在罗布泊边上的一棵胡杨,见证了这沧海桑田的变化,你将向人类诉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过去罗布泊—— “绿洲”“仙湖”。今日罗布泊—— “沙漠”“神秘”。消亡原因 —— “改道”“四盲”。同样的悲剧——“青海湖”“月牙泉”。

写作手法 ——对比、拟人、排比、直接抒情 教后反思:

我首先用简洁语言概括有关罗布泊的历史,然后出示现在罗布泊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我有从题目入手,先解题,然后请学生就题目提问题: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什么?全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等等。再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通过朗读明白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仙湖绿洲:周边牛马成群、绿洲环境、河流清澈。而现在却变成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变化的原因是人为改道和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罗布泊的历史与现状对比鲜明,反差巨大,令人深思。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使学生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最后品位文章语言加强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找出周围环境遭到破坏的事例,写宣传标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布置的作业也是围绕环保问题来设计的。教学效果良好,但在品析语言方面用的时间过少。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优秀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自读课文,被评为2001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通过学习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的真实性和文学性;通过探究学习,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等。

据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为主,要求他们课前查阅资料并整理、预习课文,同时教给他们跳读、勾画、批注、分析与思考等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深入探究。因为初二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要不断地训练。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解读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认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结合工具书,查阅背景资料,搜集有关罗布泊的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它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为2万平方公里,1941年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到1972罗布湖干涸时仅为450平方公里。

投影出示罗布泊的地图

二、预习检测

1.字词

萧瑟sè

和煦xù

干涸hé

吞噬shì

裸露luǒ

戈gē壁滩

庇bì护所

近在咫zhǐ尺

2.解题

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泊”,三点水,罗布泊与水有关。

“仙湖”,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的湖。

“消逝”,消失。“逝”,含惋惜之意。

仙湖消逝,可见作者的感情基调是遗憾、难过、悲痛的。

三、欣赏朗读,整体感知

问题: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过去的罗布泊牛马成群、绿林环绕

;牛羊欢歌;林边牧歌;鸟儿款款飞;草木丰茂;碧波荡漾;水如明镜;蓝天白云;花草摇曳;水丰鱼美;收获了满船的哈密瓜等美丽图片。

总结:

过去的罗布泊:广阔、美丽、充满生机

。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现在的罗布泊枯木哭泣;凝固的生命;静默的抗议;广袤却无人迹、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的罗布泊;动物的遗骸;最后的泉眼;余辉中的昔日河床;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等图片。

今天的罗布泊: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神秘恐怖

总结:

现在的罗布泊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神秘恐怖。

师:从前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现在没有一只鸟、一条溪,成了荒凉的痛苦的恐怖的罗布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请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

示例:

1、……“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⒈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了威胁。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

4、那奇行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5、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以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师: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呢?

出示造成罗布泊消逝原因的结构示意图。

学生讨论,总结

投影:罗布泊变化原因总结:

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二是人们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造成这些悲剧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四、学习写作手法

本文的文体是报告文学,它具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加以形象性和抒情性。

本文的真实性和文学性分别体现在哪些地方?

1.新闻的真实性在文中的体现?

调查研究、实地考查、查阅资料;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是真实可靠的。

(《汉书.西域传》,张骞,史书记载 4世纪时……数据,事实:国民党政府)

投影: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2、文学性在文中的体现?

作者运用了对比、拟人、排比等方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对比:罗布湖和今昔

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拟人:胡杨林的描写、罗布湖的“肋骨”

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开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排比:“四盲”、遗憾的谴责之情、“拯救”――呼吁之声,发聋振聩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直接抒情:“此时此刻……心情沉重”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意识到严重后果,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凑齐以上找出的句子,加深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体味作者的忧患意识

示例: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开惨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拟人化,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投影:

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

青海湖水面下降

月牙泉濒临干涸

学生品读:

(1)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这出悲剧”指的是罗布泊从绿洲变为沙漠;“又”表示再一次,说明人类不止一次地制造了悲剧。这句话有力地谴责了人类的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警示人们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2)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

8.8米,平均每6年下降

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

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

用具体数字表明,更加令人不寒而栗!湖泊——青海湖的伤害.由些及彼,以此类推,在文末发出的呼吁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

师: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造成的悲剧而痛惜。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播放影片:保护地球

六、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

七、课后小练笔:

假如你是千百年来生长在罗布泊边上的一棵胡杨,见证了这沧海桑田的变化,你将向人类诉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过去罗布泊——

“绿洲”“仙湖”。

今日罗布泊——

“沙漠”“神秘”。

消亡原因

——

“改道”“四盲”。

同样的悲剧——“青海湖”“月牙泉”。

写作手法

——对比、拟人、排比、直接抒情

教后反思:

我首先用简洁语言概括有关罗布泊的历史,然后出示现在罗布泊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我有从题目入手,先解题,然后请学生就题目提问题: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什么?全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等等。再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通过朗读明白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仙湖绿洲:周边牛马成群、绿洲环境、河流清澈。而现在却变成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变化的原因是人为改道和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罗布泊的历史与现状对比鲜明,反差巨大,令人深思。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使学生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最后品位文章语言加强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找出周围环境遭到破坏的事例,写宣传标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布置的作业也是围绕环保问题来设计的。教学效果良好,但在品析语言方面用的时间过少。

END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示范课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八年级语文示范课教案

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者:

地点:多媒体教室

时间:2012年6月11日 上午第二节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征。

2、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3、细心揣摩文中富有表达效果的语句,深入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2、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 任感。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教学难点:

1、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2、品味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介绍相关资料导入。(展示课件)

二、简介作者与文体

指名学生介绍文体。

三、检查预习,掌握词语

1、读准字音。

2、解释词语。

四、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1、过去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今天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

2、罗布泊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同样的悲剧现在还有吗?作者还写了哪些悲剧?由此作者发出了什么呼吁?

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作者拯救环境的忧患意识,及写作本文的目的。

五、具体研习,合作探究

重点阅读课文9—14段,思考问题:

1、造成这些悲剧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2、为了让悲剧不再继续上演,我们应吸取怎样的教训?你想对西部大开发提出哪些忠告?

分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六、研读赏析,品味语言

重点阅读课文14—28段。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最能震撼你的心灵,富有表 现力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仔细品味,并进行简单评析。

请你以“文中最能震撼我心灵的语句是,因为。”的句式说明理由。

七、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千百年来生长在罗布泊边上的一棵胡杨,见证了这沧海桑田的变化,你将向人类诉说些什么?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在诉说中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并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

悲剧愈演愈烈,又何止是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就是我们周围的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板书设计: 见课件

教学反思:

第四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八年级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明白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3、情感目标:唤醒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难点)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喜欢欣赏风景图片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放映两组风景图片,大家在欣赏的时候,可以自由地讨论和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图片放映完后)大家知道吗?其实,这两级图片都是罗布泊的景象,只不过一个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一个是一望无际、了无生气的茫茫荒漠。那么,罗布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将会告诉我们这其中的原因。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第二环节:课内求知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两次重温课文的内容。

3、在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比较熟悉的基础上,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4、全班同学分男、女两大组,在文中寻找描述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情景的语句,并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看谁找得最准,读得最好!

5、自由讨论后回答:罗布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又是什么使罗布泊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6、请同学们当一回公安战士,每四人为一小组,在文中寻找毁灭罗布泊的罪魁祸首,并用课文中的材料来概括说明罗布泊为什么会消失?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8、请同学们当一回法官,说说这时候最希望人类有怎样的反应?提醒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 第三环节:课内拓展 第四环节:课外延伸

第五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明白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文中寻找关键语句、概括要点的能力和在网络中查找、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3、情感目标:唤醒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资源的优势,分别运用情景导入法,想像联想法,分组讨论竞赛法,对比感受法,朗读法,换位思考法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喜欢欣赏风景图片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放映两组风景图片,大家在欣赏的时候,可以自由地讨论和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图片放映完后)大家知道吗?其实,这两级图片都是罗布泊的景象,只不过一个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一个是一望无际、了无生气的茫茫荒漠。那么,罗布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将会告诉我们这其中的原因。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

第二环节:课内求知

1、检查预习效果:请一位同学介绍昨天在网络中查找到的关于报告文学的知识。(明确: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和文学性。)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两次重温课文的内容。

3、在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比较熟悉的基础上,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4、全班同学分男、女两大组,在文中寻找描述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情景的语句,并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看谁找得最准,读得最好!

5、自由讨论后回答:罗布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又是什么使罗布泊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6、请同学们当一回公安战士,每四人为一小组,在文中寻找毁灭罗布泊的罪魁祸首,并用课文中的材料来概括说明罗布泊为什么会消失?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7、请同学们当一回律师,全班同学分两大组,分别从课文中和网络中寻找证据来给人类定罪。可以用课文中的材料概括介绍,也可以用网络中查找到的相关图片来展示说明,力求用鲜明对比的方式来控诉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罪恶行为。

8、请同学们当一回法官,说说这时候最希望人类有怎样的反应?提醒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

第三环节:课内拓展

1、那么,人类是否觉醒了呢?请大家一起去思考,去寻找,看看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步伐是否停止?可以在课文中寻找,也可以在网络中查找。当有同学从文中找出青海湖和月牙泉这两个例子后,老师播放背景音乐《月牙泉》,让同学们继续在忧伤的旋律中在网络中寻找地球上还有哪些江、河、湖、海,由于人为的原因而正在萎缩或消失?大家可以自由地讨论发言。(明确:有居延海,艾丁湖,艾比湖,乌伦古湖等。)

2、课堂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网上相关资源的浏览,请同学们联系自己身边的环保现象,提一些看法和建议,或是拟定一些环保标语。写完后,大家自由地讨论与交流。

第四环节:课外延伸

作业:请同学们放学回家后,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然后以地球的口吻写一篇题为《人类,我想对你说》的作文,并发往网上的相关论坛,然后再把作文发送到老师的邮箱,并把自己的作文在网上的发表情况也告诉老师。同学们互相之间也可以交流讨论自己的作文和看法,还可以向老师推荐优秀作文,然后大家一起评选出优秀作文发表在学校的优秀作文空间里。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精品教案(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精品教案(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贵教者:黄 一:激趣导入 释题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1、泊者水也,罗布泊与水有关。 2、仙湖,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的湖。 3、消逝,消失,逝含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人在与自然相处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3、体......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泊湖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等方法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作用。 3.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准确、形象的语言;认识本文强烈对比、由叙到议的写作特点。 2.用讨论的方法,学习从课文题目入手、逐步把握文章主题的阅读方法。 3.理解人......

    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3、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 精读课文,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段落的圈划、朗读、,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该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过去罗布泊的美丽景象和消逝的罗布泊的现状,同时也追溯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得出造成罗布......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2、学习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以及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 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