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文档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94-9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经历平均分的感知过程,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结合图形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重点难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会读写几分之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彩色笔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2.(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师:预备——开始
生:(拍手击掌)3.(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师: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师:预备——开始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师:怎么不拍了? 生1:半个。
师:一个苹果要分给2个小朋友该怎么分才公平、合理呢? 生1:分成两块 生2:一人一半 生3:从中间切开„„
师激疑: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分法,老师是这样分可不可以?为什么?(师拿出一个月饼图片故意撕成一大一小)生:不对,这样的两份不一样多„„
师:哦,要把两份分得一样多才公平,是吗?我们把分得一样多的分法叫什么分?
生:平均分。(师板书:平均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引出分数,板书课题。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月饼图片,谁愿意上台把这个月饼分给这两个小朋友?(请一名学生上台操作。)师:你准备怎样分?
生:我是这样对折一下,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两个小朋友每人一份。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来,掌声送给这位小朋友,请你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师:把这个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得到几个月饼? 生:半个。
师:这半个月饼该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数家族”中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带学生齐读一遍“分数”。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完整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2、指导读写,理解1/2的含义。
师(拿着一个圆形纸片边演示边说):老师也用对折的方法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平均分成了两份。
师(张贴图片):这一半我们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就是——1/2。(师板书:1/2)
师:二分之一怎么写呢?伸出你们的手指出来,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师边写边说明:先写一横,表示平均分;下面写2,表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2份,它叫分母;上面写1,表示其中的1份,它叫分子。咱们再来写一遍。师:这个数怎么读呢?谁会? 生:二分之一。
师:嗯,读得好,就这么读,谁再来读一遍? 生读:二分之一。(师板书:读作二分之一)师:大家再来读一读。(二分之一)
师:(出示课件)大家请看,我们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就有了两个半块月饼,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半个月饼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生:1/2 师:左边这半块可以用1/2来表示,右边这半块呢? 生:也可以用1/2来表示,这两个半块都是这个月饼的1/2。师:说得真好!师点击课件出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感知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由日常生活情景引入,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得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借助实际操作把“一半”由一个具体的量抽象成一个数,建立新的认知平衡。)
3、学生活动:折出长方形纸的1/2。师:刚才我们通过分月饼认识了1/2,下面请大家从老师刚才发给你们的学具里边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出来。一起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
折出长方形的1/2,并把它的 涂上颜色。然后说说你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一?(学生折纸,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师:折完了吗?举起来给老师看看,做得都很不错!谁愿意上来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展示:
生1(边展示边说):我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涂色的这一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1/2。
师:说的非常清楚,你的手也真灵巧,颜色涂得这么漂亮,老师把你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生2:我是这样把这个长方形对折一下,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涂色部分也是它的1/2。师: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生3:老师,我有。我是这样对折一下,也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涂色部分也是这个长方形的1/2。
师:还有没有也是这样折的?你真是太厉害了,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老师特别欣赏你这样有独特想法的孩子。(师张贴学生作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识和理解1/2的基础上亲自动手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从看、折、分、涂的过程中形成1/2的表象。然后,让学生上台展示,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教师及时评价和鼓励,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学习,从而更加加深了学生对1/2的认识和理解。)
4、练习:判断1/2,引出1/4。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图形,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 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练习,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1/2含义的理解。
(二)认识1/4 1.判断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为什么?
2、折纸活动:折出一个正方形纸的1/4
师:其实呀,在这张正方形纸上也藏着1/4呢,大家想不想把1/4从这张纸上找出来?先请看要求。出示课件:
拿一张正方形纸,想一想怎样折出它的1/4。折完后,再用你喜欢的颜色涂出它的1/4。(同桌之间互相合作,看看你们能用几种方法折出。)
学生折纸活动。(音乐伴奏)
师:同学们做得都很认真,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上来让大家欣赏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说清:你是怎么折的?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一?教师选取几种不同的折法贴在黑板上。
师:(指3个正方形):这三个正方形的折法明明不同,涂色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表示呢?
生:因为这3个正方形都是被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4。师:哦,原来是这样,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都是它的1/4。(设计意图:通过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使学生明白,虽然正方形纸的折法不同,每一份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所以可用同一分数表示。同时在这个活动中,通过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意识、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1/
2、1/
4、。其实呀,像这样的分数还有很多,谁来说说?
生:1/3,1/5,1/6,1/8,1/10,„„(师板书。)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分数,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出示课件)(四)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生活中的分数(课件:法国国旗 奥运五环 巧克力)猜一猜
介绍人身体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找身边的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 分子 平均分 —— …… 分数线 2 …… 分母
1 1 1 — –– –– –– 5 6 7 8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饼”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折纸,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说一说,为他们开辟探索实践的天地,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对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引导他们亲自经历了分数概念的感知、理解、概括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探究有趣的数学。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渗透数学思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所以我以1/2这突破口展开教学。通过分月饼先谈谈对1/2的认识,了解1/2的意义,知道1/2的写法和读法。在互动对话中初步建立1/2的表象,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充实学生对1/2的理解。在1/2的基础上,通过习题中的问题:一个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是其中1份,能否用1/2来表示?这样来认识1/3,又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认识各种图形的1/4,讨论折法不同,每份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4表示呢,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折法”和“形状”都不是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本质属性。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不足的是评价的重点还不是很到位,学生完成导学案的速度还有待提高,学生倾听的习惯还要加强。如在教学设计上要更具匠心,教学语言有待进一步规范,板书还要多加练习等等。
第二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紧扣新课改的理念,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达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备学生、备生活、备教材,在这堂课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感悟知识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获得了强烈的情感体验。
2、加强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找一找、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堂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再自主探索。同时,我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巧破
建立分数表象的关键是1/2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始终抓住平均分,通过折一折中的故意刁难,判断中的比较辨析。
第三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一
设计理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是从整数到分数对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根据教材提供的最初步的素材,并结合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2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安排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认识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通过两个人平均分一个饼的情境,引导学生对分得的每1份数进行表示,使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并结合实物体会1/2的意义。再安排折一折,涂一涂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注重感受分数的意义。
2.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对于平均分,学生在学习整数除法时已有过接触,由于现在社会的信息流通途径很多,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分数有了一些粗浅的认知,会认读分数,但并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多层次动手操作,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并初步学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意识。
3.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分享的快乐,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多层次动手操作,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
纸片,习题纸,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二分之一。1.感受平均分。
播放视频,感受平均分,体会分享的快乐。2.活动:折一折。
用圆片代替饼,动手折一折、分一分。3.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由日常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感知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借助实际操作把“一半”由一个具体的量抽象成一个数,建立新的认知平衡。】
二、对比辨析,理解二分之一 1.认识、感知1/2。
把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2.辨析1/2。
课件出示:判断涂色部分是否是二分之一,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1/2”是分数认识的重点。当学生通过分饼情境发现了1/2的存在,初步理解了其意义时,紧接着安排了在其他事物中找1/2,并在判断辨析中强化了对平均分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理解二分之一。】
三、类比迁移,构建几分之一 1.认识几分之一。
出示图形:说说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2.引导得出:像1/
2、1/
3、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3.活动:折一折。
用正方形纸片折一个你喜欢的几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学生展示作品,全班交流。4.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几副作品,例:折的都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得出:虽然折法不同,但都是被平均分成了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 形的1/4。
全课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辨析的练习中自然的过渡迁移到了几分之一的教学。由实物到图形,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实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对比观察中,引导学生渐渐明晰“折法”和“形状”都不是分数的 2
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1份才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
四、联系生活,深化几分之一 1.写一写:写出图中相应的分数。
2.说一说:看生活中的图片,联想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巩固分数的概念,在练习中发掘生活中用分数表示的现象,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渗透德育,拓展几分之一 播放课首的视频,你找到了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最后寻找视频中的几分之一,回扣课首,体会分享中有快乐,分享中有数学知识。】
设计思路
“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在学习整数除法时已接触过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
首先,以生活中孩子们分享食物的场景为素材,创设情境,把数学以一种清新、生动的姿态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分享中能有什么数学问题呢?”这个疑问来学习分数。
第二,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所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得出“把1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借助实际操作把“一半”由一个具体的量抽象成一个数1/2, 感知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建立新的认知平衡。
第三,充分感知1/2的含义之后,在辨析的练习中产生了一个问题:最后的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不能用1/2来表示,能用分数表示吗?自然的过渡迁移到了几分之一的教学。在折一折的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个喜欢的几分之一,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实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接着,在对比观察中,引导学生渐渐明晰“折法”和“形状”都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1份才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
第四,在充分感知几分之一后,指导学生去发掘生活中用分数表示的现象,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最后回扣课首,解决疑问,了解了分享中的数学知识,并再一次联系生活,渗透德育,体会了分享中有的快乐。
所用教材内容
第四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理念
“分数”的教学属于数的概念教学。根据新课标理念,应该让学生经历分数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变书本间接经验为学生亲历的直接经验。其次,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情境,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第三是要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概念学习扎实有效并具有一定的开放度。本课就是基于以上认识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学情与教材分析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和小数之后,又一关于数的新的领域。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及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建构分数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实物、直观图形,在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联系具体图形等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经历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的过程,学会观察、交流、独立思考与清晰表达自己想法,提升相关的能力。
3.在创造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初步会用分数,获得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爱心等图形。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1.根据问题引出平均分。2.用一个数表示一半。
“一半”也用一个数来表示,该怎么表示? 3.欣赏古代人表示一半的方式。你知道古代的人是怎样表示一半吗? 4.1/2的读写,引出课题。你们会读写这个数吗? 分数1/2表示什么意思呢?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半”用一个数该怎么表示,体会分数概念产生的必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花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索,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1.认识1/2。
请同学们用圆来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由分圆的过程到概念的揭示,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概念形成过程。也通过交流、判断、质疑,进一步感受“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使学生对 1/2 表面上的理解上升到本质含义的层面上,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2.丰富1/2的认识。
学生动手用阴影表示出不同的图形1/2 思考:这些图形形状、大小、折法都不同,为什么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的表象,引导学生抓住本质,进行适度抽象概括“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1份就是二分之一,都能用“1/2”这个数表示。】
三、拓展巩固应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1.类推其它分数。
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二份,其中一份用1/2表示。如果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该用多少表示?20份?100份?
2.创造几分之一。
同学们动手试试,创造出你最想要的几分之一吧。
汇报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如果我们接着再折,你还能得出新的分数吗?
如果我们不折呢,你还能说出新的分数吗?说得完吗? 可见分数是无限的。3.小结(略)。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创造的机会,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对1/2 的理解逐步泛化为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4.应用练习(略)。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而这节“分数”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即在教学领域内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来龙去脉”,学习才会充满兴趣和动力。因此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既让学生掌握又学得有兴趣,进行有效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作出几点尝试:
一、创设简单的数学问题情境,提有效数学问题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设计了简单但贴近学生实际现实情境,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出:“一半”用一个数表示该怎么表示,从而引入新课。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与尝试中体验到分数的产生过程。
二、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提有效数学问题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本课当中我充分的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折一折”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并通过活动学生观察提出“为什么图形的形状、大小、折法不同都能用1/2表示呢”这是本课的重点,这个关键有效的问题,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感悟”只要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二份,每份就是这个图形的二分之一”在有限的时间解决了重要问题
三、创新练习,用有效时间解决关键问题 概念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用分数自身魅力可以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开放度。因此在练习设计时我首先眼于“双基”,以巩固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其次又有一定开放性,尽可能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动机,使练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让学生体会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
使用教材内容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体会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我能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以问题入手,提供给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通过比较,形成认知冲突,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具体体会如下:
1.创设情境,引起冲突。分数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教学时,通过学生熟悉的分月饼场景的创设,借助分月饼进一步再现和感悟“平均分”,从平均分一个月饼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既建立了用整数和分数(小数)表示平均分的结果之间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兴趣欲望。
2.操作交流,感悟新知。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教学中,首先通过让学生动手折、涂长方形纸的,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的含义。接着通过课件出示图形,判断是不是,自然、巧妙地引出,自然实现知识的迁移。最后我又让学生利用材料“创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操作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一系列的操作、思考活动,不仅让学生经历、感悟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发生、发展过程,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3.自主总结,促进达成。我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本课所得,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对所学、所获、所感进行充分的总结和提升,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再现的同时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更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