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教案:欧姆定律
http://jiaoshi.wendu.com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教案模板:欧姆定律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欧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第六章“欧姆定律”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电流、电压、电阻与电压和电压的关系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安全用电”打下基础。所以欧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适合于学生探究学习,同时也适合让学生阅读自学。
2、说教材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识能力,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http://jiaoshi.wendu.com
通过对欧姆定律的认识,体会物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增强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3、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体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一年多来的实施新课程的经验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几方面:一是大胆设计了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实验,突出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 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以及创新意识。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高法、讲授法、观摩法、阅读法、分析、归纳法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引导——启发的教 学状态之中,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 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和反应关系,而是个人借助某种“认知桥梁”或者“同化和异化”不断组织和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重视学情,突出自主学习。本届初二学生一年半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会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也具有 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物理知识。本节课通过阅读三道例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模仿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http://jiaoshi.wendu.com
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真正掌握控制变量实验这种科学方法。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阻值不变,而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则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己摸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新”的物理规律。如让学生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试电笔是检修电路时必备的工具,使用它来检查电路时手指必须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让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
让一位学生当场检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线和零线,并说说有没有不良的感觉。
引导学生分析、提问:通过人体的电流有多小?它与电路的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 通过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心向,引导学生提问问题。本节课从试电笔的使用引入新课,试电笔是家庭常备工具,同学大多有使用过,用这个例子引入,目的要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探究发现 提出问题:
师: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还知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能不能计算通过它的电流呢?
2、猜想或假设
允许同桌进行讨论。请学生发言,老师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对学生的回答加以筛选,如:
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http://jiaoshi.wendu.com
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乘等于第三个?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除等于第三个。
3、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桌上摆着的器材:定值电阻若干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开头、导线若干。让学生根据以下电路图进行实验:在电路中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流I,研究电流I与电阻R和电压U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4、进行实验
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电阻R/Ω 电压U/V 电流I/A
换接另一个电阻,再次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5、分析和论证
结论:电流I、电阻R、电压U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6、评估与交流
迁移拓展 例题分析:我们已经,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教师启发指导:
要求学生读题;
http://jiaoshi.wendu.com
让学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布置作业
第二篇:教学设计:欧姆定律(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
欧姆定律 广铁一中 李雪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第四节 欧姆定律)
一、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设计思想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它的重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欧姆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这就决定了在教学时要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对欧姆定律的探究,能够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学生在探究中,一方面感知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一方面也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欧姆定律的研究过程第一次运用了初中阶段最重要也最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的掌握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特别在设计实验方面上。
4、要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是相当重要的。数据的处理可以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与方法和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使用,在此基础上,本节主要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并总结出欧姆定律。由于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实验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学生已具有一定连接电路的能力。所以本节课以“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为顺序,引导学生再次体验和加深科学探究的过程,重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自己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但考虑到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第一次运用到“控制变量法”,学生在没掌握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的情况下设计实验必然存在较大的因难,在教学中以设计实验环节为本节课难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以提示、点拨为主,以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思考的方向,潜移默化的感受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降低对实验设计的难度,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感。
此外,在教学设计中,将探究过程的“评估与交流”环节提出来,并放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所做的实验当堂就做出评估,并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重新审视自己的实验探究,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做完实验后能及时的回顾,加深印象;一方面促使学生在回顾中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操作的失误,以及与其它小组的差异。在学生评估与交流之后,以一道有关控制变量法的课堂练习,再次突出科学研究的方法,并提出“控制变量法”的名称。最后,课堂小结中,学生自我总结,收获实验探究中成功喜悦,让学生感觉到一节课学有所得!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能达到课标要求及教学目的。学生能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掌握了“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而且,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探究过程,对如何探究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设计实验部分,由于启发引导得较为详细,大部分学生在实验中能顺利完成。
出现的问题是,仍有部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不到位,在电阻固定,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出现了分别用三个定值电阻测电压电流值时,三次电压值也不同,无法看出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此外,本节课本想通过探究过程中的“评估与交流”,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中问题进行回顾和自评,并在交流中发现各小组不同之处。所以本人对实验的引导特地留有一些问题(例如:“实验中,改变电压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为了更好的看出数据之间的关系,电压值如何选取?”)然而,学生在评估和交流时,实验成功的学生,找不出自己的实验还有哪些不足。即使实验失败的学生,更不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可见学生自我评估的能力不强,对
交流评估什么内容,如何评估不太清晰,说明在教学中还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如何有效的评估,提高学生自评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的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广州铁路第一中学
李雪
附:学生学案
探究报告
*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
*猜想或假设:
*设计实验:
1、器材:
3、电路图:
2、简要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
1、设计表格:将表格项目填写完整。
2、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测量数据填入表格中。
*分析和论证:
*评估:
*交流:
练习
1、在研究电压不变,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表中有两个数据漏填了,请根
2、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他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r(5ω、10 ω、15 ω),使电阻成整倍地变化,相应的电流记录于下表中。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结论:r两端电压不变时,r中的电流与r阻值不成反比。他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
是:。
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本节课印象最深的探究内容是什么?
3、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最得意的表现是什么?
4、还想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内容是什么?
第三篇: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物理教案《弹力》
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物理教案《弹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2.弹力大小的计算.3.实验设计与操作.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
弹簧、钩码、泡沫塑料块、粉笔、烧瓶(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教学活动 [新课导入] 观看伊辛巴耶娃撑杆跳破世界纪录及运动员跳水的视频。
撑杆跳高运动员要使用撑杆,跳水时要使用跳板,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目的吗?由此引入新课
师:那么,这又是个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弹力的有关知识.[新课教学]
一、形变 [实验演示] 演示实验1:弹簧挂上钩码后伸长。
演示实验2: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演示实验3:粉笔用力被折断。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形变
给出形变的定义——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生1:没有.生2: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来源:上海教育人才网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机械功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机械功、功率。机械功、功率是“机械和功”这一章的第二节,是为下一节学习“机械能”打基础的,同时也是本章学习研究“功的原理”的基础,更是高中学习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知道功的概念,知道功率的意义。
在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学过“力”、“物体的运动”相关知识,对“力”和“距离”这两个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容易将生活中的“做工作”与物理学中的“做功”混淆,对费
力而未做功的现象不易理解。因此要通过一系列的事例让学生知道功的概念。做功有大小,做功有快慢吗?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呢?本设计期望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找到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不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建立功和功率的概念,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计算功的大小,并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功率有关的问题,从中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功率的单位。
能用公式p = w / t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比较做功快慢的活动,认识功
率概念的建立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功的概念建立。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钩码、弹簧测力计、木块、铅球、秒表、矿泉水瓶、直尺等。
2.各种做功和功率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为机械功、功率等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观察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建立机械功的概念,并能实际测量物体做功的大小;通过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建立功率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是:在学生已经知道功的概念的基础上,1
让学生测出自己走上楼梯和跑上楼梯所做的功及所用时间,将不同同学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会发现:不同的人,上楼时做的功不同,所用时间也不同,怎样才能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在需要中寻找方法,最后得到功率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功的概念建立。方法是通过列举一系列的事例,引导学生明确:物理学中的“做功”与生活中的“做工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用了力不一定做了功,在学生知道了功的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举例并通过讨论、辨析,搞清怎样才算做了功。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活动、讨论,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做功”与”做工作”的不同;做功不仅有大小,还有快慢之分。通过学生
实验、举例辨析等自主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教与学能达到最佳的结合。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及主要环节
活动ⅰ阅读讨论
阅读活动卡p16上的小故事,讨论问题。
阅读教科书p13“机械功”,建立机械功的概念。
情景ⅰ视频
观察描述一些力做功、力未做功的情景。
活动ⅱ 讨论
讨论做功的要素,知道机械功w = f·s。
活动ⅲ应用
进行活动卡p17活动,通过对表格中实验结论的分析,体会机械功的含义。
分析例题,巩固练习。
活动ⅳ学生实验
进行活动卡p18活动,记下自己两次登楼的高度和所用时间。
活动ⅴ分析数据
比较自己两次登楼做功的多少;比较自己两次登楼做功的快慢,完成表格填写。活动ⅵ比较快慢
进行活动卡p18交流与合作,完成表格填写,寻找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情景ⅱ 应用
一些常见机械的功率。
3.教学的主要环节本设计为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机械功”的概念,体会“机械功”的含义。第二环节通过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感受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
七、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引入
1.阅读活动卡p16小故事,讨论
回答问题。
在两人用力大小和移动物体距离不同的情况下,怎样比较两人贡献大小?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关注“力的大小”及“移动距离”这两个量。
新课
2.机械功
问题
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观察、讨论
观看一些力做功、一些力未做功的视频,描述观察到的情景中力的大小、方向及物体移动的距离大小。讨论做功的要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
阅读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公式:w = f·s。
单位:1焦=1牛·米
体会1焦的大小。
知识应用
3.应用
问题
任何情况下力都对物体做功吗?
活动
进行活动卡p17活动,通过对表格中实验结论的分析,体会机械功的含义。
例题
计算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做功值。
教科书p14例题1、例题2。
布置作业
①教科书p17,1、2、3题。
②学生实验
测一测自己上楼做的功。设计方案,测量自己走上楼和跑上楼做的功及所用时间,将测量数据填入活动卡p18的活动表格中。
第二课时
引入
1.分析实验数据
分析活动卡p18上表一中测得的实验数据。
如何比较自己两次做功的多少?
如何比较自己两次做功的快慢?
做功有快慢吗?做功多的做功一定快吗?
新课
2.功率
问题
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结论
相同时间比较物体做功的多少;
做相同的功比较所需时间的多少。
采集数据
任选几位同学的登楼梯数据,填入活动卡p18表格二中。
问题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不同同学做功不同,所用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结论
比较物体单位时间做功的多少。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功率。符号为
p。
公式:p=w/t
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1瓦 = 1焦/秒。
体会1瓦的大小。
功率单位的由来
介绍瓦特。
知识应用
3.应用
视频
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功率的大小。观看汽车发动机、摩托车发动机的铭牌。例题
教科书p15例题3、教科书p16例题4。
阅读教科书p16阅读材料、sts另一个功率单位——马力的由来。布置作业
教科书p17,4、5、6题。
第五篇:高二物理教案14.5.闭合电路欧姆定律.doc
学习资 料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一、教育目标
1.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 2.会用定律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
外电压等随外电阻变化规律 3.疑点
外电压变化的原因(内因、外内)4.解决办法
学生推导公式,分析各项含义,使学生有初步整体感知,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路端电压随外电阻改变规律。结合图象分析突破难点。
三、教具准备
小电珠(2.5V)6节旧电池串联 2节新电池串联
四、教学步骤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出示两个电源。如何测两电源的电动势? 用电压表直接测量。外电路要不要联接?为什么?
不要,电动势等于电源未接入电路时两端电压,接入电路时电源两端电压不等于电动势。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测量得
ε1=3V ε2=9V(可能小一些)按图连接电路,开关扳到1时,发现灯泡正常发光。开关扳到2结果会如何? 灯泡烧毁
S扳到2,发现灯泡照常发光
为什么会这样?闭合电路的电压,由什么决定?——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闭合电路中电动势ε与内外电压U、U′有何关系? ε=U+U′
问题设计①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ε,内阻为外电阻为R,试求电路中的电流I 引导学生推导
∵ε=U+U′ 而U=IR U′=Ir ∴ε=IR+Ir I=ε/R+r R+r表示了什么意思? 整个电路电阻 公式反映了什么?
闭合电路的电流强度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整个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这里R应为外电路总电阻,I为闭合电路总电流。试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释引课中的现象。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这里ε2>ε1,由于r2>R1,I1=ε1/(R1+r1),I2=ε2/(R2+r2),所以I2与I1相差无几,灯泡亮暗相近。
(2)路端电压 ①变化规律
A.由上节课学习可知,外电阻R改变时,路端电压U也随之改变,它的变化有何规律呢?学生分析推导
由ε=U+U′得 U=ε-U′=ε-Ir
一般情况下,ε、r可认为不变,当R变化将导致I、U的变化变化规律可归纳为
R↑→I↓→U′↓→U↑
R→∞ I=0
U′=0
U=ε(开路)R↓→I↑→U′↑→U↓
R→0 I=ε/r
U′=ε U=0(短路)U随R增大而增大,随R减小而减小。
为何可以用电压表直接测量开路时两端电压而得电动势值? 开路时 R→∞ U=ε
②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图象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作出U-I图线
试分析横轴截距,纵轴截距及斜率的意义。
表示内阻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练习
如图所示的图线1、2分别表示两电源的U-I图线。试比较ε1与ε
2、r1与r2大小。
②U变化的原因
为什么R变化会引起U变化,原因何在?
(由U=ε-Ir可知 r=0时 U=ε与外电路无关,可见r≠0是U随R变化的原因,优质电源要求r小,电压稳定)
(3)巩固练习
①试分析问题设计1中,内外电路消耗的功率及电源的总功率。(体会能量守恒思想)
②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9Ω,R2=5Ω,当开关K扳到1时,I1=1.2A A.此时电压表读数为多少?
B.当K扳到2时,电压表、电流表读数如何变化? C.若K扳到2时,I2=2A,试求ε、r
五、总结、扩展
闭合电路的总电流跟电源电动势成正比跟电路总电阻成反比。路端电路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扩展(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运用范围是什么?
(2)测ε、r有哪几种方法,各需要什么器材?
六、板书设计
第六节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R——外电路总电阻I——总电流 2.路端电压U=ε-Ir R↑→I↓→U′↓→U↑
R→∞
I=0
U′=0
U=ε(断路)R↓→I↑→U′↑→U↓R→0
I=ε/r
U′=ε
U=0(短路)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