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第2课时)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第2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屯现代实验学校 丛 菲(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统稿)
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例
3、例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用的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认识到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加深学生对每种面额人民币的认识。难点: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间的兑换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学具袋
课前实践活动:
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观察认识爸爸妈妈皮夹里的人民币,找找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特点,认识不同面值人民币正、反面上的图案,颜色,认识人民币上表示面值的汉字和数字等。家长还可以上网查找一些关于人民币的设计、质地和发行历史等知识讲给孩子听,丰富他们对人民币的认识。
【设计意图:在父母的陪同下,学生可以更加细致地观察真的人民币而不是模拟人民币,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家长和孩子间的交流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以及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与商品交换的作用,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师:星期天,玲玲陪妈妈到菜市场买菜,妈妈要买好多菜,咱们和玲玲一块儿帮着妈妈付钱,好吗?
1.复习小面值人民币
出示:
1元
师:妈妈买青菜花了1元钱,可以怎样付钱呢? 出示:
师:妈妈买了萝卜花了1元5角钱,可以怎样付钱呢?
2.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出示:
师:妈妈买了1条鱼,付给店家这样两张钱,你知道这条鱼多少钱吗? 出示:
带领学生认识面值5元和1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结合课前实践活动说一说对5元和10元人民币的认识。
出示:
猪肉20元 鸡肉50元 螃蟹100元
师:妈妈还买了猪肉、鸡肉和螃蟹。妈妈买菜花掉的钱小朋友们认识吗?说说怎么辨认这些钱?
图片呈现妈妈付钱的纸币
带领学生认识面值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结合课前实践活动说一说对20元、50元、100元的认识。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大家族里,面值较大的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课前实践活动,学生对大面值的人民币已经较为熟悉,能顺利完成对大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妈妈买菜的情境也使学生感受到“元”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币单位。】
二、教学互动,探究新知
(一)学生自主开展认识人民币活动 师: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还可以把你知道的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告诉给组里其他小朋友。学生的学具袋里应准备好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从中取出模拟人民币,小组合作再认一认,说一说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也使学生能多渠道的获取课内外的知识,人人参与,丰富对大面值人民币的认识。】
(二)购物活动:逛书店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认识了这么多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买好菜,妈妈回家做饭去了,我们和玲玲一块儿到书店去逛逛吧!
1.出示书店情境图:
师:书店里有趣的故事书可真多呀!
60元2角 14元8角 36元
14元5角 40元 92元
2.分组活动:用模拟人民币摆出正好的钱数。
要求:2人为一组(同桌互助),一人先根据书价用学具袋里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正好的钱数,同桌再帮他数一数,看看摆出来的钱数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就在他的表扬卡上画一颗五角星。然后再互换,依次摆出所有书价格的钱数。比一比,看看谁得的五角星多。
分组活动结束后,再集体汇报不同的摆法。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付钱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人民币。由于同样的钱数可以通过不同的面值人民币的组合得到,也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小组活动,学生经历了想一想,摆一摆,数一数等操作过程,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活动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3.比一比,什么书最贵?什么书最便宜? 师:你是怎么比的?
引导学生发现在比较价格时,可以先看元,再看角。
【设计意图:在比较的过程中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单位及单位间关系的认识,体会数概念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兑换活动:去银行 1.出示银行示意图
师:小朋友们去过银行吗?到银行除了可以存款和取款,还可以进行人民币的兑换。2.简单兑换
师:老师做顾客,小朋友们做银行工作人员,请你们帮我换一换钱,好吗?你们现在正在银行工作,小心不要出错了,你们能行吗?
教师拿出一张5元的人民币,提问:我搭公交车需要把这5元钱换成1元1元的,谁能帮我呢?
学生在课桌上摆出5张1元的模拟人民币,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元币之间兑换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需要。】
同桌开展人民币的兑换活动,先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共同完成教材例4。要求一边换,一边填写结果。
出示教材例4
完成后集体交流: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换。再出示教材P54“做一做”
可以先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数一数,再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换。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同时加深学生对百以内数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五题
要求:学生在课桌上摆出应付的钱,再同桌互相检查摆出的钱数是否正确,完成后再集中交流。学生会有不同的摆法,教师让学生说明理由,只要摆放的钱数正确就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学具币,通过购物付钱的形式,提高对人民币面值辨认的熟练水平。】
(2)完成练习十二第六题
先带领让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由学生独立算出给出的钱数有多少,再判断能买到的是哪样物品。
【设计意图:借助购物付钱的形式,通过数一数,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加深学生对百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达到培养学生的数感的目的。】
2.拓展提高
(1)应找回多少钱
这盒巧克力8元,玲玲给了售货员阿姨一张,售货员阿姨应找给玲玲多少钱?豆豆给了售货员阿姨一张,售货员阿姨应找给他多少钱?
这把小剪刀多少钱?
3元,毛毛给了售货员阿姨一张,售货员阿姨应找给他
一个棒棒糖5角钱,东东买了2个,他给售货员阿姨1元钱,售货员阿姨应找给他多少钱?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能够借助最熟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并通过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加深对百以内数概念的理解。】
(2)有一些1元和5元的人民币,老师需要10元,可以有几种拿法?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汇报讨论结果时,教师把结果有序的呈现出来。第一种:2张5元
第二种:1张5元,5张1元 第三种:10张1元
【设计意图:通过人民币的兑换活动,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在例举所有取法时,指导学生有序思考,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3.教材P56“你知道吗?”
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知道用小数形式表示的价格是多少,会读出这些价格。
课后实践活动:周末,和爸爸妈妈一块儿逛超市,去看看超市里商品的价格牌,记住几样商品的价格。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在生活中表示商品价格的另外一种常用的方式,知道用小数形式表示的价格是多少钱,拓展对人民币的认识,使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巩固获得的新知识。】
第二篇:认识人民币2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2)》
狸桥镇昝村小学 马友春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二课时(第54页)。本课是在学生已有了一些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以及认识了一元及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在现实情境中, 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准确换算。
数学思考:
经历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归纳能力。
问题解决: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
1、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人民币中蕴涵的丰富知识,知道爱护、尊重、正确使用人民币。
2、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教学重点】:
认识一元以上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准确换算。
【教学难点】: 能准确换算人民币,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讨论交流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索、小组合作 【教具学具】:课件、模拟人民币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冲突,激发兴趣 摆钱活动: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认识人民币,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首先,请大家来看一些商品的价格,(课件出示)再从学具中选出合适的人民币摆出这些钱数,小组同学互相介绍自己所选的人民币,相互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摆出这些钱数的,介绍经验。
教师总结:看来先找大单位再找小单位或 先找小单位再找大单位的有序方法很有效。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商品的价格是这样的(课件呈现52元、120元等价格),还用你手中的人民币付钱够吗?如果有很多张好凑吗?
学生1:面额太小,不够了。
学生2:如果有很多张,够用也很麻烦。教师:那该怎么办?
学生:用更大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介绍自己认识的较大面额的人民币。)
教师:有了这些较大面值人民币的加入,人民币家族一下子就成了一个大家族,你们想不想对它们有更多的了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较大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1、出示例题3:(课件出示)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分别是多少元吗?请独立完成写在练习本上,看谁写的又对又快?(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归纳总结:1元以上的人民币有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2、出示例题4:(课件出示)大面值人民币的兑换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完成例题填空,指名汇报人民币的兑换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归纳总结: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进行等价兑换时,可以联系数的组成来思考。用1元人民币兑换时,几元就能兑换几个1元;用小面值人民币兑换大面值人民币时,就看大面值人民币里面有几个小面值人民币的数,三、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一)、基本训练(做一做)
(二)、综合训练 换钱活动:
师:你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个信封,里面装得是什么?快打开看看。现在你们手中有这么多零钱,能不能给我换点钱?现在你们就扮演银行的营业员,我就是顾客。看谁是最佳小营业员?
教师:我有一张5元的人民币,它能换几张1元的纸币?如果换1元的硬币呢?
教师:一张10元的人民币,能换几张1元的人民币? 教师:一张100元的人民币,能换几张10元的人民币? 教师:请同桌两人任选一张人民币(两人选不同的),分别说一说,一张()元的可以换()张()元的。
(三)、课外延伸(课件出示)
1、小明带了20元买了两件不同的物品,你知道他可能买了什么吗?
跳绳:5元 钢笔:8元 玩具汽车:15元
2、新旧版本人民币对比(课件出示)
四、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谁表现的最好?(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家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与之有关的生活问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与人民币有关的问题,把它带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来一起研究好吗?
五、实践活动,培养能力
教师:老师有一个建议,我们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给你们10元钱,到商店里去亲自实践实践,看都可以买些什么东西。你愿意吗?回来后可要把你们买东西的情况告诉老师和同学呦!
六、板书设计
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第三篇:《认识人民币》第1课时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第1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生活中使用的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本来一位应该是比较好教的一节课,想着利用平时学生积累的社会实践经验来学习应该是很简单的,后来从课堂来看还是问题比较多的,主要是现在的孩子生活中由家长包办的事情太多了,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就没有接触过人民币的使用,只是会拿自己喜欢的东西由家长付钱且很多家长现在的付费大多是使用卡来付费,更使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面较窄。当然遇到问题也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前让学生准备的人民币的学具本节课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就是让学生观察手中所带来的学具,看人民币都有那些币值,然后提示分类成元角分三类让学生分别找到所对应的面值然后由小到大让学生说着板书,由此加深学生对于人民币的分类和基本的认识。然后通过币值的摆放来找到三类之间的关系,当然此时由同位配合看有几种搭配方法,也同时起到加深认识和搭配拓展的运用。同时再利用准备好的事物道具来展示价格的组成,并让小组合作探究搭配人民币的方式,使学生对于面值加深了了解。通过以上几种讲解方式,环环相扣,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能够真正的学会。
当然通过课堂教学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课前还是要对于学生的社会经验认识加以了解,那么本节课的教学会更有的放矢,而不是课堂上临时更换教学方法,还是备课方面不够全面和严谨;二是对于硬币的讲解有些仓促和没有拿事物让学生认识,使学生对于硬币的概念还是有些薄弱;三是还是小组合作时间有些仓促过短使学生不能更好的发挥自主能动性的发现更多的搭配方式。
本单元后面的教学将更好更仔细的围绕学生自身的认知设计课堂,使教学效果会更好,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更好的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和体现知识的重难点。
第四篇:《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认识图形
(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课件出示:几个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让学生说出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二)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二、操作感知:
(一)折一折:
1.长方形的边的特征;
(1)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你是怎么对折的?
(2)学生交流汇报。有左右对折与上下对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同时教师指出: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4)板书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长方形的边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1)猜测:观察一下手中的正方形,猜测一下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可能会有学生说:对边相等,也可能会有学生说: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2)讨论:我们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也可能会说:通过对折来证明。
(3)验证: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形各边的关系。
(4)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也相等。
(5)板书归纳: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讨论、验证、汇报等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同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掌握。】
(二)拼一拼:
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
(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种是将短边对接。
(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5)小结: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能可以会拼成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必要的的方法铺垫。】
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拼一拼:利用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所拼成的图形。
(4)议一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勤于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1)讨论:你和同桌准备拼一个什么图形?要用几个三角形?
(2)合作:同桌合作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你想拼成的图形?
(3)汇报:每桌派代表说一说你们拼成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汇报展示中不断丰增加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三、巩固应用
(一)基本练习:
1.“做一做”
(1)课件呈现“做一做”的两幅图,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
(2)用准备好的三角形(附页提供)拼组出其他平面图形。
(3)将学生的拼组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并请拼摆方法得当的同学介绍方法
2.出示练习一第4题。
(1)自主拼组:请同学们观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进行拼图大比拼。
(2)展示、评价:看看谁拼出的图案最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有效的巩固了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拓展练习:
出示练习一第4题,1.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创设情境:灰太狼发现喜羊羊家的墙壁上破了一个洞,想晚上跑到喜羊羊家来抓走喜羊羊,请你帮帮喜羊羊,看看缺了几块砖,让喜羊羊抓紧去买来,把墙上修补好。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可以动手画一画。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4.学生汇报,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归纳。
(一)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二)联系生活:欣赏拼组成的图形。
可 1.课件出示一些由平面图形拼组的美丽图案。
2.呈现一幅由七巧板拼组的图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梳理本课的知识,感受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同时,七巧板拼组的图案又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第五篇: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小学班级管理经验点滴
育人要从小抓起。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才能发育滋长,使他们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勇于献身的一代新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这关键是靠人的培养。
班级是教育工作的基本阵地,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又一个摇篮。它不仅有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责任,也背负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教育目的能否实现,每个学生能否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得到全面发展,班级管理至关重要。下面就班主任工作谈谈感受
一、以情动人,融入真情,全心呵护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的切身体验,它不仅在人们的心里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人们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尤其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以真挚的感情去激发学生的真情,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情理交融所以,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用全身心的爱关心学生,学生就能从自己亲身感受到的爱护和关怀中,学会如何去关心别人,如何为他人着想。从而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各种关系,为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创造了条件。
二、大胆管理,严格纪律。
应经常在班里讲解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坚持多表扬、公开场合少点名批评。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不能放纵学生,要下一定力量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对生病的学生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让他感到温暖。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往往较好。此外,要知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学生也了解、熟悉班主任,二者之间就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此,也就能为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若本班与其他班级之间有矛盾时,班主任要妥善处理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三、争取家长,建立家校,加强联系
家庭是孕育小学生个性品质雏形的地方。家长的言谈举止文化情趣,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校教育的目的、要求,及时地向家长作宣传,把家长看成班级管理的生力军,充分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不断总结,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好做法、好经验。每期开学我就建立了学生家校联系册,册上有学生姓名、出生年月、父母姓名、家庭地址、联系电话,以及任课教师电话,让老师、家长能随时联系,相互了解学生校内外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综上所述,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要实施素质教育,班主任的教育管理首当其冲,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认真做到“亲、勤”;认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