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要具有具体性、可操作性、层次性、整体性、灵活性等特点,要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课程改革。本文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希望能对广大历史教师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是新课改理念的具体表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在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课堂教学有序开展。
1.目标定位要准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要求学生学什么”。只有明确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专注于“学生如何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目标内容要全面。
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还要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学生所要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历史教师要在全面理解教学内容和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目标全面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历史教学价值。
3.目标精神要革新。
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历史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历史教学宗旨,教师要把这一宗旨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因此,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是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除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具体策略如下。
1.把握整体,落实具体。
历史教学目标分为课程目标、模块目标、专题目标和课时目标。课程目标和模块目标是历史专家制订的,属于高中历史教学整体目标;专题目标和课时目标是历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历史教材、学生状况综合制订的,属于具体目标。整体目标是具体目标的依据,具体目标是整体目标的体现,因此教师要把握整体,落实具体,注重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和独立性。
2.提高弹性,监控成效。
课堂教学目标是预设目标,但课堂教学过程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留有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目标实现情况,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作出调整,坚持教学目标,活化教学过程,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3.尊重差??,分层设计。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背景、基础、能力和个性,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注意核心,突出重点。
历史知识有重点和难点之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确定核心目标,以便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知识。对此,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明确哪些知识是学生需要理解的,哪些知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这样,教师就能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手段,分配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习重点和难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目标的设计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深入研究教材,广泛查阅资料。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趋势,遵循教学目标设计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和教学环境,制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促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第二篇: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及思考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及思考
连明生
伴随着课改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开展并逐步深入,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比如课堂容量同课时有限的矛盾,历史课知识结构的板块模式同学生难适应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针对自己在课改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抛砖引玉,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和提高。
我认为在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实践中,问题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容量与课时有限的矛盾。高中课程改革后,一个主要的思想是把教本变成读本,使学生自读,并能从中认识和思考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可深入、可拓展,从中游刃有余地展开教学。基于这一理念,课程伸缩余地增加了,导致教学容量自然增加,造成了矛盾。
从原因和对策上思考:一是,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是前提。抑或是对课程标准吃不透、把握不准的缘故,教师很难在知识的外延上、内涵上控制教学过程;二是,教材挖掘的空间大了,教学参考资料来源广泛而庞杂,若处理这些材料时取舍不当,也会导致上述矛盾的加剧;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接受新观念,却不能创新新教法,教学依然回归到传统的方式上,甚至坚信多讲就可以多获,把学习的主体和主动者的地位忽视了,相反,也有出现利用主动者——学生的活动充斥教学全过程,把此作为“新”之所在,拖延了时间;四是,对教学中生成的资源和应变能力未能跟上新型课堂要求,无力应急处理生成性问题,导致课程重心转移,教学时间紧张。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强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在吃透教材、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在规定的有限的时间内实现目标的充分和最大化,从而真正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课堂实效性。
第二,历史课知识结构的板块模式给高中学生学习带来了难适应,因此陷入应对无策的困境。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高中历史教学,对中学历史教育的宏观目标、功能作用、分层推进、框架构筑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和较好的协调机制。课程设计的功能目标和实际操作中的功能发挥之间有较大的差距,从教学管理层面到教师操作层面,都难以站在高屋建瓴的地位来思考这个问题。只有在强烈的责任意识面前,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才能弥补这种学习困境。
初中历史教材以通史结构呈现,应该是高中历史模块式教学和学习的基础。但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中缺乏对历史知识学习的整体认识和学习历史知识的正确认识。加之中考历史学科比例有限和整个社会对历史教学在塑造人的教育中的功能认识偏差,致使初中毕业生的通史知识浅薄,历史学科学习简单,历史意识没有形成,所以,不足以驾驭高中模块历史知识学习的重任。模块教学的跨越性和初中历史学习的浮浅性,造成学生历史知识系统缺失。
第三,高中新课程的知识内容加深了,难度加大了,历史学科“包罗万象”的特点,决定了在一些知识专业性方面更加深入了。例如:物理学领域中的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光电量子论等;政治学领域所涉及的哲学上的形而上学、剩余价值学说、智者学派、逻辑学、国家政体等,都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理解和深入,但这些专业性的知识是否在同时期其他学科中同步进行,如果不能够同步而行,学生不具备这份“资源”,历史教师若再不具备这份“资本”,那么学生很难吃透这类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因而,教学深度的把握和正确传输历史知识对教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教学时效很显然受到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历史教师除了精通专业知识,还必须做一个涉足各领域各学科的博学型教师,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的需要。
第四,体现学生为主的课堂,究竟“主”是什么含义,定位的差异、理解的不同,便会造就课堂“形”与“质”的差异、“虚”与“实”的难辨,如何体现“主”的地位,成为教学中的难题。从原因上看,我认为应从生理、心理学理论的相关要素去理解和思考。所谓“主”,有外形与内在之分,所谓“外形”,即我们能看到的部分。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调查、搜集资料,联合完成某些制作,课堂上学习成果的展示、讲述、表演,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表现出了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所谓“内在”,即思考了、辨析了、心里感受了、触及情感了,便是“主体”意识和“主体”思想、情感的呈现。年龄的不同,学习过程的“主体”表现形式不同,要求也不同。
高中学生,课堂“主体”的外在“形”的表现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降低,而“质”的主体表现意识会逐步上升。因此,教学中若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在辩论中、探讨中找到思辨问题的路径和增强主动意识,并将个人情感融入公共意识流,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够得到有效表现,这就能避免仅靠合作学习体现出来的生硬的“主体性”。
第五,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但在实施过程中,实际上我们往往容易忽视“以人为本”的实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用形式上的尊重人代替实质上的对“人”理解和对“人”培养。例如:我们经常简单地激发大课堂中提问学生的次数、人数,或是提供学生表现 自己的机会等,抑或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异议等,认为这样就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历史课程是内省性质的课程,真正本质性的是让“人”学习自己解放自己,让“人”懂得为什么要解放自己,让“人”思想在遵循自然中获得大释放、大解放,从而懂得并自觉地从树立人格的意义上学习历史课程,这样成长中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公民。所以历史课程是公民教育,即培养有真正公民意识的人的教育。
教学中,落实这样境界的教学,教师首先就应该成为一个具有解放意识的代表,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的引领人,是一个“思想宝库”;其次,拥有内化、融合、海纳历史文化要素的素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的“氧吧”,从教师自己的成长体会中,折射出历史教学的内涵——人和人的塑造途径,这是一个没有定式的途径和方法;其三,寓师生共同情感于历史课堂的教学之中。历史知识只是个载体,其中再现、重述的教学过程,本身又含有思想情感、认识态度、精神元素;同时,也必须融入研究精神和理论观点。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熔炉”,在融合中锻造,在接受中重塑。
第六,教学方式的甄别。其实,课程进入改革的初始阶段,我们都在换脑中,力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于是一种模式就把课程改革的真谛掩盖了。方式多样、灵活是受条件、前提、针对性、目的性等多重因素制约的。但在教学实施中,我们也明显地感受到,如果我们追求课堂方式新颖、特异的话,课堂时间往往是不允许的。其实我们多是变换着方式实现着教师刻意设计意图。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方式的变化是不是就是课程改革的内涵,是不是就是课程改革的真谛?答案是否定的。教学方式的甄别标准应该有原则,即在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的同时,本着我们自身成长中所需要的要素,例如:信任、尊重、人格、美德、关心、情感、方法等等,给课堂注入更切实际的学习元素,必然能创造出多种教学方式。所以,方式不在于新,而在于作用目标时是否适合;方式也没有一种固定模式,只要适合学科适合学生就是科学合理的。所以,我们无论在课堂实践中还是在教学成果的评价中,都切忌搞一刀切、形式主义,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使课程改革不至于流于形式,成为空中楼阁。
第七,课程改革中,我们提倡生成资源的发现、利用、组合、发挥,这使我们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预设。更做不到利用再生资源深化教学,创造实效课堂。
真正的课堂生成包括知识性的、技能性的、思想性的、精神性的等资源,正说明是学生课堂最需要的,是与课堂自然要求和学生思维能力相适应的。
所谓课程改革的一个方面,实际上是要在我们备课、预设课堂环节、有目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原来课程改革前就存在于课堂的生成资源,用我们新的理念和思维,发现、整合、利用,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资源之一。这样既可以实现当堂教学,又可以积累课程资源,以便在以后教学中用于对教学对象的准确分析,为打造有效课堂服务。当课程改革的这些要求为我们教学提出方向的时候,我们目前是不是能够承担起这份重任,是不是能够驾驭课程实施中的预设、发现、利用课程生成资源来提升教学,这是我们不仅要思考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努力尝试和研讨的问题之一。
其实,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是无止境的,我们课程改革越深入,暴露出的问题也就越充分、越复杂,所以,寻求对策就成为我们推进课程改革的催化剂。我们的教育教学深化本身是未尽的事业,所以,我们仍需要追寻和探求的精神,并坚持改革与创新的路,一直勇敢地走下去。
第三篇: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期待是梦境掠过的思念,乍寒还暖;期待是清风抚摸的瞬间,扰人心田;期待是泪水滴落的刹那,丝丝恼人;期待是阴霾里的笑靥,扣人心弦; 期待是擦肩的邂逅,美妙难言;
期待是春风和雨的温暖,缕缕灿烂;期待是夏阳似火的炽热,焦燥难耐 似乎等待了一百年,忽然明白,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 发表日期:2013-03-31的烙...
我独自守候着岁月的轮回,等待那千年的梦 发表日期: 2012-05-01
我独自守候着岁月的轮回,等待那千年的梦。蓦然回首,青春 的花,在那烟雨蒙蒙中遗失了心,却在这和煦阳光下找到了魂。终于了悟了那埋藏已久的心。于是,我轻轻的笑了。...
一直以来,我的生活就有个空挡,等待一个适合的人走进来 发表日期:2012-05-01 一直以来,我的生活就有个空挡,等待一个适合的人走进来。不想再随便的开始
一段恋情,不想再开始泡面恋爱,想找个一起转动的齿轮,能一起看电影的,能一起牵手散步 的,能一起逛街的,能一起抬杠的,能经...
活着不是为了怀念昨天,而是要等待希望 发表日期:2012-04-23
活着不是为了怀念昨天,而是要等待希望。让大家都看到你的坚强,离开他你也可以过得很好。离开以后,大声的告诉他我爱你,与你无关。爱是你的权利,把想说的都说出来。平静的回忆 你们的过去,然后哭吧。...
单身意味着你有足够的坚强和耐心,去等待那个值得拥有你的人 发表日期:
2012-02-15 单身意味着你有足够的坚强和耐心,去等待那个值得拥有你的人。总有一个人是经遇见就再不 能割舍的。遇见之前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等待。而遇见之后所要经历的一切都是为相守。有一 天那个人走进了你的生命,...
我用一生的时间等你,哪怕等待是如何的卑微 发表日期:2011-08-13
我用一生的时间等你,哪怕等待是如何的卑微,也会让我有希望而快乐地活着。天亮了 我在每 天的开端等你;夜来了 我在梦乡中等你;春 我在姹紫嫣红中等你;夏 我在流火如金中等你; 秋 我在悲风呜咽中等你...
不明白在等待什么,不明白为什么忍受那么多 发表日期:2011-07-30
不明白在等待什么,不明白为什么忍受那么多,不明白忍受的极限是什么,不明白现在为什么 会有这么多的痛苦,为什么会像疯子一样抱着膝盖哭了,为什么总会有想要放弃自己的念头,想过离开,想过放弃,但是...
如果曾经有一个人为了你而等待,不管是三年还是三个月 发表日期:2011-07-10
如果曾经有一个人为了你而等待,不管是三年还是三个月,请不要那样轻率地选择拒绝。这世 间的缘分并不像空气那样廉价,再平凡不过的相遇与相识。在亲情以外,没有谁人能够轻易而 又不求回报地为一个人付出...
习惯了等待,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点 发表日期: 2011-06-30
习惯了等待,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点。我不知道,这样我还要等多久才 能看到一个答案;我不知道,如此我还能坚持的等待多久去等一
一个结局;我不知道,这样我还 是否有想你的勇气;思念,...
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 发表日期:2011-05-30
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活在今天的人最踏实。你永远无法预 测意外和明天哪个来得更早,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过好今天。请记住:今天 永远是昨天死去的人所期待...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 发表日期:2011-04-17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
人的一生,总是不能绕过那些让人无法预期的等待 发表日期:2011-02-15
人的一生,总是不能绕过那些让人无法预期的等待,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也是人生最大的快 乐...
爱就像一颗身陷磐石深处的钻石,需要等待耐心和包容 发表日期:2011-02-13
有时候,爱就像一颗身陷磐石深处的钻石,需要等待耐心和包容,需要不断的切削与打磨,才 会在电光石火的那一刹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不贪心,也不等待。我找到感觉对的人,就决定了 发表日期:2011-02-10
我不贪心,也不等待。我找到感觉对的人,就决定了。我不喜欢左顾右盼,我的时间有限,我 想用有限的时间跟另一个人过 Betterlife,而不是用我的 Life,去找一个 Better 的人。...
世上的爱情,没有几份真的经的起等待 发表日期:2010-11-13
多少人在说我会等你,等你回心转意的那一天;我会等你,等你愿意和我在一起的那一天;我 会等你,等你离开那个人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我会等你然而人们可曾知道,世上的爱情,没 有几份真的经的起等待!...
等待是浪漫的,也是漫长的 发表日期:2010-11-05
有人说等待是浪漫的,也是漫长的。在数个关于等待的夜晚,也许少年也会熬成白头。我时常 会告诉自己,虽然在最低的位置,看不到花朵绽放时的艳丽。然而却不会错过花瓣飘落时在风 中悠扬飞舞的浪漫。...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样子了 发表日期:
2010-10-24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样子了。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得不到或 已经得到的,而是你已经得到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寂寞就是你说话时没人在听,有 人在听时你却没话说了!...
人生没有那么多的等待 发表日期:2010-10-15
不要等到了一个笑容才面露慈善,不要等被爱了才要去爱,不要等到寂寞了才明白朋友的价值,不要等拥有许多后才开始分享一些,不要等失败后才想起别人的忠告,不
要等别人受伤才去乞 求原谅,不要等分开了才...
我不贪心,也不等待 发表日期:2010-10-03
我不贪心,也不等待。我找到感觉对的人,就决定了。我不喜欢左顾右盼,我的时间有限,我 想用有限的时间跟另一个人过 Better life,而不是应该我的 Life,去找一个 Better 的人。...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的样子了 发表日期:2010-10-01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样子了。------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得不 到或已经得到的,而是你已经得到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寂寞就是你说话时没人 在听,有人在听时你却...
不是蝴蝶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发表日期:
1970-01-01 曾以为蝴蝶飞不过沧海,是以为蝴蝶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蝴蝶飞不 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第四篇:试析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试析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摘 要: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的要求,钻研教材的编排,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并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变化,这样才能营造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历史课堂,才有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
一、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课标下不稳定的教学环境
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压力下,使得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一直采取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一味地运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而未能注重对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探索,只采用硬性灌输历史知识的方法,这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历史课堂失去活力,学生很难跟随老师的教学节奏进行深入的学习。
2.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方式没有经验可循
新课标对新时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新的教学理念,这是教学方式新的历史变革,但是新课标的要求却使新时期的教学方式没有可以借鉴追寻的经验,致使很多教师没有完全改变教学模式,只是在课堂上增添一些有趣的元素,不敢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自己主导课堂,学生无法完全达到自主学习状态,也就无法达成新课标改革的教学要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极为不利。
二、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式探索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是重点。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2.注重教学内容的延伸与实际生活的结合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历史教学能够修正并完善他们自身成长中的缺陷与发展。历史教学能够从思想上影响学生的智力、道德修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将其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讲授“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基础”时,教师可适时地补充秦始皇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但最终无法使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故事,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及时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的真谛。
3.合理减负,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
高中时期可以说是学习生涯中最累的时期,尤其是历史、政治等需要背功的学科更是令人望而生叹。高中学生减负一直都在呼吁,但面对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却从未真正落到实处。而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需要减轻学生压力,根据新的内容合理布置家庭作业,给其足够的空间采取自己掌握。领会的方法指导其自己寻找资料自己学习的方法途径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学习历史的热情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印象当中文科的学习尤其是历史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难免提不起兴趣,其实不尽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导入,做到课伊始,趣已生。在导入阶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活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学习。教学结束时,要做一个精彩而又能激起学生更强学习兴趣的小结,既让学生对本课重难点在整体上有个把握,又让学生为下节课积极做准备。
5.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新课标给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改变以往陈旧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要求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指出了新的努力方向,即通过多种教学和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通过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提高。其实,在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价值,只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选择出合理的、合适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够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6.问题情境要兼顾情境和问题
问题情境应该包含情境和问题两个要素,情境要有利于学生从生活直观过渡到物理抽象,而问题则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问题的探究中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就要注重在情境中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如,在《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的教学中,教师以运动员百米赛跑和火车出站的案例来导入,然后提出问题:“百米赛跑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火车出站时,速度逐渐增大,经过一段时间后风驰电掣;而一扣枪的扳机,子弹‘啪’的一声已不见踪影,这说明什么?”“以上生活中的现象说明速度的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那么,如何定量地比较物体速度的变化快慢呢?”接着问题以实例引入实验求证,自然引入加速度概念的学习,可见问题推动了课堂的发展。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结合高中生的自身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探讨实践中掌握历史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建立主人翁意识,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
第五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富顺县东湖小学
王德贵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做个交流,交流的题目是《新课标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因为我是长期教数学的,所以对数学有有一点一点发言权,而语文教学或其他学科教学感到自己有些薄弱,不过关于如何备课,学科之间都有些共性。因此,希望今天我主要针对数学备课的一些见解,同样给教其他学科的老师带来一些启示。
老师们,课前备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备课的质量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与坏。而在实际教学常规工作检查中,发现一些老师总爱抄教案,而且不假思索的抄教案,而真正在上课的时候,却不完全照着教案去讲,这实际是在做了一些无用的功。参考别人的教案并非坏事,关键在于是否把别人的作法变成自己的思想。机械照搬别人的教案即使再好的教案也未必能取得教好的教学效果。这使我想起全国著名教师于漪老师说的一句话:“现成的教案是别人劳动的成果,犹如贴在窗上的一朵纸花,没有生命力;而自己研究出来的,虽无多少惊人之处,但毕竟是扎根于思考原野上的鲜花,富有生命力。”
所以,备课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即使别人再好的点子,也只有融进了自己的思想,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才能在课堂上用得恰当.用得自然。
当下,新课程提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响亮口号。“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对策。这就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中“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关注课堂的生成,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的再现教材。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学校也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即尝试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在学案导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先三重的教学思想:先学生自学后调整教学,先互研后解疑释惑,先学生展评后整理拓展;在重视知识本身的同时,更重视方法的传授,重视思维的发展,重视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这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想的引领下,我们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呢?在讲课堂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价值定位是什么
1、让学生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即双基变四基)传统教学只重视双基,而新课程下要求重视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经历可能被逐渐淡忘,而经验则是我们自身沉淀的宝贵智慧和本领。数学思想方法不是一触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可以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最终转化成创造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是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话,而不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因此数学是让人变得聪明的学科,它的逻辑推理、归纳能力、简约的思想、转化的思想、替代的思想、集合的思想、函数的思想等等,都将为学生的持续学习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形成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也就是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每一个学科教育功能,除了智育的功能,还有育人的功能,因此在教材中我们要渗透思想教育。
根据以上三个教学价值定位,我们应该怎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呢?
一、备学生
备课要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课程,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而在平时的备课中,老师们往往对学生关注很少。如果在备课中忽视了学生,一定程度上就会影教学,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也要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生活经验,采取适应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备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备。
1、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这是上好数学课的前提。
一个班级由许多同学组成,尤其老师接到一个新班级,必须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以及家庭环境有所了解(举例:本学期,我接新班,开校初利用一个中午自习的时间让学生自我介绍,让了解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年龄、性格是腼腆还是大方,还有离校的远近,还有一次家长会上一名学生的哥哥告给老师写建议和希望,就写到孩子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不希望她小小年纪就知道这件事,作为老师应该了解,并希望了老师多加关心。)老师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业水平,这对真正做到与学生情感交流、心灵沟通、开展教学活动十分重要。如果一个老师接到一个班级一两个月都不知道一些个学生的名字,不知道他们的个性特征,那么这学生在心里琢磨,我在老师心中没有地位,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那么在教学中就无法做到有的放矢。
2、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什么是教学的起点,就是学习者对学科内容或对学习任务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最重要的因素。
比如: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方位,上课中老师很多在实际生活中知道前后、左右上下,具体了生活经验,但老师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设计上课,那么对于已经知道的同学就感到索然无味。怎样把握教学起点
(1)
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已经掌握了,就不要再详细的讲解了。
(2)
哪些新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作为重点、难点、学生的困惑点,老师重点讲解或者可以让优生带动全体学生进行学习。
比如:二年级下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对学习并没有多大困难,此课应该重点放在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和提高口算的效率,确保每个学生都要会算。
3、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的要求
(1)设计问题分层
首先,问题设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一般基础的问题让给中下学生回答,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交给优等社工回答。这样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基本方法,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新课标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设计练习分层
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能转化成熟练活动的过程,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重要手段。练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变式)练习,拓展练习。比如:
(一)基础巩固题
1、这两个图形,形状(),大小(),是()图形。
2、这两个图形,形状(),大小(),是()图形。从左往右看,图形
()了,从右往左看,图形()了。
(二)综合应用题
图1
图2
从图1到图2,图形放大了()倍,从图2到图1,图形缩小了()倍。你是怎么想的?
(三)拓展研究题
画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再把它缩小2倍。
(3)
设计作业分层
作业不一定要千篇一律整齐划一。有些难题优生能做,对于差生就不要做。平时在检测中发现一些学生老是考试只有60分上下,稍不注意就不及格,对于这样的学生你要降低要求,只要他做好基础,能够考试及格就可以了。当他能够及格的时候,就可以提高点要求,循序渐进。
(4)
摸清学生认知障碍
①
回生、遗忘现象
如百分数教学一课,知识的生长点是分数中分率的意义(分率是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果学生遗忘了分率的意义,那么就直接影响百分数意义的建构。
②
混淆现象
在五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这个单元,概念比较多,如质数、合数与偶数、奇数在外延上有交叉的地方,容易混淆。质数中有偶数和奇数,合数中也有奇数和偶数。
③
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干扰
如0.42=0.8,23=8,4/7+2/5=/612
在备课中,教师要分析学生将会在学生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就能突破学生知识上的障碍。备学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备课,在尊重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
二、备内容
(一)备课标
课标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指南,教师们一定要把握小学阶段第一、二学段的课程内容是是什么,搞清楚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什么。只有深刻理解了课标精神,才能有效的课堂设计和教学。(近几年凡是城区招考老师都必须要考《课标》。
(二)备教材
1、把握每一册教科书内容。
这样在教学中才能体现教材整合的思想,不是孤立的教学每一个章节内容,而是将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比如:学习分数除法时,必须学会分数乘法,一个数除以分数是变成一个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在学习了比之后就要将比与除法、分数联系起来比较,比的性质其实也就相当于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老师们在头脑中要装着整个小学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3、深入分析教学内容
(1)
理清知识所涵盖的数学知识点,做到对知识点补遗漏,不增加。
如一年级6、7的认识
(2)明确教材编写思想和意图
如二年级笔算加减法整理复习。这个图意图①是引导学生归纳加减法计算法则,让学生对计算法则进行总结。②淡化运算法则文字的叙述和记忆,注重对计算法则的实质的理解。关键是学生能掌握,会运用,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阐述,不一定一字不差的背出法则。③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方式主动学习,不需要老师进行灌输。④桌面上有大量的计算卡片,表明学生是在经过大量计算来总结的,并不是让学生直接抽象的独立的去理解计算法则。
再如二上54页,图中呈现的是老师带领学生量桌子的长度,学生的桌子都一样大小,但由于测量的工具不一样(用铅笔的、用手的、用书的、用三角板的),同样的桌子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老师问:为什么不一样呢?(测量的工具即测量单位不一样)。看来需要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为什么这样编写呢?这是改变传统的对厘米和米抽象的认识,把认识厘米和米放到具体的测量长度的活动中去,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这样让学生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明确教材对重难点的处理方式
一年级加减法混合运算
(4)明确教材提前孕伏的内容
如一年级比较数的大小,整齐排列的图形,渗透了条形统计图的内容,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再如一年级讲了10的组成后,7+()=10,这里是做加法想减法,为20以内退位减法提供了铺垫,分散了难点。
(5)读懂教材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提示。如六下比例:在太阳底下测量竹竿的影子长度,提示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收集数据。在教学比列时,是要求学生自己根据表中的数据探究发现的,不是老师讲的。下面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概念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的。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也不是让学生去猜,而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三种学习方式:①实验操作学习法②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③老师讲授式学习。
再如六下39页,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就是用试验操作的方法来学习。
4、教材如何处理加工
(1)、教材的内容要情景化。
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与老教材相比,实验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活泼生动的情境图。这些图画的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很浓的儿童情趣。像这种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例如:教学“0的认识”这节课时,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小猴吃桃”的故事引入,故事是学生爱听的,一只可爱的小猴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教师就要凭借这个主题图,讲述生动的“小猴吃桃”的故事,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兴趣将会很高,对0的理解也会很深刻。
(2)、静态的知识要动态化。
一般的教材不可能把新有的教材内容讲得十分祥尽。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处理加工成可操作的活动挂图或课堂活动的场所。例如教“几和第几”这节课时,让学生做上台上做模拟排队购票的游戏,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去体验和理解“几和第几”的联系和区别。
(3)、教学的内容要生活化。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备课时,我们要使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课前应开展“我是小小调查员”的活动,走向社会了解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从家中找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认识。通过活动学生对人民币面值、颜色、图案、版别、防伪标志等方面有了感性认识。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都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了解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很快而且很全面地掌握了本课知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大课堂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走进实践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真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三、备教学法
一、自学——学习前提
为什么要先自学,然后才教呢?例举一位老师教他的学生做高斯曾经做过题目。他一走进教室,告诉同学们,有个伟大的数学家名字叫高斯。小时候,高斯的老师出了一道……为什么这位老师不能让学生想到最简单的方法呢?那就是先教的结果,先教学生往往思维被老师的方法所禁锢,一味的模仿和记忆导致学生创新的思维被逐渐扼杀。
最近的《人民教育》上有一个“尝试教学专辑”。里面有篇文章:《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这使我想到我家女儿,……弄得鱼不如大人弄得鱼好吃,但是她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她记忆很深,也很快乐。吃饭的时候,我们夸奖她你弄的鱼真好吃,她特别开心。
“先教后学”
到“先学后教”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分野。
我们为什么要先学后教,主要是为了把学生激活而不是教死,为了避免思维方式的单一化、同质化、模式化。
在自学前,巧妙的情境创设和导入,将会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这个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二、互学——学习的重心
为什么要进行交流互学。有一个学习金字塔理论,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是美国学者发现并提出的,这个理论认为:课堂上靠听讲获得的知识(5%)靠阅读获得的知识(10%),靠声音、图片(即直观的东西)教育获得的知识(20%),靠老师示范演示获得的知识(30%),但是靠小组讨论获得的知识(50%),如果是将获得的知识去教别人(即兵教兵)(90%)
本堂课的互学
三、展学——学习的关键
“展学”是全班更大范围的“合作”与“互助”,方法是让学生大胆展示讲解,由此课堂进行了升级,把传统的“讲堂”升级为“学堂”,再将“学堂”升级为学生展示才华的“殿堂”。
在互学和展学阶段,在互学和展学阶段讨论交流是教学的重要部分,这个阶段教师不是袖手旁观,而是适度回应和适时点拨,适时回应的方法有三种:①保持沉默,等待其他学生的回应②让一位你知道其观点与现在发言人观点相对的人来发言③提出一个与学生刚刚发言直接相关的话题或问题。当学生没法解决的时候,教师要适时追问和恰当点拨,追问采用启发式问题
(1)结合生活经验启发。如二年级认识钟表
(2)结合旧知的启发。如三上两位数乘一位数
(3)结合学具的启发。如三上有余数的除法
五、备教学反思。
教学需要反思,反思才能提高。一节课教过之后,并不等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终结。应该认真地进行总结成败之处,考虑补救措施,写出简要贴切的课后小结(即“教后记”)。“教后记”应有这几方面的具体内容:成功的例子、不足的原因、改进的设想、再实践的认识,特别要写上“教的空白点”??也就是从学生答问、学习失利出现的“学的空白点”,觉察出教师“教的空白点”,以进一步改进和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有了课后备课,才算完成了备课工作的全过程。实践反复表明,这样作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教师最可怕的是不知自己的不足,最可贵的是知道不足及时改。以上所谈的几个方面,落到实处那就是:在课堂上,“学生的思路就是我们教学的线索,我们只是引导学生前进。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现在我们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过去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今天我们陪着学生走向知识;过去我们把教课书作为学生的世界;今天我们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
只有如此我们方可堪当重任,不辱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我们作为教师,一生站在讲台上要度过30多年的春秋,这30多年,你如果不善于学习和反思,你将在这里苦苦煎熬30多年,为什么有人说有的老师教了30多年的书,抄了30多年的教案,还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每天像拉磨的驴一样周而复始,勤恳劳作,但活得却累。华应龙老师讲到:我们为什么感到累而忙,那主要是因为缺少思考缺少学习,没有思考的工作,没有学习的劳动那只能叫瞎忙。古人诸葛亮说过:宁静致远。宁静方能致远,宁静的目的不是无为,而是致远,宁静外在表现是不慌不忙,但却是思考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妨在工作之余,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学习一些新的东西,特别是要认真读懂新课标,只要真正把握了新课标的精神才能把握教材编者意图,只有真正把握了教材编者的意图,才能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和关键,只有真正的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和关键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除了学习新课标,认真读懂教材外,我们还应该多去学习同事的优点,在网上或者教育书籍中吸取专家名师的经验和教育理论,当我们真正学会学习之后,我们就会站得高看得远,而不是每天埋头攀登备课、教学、作业这“三座大山”而感到身心疲惫。其实,在生活中,劳动不一定有收获,单纯的劳动或许就是导致贫穷的原因。让我们做一个精神和知识上富有的老师吧,那就只有不断的反思和学习,当我们变得富有的时候,我们就会用我们的知识为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用我们的生命去点化学生的生命,用我们的人格去完善学生的人格,让他们在数学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壤中孕育并健康成长为一个个崭新的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