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文化 杂技教案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课《杂技》 主讲人:张金秀 备课流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杂技》一课,学生了解杂技的基本门类、技巧以及发展历程,知道中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河北吴桥。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形式:板书表述与多媒体播放(老师讲解有关杂技的基本知识,穿插相关的视频和图片)
2﹑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课堂提问法,小组合作法
3﹑通过对河北吴桥的介绍,引领学生会寻找典型的事例来了解事物的办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老师讲解和观看杂技表演,学生知道杂技表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特点,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2、使学生了解杂技艺术的源远流长和独特鲜明的民族风格,并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乐观和不断追求超越自身与客观束缚的民族性格,感受我国传统曲艺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熟悉杂技表演的基本门类以及经典的节目;了解河北吴桥杂技独特的“惊、险、奇、绝”的艺术表演特征。
2、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杂技艺术的基本技巧以及其蕴含的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明确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学过的《相声与口技》?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口技吗?(让学生举手回答),忘了的同学翻到课本51页,找出答案。口技就是表演者运用各种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风雨声、鸟鸣声等,并配合动作表演,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的一种表演技艺。我们知道口技是我国传统的曲艺,它还是杂技表演中的一种。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杂技艺术——第22课《杂技》。(板书,在黑板上写下题目)”
(二)课程设计:
1、什么是杂技?包括哪些表演技巧?有哪些表演节目?
“翻到课本56页——第22课《杂技》。老师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杂技? 第二个问题:杂技有哪些表演技巧?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本的第一段,其余的同学在这位同学朗读的同时要认真看,并找出老师的问题。找到答案后请举手。”(板书:杂技的含义、技巧、节目)
“课本的的第一段还介绍了杂技的一些表演节目?哪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啊?同学们观看春晚吗?每年的春晚都会有杂技表演。今年的杂技表演名字是什么啊?(2010《试比天高》2011《高车踢碗》2012《空山竹语》2013《冰与火》)”
2、杂技艺术表演的特点以及基本体系?(了解即可)
“我们刚才学习了杂技表演的技巧和节目,还提到了今年春晚的杂技《冰与火》,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杂技表演《冰与火》(播放视频),注意在看视频的时候,要认真看演员是如何表演杂技的。刚才在看视频的时候,有的同学说表演的难度很也有的说表演者很有力气,身体很灵活。那有没有同学主动给大家分享自己看视频是的观点啊?(学生举手回答)(老师:身体很柔软,男演员很有力气,表演的动作很惊险)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我们一起总结杂技表演的特点:惊、险、奇、巧。”
我们了解了杂技的技巧、节目时有点乱,我们一起来给它分分类,划分一下杂技的体系。(边展示相应的图片,边提出问题并回答)首先是书中提到的顶技,哪些杂技是顶着东西进行表演的?对了,就是图片中的顶大缸。顶大缸属于力技。(按照相同的流程依次引出咋记得七个体系:力技 形体技巧 耍弄技巧 高空节目 马戏与动物戏 滑稽与小丑 象形与象声)
3、杂技的功能或作用: “大家喜欢杂技表演吗,为什么?杂技表演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供大家娱乐。还有呢?观看杂技表演,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是不是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起到什么作用啊?(教育作用,热爱祖国,传承文化)我们想想杂技演员再联系杂技过程中,是不是也锻炼了身体啊?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在过节时也会表演杂技,所以杂技还有民间信仰的作用。(边讲解杂技的作用,边用多媒体显示出来)
4、杂技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同学们知道杂技起源于什么时候吗?杂技艺术在中国已有两千年多的历史了,历史悠久。(展示杂技图片)杂技在不同的历史朝代有不同的称呼,我们让一位同学读读56页第二段和第三段,读完后请同学们找出杂技在哪些朝代有过哪些名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杂技有了很大发展,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许多奖项,如最高金奖的节目“柔术滚杯”(展示图片),《挂空竹》、《跳板蹬人》等。”
刚才我们讲到古代有杂技,现代也有杂技。所以杂技分为传统杂技和现代杂技。传统的杂技有哪些呢?(老师引导)口技是我国传统的曲艺吗?并且口技也是杂技,所以口技是传统的杂技表演。大家知道变脸吗?它也是传统的杂技。我们一起欣赏的杂技叫什么名字来?(学生一起回答《冰与火》),那它是传统杂技呢还是现代杂技呢?我们课本上有一个现代杂技,是什么啊?对了,转毯。
5、通过了解杂技之乡——河北吴桥,理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
“虽然杂技表演难度很大,但是表演精彩,很受大家欢迎。同学们想想我们想看精彩的杂技表演,可以从哪里观看?我们除了从电视网络上欣赏之外,还可以去杂技之乡,现场观看。大家知道杂技之乡是哪里吗?课本57页就介绍了杂技之乡——河北吴桥。(展示吴桥相关图片)(学生朗读这一段,了解杂技之乡)
谚语“上至九十九,下至才回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说明了什么?哪个同学讲讲自己的看法啊?吴桥人杂技耍的那么好,是不是从小就练,坚持不懈,才会表演成功,表演精彩啊?有句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哪个同学举个学习生活中的例子,解释一下这句话说明的道理。(学生举例子)要想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就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我们的学习也一样,只有平时认真学习,打好基础,才能考出好成绩。)
(三)课外拓展:
说一说:每年的春节晚会上,都安排有精彩的杂技表演,和小伙伴们交流你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杂技节目是那一个。
第二篇:三年级传统文化第六单元:曲艺与杂技
三年级传统文化第六单元:曲艺与杂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曲艺所包括的形式:相声、口技、山东快书、皮影戏和木偶戏以及杂技。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横向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学习本单元,教学生感受古代艺术的强大生命力,同时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识记相生的基本艺术手段、了解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以及掌握杂技在中国的源远流长性。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俗地理解相声的说学逗唱四个特点、归纳皮影戏和木偶戏的异同之处以及杂技在历史上的其它称谓。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几种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包括相声、口技、山东快书、皮影戏和木偶戏以及杂技。这些曲艺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历史都比较长,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二是群众性基础广泛。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 教学内容:相声和口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相声的基本艺术手段是“说学逗唱”,了解口技的表演的方式和特色。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相声和口技之所以能流传是因为得到百姓的喜爱,培养学生艺术应该服从于人民的观念,树立只有受到人民喜爱的艺术才能长盛不衰的观点。
3、引导学生比较相声和口技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和横向对比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识记相声的基本艺术手段,了解口技的表演形式和特色,基本知道相声的起源地和发展情况;难点是如何让学生通俗地理解相声的说学逗唱四个特点。教材分析:
曲艺的最大目的使让人娱乐,在娱乐中能有所收获,可谓寓教于乐。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多媒体放相声和口技各一小段,让学生直观感受相声和口技的表演形式。
(二)、探究新知:
1、向学生简介曲艺:学生自读课本50页第一段。
2、通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使学生了解相声的来源和形式: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
来的,主要用北京话。也有地方相声。它的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
3、学生自主探讨相声的艺术手段:
说、学、逗、唱是相声传统的基本艺术手段。“说”是说笑话和绕口令等;
“学”是模仿各种的卖声、飞禽走手的鸣叫声,喜剧唱腔和各种人物的行为、语言等; “逗”:是捧哏逗笑; “唱”:是编一些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或把某些唱词、曲调夸张演唱,来引人发笑。
4、学生分子探究口技的的艺术表演形式:
口技是相声的锥形。古代口技是一种仿生艺术,表演者运用嘴、舌、喉、鼻等的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所以也俗称为“隔壁戏”。
(三)、拓展活动:
学生找一段相声给大家表演。
(四)、读一读:
到网上或学校图书室找明末清初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读一读,加深对口记得了解。教后记:
第二课时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 教学内容:山东快书。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起源,熟悉山东快书的基本表演形式,知道山东快书的起源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介绍山东快书的艺术起源,使学生了解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指引学生熟悉山东快书表演的基本形式,并组织学生尝试有节奏的演奏山东快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思考山东快书之所以受到喜爱广泛流传的原因。
难点在于对山东快书的起源的介绍。教材分析:
山东快书是一种彻底的民间艺术,起源于民间,在其形成的过程中经过一代代优秀民间艺人的推广和改进,使得该种艺术形式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解放后山东快书主要是在高元钧和杨立德两位民间艺人的推动下,扩展了其影响。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放一段山东快书,让学生直观感受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山东快书的发源和发展:
山东快书发源于山东临清、济宁、菏泽一带的说唱艺术形式,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初山东大鼓盛极一时,山东大鼓里有一个牌子,叫做“窜钢腔”山东快书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学生自主探究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
山东快书的表演者,手持两块主板或钢板,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因此它又名快板书。这一民间曲艺最初传说武松故事,所以曾名“武老二”
3、探究山东快书产生于临清、济宁一带的原因:
因为这里有京杭大运河上的几个大码头,是商贾(gu)云集之地,有对娱乐活动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说唱艺术开始流行,为山东快书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拓展活动:
1、找一找:
上网查一查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还有哪些不同的说法。
2、读一读:
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当哩个当 当哩个当 当哩个当!
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功夫练到八年上。
。。。。。见课本53页。
教后记:
第三课时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 教学内容:皮影戏与木偶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皮影戏和木偶戏的基本特点,知道皮影戏和木偶戏的起源以及各自的演出特点,了解皮影戏制作和角色分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介绍皮影戏的表演方式,与早期电影类比,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皮影戏的较色,知道皮影戏和戏曲之间的联系。带领学生熟悉木偶戏的特点和基本表演形式,引导学生比较皮影戏和木偶戏的异同,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皮影戏和木偶戏这两种极富中国特色的古代娱乐方式,知道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感受古代艺术强大的生命力,从古代到现代,依然为观众喜爱和接受。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两种艺术表象形式:皮影戏和木偶戏。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皮影戏的表演特点,知道木偶戏的起源时间和表演形式。难点在于对皮影戏和木偶戏认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归纳出二者的异同。教材分析:
皮影是皮影戏的基础,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其色泽明亮艳丽,具有独特的美感。
皮影戏表演的技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皮影的动作外,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
木偶的种类也很多,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多媒体放映皮影戏和木偶个一小段,叫学生直观感受皮影戏和木偶戏的艺术表演形式。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和起源:
皮影戏起源于陕西地区,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有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皮影戏是世界上最
早有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甚至认为它是现代电影的始祖。
2、师生共同自主探究皮影戏的较色分类:
(1)、学生自读课本,了解皮影戏角色的五个类别: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皮影戏的表演技术和表演形式。,真正理解“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的含义。
(3)、师简介五个角色的特点
生旦净未丑是中国戏剧中人物的行当分类,具体讲,生分为小生、老生和武生三种;旦分花旦、刀马旦、老旦、青衣旦四种;净指花脸;末为年龄较大的男子;丑则是丑角,分文丑角和武丑角两种。不同戏剧角色的化妆是不同的,一般而言,“生”与“旦”都是略施脂粉,达到“千人一面”的效果,“丑”和“净”则是以色彩勾勒为主。
(4)、学生自主探究了解汉武帝: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5)、学生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掌握木偶戏的表演艺术形式和发展: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是由演员的幕后操纵木偶来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三国时已有偶人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中演出的是“木偶”。。。。。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6)、师向学生简介布袋木偶、提线木偶和张杖头木偶、铁线木偶:
布袋木偶:布袋木偶起源于清代中叶,又称“指头木偶”、“手托傀儡”、“掌上木偶”。一般偶人身高0.27米或0.40米,头部中控,颈下缝合布袋连缀四肢,外着服装,演员的手掌深入布袋作为偶人躯干,五指分别撑起头部及左右臂,相互协调操纵偶人做各种动作。艺人大多用此来演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最为儿童喜爱。
提线木偶和杖头木偶: 是木偶戏中最常见的两种。提线木偶是在木偶的重要关节部位。如头、背、腹、手臂、手掌、脚趾等,各缀线,演员拉动丝线以操纵木偶的动作,又称线偶或线戏,也叫悬丝木偶。
铁线木偶:铁线木偶也叫铁枝木偶,南方地区,这种木偶一般高1米到1.5米,偶头为彩塑泥头而驱赶则有木质、双手用纸、双腿以及双足木头。
(三)、拓展活动:
做一做:
产月相关资料,了解简易木偶的制作方法,自己动手试一试。教后记:
第四课时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 教学内容:杂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杂技的基本门类和杂技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知道中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河北吴桥。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杂技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杂技的这种艺术种类的发展变迁过程。指导学生熟悉杂技表演的基本种类,知道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包含关系。通过对河北吴桥的介绍,引领学生会寻找典型的事例来了解事物的办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杂技艺术在古代的源远流长性,知道中国在即在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同
时通过介绍中国杂技之乡-----河北吴桥,使学生知道杂技表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特点,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杂技在中国的源远流长性,而难点在于杂技种类的介绍以及在记载历史上的其他称为。
教材分析:众所周知,吴桥杂技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河北吴桥形成了“惊、险、奇、绝”的艺术特征。教后记:
第三篇:杂技观后感
杂技观后感
杂技表演结束了,但操场上那精彩的表演画面仍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那雷动的掌声仍在我的耳畔回荡,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看!抖空竹表演开始了。起初,我们不以为然,觉得玩空竹无非就是转转嘛,没有什么新鲜的。可事实上却让我们大开眼界。几个表演的大姐姐们表演得各不相同,空竹在她们的手中时而急剧旋转,时而上下翻滚,时而前后滑动„„空竹飞转、鸣声回荡。尤其是其中的一位姐姐,她先使劲抖了两下,然后突然用力向上一抛,只见那空竹飞到了十几米高。能接着吗?我的心不由得悬了起来。这时的空竹开始下落,只见那位姐姐注视着空竹,并把手中的绳子拉直,等空竹落下来的时候,那位姐姐又稳稳当当地用绳子接住了。这个动作博得了我们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软钢丝圈是我最喜欢了。一开始我还以为那是呼啦圈。那些大姐姐们好厉害,几十个软钢丝圈套上身,只见她们快速扭动腰,钢丝圈没有掉到地上,竟在她身上旋转起来!并将它们从脚转到上身。这个难度可比转呼啦圈高多了。她们整个人在舞动着,钢丝圈的旋转加上她们优美的舞姿,仿佛出现了一朵被微风吹动的花朵,正随风摇曳。这样高超的技艺使现场同学纷纷鼓掌,我心里也由衷地发出惊叹。
魔术表演最为神奇。先是魔术师向我们展示了一面镜子,然后又拿了一块手帕,一下子手帕穿过了镜子,大家都惊呆了。紧接着魔术师又从一个纸袋子中拿出三个塑料盒,魔术师先给我们看了纸袋子,我们确定里面没有东西,可魔术师竟神奇地从里面又拉出三个塑料盒,真是太奇妙了。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次的杂技表演真是令我们大开眼界呀!别看她们在台上只表演了短短几分钟,演得那么轻松、熟练,我深知,其实她们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她们在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与努力呢?这成功是她们用青春和着汗水、泪水交织而成的。我被她们那种不怕吃苦、几年如一日的精神所感动。
看到她们的表演,我想到了自己学习绘画的情景。平时,我对学习凭着自己的兴趣,时常还有自满的情绪,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导致学习的进步不大。今天,我不仅被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征服住了,我也真正地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学习上没有平坦的大道,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应该学习她们这种努力刻苦的精神。我只有通过勤学苦练,脚踏实地,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点评:读了这篇文章,我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被小作者带到了那精彩的杂技表演场面:抖空竹表演,寥寥数语,生动传神,写得淋漓尽致;软钢丝圈表演,给人美的艺术享受;魔术表演,给人神奇、不可思议之感。表演给小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由感而发。领悟到演员们的成功来之不易,联系自己的学习,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励志勤学苦练,脚踏实地。文章条理清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第四篇:表演杂技的小丑教案
表演杂技的小丑
——毛梦丽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能够用画笔较丰富地表现小丑表演时的情景。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大胆表现的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并乐于体验生活的美好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丑形象的基本造型的基本表现能力。; 2.教学难点:小丑的动作的描绘是否生动;
三、教学过程:
(一)、示范画导入
1.创设情境: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马戏团演出的节目吗?你喜欢马戏团节目中的哪一种表演?(杂技、动物表演、小丑表演、马技。)看看它是谁?拿出表演杂技小丑的示范画,在一个剧场里,一群孩子们在大笑,是什么让他们那么高兴呢?原来,他们看到了马戏团的小丑,你们喜欢马戏团的小丑吗?
(二)、特征了解
1.外形:头上带着帽子。有三角形、半圆形、鹿角形等;
鼻子有圆形、萝卜形等
嘴巴大大的;
有趣的表情,滑稽而又生动的五官;
2.动作(滑稽搞笑):画一个表演节目、魔术的小丑;
3.服装:服装肥大,不合体,款式夸张;色彩夸张,款式奇特
(三)、教师示范绘画步骤
1、画小丑的形象:圆圆的头;五官;
2、背景环境:气球;道具(跷跷板等);幕布等 3.装饰:给小丑的帽子、服装、道具添加各种花纹(注意点线面的装饰运用)5.勾线:注意黑白对比
第五篇:《中国杂技》说课稿
教材: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美术第4册第 13课 《中国杂技》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l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4册第 13课 《中国杂技》一课口(课件)下面, 我着重从指导思想巧理论依据、敦学背景、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设计特色七方血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口
(课件)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件)
本课教学设计以体现美术课程价值为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作为理论支撑,主要采用支架式教学万法,教师搭建知识框架, 创设情景,相互交流杂技的有关知识,通过独立探索,体验杂技的高难动作, 进而师生协作学习来建构对杂技人物动态的表现这一新知识的掌握, 最后通过多元评价体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背景分析(课件)
1.教材分析: 本课敦学内容在全套敦材电 属于以人物为主题的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 它在第一册 《画自己》、第二册 《下雨了》、第二册 《我的好伙伴》、第五册《北京的庙会》、第五册 《我们在游乐园里》 中,起到了承_卜_启下的作用o 在本册教材以人物为主题的儿童画进型表现领域中,拣第7课《汽车站》、第8课《大人闰小人同》、第 11课 《海洋馆》 等课形成了知识的延续, 也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口
2.学牛情况: 从认知方面讲, 学牛基本能够根据己有经验、通过思维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具有初步的体验、观察、探究能力o 从造型方面讲, 他们可以观察、记忆生活中场景, 并进行描绘。可能出现的问题: 忽略身区干的变化, 人物动态不丰
富;同面添加过多琐碎内容, 主体不突出。解决方法: 基于以上学生在绘同作品中的表现是与其心理相顺应的特征, 本课教学应在表现夸张、富有个性、生动的人物动态方而给予相应的方法指导。
3,教学方式: 本课主要采用合作学习、尝试体验、教师演示三种教学方式口
4.教学手段: 直观演示、作品欣赏, 教师示范以及运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口
5.技术准备: 水彩笔、记号笔、各种颜色彩纸、教学课件等。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件)
知识日标: 了解杂技艺术的简单知识 u
技能目标: 了解人物动态变化, 掌握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o
教学重点: 学习表现人物的动作变化。
敦学难点: 如何表现生动的动态表演场而n
四、教学流程(课件)
1.实物引入 情境导入
相互交流 文化传承
亲身体验 动作高难
主线概括 解决动态
课件演示 生动画而
艺术实践 丰富创作,展示评价 拓展延伸
五、教学过程 〔课件)
具体教学过程我着重从以上七个环节来详细说明。
1.实物引入 情境导入
在课的开始,我山示 个花手绢,并请会转的学牛到前面来试 *试,吸引学牛的注意n 这时我问进: “请同学们凹忆一下, 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表演?” 引导学生记起中国杂技,并出示课题,欣赏一段转手绢杂技表演片段。
2.相互交流 文化传承
学生进入杂技情景后, 我组织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组交流: 第一组交流有关杂技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组交流杂技表演项目。并请代表汇报, 做到资源共享口 接下来由我播放有关杂技的视频资料, 从中国杂技的历史与发展、表演项目到中国杂技在国际上的声誉和成就等方面全面介绍中闰杂技,以树立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自豪感口
3.亲身体验 动作高难
这时,国面停留在几组高难动作的表演上, 我便提山问题: “观看影片后,你对哪项表演印象最深? 有何感受?” 学生无不赞叹动作的高难与危险为了能更深的体会,我要求学生可以试着模仿动作,从而体会杂技表演的高难动作是一般人所达不到的, 并渗透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这种勤学苦练的意志品。
哇,主线概括 解决动态
人物动态问题一直是个难此我借着这节课的好题材,着重来分析如何解决不间动态的人物画法。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 我把复杂问题进行分解, 出主到次, 出骨架到衣着层层深入。先是由课件出示具有代表性的杂技动作图片, 并标记人物动态主线(也就是骨架)。同时教师板演动态主线, 并沿着主线画出轮廓,也就是在其上 “穿衣”, 画出动态中的杂技人物口
5.课件演示 牛动画面
通过以上环节,学牛能够直观理解动态人物的圆法,并能够模拟画山单个人物,儡_H如何表现牛动的杂技场面是本节课的难点, 于是我为学生提供多组图片, 欣赏多人组合表演杂技, 体会人物动态多样化n 及时利用课件, 在原有动态人物的基础上, 运用遮挡穿插关系,再加一组动态人物来丰富画面。
这时学生对人物动态有所掌握, 而服装道具是杂技表演必不可少的配件, 它的添加才能表现出杂技表演场血,于是我组织学生欣赏图片来分析服装道具的特点, 并在老师
板演图例上添加道具, 表现高难动作。
6,艺术实践 丰富创作
在学生创作前, 我又出示了几幅同龄孩子的作品来丰富视觉, 为孩子的创作起到了标榜的作用, 同时提出本节课的线描要求开始进行创作d
7,展示评价 拓展延伸
学生完成作品后,我利用幕布为背景, 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 张贴己完成学生作品, 重点从人物动态。构图饱满进行自评、互评、师评。在课的延伸部分, 我用课件山示多种表现方法完成的杂技场面,并鼓励学生课下尝试,体验进型活动的乐趣。
六、教学效果评价(课儡牛)
学牛方面:
1.学生在老师层层深入的教学引导下, 了解了杂技的历史, 知道了几种杂技表演项目,体会了杂技的难度。
2.大部分学生会用 “主线穿衣” 的方法解决人物动态, 画而饱满,个别学生人物表
现简化、呆板、无动态。
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了学生艺术实践的积极性, 并利用课后拓展的教师期望效应,培养了学牛的持久学习兴趣口
七、敦学设计特色(课件)
1.注重激发学牛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以实物、视频、图片、亲身体验等不同学习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巾体验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 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信息手段的运用
本节课的人物动态是个难点, 在解决这一问题上, 教师充分运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利用课件的动画演示, 直观形象, 将本课重难点分解,易于学生掌握,提高课堂
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