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

时间:2019-05-12 23:5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

第一篇: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

刘洪纪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同时,信息社会的发展也为这种改革提供了环境和条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将有效地促使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面向信息社会的要求和必然结果。教育部领导多次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对此我们需要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离开了教育信息化,教育创新就没有载体和必要的物质基础。

一、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IT)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向,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现象。如果将教育信息化视为一个过程,那么这一过程发展到最后其结果是必然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信息化教育。如何正确理解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内涵,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发展势头之强,影响面之大,令许多教育者感到困惑,无所适从。

教育信息化,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管理,以便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模式,达到新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载体,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教育信息化建设大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

主要表现在多媒体课室、网络教室、校园网、教育城域网、各级资源中心、小区教育宽带网等的硬件建设;可以这样认为,一种设施环境,其本身并无优劣可言。在信息化建设成败的问题上,设施形式、硬件设备、投资额都是说明不了什么的。判断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成败,归根结底还是看应用,看使用者应用的程度以及应用背后所支撑的教育理念。

.教育信息化软件资源建设与使用

软件资源建设表现在各种应用软件平台建设,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及优秀教学案例、电子教案、题库、电子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的积累和建设。教育信息化软件资源的建设,不应该追求资源的数据量和多媒体的形式,不应该只是书本内容的简单翻版,而应该尽可能积累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的资源,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达到最恰当和最优化。

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对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观念、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等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为了实现国家信息化,需要培养大量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教育信息化应为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培养大量的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它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硬件环境建设:最终落实到实际应用 软件资源建设:最终落实到数字化环境

教师培训建设:最终落实到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教育信息化是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后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加快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应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切忌不要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停留在用媒体设备代替教师讲课,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写板书,用电子文档代替印刷教材的初级阶段,这样必将使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向歧途,也不可能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这也决不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对此要强调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的推动作用。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硬件设备与软件资源的引入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技术的观点对教育行业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达到全新与超前认识的过程。只有在此基础上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才是我们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

三、加强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信息化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设计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在更深层面上,它还涉及到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再(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维持自己作为“专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帮助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来促进学习,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跨学科的真实任务)。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承担着自我学习的责任,通过异质协同作业、自主探索的方式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强调以学为中心、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设计核心:教学过程设计,重视学习资源的利用 学习内容:交叉学科专题

主要教学模式:探究/研究型学习、资源型学习、合作型学习教学周期:以单元为单位

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作品集评价、集体评价、结构化评价的方式。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二)信息化教学模式

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上课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收集相关材料,制作成相关课件;课上教师交待课堂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掌握情况,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然后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上课方式充分使得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向知识的探索者的转变;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重点解决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从而避免了以往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学生无事可干或者尚未掌握前一部分知识的学生又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这种模式非常有助于解决班级授课制之中的分层次教学问题、个性化教学问题。网络教学允许一部分同学先行一步,使得学生因材施学成为可能,教学效率必将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正是班级授课制前提下,网络教学的最强生命力之所在。

由此也可以看出,上好一堂网络课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各层面学生应有更深的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个层面的学生学习网络课教案。切忌将所有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的、一古脑儿地堆在网上,然后说同学们你们去学吧。认为只要学生找到了答案便是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学生看到的信息便是学生自己的信息了吗?学生需要多少时间理解消化所看到的信息?学生通过何种方式理解掌握信息?很明显看到了不代表理解了、掌握了,否则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大堆教科书,还需要各科教师吗?一些网络课的组织者为了告知同行们:学生在本堂网络教学课中理解了、掌握了,课前花大量时间让学生看材料、帮学生分析材料。结果是可以想象:课堂交流气氛特热烈,所有学生的问题看上去解决了、任务也都完成了。殊不知,这些问题是这堂课上解决的吗?这些任务是在本堂课上完成的吗?其实本堂课仅仅进行了一个集体汇报,而作为课最重要的部分:引导各层面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被无情的抛弃了。这里只注意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却忽略了教师主导作用。这样的教学与牧羊人放羊没什么两样。提高教学效率只能成为一个美好的愿望。

怎样更有效的引导各层面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一直是教育者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要研究,在网络教学中更不容回避。忽视了这个过程不是教育方法的进步而是教育方法的倒退。

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上课

网络课上教师将部分课堂任务用BBS或电子邮件发布,同学们用BBS或在线聊天进行课堂交流,学生用BBS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交课堂作业。

网络有先进的BBS、在线聊天等实时交流技术,它为各个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网络教学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为他们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网络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利用一切工具进行教学活动皆以提高效率为前提。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改变师生的交流方式上课,要注意适度使用:

一方面现阶段使用这种交流的技术尚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师生利用这种工具表达思想的技能相差很大。我们不能排除有些同学有很好的观点,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时束手束脚,反而影响课堂效率的现象存在;其次利用这工具所能表达的内容本身也有很大的局限。社会课的问题讨论多以文字为主,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交流。但是它无法准确表达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一般可以通过音量、语速、语调来表达);在自然科学课程问题的讨论中有许多问题是通过公式、符号、过程来表达的,现阶段交流平台(bbs、在线聊天等)解决这个问题显得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即使网络技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也不能用技术完全取代课堂教学,特别在基础教育领域,因为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较之教师完全通过现代化媒体教学,学生通过媒体学习这种间接的交流方式,在许多方面仍然有其优越性。如:班级课堂秩序的管理;自然科学课程还有很多操作能力的要求(如:解题能力、运算能力、逻辑能力等),仅仅通过这种文字讨论的方式无法实现培养这方面能力的目的。

教学的关键在于人,在于组织教学的教师;网络教学强调了教学的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但如果在网络教学中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能无任何效率甚至还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如果单纯把课本、作业移入网络,而不去研究上课的方式、上课的主体,那必将导致另一种“人灌转机灌”、“新瓶装老酒”、“走形式、花架子”的变态教学,轻松了教师,累死了学生。提高不了教学的效率、也玷污了网络。利用网络这种先进的工具解决怎样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怎样进一步培养能力是网络教学研究的实质。

第二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 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 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 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如:学习内燃机,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 问题——探索型模式: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摩擦单元学习中,拟定“增大及减小磨擦的方法和实例”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接合生活中的磨擦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将信息加以整理,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模式之五 交流——讨论型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网络上的在线问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讨论向深层次发展,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利用网络,此模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适用问题——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及课堂上出现争议的话题。磨擦单元的交流汇报课上,各小组边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边对其他组的实例或见解提出异议、讨论。这样的学习气氛,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第三篇: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徐雷1,张莉2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2;沈阳市金融学校,辽宁 沈阳 110031)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对此我们需要以全新的视角,认识信息化教学,不仅要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更要从观念、内容、过程、方法、评价等层面赋予教学新的含义。走进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探究与实践,必将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 教育特征

国家教育部曾多次强调,信息化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对此我们需要以全新的视角,认识信息化教学以及相应的教学新模式,离开了信息化教学,教育创新就没有载体和必要的物质基础。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信息化教学,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管理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从而达到新的教育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表现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更从观念、内容、过程、方法、评价等层面赋予教学新的含义。它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在更深层面上,它还涉及到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

理过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信息化教学模式结构是由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学习环境所构成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维持自己作为“专家”的角色,而是作为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引领者,来帮助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来促进学习,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作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承担着自我学习的责任,通过异质协同作业、自主探索的方式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全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正所谓教学相长。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从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教学环境的角度,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的出现带来了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具备的特性: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这些特性的链接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能够表现思维的复杂性,促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对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丰富的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联想,唤醒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表象或经验,完成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因此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信息源丰富,有利于创设情境。

信息化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信息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2.分层次交互,有利于因材施教。

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机的交互给学生提供了分层次学习的可能,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与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构造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逐步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包含了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因材施教。

3.个性化探索,有利于培养创新。

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为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营造了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是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4.多形式互助,有利于协同合作。

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在网络的帮助下,学习者通过互相协同、互相竞争或分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来参加学习,这对于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很有好处,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育特征

信息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它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我们按教育形式对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了分类,并概括了各类模式的关键特征。

1.个别授导类,具有针对性。

典型模式包括个别指导、操练与练习、教学测试、智能辅导。

教育特征:计算机作为智能导师直接与学生进行双向问答式对话,内容特定,形式灵活,实现个别化教学。

2.情景模拟类,具有趣味性。

典型模式包括教学模拟、教学游戏、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室。

教育特征:利用计算机建模技术,为学生构造仿真模拟的体验情境,可操纵,可建构,可竞争,寓教于乐。

3.调查研究类,具有主导性。

典型模式包括案例学习、探究性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

教育特征:计算机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与检索工具,帮助学生分析和决策。4.课堂授导类,具有直观性。

典型模式包括情景化学习、计算机支持讲授、电子讲稿、问题解决。

教育特征:计算机作为教具及助教,创设实际情境,进行信息播送、收集与处理。5.远程授导类,具有开放性。

典型模式包括虚拟教室,包括实时授递、异步学习、作业传送、小组讨论等。教育特征:计算机网络作为传播工具,利用实时通讯功能和异步通讯功能构造学习环境,实现教学活动。

6.合作学习类,具有交互性。

典型模式包括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协同实验室、虚拟学伴、虚拟学社。

教育特征:计算机与网络作为虚拟社会,强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机的交互和协作,是对真实与虚拟的集成。

7.学习工具类,具有辅助性。

典型模式包括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讯工具、解题计算工具。教育特征:计算机作为学习辅助工具,帮助学生获取信息、保存信息和处理信息,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

8.集成系统类,具有综合性。

典型模式包括集成学习环境,电子绩效支持系统,集成教育系统。

教育特征:把授递、情境、信息资源、工具、教学、管理等功能综合在一个信息化教学模式系统中。

四、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展望

教学模式是教育系统的文化敏感因素,新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只要是真正有效的,还是比较容易被教育者所接受的。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正面临着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要认清教育改革的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走进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已逐渐显现出来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我们要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模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已有的网络教室、校园网、Internet和教学软件充分利用起来,并对它们进行修改和补充,使之真正为教学服务,并使其深入到教学改革中去,这将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如虎添翼,蒸蒸日上。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网络课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软件开发商们的不断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信息化教学会有一个新的飞跃,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探究与实践,必将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作者简介:徐雷(1970-),男,辽宁锦州人,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张莉(1974-),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市金融学校商贸系副主任,讲师。

第四篇:《信息化教学模式》读后感

教育专著《信息化教学模式》读后感

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网络、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收集、处理、加工、传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人类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作为教学育人的地方,许多学校也不断引进网络,多媒体平台等教学设备。身为一名现代教育工作者,我既为这些先进的教学设施的投入使用而开心,同时也为如何充分利用其更好地开展教学而担忧。

然而2008年的春天,一本名叫《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育书籍解开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说到这,还真得感谢把这本好书介绍给我们一线老师的黄校长。让我们明白教学技能的提高不只是埋头的工作,更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以下我就个人的一些理解,选择了一些我认为需要我们知道的一些要点与大家共享: 在这本书里,著名的教授,从事教育技术学、信息化教育、素质教育和成功学等领域的研究的专家钟志贤老师深入浅出地向我们解释了到底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技术建构的支柱,追求的宗旨,类型和主要的教学模式。让我们这些信息化教学的门外汉在看完本书之后,对整个信息化教学的模式有系统的认识,对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有了明确的指引。

全书分为上下两大篇章。上篇为总论,包含五大章,主要是定义和阐释模式、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模式概念,论述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三大支柱(1.理念支柱: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2.理论支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技术支柱:作为学习工具的信息技术),阐述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追求宗旨(1.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支持学习者高阶学习)描述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思维视角。下篇为分论,包含十大章,主要是在总论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探究了富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十大信息化教学模式: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WebQuest教学模式、基于网络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基于案例学习的教学模式、情境化教学模式、基于概念地图的教学模式、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和基于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该书的下篇——十大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介绍。看得出钟教授是个实用型的教授。他很细心地采取了理论框架——教学设计步骤原理——案例设计的模式,让读者对每一种信息化教学模式都有了概论——实施步骤——具体实施的详细的了解。而不只是停留在空洞的理论上,让读者发现原来信息化教学模式并不是什么要不可及的神秘事物,而是切实可以运用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该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探索。它根据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以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从教学模式创新的角度,主动回应了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教学提出的严峻挑战。全书立足信息时代的特点,将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精神、现代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融于一体,建构了信息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框架。

其实,这里每一个我觉得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一下,让自己的教学更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第五篇: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冲破学科传统本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系统进行学科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根本实现信息化教学。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教育进课堂为目的,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感受和消化,不断积累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最终形成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基于这个出发点,如何应对教育的信息化,如何在信息与网络环境下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关键词】

整合、信息化教学、多媒体、网络化教学

一. 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从诞生至今已经经历多次的飞跃,能够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影视、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这就意味着多媒体计算机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进行交流和对话,这不仅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基础上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等方式的历史变革,因此,多媒体计算机从客观上具备了充当多媒体教师的角色。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然而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和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却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集到网络系统中,这不仅延伸了个体大脑的思维活动,而且也创造了一个外化的、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大脑,每个社会成员只要能同它“联网”,就能迅速扩充自身的知识和智慧,相反,不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人将变得孤陋寡闻。

因此,要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强化学校基础硬件设施建设,教学资源的建设,做好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网络化的资源建设如下图所示:

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如图所示:

二. 信息化教学资源对教学的作用;

建立信息资源中心,搜集有用的教育资源,整理和加工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信息化教学、网络化教学,改变以教师传递、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出高水平、个性化、高效率的崭新学习与教学模式。

在各种形式的阅读理解中获取资料和信息,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而学生通过选择信息技术工具来帮助他们及时的分析信息、综合信息并熟练的表达信息,从而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对于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信息化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一种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接受反馈,不断修正他们的理解、记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目的。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演示能够把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变为可视的、形象的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从而做到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呈现,逐步对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尝试与转变,即努力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三. 信息化教学中教与学的基本特点;

1. 教与学中角色的转变;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使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而传递信息的媒体从原来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师则从繁重的教学活动中解脱出来,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为学生准备知识,辅导学习,真正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 学习环境的改变;

多媒体教学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相

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从而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网络环境对于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促进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信息化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在教学设计中,采取“拿来主义”,围绕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将各种教学资源优化组合,用不同的信息资源传达教学信息,使之有机地配合达到教学要求,但要注意媒体的选取和使用方式要恰当合理,务必遵循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使用合适的内容的原则。

2. 信息化教学要以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为突破口;

让信息技术全面走进课堂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让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使教师和学生尽快从“低效率、高负荷”的沉重压力下挣脱出来,从容面对现代化教育的挑战,使广大教师成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有为之师,使每一名同学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信息化教学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更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现创新教育开辟了崭新的空间,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教学信息化只是教学手段、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它的成败关键取决于使用它的人——教师,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所以,要想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巨大威力,就必须狠抓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实现教育思想的信息化、现代化。

【参考资料】

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桑新民《从印刷时代走向信息时代》

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蒋鸣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方向》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研究所刘晓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化教学设计

    最近,在网上找了一些有关“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知识,依个人的理解对其整理了一下,现传给大家供参考,有问题之处多谅解并欢迎指正。石强 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芝角中心小学 苏淑芳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正确读写3个生字。 2、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美丽而又渺小”、“资源有限”、“容......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教材分析 这篇教材所在的本组教材是围绕“壮丽的祖国河山”这个专题编写的,从导语到课文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1 【教学目的】1、正确读写3个生字。2.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美丽而又渺小”、“资源有限”、“容易破碎”的特点,体会地球对人类......

    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精品】

    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 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 孙浩 Email:zjgsunhao@126.com 摘要: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强调以学为中心,通过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促进学习者综......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1.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也称为传统式教学,是出现在我们日常绝大多数课堂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为教学......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导语:以下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借鉴浏览!教学设计教学主题文言文教学一、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