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版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最终版)
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
教学目的:通过欣赏“凝固的音乐--建筑”,了解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了解美术的门类有很多,建筑是其中的一个。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重点难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能够把自己喜欢的建筑描绘出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美术各门类图片,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世界中的氛围,引起学生兴趣,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多门类的初步认识。其中我们展示的中国古代建筑图,大家肯定不陌生。同学们说是什么建筑?对,是我们的天安门城楼。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出示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二、讲述新课
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 欣赏课本中故宫的门、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回答问题。
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
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
3、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兽么?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呢? 我们了解了关于古代建筑的一些知识及造型,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外国建筑有什么特点?欣赏凡尔赛宫殿内景及科隆大教堂、泰姬陵等古建筑。
回答问题,1、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教堂是西方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不同地区、不同宗教的建筑展现着不同的风格。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的建筑分析。
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欣赏现代建筑图片了解。
三、学生作业
你家乡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建筑是那座?把它画下来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第2课 图形的魔术组合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学习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本课主要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教学目标:
1、欣赏夏加尔的作品感受他带给我们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2、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改变思维方式,利用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教学重点: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想。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若干图片、彩色笔、记号笔。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作欣赏
1、《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揭题:图形的魔术组合板书
二、新授
1、出示图形
2、小组合作讨论: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3、图形的组合方法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4、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a)学生作品欣赏
5、练习
a)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主题。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b)注意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3、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
4、练习、辅导。
5、作品展览和评述
a)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b)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c)教师点评。d)修改、评优。
7、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3课 添画人像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本课学习人物半身像和头像的表现方法,根据提供的人想的一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利用线描、色彩的方法生动的表现人像的另一半。本课在创新思维方面的训练点是发散思维训练。【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能力目标:学习人物头像的画法,运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
3、情感目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赏和了解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学习利用头像的一半创造性地添画另一半。
【教学难点】发散和想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人物头像图片、绘画用具。学生:人物头像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引出课题——添画人像。根据作品简单分析添画人像的方法。引发兴趣,简单了解作业方法。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画人物头像的基本方法。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课件人物头像。(1)分析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2)五官有什么特征?
根据教学课件中提供的人物头像,分析头像的表现方法,分析人物五官特征。初步了解画人物头像的基本方法。2.播放教学课件。
人物头像切割图——展示添加过程。提出问题:
(1)你对片中哪些地方最感兴趣?(2)添加部分运用了哪些方法?
(3)添加部分有哪些地方体现了想象和夸张?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观看教学课件,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从而了解作业方法,学习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方法进行表现,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大胆进行表现。3.布置作业要求: 利用正面人物头像图片,剪成一半贴在作业纸上,可以采用与图片相同的方法或其他方法添画人像的另一半。组织学生交流: 你准备利用什么方法?怎样表现? 4.了解作业方法。
交流:如何利用图片的一半,添画人像另一半,交流准备采用的表现方法。明确作业要求,准备按要求完成作业。通过交流相互启发,进行构思。5.教师演示。利用实物投影演示:
(1)利用线描的方法添画人物头像的一半。
(2)展示并分析相同的一幅画,分别利用油画棒、水粉、黑白画等方法进行表现的艺术效果。
观看教师演示,学习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现。观察和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了解、掌握表现方法。
三、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书中的学生优秀作品。【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书本中优秀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在表现方法上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1.看书第18页和第19页。问题:(1)人物头像有什么特征?
(2)利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添加的?(3)添加部分有哪些是值得学习的?哪些地方是应注意改进的? 2.看书并分析:作品在方法上、形象上是怎样体现创新表现的。
四、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辅导。教师辅导要点:
(1)图片切割方法和粘贴位置。(2)工具的选用。(3)创新的表现。
(4)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进行不同程度的有针对性的辅导。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艺术实践。鼓励学生个性的发挥和表现。
五、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组织学生评价作品。(1)展示作品。
(2)根据作业要求进行评价。2.教师点评,课堂小结。
第4课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教学目标: 欣赏感受线描画的独特魅力
1、学习线描的表现形式: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2、完成一幅用线画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教学重点:感受线描画中线条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若干图片 第一课时
一、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2、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3、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4、揭题:线描画板书
二、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小组探究)(汇报)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8、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线条的粗细不用;线条的疏密排列不用;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黑白色块)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4)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可以和色彩画想比较)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
(5)小结:我们手中的画笔就像乐器,那黑白的色块、疏疏密密的线、错落有致的点,犹如跳动的音符演绎出优美的旋律。刚才我们所看到了线描作品,都是以生动丰富线条表现出变幻多姿的视觉世界。
三、练习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4、作画步骤:
(1)构思(2)起稿(3)线描(4)调整
5、练习
6、辅导
四、作品展评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二、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创作激情
3、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4、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三、继续创作绘画作品
第5课 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一节容量大的技法课。教材向学生展示了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儿童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它们都表现了生活中家庭成员间平凡而温馨的瞬间,由此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并有感而发进行创作。在教学过程中,又适当扩大了亲情的范围,由人到动物到拟人的植物,使表现得范围更加宽泛并引发孩子用一颗爱心去观察世界。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尽量借用信息技术直观、容量大的特点,以最为简便快捷的方式传达知识信息;用情境表演、动画人物引路,教师示范等多样活泼的方式使学生产生直观感受,迅速形成创作意识。着力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及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掌握粉印版画之以表现形式。应会:仔细观察、体会,表现亲亲密密的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
2、隐形内容与目标。
通过创作组合表现一家子亲密的场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粉印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场景。难点:
1、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亲密感。
2、粉印过程中颜料水分的怎样掌握。
三、学习用具: 吹塑纸、各色卡纸、水粉色、调色盘、笔洗、铅笔、夹子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设计意图:以轻松的谈话切入,引导学生体会家人之间的关心,并初步留意亲密时的动作和表情。]
1、谁来接你放学?知道感受爱并回报爱,老师要送你一张笑脸。(师贴笑脸)
2、没有人来接的小朋友很勇敢,老师也要送你一张笑脸。(有意把笑脸贴在一起)
3、猜两张笑脸是什么人,她们有什么关系?她们在干什么? 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亲亲密密一家子。
二、情感体验,感知体会。
[设计意图: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引路,调动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讲述回忆来增强学生对亲情的体验。]
1、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在我们身边,在电视和各种图片上,经常看到这样亲密的一家人。(课件)
2、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有哪些动作和表情能表达家人之间的亲密呢? 指生回答,师生共演。
3、今天,我们课堂上还来了一对亲密的父子,看他们是谁? 小头爸爸问问题。指生回答。学生回忆自己家里的亲密场景。学生感受动物之间的动人亲情。
三、探究技法。
[设计意图:以大头儿子教画这一形式引导学生更加深入探究粉印版画的技法,自主学习] 课件播放大头儿子配音,展示范作,了解材料和粉印版画的表现效果,来引导学生学画。
以“入学试题”这一方式让学生探索粉印版画的技法,并了解在制作时要注意的问题。
四、观察学习。
展示作画步骤,了解作画过程。
师示范作画过程,学生用语言讲述制作过程,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以大头儿子下挑战书和小头爸爸送奖章这一形式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展示书上作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构思。
五、学生实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创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粉印版画这一表现形式,并创作出有意义的画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出示作业要求及注意事项。学生创作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审美意识,总结粉印版画的制作特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创作技巧。] 展示学生作品,并作适当评价。
1、你在做版画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2、你的作品时怎样表现出亲密的场景的?;奖励“爱心宝贝”奖章;
七、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加强情感教育,通过课后作业教育孩子学会感受亲情,主动回报亲情。
师总结本课内容,并鼓励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行动向家人表达出对他们的爱。
第6课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教学重点: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教学准备: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教学过程:
一、分析色彩。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课后记: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第7课 箱板上的新发现
【教材简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运用使用纸箱板这种特殊的材料,再结合特殊的技法,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带给同学们一些启发,进而能有更多新的发现,做一个敢于实践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教学重点】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教学难点】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准备】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流程与设计】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学生讨论回忆: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搜集资料并反馈。
四、分析思考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足?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艺术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 的形象或肌理。
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六、评价展示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评议。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8课参观劵的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2.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关于券面的尺寸大小、构成的形式、内容等应该有所规定。有的必须严格,如券面总体尺寸——长宽各多少,其中存根留多少,副券占多少,或者只要求设计正券券面,其余略去。至于构图形式是横是竖,选取什么图饰内容和表现手法等,则可宽泛、灵活一些。再
则,对文字内容,也必须作出明确规定,如名称、票价等。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掌握有关基本常识,必须提出适当的要求进行制约,使他们的思维能自由地,但又有目的地运行。要多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去完成作业。教材分析:本课编排了数枚参观券供欣赏、借鉴。从中我们不难了解设计参观券的基本形式和内容。首要的是名称,如“故宫博物院”、“武陵源游览券”??以及与其相应的图饰,图饰往往占居券面的绝大部分面积;其次是票价和有关注明等。总体形式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券有正反两面,以正面为主,有的在反面印有导游图,或印有关要求乃至广告等。为了方便各种类型的参观者,有些券面还附加了英文或其他文字。
教具准备: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学具准备: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板书课题:设计参观券(二)传授新知。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并板书: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三)学生作业。了解)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参观券。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得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四)展示优秀作业,总结全课。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地点,名称,票价
第9课 神秘的礼盒
课时:两课时
课型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内容。教材内容以训练学生利用综合材料进行造型表现为目的,启发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可利用的制作材料,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礼盒的设计与制作。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能力目标:学会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体验巧妙利用废旧物的乐趣,感觉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的情趣,启发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了解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学会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教学难点:综合利用材料,创新设计制作礼品盒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优秀作品,课件 学生:不同形状的纸盒,卡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在节日、生日、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里,你有心爱的礼物要送给最亲近的人吗?你该怎样把它们包装得巧妙、实用又充满情趣呢? 揭示课题:(板书)神秘的礼盒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分小组观察礼盒:
(1)根据外观设计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在?(2)打开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3)你认为礼盒 设计的巧妙之处有哪些?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应该怎样修改? 2.播放课件:
观察欣赏生活中礼品盒的种类、用途,发现和了解设计与实用是怎样的关系。3.组织小组讨论:
(1)你的礼物准备送给谁?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喜好?你想用什么样的盒子来包装?
(2)收集来的包装盒哪些外观可以利用?哪些需要装饰美化?(3)装饰丝带有哪些不同的系法?
设计意图:启发思考,引导分析,自主探究,帮助学生突破如何综合利用材料,创新设计制作礼品盒的方法这一教学难点。4.组织学生看书
分析书中优秀作品,你认为哪些作品设计与制作体现了创新?
三、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收集生活中的盒子,选用适当的材料,为自己的小礼物设计制作一个精美的礼品盒。
2.辅导学生完成作业。3.辅导要点:
盒子形状的巧妙利用、盒子内部的创新设计,盒子外观的美观装饰。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完成制作。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教师巡视,加强个别辅导,及时表扬、展示设计美观、新颖的学生作品,以互相学习、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
三、作品展览和评述。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作品哪个最吸引你呢? 2.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3.教师点评。
4.评选设计之星:最佳制作奖、创新设计奖
设计意图:开展互动式参观、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评价能力。
四、小结拓展:
回去为家里的长辈制作神秘的礼盒,送给他们一个惊喜。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关爱家人,孝敬父母和长辈的优良品德。教学反思:本课以训练学生利用综合材料进行造型表现为目的。开始学生的概念比较模糊,觉得书上的范作较好,就想依葫芦画瓢。我在教学指导中,没有过多地考虑让学生用发散的思维方式去“临摹”范作,做到举一反三,如果注重引导学生围绕范作,从色彩、用料、制作方法上下功夫,学生的作品就不会出现枯燥、单一的现象。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想,真正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提高设计兴趣,创出佳作并非易事。只有让学生学会从范作中去发掘创作灵感与激情,大胆放手地去做,学生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佳作。
第10课故事中的人
课型:工艺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塑出一个故事中的人。
2、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练习)
3、努力表现出人的美。(接受)重、难点:是用泥土塑出自己熟悉的人的姿势。
教学准备: 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学生:课本、彩泥及泥塑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讲故事
1、观察投影中的人物。
2、出示教师的泥塑作品。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
二、教学新课,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黑板上演示。
2、小结: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
2、教师示范。
三、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讲评。
作业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较生动、结构稳定。
B类作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生动、结构稳定。
第十一课 镜头里的花
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对现代生活状况已经有一定的主动意识了,尤其是相机或手机的使用更是很普遍,有兴趣的孩子对于拍照已经很是熟稔了,所以这节课要求教师必须精讲、精炼,知识要准确到位才行。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代表性花卉,名字和寓意。初步了解摄影的入门知识。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拍下构图均衡、角度优美的花卉。
3.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互相合作;培养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生态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相机的构造及功能,学习拍摄的技巧。教学难点:拍摄一组姿态优美、构图均衡的花卉作品。教学准备:图片实例 数码相机 像素高的手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将书中和自己的作品在大屏上展示,激发学生热情。
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展示花卉图片,学生谈感受)板书课题:镜头里的花。
二、新授
1、认识家乡的花卉,了解相关知识。
2、那这些精美的图片是怎么拍的呢?
展示教材左下的两幅图片,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幅主次混乱,取景没有重点。第二幅构图均衡,抛弃不必要的细节,可以突出你要拍摄的重点景物。
(设计意图:学生欣赏、分析,感受奇妙的意境,引起他们的兴趣。)
4、讲解景深的作用:突出主题,弱化背景。景深法则:当被摄物体比较深的时候,应该对焦点选择在景深的前1/3处,因为这样,对焦点后的景深是之前的2倍。各种光圈和焦段组合都可以使用这个法则。记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离被摄物体越远,景深就越大。
曝光规律:
一、按照主体的亮度曝光,背景亮,突出主体;
二、按照背景的亮度曝光,背景暗,突出主体。
三、艺术实践
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取景,拍摄一组有艺术韵味的花卉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有条件的可以把照片冲洗出来,举办一次摄影展)把学生拍摄的照片输出到展屏上,共同欣赏。提出建议或意见,师生交流讨论。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
今天我们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花卉美好的时刻,这美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所以我们要珍惜她们,保护好我们现有的资源。课外同学们还可以拍摄一些破坏自然平衡的现象,我们举办一次环保摄影展。
第12课 神州风采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2.能与同伴相互交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胜、故迹、物产以及艺术和民俗等。3.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
教学重点: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
教学难点: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文化遗产或自然遗产用绘画的方法表现一幅画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遗产的含义
1、文化遗产是历史和艺术价值都非常出色的建筑遗址以及雕塑、绘画等遗产。
2、自然遗产是自然景观和陆地及海洋的生物和植物,或者是包括地貌等在内的森林和山峰等的遗产。
3、复合遗产是具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方面条件的遗产。
二、引出课题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独具中国特色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一看到一说到这些,都能让人想到中国。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出示课题,板书)
三、了解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
1、采用中国地图、画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课本中心内容:通过欣赏来了解祖国的锦绣山川——万里长城、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颐和园等,并且体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所形成的不同的风格。
2、展示长城等有建筑图片。它们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奇迹。(1)、小组交流讨论。
师:除了这些,我们还有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民俗艺术、秀丽的河山以及雄伟的建筑,人们一看到它们,就想到中国。让我们小组讨论一下,比比谁知道的多。(出示)(小组交流)(2).汇报交流。(指名答)3.归纳总结。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也上网找了一些图片,你们看,这是我们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兵马俑(出示图片),它是秦始皇的陵墓,在西安。你们看这是青铜器,它是我国古代器皿(出示图片)。还有我国的艺术国粹-京剧(出示图片)。我国的艺术瑰宝-书法(出示图片)。
再给大家介绍一些我们祖国精美的民间艺术:有剪纸(图片)、草编(图片)、风筝(图片)。
最后看看我们祖国雄伟的建筑:北京天安门(图片)、故宫(图片)、上海东方明珠(图片)、金贸大厦(图片)。
四、了解中国特色的自然遗产来看看祖国秀丽的河山:书本提供图片 及事先准备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我国最大的贵州黄果树瀑布等图片。(略)
五、激发感情,祝福祖国(1)我们的祖国取得过许多辉煌的成就,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小组交流)(2)作为神州大地上的一分子,你想从哪里去表现祖国的神圣和美丽呢?
六、学生作业
七、作品展评
第13课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能够用自己的美术语言描述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并提出保护意见。
2、过程与方法
查阅和搜集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从美术欣赏的角度感受和了解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运用绘画、摄影和短文等多种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和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的自觉性和兴趣,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明和历史的了解与尊重,积极参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教学重点
了解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内容和形式,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难点
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好认识。教学准备 课件 资料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影像照片。
提问:有同学认识这位农村老奶奶吗?
她出现在课堂上,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联系吗?请你们在教材31页上找到答案。
2、学生自主探究
3、认识大师
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剪纸作品(1)早起作品(1980—19890),简洁明朗,色彩绚丽(2)晚年作品(1989—2000),纯朴华丽,富有装饰美感 4,揭示课题
(1)什么事非物资文化遗产?
(2)对于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你们都了解哪些?(3)学生看教材33页的小知识(4)教师小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我国2006年第一届“文化遗产日”的主题。
(5)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分析范例
教师以“惠山泥人”为例,引导学生欣赏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艺术作品。
1、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生产和销售都在无锡惠山附近,故无锡泥人又称“惠山泥人”
2、惠山泥人的发展:始于南北朝时期,明代发展到鼎盛时期
3、惠山泥人分“粗货”与“细货”两类。
三、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江苏的惠山泥人《闹天宫》、北京故宫漱芳斋戏台、昆曲《牡丹亭》、漳州木偶《青大花》、皮影《曹操发兵》等图片。
2、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潜在的联系。
3、雅俗共赏的戏曲:京剧。你了解哪些京剧艺术的知识? 木偶的制作与表演 皮影艺术的特色
4、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和特色
四、调查家乡
你知道家乡有哪些非物资文化遗产吗? 还有哪些项目适合申报非物资文化遗产?
你对保护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有哪些建议?
五、艺术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围绕保护或申请非物资文化遗产为主题,有绘画、摄影和短文的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
六、展示评价
请各小组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的给予评价和建议
七、课堂延伸
继续探究我们身边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内容。
第14课 家乡的小吃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绘制方法 应会:尝试采用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隐性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难点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大观园美食城吗?想不想去一饱口福?(学生齐答)
2、(出示图片)快看!上面这位同学吃得津津有味!你们知道他吃的是什么吗?(学生带着好奇心猜想)——臭豆腐。
3、简介臭豆腐
炎热的夏天,湖南长沙市的大街小巷,都在吃既便宜又好吃的臭豆腐,虽然闻起来很臭,但吃起来却很爽口。
4、长沙的人们就把臭豆腐当做最有名的小吃,那我们的家乡——山东又有哪些特色小吃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睹山东的特色小吃吧!(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风味小吃。(1)日常生活中的风味小吃无处不在,请你说一说你见过的特色小吃。
(2)同学们说了那么多风味小吃,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吃图片让大家欣赏一下。
2、小组互相交流、介绍
老师知道同学们也搜集了许多家乡小吃,请大家分别从食品的名称、历史、颜色、味道、制作工艺等方面介绍。(3)提出质疑
这些风味独特的特色家乡名吃为我们家乡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要用彩泥、彩纸等,把他们制作成模型,并配上说明让那些外国朋友也来一品其风味,使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你们组准备用什么形式来介绍和推广呢?(4)教师展示
为临沂特色早点—糁设计一个商标或广告,边做便说明一些简单的常识(如产品名称、产品特点、保质期、生产日期、地址、电话号码。)
在制作过程中你会遇到哪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大家的帮忙? 引导学生提出困难和问题,老师讲解示范,有些可提示学生看书解决。(5)课本上的图片给了你那些启发?
(6)家乡的这些小吃很有名,俗话说得好“好喝的酒还得勤吆喝”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外地朋友知道并来尝一尝呢?
三、自主探究、探索尝试
今天让你们大显身手,咱们举行一个“校园美食大比拼”
(1)以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份家乡的小吃。
(2)推广你的小吃
如:一张美食推广卡,设计一句独特的广告标语。
四、评价、展示
(1)举行美食展销会,让学生把做好的小吃放在展示台上,自己介绍并推广。(2)设计有新意的小组介绍设计思路。
五、拓展
课件展示祖国各地的特色小吃。
祖国各地的特色小吃品类繁多、外观精美、风味独特,希望同学们能将它们向更多的朋友或国际友人介绍、推广,使我们的小吃文化发扬光大,风靡海外!学生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自主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激情回答,并心中生疑。学生质疑:
(1)臭豆腐真的那么好吃?它是怎么做的呢
第15课家乡的艺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中有“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的记载。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也写道:“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碗、泥人等。”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
3、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
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4、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浙江凤翔的马陕西 陈家祠砖雕(清)广东泥咕咕河南 面花山西剪纸陕西 刺绣贵州
六、学生作业
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七、展示评价
第16课 发现老房子的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
2、利用盘条成型是、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
3、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表现老房子。
教学难点: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与掌握。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资料、陶泥、课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汇总资料,引导学生交流。
三、讲授新课
1、小组研究
引导学生分析:在众多的老房子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该如何表现?
2、尝试表现:组织学生分组尝试技法,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反馈与交流:
谁的想法别具新意?
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4、欣赏:欣赏书中图片及相关资料。
5、示范
教师做示范:做底——文体——细节
堆砌、手捏、盘条、泥板等方法,可以用刻、压、粘,添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四、艺术实践:
制作一处富有生活情趣的老房子。
学生创作
教师巡回辅导,找出细节有新意的作品随时进行展评。
五、评价展示
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引导学生谈谈创作过程中发现的小窍门和新方法,并进行技法交流。教后反思
通过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的了解、直观欣赏图片等,加强学生对老房子的观察、分析环节的训练。要注意学生创作时所表现出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第17课 家乡的老房子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2)从主要部分入手。(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4)明暗对比强烈。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D、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1)线条结合法。(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E、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第18课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与目标 应知:
1、(1)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概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过去与现在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2)知道自己家乡的标志性景观,并能作简单介绍。应会:(1)能用手绘小报、文字、绘画等形式综合表现家乡的变化。(2)能够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进行采访、调查活动。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搜集资料,走访调查家乡的历史与发展。2.通过一至两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这一主题。难点: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1.引入。
(1)播放课件:从猿人到现代人的人类发展历史图片,引入“发展”的概念。发展:实现现代化的过程。(2)提问:谁能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说一说家乡这几年哪些方面有了发展变化?(3)小结:
我们亲眼见到的变化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历经几百年的历史变迁,我们的家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观看并思考。
学生回答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变化,无论大小均可以说。2.授新课。
(1)家乡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今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了解。请各小组同学把本组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并按照各组问题卡上的内容进行讨论。(2)“我把家乡的发展说一说”(小展示会)。①家乡的胡同与现代街道的变化。②城市与农村现代建筑 问题卡(课件):
③交通工具的变迁 问题卡(课件): A.早期的交通工具 B.现代的交通工具 C.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 D.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3)家乡的这些变化使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
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与本组题目相关的文字、图片、物品等资料进行交流,并按照本组问题卡上的内容加以讨论和整理。各组的学生代表发言。认真倾听各组的发言。其他组学生可进行补充。
3.把本组的题目用所学过的小报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
分工合作,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文字抄写、文字排版、图片绘制等各项工作。4.小结: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家乡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新城。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让我们去了解它更多的历史和发展吧,你会更加热爱它。
5.作业用班级或校级展览的形式表现出来。课后反思:
本课是“家乡”系列最后一节课,它既是对前三节课的总结,也是对前三节课的升华。前三节课从家乡的老房子、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艺术三个点出发,对同学们家乡的历史、传统进行了探究和总结,而本课则把视点放在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上,寻找家乡发展变化的足迹。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是一节“综合探索”课,其综合性是多方面的。从本课的题材上讲,它综合的是一个地区的历史事件、文物、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从表现方法上看,它又可以用手绘小报、绘画、文字、摄影、板报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学习成果;从学习方法上看,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因此,本课给予了教师很大的创意空间去设计、完成家乡历史和发展的学习活动,当然这对美术教师也将是个挑战。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总结
叶华花
在美术教育教学方面,我的功底不是那么好,但我会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有的放矢地进行美术教育,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我对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质工作,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的安排,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机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三,自身素质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立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美术实践方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课型的美术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更好的提高,在美术教学中能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五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叶华花
本学期由于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我承当了五年级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
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担任二年级一班的美术课。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了他
们的兴趣。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本学期,确立的学习重点是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等。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听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
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比较大型的文艺表演活动,“英语周活动”,大型“英语剧”表演,“小学部师生手工制作发明展览”等等;同时还有许多的宣传海报、展览橱窗、各科的课件制作等任务。其中不仅涉及到很多的美术宣传工作,有的更是需要我们全程积极参与创作作品。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想法和问
题记录下来,进行
2、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本来想在美术选修课开设“儿童水墨画”兴趣小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实现,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美术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美术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
其他的有些工作也有待于精益求精,以后工作应更加兢兢业业。
五年级上册思品教学总结
叶华花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充实教学内容;
5、拓展教学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主要经验:
一、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
二、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三、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存在问题及原因:由于是新教学,所以在教学中也没什么经验可参考。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断改进,以后一定会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改进措施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的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以后,我会注意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充实教学内容;
5、拓展教学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主要经验:
一、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
二、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
道德知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三、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存在问题及原因:由于是新教学,所以在教学中也没什么经验可参考。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断改进,以后一定会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改进措施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的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以后,我会注意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的。
六年级美术考核方案
叶华花
考试内容:六年级的孩子学习内容比较繁重所以考试内容定得简单些。本学期所学得内容你最拿手的为考试内容。考核标准:
1.所画的物体简洁,结构标准,富有想像力者为优。2.所画的物体简洁,结构标准。为良 3.所画的事物能够表现出来为及。4.以上一项都不能完成者为待及格。
五年级美术考核方案
叶华花
考试内容:由于本学期主要学习了静物写生。所以五年及的内容为静物写生。考核标准:
第三篇:新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新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
教学目的:通过欣赏“凝固的音乐--建筑”,了解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了解美术的门类有很多,建筑是其中的一个。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重点难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能够把自己喜欢的建筑描绘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美术各门类图片,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世界中的氛围,引起学生兴趣,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多门类的初步认识。其中我们展示的中国古代建筑图,大家肯定不陌生。同学们说是什么建筑?对,是我们的天安门城楼。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出示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二、讲述新课
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
欣赏课本中故宫的门、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回答问题。
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
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
3、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兽么?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呢?
我们了解了关于古代建筑的一些知识及造型,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外国建筑有什么特点?欣赏凡尔赛宫殿内景及科隆大教堂、泰姬陵等古建筑。
回答问题,1、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教堂是西方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不同地区、不同宗教的建筑展现着不同的风格。
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的建筑分析。
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欣赏现代建筑图片了解。
三、学生作业
你家乡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建筑是那座?把它画下来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第2课
图形的魔术组合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学习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本课主要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
教学目标:
1、欣赏夏加尔的作品感受他带给我们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2、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改变思维方式,利用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教学重点: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想。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若干图片、彩色笔、记号笔。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作欣赏
1、《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揭题:图形的魔术组合板书
二、新授
1、出示图形
2、小组合作讨论: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3、图形的组合方法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4、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a)学生作品欣赏
5、练习
a)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主题。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b)注意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3、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
4、练习、辅导。5、作品展览和评述
a)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b)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c)教师点评。d)修改、评优。
7、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3课
添画人像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本课学习人物半身像和头像的表现方法,根据提供的人想的一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利用线描、色彩的方法生动的表现人像的另一半。本课在创新思维方面的训练点是发散思维训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能力目标:学习人物头像的画法,运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
3、情感目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赏和了解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学习利用头像的一半创造性地添画另一半。
【教学难点】发散和想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人物头像图片、绘画用具。学生:人物头像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引出课题——添画人像。
根据作品简单分析添画人像的方法。
引发兴趣,简单了解作业方法。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画人物头像的基本方法。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课件人物头像。
(1)分析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
(2)五官有什么特征?
根据教学课件中提供的人物头像,分析头像的表现方法,分析人物五官特征。
初步了解画人物头像的基本方法。
2.播放教学课件。
人物头像切割图——展示添加过程。
提出问题:
(1)你对片中哪些地方最感兴趣?
(2)添加部分运用了哪些方法?
(3)添加部分有哪些地方体现了想象和夸张?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观看教学课件,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从而了解作业方法,学习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方法进行表现,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大胆进行表现。
3.布置作业要求:
利用正面人物头像图片,剪成一半贴在作业纸上,可以采用与图片相同的方法或其他方法添画人像的另一半。
组织学生交流:
你准备利用什么方法?怎样表现?
4.了解作业方法。
交流:如何利用图片的一半,添画人像另一半,交流准备采用的表现方法。明确作业要求,准备按要求完成作业。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进行构思。
5.教师演示。利用实物投影演示:
(1)利用线描的方法添画人物头像的一半。
(2)展示并分析相同的一幅画,分别利用油画棒、水粉、黑白画等方法进行表现的艺术效果。
观看教师演示,学习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现。观察和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了解、掌握表现方法。
三、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书中的学生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书本中优秀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在表现方法上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1.看书第18页和第19页。问题:
(1)人物头像有什么特征?
(2)利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添加的?
(3)添加部分有哪些是值得学习的?哪些地方是应注意改进的?
2.看书并分析:作品在方法上、形象上是怎样体现创新表现的。
四、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教师辅导要点:
(1)图片切割方法和粘贴位置。
(2)工具的选用。
(3)创新的表现。
(4)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进行不同程度的有针对性的辅导。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艺术实践。鼓励学生个性的发挥和表现。
五、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组织学生评价作品。
(1)展示作品。
(2)根据作业要求进行评价。
2.教师点评,课堂小结。
第4课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教学目标:
欣赏感受线描画的独特魅力
1、学习线描的表现形式: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2、完成一幅用线画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教学重点:感受线描画中线条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若干图片
第一课时
一、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2、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3、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4、揭题:线描画板书
二、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小组探究)(汇报)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8、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线条的粗细不用;线条的疏密排列不用;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黑白色块)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4)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可以和色彩画想比较)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
(5)小结:我们手中的画笔就像乐器,那黑白的色块、疏疏密密的线、错落有致的点,犹如跳动的音符演绎出优美的旋律。刚才我们所看到了线描作品,都是以生动丰富线条表现出变幻多姿的视觉世界。
三、练习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4、作画步骤:
(1)构思(2)起稿(3)线描(4)调整
5、练习6、辅导
四、作品展评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二、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创作激情
3、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4、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三、继续创作绘画作品
第5课
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一节容量大的技法课。教材向学生展示了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儿童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它们都表现了生活中家庭成员间平凡而温馨的瞬间,由此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并有感而发进行创作。在教学过程中,又适当扩大了亲情的范围,由人到动物到拟人的植物,使表现得范围更加宽泛并引发孩子用一颗爱心去观察世界。
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尽量借用信息技术直观、容量大的特点,以最为简便快捷的方式传达知识信息;用情境表演、动画人物引路,教师示范等多样活泼的方式使学生产生直观感受,迅速形成创作意识。着力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及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掌握粉印版画之以表现形式。
应会:仔细观察、体会,表现亲亲密密的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
2、隐形内容与目标。
通过创作组合表现一家子亲密的场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粉印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场景。
难点:
1、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亲密感。2、粉印过程中颜料水分的怎样掌握。
三、学习用具:
吹塑纸、各色卡纸、水粉色、调色盘、笔洗、铅笔、夹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设计意图:以轻松的谈话切入,引导学生体会家人之间的关心,并初步留意亲密时的动作和表情。]
1、谁来接你放学?知道感受爱并回报爱,老师要送你一张笑脸。(师贴笑脸)
2、没有人来接的小朋友很勇敢,老师也要送你一张笑脸。(有意把笑脸贴在一起)
3、猜两张笑脸是什么人,她们有什么关系?她们在干什么?
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亲亲密密一家子。
二、情感体验,感知体会。
[设计意图: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引路,调动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讲述回忆来增强学生对亲情的体验。]
1、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在我们身边,在电视和各种图片上,经常看到这样亲密的一家人。(课件)
2、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有哪些动作和表情能表达家人之间的亲密呢?
指生回答,师生共演。
3、今天,我们课堂上还来了一对亲密的父子,看他们是谁?
小头爸爸问问题。指生回答。
学生回忆自己家里的亲密场景。
学生感受动物之间的动人亲情。
三、探究技法。
[设计意图:以大头儿子教画这一形式引导学生更加深入探究粉印版画的技法,自主学习]
课件播放大头儿子配音,展示范作,了解材料和粉印版画的表现效果,来引导学生学画。
以“入学试题”这一方式让学生探索粉印版画的技法,并了解在制作时要注意的问题。
四、观察学习。
展示作画步骤,了解作画过程。
师示范作画过程,学生用语言讲述制作过程,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以大头儿子下挑战书和小头爸爸送奖章这一形式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展示书上作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构思。
五、学生实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创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粉印版画这一表现形式,并创作出有意义的画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出示作业要求及注意事项。
学生创作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审美意识,总结粉印版画的制作特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创作技巧。]
展示学生作品,并作适当评价。
1、你在做版画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2、你的作品时怎样表现出亲密的场景的?;奖励“爱心宝贝”奖章;
七、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加强情感教育,通过课后作业教育孩子学会感受亲情,主动回报亲情。
师总结本课内容,并鼓励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行动向家人表达出对他们的爱。
第6课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教学目标:1、认知: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课后记: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第7课
箱板上的新发现
【教材简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运用使用纸箱板这种特殊的材料,再结合特殊的技法,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带给同学们一些启发,进而能有更多新的发现,做一个敢于实践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教学难点】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准备】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流程与设计】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学生讨论回忆: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
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搜集资料并反馈。四、分析思考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足?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艺术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或肌理。
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
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六、评价展示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第8课参观劵的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2.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关于券面的尺寸大小、构成的形式、内容等应该有所规定。有的必须严格,如券面总体尺寸——长宽各多少,其中存根留多少,副券占多少,或者只要求设计正券券面,其余略去。至于构图形式是横是竖,选取什么图饰内容和表现手法等,则可宽泛、灵活一些。再
则,对文字内容,也必须作出明确规定,如名称、票价等。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掌握有关基本常识,必须提出适当的要求进行制约,使他们的思维能自由地,但又有目的地运行。要多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去完成作业。
教材分析:本课编排了数枚参观券供欣赏、借鉴。从中我们不难了解设计参观券的基本形式和内容。首要的是名称,如“故宫博物院”、“武陵源游览券”??以及与其相应的图饰,图饰往往占居券面的绝大部分面积;其次是票价和有关注明等。总体形式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券有正反两面,以正面为主,有的在反面印有导游图,或印有关要求乃至广告等。为了方便各种类型的参观者,有些券面还附加了英文或其他文字。
教具准备: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学具准备: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设计参观券
(二)传授新知。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并板书: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
(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三)学生作业。
了解)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得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四)展示优秀作业,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地点,名称,票价
第9课
神秘的礼盒
课时:两课时
课型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内容。教材内容以训练学生利用综合材料进行造型表现为目的,启发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可利用的制作材料,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礼盒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
能力目标:学会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体验巧妙利用废旧物的乐趣,感觉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的情趣,启发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了解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学会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
教学难点:综合利用材料,创新设计制作礼品盒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优秀作品,课件
学生:不同形状的纸盒,卡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在节日、生日、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里,你有心爱的礼物要送给最亲近的人吗?你该怎样把它们包装得巧妙、实用又充满情趣呢?
揭示课题:(板书)神秘的礼盒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
分小组观察礼盒:
(1)
根据外观设计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在?
(2)打开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3)你认为礼盒
设计的巧妙之处有哪些?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应该怎样修改?
2.播放课件:
观察欣赏生活中礼品盒的种类、用途,发现和了解设计与实用是怎样的关系。
3.组织小组讨论:
(1)你的礼物准备送给谁?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喜好?你想用什么样的盒子来包装?
(2)收集来的包装盒哪些外观可以利用?哪些需要装饰美化?
(3)装饰丝带有哪些不同的系法?
设计意图:启发思考,引导分析,自主探究,帮助学生突破如何综合利用材料,创新设计制作礼品盒的方法这一教学难点。
4.组织学生看书
分析书中优秀作品,你认为哪些作品设计与制作体现了创新?
三、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收集生活中的盒子,选用适当的材料,为自己的小礼物设计制作一个精美的礼品盒。
2.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3.辅导要点:
盒子形状的巧妙利用、盒子内部的创新设计,盒子外观的美观装饰。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完成制作。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教师巡视,加强个别辅导,及时表扬、展示设计美观、新颖的学生作品,以互相学习、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
三、作品展览和评述。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作品哪个最吸引你呢?
2.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3.教师点评。
4.评选设计之星:最佳制作奖、创新设计奖
设计意图:开展互动式参观、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评价能力。
四、小结拓展:
回去为家里的长辈制作神秘的礼盒,送给他们一个惊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关爱家人,孝敬父母和长辈的优良品德。
教学反思:本课以训练学生利用综合材料进行造型表现为目的。开始学生的概念比较模糊,觉得书上的范作较好,就想依葫芦画瓢。我在教学指导中,没有过多地考虑让学生用发散的思维方式去“临摹”范作,做到举一反三,如果注重引导学生围绕范作,从色彩、用料、制作方法上下功夫,学生的作品就不会出现枯燥、单一的现象。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想,真正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提高设计兴趣,创出佳作并非易事。只有让学生学会从范作中去发掘创作灵感与激情,大胆放手地去做,学生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佳作。
第10课故事中的人
课型工艺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塑出一个故事中的人。(2、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练习)
3、努力表现出人的美。(接受)
重、难点重点是用泥土塑出自己熟悉的人的姿势。
教学准备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学生:课本、彩泥及
泥塑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讲故事1、观察投影中的人物。
2、出示教师的泥塑作品。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
二、教学新课,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黑板上演示。
2、小结: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
2、教师示范。
三、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讲评。
作业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较生动、结构稳定。
B类作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生动、结构稳定。
第十一课
镜头里的花
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对现代生活状况已经有一定的主动意识了,尤其是相机或手机的使用更是很普遍,有兴趣的孩子对于拍照已经很是熟稔了,所以这节课要求教师必须精讲、精炼,知识要准确到位才行。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代表性花卉,名字和寓意。初步了解摄影的入门知识。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拍下构图均衡、角度优美的花卉。
3.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互相合作;培养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生态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相机的构造及功能,学习拍摄的技巧。
教学难点:拍摄一组姿态优美、构图均衡的花卉作品。
教学准备:图片实例
数码相机
像素高的手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将书中和自己的作品在大屏上展示,激发学生热情。
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展示花卉图片,学生谈感受)
板书课题:镜头里的花。
二、新授
1、认识家乡的花卉,了解相关知识。
2、那这些精美的图片是怎么拍的呢?
展示教材左下的两幅图片,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幅主次混乱,取景没有重点。第二幅构图均衡,抛弃不必要的细节,可以突出你要拍摄的重点景物。
(设计意图:学生欣赏、分析,感受奇妙的意境,引起他们的兴趣。)
4、讲解景深的作用:突出主题,弱化背景。
景深法则:当被摄物体比较深的时候,应该对焦点选择在景深的前1/3处,因为这样,对焦点后的景深是之前的2倍。各种光圈和焦段组合都可以使用这个法则。记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离被摄物体越远,景深就越大。
曝光规律:一、按照主体的亮度曝光,背景亮,突出主体;二、按照背景的亮度曝光,背景暗,突出主体。
三、艺术实践
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取景,拍摄一组有艺术韵味的花卉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有条件的可以把照片冲洗出来,举办一次摄影展)
把学生拍摄的照片输出到展屏上,共同欣赏。提出建议或意见,师生交流讨论。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
今天我们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花卉美好的时刻,这美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所以我们要珍惜她们,保护好我们现有的资源。课外同学们还可以拍摄一些破坏自然平衡的现象,我们举办一次环保摄影展。
第12课
神州风采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2.能与同伴相互交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胜、故迹、物产以及艺术和民俗等。
3.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
教学重点: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
教学难点: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文化遗产或自然遗产用绘画的方法表现一幅画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遗产的含义
1、文化遗产是历史和艺术价值都非常出色的建筑遗址以及雕塑、绘画等遗产。
2、自然遗产是自然景观和陆地及海洋的生物和植物,或者是包括地貌等在内的森林和山峰等的遗产。
3、复合遗产是具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方面条件的遗产。
二、引出课题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独具中国特色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一看到一说到这些,都能让人想到中国。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出示课题,板书)
三、了解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
1、采用中国地图、画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课本中心内容:通过欣赏来了解祖国的锦绣山川——万里长城、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颐和园等,并且体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所形成的不同的风格。
2、展示长城等有建筑图片。
它们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奇迹。
1、小组交流讨论。
师:除了这些,我们还有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民俗艺术、秀丽的河山以及雄伟的建筑,人们一看到它们,就想到中国。让我们小组讨论一下,比比谁知道的多。(出示)(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指名答)
3.归纳总结。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也上网找了一些图片,你们看,这是我们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兵马俑(出示图片),它是秦始皇的陵墓,在西安。你们看这是青铜器,它是我国古代器皿(出示图片)。还有我国的艺术国粹-京剧(出示图片)。我国的艺术瑰宝-书法(出示图片)。
再给大家介绍一些我们祖国精美的民间艺术:有剪纸(图片)、草编(图片)、风筝(图片)。
最后看看我们祖国雄伟的建筑:北京天安门(图片)、故宫(图片)、上海东方明珠(图片)、金贸大厦(图片)。
四、了解中国特色的自然遗产
来看看祖国秀丽的河山:书本提供图片
及事先准备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我国最大的贵州黄果树瀑布等图片。(略)
五、激发感情,祝福祖国
(1)我们的祖国取得过许多辉煌的成就,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小组交流)
(2)作为神州大地上的一分子,你想从哪里去表现祖国的神圣和美丽呢?
六、学生作业
七、作品展评
第13课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能够用自己的美术语言描述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并提出保护意见。
2、过程与方法
查阅和搜集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从美术欣赏的角度感受和了解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运用绘画、摄影和短文等多种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和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的自觉性和兴趣,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明和历史的了解与尊重,积极参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内容和形式,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好认识。
教学准备
课件
资料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影像照片。
提问:有同学认识这位农村老奶奶吗?
她出现在课堂上,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联系吗?请你们在教材31页上找到答案。
2、学生自主探究
3、认识大师
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剪纸作品
(1)早起作品(1980—19890),简洁明朗,色彩绚丽
(2)晚年作品(1989—2000),纯朴华丽,富有装饰美感
4,揭示课题
(1)什么事非物资文化遗产?
(2)对于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你们都了解哪些?
(3)学生看教材33页的小知识
(4)教师小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我国2006年第一届“文化遗产日”的主题。
(5)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分析范例
教师以“惠山泥人”为例,引导学生欣赏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艺术作品。
1、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生产和销售都在无锡惠山附近,故无锡泥人又称“惠山泥人”
2、惠山泥人的发展:始于南北朝时期,明代发展到鼎盛时期
3、惠山泥人分“粗货”与“细货”两类。
三、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江苏的惠山泥人《闹天宫》、北京故宫漱芳斋戏台、昆曲《牡丹亭》、漳州木偶《青大花》、皮影《曹操发兵》等图片。
2、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潜在的联系。
3、雅俗共赏的戏曲:京剧。你了解哪些京剧艺术的知识?
木偶的制作与表演
皮影艺术的特色
4、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和特色
四、调查家乡
你知道家乡有哪些非物资文化遗产吗?
还有哪些项目适合申报非物资文化遗产?
你对保护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有哪些建议?
五、艺术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围绕保护或申请非物资文化遗产为主题,有绘画、摄影和短文的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
六、展示评价
请各小组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的给予评价和建议
七、课堂延伸
继续探究我们身边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内容。
第14课
家乡的小吃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绘制方法
应会:尝试采用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隐性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难点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大观园美食城吗?想不想去一饱口福?(学生齐答)
2、(出示图片)快看!上面这位同学吃得津津有味!你们知道他吃的是什么吗?(学生带着好奇心猜想)——臭豆腐。
3、简介臭豆腐
炎热的夏天,湖南长沙市的大街小巷,都在吃既便宜又好吃的臭豆腐,虽然闻起来很臭,但吃起来却很爽口。
4、长沙的人们就把臭豆腐当做最有名的小吃,那我们的家乡——山东又有哪些特色小吃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睹山东的特色小吃吧!(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风味小吃。
(1)日常生活中的风味小吃无处不在,请你说一说你见过的特色小吃。
(2)同学们说了那么多风味小吃,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吃图片让大家欣赏一下。
2、小组互相交流、介绍
老师知道同学们也搜集了许多家乡小吃,请大家分别从食品的名称、历史、颜色、味道、制作工艺等方面介绍。
(3)提出质疑
这些风味独特的特色家乡名吃为我们家乡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要用彩泥、彩纸等,把他们制作成模型,并配上说明让那些外国朋友也来一品其风味,使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你们组准备用什么形式来介绍和推广呢?
(4)教师展示
为临沂特色早点—糁设计一个商标或广告,边做便说明一些简单的常识(如产品名称、产品特点、保质期、生产日期、地址、电话号码。)
在制作过程中你会遇到哪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大家的帮忙?
引导学生提出困难和问题,老师讲解示范,有些可提示学生看书解决。
(5)课本上的图片给了你那些启发?
(6)家乡的这些小吃很有名,俗话说得好“好喝的酒还得勤吆喝”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外地朋友知道并来尝一尝呢?
三、自主探究、探索尝试
今天让你们大显身手,咱们举行一个“校园美食大比拼”
(1)以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份家乡的小吃。
(2)推广你的小吃
如:一张美食推广卡,设计一句独特的广告标语。
四、评价、展示
(1)举行美食展销会,让学生把做好的小吃放在展示台上,自己介绍并推广。
(2)设计有新意的小组介绍设计思路。
五、拓展
课件展示祖国各地的特色小吃。
祖国各地的特色小吃品类繁多、外观精美、风味独特,希望同学们能将它们向更多的朋友或国际友人介绍、推广,使我们的小吃文化发扬光大,风靡海外!学生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自主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激情回答,并心中生疑。
学生质疑:
(1)臭豆腐真的那么好吃?它是怎么做的呢
第15课家乡的艺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
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中有“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的记载。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也写道:“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碗、泥人等。”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
3、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
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4、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浙江凤翔的马陕西
陈家祠砖雕(清)广东泥咕咕河南
面花山西剪纸陕西
刺绣贵州
六、学生作业
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七、展示评价
第16课发现老房子的美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
2、利用盘条成型是、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
3、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表现老房子。
教学难点: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资料、陶泥、课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汇总资料,引导学生交流。
三、讲授新课
1、小组研究
引导学生分析:在众多的老房子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该如何表现?
2、尝试表现:组织学生分组尝试技法,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反馈与交流:
谁的想法别具新意?
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4、欣赏:欣赏书中图片及相关资料。
5、示范
教师做示范:做底——文体——细节
堆砌、手捏、盘条、泥板等方法,可以用刻、压、粘,添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四、艺术实践:
制作一处富有生活情趣的老房子。
学生创作
教师巡回辅导,找出细节有新意的作品随时进行展评。
五、评价展示
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引导学生谈谈创作过程中发现的小窍门和新方法,并进行技法交流。
教后反思
通过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的了解、直观欣赏图片等,加强学生对老房子的观察、分析环节的训练。要注意学生创作时所表现出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第17课
家乡的老房子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
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4)明暗对比强烈。
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D、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
(1)线条结合法。
(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E、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第18课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与目标
应知:1、(1)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概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过去与现在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2)知道自己家乡的标志性景观,并能作简单介绍。
应会:(1)能用手绘小报、文字、绘画等形式综合表现家乡的变化。
(2)能够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进行采访、调查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搜集资料,走访调查家乡的历史与发展。
2.通过一至两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这一主题。
难点: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1.引入。
(1)播放课件:从猿人到现代人的人类发展历史图片,引入“发展”的概念。
发展: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2)提问:谁能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说一说家乡这几年哪些方面有了发展变化?
(3)小结:
我们亲眼见到的变化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历经几百年的历史变迁,我们的家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观看并思考。
学生回答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变化,无论大小均可以说。
2.授新课。
(1)家乡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今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了解。请各小组同学把本组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并按照各组问题卡上的内容进行讨论。
(2)“我把家乡的发展说一说”(小展示会)。
①家乡的胡同与现代街道的变化。
②城市与农村现代建筑
问题卡(课件):
③交通工具的变迁
问题卡(课件):
A.早期的交通工具
B.现代的交通工具
C.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
D.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3)家乡的这些变化使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
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与本组题目相关的文字、图片、物品等资料进行交流,并按照本组问题卡上的内容加以讨论和整理。
各组的学生代表发言。
认真倾听各组的发言。
其他组学生可进行补充。
3.把本组的题目用所学过的小报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
分工合作,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文字抄写、文字排版、图片绘制等各项工作。
4.小结: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家乡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新城。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让我们去了解它更多的历史和发展吧,你会更加热爱它。
5.作业用班级或校级展览的形式表现出来。
课后反思:
本课是“家乡”系列最后一节课,它既是对前三节课的总结,也是对前三节课的升华。前三节课从家乡的老房子、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艺术三个点出发,对同学们家乡的历史、传统进行了探究和总结,而本课则把视点放在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上,寻找家乡发展变化的足迹。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是一节“综合探索”课,其综合性是多方面的。从本课的题材上讲,它综合的是一个地区的历史事件、文物、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从表现方法上看,它又可以用手绘小报、绘画、文字、摄影、板报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学习成果;从学习方法上看,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因此,本课给予了教师很大的创意空间去设计、完成家乡历史和发展的学习活动,当然这对美术教师也将是个挑战。
第19课博山内画壶创作艺术
课型造型
表现
课时1
教材分析
内画壶是清代末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汉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品,最开始只是为了装饰鼻烟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工艺。在玻璃、水晶等透明材质的壶或瓶坯的内壁作画,用的是反向作画的手法。因其精妙的笔触被世人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本册教材安排这一课内容学习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现生活中美术的身影,从而进一步挖掘美术世界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
学情分析
此处手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内画艺术,知道内画艺术的基本特点以及内画是如何画出来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在观察材料、欣赏制作过程等学习过程中体会民间艺术的美感,增强传统文化意识和时代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加深对祖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画壶创作艺术的了解,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内画壶艺术的感受,能对中国民间艺术理解与评述。
教具
课件、视频
学具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自主学习,查阅内画壶的相关资料,如果学生家中有内画壶的,可以带到课上,方便学生观赏学习。
一、激趣导入:
老师出示内画壶艺术作品的图片(课件),请学生猜一猜这些作品有多大,是如何创作出来的。这种艺术作品就是——内画。
出示课题:博山内画壶创作艺术
二、深入探究
1、何为内画艺术?
二次备课
教学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交流谈话拉近师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内画是中国民间独有的一项传统绝技。它是由艺人们采用特制的画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透明材质的壶或瓶坯内,反手绘出精工奇巧的画面艺术。
2、了解内画壶的起源:(课件)
内画壶又称鼻烟壶,是汉民族特有传统工艺,以前西方人根本不相信是直接画的,直到工艺公开,制作场所可以参观。内画壶一开始只是装饰鼻烟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工艺品,内画壶一般采用半透明料器制造,比如玻璃,高级的也有用水晶、玛瑙、翡翠等制作的。早在19世纪末,就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大量行销国内外市场。现在,内画壶已成为广受欢迎的旅游工艺品。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博物馆收藏有内画壶的珍品。
3、内画艺术的创作题材与流派:
内画的题材从简单的装饰图案开始,慢慢发展到山水、人物、花鸟,进而在图画中插入具有故事情节的传说和
神话,在绘画技艺成熟之后,又进一步借鉴国画艺术,给每幅作品加上题款、印章,使得内画壶越来越具有欣赏性,将中国文化精髓中书法与绘画之雅移植于内画壶中。
内画艺术有四大流派“京、冀、鲁、粤”。
以山东博山为中心的鲁派内画,创作风格粗犷、豪迈、泼辣。代表人物是毕荣九。
播放课件:欣赏鲁派内画壶作品。
4、视频欣赏或看书48页。
学生边看边思考:1)内画艺术是怎么画出来的?2)画好内画的几个要点是什么?3)内
了解内画壶艺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述。
直观感受内画壶艺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欣赏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民族自豪感。
画艺术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三、小结评价:
组织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在了解和欣赏内画壶艺术的过程中,是否积极与同学交流,是否用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怎么样的快乐?在美术学习中有什么新发现?
四、拓展作业
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以《博山内画壶创作艺术》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
引导学生感悟课堂、享受课堂、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博山内画壶创作艺术
内画的创作题材:人物、山水、画鸟……
内画的艺术流派:鲁派内画、冀派内画、粤派内画、京派内画
内画的创作方法:
第20课文房奇葩—齐笔
课型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材共两页,展示了齐笔的历史、产地和制作工艺特点,对于学生了解家乡民间工艺、了解中华传统制笔工艺甚至传承民间手工制作方法都有很好的示范价值。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齐笔的历史、产地和制作工艺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搜集、欣赏、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民间工艺的了解程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发学生对齐笔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嘉兴民间工艺的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
了解齐笔的制作工艺特点,知道齐笔“四德”。
教学难点
准确的表达出齐笔的制作工艺特点。
教具
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出示毛笔,问:你认识它吗?
学生都认识——毛笔
2、你知道第一支毛笔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
小故事——蒙恬造笔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二、导入新课
1、毛笔的历史
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笔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笔的样子。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
2、四大名笔
中国的毛笔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代的发展与完善,逐渐产生了在中国“四大名笔。”
浙江的湖笔
安徽的宣笔
河北的衡笔
山东的齐笔
三、启发新知
1、齐笔起源
四大名笔之一的齐笔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前世今生吧!
生介绍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包括齐笔的历史、产地、特点等
2、制作工艺
通过大家的介绍,我们对齐笔有了初步的了解,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小段视频,让我们通过视频看看齐笔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吧!
播放视频:齐笔制作工艺
3、总结特点
请学生结合课本总结齐笔的制作工艺特点。
4、齐笔“四德”
正是因为齐笔的制作考究,所以制作出来的齐笔锋颖坚锐,健劲有力,具有尖、齐、圆、健之“四德”
小知识:齐笔“四德”
四、分组实践
1、练习体会
下面就让我们来试用一下齐笔吧。
生试用齐笔,进行书写或绘画尝试。
2、谈体会
谈谈你对齐笔“四德”的体会。
五、拓展小结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对毛笔的探究,了解四大名笔的异同,传承中国文化。
用视频吸引学生,将枯燥的讲解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具体了解齐笔的制作工艺特点。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的体会到齐笔的特点。
板书设计
20、文房奇葩—齐笔
浙江的湖笔、安徽的宣笔、河北的衡笔、山东的齐笔
尖、齐、圆、健之“四德”
第21
课:王羲之与《兰亭序》教案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1—2
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了解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兰亭序》,了解行书特点学,临摹《兰
亭序》,从中体会行书的艺术韵味。
重点:认识了解王羲之与兰亭序,了解王羲之艺术成就及兰亭序艺术特点,认识
了解行书。
难点:对兰亭序艺术风格的理解及临摹兰亭序从中体会行书艺术特
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播放介绍王羲之的视频(约
分钟)
提问学生;片中介绍的是谁?师;对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东晋时代的大书
法家。
知道王羲之的身世吗?王羲之为什么被后世尊奉为书圣?王羲之的故事你
了解哪些?
生答:。
。
。
。
。
。。
师讲解:王羲之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后世又称王右军。祖籍琅琊也就是今天
我们临沂市。后迁居南京、绍兴。少时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非常刻苦,相传书
房门前有池塘,每日练字后就到池塘洗刷毛笔砚台,久而久之池塘的水全变黑了。
这就是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故事。青年时代遍游大江南北,向古代碑刻
学习,成为大书法家,他精通隶书,尤擅楷书、行书、草书。他把魏晋以前的古
体书法,总结发展为刚劲中正、研美流变的新书体,书法史上成为今体
(板书
“古
体
今体”),他是一个改革家,一个承前启后的人一个集大成的人物,千百年
来后世书法家无不向王羲之学习,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
被后世尊奉为书圣。
在民间王羲之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讲述“东床快婿”的故事。
。
。
。
。
。
。。
王羲之有很多故事,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多说了。今天我们着重介绍学习他的书
法名篇《兰亭序》也就是第21
课。
(板书课题:21、王羲之与《兰亭序》)
二、新授:
提问学生;对于兰亭序你们知道一些哪些信息?
1、欣赏兰亭序作品,(课件展示)提问:你觉得美吗?能读懂文意吗?你觉得和
你练的楷书有啥不同?
师重点讲解兰亭序艺术特点;
最卓越的艺术品,往往在极小的空间里蕴含着及其
丰富的艺术美,兰亭序尺幅很小高
24.5
厘米,长
69.9
厘米。兰亭序是王羲之感
悟山水之美、宇宙人生的真谛,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一气呵成。正因为他的情
深意厚,笔端天趣自成,也因为笔法精研犹如行云流水、诸美皆备。兰亭序是王
羲之行书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学生接着欣赏兰亭序,请找一找作品中雷同的字观察写的一样不一样。20
多
个“之”每个字写的都不一样,可见作者功力至深。
(请学生读课本
也第二段文字)
3、师读兰亭序文。并解释文言,兰亭序不但是一件书法神品,更是一篇幽美的山水抒情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作品。
4、师介绍兰亭序的故事。
。
。
。
5、点击课件欣赏,介绍兰亭序的创作过程。
6、欣赏图片,中国书法圣地----兰亭园林风景图。
二、教师示范书写,临摹兰亭序几个例字“永、和、、之、外。
。
。
”
三、学生实践,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交流。
展示学生临写作品,师生共同点评,要练好楷书才能学些行书,师指出一些
缺点,点评。
五、拓展;王羲之是我们临沂人,我们临沂早就被评为中国书法名城(点击
图片欣赏临沂王羲之故居、书法公园)师总结;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
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
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现状
不容乐观,这并非杞人忧天。我国本是书法发祥地,然而,书法教学却落后
于外国,尤其是日本,虽然其由于文字障碍,书法的风格、书法的层次、书
体的种类等尚不如中国,但书法教育的普及面远在中国之上,大有争夺书法
霸主之势。
在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明文规定中小学生必修书法,因此,不少学生便认为只要懂英文、会电脑、有口才就可以驰骋天下,而书法这门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并不在他们提高自身素质之列。
长期下去,确实令人担忧。临沂是书圣王羲之、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故里,作为临沂人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文化,努力学习书法、继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
第四篇:新人美五年级上册美术5-18课教案[模版]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2、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新课|标第|一|网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第6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2、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新-课-标-第-一-网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
三、讲评上节课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第7课 偶戏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5课 偶戏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教学重点:
收集一些布袋偶戏的资料。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线绳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偶戏的表演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5课 偶戏
2、讨论交流
课前我让同学们本地区的偶戏和偶戏的历史。下面请各小组把你收集的偶戏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二、新授:
1、欣赏课文图片
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偶戏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发言。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师:看!有那么多的装饰方法,偶戏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每个小组装饰一个小纸偶,组长作好分工,看哪个组能在五分钟之内装饰好并且拿到讲台上来。
生:(按组装饰小纸偶。)
师:噢,上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有更好的方法去装饰它吗?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环节说明及反思: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把自己探索t得出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马上应用起来,并且通过学生的评价进一步探究纸偶装饰的一些要素,如:颜色的搭配、和谐、符合角色形象等等。更进一步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同学们已分组编好了童话剧,还根据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纸偶。现在,开始装饰我们的纸偶。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组就可以表演童话剧了。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现在开始。
生:(分工装饰小纸偶。)
五、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童话剧表演,好吗?你们除了看表演,还要观察纸偶是怎样装饰出来的。
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小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只要用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除了用纸偶表演童话剧,还可以用木偶、皮影、手袋布偶等表演童话剧,请大家欣
赏它们的装饰。(放录象)
第8课 提线纸偶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己的创作意图。教学重点:
纸偶的装饰,提线纸偶 教学难点: 纸偶的装饰方法。教学准备:
彩纸、各种各样的纸偶提线纸偶。教学过程:
一、欣赏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
二、新课
1、出示小纸偶,问,它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板书:方法)还有一个问题是考考你们聪不聪明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装饰得更好吗?
2、课件展示: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装饰,用粘、绑的方法。用彩色的易拉罐装饰,用剪、贴的方法。用五彩的毛线装饰,用编、缠、粘的方法。
3、讨论: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材料:布、电线、包装纸、棉絮提线纸偶 方法:绑、粘、剪贴、编、、、、、、。
三、小组合作 请与小组同学合作编个故事,进行角色分工后,提线纸偶用各种彩纸制作纸偶,并准备简单的背景、道具。然后,演给其他组的同学看。
学生表演纸偶戏。
四、小结
让同学们用互评的方式评出优秀小组。
第9课 创造绿色的生活
一、教学目标:
1、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会设计活动方案。
二、教学重点、难点: 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课型:探究型课
(课桌排成“品”字型,每六人一小组)
1、创设探究情景:
(1)、背诵一首诗歌:“枯藤老树昏天,小桥黑水人家,路旁钢厂吱哑,断肠人是大家。”
提问:这首诗反映了什么问题? 追问:诗中写到哪几方面的污染问题?
教师补充: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周边地区,还存在着许多的污染问题,如,食品污染、光污染、固体污染等。
2、时代背景:常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于2001年就作出重要决策: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作为常州市民,应该为“创模”作一点贡献。所以,我们准备组织开展一次“创建绿 6 色家园”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能使活动有序、顺利地开展,这堂课将进行这一活动的方案设计。
(2)、设计方案:
(一)、选择探究(研究课题)
前几天,老师布置大家分小组调查家乡的有关污染情况,现在每小组选派一位代表来交流一下:你们一小组选择哪一方面的污染源作为整治的目标,并作为这次活动的研究课题?要求阐述理由。
(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方案设计要求”。(见后)要求学生在设计方案时按照“要求”设计。
2、教师出示“活动方案示例”。(见后)
(因是第一次设计活动方案,教师要提供范例。但要强调,这只是方案设计中的一种,欢迎有更好的方案设计。)
3、教师参与到一组学生的讨论中去。
(老师想加入到你们的讨论行列中去,同学们,你们希望我加入哪一组?)
(三)、交流方案
(四)、评出最佳方案
(五)、教师点评:
1、赞扬同学们在活动中的表现。
2、指出方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方案已经制定,但这只是活动的开始,下一步,我们就要切实、有效地按照方案开展活动。当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种种困难,甚至阻力,相信同学们能克服重重困难,早日解决家乡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感受和收获?
2、你从其他小组的表现中学到了什么?
3、你觉得自己在思维方式上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对照“方案设计要求”和教师的点评,完善方案设计。
第10课 色彩的色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色彩的色相色彩的色相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
2、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3、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教学重点:
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教学难点
调配时水和色彩的分量 教学准备:
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色彩的色相有千变万化的色彩。(出 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
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新课。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 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
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
第11课
色彩的明度
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明度变化。教学难点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此课教授2课时:第一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调制;第二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装饰应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 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
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第12课 唱起来跳起来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歌曲与舞蹈。
2、掌握喷雾法的表现技巧。
3、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难点:
用喷雾法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幅作品。课前准备:
(学生)喷壶、颜料、水、剪刀、纸等。(教师)剪纸作品、歌舞录象、喷雾画范作等。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激起兴趣
1、播放一段歌舞录象,鼓励学生随着音乐跳起来、唱起来。
2、学生就坐后提问:我们为什么在听到音乐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唱想跳?
3、让学生说一说对歌舞的感受。(听到音乐感到??看到跳舞也会??)
二、欣赏作品、体会内涵
1、欣赏一些歌舞题材的美术作品。
2、讲述音乐与美术的内在联系。
3、分析画面里人物动态的表现。
4、介绍新的表现方法:喷雾画
三、教师示范、学生尝试
1、师生一起操作
1)取出预先刻好的人物剪纸作品固定在底板纸上; 2)在喷壶中加入颜料和水调和; 3)对着作品进行喷射;
4)稍后取下剪纸作品,一幅喷雾画就完成了。
2、出示个别学生作品,分析成败之处(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3、学生第二次尝试喷雾画(要尽量避免前面的失误。)
要求:剪纸作品待干后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再剪一些简单的造型(如花、草、鸟、云、月、星等)让画面更完整。
4、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评价标准: 1)形象是否清晰 2)色彩是否协调 3)构图是否合理、饱满
2、选出优秀作业
五、总结延伸
1、小结本节课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
第13课 拼贴添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名家作品了解艺术创想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想欲望,学习创想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旧报纸或其它废弃物,经过奇特的创想和处理,创造一幅独特的艺术拼贴作品。有目的的添画,使拼贴后的添画能反映自己的创想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想象、联想、创想活动的开发及运用,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体验艺术创造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以一张报纸或各种图片为主,展开创想,使它成为一张有主题或无主题的作品。
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和筛选选定主要内容,在拼贴后对画面进行有创意的添画。
四、教学准备:废旧报纸、广告招贴、图片、绘画工具等。
五、教学环节:
1、小游戏:记忆力测试--(课件)6幅拼贴画。师:你能看出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吗?用的是什么材料?
出示课题:(拼贴---画)
2、欣赏艺术家的作品
1)寻找刚才在测试题中的画面,有两位西方大画家的作品——(马蒂斯——王者之悲;毕加索——吉他)分别提问一下,对这些画家的了解。
2)寻找欣赏教师的画。3)欣赏有趣的画(课件)
4)师总结:这些画最难就是艺术家的创想,他们的创想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不断追求创作的灵感??
3、启发交流创想,师演示
师:看看我们手中的材料,今天,你想怎样利用它们来拼贴?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启发?? 1)利用图形,拼贴,添画 2)利用色彩,拼贴,添画(师与生演示——课件展示)
4、分析添画的作用 师:添画有什么作用?
课件展示:※※ 比较添画前后 ※※
5、欣赏学生作品——课件
6、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7、展评:学生作品,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作品创想,鼓励敢于大胆创想的学生。
8、拓展:在生活中,这样的变废为宝的例子还很多,欣赏更多作品。
第14课 中国龙
一、指导思想
《中国龙》一课是以“欣赏与评述”为主,融“设计与应用”、“造型与表现”于一体的美术课。她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学生创造、表现的良好契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通过观察、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
2、既能目标:会讲出龙的各部位的象征,能自己创作一幅龙的绘画。
3、情感目标:体会龙的精神,树立民族精神。
三、教学准备: 课件、龙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构想:
1、通过教师演示龙的画法,使学生了解龙的特征及其特征的象征意义。
2、通过课件演示龙的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龙经历几千年的演变,最初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理解事物是不段的变化的。
3、通过欣赏龙的一些生活图片,使学生了解龙在我们中国是吉祥的象征,它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
4、通过欣赏龙的组成,了解画龙的过程及重点是龙头。
5、通过欣赏小朋友们的作品,使学生了解如何构图。
6、通过作业展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初步认识中国龙,了解中国龙的象征。
2、学生是否体会到中国龙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一脉相承。
3、学生能否形象地表现出中国龙的造型特点。
六、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老师黑板演示一幅龙的作品导入
同学们,老师首先给你们画一个动物,注意仔细观察,猜猜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呢?(学生猜)最后请同学们一起说(龙)。老师激情说:都说中国是龙的故乡,我们是龙的传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了解一下中国龙。(板书课题)
2、新授:
(1)龙的起源与特征
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龙?(没有)那么这个龙的形象是怎么产生的,你们知道吗?(学生说)
师:关于龙的起源,历史上的学者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龙就是我们的祖先集飞禽、走兽、水族以及自然天象之精华于一身而理想化的动物。还有一种说法是我们的祖先还是原始部落的时候,各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动物作为图腾。传说有一个部落的图腾是蛇,这个部落很强大,它把各个部落都打败了,然后它把各个部落的图腾集中到了一起变成了龙。不管是哪个传说,龙都是集各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现在让我们来找一找,龙身上都有哪些动物的特征呢?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鹿角、虎眼、蛇身、骆驼头、鱼鳞、鹰爪、泥鳅尾)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为龙选择这些动物的特征吗?(学生说老师总结)因为啊,鹿角是所有的动物中最美丽的角;蛇是爬行的动物中速度最快,身体最灵敏矫健的;鹰爪是所有的飞行动物中爪子最厉害的;鱼鳞波关闪闪,有秩序也非常的美丽。从这些动物的不同特征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为龙所选择的都是最精华、最完美的部位,集如此多的优点于一身,使龙自然成了万物之灵,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2)龙的演变过程 中国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流长。最早的龙形象是什么样?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又变成了什么样?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欣赏课件,请你找一找,哪个是最早的龙,哪个是现在的龙?(讲解龙的演变过程)不管是现代人还是
第15课造型别致的椅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设计原则,了解椅子的文化、结构、功能、风格。2.能设计一把美观又实用的椅子。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椅子的结构、功能、造型。
(2).能设计一把美观又实用的椅子。设计的实用性,创新要有价值,符合科学原理。
2.教学难点:
(1).设计的实用性,创新要有价值,符合科学原理。三.教学媒体:
生备:课前搜集椅子的资料。课前进行社会调查:生活中的椅子有什么样的、有特色的、存在问题。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设计原则,了解椅子的文化、结构、功能、风格。2.能设计一把美观又实用的椅子。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椅子的结构、功能、造型。
(2).能设计一把美观又实用的椅子。设计的实用性,创新要有价值,符合科学原理。
2.教学难点:
(1).设计的实用性,创新要有价值,符合科学原理。
三.教学媒体:
生备:课前搜集椅子的资料。课前进行社会调查:生活中的椅子有什么样的、有特色的、存在问题。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调查引发设计欲望,从现实激发学生思考。谈话:课前让大家对椅子进行了社会调查。汇报。
谈谈你对椅子有什么感触、希望等。
(二).学习设计知识。
谈话:针对这些现状你有什么想法?你能解决吗? 班上交流。师补充引发思考。
下面我们每个人都来设计一把椅子,看谁的设计最能赢得消费者。
想想设计要考虑什么?(使用者、造型、颜色、材料、功能、科学实用等。)欣赏课本中的作品,和同桌交流设计思路。
班上交流几个设计思路,教师引导,其他学生改进。总结:强调设计的科学实用性,独特风格。下面把你的想法用图纸表现出来。
(四).生画设计图。下边我们也来设计。
打开课本讲画图要求:清晰画出设计想法,必要的文字说明。教师出示多角度的画法。讲解要点。
学生画设计图。五.板书设计:
造型别致的椅子
使用者、造型、颜色、材料、功能、科学实用等。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知识。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设计的实用性,创新要有价值,符合科学原理。
2.教学难点:.设计的实用性,创新要有价值,符合科学原理。三.教学媒体:
生备:课前搜集椅子的资料。课前进行社会调查:生活中的椅子有什么样的、有特色的、存在问题。四.教学过程:
(一).继续完成绘图、涂色,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学习评价方法。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评价。板书。小组展示,介绍。评价。
(二).课后延伸:总结学习方法。谈话:设计时应注意什么? 回忆。
五.板书设计:
造型别致的椅子 结构、造型、材料、科学、实用、风格等。
第16课 立体贺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懂得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学习贺卡制作的方法。
2、通过贺卡的制作,提高学生装的设计、制作能力。3.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贺卡。难点:构图设计和恰当选择材料。
三、课前准备
教具:自制各种示范贺卡;示范制作备用的花纹图案资料;8开白纸,废旧彩图纸,浆糊、剪刀、画板、图钉等。学具:16开白纸对折,废旧彩图纸、浆糊,彩色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让同学们运用这些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贺卡。(板书课题:立体贺卡)
2、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在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我们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3、贺卡欣赏:(出示贺卡范图、边欣赏边讲解边板书)
贺卡的内容广泛:包括贺年卡,对话圣诞卡,尊师卡、生日卡等。贺年的形式很多:单页卡折页卡;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制作贺卡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剪贺卡包括利用多种材料拼贴和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的等。贺卡的制作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致。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贺卡的方法。
4、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边板书)(1)构思、设计 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什么形式的贺卡,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喜欢爱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贺卡就一定会受到珍视和喜爱的。(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3)选材、配色: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4)剪贴; 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5)书写或剪贴赠言: 如:新年好、老师您好、生日快乐等祝愿的字句。(6)整理画面: 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5、学生课堂作业 作业要求: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1)请位同学到讲台前各拼贴一张贺卡。(2)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开始设计制作剪贴形式的贺卡。(《新年快乐》、《友谊地久天长》、《老师,您好!》播放轻音乐。)教师巡视辅导,交待注意事项: 构图时要注意疏密、虚实关系;配色要鲜艳、明快图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贴花纹线条要流畅不要把连接处剪断了。
6课堂小结
(1)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评作业,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2)学生互相交换贺卡。(3)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第17课 防灾减灾
教学目标: 1.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了解防灾减灾日的来历。2.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珍爱生命观念。3.学习一些基本逃生、自救技能。教学重点: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一些基本逃生、自救技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几号?三年前的 5月12日天发生了什么震惊世界的大事?你知道5.12被定为什么日子吗?为什么要这么定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二、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了解防灾减灾日的来历
1.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2.“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 3.防灾减灾知识问答 问:什么是自然灾害? 答:以自然变异为主而产生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称为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地震、滑坡等。问:遇到地震,你知道怎么逃生吗? 答:遇地震,先躲避,桌边床边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问:发生火灾时,如何防护? 答: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弯腰快步离险境,不乘电梯走楼梯,盲目跳楼会伤身。问:洪水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栓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问:我们在雷雨天需要注意什么? 答:雷雨时,强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远离,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断电闸,避免雷火屋里窜。问:暴雪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暴雪天,怒风吼,最好别往外面走,室外受冻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手和背,慢慢温暖才见好。
三、小结
1.交流上述避险知识 2.你还有哪些好主意避险?
四、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珍爱生命观念 1.课余学习安全知识。2.谈谈珍爱生命的理解。
第18课 凤翔泥塑—挂片。
一﹑教材学习背景:
色彩的审美心理不是孤立的,他必然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的影响,受到整个审美意识的制约.飞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的一种民间艺术,其色彩的历史发展也充分体现了中国色彩文化的审美走向.凤翔泥塑的色彩在表现夸张刺激,鲜艳夺目的效果同时也非常注重色彩的统一和谐.它易于学生理解和效仿是较为合适这一学龄儿童学习的内容之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研究探索热情,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感情。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凤翔泥塑线条﹑色彩的装饰特点学习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运用吉祥图案装饰挂件。
(2)过程与方法:运用讲解、分析、欣赏实物和图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艺术的感情。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讲解分析欣赏实物和图例,了解凤翔泥塑的分类和用色特点。
(2)教学难点:用能代表吉祥如意的线条和颜色创作装饰十二生肖挂件。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实物﹑课件。
学具准备:画纸﹑彩笔﹑素胎属相挂件。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你见过这样的玩具吗?好玩吗?请大家欣赏它的外形和颜色,谈一谈它给你带来的直观感受。
回答问题并欣赏泥塑玩具。二﹑出示课题:
你喜欢这样的玩具么?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半数为题 小结:风向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在我国整个民 间艺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欣赏泥塑,学生回答提问。掌握凤翔泥塑的分类。探索与发现,了解凤翔泥塑来源于生活。
1、组织学生做观察游戏,“找不同:分析凤翔泥塑的线条装饰特点
2、欣赏常见的线描吉祥图案。
小结:此类的泥塑做平线条变化多端,疏密安排合理,有效的提高了泥塑的立体感,同时也起到了装饰和美化泥胎的作用。
3、进一步欣赏探索。让我们再来做一个找相同游戏吧!看一看哪一组同学先找到用色的特点?
小结:凤翔泥塑主要由红、绿、桃红、黄色,以及黑白两色为主。意思色搭配黑白两色为典型代表,四种颜色错落有致,浓厚热烈,装饰感极强,黑白有收敛了四种色彩的过分张扬,这样的色彩运用给凤翔泥塑带来的极大极强的生命力。石榴,以为多福多子;艾草,意为驱毒辟邪;海棠,寓意富贵;蝴蝶,寓意多福;牡丹,意为吉祥;贯钱意为万贯利钱。这些有讲究的符号,表达力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看课件找一找泥塑作品线条的运用。进一步发现同样的泥胎可以用不同的线条装饰。
学生游戏,体会凤翔泥塑的用色特点,其设色是极富代表性的,用色鲜丽浓烈、丰富鲜明。显现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审美特征,从而造就了民间美术色彩的吉庆氛围。
通过这两个活动,引导学生从简到繁的一步一步发现凤翔泥塑用线和设色的特点,在有趣的活动中解决教学重点的全面掌握。实践活动
随着时代的进步,凤翔泥塑也随着人们不断的变化的审美情趣发生着变化,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我们能为传承凤翔泥塑做点事么?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凤翔泥塑,就让我们相民间艺人学习绘制一个生肖挂件,送出一份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欣赏图片了解凤翔泥塑的发展现状,学生讨论。学生动手实践运用凤翔泥塑勾线和设色的特点绘制生肖挂件。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艺术的感情。训练学生动手绘制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思。课堂评价
1、看一看这件作品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得?作者想表达什么?
2、学生绘制完成的挂件进行全面评价。
3、锻炼学生有目的的对自己和他人作品,进行评价的能力。
第五篇:新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1课
四季的色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过程与方法:介绍的四位画家,并对其作品进行分析,并自己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教学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教学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四季的色彩》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课本季节图片,试用“这是 季,是 的季节”来形容。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2、分组活动: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形式)(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写实性、装饰性)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
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2)《夏》列维坦(俄国)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 ④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
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淡雅、浓重)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
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4)《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①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风景、人物、动物、植物)说一说。②观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体会?
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丽?用一篇短文表达出来。
三、课堂小结:
四季的色彩是丰富的,有无限象征意义,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之间是互相孕育、不断积累、循环往复的。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第2课 生活中的暖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能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教学难点: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色卡、暖色为主的图片、课件、绘画用具。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色卡,将暖色与冷色分开。学生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
2、认识暖色,了解暖色特点: 强调——对比中产生冷暖。播放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
3、提问:
你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里有暖色? 在什么场合下人们经常使用暖色?
三、探究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1、分析自已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2、暧色画中的能不能出现小部分冷色?
3、暖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4、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给你的感受。
四、作业设计:
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自己的感受。学生艺术实践,教师指导。
1、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给你的感受。
2、仿照马蒂斯《红色的房间》,选用与其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幅作晶。
五、课堂小结:
1、作业展示并评价。
2、色彩工具的整理及卫生方面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3课 生活中的冷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冷色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冷色知识,体验冷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识。教学难点: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冷色为主的图片、绘画用具。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书中图片:日本画《水》。
2、组织研究活动
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
举例说明对比关系,对比产生——冷暖。
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
3、分析、交流活动。冷色给人的感受:
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
3、技法演示:
A、演示运用冷色表现水波纹方法:
将冷色滴洒在盆水中,(不要搅匀)趁色彩没有完全散开,将生宣纸覆盖在水面上.浸透轻拿出即可呈现自然水纹。B、演示用冷色点染的方法。
三、作业设计:
试着用冷色画一幅风景画。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水盆、颜料、生宣纸。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四、课堂小结:
1、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2、给自己的画起个名字,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3、强调卫生要求:脏水倒入池中,废纸入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4课 在快乐的节日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启发学生感受节日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气氛,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进行构思表现。
2、过程与方法:了解刮蜡画纸的制作方法,运用刮蜡手法创作出生动有趣的节日场面。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选择色彩和有特色的场面表现节日的气氛。教学难点:能比较丰富的运用刮刻版的艺术语言。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教学准备:油画棒、牙签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接龙游戏:迅速的报出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这些节日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吗?
(1)看到这些节日名称,你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哪些形象?(2)这个节日中最典型的装扮和活动是什么?(3)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
(4)你们小组能为同学们表演一下吗?
(5)你认为用什么颜色(一种或几种)最能表现当时的气氛?
2、思考:刮画用的纸是怎么制作的?
3、制作刮画纸:
A、在白纸上用各色蜡笔涂满。B、再用黑色蜡笔覆盖整个画面。学生制作,教师指导,提醒注意卫生
三、引导学生欣赏刮蜡画作品:
1、课件画面是怎样表现节日的快乐的?
2、运用刮蜡的方法绘画时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利用油画棒涂底的方法,合作或独立完成制作一幅表现节日题材的刮刻版画。学生艺术实践,老师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知识点;
2、并展示学生作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5课 有趣的字母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分析牌的组成部分及牌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牌。
2、过程与方法: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造、设计以及相互的协作能力。教学重点:牌的设计制作和玩的方法。
教学难点:材料的使用合理以及设计是否美观。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准备:画纸、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棒以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并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人新课 启发提问: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1、书上的图片中,你最喜欢哪一副牌?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牌说说它的制作步骤。(构思-确定格式-剪-制作-装饰)。
3、如果你制作这副牌会注意什么?(外形、色彩、图案)。
4、你们组成员准备制作什么 “牌”?(数字牌、英语牌„„)
5、用什么方法制作更新颖、美观?(绘画法、剪贴法、剪画结合„„)
三、作业设计: 组内讨论:
1、想做哪一种形式的牌?
2、想用什么工具材料来制作?
3、想用什么方法来美化装饰?
小组讨论后,统一格式进行分工制作,最后组合到一起形成一幅牌。(每组设计一(套)幅牌。)学生艺术实践,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1、让学生说说本组同学谁的设计最有特点,谁的设计最好看?
2、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另外有什么教训需要吸取。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6课 飞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飞天”的来历及不同时期“飞天”的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感受壁画艺术的风采。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表现飞天的形象。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课件、绘画材料。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讲授新课:
1、西方文化艺术中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个双肩长有翅膀的可爱天使,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在中国的寺庙、石窟时我们经常看到的另外一个没有翅膀,却依然飞舞飘扬的却是“飞天”形象,他们有的手捧果品,穿云过河;有的手持乐器,吹笛抚琴,美妙动人。你想知道他的来历吗?
2、飞天的来历:
“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在佛经里称为天歌神、天乐神。传说中飞天能歌善舞,每当佛在讲法时,他们便凌空飞舞,奏乐散花。传说中每当飞天凌空飞舞时全身还会散发出芬芳馥郁的香气,所以又称之为“香音神”。在西方艺术中飞天早已有之,中国古代也有飞神,即羽人、飞仙的神话传说。然而,出现在中国的云冈、龙门、敦煌石窟中的飞天艺术却来自印度。在印度神话中,飞天是云和水的女神,以湖泊沼泽为家,常遨游在菩提树下,又说她是伎乐天(佛教中的天神)的情人。随着佛教的流传,飞天成为中国寺庙、石窟中随处可见的装饰形象。在山西的云冈石窟、在洛阳的龙门石窟、在敦煌石窟,飞天在中国古代杰出石匠的精心雕凿之下向世人展示出无穷的魅力,他们仅凭两条飘扬的丝带,或吹奏、或散花、在碧空中飘飘荡荡,自由翱翔。
3、不同时期飞天: A、北魏散花飞天 B、隋代飞天
C、唐代敦煌飞天 :敦煌飞天,敦煌飞天产生于盛唐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壁画艺术水平已达高峰,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飞天形象。敦煌550多个石窟里的4000余身飞天,不再是有男有女,而是清一色都是少女形象,体型苗条,面部丰满,神态潇洒、情状温柔。
三、课堂小结:
教师归纳飞天的风格特征: 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第7课 飞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飞天及莫高窟的有关知识,发现如何运用流动的线条表现飞天优雅、自由飞行的姿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大量图片与视频,发现飞天的服饰美、线条美与姿态美。在欣赏与练习中找到如何用流动的线条绘制与飞天身体飞行方向一致的丝带来表现飞天飞行的优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飞天的艺术作品,增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发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发展历史、掌握飞天的美感。
教学难点: 理解飘带与飞天身体动势的关系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教学准备:课件、飞天线稿,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课件图片导入:
像鸟儿一样在天空自由的“飞”一直以来是人类的梦想„„板书:飞天
(二)二、讲授新课:
关于飞天,我们在上节课当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并尝试自己画一画飞天。
1、图片展示:请学生通过讨论说说自己认为飞天美在何处。
归纳: 所有的飞天的头饰、服装都很华美,我们称做“服饰美”,如果抛去色彩,我们会发现她们的线条都是怎样的?我们管这叫做“线条美”。对比西方绘画中的小天使,飞天不长翅磅、不生羽毛、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飞地自由、优雅。我们把它叫做“姿态美”。
2、那么你发现了飞天的衣带与他身体的动态有什么关系吗?谁能上来学一下飞天飞行时的动作?(道具:飘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演引导学生发现丝带飘动的方向与人体运动方向的关系)敦煌壁画中是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飞天的衣带的?
3、老师现在要在黑板上画一个飞天,你想提醒老师注意什么? 请一生到黑板上为老师画好的飞天添画丝带,其他生在老师发的印好的作业纸上添画上飘带,表现出飞天飞行的动势。展示,比较什么样的线条、如何配合身体走势能表现好飞天飞行的优雅美感。(设计意图:通过实践巩固、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
三、艺术实践: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画飞天了,请同学们参考课本上的图例,临摹一幅“飞天”。
3.用线描的方法自己创作一幅“飞天”。
4.创作一幅涂色作品“飞天”。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飞天
姿态美 线条美 服饰美
六、教学反思:
第8课 笔的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笔基本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和分析笔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2、技能目标:学习简单的设计方法,能够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笔。
3、情感目标: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
教学重点:了解笔设计的两大原则—实用和美观,学会画简单设计图设计笔。教学难点: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从美术的角度对笔的外形进行设计,结合实用性原则设计出造型新颖独特的笔。
教学准备:1课件、各种造型不同的笔、彩色纸、彩笔等。教学设计:
一、寻求已有经验,导入激趣
1、同学们都是小小设计师,你都设计过什么?(牙刷、杯子、靠垫等)
2、今天老师想让你们一展身手,让我们一起走进《笔的世界》让我们更深入的去了解我们学习中的好伙伴吧!板书:笔的世界
二、新授课:
1、笔的分类:
猜谜语:大哥说话先脱帽(钢笔)二哥说话先喝水(毛笔)
三哥说话先用刀(铅笔)四哥说话雪花飘(粉笔)
你还知道哪些笔?(画笔、水性笔、原子笔、投影笔、牛奶笔等等)
2、笔的历史:
中国2000多年前就在殷墟甲骨片上发现朱书与墨迹。古希腊、古罗马曾在木板上涂蜡,铁棒划写。古埃及和波斯,曾将芦苇杆削尖当笔用。中世纪开始,欧美使用芦苇笔或鹅毛笔,19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羽毛笔的基础上发明了钢笔,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性能更加优良的圆珠笔及其它笔纷纷登场。
三、分析、解决问题
1、你都有什么样的笔?让我们观察一下自己的笔,笔有哪些组成?
2、(了解笔的基本构造)。小组讨论回答:笔由笔杆,笔头;笔头由笔尖,握笔的地方组成。有的带有笔帽,笔杆部分。笔的基本用途、主要的功能是书写,而一切外在的形状设计都是为这一点服务的。
4、(探究笔的造型美,功能美,色彩美)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例(为学生整理下设计思路),他们的创意设计好在哪里,功能设计新颖在哪里?
---小结:笔的造型美是遵循以人的使用舒适、使用方便及视觉美感等为设计原则。也就是设计建立在笔实用性的基础上。
四、综合探索——造型美与功能美的结合
你想设计什么样的笔?为谁设计?(造型、功能、色彩)
创意:独立设计一款外观造型新颖、功能独特、美观实用的笔,并绘制设计图 设计图上要标出:规格尺寸、材质颜色及功能理念。
五、展示评价。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9课 猜猜我是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学习写生及线造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捕捉背面人物头部的特征,并能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出来。教学难点:如何用线表现人物头部的特征。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绘画工具材料。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板书课题——猜猜我是谁
1、讨论:展示几位本班同学背而头像,请同学们猜一猜是谁。提问:你为什么能猜出来刚才的几位同学呢? 板书:头型、发型、头饰、服装。
2、欣赏例画,引导学生分析、感悟画家是如何通过背面人物表现人的内心情感的。
3、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小朋友的作品。
4、小组讨论:
a、赏析《未来世界》时讨论:
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b、利用教材上的学生作业,说一说自己喜欢哪幅,为什么。c、分析头发的走向及线条的组织。
5、教师演示:
a、请一位同学到前面做模特,师生分析头发的走向,并演示如何用线条进行写生。
b、提醒学生要注意表现出头部的整体外形,一些线条应为弧线,并注意其方向的变化。
三、作业设计:
认真观察一位同学的头部背面,并用线条认真地表现出来。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0课 自行车局部写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自行车。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自行车、图画纸、彩笔等。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启发提问:
自行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 车把、车轮、车身、车上的线条有许多变化。
比如: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谁能到黑板上画出自行车的某一部分?
2、教师局部演示。
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学生观察、学习用线写生的方法。
3、小组讨论:
你认为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些部分画得好? 对你有什么启发? 他们观察得很仔细、表现得很具体、线条画得很丰富
三、作业设计:
根据课本上的图片,选择一个局部进行写生练习。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辅导。指导要点:
1、构图。
2、选取表现角度。
3、线条的组织。
四、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1课 泥玩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各种泥器物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陶泥、简单的工具、陶艺作品的课件。教学设计:
1、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2、讲授新课:
展示陶艺作品的图例:
A、提问:这些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这些可爱的造型是受了生活中哪些东西的启发? B、教师示范捏泥巴的方法:(课件出示制作方法)压、揉、搓、捏等。
学生试一试这些方法能做出什么样的形状出来?
C、课件出示各种泥塑图片学生欣赏古今各种更有创意的作品。
D、找学生说说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泥塑作品,都采用哪些方法制作?
3、作业设计:
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捏一件自己喜欢的小泥塑。
鼓励学生大胆创意,在自己初步的作品上进行雕饰,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学生作业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
(1)造型上要独特、有创新。(2)注意各种方法的运用。(3)注意作品的功能。(实用性)
4、课堂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
2、请学生说说自己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并说出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5、板书设计:
6、教学反思:
第12课 多姿多彩的靠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设计靠垫应从审美、实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
2、过程与方法:能用自己喜欢的纹样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靠垫。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靠垫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还要关注实用以外的审美和文化。教学难点:靠垫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剪刀、胶水、较硬的卡片纸、水粉色等。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授新课:
1、课件展示靠垫图片。引导学生探究:
用途、形状、色彩、图案。
2、学生观察、分析、回答。
3、分析研究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有什么不同?
4、设计靠垫用什么形状、纹样、色彩比较好?
5、你喜欢什么形式的图案纹样?
6、打算如何进行色彩搭配?
7、采用哪种骨式?
8、作业步骤:
分组讨论后,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归纳作业步骤。A、确定纹样; B、选择骨式; C、绘制纹样。
三、作业设计:
用自己喜欢的纹样设计一个美观的靠垫。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
2、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3、整理用具及处理室内卫生。
五、拓展:
如何实施自己设计的靠垫作品?选择什么材料?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13课 降落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降落伞的原理,并设计制作降落伞。
过程与方法: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激发创造精神,进行综合学习的尝试。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各种形式的降落伞,进行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审美教育。教学重点:了解降落伞的原理,并设计制作降落伞。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制作降落伞,培养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进行综合学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和示范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彩纸、旧布、剪刀、双面胶、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授新课。
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你们知道降落伞的用途吗?(表演、救生、体育、军事)
2、欣赏美丽的降落伞后,你知道降落伞的原理吗?
3、学生探究有关降落伞的知识。知识归纳:
降落伞是一个一度空间有阻力的自由落体运动系统。
伞面的设计由于空氣阻力的关系,降落伞就能缓缓的降落在地面上了。艺术实践:
1、想一想,用什么材料适合做降落伞?
2、伞面如何设计才显得美观?(外形、色彩、图案选择)
3、降落伞的制作过程是什么?
构思设计——美化伞面——折叠——连接——安装悬挂物
4、伞的各部分如何连接,应注意什么?
三、学生作业实践,教师个别指导。
1、了解了制作方法,同学们想不想露一手?且慢,大家先理清思路。
2、自主尝试,有困难可以找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表现。)
四、课堂小结:
1、请制作速度快的同学上台展示他的作品,大家来评价做得好和做得不够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使其他同学从中获得启发。
2、用具及卫生整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14课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有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生活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有关生活用品、课件、各种工具和材料。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入新课:
请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生活用品摆放在桌面上来,桌面上摆放的东西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出示课题:生活用品的联想
三、授新课:
1、提出问题: “联想”这个词怎么解释? 学生讨论。(理解“联想”的含义是: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
2、展示用勺子装饰成的小人。
提出问题:这个小作者是怎样通过联想完成这件小装饰品的?
3、打开书,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1)欣赏书上的作业,分析作者是怎样认真观察展开联想的。(2)书上的作品都用了哪些方法进行装饰的?(3)他们的美术作品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4)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你能联想到什么,讲给大家。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解决问题。
四、作业设计:
1、认真观察或回忆常见的生活用品。
2、大胆地展开联想。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表现。
五、课堂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并引导学生评价。
2、整理用具并处理室内卫生。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15课 刻印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刻、印花的联系,使学生初步尝试刻、印的方法,认识造型艺术手段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按程序进行工作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重复排列的秩序美。教学重点: 制作程序,刻、印方法,欣赏重复排列的美。教学难点: 刻印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和示范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刀片、橡皮或土豆。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稳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范例:
指出这些作品是通过设计、刻、刷色、印等程序制作出来的。认识:藏书票。
2、设计构思:
在印体的平面上,设计便于刻制的花纹,要简单、概括。(汉字、英文字母、图案等)
3、刻:两种方式法(阴刻和阳刻)
用刀把花纹以外的部分刻下去,使花纹鼓出来叫做阳刻; 用刀把花纹的线条部分刻下去,使花纹陷下去叫做阴刻。
4、印:在刻好的印体花纹上面涂上喜爱的颜色,将花纹有秩序地、排列整齐地印在作业纸上。为了使花纹一致,可将“印体”无花纹的一面削平,划上一个箭头,作为调整花纹的依据。
三、作业设计:
1、每位同学试着用学会的方法刻、印一件作品,要求纹样边缘清楚,印纹实在,排列整齐,并印在自己的作业纸上。
2、学生艺术实践,教师个别辅导: 检查印面是否平正:指导运刀方法。
3、教师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三、小结。
1、学生作品展示。
2、收拾整理学具及室内卫生。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第16课 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创新思维与创作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法,大胆想象创新表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表现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新人。教学重点: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 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绘画用具。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授新课:
出示课题——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1、分析课题,针对课题,针对题目想一想我们要画什么内容?
2、教师引导发言:“我们的现在和将来”.......3、组织小组讨论:谈一谈你的现在,想象一下将来。小组交流:现在——将来
大胆想象,可以幻想未来的自己。
三、组织研究
1、“将来”意味着什么?
将来是未知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2、书中学生的作品是怎样表现“将来”的?
3、你准备怎样表现自己的“将来”的? 交流构思,相互启发。
四、作业设计:
根据自己的现在,大胆地想象出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并把它画出来。也可以在一幅画面上画出现在的你和将来的你。学生艺术实践,教师个别指导。
1、分析构图方法,选择合适的构图方法。
2、辅导学生完成作品
3、展示。
五、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展示、讲解自己的作业,作品的创新表现在哪儿?
2、整理用具并处理室内卫生。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17课 我设计的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船的基本结构,比例,色彩等造型特征,知道船的设计与制造要符合人们的实际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对船造型的设计,表现能力,掌握造船的基本方法,创造出心目中的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激情,并通过不断的尝试,体验创造的艰辛,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感受创造的乐趣。
教学难点 :能熟练运用绘画,制作技法,表现出自己设计的船。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船的图片及图像资料,查找有关船的发展及科技方面的故事及绘画工具、代表大海的蓝色大纸。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2、揭示课题——我设计的船
二、感知与启示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船从刚开始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发展成为具有更多更好功能的设施。船的用途越来越多,同时也诞生了很多专用的船。交流:你知道船有哪些用途?有哪些专用船?(请几位学生分别回答)
(展示各种船只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船吗?请同学来介绍一下!①图中是什么船?
②这种船是干什么用的
出示几组功能船的图片,教师做简单介绍(也可请学生来介绍)豪华游轮 破冰船 油气勘探船 航空母舰 潜水艇 气垫船
三、教师示范
教师板演示范一艘“新型”的船,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看了这么多的船,你能画出你心目中的大船吗?布置作业:
1、设计一艘有特殊功能的船。
2、要求外形独特,设计新颖。
3、可以适当添加部分场景。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作业 展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18课 给小伙伴拍张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欣赏老照片、新照片,感受照片中的人和事,从生活中体会情感,回顾童年的幸福时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感受照片艺术的独特价值,引导学生对未来成长进行设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取景、构图知识,能运用构图知识进行模拟拍摄。教学重点:理解老照片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了解照相的基本常识:构图、取景等。教学准备:照片自带数码相机或可拍照手机。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准备上课。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一组照片。
讨论这些照片都有什么不同?他们让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让学生想想、看看、说说,向同学介绍照片里的故事。
3、大屏幕播放新、旧照片进行对比,进一步感知幸福。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自己的照片,不仅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而且把学生对照片片面的认识集中在一起,就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知识的整合,使学生对照片有了更全面、更细致的了解。)
4、拍摄技巧:
正面拍摄时(正光)抓人物生动自然的表情;
侧面拍摄时(侧光)抓人物的内在气质,并表现光线与质感的美。构图时要突出人物。相机要端平、端稳。
三、艺术实践:
1、方寸天地任我照——我当摄影师
请同桌互相做摄影者和照相者,进行摄影。
2、请表现出色者为全班同学拍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主动交流,亲身体验,弘扬个性,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艺术展示,情感升华
1、展示各小组的制作成品
2、共享小摄影师的作品(学生自带数码相机拍下的课堂场景)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给其他学生一次欣赏他人、为他人喝彩的机会)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19课 剪纸中的吉祥纹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吉祥图案的文化及其发展以及吉祥图案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剪纸的形式制作吉祥图案,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吉祥图案的特点及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吉祥图案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相连。教学突破:通过丰富的图例对比和教师示范来解决重难点。教学准备:彩纸、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并稳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张很平常的彩纸,我可以让它变化成一幅漂亮的图案。让我们来看看(师边讲边示范)。
很神奇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小结:原来这些彩色纸通过折剪,就变成美丽的图案。
2、探究学习: 学做吉祥图案,赏析它和其他剪纸有什么区别呢?这些图案的形状有什么特点?这些图案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3、小结:我国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形式和题材多种多样,它们色彩鲜艳、构图饱满。人们常常借用一些吉祥图案与其相关事物名称的谐音,寓意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4、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吉祥图案,研究其特点,进行研究,并试着构思制作方法。
三、作业设计:
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一种新的制作方法,制作吉祥图案。学生艺术实践,教师个别指导。辅导要点:
A、选材——B、画草图——C、剪制——D、展示欣赏。
四、课堂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
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吉祥图案有什么寓意?
2、开课本按要求填空:我知道的吉祥图案有哪些。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