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美术《祝福》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 祝福
六年级美术
王晓娜
教材分析:
福寿平安,喜庆吉祥,是劳动人民最朴实的追求和愿望。生活中,迎亲嫁娶要贴双喜字,过年要贴窗花,北方许多地方还有贴年画的习俗,“年年有余”“五谷丰登”“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百鸟朝凤”等图案早已为人们所熟悉,展示出人们美好的心愿。在现代设计中,无论是建筑、室内设计、标志、包装、服装等,都或多或少地运用和体现了吉祥观念。吉祥图案有着深远的历史和东方文化的积淀,继承和发扬它,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会使设计更具有人性化和社会化。高度的概括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体现出人们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祝福,显示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主体为小学六年级孩子,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趋向。对于美术知识也有一定的认识,《祝福》一课的设计,有利于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思维导入到现实生活之中,与身边的事物紧密的相联系,让学习者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美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表现。
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不但要用眼光去巧妙地引导学生提高一种能力,培养一种品质和拓展一种思维知识的能力。美术课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通过画面、实物场景、氛围等全方位地感受到美。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
改变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的课堂教学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尝试自练。在尝试中让他发现问题, 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美,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只有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时,学习就会变得欢乐有趣。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传统吉祥图案的形式美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能够利用文论文字进行装饰美化,传达自己美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吉祥文字的装饰和变化。
教学难点:
在创作时“字形”的变化。
教具准备:
一些吉祥图案和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发问,给他们创造发问的机会,培养他们深思好问的习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做为教师,我们必须针对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从而进入积极的参与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为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契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法导入新课。
播放过年时男女老少贴窗花的场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欣赏传统吉祥图案
1、这些图案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就几个代表作品分析总结每个图案的装饰形式,并作一总结。
2、让学生欣赏分析一些作品来开导学生思维。
三、这些图案选择了哪些“字”进行装饰和表现?这些字表达了怎样的祝福和心愿?你还能说出类似的一些“字”吗?
四、表现与创作
1、学生思考和交流自己的构想,相互启发,打开创作思路。
2、装饰形式多样。
3、学生创作
五、体验成功,升华情感
学生谈谈自己的创意,在相互赠予的同时进行自评和互评。
第二篇: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 明与暗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2.射灯。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4.投影仪。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评价 1.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2.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3.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导入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活动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活动四:主动参与(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活动五:学生实践(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活动六:欣赏讲评(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1.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总结
叶华花
在美术教育教学方面,我的功底不是那么好,但我会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有的放矢地进行美术教育,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我对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质工作,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的安排,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机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三,自身素质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立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美术实践方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课型的美术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更好的提高,在美术教学中能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五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叶华花
本学期由于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我承当了五年级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
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担任二年级一班的美术课。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了他
们的兴趣。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本学期,确立的学习重点是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等。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听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
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比较大型的文艺表演活动,“英语周活动”,大型“英语剧”表演,“小学部师生手工制作发明展览”等等;同时还有许多的宣传海报、展览橱窗、各科的课件制作等任务。其中不仅涉及到很多的美术宣传工作,有的更是需要我们全程积极参与创作作品。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想法和问
题记录下来,进行
2、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本来想在美术选修课开设“儿童水墨画”兴趣小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实现,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美术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美术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
其他的有些工作也有待于精益求精,以后工作应更加兢兢业业。
五年级上册思品教学总结
叶华花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充实教学内容;
5、拓展教学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主要经验:
一、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
二、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三、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存在问题及原因:由于是新教学,所以在教学中也没什么经验可参考。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断改进,以后一定会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改进措施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的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以后,我会注意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充实教学内容;
5、拓展教学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主要经验:
一、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
二、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
道德知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三、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存在问题及原因:由于是新教学,所以在教学中也没什么经验可参考。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断改进,以后一定会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改进措施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的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以后,我会注意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的。
六年级美术考核方案
叶华花
考试内容:六年级的孩子学习内容比较繁重所以考试内容定得简单些。本学期所学得内容你最拿手的为考试内容。考核标准:
1.所画的物体简洁,结构标准,富有想像力者为优。2.所画的物体简洁,结构标准。为良 3.所画的事物能够表现出来为及。4.以上一项都不能完成者为待及格。
五年级美术考核方案
叶华花
考试内容:由于本学期主要学习了静物写生。所以五年及的内容为静物写生。考核标准:
第四篇:六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教学设计------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08课 光影变幻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08课 光影变幻 [分析]
一、教材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08课 光影变幻绘画表现事物的基础是光,如果没有光,我们就无法看到客观世界,更别提作画了,(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08课 光影变幻)光使物体呈现在我们面前,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展示物体明确的轮廓线,使人们见到了变幻的光影现象。而这些正是我们在绘画中所要捕捉的东西。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08课 光影变幻
本教材在内容的选择组织方面,关注六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和成长需要,关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形和色。用铅笔皴线,尝试通过用笔的轻重变化与线条的组织变化来表现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明暗效果和立体层次感。本课并非专业的素描课,而是让学生体验到在丰富的明暗变化中特有的艺术魅力。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的作品进入,创设了光影变幻美丽的情境。为便于学生理解光影变幻,教材引导学生把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看成一个由各种奥妙影调和各种形状组成的单色体,让学生自主发现在平面上存在着的明显的明暗变化。然后使学生了解用笔的轻重、疏密会影响到物体的明暗变化。在教学中可将以上基本原理、知识浅显地渗透到学生的游戏练习中,更强调造型的层次性和创意设计。
“活动一”:学习内容是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图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教材的左上角有几幅范画作品,是用心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边形、圆形以及不规则形重叠并皴上深浅变化的线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层次关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充分挖掘学生的创作思维,展示学生个性,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争取作业百花齐放。
“活动二”:画一组立方体构成的建筑物,表现出建筑物的立体感。教材从欣赏画家作品入手,让学生看到《沙漠之鸽》作品正是通过不同明暗的交替反衬表现出了物体强烈、清晰的立体感,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然后通过在建筑物每一块面上运用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明暗画法进行涂画,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体验到明暗、光影的变化所带来的奇妙变幻。
教材力求呈现学习活动的难易层次,从对平面几何图形的感知、创作,直至立方体的形体组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二、教学目标
◆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思路
本课学习内容和任务相对独立、复杂,应以探索体验为重点,注重快乐教学。在欣赏、游戏、观察中学习绘制明暗效果。掌握一般方法后,让学生自主拓展,开发求异思维,创造性绘制有意味的素描作业。在教学中要将技术意识和人文意识尽可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教学过程可做如下安排。
“活动一”:欣赏感受——交流探索——绘画体验——巧妙联想——设计制作——欣赏评析。
在教学实施中先欣赏教材的图片,了解光线的变化使物体产生不同的明暗,然后引导学生讲讲生活中你见到的光影变幻的情景。有了感性认识后,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自由探究皴线的方法以及轻重变化。最后由学生个体自主创作表现。教师应加强个别辅导和经验提示。
“活动二”:玩一玩——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美术活动与游戏有着内在联系,想像和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征,作为美术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开创自由、活泼、生动的绘画气氛,有效地培育兴趣的幼苗。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从玩积木导入,为学生的体验创设一定的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验建筑物造型。知识的探索可让学生看一看石膏立方体,把师生的交流活动当做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结成“共同体”。接着让学生画一画,鼓励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造力的发挥。在评价过程中不局限于学习结果,其内容可多样化。最后提出问题,升华感受。良好而活跃的课堂气氛不是一日可成就的,教师要俯下“身”来,以心灵贴近孩子的心灵,心灵的互动才可能使创作的火花得到激发,教师既要明确本课整体的美术课程目标,又要明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既要有充实的教学内容,又要有活泼、新颖的教学方式,在良好的绘画氛围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健康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选择
本课学习内容要准备的学习用具比较简单,主要是铅笔和素描纸。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彩色铅笔和彩色卡纸。考虑到本课教学活动的单一性和知识性,各个环节设置的条理性和层次性,可以在如下方式中完成教学任务:观察欣赏——讨论构想——绘画表现——相互评议——探索创造——交流评价。也可是“玩一玩—看——看——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课堂可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可布置一个光影场景,让学生观察,交流,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学习多样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长久的情感态度。创新精神是现代化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而不能简单地以“立方体”作为唯一的作画对象,要让学生大胆实践各种其他方式的造型表现活动。
五、教学建议
1.课堂是丰富多彩的,并不局限于窄小的教室,我们可以让生活走进课堂,也应让课堂走近生活,把课堂搬出教室,搬出校园,在自然界中感受光影变幻。
2.上课之前可让学生在网上查找一些大师的作品,用于观摩学习并交流心得体会。
3.针对对立方体等透视缺乏必要认识的学生,可进行个别辅导。
4.教师的观念要适应时代需要,不应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要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勇于尝试
[教学设计]王娜丹老师的教学设计
课目 第8课光影变幻(活动一)年级 6年级下册 执教 王娜丹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情景激趣
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
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多媒体课件演示画家名作以及优秀的摄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揭示《光影变幻》的课题。
尝试表现
探究方法 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
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板书,图片、铅笔、纸等。
深入感知
巧妙联想 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
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
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面。画板、铅笔、画纸及轻 音乐。
赏析作品
拓展思路 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
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
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效果。作品、评分记录卡。
表现创作
总结评价 1.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展示板、作业,课件播放轻音乐。
课目 第 8 课光影变幻(活动二)年级 6 年级下册 执教 王娜丹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玩一玩 1.播放课件《沙漠之鸽》等描绘建筑物的画,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建筑物是由哪些立体形构成。
2.每小组分发积木玩具,分小组自由活动,用积木建房子,教师提出要求:
(1)建筑物要美观,有特色;
(2)建筑物要有稳定性;
(3)给建筑物取一个名字;
(4)观察建筑物各个方面的明暗变化。3.请小组派代表介绍“建筑物”。播放课件《沙漠之鸽》,积木玩具、话筒。
看一看 1.教师出示~个石膏立方体,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能画出几个面及其透视变化。
2.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3.课件播放几何形体在光影中的塑造方法。
4.教师总结:成角透视、明暗变化。石膏立方体.课件板书成角透视、明暗变化。
画一画 1.让学生尝试画出一立方体,按照左图的顺序,用铅笔皴线画出不同面上的明暗变化,将图例中三个图形对照,看看立方体的立体感有什么不同。
2.教师总结:明暗变化能突出立体感。
3.让学生画一组立方体构成的建筑物,在每一块面上运用由弱到强、由淡到浓的明暗画法绘制,表现出建筑物的立体感。立方体、铅笔、纸。
说一说 1.同学相互交流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会与经验。
2.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说说生活中的光影变幻。录音机、话筒。
想一想 1.提问:物体的明暗、光影是由于什么变化而产生的?物体的形体会不会发生变化? 2.课件:用三维动画演示,用一盏灯从不同角度照一个圆球,观察其明暗变亿。课件演示圆球在不同角度光照下的明暗变化。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六 年级 1-6 班
课 题
3、《遥远的地平线》
美术 学科
第 3 单元
第 1 课时
课 型 主备人
6号选手
张紫皓
总 4 课时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油画棒、黑色水性笔、作业纸。
2、学生准备:油画棒、黑色水性笔。
(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 师:(课件出示一张图片)老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 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 师(小结):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 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遥远的地平线)
(二)观察分析,了解变化:
1、看一看:(课件出示近大远小视觉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师:老师收集了生活中许多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独特的视觉 变化,每一张图片中的哪些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小结):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
2、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 了这种变化? 师(小结):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同学们平时养成仔细 观察的习惯,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三)尝试练习,掌握画法:
1、(课件先出示横着放的一组杯子)。师:老师这里也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这里有一组杯子,实际生活中,这组杯子的大小一样,可是将它们完全横放着摆放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 小有变化吗? 师:如果将它们竖着像站队列一样排列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 化吗? 师:这组杯子除了有大小的变化外,它们还有前后的? 师:这一组杯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 师(小结):把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同样大小物体的后面,就会有前后遮挡。
二次备课
教 学 重点、难点 教具、学具 准备 教 学 过 程
和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
2、(课件出示不同位置拍摄的杯子)。师提问:我这里还有三组杯子,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组杯子分别是站在什 么位置拍摄的? 师:它们的遮挡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小结):如果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变化也会不一样。
3、学生尝试练习。(1)请生上来画(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时间为 2 分钟)师:同学们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绘画中来吗?下面我们来动手试 一试,请你们用近大远小和遮挡方法来表现出苹果的前后空间感。谁愿意上来 尝试画一画,其它同学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尝试画。(2)作业讲评。师:你们更喜欢那一幅画?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 师:真是一位善于观察的同学 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快就掌握了近大远小的画法,你们觉得这张作业 是一幅完整的画吗? 师:怎么样才能创作出一幅表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呢?
(四)教师示范拓展思维:
1、(课件出示一张图片)。师:接下来请同学欣赏一张画,你们发现这张画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情境? 师:这张作业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奶牛的前后空间感? 师:你们认为画面中的主体物是什么? 师:为什么? 师:可是牛奶桶也重复出现在了画面中 师: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也要把握主次的关系,将主要的物体用近大远小的 方法重复排列在画面中,而次要的物体简单画出 2-3 个。师:看到这么有趣的画面,我也忍不住想来画一画。
2、示范、拓展学生思维。(1)教师示范: 师:我以小兔子为主题!首先从最近的物体画起,画一只最大的兔子,(提 示:我将最大的画在右边,同学们也可以将最大的画在左边或右边)再将兔子 用近大远小和遮挡的方法重复排列在画面中。主体物画好了,要添加什么样的 情境呢? 师:(启发)除了这种情境,你还想到了哪些更简洁有趣的情境? 师:同学们可以添加任意简单有创意的情境,老师就添加一些红萝卜的情 境。师:画完了主体物,添加出相关的情境,最后还要干什么? 师:(出示一幅完整的已经涂好颜色的作品)同学们在上颜色的时候,近处的颜色可以鲜明一些,远处的颜色可以灰暗 一些。师:同学们瞧瞧,一幅有趣的完整画面就出来了。师:谁能概括一下整个的绘画步骤。(2)思维拓展: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整个绘画步骤,想自己动手来创作一幅有趣的画面 吗? 师:今天我们的作业就以小兔子和小猫为主题,虽然都是画小兔子和小猫,但你们能跟老师或者同学画得一模一样吗? 师(启发):接下来我们有个创意点子大比拼,如果让你来画,你会选择其 中的哪种动物作为主体,你会添加什么情境?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请说说(点 2-3 个同学回答)。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比比,谁最有想法,能画出不一样的简单有趣的外形 和情境来。
(五)学生创作:
1、画一幅风景画草图,要求表现出地平线、消失点。
2、选择一处室内景物,找准它的视平线和消失点,把透视画准确。(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注意:
1、构图要合适,要完整。
2、注意透视规律运用要正确。师:教师及时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近大远小或遮挡方法运用 得很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展示。
(六)展评拓展:
1、展示作品: 师:你最喜欢那些作品,并说说你的看法!师:你们建议这幅画怎样画,画面的前后空间效果会更好呢?
2、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多,学会了运用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画 面物体的前后空间,3、拓展: 师:(课件出示欣赏名家的美术作品)其实这些有趣的视觉变化在绘画中运 用很广泛,像大家都熟悉的世界著名的荷兰画家,梵高在自己的很多的作品中 也运用了这种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空间感,我们一起去瞧 瞧!师: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去了解更多视觉变化,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就会发 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不一样的视觉美。你们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将这些有趣 的现象记录下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