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难点分析
1.细菌结构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o 通过学习细菌细胞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及显著区别,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
o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重点之二。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动态平衡和自净作用。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习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础
o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之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2.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o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与人类关系密切,但因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如显微镜、显微投影仪、录像设备和微机等,所以教师难以进行直观教学。
o 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二。因为初一学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很少,也没有接触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因而讲透细菌在促进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o 在讲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细菌吗?听说过细菌吗?能否描述出细菌的样子?在学生议论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由此引入新课,教师接着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o 关于细菌形态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①用高倍显微镜演示细菌的三种形态;如果有教学设备的学校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②可以用显微投影仪投影放大细菌的三种形态。③播放细菌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录像片段。④以上设备都没有,教师可让学生参看书中的显微照片及插图,同时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出细菌三种形态的示意图。接着教师总结出细菌的形态:单细胞个体,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o 细菌的结构特点,该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知识,可用讲述法。首先课前要准备好细菌结构的模式图。如果没有,教师可参照书上有荚膜的细菌结构示意图画一个。对照图来讲述细菌结构特点时,注意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强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所以细菌不属于植物范围。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如:①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②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英膜、具有保护作用。
关于芽孢,教师应该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总的特征,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称休眠体。注意说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孢,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孢萌发形成一个菌体。芽孢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壁很厚渗透性差,含水量极少。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一般情况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教师可以补充讲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产生晶体内含物,称副芽孢体。苏云金杆菌和日本甲虫杆菌等产生的副芽孢体对某些昆虫有强烈毒性,因此有些国家用苏云金杆菌等细菌作为杀虫剂又称生物农药,既能消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
2.细菌生命活动特点:
o 在讲述细菌的生殖过程中要强调分裂生殖是单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点是简单、快速,属于无性生殖。在讲述生殖过程中,教师可参考教参中的示意图边讲边画。
o 细菌的营养方式的讲述可用谈话法。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①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的?②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什么?③细菌不含叶绿素,它怎样获得营养?经讨论后,教师做必要的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推论出细菌与植物的营养方式有本质的不同。接着引出异养的概念以及腐生细菌与寄生细菌的概念。强调腐生和寄生细菌的区别:腐生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中获得有机物;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来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3.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o 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本内容教师可运用讲述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着诞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是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物体死亡后是否永远保留在地球上?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让学生回答,谁起了重要作用。腐生细菌的具体作用需要教师来讲述。教师可画简图让学生连线填充说明动物、植物、腐生细菌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加深学生了解腐生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可布置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完成: 用一个广口瓶里面放些土,把小昆虫的尸体埋在土中。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盖。上面做好标记,过一段时间挖出来观察,看看有何变化。
o 在讲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之前,先让学生讨论,①细菌对人类是否都有害?②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现在何处?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要强调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有害的只是少数种类。纠正细菌都是有害的片面认识,培养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由于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上的问题。布置学生看课外读物的内容。
4.本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o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细菌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范围很广,特别是近些年来在环境保护、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制药业等等在讲课时可以渗透这方面的信息。
第二篇:细菌 教学设计
细菌 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二节
细菌
教师寄语:科学上伟大的发现,都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细菌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重难点:重点是“细菌的形态和结构”,难点是细菌的生殖。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夏天吃剩的肉汤过一段时间会变质,我们知道是因为里面有了细菌,那么,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初,微小的细菌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阅读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整节内容,不要放过任何细节噢,10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
、细菌的发现:
(1)
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是谁?被称作“微生物学之父”的又是谁?
(2)
巴斯德通过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向世人证明了什么?
2、细菌的形态、结构:
(1)
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它们是群居生活的吗?
(2)
细菌有哪些基本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
(3)
细菌结构与植物细胞相比有哪些区别?
(4)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作用是什么?
3、细菌的生殖:
(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方式?
(2)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什么?
三、拓展创新、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试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与植物有什么区别?
2、细菌的芽孢是生殖细胞吗?为什么?
四、归航拾贝(清点今天的收获!)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生物
B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它的细胞核中
c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会快速分裂大量繁殖
D细菌含有叶绿体,营自养生活
2、没有真正细胞核而又有其他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A噬菌体
B乳酸菌
c酵母菌
D草履虫
3、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什么为标准?
()
A球菌
B杆菌
c螺旋菌
D芽孢
4、对细菌芽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芽孢是细菌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
B细菌以形成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
c芽孢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弱
D芽孢是由细菌细胞壁裹上厚壁而成5、细菌的发现得益于
()
A科学家的勤奋观察
B观察者的细心
c显微镜的出现
D细菌分布十分广泛
6、细菌的发现者是
()
A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B荷兰人列文•虎克
c中国人李时珍
D英国人珍妮•左多
(二)非选择题、下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菌的【】_____________内没有叶绿体等结构,说明一般细菌的营养方式为_______。
(3)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表示的是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细菌。
2、炭疽杆菌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被证实引起疾病的细菌,严重的患者,细菌因进入其血液而导致死亡,请回答:
(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进行__________生殖。
(2)你认为影响细菌生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环境适宜时,它每隔20分钟分裂一次,请你计算一下,如果有人感染了100个炭疽杆菌,三个小时后他的体内将会有都少个炭疽杆菌?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控制炭疽杆菌的蔓延?
六、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1)荷兰人列文•虎克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2)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1)球状
杆状
螺旋状;
不是,是独立生活的。
(2)基本结构: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DNA集中区域(未成形的细胞核)
特殊结构:荚膜
鞭毛
芽孢
(1)
(2)细菌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
(4)分解者
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3、(1)分裂生殖
(2)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拓展创新:
、、植物的营养方式是自养,细菌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营养方式为异养。
2、不是,芽孢是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而且一个芽孢只能萌发成一个细菌,所以,它不是生殖细胞。
达标测试:
(一)(一)选择题
、c
2、B
3、D
4、D
5、c
6、B
(二)(二)非选择题、(1)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区域。
(2)﹝4﹞细胞质
异养
(3)快速繁殖、形成芽孢
(4)﹝1﹞荚膜
﹝6﹞鞭毛
2、(1)分裂生殖
(2)有机物、水分、温度等
(3)100×=51200个
(4)对已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被感染的物体采用高温灭菌或低温冷冻的方法处理,也可采用紫外线、X射线等方法处理。
第三篇: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
刘小会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教材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细胞的营养方式;
3、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
4、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二、重难点分析:
细菌的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材运用了很大的篇幅来阐述以上内容,其中包括一个‘观察与思考’和一个‘技能训练’。因此,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在学生了解细菌菌落的基础上,着重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结构。从结构特点上推测出其营养方式,最后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为以后的《真菌》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以舒肤佳的广告导入新课,学生可以看到广告上小朋友手上的细菌,让学生对细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电视上常常播放的广告让学生感到熟悉,把抽象的细菌现实化。
(二)、讲授新课。
1、白板出示学习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3)通过对巴斯德实验的学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知道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本节内容 出示问题:(1)细菌是如何发现的?(2)细菌是从哪里来的?(3)微生物学之父是谁?
(4)细菌有哪些形态?细菌细胞由哪些结构构成?
(5)细菌是怎样繁殖的?怎样抵抗不良环境 ?
3、教师:第一个发现细菌的是谁 学生:列文虎克
教师:他是怎么发现的?利用什么? 学生:显微镜
教师:白板展示列文虎克当时发明的显微镜并和现在的显微镜对比,说明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并再次提问,细菌是原来就存在在生物圈的,还是自己又产生的?
学生:是本来就存在的。并说明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说明“鹅颈瓶实验”
教师:讲述巴斯德的实际,并提问,通过对巴斯德的这个实验的学习,大家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谈认识
教师:适当总结,并说学习也是一样,应该脚踏实地。教师:白板展示高倍显微镜下的细菌,让学生直接观察细菌。提问,细菌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根据它的形状可以分为三类,是哪三类?
学生:球菌、杆菌、螺旋菌
教师:白板展示三张形状的细菌,并分别展示球菌、杆菌、螺旋菌。一道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细菌的不同形态
教师:通过大肠杆菌这个原来学过的单细胞细菌,引出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研究细菌的结构
教师:展示、汇报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没有成行的细胞核,所以是原核生物)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教师:重点讲解荚膜和鞭毛,并强点,他们不是所有细菌共有的。
教师:白板展示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的比较,让学生们归纳出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最大的不同
学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教师:重点强调不是没有细胞核,而是没有成行的细胞核。并出示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的比较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
教师:知道学生通过对植物细胞营养方式的复习,让学生归纳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学生:细菌是“异养”,异养有两种方式:腐生和寄生 教师:重点讲解腐生和寄生。
教师:细菌是无处不在的,那么它们是如何繁殖的? 学生:分裂
教师:播放细菌分裂的视频,让学生只管感受细菌分裂的可怕。并出示一道数学题,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的数目是多少? 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学生:看视频。之后算题,得出一个比较大的数目之后,认识到勤洗手的必要性。
教师:细菌分布的广泛除了和分裂速度有关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细菌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细菌还会形成什么?
学生:芽孢
教师:大家听一下,老师说的这句话对不对啊?芽孢是细菌的生殖体。
学生:不对,说明,芽孢不是细菌的生殖体,而是细胞的休眠体,它可以抵抗恶劣环境,在环境适宜的时候还会再繁殖出新的细菌
教师:学生归纳,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 学生:1.进行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
2.能形成休眠体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而 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3.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极易被各种媒介携带。
(三)课外拓展: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上消过毒的口罩和手套,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外科医生手术前进行严格消毒的目的是防止细菌进入病人体内;戴手套是为防止因手消毒不干净而留有细菌;戴口罩是防止医生呼气时将细菌带入病人体内。上述做法都是为了防止细菌感染病人。反之,也防止病人身体的病菌感染医生。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
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结构 形态 营养方式
第四篇:细菌教学设计
第二课 细
菌
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病毒,了解到病毒是个体微小的、形态多样的微生物。其实还有一种微生物它也同样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它就是细菌。细菌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近细菌。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交流搜集的细菌资料
师:一提起细菌,许多同学会立刻想到细菌可使人患病,使食物腐败变质。想到这些,许多 人都会皱起眉头,心里感到害怕甚至于很讨厌细菌。事实果真全都如此吗?请同学们观察细菌玻片标本图片。
师:通过显微镜的观察你发现了细菌有几种形态? 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 生:细菌的形态有圆球状的、杆(棒)状的、螺旋(弯曲)状的。生:是单细胞。
(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然后汇报展示)
总结: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从形态上看,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活动二: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师:十亿个细菌仅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1000个细菌排成一排才有一毫米长。如此微小的细菌是怎让人发现的呢?靠的就是他惊人的繁殖能力。
如果环境条件适宜,细菌20多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按照这样的速度来推算,一个细菌一昼夜可以繁殖72代,共繁殖出40多万亿亿个细菌,折合重量达4000吨。当然现实条件中不可能达到如此情况,但是细菌的繁殖也是不可小看的。
(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菌的横向分裂过程)
师:细菌在进行惊人繁殖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物质。所以,每年地球上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
生:地球上一些细菌和真菌都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
师:对,细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很多人一提到细菌就感到害怕和厌烦。这种观点全面吗?
生:不全面。细菌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1.细菌可以帮助食品发酵,如乳酸菌能制酸牛奶,醋酸杆菌能制醋。2.可以制作生物制药。3.可以增加土壤肥力。4.可以生产沼气
(教师补充发挥作用的具体细菌种类。)
生:我认为细菌多数还是有害的,如,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四.既然大家各持已见,到底细菌对人类和自然界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我们把讨论留到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以“我看细菌”、“细菌的功与过”、“小议细菌”等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字数不限,大家看如何?
三、表达分享
30秒时间闭上眼睛想想: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后回答)
四、巩固提升(课件出示练习)板书设计:
细菌
细菌的特征: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的作用:
1.细菌可以帮助食品发酵。2.可以制作生物制药。3.可以增加土壤肥力。4.可以生产沼气
第五篇: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案例
武安市西苑中学 罗忠江 【教材及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的一节课,是学习了动植物后让学生认识的另一类生物。教材内容《细菌》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但又看不到的生物体。一提起细菌,同学们可能会联系到疾病,感到细菌可怕,通过本节教学就是让学生形成对细菌与人类生活关系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认识。【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2.能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
3.通过与衣藻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4.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细菌的结构特点。
2.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3.细菌的营养方式 【教学难点】
1.芽孢是一个休眠体,易于孢子混淆。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教具准备】
教师:1.多媒体细菌形态图片;细菌的结构示意图;衣藻结构示意图。2.显微镜;细菌的永久涂片。3.有关细菌方面的资料影片片段。
学生:课下收集各种有关细菌的资料或图片,尤其是收集最新科技成果。【教学场景】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鼠疫大流行时造成人死亡的影视资料片段和云南师道南《死鼠行》中的一句“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
教师:以上同学们所看到的是一种传染病引发的灾难,有哪位同学知道是哪种传染病?它是有什么引起的?死鼠行中的诗句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鼠疫,老鼠。说明那时的鼠疫在我国流行且十分猖獗。
教师:鼠疫曾经给人类带来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内人间的鼠疫已基本消灭,但自然疫源地依然存在,故防治鼠疫对人类健康仍有重要意义。那么鼠疫真的是有老鼠引起的吗? 学生:不是,我阅读过相关资料查到引起鼠疫传播的是一种杆菌。学生:我在网上也看到过相关的资料,引起鼠疫传播的是一种杆菌。
教师:对,引起鼠疫传播的是一种杆菌,杆菌是细菌的一种。我们生活中剩饭变馊也是细菌在作怪,看来同学们对细菌的大名早有耳闻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下细菌。[导入新课](点评:从鼠疫疾病入手,结合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剩饭变质知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浓厚的生物学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活动]看课文,思考、讨论问题。
[教师活动]多媒体投放出在电镜下的几种细菌形态图片。
教师:观察图片,总结细菌的形态是怎样的,比一比,看哪位同学总结得最好。学生: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 10 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学生:细菌的种类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学生:它们都是单细胞个体。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你们想不想自己亲自观察一下细菌的形态呢? 学生:想。
[学生活动]分组,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永久涂片。[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教师: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是,为什么要现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对象?
学生:高倍镜视野范围小,难以找到目标。低倍镜视野范围大,容易找到目标。教师:你观察到的细菌形态有哪几种? 学生:球形、杆形、螺旋形
教师:我们使用的显微镜单独观察一个细菌可以吗 ? 学生:不可以,单个细菌太小。(点评:加强实验管理,利用实验让学生充分观察;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讨论认识细菌;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能力)[教师活动]出示细菌形态图片课件
教师:图片资料中的细菌往往有多个相连或相聚,那么“一个细菌能独立生存吗”? 学生 1:不能
学生 2:能,我看过资料,每个细菌都能独立生存。
教师:每个细菌都是独立个体,都是单细胞生物体,并且每个细菌都能独立生存。[教师活动]出示多种细菌结构模式图和衣藻结构模式图课件,让学生观察。教师:观察到的细菌有哪些结构? [学生讨论] 学生 1:有鞭毛。学生 2:有荚膜。
学生 3: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遗传物质。
教师: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有的有特殊结构鞭毛、荚膜。教师:细菌和衣藻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
学生:都有鞭毛、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衣藻有细胞核、叶绿体而细菌没有。教师: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遗传物质。
教师:细菌没有叶绿体,那它以什么食物为食呢?属于什么营养方式? 学生 1:细菌没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学生 2:营养方式和动物一样是异养。
教师:同学们根据动植物的营养方式,推测出了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说明你们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都很强。你们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夏秋季人们容易患的痢疾是由痢疾杆菌生活在人体肠道内引起的;落叶枯草的腐败是由枯草杆菌引起的,同样是摄取营养,若将两者的生活环境变换,两者能生存吗? 学生:若将两者的生活环境变换,两者都不能生存,因为它们虽都属异养,但营养方式不同,痢疾杆菌是营寄生生活的种类,而枯草杆菌是营腐生生活的种类。
教师:大多是细菌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必须靠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若靠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枯枝落叶来吸取营养,叫腐生生活(如:枯草杆菌、醋酸杆菌);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有机物,叫寄生生活(如: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点评:让学生充分观察课件图片,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观察寻找细菌结构的共性;通过讨论、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进一步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加强了重点内容的巩固。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记忆)
教师:据统计,每刷一次牙,口腔中的细菌可减少 70%以上,可我们每天刷牙两次,饭后漱口等,为什么细菌的数量还那么多?夏天食物为什么比冬天的食物容易腐败?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它是如何进行繁殖的呢? 学生 1:因为细菌繁殖速度快。
学生 2:夏天温度高,适合细菌生长繁殖。学生 3:分裂生殖。-++-教师:细菌繁殖方式为简单的分裂方式,繁殖速度很快,在适宜的条件下,每 20-30 分钟就能繁殖一次。假如你手上此刻有 100 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 30 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 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 学生:计算得出结果,大约是 25600 个。
教师:哇,好可怕的数字,通过计算,我们看到细菌的繁殖速度如此之快,数目增加如此之多,如果这么多的细菌被人吃到肚里,将会是个什么后果? 学生:肯定会得病的,因为病从口入吗?
教师: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如何来防止细菌带来的疾病呢? 学生 1:注意饮食卫生。
学生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按时刷牙等。学生 3:还要注意环境卫生,多开窗通风等。学生 4:把食物放到冰箱里。
(点评:通过数据计算,让学生认识细菌的繁殖速度。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关爱生活)教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必须有有机物、水分、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它的生长繁殖。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不生病,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学业的顺利进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教师:如果要把食物放的时间长一些该怎么办? 学生 1:放冰箱冷藏。学生 2:多放些盐。学生 3:消毒杀菌后存放。
教师:以上方法都可以。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为了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或杀死细菌。灭菌的一般方法,是在 100℃的温度下经过 20-30 分钟。但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时间一般要延长至 1 小时。外科手术器械的消毒时间是以杀死什么为标准的呢?寒冷的冬天过后细菌为啥没有被冻死?
学生 1:杀死所有细菌。学生 2:杀死芽孢。
学生 3:芽孢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天气有很强的抵抗力。
教师:芽孢是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休眠体,对外界高温、低温、干旱等恶劣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消毒的标准是以杀死芽孢为标准。当环境适宜时一个芽孢又可萌发形成性的一个新个体。芽孢是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
(点评:通过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芽孢)[学生活动]阅读课文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有些人一提到细菌,立刻会想到鼠疫、霍乱等,细菌会使人患病,对细菌深恶痛绝;有些人却认为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是人类的朋友。你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 1:细菌是有害的,会使人患肺炎、痢疾、肠炎等疾病。
学生 2:细菌是枯草落叶分解,乳酸菌制酸奶、泡菜等对人类有益。学生 3:有些抗生素是细菌产生的,可以治疗疾病,对人有益。学生 4:有些细菌对人有害;有些对人类有益。
教师:同学回答得很好,有的细菌对人有益,有的细菌对人有害。总的看来细菌对人类的作用远远大于它对人类的危害。现在利用细菌等微生物开采石油、精炼石油或勘探石油;美国最近推出一种“超级细菌”可迅速降解海上油船事故后的浮油。
(点评:通过问答讨论,联系科学发展,引导学生认识细菌对人类有利又有弊,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课堂达标】
1.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里缺少的结构是()。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成形的细胞核 2.关于细菌的错误论述是()。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都是单细胞个体 C.都对人有害 D.一般不含叶绿素 3.细菌进行生殖时的方式通常虽()。
A.孢子生殖 B.出芽生殖 C.裂殖 D.有性生殖
4.有些细菌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有机物来生活,叫做()。A.自养 B.异养 C.腐生 D.寄生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
1.细菌的形态:个体微小,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2.细菌的结构:①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 ②特殊结构:鞭毛、荚膜
二、细菌的生命活动:1.营养方式:异养(寄生生活、腐生生活)2.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3.休眠体:芽孢
三、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有的对人有益;有的对人有害。